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是金裝,人是衣裳】(諺)佛像是靠金粉來裝飾的,人是靠衣裳穿戴來裝扮的。指人的服飾對儀容關系很大。 也作佛要金裝,人要衣裳。 人靠衣裝,神靠金裝。
【第2句】:【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一俗語形容某些人愛耍小聰明,做事情弄巧成拙,被人恥笑。它源自漢朝的一個真實故事。 “畫虎不成反類犬”是馬援勸教兩個侄子信中的一句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馬援,字文淵,東漢名將,伏波將軍,就是誓要“馬革裹尸還”的大英雄。他的兩個侄兒馬嚴、馬敦,性格好議論時政,又喜歡行俠仗義,馬援在前線不放心他們倆,專門給他們寫了一封信,告誡他們說:“我希望你們聽說了別人的過失,像聽見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聽見,但嘴中不可以議論。 喜歡議論別人的長處和短處,胡亂評論朝廷的法度,這些都是我深惡痛絕的。 我寧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有這種行為。你們知道我非常厭惡這種行徑,所以我是一再強調的。就像女兒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誡的一樣,我希望你們牢牢記住。龍伯高這個人敦厚誠實,說出的話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謙約節儉,待人又不失威嚴。我愛護他,敬重他,希望你們向他學習。杜季良這個人豪俠好義,有正義感,把別人的憂愁作為自己的憂愁,把別人的快樂作為自己的快樂,無論什么人都結交。他的父親去世時,來了很多人。我愛護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們向他學習。(因為)學習龍伯高不成功,還可以成為謹慎謙虛的人,就是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而一旦學習杜季良不成功,那你們就成了紈绔子弟,就成了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到現今杜季良還不知曉的是,每次新的太守到任就會為他頭痛,百姓們的意見也很大。我常常為他寒心,這就是我不希望子孫向他學習的原因了。”馬援不僅是大英雄,還是循循善誘的長輩。
【第3句】:【進鬼門關】(慣)鬼門關:迷信指陰陽兩界的交界處。戲稱人死亡。
【第4句】:【量大福大】(諺)度量大的人,福分自然就大。指度量和福分是相連的,量大容人,福分就大;度量狹窄,只能自找苦吃。 也作“有大量者,必有大福”。
【第5句】:【緊身莊稼,消停生意】(諺)緊身:緊趕時間,不容緩慢。消停:從容不迫,節奏放緩。指莊稼活兒節令性很強,稍有遲緩,就會誤種誤收;做生意貴在從容招徠,越急越難成交。 也作“緊趁莊稼,消停買賣”。
【第6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釋義:白天勞動,夜晚休息。 例句:這里家家互通有無,不分彼此,休戚相關,情同骨肉;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織,人人勤儉。
【第7句】:【疾風知勁草】“疾風知勁草”與“烈火識真金”一樣,用來形容只有經過一番考驗才能分曉是非真假,辨別忠奸曲直,結識真正朋友。它典出劉秀。 疾風知勁草這個典故是有關劉秀與王霸的故事。王霸是河南潁陽的地方豪強,但他一直不甘心只做個地方上的小官。適逢劉秀起兵路過潁陽,王霸就帶領自己的門客投奔劉秀。 劉秀起兵并不順行,他赤手空拳渡過黃河,抵達河北后遭遇到諸多不順,處境非常危險,先前和王霸一起投奔劉秀的幾十個門客都陸續不辭而別,只剩下王霸忠誠地為劉秀效力。劉秀感激地對他說:“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一次,劉秀倉皇躲避自邯鄲追來的王郎,王霸更是舍命相伴。