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沒有高山,不顯平原
【第2句】:【紅花還得綠葉扶】 釋義:比喻人本領再高,能力再大,也需要別人幫助。 例句:老羅兄弟,我這是替你們想??!你瞅哪個在臺上掌權的沒幾個貼心人? 紅花還得綠葉扶嘛!
【第3句】:【糠籮里跳到米籮里】(慣)籮:盛糧食的器具。比喻生活環境一下由壞變好了。
【第4句】:一知半解教外別傳的禪宗主張超越經驗的直接體認,謂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反對一味地依文解義,反對執著于瑣碎的“知解”,斥為“一知一解”。如唐代靈祐《溈山警策》說:“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將為禪道,且沒交涉,名運糞入,不名運糞出?!奔S,比喻那些虛妄的“知解”。后人用“一知半解”謂所知甚少而理解膚淺。宋代嚴羽說詩,好用禪語,其《滄浪詩話·詩辨》謂:“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濒斞冈谡劦綄W外語時,也用了這個詞。他指出:“學日本文要到能夠看小說,且非一知半解,所需的時間和力氣,我覺得并不亞于學一種歐洲文字?!保ā稌偶ぶ绿湛旱隆罚┮荒顦O短促的時間,稱為“一念”。“一念”短到什么程度?《仁王護圍經》說,“一念”中包括九十剎那,一剎那中又包括九百次生滅?!锻摗氛f,“一念”中包括六十剎那。佛家提倡從“一念相應”下手修行,即抓住一閃念,與清凈自性、禪定智慧等互相契合。又提倡“一念不生”,即凝心息慮,不生一念妄心。佛家還認為,空間、時間都產生于“一念”心中,所謂“一念三千(世間)”,“一念萬年”,皆指此。后因以“一念”泛指一閃念間。如《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阿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就會立刻不容?!彼渍Z中又有“一念之差”,謂動念間出的差錯。如夏衍《掌聲與哀聲》:“(執政的階層)一念之差,一事之誤,往往可以使千千萬萬人民淪于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境?!?/p>
【第5句】:【打掉了牙齒往肚子里咽——有苦難言】(歇)指心里有隱痛,難以啟齒。
【第6句】:要練功,不放松;要練武,不怕苦
【第7句】:尊重人民就是尊重自己
【第8句】:【四菜一湯】“四菜一湯”當前是指全民或集體企、事業單位用公款招待賓客的菜肴規格,以防止用公款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產生腐敗現象。實際上,“四菜一湯”并非現在的創造,古已有之,且出發點和舉措也是防止官員腐敗,它源出朱元璋。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廿八年(即公元1368年)當上明朝第一位皇帝后,全國范圍內遇上天災,糧食歉收,加上戰爭帶來的創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那些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卻終日花天酒地,大吃大喝,百姓極為不滿。出身貧苦的朱元璋對此非常惱火。他下決心要整治一下這種腐敗現象。 一天,適逢馬皇后生日,朱元璋趁眾大臣朝賀之機,設宴答謝文武百官,當十桌客人的席位坐齊后,傳令侍女上菜。第一道菜為紅燒蘿卜,朱元璋對群臣說:“蘿卜百藥之本,民諺就有‘蘿卜進了城,藥店都得?!f,請眾卿品嘗。”第二道是炒韭菜,朱元璋又說:“韭菜剪而復生,有蓬勃的生命力,四季常青,象征著長治久安?!比缓笫莾傻狼嗖?,朱元璋提醒眾臣道:“為官要清正廉明,兩袖清風?!痹⒁饷靼?。緊接著朱元璋指著最后一道蔥花豆腐湯說:“只有清廉,大明江山才能傳萬代。”宴后,朱元璋問侄子朱濤,“這次你的賀禮是什么?”朱濤說:“……翠珠兩串,玉鐲一雙,金佛八座……”朱元璋又問:“你年奉多少?此物何來?”朱濤不語,太祖喝令:“拿下!”眾大臣見皇上先拿自己的親侄子開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斂聲屏氣。此時,朱元璋當眾宣布:“各位所送來賀禮一律用于賑濟災民,各位大臣從政務須潔身自律,多為百姓著想,凡今后祝壽待客,只能是四菜一湯,誰若違犯,嚴懲不貸?!睆拇?,四菜一湯形成了規定,并由宮內傳到宮外,從官方傳到民間,從古傳到今。
【第9句】:知足得安寧,貪心易招禍.
