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而當我進一步走進心齋坊,了解現實中的了凡先生,竟然發現出奇的巧合,他和明朝袁了凡先生在命運軌跡上有著極其相似的經歷。
【第2句】:佛學里把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譯過來便是能容納許多缺陷的世界。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缺憾的,沒有缺憾就不會被稱為“人世間”。
【第3句】:功夫做到轉身處……譬如窮子,久失慈母,十字街頭,忽然撞見,執手牽衣,彼此雙淚如雨,當此之時,只合歡笑,因甚卻哭?不是苦心人不知?!短烊绾蜕形陌浮?/p>
【第4句】:我們常常無法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應該在乎什么,應該放下什么,所以被心魔所困。其實,只要放下散亂的心,提起專注的心:放下專注的心,提起統一的心;放下統一的心,提起自在心,就能放松身心,提起正念,就能徹底放下。
【第5句】:佛教的“信”,具體包括六個方面: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自、信他。缺少其中之一部不是完整的信,能做到完全相信,是極為困難的。
【第6句】:譬如火燒木,須臾作灰燼,智火焚業薪,當知亦如是。又如燈破暗,一念盡無余,諸業之暗冥,多劫所積聚,牟尼智燈照,剎那悉除滅?!洞蟪嗣車澜洝肪碇?,顯示自作品
【第7句】:學佛須先了解無常的道理,如能了徹此理,才能來去自在,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邁向光明的境界。
【第8句】:【禪語悟道】對無緣的人,不起排斥、惱恨心;對有緣的人,不起貪著、執愛心。
【第9句】:長沙景岑禪師說:“熱即取涼,寒即向火。”南宋無門慧開禪師有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薄恫烁T》上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云卷云舒?!边@些都是“平常心”的最佳體現。
【第10句】:經書禁咒術,工巧諸技藝,盡現行此事,饒益諸群生。《維摩經》卷中,佛道品
【第11句】:眾生無邊誓愿度,福智無邊誓愿集,法門無邊誓愿學,如來無邊誓愿事,無上菩提誓愿成?!栋l菩提心戒儀》
【第12句】:多一分對他人的疑慮,就少一分對自己的信心;否定世間的一切,自己的信念也將隨之消失。
【第13句】:做人不一定要像水晶玻璃透明膠,可以保留一點,讓人去體味,這遠勝過直腸子去得罪人。
【第14句】:【佛心禪語】 不要因眼前的成績而忘乎所以,把自己看得低一點就會多一分防范, 高一分警惕;而心一旦飄起來,腳就會高起來,腳下的石頭就會松動。只 要腳下的石頭一松動,就有墜入深淵的危險。
【第15句】:無我為學問第一。調伏身心勵令清凈為持戒第一。利他不貪為布施第一。觀照自心為口訣第一。知一切如幻為對治根塵第一。不同凡夫為行動第一。遠離三毒為成就第一。一切不貪著為神通第一。常居卑下為忍辱行第一。舍離世事為精進第一。妄心不起為禪定第一。一切相不取不著為智慧第一。(古印度)阿底峽
【第16句】:見妙女色起貪心者,應起四種厭離之想,云何為四?所謂退失想、顛墜想、行廁想、膿潰糞穢不凈之想。……若起此想猶生貪心,又應更起三種親想:所謂于母等類起于母想,姊妹等類起姊妹想,于女等類而起女想?!洞髮毞e經》卷四十四,菩薩藏會
【第17句】:我們都想讓不安定的心安定,卻很難做到,反而浮躁、焦慮,原因是我們從生到死一直在不斷向外求。已經獲得一些世間的成功,卻仍然不滿足,并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業。有些人失敗,卻體認不到因果報應,仍然繼續造業。現在我們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難以獲得內心安定,更不用說穩固或發揮功用了。
【第18句】:慈心無害想,不害于眾生,心常無怨結,是則升天路?!峨s阿含經》卷四十九,第1229經
【第19句】:【天天禪語】對于有意識地去生活者而言,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之旅,但對于無意識地去生活的人來說,人生的確是一種大的懲罰。
【第20句】:若常愁苦,愁遂增長;如人喜眠,眠則增多;貪淫嗜酒,亦復如是。《大般涅槃經》卷十七,梵行品
【第21句】:于是菩薩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選擇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無食則喪。是謂菩薩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对鲆话⒑洝肪硎?/p>