追兵把劉秀等人逼到滹沱河邊,眼看就要追上,劉秀的偵察兵報告說河水太深,沒有船無法渡河。這時王霸為穩定軍心,就扯了個謊,告訴大家河結冰了可以踏冰過河。等劉秀人馬到了河邊,河果然結了冰,更為神奇的是等他們過了河,冰立刻就化了,擋住了追兵。此乃與“泥馬渡康王”一樣神奇。真龍自有天助。 自此,“疾風知勁草”廣為流傳,就連唐太宗李世民也引用過:“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第8句】:【魚怕水淺,人怕護短】(諺)魚在淺水中,不容易存活;人要是護著短,越護短處越多。指人有錯誤要指正,護短只能發展缺點。
【第9句】:【芒種前后,背夫逃走】(諺)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的五月上半月。背:躲避,瞞。芒種前后,妻子背著丈夫逃走,丈夫也不會知道。指芒種前后天氣熱,人容易熟睡不醒。
【第10句】:【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釋義:順應發展趨勢的就昌盛,違抗發展趨勢的就滅亡,比喻要按客觀規律辦事。 例句:古人語:“順頁天者昌,逆天者亡。”你若還是不改正,我可就沒辦法了。
【第11句】:【膽大有官做】(諺)舊指敢于冒風險、善于鉆營的人才能做上官。
【第12句】:【白紙寫黑字】(慣)指有了可靠的文字憑證。 也作白紙上畫著黑字兒。 白紙黑字。
【第13句】:【過街的老鼠——到處有人喊打】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第14句】:【一手托百家】(慣)一手:指一人。比喻一個人所做的事關系到眾多人家的利益。
【第15句】:【萬頃地,獨根苗】(慣)獨根苗:比喻獨生子。指家里財產很多,卻后繼乏人,只有獨子一人,非常嬌貴。
【第16句】:【一條線兒拴倆螞蚱——飛不了我,迸不了你】(歇)迸:同“蹦”,跳。比喻對方與自己命運緊緊相連,誰也離不開誰,出了事誰也跑不了。 也作一根繩拴倆螞蚱——跑不了我,也蹦不了你。 一根繩上拴兩個螞蚱——跑不了我,也少不了你。 一條繩拴著倆螞蚱——誰也跑不了。
【第17句】:【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諺)指十五夜晚的月亮是最圓的,但過了十五卻是一夜比一夜虧缺。泛指世間的一切事物,最圓滿的時候,也就是走向衰落的開始。
【第18句】:【桐油缸依舊裝桐油】(慣)比喻一切照舊,沒有變化。
【第19句】:【驕子不孝】(諺)指在驕奢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子弟,不會孝敬父母。
【第20句】:【倉老鼠問老鴰去借糧——守著的沒有,飛著的倒有】(歇)倉老鼠:糧倉里的老鼠。老鴰:烏鴉。 譏諷富有的人向沒有積蓄的人求援是找錯了人。
【第21句】:【膽小發不了大財】(諺)指膽小的人瞻前顧后,畏首畏尾,不敢冒岡險,因而難以發大財。
【第22句】:【無債一身輕】(諺)不欠人的債務,自然就一身輕松。指債務帶給人的負擔是沉重的,還清債務,就不再有負擔。 也作“無賬一身輕”。
【第23句】:【萬般事仗少年為】(諺)少年:泛指人在年輕時期。任何一方面的事業,都要靠年輕人投入。指年輕人朝氣蓬勃,敢作敢為,事業的成就,主要依靠他們去開拓。
【第24句】:【硬來硬抗,軟來軟磨】(慣)指不向對方屈服,以對方采取的態度來對付對方。
【第25句】:【釣大魚離不了長竹竿】(諺)要釣大魚,就離不了長長的釣魚竿。 比喻人要想得到大利,就得先付出大的投資。
【第26句】:【屎殼郎打嚏噴——滿嘴噴糞】(歇)屎殼郎:學名蜣螂,昆蟲,身黑,吃動物尸體或糞尿。指信口胡說。含責罵意。 也作“屎殼郎打噴嚏——滿口噴糞”。
【第27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 釋義:比喻禍害如不根除,必留后患。 例句:常言說得好,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殺了他一家,恨不得把我們吞在腹內,方才快活,豈肯安心與陳四哥做夫妻?
