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神一套,鬼一套】(慣)指玩弄手法,捉弄或欺騙人。
【第2句】:【肥處割膘,瘦處添油】(慣)膘:肥肉。形容不偏不倚,很公正。
【第3句】:【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諺)能逃脫的,就不算是災禍;真的災禍是無法逃脫的。舊指災禍是命中注定而無法逃脫的。 也作“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
【第4句】:【老和尚的木魚兒——天生挨揍的貨】(歇)木魚兒:僧尼念經或化緣時敲打的響器,用木頭鏤空制成。貨:本指貨物、東西,轉指人(罵人的話)。指沒有出息,生來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責罵意。 也作老和尚的木魚兒——挨敲打的木頭疙瘩。 老和尚的木魚兒——該著挨敲。
【第5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第6句】:【綠色軍裝】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服是草綠色的,老百姓稱之為“軍綠”。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全國學人民解放軍的背景下,軍綠是絕對流行色,特別是學生。那么,綠色軍裝是怎么形成的呢? 發明綠軍裝的是19世紀南非的布爾人。1899年,英國軍隊大舉入侵南非,與荷蘭移民的后裔布爾人爆發了英布戰爭。當時,布爾人兵力很少,與英軍人數比例僅為1:5,在與擁有優勢兵力兵器的英軍初戰中,布爾人損失慘重。 后來布爾人發現,在其作戰區域地面植被多為綠色,行軍打仗穿綠色衣服不易暴露目標。而英軍穿的是紅色軍裝,目標特別明顯,極易成為被打擊的活靶子。于是,布爾人便馬上將自己的軍裝改為草綠色,甚至把武器也涂成綠色。這樣一來,布爾人利用綠色偽裝常常神出鬼沒地接近英軍,并突然發起進攻,使英軍防不勝防,損失極為慘重。當時在南非作戰的15萬英軍中,先后就有9萬多人死于布爾人的突襲戰和狙擊手的射殺中,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 英軍在南非戰場的慘痛失敗震驚了世界,戰后大多數國家的軍隊紛紛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將軍裝顏色改為綠色或偏綠色,并一直延續至今。
【第7句】:【事看誰辦的,法看誰犯的】(諺)事情要看是誰辦的,國法要看是誰犯的。指舊時認錢不認理,認權不認法。
【第8句】:【老不舍心,少不舍力】(諺)心:思慮。力:體力,力氣。老年人往往喜歡多操心,年輕人往往肯多出力。 也作老不歇心,少不歇力。 少不舍力,老不舍心。
【第9句】:【有其師必有其徒】(諺)指有什么樣的師傅,就會教導出什么樣的徒弟。 也作“有什么師傅,有什么徒弟”。
【第10句】:【見縫子就鉆】(慣)比喻利用一切可乘之機進行鉆營活動。 也作“見縫兒就鉆,見洞兒就入”。
【第11句】:【孩兒不嫌娘丑】見“兒不嫌母丑”。
【第12句】:【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諺)百年:一輩子。做人不要做婦女,婦女一生的命運由別人操縱,苦樂不由自身。指舊時婦女被壓在最底層,受盡屈辱。 也作為人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 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人定。 為人莫作婦人身,一生苦樂由他人。
【第13句】:【差之毫厘,謬之千里】(諺)毫厘:計算長度的最小單位。謬:謬誤。差錯在起始時極其微小,發展到最后就會大得不可思議。指規劃運籌,貴在起始時準確無誤。
【第14句】:【車多礙轍,船多擦邊】 釋義:比喻人多手雜,不利于辦事。 例句:“我沒有什么說的!反正‘車多礙轍,船多擦邊’!”
【第15句】:【毒蛇口中吐蓮花】 釋義:比喻陰險毒辣的壞人,偽裝善良。 例句:大家別看陳尚仁平日裝笑臉,做善事,正如俗話說的:“咬人狗,不露齒”,“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擦亮眼睛??!
