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個將軍一道令,一個和尚一套經】(諺)每個將軍都有自己一套指揮的號令,每個和尚都有自己一套常念的經文。比喻誰掌權誰說的話就算數。也比喻多層領導,各自發號施令。 也作一個將軍一個令,一個和尚一個磬。 一個和尚一本經,一個將軍一道令。
【第2句】:【老將出馬,一個頂倆】釋義:年紀大,有經驗,辦事得力,起作用大。例句:“那一定。咱們身板硬朗的老頭也算數。”賜福老頭吐了一口濃煙,拍著胸脯,“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第3句】:【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諺)壯士:行俠仗義的豪杰。當床頭金錢罄盡時,任你是怎樣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也只落得低頭喪氣,臉面無光。指錢財耗盡,連壯士都無可奈何。
【第4句】:【 天狗吃不日頭】舊時習俗,認為日蝕、月蝕是天狗要吃 太陽月亮,敲鑼以便嚇退。此語借指事情不會有危險,仍會 恢復正常。日頭,也說:月亮。李季《王貴與李香香》:“世上 有怪事,天上也一樣,天狗還能吃月亮。”
【第5句】:媽媽整天總對我說:“看人家隔壁二小子,剜窟窿打洞掙錢,日子過得多紅火。你爸爸就知道和土地爺對拼,年年是鼻子對不住嘴,緊巴巴的。”這次辦事回來,爸爸對媽媽說:“山東窮得真可憐……”沒等爸爸說完,媽媽就說:“鴨子甭說鵝擺腚,禿子甭說老和尚,咱家呢?”(江蘇·銅山)
【第6句】:頭頂上長眼睛——目空一切;旁若無人
【第7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釋義:保密,連自家人都不能知道。例句:“你小聲些!這事兒可得保守秘密;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誰也不能給知道。”
【第8句】:【 頭三腳難踢】事情開頭難。蘇叔陽《左鄰右舍》:“都說頭 三腳難踢,可您一腳就踢在腰眼兒上,把個羅鍋兒廠子踢直 了”
【第9句】:爺爺早已退休了。前不久,不知怎么,單位把他的檔案弄丟了,要爺爺重新填寫履歷表。爺爺說:“我今年七十多歲了,還填什么表,真是‘重上搖籃倒做周(生日)’。”(安徽·無為)
【第10句】:【財動人心】(諺)錢財能打動人心,使人改變主意。
【第11句】:【天上天堂,地下蘇杭】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第12句】:【老狗砍掉尾巴——裝羊】(歇)羊:諧“樣”。指裝模作樣,欺騙人。
【第13句】:黃鼠狼遇上對頭——有三個救命屁
【第14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風險,就不會取得好結果。它源自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陜西扶風)人。班家一門名人輩出,尤其是班超兄妹三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堪比“三蘇”(蘇軾父子)。班超的哥哥班固,專心治史,完成了一部偉大的歷史巨著《漢書》;班超的妹妹班昭,是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與歷史學家。班超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成語“投筆從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班超投筆從戎后,決心在外交和軍事上建功立業。漢明帝十六年,班超隨郭恂出使西域,為漢匈之間的戰爭尋找盟友和支持者。當時的西域各國多數位于今天我國的新疆地區,小國林立,漢朝與匈奴的勢力犬牙交錯,各國在兩大勢力之間來回搖擺不定。作為使者,班超他們來到鄯善,鄯善國王對他們很尊敬,招待很好。然而突然間又變得很疏遠,不太搭理他們。班超斷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國王狐疑不定,才會這樣前熱后冷。于是,他探明了匈奴使者的駐地,秘密召集自己的隨從三十多人,激勵大家說:“我們從故鄉而來,想著能夠完成任務,建功立業,而如今匈奴的使者才來幾天,鄯善王就已經對我們疏遠了,再多等些時日,我們一定會被他送給匈奴人,尸骨被豺狼啃食。如今的局勢危急萬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只能冒險出擊,半夜火攻突襲匈奴使節,一舉消滅他們,到時候鄯善王一定會害怕被匈奴報復,也會懼怕我們的決心。”于是,夜襲成功。第二天會見鄯善國王,將匈奴使者的頭顱出示給他,鄯善王大驚失色,從此成為漢朝在西域的主要支持者。
【第15句】:【請神容易送神難】(諺)把神請來不難,把神送走卻不容易。比喻請人容易,把人打發走卻很難。 也作“接神容易送神難”。
【第16句】:【天塌砸大家】困難由大家承擔,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茅 盾《秋收》:“都是你出的主意!現在落得一場空!有什么法 子?跟他們一伙兒去罷!天塌壓大家!”