【第28句】:【對牛彈琴】(慣)比喻對著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譏笑人聽不懂別人的話,或譏諷人說話不看對象。
【第29句】:【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歇)《西游記》第二回描寫,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成七十二般變化,念個咒語,要變什么就變成什么。形容多變,難以預測。
【第30句】:【仰臉的女子低頭的漢】見“抬頭老婆低頭漢”。
【第31句】:【跌跟頭】見“栽跟頭”。
【第32句】:【探花】“探花”指古代科舉考試殿試第三名。它為何叫探花?與“花”有關系嗎? “探花”這一稱呼,發端于唐代,定名于南宋末年。“探花”最初和名次無關,僅與科舉考試的活動有關。當時,科舉得中的新進士在喜慶之余,往往舉行盛大的宴游活動,因為科舉發榜時間在春季,正值杏花怒放之時,人們便稱杏花為“及第花”,把進士們組織的宴游叫“杏園探花宴”。宴游時間確定之后,兩名最年輕的新科進士便被挑選出來,擔當“兩街探花使”或“探花郎”,負責采摘都城中的各種早春鮮花,并和其他進士比賽,最先摘得牡丹、芍藥等名花的進士勝出,如果“探花郎”不勝便要受罰。此時的“探花郎”只是戲稱。 到了宋代,隨著科舉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也成為制度,即在吏部考試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名單和名次。北宋年間的殿試規則是,進士一甲只欽點三人,并規定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都稱榜眼。之所以稱榜眼,原因是在榜上,狀元姓名居中,第二、三名靠下居左、右兩邊,像人體的兩只眼睛;參見皇帝時,狀元在前,第二、三名分列兩邊,也像兩只眼睛的位置。 到北宋后期,為對殿試中的第二、三名進士有所區別,人們便只以第二名為榜眼,并開始借用唐代“探花郎”一詞指代第三名。但在正式發放的金榜上,第三名的稱呼是進士一甲第三名。一直到南宋末年,“探花”方才正式成為殿試第三名進士的專名。
【第33句】:【龍生九子不成龍】(諺)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形狀、性格都不像母龍的原樣。比喻同一母親所生的子女,志趣性情迥然不同。 也作龍生九種,九種各別。 龍生九子,各不相同。
【第34句】:【若信卜,賣了屋】(諺)卜:占卜,用迷信的手段給人算命。如果相信那些占卜算卦的鬼話,就會因風水不佳,連住房都要賣了。指占卜算卦純屬騙人,絕不可信。
【第35句】:【拔一根寒毛比腰粗】(慣)拔出一根汗毛來也比人家腰粗壯。比喻錢多勢力大,不同一般。 也作“拔一根毫毛比腰桿兒粗”。
【第36句】:【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釋義:年紀大,有經驗,辦事得力,起作用大。 例句:“那一定。咱們身板硬朗的老頭也算數。”賜福老頭吐了一口濃煙,拍著胸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第37句】:【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灰】 釋義:比喻做事不順利、碰釘子,或想討好卻落得沒趣。 例句:李春山的手腳卻舞不開,接二連三地癩蛤蟆爬香爐,觸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第38句】:【撞到老虎窩里】(慣)比喻闖進極危險的境地。
【第39句】:【指桑樹,罵槐樹】 釋義: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明指甲而暗罵乙。也作“指冬瓜,說槐樹”。 “指冬瓜,罵葫蘆”、“指桑罵槐”。 例句:八月里哥兒死了,他每日在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第40句】:【表面上仁義道德,骨子里男盜女娼】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第41句】:【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 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辦不成大事情。 例句:韋步平抬頭,瞅他片刻才說:“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一個入成不了隊伍,要干還得聯合更多的弟兄才行。”
【第42句】:【盜不過五女門】(諺)盜賊不進生有五個女兒的人家。指女兒多的人家必定貧困,盜賊也就不會光顧。
【第43句】:【丈二長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歇)頭腦:本指頭部,轉指頭緒。 指理不出事情的頭緒,猜不透是怎么一回事。 也作丈二長和尚——摸頭不著。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第44句】:【毀巢之下,勢無完卵】見“覆巢之下無完卵”。
【第45句】:寧叫錢吃虧,不叫人吃虧.