【第16句】:【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見“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第17句】:【請酒不吃吃罰酒】見“敬酒不吃吃罰酒”。
【第18句】:【兒婚高堂抹花臉】北方滹沱河一帶有個習俗,兒子結婚那天,新娘抬進門來,娘家送親的人也進了門。公公、婆婆笑得合不攏嘴,這時好開玩笑的同輩嫂妹,乘其不備,將預先準備好的鍋底子灰、顏料之類的東西向他們的臉上抹去,頓時,兩人變成了一對大花臉,觀者無不哈哈大笑,喜氣充滿了整個院落。 這一習俗的由來,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宋朝的時候,井陘官道旁有一個小村,一戶人家過喜事,新郎在門口不停地迎接來賀喜的賓客。忽見一老頭在門口蹲著,便請他進去吃喜酒。老頭連連搖頭:“你請我是小事,先去準備口棺材吧?!边@可把新郎給氣壞了:“好啊,我好心好意請你吃飯,你卻叫我備棺材,真是喪門星臨門,你趕快給我滾!” 二人的爭吵,被人傳給了新郎的父親,他一聽頓時感到老頭來的不凡,趕緊上前賠禮:“大哥,小孩子不懂事,孩子的話千萬別放在心上?!崩项^說:“誰給你們定的日子,今天是十五,最厲害的黑道日,甭看你現在沒事,惡鬼已經纏身,明天恐怕……。”他一聽臉霎時變得蠟白,乞求道:“大哥,可有法救回我這條老命?”老頭接著說:“我沒有辦法,不過,有一個人可救你命,也算你命大碰巧了,他一會兒就路過這里?!薄罢l?”新郎急不可耐地問道。 “包黑子?!闭f罷,老頭不見了。有人說那老頭就是喜神。 過了不多一會,果真包大人坐著八抬大轎來了,父子倆跪在地上攔住了去路。當包拯知道情況后,差點笑出聲來:“我又不是學生死簿的鬼官,怎能救你?”“貪官怕你,惡鬼能不怕?”“是嗎,惡鬼怕我?”包公想了想,沖著身邊的馬漢喚道:“硯墨來?!卑舆^硯臺,將墨汁倒在手中,向新郎父親臉上抹去,笑道:“這回,我看惡鬼還敢不敢纏你?” 他回去后,果真沒有出事,活到了九十九歲。這件事傳出去以后,結婚的人家紛紛效仿,形成了今天的兒子結婚父母被“抹花臉”的習俗。 傳說歸傳說,高堂抹黑臉確有作用,新娘娘家的人初來乍到,不用問人就知道誰是公公、婆婆。
【第19句】:【羹里來的飯里去】(慣)比喻哪里來的還回到哪里去。
【第20句】:【開弓沒有回頭箭】(諺)比喻事情既然已經啟動,就要一直做下去,絕不能反悔停頓。 也作“開弓難收回頭箭”。難收:無法收住。
【第21句】:【船大了,才會沖起浪】(諺)指大船才能在水中沖起浪,小船沒有這沖激力。比喻事情不大,就不會掀起風波,引起議論。
【第22句】:【瓜桃梨棗,見面就擾】 釋義:人們見到瓜、桃、梨、棗等水果吃幾個或挑挑揀揀是難免的。 例句:哎喲!瓜桃梨棗,見面就擾!賣東西哪有不興人家挑揀的?不讓挑揀! 你干脆留著自家吃。
【第23句】:【陰一套陽一套】(慣)指人耍兩面派,當面和背后不一樣。
【第24句】:【海外赤子】“海外赤子”即我們海外華人,僑胞,他們都是炎黃子孫,他們的根都在華夏。把他們稱為“赤子”,正是對祖國母親而言。 “赤子”一詞本指嬰兒,源自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來將赤子一詞引申為子民百姓。最早見于《漢書·龔遂傳》:“故使陛下赤子,簽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直到唐朝才有了“海外赤子”的雛形。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殿試射箭比賽,太宗對大臣說:“王者視四海為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后來便從中引出“海內赤子”一語。而“海外赤子”則是從“海內赤子”轉換而來的。后來“海外赤子”被海外僑胞用以表達他們熱愛祖國、向往祖國的赤誠之心。
【第25句】:【喝口涼水也塞牙,放屁都砸腳后跟】 釋義:比喻做什么事情都不順利。 例句:我比他們誰矮一點兒?為什么我這么不吃香?喝口涼水也塞牙,放屁都砸腳后跟,毛病挑不完,出氣都不勻實,還不就是因為咱們是個解放軍戰士嗎?