【第22句】:要評論人嗎?要發表不同意見嗎?等一等!先問一問我們的心:是不是心平氣和?是不是柔軟慈悲?若不是,慎開其口。
【第23句】:以是發心當得佛故,應知此人即與三世諸佛同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境界平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虐l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嘆。《華嚴經》卷十七,初發心功德品
【第24句】:多數人正在從事自己既不熱愛也不打算認真干好的事,但仍然憑著忍耐力、責任感和天生的勤勞堅持著,這很可敬,也很可悲。值得熱愛的工作很多,總可找到一樣;找不到的原因,只是沒有理解工作的意義。
【第25句】:在行走時,保持持續地覺知禪修業處,這是在修止;持續地觀照行走的名色法,或觀照名色法的無常、苦、無我,這是在修觀。
【第26句】: 生活中不應該存在失望和絕望,世界是美好的。不要總是因為一點小 事而失去生活的希望,不要輕易發脾氣。對生活應該充滿希望,因為生命 中有很多人、很多事值得我們去努力、去爭取。
【第27句】:凡所見色,即是見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唐)道一禪師《古尊宿文案》卷一
【第28句】:若夫瑜伽、唯識,乃極數之書也;《華嚴》、《楞嚴》,窮理之經也。數、理俱精,如不透禪宗,乃葉公畫龍耳,豈能興云作電哉?(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五,《法派宗派說》
【第29句】: 執著,聽起來是一個人的優點,然而,它也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執 著,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頑固不化,就是死鉆牛角尖。
【第30句】:【禪悟人生】人生有四苦:一是看不透??床煌溉穗H中的糾結、爭斗后的隱傷,看不透喧囂中的平淡、繁華后的寧靜。二是舍不得。舍不得曾經的精彩,舍不得得意處的掌聲。三是輸不起。輸不起一段情感之失,輸不起一截人生之敗。四是放不下。放不下已經走遠的人與事,放不下早已塵封的是與非。
【第31句】:因為單純,所以內心的渴求十分簡單,不分別、不虛偽,只是以純凈的心來應對生活的需求。仔細觀察嬰兒,他們都有非常專注的本事,真的活在當下,不掛慮過去,也不擔憂未來,餓了就哭、吃飽就睡,哭的時候專心哭,笑的時候專心笑,就是那么單純?!拦谭◣?/p>
【第32句】: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督饎偘闳舨_蜜經》
【第33句】: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于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故步白封……經常要自己給自己過節,學會尋找愉悅的心情。
【第34句】:【天天禪語】有時我處理一件困難的事情,即使是一件大事,我仍然能坦然、從容且順利地解決,究其原因,發現當時的我自我沒有那么強大,私心也沒那么嚴重;有時我處理一件困難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自己卻心煩意亂,處理得不夠融洽,究其原因,發現當時的我自我高大,私心嚴重??傊?,一切唯心所造。
【第35句】:報應真的會發生嗎?佛日:善惡之事,自由心作。禍福由人,如影追形,響之應聲。一《佛說阿難分別經》
【第36句】:身在俗世操勞一生,卻能心安身安,這著實是一件不容易實現的事。想做到心安身安,需要我們轉換對生活的態度,持一顆清靜的心,將眼前的每一件事蘭5做修行,把生活和修行結合起來,在忙碌中實踐并體驗生活。
【第37句】: 什么是洪荒?這就是。什么是永恒?這就是。相遇一萬年, 糾纏一萬年,擁抱一萬年,獨立一萬年,石頭還是那石頭,流水還是 那流水。仿佛兩個相依的靈魂,仿佛兩顆相連的心,踏著相同的旋 律,上演著永恒的二重奏。這是來自蠻荒的交響,相似卻絕不重復, 總是讓你常聽常新,永不厭倦。
【第38句】:(五)大乘戒于乘緩者,乃名為緩,于戒緩者,不名為緩。《大般涅槃經》卷六,如來性品有聲聞乘持清凈戒,于菩薩乘名大破
【第39句】:貧中之貧的人,不僅物資、知識貧乏,見識也窄淺;更有既貧且病者,心態孤僻,常覺得自己被人遺棄……我們應設法給予更多的關懷和引導,才能幫助他們脫離苦難。
【第40句】:慈心觀眾生,如母念一子,于仇不追惡,更生憐憫心。《菩薩念佛三昧經》卷三
【第41句】:煩惱由心產生,世間煩惱本是庸人自擾。一個人如果在面對世事變幻的時候,能夠始終保持自己的本心,不生妄念,又何來煩惱呢?