【第46句】:【解開悶葫蘆】見“打破悶葫蘆”。
【第47句】:【惡人自有惡人磨】(諺)指惡人作惡,自有比他更兇的惡人來降伏他。也指惡人到了惡貫滿盈時,自有懲罰。
【第48句】:【窗戶里走人——連門道都沒有】(歇)門道:門徑。指沒有做事的訣竅或解決問題的途徑。
【第49句】:【歪歪木頭端匠人】(諺)端:正。 木材盡管不端正,可一經木匠的手,就會變成合格的材料。指名匠的難能可貴處,在于能因材致用。
【第50句】:【梅花優于香,桃花優于色】 釋義:梅花香氣濃烈,桃花顏色艷麗。比喻事物的優點只是表現在某一方面,難以十全十美。 例句:(梅)花在果子花中尤香。俗云:“梅花優于香,桃花優于色。”故天下之美,有不得而兼者多矣。
【第51句】:千根木頭隨船走。
【第52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釋義:佛:佛教修行圓滿的人。放下手里的屠刀,馬上就能成佛。原為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后用來比喻壞人停止作惡,也會變成好人。 例句:佛家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好好改造,政府會對你進行寬大處理的。
【第53句】:【死棋腹中有仙著】(諺)死棋:無著可走的棋。著(zha。):下棋時走一步為一著。指棋下到看來是無路可走的死棋時,卻有高明的一著使棋局轉活。常比喻事情陷入絕境時,經過努力,往往會出現新的轉機。 也作“死棋肚里有活著”。
【第54句】:【茅坑里的石頭——屎硬】(歇)屎:諧“死”。指人呆板、生硬,頑固不化。常含責罵意。
【第55句】:【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 釋義:比喻強行通過,阻擋不住。 例句:他王春山要是歸順了,咱也就不管他了;他若是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咱可就不客氣了: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反正這回咱非進城里去干它一場不可了!
【第56句】:【小米加步槍】(慣)指較差的后勤供應和落后的武器裝備。
【第57句】:保持一生壯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長青春的心。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
【第58句】:【千變萬變,官場不變】(諺)什么事情都會發生變化,只有官場的陳規陋習難以改變。指舊時官場的習慣勢力代代傳承,流毒千載。
【第59句】:【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慣)頂門:頭頂。魂、魄:迷信的人指附于人體內,又能脫離人體而獨立存在的精神,附于人體則人生,脫離人體則人死;道家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形容極度恐慌或恐懼。也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也作“丟了三魂,喪了七魄”。
【第60句】:【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諺)能早領悟到油燈點燃的也是火種,也可生火做飯,飯早熟了。指人對問題如果領悟得快,事情早就辦成了。
【第61句】:【三教不束管】(慣)三教:佛教、儒教、道教。束管:管束。三教都不管。指誰都不愿搭理。
【第62句】:【官大青樹林壓死人】(諺)品:舊時官員共分九品,青樹林為一級。指官員間只要高一個等級,就能壓得下一級抬不起頭。 也作“官高一級壓死人”。
【第63句】:【牛馬年,好收田】(諺)舊指每逢牛年和馬年,往往風調雨順,農業豐收。
【第64句】:【煮熟的鴨子飛了】(慣)比喻眼看到手的東西又意外地失去了。
【第65句】:【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 釋義:比喻不管少了誰,事情照樣辦。 例句:“你走,你走,走就走唄;一句話說到底: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
【第66句】:【十個指頭不一般齊】(諺)比喻人或事物相互間總有差異,不會人人都一樣,事事都一般。 也作十個指頭往外伸,長短大小不一樣。 十個指頭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第67句】:銀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
【第68句】:【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慣)形容聲勢浩大,發展迅速。
【第69句】:【魚知三日水,水知三日風】(諺)發大水之前,魚有反應;起大風之前,水有反應。指水災、風災的到來,在自然界都能觀察到征兆。
【第70句】:【城隍老爺上了小鬼的當】 釋義:城隍:迷信傳說指主管某個城的神。比喻被手下人欺騙了。 例句:我看看鎖著房門,我才明白城隍老爺上了小鬼的當了!他媽的,他在沒走以前,還同老子表示得很好,這個家伙倒干得好!
