【第1句】:秋來,葉舞,一季秋涼,一季心語;風起,雨落,一程風雨,一程心情。人生的季節,總是來來往往,歡樂有時,憂傷有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一顆恬淡的心,淡觀花開,靜聽雨落。
【第2句】:【佛心禪語】坦山和尚聽了小沙彌的問話,訝異地回答道:“我背那位女施主過河后,就把她放下了,沒想到你卻把她緊緊背著,到現在都還沒放下來。”
【第3句】:【佛心禪語】但在客觀上,未開悟的人就是未開悟,不容置喙。夾山對弟子說明不用開悟的原因:「明明沒有開悟的法,你卻當成有,東奔西走追求開悟,像這樣的話,即使踏破鐵鞋也無覓處,你則因此失去智慧,成了迷人。如果你心中無事,把追求開悟的念頭放下,不執著真也不以為假,這就是悟境。」
【第4句】:【禪心佛語】所以,佛法告訴我們要回光返照,兩眼往內看、兩耳往內聽,看到外面的境界時,要觸物起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它照破,保持這個覺性。念佛的目的也是一樣,就是把眼、耳、鼻、舌、身、意收回來。持咒、誦經也是如此,任運保持這個覺性,不貪、不瞋,不取、不舍。
【第5句】:懂得無常的人,知道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能真正屬于我們。一切境遇,無論是稱譏毀譽,還是利衰苦樂,剎那便化為云煙,不可留,亦無所留,又何須牽腸掛肚?懂得無常的人,不會因“有”而沾沾自喜,當然也不會因“無”而悶悶不樂。透視無常就透視了生命。
【第6句】:【禪心佛語】其實禪的作用并不僅僅是去除煩惱。禪是生活的智慧和藝術,禪的宗旨不是要人們逃避現實,而是要人們在生活中承擔責任和義務,發揚人性中的善良的一面,拋棄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增長智慧,培養愛心。可見禪是積極入世的,是面向人生的,更是理解人生的一把特殊的鑰匙。
【第7句】:大閑之人閑其心。真正的忙不是身忙,而是心忙;真正的累不是身累,而是心累。人活一世,奔波勞累在所難免。當你感到忙、覺得累的時候,一是因為價值的迷失,二是因為過多的欲望。人生有了方向,有了奮斗的理由,心就安定了;少計較,多寬容,知滿足,心也就閑了。心的安定和閑適,才是真正的清閑。
【第8句】:世間最難的管理是人的自我情緒管理。人的情緒極其復雜,又非常紛亂,既不易認識,又難以梳理,也很難控制。要管理好自身情緒,需要極強的修養,需要洞察力,唯其如此,才能辨別情緒的好壞,并找到適當的管理方法。
【第9句】:【夫唯不爭】老子曰:“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二十二章》)☆老子說:不自我表現,反能明顯;不自以為是,反能昭彰;不自我夸耀,反能見功;不矜持傲物,反能長久。因為不汲汲于名而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把他作為對立而與他爭。
【第10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人生最美是淡然。生活未必都要轟轟烈烈,簡單的生活也可以很迷人。人生的繁雜欲望,都是源自心的不清凈、不安穩,當生活的需要簡化到最低限度時,生活反而更加充實。在燈紅酒綠、推杯換盞、斤斤計較、欲壑難填之外,不依附權勢、不貪求金錢,心靜如水、無怨無爭,安然一份簡單生活,如此足矣。
【第11句】:人生苦的根源即是“病”。眾生共造病因、共受業報。由心理病態轉而成為身體、言語行為、習氣等病態,并且擴展成家庭、社會、人際間的不調順,進而國體失和,導致人禍天災、多難多殃。
【第12句】:信心就像太陽,上師三寶的功德猶如雪山,上師三寶的加持就像流水。正如具德上師帕摩竹巴在《大手印五支證道歌》中說:“像雪山一樣的上師四身上/如果虔誠心的陽光不照的話/加持的水就不會流出來/所以,請用專注的心去修持此虔誠。”
【第13句】:學習是一生的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要永續學習。學習最重要的是:學習奉獻,學習利人,學習尊重異己,學習共生和諧。(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14句】:一本好書,宛如一捧甘霖,在品讀中,自上而下清洗你沾塵的心靈;一處美景,宛如一陣春風,在游覽間,從外至內撫慰你疲憊的靈魂;一個好友,宛如一把折傘,在陰雨里,從上至下護衛你單薄的身心。生命如此短暫,別把時間浪費在糟粕間,張開雙臂,盡情擁抱好書、好景、好人,如此才不枉此生。
【第15句】:世俗人常常會彼此爭執,以為“我是他非”而據理力爭,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道理比對方充足,于是互相爭斗不已。為了私我而競爭,這就是一般凡夫。
【第16句】:人生就是一場旅行,在乎的應該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生活中,我們就是這樣依戀,誠懇,堅韌。有煩惱是正常的,沒有煩惱才是不正常的。要是自己心情不好受時,不妨去看一次電影,不妨去聽一段音樂,不妨去唱一支歌曲,不妨去打一個電話,不妨去享受一下陽光。讓煩惱心事見鬼去吧,先開心一樂。
【第17句】:心被境遇束縛則煩惱,心能駕馭境遇則喜悅。樂莫大于無憂,苦莫大于多欲,富莫大于知足,貧莫大于貪婪。懂得知足的人得到快樂,懂得放下的人得到自在,懂得珍惜的人得到幸福,懂得忘記的人得到輕松。過分的貪婪和欲望,是心靈的鎖鏈,砍斷這些,我們才會擁有自由完整的人生。
【第18句】:肯于低眉,是一種大氣;愿意低眉,是一種勇氣。真正的勇者不是高調的人,而是敢于低眉的人。越是張揚的人,越是無所是處;越是低調的人,越是蘊藏著不可估量的能力。低調之人如淡雅之花,不靠華麗的外表吸引他人眼球,而用自己內在的芬芳讓人敬服。外表易流逝,內心的豐滿才會愈加有味。
【第19句】:【禪心佛語】經典說,佛陀以他的禪定力到一個貪欲聚集的市集,所有人的煩惱都會止息,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我們可做的是,一早起來,就對世界投射一個心念,希望每個人都不生煩惱。有人喜打扮,如為了吸引別人、引別人的貪欲而打扮那就不好,應以慈悲和善為莊嚴而打扮,我們要盡力做自己能做的。