【第17句】:【大蟲惡殺不吃兒】(諺)惡殺:特別兇惡。指老虎縱然十分兇惡,也絕不肯吃自己生的崽子。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出于天性。 也作“虎毒不食子”。
【第18句】:【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 |釋義:意指要講情面,不要揭發別人的短處。例句:“大奶,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我是你家小老婆,誰人不知?也不該為一個使女子,便無情無義地罵我!”
【第19句】:【亂點鴛鴦譜】(慣)《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中描寫,喬太守不了解情況,憑自己的主觀錯判了三對姻緣,歪打正著,成全了三對美滿夫妻。比喻胡亂為人搭配婚姻。也指不根據情況瞎安排事情。 也作“亂點鴛鴦”。
【第20句】:【歪嘴吹喇叭——一股斜氣】(歇)斜:諧“邪”。氣:本指氣體,轉指風氣、作風。指不正當的風氣或作風。 也作“歪嘴和尚吹喇叭——一股邪氣兒”。
【第21句】:【 不蒸包子蒸口氣】蒸、爭同音借用,謂要爭氣。包子,也 說:饅頭。浩然《艷陽天》:“就這樣干下去吧!不蒸包子蒸 (爭)口氣,給咱們婦女爭口氣。”
【第22句】:星期天,我們學校全體師生上山栽樹。爺爺聽后,捋著胡須高興地說:“栽上一棵樹,修個小水庫;栽上一片林,等于修個水庫群。”(河南·汝陽)
【第23句】:姨父來我家閑談,一扯就是大半夜。爸爸送走姨父后說:“真是的,屁股沉得像座山,一坐就是大半天。”(河北·邢臺)
【第24句】:【破家值萬貫,一搬三年窮】(諺)家用什物賣掉不值錢,要買卻很貴,搬一次家,就得丟失損壞,長時期添置不全。指居家不宜搬動,以免經濟損失。
【第25句】:小芳的爸爸經常買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勸他說:“不要再賭了,俗話說染上嫖、賭、吹,百萬家財都會飛。”(廣東·龍門)
【第26句】:【拉關系】(慣)指為了某種目的而有意和一些人親近。
【第27句】:掃帚寫生——大畫(話)
【第28句】:糧庫里頭一粒米——有它不多,無它不少
【第29句】:冬天的氣溫——升不上去
【第30句】:【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諺)黃連:常用中藥,味苦。人參:滋補品。黃連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們也不認為它有功;人參滋補而貴重,即使吃死人,人們也不相信它是兇手。指人們往往不能真正認識事物真相,甚至認不準功過是非。
【第31句】:【男子漢】“男子漢”是對男子的一種美稱。其實,“男子漢”一詞的出現,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漢原是漢水,與男子漢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怎么聯系在一起呢?漢水和男子是歷史的自然結合。因漢水而有地名漢中,因漢中而有漢王。秦朝末年劉邦入關滅秦,反被項羽封他為漢王,封地在漢中一帶。后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王朝,“漢”遂從一人、局部地區變成了國名。漢武帝時期,國力鼎盛,兵強將勇,威震匈奴。因此,匈奴兵將稱漢兵為“漢兒”和“好漢”。到這里才接近實質的男子漢的起源,“漢兒”、“好漢”來自匈奴對漢兵的稱呼。南北朝時期,有稱男子為“漢子”的,到唐朝武則天臨朝時,讓狄仁杰推薦“一好漢任使”,被薦者是荊州長史張柬之。蘇軾有詩論及此事:“人間一好漢,誰似張長史。” 宋代以后,出現了“男子漢”一詞。《水滸傳》中,武松要打蔣門神,替施恩報仇,而施恩猶豫不決,武松焦躁道:“小管營,你可知著他打了!原來不是男子漢做事!去便去,等什么今日明日!”這里提到的“男子漢”是指有作為、有勇氣干一番事業的人。 “男子漢”一詞,現在成為男人的代稱,有時有強調男性的健壯或剛強之意。
【第32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好的比不了,比差的還不錯。表 示中等,不好不壞,知足,或甘居中游。葉辛《蹉跎歲月》: “她家的生活水平處于上海的中等階層,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
【第33句】:【張和尚的帽子,抓給李和尚戴】釋義: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張冠李戴。例句:你老東西聽明白:那是竹子錢!我賣竹子給你們紙廠的錢!莫張和尚的帽子,抓給李和尚戴!