【第71句】:【一支筷子不能調炒面,一只腳不能走路】 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孤單,辦不成事。 例句:以前跟你們喝血酒的那些奴隸主都去了,只剩下我阿達一個人。“一支筷子不能調炒面,一只腳不能走路”,我阿達沒有辦法,只好派我去同共產(黨)假靠攏。
【第72句】:【獨占鰲頭】見“占鰲頭”。
【第73句】:【中吃不中看】(慣)中:適于。好吃不好看。比喻人有本事,但長相不濟。
【第74句】:睡覺不蒙頭,活到九十九。
【第75句】:【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慣)指沒人疼愛或喜歡。
【第76句】:【破家值萬貫,一搬三年窮】(諺)家用什物賣掉不值錢,要買卻很貴,搬一次家,就得丟失損壞,長時期添置不全。指居家不宜搬動,以免經濟損失。
【第77句】:【難得糊涂】在官家或民宅,經常看到“難得糊涂”的書法匾額或橫幅,那么,“難得糊涂”到底是糊涂還是不糊涂呢? “難得糊涂”源自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1754年,鄭板橋由山東范縣調任濰縣知縣,而此時濰縣正遇上百年罕見的旱災,遍地餓殍。鄭板橋心急如焚,而欽差大臣姚耀宗卻不聞不問,反倒向鄭板橋求字畫。氣憤的鄭板橋就畫了一幅鬼來諷刺他,欽差大臣怒而毀畫。鄭板橋的妻子見他為百姓憂慮日漸憔悴,便勸他既然皇帝不管,欽差大臣也不理,你一個小小的知縣能管得了什么,不如裝作糊涂。鄭板橋聞言大怒:裝糊涂,我裝不來,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難得糊涂。他的這句話后來成了“難得糊涂”的注解:“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變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 那他真的糊涂嗎?當然不是。鄭板橋以“拯救萬民,在所不惜”來激勵自己,他愛民如子,有詩為證,他提筆寫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雖些小小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他責令濰縣富豪為饑民輪流熬粥,帶頭捐出自己的俸銀,開官倉借糧賑災,這才穩住了局面。后來百姓無法按期歸還糧食,他干脆燒掉借券了事。雖然他救了一方百姓,卻得罪了上司,不久就被罷官。為此,他用自己獨創的“板橋體”書寫“難得糊涂”四個大字,并成了他的座右銘。不愿巴結上司、一心想為百姓謀福的他顯得和官場格格不入,但又抗爭不過官場的黑暗,“難得糊涂”是他的無奈之舉,他才是大智若愚。
【第78句】:【幫人幫到底,救人救個活】(諺)幫人要一幫到底,救人要真正使他平安無事。指幫助人要做到負責到底。 也作“幫人幫到頭,救人救到底”。
【第79句】:【飛得高,跌得重】(諺)物體上升得越高,跌下來摔得就越重。比喻貪婪的人名利地位攀升得越高,一旦失腳,受打擊受損失就越慘重。 也作“飛得高,摔得重”。
【第80句】:【霜打的樹葉——蔫了】(歇)本指樹葉經霜以后失去水分,變得萎縮了;轉以形容人精神萎靡、沒精打采的樣子。 也作霜打麻葉——蔫了。麻葉:落葉喬木麻櫟的葉子。 霜打的瓜秧子——蔫兒了。 霜打的茄子——蔫了。
【第81句】:【容得虎擋道,不是好獵手】(諺)比喻容許惡人橫行霸道,為非作歹而不聞不問,絕不是熱血男兒應有的風格。
【第82句】:【羝羊觸藩——進退兩難】(歇)羝羊:公羊。藩:籬笆。語本《易·大壯》“羝羊觸藩,贏其角”。 贏:通“累”,纏繞。本指公羊角夾在籬笆縫里,進退不得,轉以形容處境困難,不能前進也不能后退。
【第83句】:【大不正則小不敬】(諺)長輩行為不端正,小輩就不會敬重他。指小輩的不敬,是由于長輩的不自重。
【第84句】:【孔夫子面前背書文】(慣)比喻在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