【第20句】:【禪語人生】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么也長久不了。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快樂富足。永遠不要去評價別人是否幸福,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孤獨無助。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世界再精彩,他人再美好,都與你無甚關系,你就是你,只須梳理自己的羽毛,飛你想去的地方。
【第21句】:老家有兩位黃先生,一位是黃埔軍人,很有學問;一位是先天失明的盲人,會算命。我記事時他們已經老而孤單,過著困頓的獨居生活。無論年節還是平時,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母親必讓我們為兩位老人各送一份。當時我們家也很困難,并無多余的吃食。長大后,我才明白母親的身教:尊重知識,同情老弱。
【第22句】:馬雖有千里之能,無人則不能自往。馬要騎,人要闖,生鐵不煉不成鋼。馬有四蹄走千里,人有兩手創奇跡。螞蟻爬樹不怕高,有心學習不怕老。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
【第23句】:【佛心禪語】愛拼才會贏,這是一種心情。是啊,如果我們有一個愉快的心情。那么做任何事情,都是會事半功倍的。可見一個好心情,對我們的成功,影響是多么深呀。一個真正有城府的人,心情是不會繪在臉上的。他們會壓在心底。是喜,是悲,我們根本看不出來的。這才是強者。
【第24句】:【拜佛】拜佛具有懺悔罪過、修持禪定與感恩禮敬的意義,借拜佛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尊敬與感恩,并檢討自我、懺悔過去所造的業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讓人的身心安定。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學習的宗教儀式。
【第25句】:【禪語人生】有福德的人,通過欣賞別人的優點來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光明;通過贊美他人的功德來讓自己的福德更加圓滿;通過觀照自心來讓自己的愛心和智慧更加發揮。缺福德的人,常常觀察別人的缺點來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污染;常常談論他人的是非來給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煩;常常評判別人的對錯來懲罰自己使自己倍受折磨。
【第26句】:【佛心禪語】把自己抬得過高,他人未必仰視自己;把自己擺得過低,他人未必尊重自己。世間沒有完美的人,不需遮掩自己的缺失。能抬頭,又能低頭,俯仰之間,不僅是一個姿勢,更是一種態度和品質。逆境時抬頭,是一種勇氣和信心;順境時低頭,是一種冷靜和低調。有力爭上游的勇氣,更有愿意低頭的大氣。
【第2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對眾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個人而言,唯一的權力是善良。善良其實就是人對人的同情。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善良。
【第28句】:【禪語人生】這個瞋心覺得人人都不好,哪一個人都對不起我,于是乎對所有的人發脾氣,拿煩惱當飯吃,吃了一頓又一頓,吃了一頓又一頓,永遠覺得吃不夠。
【第29句】:【禪語人生】知道時間總是不能停留,就沒必要傷春悲秋;知道孤獨總是如影隨形,就沒必要難以自制;知道遺忘總是必然,就沒必要為回憶傷感;知道感情不可能刻意強求,就沒必要尋死覓活;知道過去總是始終存在,就沒有必要遮掩或炫耀;知道美好總是會在某一刻消逝,就要好好把握生命中每一個精彩瞬間。
【第30句】:【心靈禪語】這里除了提出家庭生活要節儉,讀書、做事要勤奮之外,還特別提到了家庭的儲蓄、理財問題。理財既要學會節流,又要學會開源。傳統的理財觀念注重于節流,現代的理財觀念則更注重于開源。其實,二者都很重要,“節流”與“開源”相結合,應該是現代家庭應有的理財觀念。
【第31句】:【佛家禪語】佛教的團體本來就應該是具有博愛、包容、智慧與與諧精神的一個團隊。們的使命就是要將這些博愛、包容、智慧與與諧精神傳遞于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使全世界任何角落都充滿這種精神。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一個團隊的集體力量。我們大家的力量聚集,將這種精神傳遞于無限的宇宙吧。
【第32句】:【禪語感悟】和商人的名字“不識恩”一樣,他的噩運就來自不會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損人利己,因此他們這樣的下場正是咎由自取的結果。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當知恩圖報,從內心深處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
【第33句】:現代人有一種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體力、經驗和條件之前,便一頭栽進一個過高的目標中,所以每天要受盡過勞和疲憊的折磨。——鄭石巖
【第34句】:簡約的時光里,沏一盞茶,隨著裊裊升騰的水汽,靜觀細葉沉浮。無意于水溫的冷暖,亦不去在意煙波的流轉,沉淀下來的,終是生命的厚重。人生如茶,由濃而淡,最后才是真。一個人,只要恪守內心的寧靜,于一盞茶中,亦能喝出淡淡禪意,品味人生靜好。
【第35句】:【經典佛語】有一種人之所不能進步,是因為總是固執己見,有一種人天天在進步,是因為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接受別人是自我的死亡、是靈性的成長、是智者勇者的體現.