【第10句】:【焦了尾巴梢子】(慣)焦:干枯,轉指斷絕。尾巴梢子:比喻子孫。 譏諷人斷子絕孫。 也作“焦尾巴”。
【第11句】:【父子無隔宿之仇】(諺)指父子之間的仇怨很容易消除。
【第12句】:《宋史·李之儀傳》:“之儀能為文,尤工尺牘,軾謂人刀筆三昧?!碧瞥藨阉匮藕貌輹?,自言得草圣三昧??梢姟叭痢币辉~運用十分廣泛。
【第13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慣)形容心不齊,步調不一致。
【第14句】:棋逢對手,先禮后兵。
【第15句】: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16句】:【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諺)駐軍的軍營像鐵鑄一般,經久不動;軍營里的士兵卻一撥去了又來一撥,流動不停。指軍營是固定的,士兵是流動的。 也作“鐵打軍營流水的兵”。
【第17句】:【看見葫蘆想起了瓢】(慣)比喻看見某個人或事物就聯想到與此有關的人或事物。
【第18句】:【禪悅】進入“禪定”境界中,人會感到身心安然愉悅,謂之“禪悅”?!毒S摩詰經·方便品》說,維摩詰“雖復飲食,而以禪悅為味”。維摩詰是印度著名的大乘居士,深入“不二法門”,主張在家行禪,“出淤泥而不染”,成為中國士大夫崇尚禪悅的典范。禪悅的風靡,當在慧能大師建立南宗“頓悟”禪之后。禪悅的內容大致包括:從佛法尤其是禪理中去尋找精神安慰;往來名山古剎,與禪僧交游;參禪說玄,將禪理溶化到詩文和生活中去等。如元·吳萊《泛海東尋梅岑山登盤陀石》詩:“舟航來旅游,鐘磬聚禪悅?!坝秩缑鳌埢脱浴睹丰骄印吩娨骸岸U悅之余,遂成《梅岑新詠》。騷耶?偈耶?讀之如坐光明藏矣?!保ɡ蠲鳈啵?/p>
【第19句】:【買香囊吊淚——睹物傷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舊時常掛在腰間,可作贈品或傳情的信物。指看到與已有關的物品,引起傷感之情。
【第20句】:如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二三:“瑜伽,此云相應,謂一切乘境行果等……境謂一切所緣境,此境與心相應……行謂一切行,此行與理相應……果謂三乘圣果,此果位中諸功德法更相符順,故名果相應。”今指相適應,相符合。
【第21句】:【往眼里揉沙子】(慣)比喻欺負人。
【第22句】:【鐵樹開花】鐵樹,也叫蘇鐵,熱帶一種常綠喬木,多年開花一次。比喻極難實現的事情或非常罕見的事物。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焦山師體禪師》:“鐵樹開花,雄雞生卵,七十二年,搖籃繩斷?!彼字V喻事難成叫鐵樹開花,言鐵質樹木不能開花,無開花結果之事。宋·圜悟《碧巖錄》四十則垂示曰:“休去歇去,鐵樹開花?!薄独m傳燈錄》三一:“淳熙乙亥八月朔出微疾,……逮夜半,書偈辭眾曰:‘鐵樹開花’?!薄斗N電鈔》注釋:“宗師家到大休歇處,領鐵樹花開劫外春,不是盡細識人爭得如此乎?”(純一)
【第23句】:【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釋義:拔:超出,高出。萃: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形容人品德才能出眾。 例句:不為習俗所移,不為貧窮所詘,其乎其類,拔乎其萃。
【第24句】:《五燈會元·凈慈曇密禪師》:“諸佛出世,打劫殺人,祖師西來,吹風放火,古今善知識,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籠檻?!边@個公案,好像是在呵佛罵祖,痛斥善知識,其實不然,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幾句話。中國禪宗的修持是頓悟法門,不立文字,解黏去縛。他們主張以心傳心,心心相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后用“佛口蛇心”比喻口蜜腹劍、嘴上說得好聽、心地極其狠毒的人。
【第25句】:【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釋義:比喻青年人反比老年人死得早,害得老人沒有兒子。 例句:三藏聞言,止不住腮邊淚下道:“這正是古人云:‘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p>
【第26句】:悲觀佛教五觀之一。悲,惻愴之意。即以悲憫之心觀察眾生,救人苦難。
【第27句】:【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 釋義:讀書窗下不要談論命運好壞,考試場中不要談論文章如何。 例句:秦宗師笑道:“俗語說得好:‘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冶酒恍糯苏f,場上乃論文之地,若不論文,卻將何為據?”