【第26句】:【伶俐人當媒人,糊涂人當保人】(諺)媒人:婚姻介紹人。保人:債務擔保人。指聰明人易促成男女雙方好事,適合做媒人;糊涂人易答應承擔錢財風險,找不到保人可向其求助。
【第27句】:【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慣)乘興:趁著一時高興。敗興:因遇到不順心的事而情緒低落。指高高興興地來,掃興地回去。
【第28句】:【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諺)借用別人的東西,能及時地、完好無損地歸還人家,再借時就不會作難。 指“好借好還”是“再借不難”的先決條件。 也作勤借勤還,再借不難。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第29句】:【心窄得放不下顆黍子】(慣)形容人心胸狹窄。
【第30句】:【呷醋咬生姜】(慣)呷:喝。形容又酸又辣。
【第31句】:【狗咬骨頭——干咽唾】(歇)原指想吃卻吃不上,轉指心里很想要,卻到不了手。 也作“狗咬骨頭——空咽涎唾”。
【第32句】:【褒彈是買主,喝彩是閑人】(諺)褒:稱贊。彈:彈嫌。指品評貨物好壞的才是真買主,喝彩叫好的往往是幫閑的人。也常借指既肯定優點也指出缺點才是對人真正的關愛。 也作“褒貶是買主,叫好是閑人”。
【第33句】:【飛到高枝上】見“爬高枝”。
【第34句】:【老虎屁股上搔癢癢】 釋義:比喻觸犯強者,干危險的事。 例句:咳,你這里“老虎屁股上搔癢癢”,大事辦不成,光賺些禍害來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還能治人怎么的?
【第35句】:【耍筆桿兒】(慣)指人有文化、能寫會算。也指靠給別人抄抄寫寫或寫文章為生。
【第36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歇)水銀:銀白色液態金屬,比重大,瀉地呈圓珠狀滾動,遇有空隙便滾入其中。形容會鉆營。也指能利用一切機會。 也作“水銀滲地——無孔不入”。
【第37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慣)盲人騎著瞎馬,半夜走到深水池邊。比喻盲目行動,亂闖亂撞,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第38句】:【叫化子打狗——邊走邊打】(歇)本指邊打邊脫身,轉指在走動或運動中打擊敵人。
【第39句】:【廚師的高帽】廚師戴白色的高帽是世界通行的習俗,顯得清潔衛生、別致。它源自希臘。 最初,它只是一種作為區別他人的一種標志,沒有行業色彩。中世紀的希臘,戰亂頻繁,城里人往往逃人修道院避難。據說有一次幾個著名的廚師逃進修道院,他們換上黑衣黑帽,打扮得跟修道士一樣。日子一長,他們覺得應該把自己與修道士區別開來,于是將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為白色。從此,廚師們戴的白色高帽便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第40句】:【砸牌子】(慣)比喻遭到失敗,毀了聲譽。
【第41句】:【死狗——扶不上墻】(歇)比喻人素質太差或沒有志氣,別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來。 也作“死狗——扶不到墻上”。
【第42句】:【種火又長,拄門又短】(慣)種火:引火。拄門:頂門。用來生火嫌長,用作頂門棍又嫌短。形容人或物不成材料,沒有用。
【第43句】:【登上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 釋義:比喻在一旁觀看別人相斗。 例句:他越想越美,手都發癢了。真是登上高山觀虎斗,坐在橋頭看水流。
【第44句】:【狗肚子盛不了四兩香油】 釋義:比喻心里裝不住事?!八膬上阌汀庇肿鳌岸伤钟汀?。 例句:可是,幾天的工夫。你就不知咋著好了,兒子也要送給人家,金牛也要掏給人家!你,還有啥?人家說“狗肚子盛不了四兩香油”。
【第45句】:【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慣)四體:四肢。五谷:古時指稻、黍、稷、麥、菽,泛指糧食作物。指人不干農活,缺乏起碼的農業常識。 也作“五谷不分,四體不勤”。
【第46句】:寧給窮人一斗,不給富人一口。
【第47句】:【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見“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第48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語的意思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能全面分析問題,類同“一知半解”。此典出自《史記·高祖本紀》:“上日:‘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劉邦消滅了各地的勢力后,統一了中國,建立了漢朝,于是在洛陽南宮宴請群臣。劉邦說:“你們大家不要隱晦,請坦白地說,為何我能勝利,項羽為什么失敗呢?”有高起、王陵兩大臣說:“您為人傲慢又常常侮辱人,而項羽卻對部下仁厚愛恤。然而,您對部下中不論是誰攻占了城、地,您就讓他統管他占領的地方,因此人們愿意為此而努力。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人他忌恨,有才的人他猜疑,戰勝時他不給人記功,占領了城池他不讓人自行管理,因此失去人心,因此你才能戰勝他?!眲钫f:“你們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國家,撫百姓,我比不上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信任他們,因此我能一統天下。而項羽只有一個范增是杰出人才,他卻不信任,因此他被我戰勝!”