【第42句】:一切世間所有福德,不及如來一毛功德?!秲炂湃浣洝肪硪?,修三十二相業品
【第43句】:佛門即空門,悟極返空,既然眾生都在苦苦求索著“空門”的真諦,佛祖自然不會將門關閉,而是大開佛門,只待有緣人??帐俏蚝笏诌_的一種境界,悟來悟去終是空。
【第44句】: 透過每縷禪語都能見到太陽,通過每段祥事都能抵達心靈;禪是面鏡子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禪是盞明燈可以指引人的心路。
【第45句】:要保持能永遠處于喜樂狀態的世界出現,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你內在的態度——你的批判消失!一切你看不順眼的人、你看不順眼的事、你看不順眼的物、你看不順眼的情境、你看不順眼的環境、你的那個看不順眼的心境徹底地?肖失。一莊圓法師
【第46句】:于不定事中,必應用不定智。……若人于一切法中決定知,是人則必墮必定邪論中。若一切法必定,則諸所為應不須人工方便而得。《十住毗婆沙論》卷十
【第47句】: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毒S摩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
【第48句】:婚姻法則:遮遮掩掩過一生,坦坦蕩蕩過三天??滴趸实墼f過一句話:不聾不瞎,不配當家。一個好的婚姻存在于“盲妻子”和“聾丈夫”之間!
【第49句】:住戒有慧人,修習心與慧,有勤智比丘,彼當解此結?!峨s阿含經》卷二十二,第599經
【第50句】:穿過時光的長廊,回望經年的風景。淡淡里,出塵,若畫;入塵,若禪。指尖如蝶翩落的文字,有溫潤,有潮濕,有感動,有珍惜。
【第51句】: 因為慈悲,人生路更寬 慈悲是學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為我們修福,對別人慈悲就是對自 己慈悲。
【第52句】:戀愛時,他想你只能給你打電話發短信;而結婚后,他可以對你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第53句】:人的生命本來微不足道,但是有一樣東西卻重于泰山,那就是——慧命。它可以不斷延續,發揮良能,讓后世的人循著這個腳步不斷前進。
【第54句】:問:“云何為空?若道有空,還同質礙,若說無空,即何所皈依?”答:“只為未見性,是以說空;若見本性,空亦不有。如此見者,是名皈依?!薄渡駮陌浮?/p>
【第55句】:富有的人常常為管理錢財而煩惱;貧困的人往往為找求生計而煩惱;老年人經常為養老治病而煩惱;年少的人往往為學習成績而煩惱。畢竟是處于輪回,無論貧富貴賤,還是男女老少,都各有各的執著、煩惱與痛苦。這就是輪回的本質,也是世間的事實。學佛就是為了讓我們從輪回苦海中徹底獲得解脫并圓滿覺悟。
【第56句】:佛陀在《三摩地王經》中曾說:“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諸根是正量,圣道為誰為何用。”由于我們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們所看到、聽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絕對的真理。假如我們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聽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話,那么佛陀的圣道為誰起到何作用呢?