【第28句】:【寡人】古代皇帝自稱寡人,這是怎么回事呢?“寡人”就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是古代君王的一種謙稱,意思是說自己無能無德,有負臣民的重托。 應該是一種美好的愿望,是一種謙虛的姿態。但實際上明君不多,暴君、昏君卻不少,同稱“寡人”。 作為皇帝專稱的“寡人”,有一個發展過程。先秦時期,可以自稱寡人的人很多《禮記·曲禮下》記載:“諸侯見天子,日‘臣某侯某?!渑c民言,自稱日‘寡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王問藺相如:“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除此之外,士大夫也有自稱寡人的?!妒勒f新語》中:“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钡搅颂拼?,寡人成了皇帝自稱,其他身份的人都不能自稱寡人了。
【第29句】:六賊戲彌陀“六賊”比喻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塵境,“六賊”以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為媒介擾亂人心,使人失去智慧、定力等“善法”。正如《涅檠經》卷二三所說:“六大賊者,即外六塵。菩薩摩訶薩觀此六塵如六大賊。何以故?能劫一切諸善法故。”眾生常在“無明”(愚癡)黑暗中,故六賊得以乘黑暗而劫掠眾生性中的善法。彌陀,即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旨為法藏比丘時,曾發四十八愿,其巾有“住正定聚愿”、“住定見佛愿”等(見《無量壽經》),可見其定力之深。再者,依恃“彌陀愿力”修習凈土宗者,須一心不亂地念佛。這些都是民間比較熟悉的。因此,俗有“六賊戲彌陀”之說,謂彌陀定力深厚,外境六賊不能擾動其心。比喻某人不受外境干擾。亦用為調侃語,《喻世明言》第二七卷:“七八個老嫗。r鬟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賊戲彌陀一般?!?/p>
【第30句】:【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兒女不嫌棄父母,也指不忘本。 《灣鄉土作家選集》:“他們結婚一年多,父親第一次上門, 難道不如他一個客人。兒不嫌母丑,犬不厭家貧,真不知他 們大學教育和留學教育是怎樣把他的兒子和媳婦教成這個 樣子?”