【第49句】:【人上有人,天上有天】(諺)強人之上還有更強者,藍天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告誡人不可自滿自足,須知高手之上還有高手。 也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第50句】:【干星照濕土,來日依舊雨】(諺)干星:稀稀疏疏的寒星。指連日陰雨,晚上晴朗,夜空中有星星,是隔天仍要下雨的征兆。
【第51句】:【人生七十古來稀】(諺)舊時認為,人能活到七十歲,就算是高壽了,從古以來活到七十的人是很少的。 也作人生百歲,七十者稀。百歲:指一輩子。 人生七十從來少。
【第52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場】 釋義:斫:刀砍。寒露:節氣名,在陽歷十月初八或初九。謂白露時節砍下的高梁,寒露時節要打完。 例句:“老嫂子,俗話說:‘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場’?,F在都什么時候了,還不趕快跟大伙說一聲,把場打完?”
【第53句】:【景德鎮的大穿——凈瓷兒】(歇)景德鎮:市名,在江西省東北部,以產瓷器聞名。瓷兒:諧“詞兒”。形容詞語豐富。
【第54句】:【紅白喜事】中國民間稱結婚為“紅事”,埋人為“白事”,合稱“紅白喜事”。結婚叫紅喜事,還好理解,花轎是紅的,新娘穿紅的(白色婚紗是后來的外來婚俗),洞房內鋪的、蓋的全是紅的,室內外、院內外墻上貼的、門口掛的全是紅的,嫣然似紅海洋一樣,紅事忌白。然而,死了人叫“白喜事”不好理解。那么這又是什么緣由呢? 所謂白喜事,有悲喜交加之意。首先,如果百歲老人死了,那是自然歸天,有人稱之為喜喪。另外,喪葬本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同時又要跟著“熱鬧”一番。這種自相矛盾的心態,在中國是有傳統的。兩千多年前的莊子死了老婆,他沒有悲傷,相反,卻在地上鼓盆而歌。在莊子看來,自然界是最高的權威,一切都要聽從自然界的安排。人的一生沒有任何主動性,一切都是命定的。《莊子·德充符》云:“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彼麊势薰呐瓒?,正是濃厚的宿命論的思想意識的反映。 對喪事的喜慶活動,在中國許多民族中都存在過。例如,土家族跳喪舞。 人死了以后,尤其是長輩去世后的第一個晚上,喪家就開始了這種跳喪舞的活動。被請的歌師傅一個人擊鼓領唱,另有兩個人幫和,邊歌邊舞,圍著棺材一跳就是一個晚上,借以給死者家屬減輕悲痛,解除憂悶,因此跳舞哀而不悲,傷而不痛。 喪葬風俗中這種悲喜交加的現象,寄托了人們對生之眷戀與死之恐懼,這不可調和的矛盾,是“白喜事”的真正根由。
【第55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語比喻人與周圍事物、人與人之間習性的關系,常因環境等改變自己。此典出自《北堂書鈔》六十五卷引《晉傅玄少傅箴》:“夫金木無常,方圓應形,亦有隱括,習與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晉朝的大臣傅玄是個品學兼優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為太子的首席教師——太子少傅。 太子府里屬員很多,有宮女、太監以及一大批為太子辦事的官吏。這些人為討太子歡喜,阿諛逢迎,在這樣的環境里,要想學好是很難的。為此,傅玄非常憂慮。有一次,他給太子講課的時候,講道:“想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會被它染紅;多接近墨水,就會被它染黑。對自己則一定要嚴格要求,行為端正,做到這些,周圍的人才會跟你學,正派的人才會圍繞到你身邊來。譬如:聲音清亮,回聲就一定和諧;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會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義的話就會聽得多,自己的行為就會逐漸符合規范準則。