【第57句】: 人是生而不獨立的,生而與他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陽 光、空氣、水,民族、國家、社會,以及世間的一切,被所有的人共 享、爭奪,沒有誰能夠置身事外。唯有靈魂屬于個人,一個人能否堅 持自己獨立的靈魂,自己要負全責,沒有任何理由推諉。崇尚獨立的 人們,先要自問自己的靈魂是否已經獨立。
【第58句】: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瓱o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峨s阿含經》卷十一,第265經
【第59句】:彼諸菩薩求正法時,當何所求?……以要言之,當求一切菩薩藏法、聲聞藏法,一切外論、一切世間工業處論。(古印度)彌勒《瑜珈師地論》卷三十八
【第60句】:正確地放下,是一個人生理與心理健康成熟的表現。我們應該根據自己 的實際情況,放下自己能力以外、精力不及的部分,放下那些不切實際的目 標,唯有如此才能從中解脫出來,把握住正確的道路和方向。只要隨遇而安 就能自得其樂;只要放下就能解脫。放下是一種選擇、一種智慧。
【第61句】: 偶爾說蠢話做蠢事,是人都在所難免。但說過做過之后必須 自覺,能夠反思,爭取今后少犯點蠢,才是人生要義。
【第62句】:心凈指我們每個人的心性,我們每個人的心性凈了,每個人的佛土清凈了,那么國土就能清凈了。
【第63句】:【執迷反而失更多,無心栽花花自發】1.珍惜自己所有,努力奮斗想要的。2.不患得患失,方可決勝千里。3.得失可以轉化,記著:你不放棄生活,生活絕不會放棄你。4.莫因小失大,為人處世莫耍小聰明。
【第64句】:現今社會有一種通病——“缺愛癥”。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愛心,然后互相付出,將這分愛充足于社會,社會就能祥和。
【第65句】:太多時候,因為太在乎一個人,太想留住一些美好的東西,太想抓住某種名利或地位,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初衷。太想得到的幸福越抓得緊,它消失得越快;太想得到的愛人越靠得近,他離得越遠;太想擁有的成功,因為太急功近利,最后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第66句】:萬物因為大地的寬容顯現無盡生機,百花因為嚴冬的寬容才有濃濃春意。寬容,于人于己都是一種“精神補品”。
【第67句】:人命極短,在世須臾間耳。生死長遠,多諸畏難。若死來至,于中啼哭,骨節離解,身體煩疼,而是無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仆從國土人民所能救也?!对鲆话⒑洝肪砦迨?,大愛道般涅槃品
【第68句】:任何人的行為不會消失,它會回來與主人相會。作惡的蠢人將在另一世界看到自己受苦?!督浖返谌?,第十章《拘迦利耶經》
【第69句】:師生之間不僅是靠知識結緣,更要靠德義相感。知識從哪位老師那兒都可以學到,老師的人格和品德,是學生從老師那兒得到的最具獨特價值的東西。
【第70句】:佛經上說:“生又何嘗生?死又何曾死?”本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個循環中。所以說: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證嚴法師
【第71句】:長久以來,我們的思維都進入了誤區,總覺得執著是好的,堅持是好 的,百折不撓是最好的,要想達到目的,這是最好的“捷徑”了:只要執 著、堅持、百折不撓,就一定能實現“1+1》2”,奮斗和成功之間可以直接 劃等號。
【第72句】:禪告訴我們,人必須把覆蓋在真我之上的虛偽面具撕下來,這樣才能生活得輕松自在,顯露出朝氣和活力。——鄭石巖
【第73句】:五蘊五大種,六根及六處,無知煩惱暗,自性悉清凈?!斗鹫f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卷三
【第74句】:譬如種在良田則能生長,如是迦葉,菩薩亦爾,有諸結使,離世間法,能長佛法。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菩薩亦復如是,于無為中不生佛法。迦葉,譬如卑濕淤泥中乃生蓮花,菩薩亦爾,生死淤泥邪定眾生,能生佛法。《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第75句】:路是人走出來的。千里之路,必須從第一步開始;圣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
【第76句】:上來。放下心中的妄念、放松身體、放松心情,沒有負擔是最舒服的事,人只有無依無求,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第77句】:真誠源于感恩之心:無論眾生以順緣的方式利益我們,還是以逆緣的方式傷害我們,都會使我們成長、堅強與成就,所以對我們恩德很大,我們對眾生值得真誠。包容源于平等之心:無論任何民族、任何宗教與任何國家,都懷著同一個夢想而共存于同一個世界,地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應該相互包容、相互與諧。
【第78句】:首先,以身體的行為清凈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中問,以口的言語清凈讓安定的心穩閻;最后,以意的思想清凈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這就是身、口、意三門清凈的修持過程。
【第79句】:舍一切煩惱是布施,與諸法無所起是持戒,與諸法無所念是忍辱,與諸法離相是精進,與諸法無所住是禪定,與諸法無戲論是智慧。
【第80句】:寧愿跑起來被絆倒無數次,也不要規規矩矩走一輩子;真正的規矩都是在反復的錯亂之后,平靜大都緣于喧嘩,拿起方能放下!