【第31句】:【得命思財,瘡好忘痛】(慣)剛把命保住了又想發財,瘡疤好了就忘了當時的疼痛。指人貪財忘本。
【第32句】:【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 釋義:黃梅:指黃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間,黃梅成熟時的降雨,亦稱黃梅天。處暑時節雷聲響,依舊返回黃梅天,多雨。 例句:按長元吳志皆載“處暑一聲雷,依舊倒黃梅”之諺。但考芒種距離處暑凡七十五日。
【第33句】:【練事不如省事】(諺)練事:辦事精明老練。即使辦事干練,卓有成效,也不如省去不做為好。舊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一事。
【第34句】: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第35句】:【開夜車】(慣)指晚上不休息,加班工作或學習。
【第36句】:【吃了豹子膽】(慣)形容人膽子大,什么都不怕。常用于指責人膽大包天。 也作吃了熊心豹子膽。 吃了豹子心肝熊的膽。
【第37句】:路有千條,理只一條
【第38句】:【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一詞語一般是指夫妻從小一起長大,恩愛有加。典出李白《長干行》。 大詩人李白喜游覽,唐開寶十四年,28歲的李白第二次來到南京。一天,他同朋友在長干橋一帶游覽,突然聽到一曲委婉幽怨的西曲歌,他被深深地感動了。一代詩仙,幽情迸發,揮筆而就《長干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長干行》是樂府詩,寫的是一個居住在南京長干里的年輕女子,思念在遠方做生意的丈夫的離愁別緒,情感真切,表達細膩。特別是詩的前六句描寫的意境非常好,清純無瑕的童年記憶,親密無間的戲耍場景,仿佛就在眼前,讓人回味悠長,妙不可言。青梅、竹馬既是兒時的玩物,又是純真童趣升華的媒介,為未來的愛情做好鋪墊。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典出詩仙之手,既浪漫,又真切。
【第39句】:【藕種到蔗園里去了】 釋義:比喻問題搞兩岔了,鬧了誤會。 例句:雨官說:“我們也是這樣猜。不然他不會連夜和你們一起來挑。”十絕哥說:“你們猜什么呢?”“挑走的第二天就查倉,總是挑到倉庫里去的?!笔^哥故意哈哈大笑起來:“你把藕種到蔗園里去了?!?/p>
【第40句】:【蹦不了蛤蟆跑不了鱉】(慣)比喻當事人誰也逃不掉或脫不了干系。
【第41句】:【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慣)形容人不知好歹,不懂事。
【第42句】:【戴屎盆】(慣)比喻擔壞名聲。
【第43句】:【曾被賣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諺)指受過甜言蜜語哄騙的人,對于甜言蜜語就有一種本能的反感與警惕。
【第44句】:利他佛教有“二利”之說,上求佛法為“自利”,下化眾生為“利他”。如《無量壽經》卷上:“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利人,即利他。“利他”是大乘佛教行菩薩道、普度一切眾生的特征。利他是在自利的基礎上進行的。如唐代伽才《凈土論》所說:“應知由自利故,則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狈鸾陶J為,不具備由自利而修得的智慧、定力、正見、慈悲等,就無法真正地利他。
【第45句】:【涼了半截】(慣)1指因受到打擊或失望而感到灰心喪氣。2因某種原因而事情辦不成。 也作涼了大半截。 冷了半截。
【第46句】:【羊角蔥靠南墻——越發老辣】(歇)羊角蔥:蔥的一種,莖部粗大,葉子長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轉指人老練狠毒。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47句】:【鳩占雀巢——反客為主】(歇)鳩:鳩鴿類鳥的統稱,常指山斑鳩和珠頸斑鳩。指顛倒了主客關系,客人成為主人。
【第48句】:【吐壞水兒】(慣)比喻出壞點子,耍狡猾手段。
【第49句】:善能壽老,惡能早亡
【第50句】:【面壁】古印度高僧菩提達摩航海來到中國,先應梁武帝邀請至建康,話不投機,又渡江至“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見《景德傳燈錄》卷三、《五燈會元》卷一)。達摩后被尊為中國禪宗的東土祖師。面壁又稱壁觀,是達摩祖師禪的主要內容之一。達摩曾有一偈概括面壁的精義:“外止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保ā抖U源諸詮集都序》卷二引)相傳達摩面壁十年(一說九年),身影透入石中,謂之“影石”。后用面壁指專心一意地參悟。如宋·劉克莊《題小室》詩:“近來弟子俱行腳,誰畔山僧面壁參?”獨處不語,也稱面壁。(李明權)