【第36句】:【一禪文案】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電影中一切的美好,在于舞美師的協調,剪輯師的篩選。人生只要選擇性的記憶,不忘對風和日麗的執念,保持對人生不斷沖刺的執著,一切都會在風和日麗里變得美好而又溫馨。歷經春夏秋冬,細細回首,人生會像電影版美好精彩,而且我們就是這部獨角戲的花旦。
【第37句】:禪是禪非;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將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
【第38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養;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敗,看堅持。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淡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飲清凈之茶,閉是非之口,結悟道之友。
【第39句】:待人處世中,誰都不愿意與小人打交道,他們人品差、氣量小,時刻盯著自己的利益,為此甚至不惜損人利己、落井下石,而且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在背后給你一刀。
【第40句】:見飛花落絮,莫惜春老色退;仰翠竹蒼松,當效節亮風高。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夸獎。樂以忘憂,行現在可行之樂;書能益智,讀平生未讀之書。莫愧家貧,應教兒女早立志;莫恃家富,須防驕奢出敗兒。莫怨自己窮,窮有窮的樂趣;莫羨他人富,富有富的煩惱。
【第41句】:生活中的陰陽感悟:發生任何事情好或不好,都會有壓力來對應。壓力是一種預兆和示現。如手術當天是全家人壓力最大時,同時,也是解除壓力生命康復希望時。壓力即希望,煩惱即菩提!壓力最大時是事物得以實現的最佳期,也是不二法門!成功就是痛并快樂著!犯賤就是機會到來前的奠名歡喜。
【第42句】:活著,要學會接納,所有愛恨情仇,都是生命一部分,別用情感來選擇,莫拿標準去衡量,只有斑斕多姿,才能領略各異風景;要懂得寬容,外界與他人,沒誰是你的假設,佛以悲胸闊,人因諒得友,聚散天定,對錯隨心;要坦然淡忘,往昔心靈的負重,重疊為精神的枷鎖,唯有放下,方不至于太累。
【第43句】:【禪語人生】細行能成萬法,所以不能小看看花,不能明知而走錯一步,萬一走錯了要趕緊懺悔回頭,就像花謝還會再開。就像把壞的枝芽剪去,是為了開最美麗的花。
【第44句】:【佛心禪語】仔細想想,小時候的玩伴現在還能在一起的有幾個?反過來講,我們現在所執著的事業、人際關系、親情,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突然間在你面前消失,到時候你怎么面對?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當變故來時只宜靜守,不宜躁動,即使萬無解救,而志正守確:雖事不可為,而心終可白;否則必致身敗名亦不保,非所以處變之道。
【第46句】:【禪語】【第1句】:心量要大,自我要小。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放自如,是自在人。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帶笑。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第47句】:【經典佛語】五種障礙當中的前兩種,會影響進入禪定;第三種,會影響禪定的本質;后面的兩種,會影響禪定的發展。所以,作為修行人,首先一定要設法對治、祛除這五種障礙。(慈誠羅珠堪布)
【第48句】:心細·氣柔·愿大·志堅:生而為人,造福行善須及時,能付出一分力量,即得一分成就;能多發揮自己的功能,從事人間所需要的工作,就是最有意義的事。
【第49句】:【禪心佛語】凡情不盡,習氣不除,終不能成佛。命根未斷,妄念仍起,生死真不得了。故修行非用實在功夫,將凡情習氣及命根徹底掀翻不成。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上一篇:佛心禪語的文案,句句溫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