【第34句】:【三代不讀書會變牛】(諺)連著三輩人不讀書,后人就會變得像牛一樣蠢笨。指讀書不但開發自身智慧,對后代的遺傳也十分重要。
【第35句】:【身上有屎狗跟蹤】(諺)狗愛吃屎,只要人身上沾了屎,狗就會跟著來。比喻人自身行為不正,就會招來邪惡分子。
【第36句】:【扣帽子】釋義:比喻不經調查研究輕率地給人加上罪名。例句:體蘭!你可別給我扣帽子!我沒說瞧不起婦女。
【第37句】:口袋里抓兔子——穩拿
【第38句】:【紅日西升,高山起浪】(慣)比喻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第39句】:【兒行千里母擔憂】釋義:兒女出門在外,母親總是惦念他們。例句:“嗯!常言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啊!你娘雖說死了,還有我,還有你姐姐哩!心上牽你,孩子!”
【第40句】:【 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以相同的方法來對待。清代《紅樓 夢》:“這個正好,就叫做‘巧姐兒’好。這個叫做以毒攻毒, 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依我這名字,必然長命百歲。”
【第41句】:【交華蓋運】(慣)華蓋:古星名。 華蓋運:迷信的人認為是不好的運氣。比喻交了厄運。
【第42句】:【花為腸肚,雪作肌膚】(慣)形容女子美麗、嬌嫩。
【第43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釋義:受人一點點好處,要多多地報答。例句:人家對我們的恩情……哪管是一點好處,都不能忘記的。老人常講:“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啊!”
【第44句】:【猴不鉆圈多敲鑼】釋義:比喻加緊引誘人上圈套。“敲鑼”又作“篩幾遍鑼”。篩:敲。例句:丁世宗很有把握地說:“猴不鉆圈多敲鑼。謬德俊那小子是個汽油桶,只要把蓋揭開了,點火就炸。”
【第45句】:【大炮一晌,黃金萬兩】(諺)比喻戰爭之財易發。
【第46句】:【攪成一鍋粥】(慣)1比喻把事情搞糟搞亂,鬧得無法收拾。2指許多事情攪在一起,理不出頭緒。
【第47句】:【疤瘌眼照鏡子,自找難看】將自己置于尷尬處境。疤瘌, 也說:扒拉、歪嘴。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叫人家吃野菜 怎么行?這可是扒著眼照鏡子——自找難看的事。”
【第48句】:【人有失錯,馬有失蹄】見“馬有失蹄,人有失足”。
【第49句】:一日吞個星星——想頭不低
【第50句】:【黃鼠狼在雞窩邊——不偷雞也偷雞】(歇)比喻品質不好的人即使不做壞事,也會被懷疑。 也作“黃鼠狼躲在雞棚上——不吃雞也吃雞”。
【第51句】:兔子看人——紅眼了
【第52句】:瘡口上貼膏藥——揭不得
【第53句】: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一分。
【第54句】:【躲一棒棰,挨一榔頭】(慣)比喻躲過了一場打擊,又遭受另一場打擊。
【第55句】:【光請客不上菜】(慣)比喻只是嘴上說得好,沒有實際行動。
【第56句】:【狗咬狗】(慣)比喻壞人與壞人爭斗。
【第57句】:海綿打鐘——不響(想)
【第58句】:【春雷第一聲】一年中最早的雷聲。指初次爆發,創舉。 梁斌《紅旗譜》:“他像埋在土里過日子,今天一提起春蘭的 事,他的心再也在土里埋不住了。像二月里第一聲春雷,轟 隆隆地敲擊著他的胸膛。”
【第59句】:【知錯改錯不算錯】(諺)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就不算錯誤了。指任何人都會犯錯誤,關鍵在于知錯能改。 也作知錯能改不為锘。 知錯改锘不算錯,知錯不改錯中錯。
【第60句】:老天爺的拐棍——天地之別