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進入賣鮑魚的店一樣,時間久了,你就聞不到蘭花的芳香了?!焙髞砘实勐牭搅烁敌倪@番話,覺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寫在屏風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讓他每天讀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從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銘。
【第56句】:【佳人有意郎君俏,紅粉無情子弟村】(諺)佳人、紅粉:均指俏美的女子。村:粗野,俗氣。女人看中某個男子,就覺得他俊氣;女人看不上某個男子,就覺得他粗野。指男子在女人眼中的美丑,就看對不對胃口。
【第57句】:【逃出了黑店,又搭上了賊船】(慣)黑店:壞人開的殺人劫貨的客店。比喻逃脫了一個災難,又遇上了另一個災難。
【第58句】:【無鹽不解淡】見“沒咸不解淡”。
【第59句】:【觀棋不語真君子】(諺)指從旁看人下棋,能做到只看不發言的,那才算真正有涵養的君子。 也作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觀棋不言真君子,看著多言是小人。 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不悔大丈夫。
【第60句】:【水到自開溝】 釋義:比喻事到臨頭就會有辦法。 例句:楊延智慰勉召恩說:“常言道,吉人自有天相,水到自開溝呀!就算你是條被人拴住的狗,可還會皎人呀!遠的咬不著,走到面前的人還不能咬一口?”
【第61句】:【酒是高梁水,醉人先醉腿】(諺)高梁水:用高梁蒸餾出來的水。指喝醉酒的人,首先兩腿發軟,走路不穩,把持不住身子。
【第62句】:【捉虎容易放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63句】:【打狗看主人】 釋義:比喻看在主人或上司的面上,對某人寬容、饒恕。“主人”又作“主子”。 例句:保安團、警備隊、馬大胡子,都有她的親戚,惹翻了那幫人,可不好對付。怎么辦?打狗看主人,只有把她放掉。
【第64句】:【大眼看小眼】(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恐或無奈而一時說不出話來。 也作大眼望小眼。 大眼瞪小眼。 大眼對小眼。
【第65句】:【黃金遍地走,單等有志人】(諺)指財富到處有,只等有志向的人去取得。
【第66句】:【騎虎者,勢不得下】(諺)比喻做事一旦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便欲罷不能,只得硬著頭皮撐下去。 也作騎虎之勢,不能中下。中下:中途下虎背。 騎虎不能下背。
【第67句】:【小人無罪,懷璧其罪】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第68句】:【在人家手心攥著】(慣)比喻被人控制。
【第69句】:【醫不自治】見“盧醫不自醫”。
【第70句】:【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釋義:與己無關的事,一律不表示態度。 例句: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們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
【第71句】:【日久知人心,路遠知馬力】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第72句】: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喪氣.