【第81句】: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拘留孫佛偈《五燈會元》卷一
【第82句】:如來雖為一切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何以故?有所說者名有為法,如來世尊非是有為,是故無說。《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嬰兒行品
【第83句】:在花費方面量力而行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為了給自己爭面子而鋪張,那么最終吃虧和難受的只能是你自己。
【第84句】:什么是布施?受人誤解你泰然處之,你是在布施自在;受人漫罵你坦然一笑,你是在布施寬容;被人欺騙,你風輕云淡,你是在布施真誠;布施可以用任何形式存在。
【第85句】:整日陷于比較、計較,怎能悟道呢?大鵬鳥一展翅能飛幾百里,但仍不能飛越生死。看透了這一點,就會明白:人與人之間沒有比較的必要,走好自己的路,就能創造屬于自己的獨特價值。
【第86句】:不浮不燥,不爭不搶,不去計較浮華之事,不去在意卑劣之人!永遠不要讓自己迷失在別人的紛言紛語中,因為沒有誰可以擁有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無敵魅力,所以沒必要因為一個人的一句話就輕易改變自己,堅持做自己,才是獨一無二!
【第87句】:佛家認為眾生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萬事萬物皆有生命,皆有靈性,皆有佛心。在誕生之始,在生命之末,所有的人和物都是平等無異的。
【第88句】:萬緣放下,一念單提,如救頭燃,如喪考妣,如雞抱卵,如龍養珠,不期小效,不求速成。但只一心常恁么念,是名無上深妙禪門。此則根身器界,密隨其心念念轉變。《徹悟禪師文案》
【第89句】:能寂靜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靜意無如人者。故契經說:人有三事勝于諸天:一勇猛,二憶念,三梵行?!洞笈派痴摗肪硪话倨呤?/p>
【第90句】:我們在遇到絕路時,要鼓起勇氣,去開辟一條道路。勇氣存在于每個人的心底,只看我們能否將它激發出來。其實,現實生活中的勇氣就存在于你對未來存有的希望中。很多時候,有些事情看起來沒有回旋的余地,但只要不放棄,堅持到最后一刻,就可能出現轉機。
【第91句】:慈悲待人并不需要過多的話語,微微一笑就能把慈悲的善念傳達給他人。慈悲是一種真實的能量,它能融化人們內心的冰雪。
【第92句】:【處事圓融,可助成功】 懂得順應各種對象、不同環境來改變自己的態度,以最恰當的方法 讓對方接受自己的主張,就可能助你成功。
【第93句】:沒有數字的代價,即為“無量”。不辭勞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付出勞力又服務得很歡喜,便叫做“喜舍”。
【第94句】:要培養一分清凈無染的愛。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會有煩惱。
【第95句】:如來藏不老不死、無量無邊、不生不滅、不常不斷?!洞髮毞e經》卷三十二,出現光明會
【第96句】:而把握空閑的時間,挖一口屬于自己的井,當未來年紀大了,不管是體力還 是智力都比不過年輕人了,還是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閑。
【第97句】:當我們處于順境之時,如果順境成為修行的障礙,我們不應心安理得地享樂,應以慚愧之心好好懺悔;當我們處于逆境之時,如果逆境成為修行的助緣,我們不應灰心喪氣,應以堅強之心勇往直前。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凡是圓滿福德資糧與增長智慧資糧的事情,我們都樂意接受。
【第98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乃至夢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況復覺時?!秳偬焱醢闳艚洝肪矶?/p>
【第99句】: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对鲆话⒑洝肪矶?,聽法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