【第85句】:【夜長夢多】(諺)夜眠的時間過長,往往做的夢就多。指問題不及早解決,時間拖長,事態容易發生不利的變化。 也作夜長夢多,日久生變。 夜長夢多,好事多磨。
【第86句】:【過年娶新媳婦兒——雙喜臨門】(歇)指兩件喜事同時到來。
【第87句】:【彼一時,此一時】(慣)指那時是一個樣子,現在是另一個樣子,情況已大不相同。 也作“此一時,彼一時”。
【第88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一俗語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謀取不可能到手的東面。 此俗語源自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王母娘娘開蟠桃會,邀請了各路神仙。蟾蜍仙也在被邀之列。蟾蜍仙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園內恰巧遇見鵝仙女,被其美麗所傾倒,大動凡心,遭鵝仙女呵斥并狀告至王母娘娘處。王母娘娘大怒,隨手將嫦娥月宮中獻來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罰其下界為蟾蜍(癩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入癩蛤蟆體內。王母娘娘悔其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卻了一件寶物,令癩蛤蟆磨難結束后完璧歸趙,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監督。“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由此而來。
【第89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 釋義:洞庭山:有洞庭東山與洞庭西山,均在太湖中,屬江蘇省吳縣,盛產橘子。比喻忘本。 例句:二喜瞅了他一眼道:“好良心!吃了桶子就忘了洞庭山了。”
【第90句】:【胎毛未干】(慣)胎毛:胎發。譏諷人年幼無知。
【第91句】:【色膽大如天】(諺)指迷戀女色的人,膽子就像天那么大,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顧。 也作“色膽天來大”。
【第92句】:【耗子給貓捋胡子——溜須不顧命】(歇)溜須:本指捋胡須,轉指溜須拍馬。指冒險諂媚奉承人。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耗子給貓捋胡子——舍命溜須”。
【第93句】:【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慣)見:同“現”。指交易未成,錢物俱在,雙方都沒有受到損失。
【第94句】:【水過地皮濕】(慣)1形容事情只是走個形式和過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2指從所經手的事情中撈到了好處。 也作“雨過地皮濕”。
【第95句】:【年三十看皇歷——好日子過完了】(歇)好日子:本指吉利的日子,轉指美好的日子。指好日子就要結束了。
【第96句】:【高山頭上點燈——來明的】(歇)明:本指明亮,轉指公開、不隱蔽。指采取公開、透明的方式。
【第97句】:【二十四只烏鴉亂張口——不知聽誰的是】(歇)指眾說紛紜,使人無所適從。
【第98句】:【天下老,只向小】(諺)天底下的老人,總是偏愛最小的兒女。指祖輩、父輩偏愛幼小的后代,是人類的共性。 也作天下老,偏的小。 天下爹媽疼小兒。
【第99句】:【足寒傷心,民怨傷國】(諺)指腳受寒了,就會傷及心臟;同樣道理,人民對執政者的怨怒,會直接影響國家的和諧,社會的穩定。
上一篇:經典哲理文案,一段很現實的簡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