【第73句】:【刮起四兩肉,剝了一張皮】(慣)刮完了只有四兩肉,剝下來只有一張皮。形容入非常貧窮。
【第74句】:【社鼠不可熏去】見“城狐不灌,社鼠不熏”。
【第75句】:【殺雞駭猴】(諺)當著猴的面,殺雞放血,使猴子害怕。比喻嚴懲某人,儆戒其他人。 也作殺雞給猴子看。 殺雞給猢猻看。猢猻:猴子。
【第76句】:【脫帽禮】“脫帽禮”多在隆重、莊嚴的場合下使用,如升旗、聆聽尊者講活(講課)或悼念亡者。這一禮節源自歐洲。 在中世紀的歐洲,由于戰火不斷,作戰時與敵短兵相接,肉搏而戰,頭部容易受到襲擊,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頭盔。士兵們到達安全地帶就脫下頭盔以減輕負擔;同時,到別人家里去,來者為了表示自己不是敵人,就首先把頭盔掀開,露出自己的面孔。這種習慣發展到近代,就成了脫帽禮。
【第77句】:【地靠糞養,人靠飯長】(諺)土地經常施肥,才能肥沃,長好莊稼;人每天吃飯食,才能維持生命,使身體健壯。指人要有健康的體魄,必須注意飲食。
【第78句】:【朝踏露水夜踏霜】(慣)比喻早出晚歸,辛苦奔波。
【第79句】:【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一俗語的意思是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典出《太平御覽·人事,口》:“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沉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宋代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炅)命李昉等十四人編《太平御覽》一書。這本書引用的材料非常豐富,保存了許多原始資料。其中有一處寫道:“福氣的到來是有征兆的,禍害的到來也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放縱情感多做不適當之事,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嘴巴而多說話。蟻穴的孔隙能使河堤崩潰,小股的水流能夠沖倒高山。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個俗語現在還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第80句】:【眼毛短——分不出高低】(歇)指分辨不出高下、優劣。
【第81句】:【分一杯藍】(慣)比喻分得一份好處。
【第82句】:【裹腳布圍脖子——臭一圈兒】(歇)裹腳布:舊時女子纏足用的布條。臭:本指氣味難聞,轉指壞的(名聲)。形容人名聲不好,讓周圍一帶的人都厭惡。
【第83句】:【吃了虎心豹膽】 釋義:形容膽大,什么也不怕。 例句:你們吃了虎心豹膽了呀!啥厲害,你們干啥?你們就沒有怕的事么?
【第84句】:【沒眼兒悶葫蘆】(慣)比喻沒有心眼的人。
【第85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釋義:遇到怪異之事,不理會它,它自己就會消失。 例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辈挥每乘S他去就是了。
【第86句】:【病好打太醫】 釋義:太醫:皇家的醫生,也用于對一般醫生的尊稱。比喻自己的目的一達到,就丟掉或打擊幫助自己的人。 例句:“而今過上好世道就不能過河丟拐棍,病好打太醫,你說,政府哪件事偏待過你?”
【第87句】:會走走不過影,會文案不過理。
【第88句】:【公人見票,牲口見料】(諺)公人:舊時衙門里的差役。票:傳票,用以傳喚涉案人員。料:喂養牲口用的谷物。指差役手持傳票,可以勒索涉案人員的錢財,故見到傳票就像牲口見到料一樣欣喜。
【第89句】:【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見“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90句】:【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諺)駐軍的軍營像鐵鑄一般,經久不動;軍營里的士兵卻一撥去了又來一撥,流動不停。指軍營是固定的,士兵是流動的。 也作“鐵打軍營流水的兵”。
【第91句】:【老太婆縫補丁——紉針】(歇)紉:引線穿過針鼻兒,諧“認”。針:諧“真”。指做事嚴肅對待,毫不馬虎。
【第92句】:【半瓶子醋】“半瓶子醋”借喻知識淺薄,對某種知識、某種技藝一知半解,卻又喜歡自己吹噓的人。 這句俗語出自《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半瓶子醋”和“半盆子水”差不多,還有句類似的俗語叫做“整盆子不響,半盆子晃蕩”,意思同“半瓶子醋”一樣,指那些不求上進,一知半解自吹自擂的人,很是讓人厭惡。
【第93句】:【未學爬,先學走】(慣)比喻做事情急于求成。
【第94句】:【把眼淚往肚里咽】 釋義:有苦說不出來或不愿說出來。 例句:為了不影響大家的情緒,她裝著若無其事,把淚水往肚里咽,只是在眼前無人時,才咬著嘴唇無聲地哭一陣。
【第95句】:【不透風的墻是沒有的】見“沒有不透風的墻”。
【第96句】:【好男兒志在四方】 釋義:有志氣的男兒不可守在家中。 例句:現在的形勢,只有投靠共產黨才能實現這一愿望。謝成德從枕頭底下摸出三塊銀圓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你不要掛念我。……”
【第97句】:【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家里縱然有千貫的錢財,也不如每天有微薄的收入好。指固定的收入雖少,也遠比只出不進的死錢好。
【第98句】:【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 釋義:事實不容歪曲。 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幾張嘴,我也不怕!”
【第99句】:【不遇盤根,誰別利器】(諺)盤根:樹根盤繞。指不遇到盤根錯節,誰能識別出斧子的鋒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難辦的事,就顯現不出英杰之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