【第51句】:【人人有面,樹樹有皮】(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臉面,就像每一棵樹都有樹皮圍裹一樣。指人人都應該珍愛自己的面子,維護人格尊嚴。 也作人有臉,樹有皮。 人人有臉,樹樹有皮。
【第52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第53句】:【十耕蘿卜九耕麻】(諺)指農歷十月宜耕蘿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第54句】:【春鰱夏鯉,吃了不悔】(諺)指春天的鰱魚,夏天的鯉魚,正是肥美鮮嫩的時候,應時品嘗,是極好的享受。
【第55句】:【饞貓總得奔腥味兒】(諺)指貪吃腥物的貓,一聞到腥味就會跑過去偷吃。比喻貪婪的人,總經不住物欲的誘惑。也比喻走邪道的人習性難改。 也作“饞貓改不了吃腥”。
【第56句】:【圍著鍋臺轉】(慣)指燒火做飯,忙家務事。
【第57句】:【五更】中國有個習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餃子拜年。 那么,“五更”是怎么來的呢? 我國古代把夜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或梆子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相當于一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在秋分時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曉時分,正所謂“雞鳴五更”。
【第58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諺)衙:公府衙門。當官一任三年,任滿隨即調離,故不修衙門;旅客隨住隨走,任憑旅店破舊,也絕不維修。 指臨時應付的差事,不會作長遠打算。
【第59句】:【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諺)人不能從相貌上斷定他有多大的作為,就像海水無法用斗來量它的多少一樣。指人的才干、學識與成就,從相貌上是估量不透的。 也作“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60句】:【軟的欺,硬的怕】(慣)指欺負老實的、軟弱的,害怕厲害的、強硬的。 也作“軟的欺負硬的怕”。
【第61句】:【好馬經不住歇三年】 釋義:馬長期休息不干活,體力會越來越減弱或不會干活。 例句:是呀,我正準備找你商量呢。人家說:“好馬經不住歇三年”,我想給它試試套昵。
【第62句】:【客不離貨,貨不離客】(諺)客:客商。指客商出遠門運販貨物,要把貨物帶在身邊,做到人不離貨,貨不離人。也指出遠門攜帶的貴重物品,不能輕易委托別人。
【第63句】:【新婚三天沒大小】見“洞房三天沒大小”。
【第64句】:【路子寬】(慣)比喻門路多、關系廣。 也作路子野。 路子廣。
【第65句】:要學蜜蜂采百花,問遍百家成行家
【第66句】:【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 釋義:比喻情況不好判斷。 例句:“我警告你,小王,你有時太快嘴利舌,你知道會闖出多大禍!我看你還是不了解咱們的處境。我們誰都得應付,誰都得伺候,你知道哪爐香燒不到就出事呀!你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唉唉……”
【第67句】:【上趕著不是買賣】(諺)買賣:商場中的交易。緊追著買主硬要把貨賣給人家,這不是做生意。指做事要等待恰當的時機,不能強求。
【第68句】:【風后暖,雪后寒】(諺)指大風過后,氣溫回升,人會有暖和的感覺;雪融化時,需吸收熱量,因此天氣會更加寒冷。
【第69句】:【中國】中國的英譯名是China,有歷史學家考證,英文china-詞來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國第一個封建統一王朝——秦的音譯。秦朝統一六國后,威名遠播,周邊國家就根據中文發音來稱呼這個強大的帝國,并按照印歐語系的拼寫方法,將“秦”拼寫成chin,chin后來被附加了一個元音,成了“China”。 還有,把瓷器翻譯為China,則是在China-詞產生之后,“這和中國瓷器的興盛有關。中國素以瓷器揚名世界,八世紀之后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運輸遠銷世界,中國被譽為“瓷器王國”,但中國China得名與瓷器無關。
【第70句】:【抱粗腿】(慣)指攀附有錢有勢的人。
【第71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兒稱為“公主”。這個名稱始于戰國時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兒稱“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與天子女兒的主婚人有關。當時,老百姓出嫁女兒,例由父親主持婚禮。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兒出嫁,怎么會出面主持婚禮呢?只好由同姓諸侯做主婚人。據《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那時候諸侯都稱之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對天子女兒的稱呼,此即“公主”名稱的由來。當時諸侯的女兒也被稱為“公主”。 自漢代起,皇家禮儀制度進一步健全,稱謂方面也做了明確規定?;实鄣呐畠簩7Q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稱“大長公主”。其他人的女兒不準用這些名稱。分封各王、侯的女兒則稱為“王主”、“翁主”。 這也有記載,顏師古在對《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當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笨梢姡巴踔鳌?、“翁主”比“公主”低了一個級別。其后,“公主”稱謂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滅亡。
【第72句】:【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歇)鬼話:本指鬼說的話,轉指不真實或沒道理的話。指說的全是謊話,胡說八道。含責罵意。 也作閻王出告示——鬼話連篇。 閻羅王出告示——凈是鬼話。
【第73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第74句】:【鼠有鼠洞,蛇有蛇路】見“蛇有蛇路,鼠有鼠路”。
【第75句】:擊水成波,擊石成火,激人成禍。
【第76句】:【習氣】猶言習慣,系長期養成的難以改變的行為、語言和意向。如宋·蘇軾《再和潛師》詩:“東坡習氣除未盡,時復長篇書小草?!标懹巍冻瓡姟罚骸皶暁庵?,見書喜欲狂?!薄傲暁狻倍嗪H義。如謂“官僚習氣”、“流氓習氣”等?!傲暁狻币辉~出于梵語Vasana,謂現行的煩惱歷久而形成的種種積習,包括“名言習氣”、“我執習氣”等。正如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所說:“言習氣者,心現行氣分重習所成?!绷暁庀嗬m到成熟時,能招生死果報。法相宗認為:斷除了煩惱的“種子”,伏除了煩惱的“現行”之后,還存在煩惱的“習氣”。“習氣”在煩惱中程度較輕微,但是難以斷除。隋·智顗《四教儀》卷八謂:“十佛地者,大功德力資智慧,一念相應慧觀真諦,習氣究竟盡也。”這就是說,二乘羅漢還有“習氣”,只有佛才能完全斷除“習氣”。(李明權)
【第77句】:游僧攆住持游方僧攆走住持僧。游僧,指在外云游參學、到別的寺院去掛單暫時居住的和尚。住持,主持一個寺院的大和尚。比喻反客為主,外人攆走主人。如《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那婦人也要挨著他坐。他喝聲道:‘你另找地方坐去!’那婦人道:‘這可是新樣兒的!游僧攆住持,我們的屋子,我倒沒了座了!”’裝一佛像一佛安裝一尊佛像,就像一尊佛像。意為手藝高。比喻學一行像一行,十一行會一行。如《醒世恒言》卷三八:“直豎起一面大牌,寫著‘李氏專醫小兒疑難雜癥’十個字。鋪內一應什物家伙,無不完備。真個裝一佛像一佛,自然像個專門的太醫起來?!?/p>
【第78句】:人靠自修,樹靠人修。
【第79句】:【屬螃蟹的——橫行慣了】(歇)本指螃蟹習慣橫著爬行,轉指一貫蠻橫不講理。 也作“屬螃蟹的——橫著走”。
【第80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81句】:身,厶人的身體和精神的總稱,兩者互為依存?!吧硇摹陛^早見于佛經,如《無量壽經》卷下有“身心摧破”一語,《法華經·提婆品》亦有“身心無倦”的說法。佛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人的身心也不例外。佛家認為身心是由“五蘊”構成的。蘊,梵語Skandha,意為積聚,即眾多的成分積聚在一起。所謂五蘊,即色、受、想、行、識,由這五種東西組合而成我們的身心。色蘊是身體,受、想、行、識四蘊是心。人通過五根(五官)攀緣外境而產生感受、想像和貪、嗔、癡等識別心理。
【第82句】:【人逢喜事情神爽】(諺)人遇到歡樂喜慶的事,精神就格外興奮振作。指喜事最能振奮精神。 也作人逢喜事情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運至精神爽,月到秋來光彩新。
【第83句】:【千般易學,一竅難通】(諺)指各種各樣的本事都容易學,但要達到精熟的程度卻很難。
【第84句】:【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慣)金烏:太陽。玉兔:月亮。指太陽落山,月亮升起來,夜色降臨。 也作“金烏早墜,玉兔飛升”。
【第85句】:【算總帳】(慣)指把過去所有的錯誤、罪行加在一起清算。
【第86句】:【律師】佛教稱善解戒律者為律師,一如稱善解經、論的人為法師。《像法決疑經》和《觀心經》都說三師(律師、禪師、法師),謂善于審察判別持戒或犯戒的為律師?!赌鶚劷洝罚骸叭绻苤鸱ㄋ鳎颇芙庹f,是名律師?!碧啤さ佬端姆致尚惺骡n資持記》卷下:“‘一’字者,律字;以律訓法總合大、小、開、遮、輕、重,故雖通博,指歸一字”。戒律儀規,本為佛教各宗所必須修持,但佛教在傳入中土以前的印度,小乘各部戒律繁多,而且分歧各異,要抉擇修習,非專家不可。到了唐代道宣遂開創律宗,從而培養專門傳授戒法的僧材——律師。今指受訴訟當事人之委托或法院的指派,在法庭執行法定職務的人稱為律師。(無名氏)
【第87句】:這可能是念珠的來源。在小說中引用如:魯迅《彷徨·離婚》:“兩個老女人也低聲哼起佛號來,她們擷著念珠,又都看愛姑,而且互視,努嘴,點頭?!?/p>
【第88句】:【使人家的錢手短,吃人家的飯口軟】見“吃了人家的口軟,使了人家的手軟”。
【第89句】:【當家才知柴米貴】(諺)當家:掌管家事。指人只有掌管了家事,才知道柴米油鹽等的價錢有多貴。 也泛指不承擔責任就不知道壓力的沉重。
【第90句】:【心在嘴上長著】(慣)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說,毫不隱瞞。
【第91句】:【一語道破天機】(慣)天機:迷信指神秘的天意,比喻重要的秘密。 指一句話揭穿了秘密。
【第92句】:【天女散花】典故出自《維摩詰經·觀眾生品》。維摩詰大士在丈室中“示疾”(故意顯示有病,借題發揮)說法。時丈室中有一天女。為了試探會上大眾的道行,把花瓣撒向他們?;ò觑h到菩薩眾的身上,紛紛掉落地上;而碰到弟子們身上,便緊粘不掉。天女對弟子們說:大菩薩花不著身,是因為他們沒有“分別想”。你們還有“分別想”,因此花瓣就粘在身上了。后用“天女散花”形容大雪紛飛,也形容拋撒東西。如唐·宋之問《設齋嘆佛文》:“龍王獻水,噴車馬之塵埃;天女散花,綴山林之草樹。”又如宋·陸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梅蘭芳曾據以改編為劇《天女散花》,領銜主演,名噪一時。(李明權)
【第93句】:生活的悲劇不在于沒有實現目標,而在于沒有樹立目標
【第94句】:【成大事不記小仇】 釋義:要成就大事業,就不能在小事上計較。 例句:“他的左右人都巴不得一下子攻破城市,替他報仇?!f,成大事不記小仇?!?/p>
【第95句】:【妄想】梵語(vikalpa)的意譯。又作分別、妄想分別、虛妄分別、妄想顛倒。與“妄念”、“妄執”等語同義。即以虛妄顛倒之心,分別諸法之相。亦即由于心之執著,而無法對事物確切了解,遂產生謬誤。如《楞嚴經》卷一:“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又如隋·慧遠《大乘義章》:“凡夫迷實之心,起諸法相,執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實,故曰妄想?!贝嗽~后常用于泛指胡思亂想的人。如·白居易《飲后夜醒》詩:“直至曉來擾妄想,耳中如有管弦聲。”又如豐子愷《放生》:“但我立刻感覺到這種假想的可笑,就停止了妄想?!币嘀覆磺袑嶋H的或非份的想法。如宋·陸游《山園草木四絕句》之一:“少年妄想今除盡,但愛清樽浸晚霞?!庇秩缰熳郧濉稖刂莸嫩欅E》:“我想張開兩臂抱住她,但這是怎樣一個妄想呀?!保ㄎ馁t)
【第96句】:【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諺)小時敢偷人家一根針,長大就敢偷黃金。指對孩子要從小抓緊管教,小時沾染上小毛病,長大就會發展成觸犯刑律的罪犯。
【第97句】:牛無力拖橫耙,人無理說橫話。
【第98句】:【好事不在忙】(諺)指好的事情做起來不必急躁忙亂。
【第99句】:【泥人不改土性】(諺)比喻人的本性難以改變。
上一篇:口才的名言(哪些有關口才的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