【第61句】:【圍棋】“圍棋”是個很了不起的發明,時至今日,在世界范圍內的棋類,還沒有一種能超越圍棋的深奧。黑白兩色棋子代表兩支人馬,一個畫上縱橫十九道線的棋盤做鏖戰戰場,以攻為守,以守為攻,佯攻真占,似退實圍,誘敵深入,獨膽攻堅,異軍突起,奧妙無窮……圍棋的變么幻莫測全集中在五個字上:包圍反包圍。親自下圍棋,有統領千軍萬馬之感覺;觀看圍棋,那時隱時現令人拍案叫絕的戰局,令人對棋高一招的智者肅然起敬。圍棋出現可追溯到堯、舜時代,據說是堯或舜當中的一位發明的。這個說法見于多種古籍記載,當然,若準確說出圍棋問世年代,已不大可能。而今見到的文獻資料,秦漢時期的有“堯造圍棋,丹朱善棋”說.后來的《博物志》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日: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子。”大意都是說或堯或舜發明的圍棋,兩說的共同點都是以圍棋教育啟發兒子,堯的兒子叫丹朱,舜的兒子叫商均。下圍棋對鍛煉人的腦力、思維、判斷、膽略、忍耐力、統籌才能和應付復雜情勢能力十分有益。
【第62句】:棺材里的臭蟲——咬死人
【第63句】:玉米秸里的蟲兒——鉆(專)心
【第64句】:紅娘牽線——成人之美
【第65句】:【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慣)比喻才貌出眾的姑娘嫁給了丑陋或卑鄙的丈夫。也比喻聰明能干的女子生活在不能發揮才智的地方,或珍貴的東西落在不適合擁有它的人手中。 也作好花插在牛屎上。 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66句】:牛皮燈籠——肚里明;里頭亮;心里亮
【第67句】:石頭縫里塞棉花——軟硬兼施
【第68句】:【拼死吃河豚】河豚味美,但有毒,必須烹調得法。此句比 喻冒險。成語:飲鴆止渴。香港唐人《金陵春夢》:“明知俯 仰由人,但也只好捏著鼻子拼死吃河豚。”
【第69句】:媽媽常對我說起她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她外祖母家很窮,外祖母還常生病。外祖母就對媽媽說:“有什么,別有病;沒什么,別沒錢。這兩件事都讓咱攤上了。”(山東·臨清)
【第70句】:【長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諺)就像長江的水后浪催促著前浪不斷向前一樣,一代一代的新人茁壯成長,接替著上一代人向前發展。指歷史就在這一代接一代的交替中向前推進。 也作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第71句】:三姐總是抱怨單位工作辛苦,一連調換了三四家工廠,還是不滿意。奶奶勸她:“別這山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又沒柴燒,知足吧!”(江蘇·泰興)
【第72句】:老太太坐飛機——抖起來了
【第73句】:騎馬上獨木橋——回不得頭
【第74句】:茶館里掛斧頭——胡(壺)作(斫)非為
【第75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釋義:說明師父就是終身的長輩,尊師如同敬父。例句:“俗語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豈有為弟子者高坐,教師父去化齋之理?”
【第76句】:二姐外表穿戴整潔,但臥室卻臟亂不堪,大姨說她是“馬屎外表光,里面全是糠”。(貴州·貴定)
【第77句】:【弄鬼搗棒槌】釋義:比喻耍花招欺騙人。例句:如果你們想欺騙我們,或者弄鬼搗棒槌,睛天不見陰天見,吃不了統統叫你們兜起來。
【第78句】:【出污泥而不染】釋義:比喻人從污穢的環境中出來,卻能保持純潔的品質,不沾染壞習氣。 “污”又作“淤”。例句:田月軒立刻尊敬地說:“對。這就是叔的可貴之處。‘漸于蘭則芳,漸于鮑則臭’,叔久居鮑魚之肆,尚能分別香臭,出污泥而不染,難得呀!”
【第79句】:嗑瓜子嗑出蝦米來——碰到好仁(人)
【第80句】:狗戴串鈴——假充大牲口
【第81句】:【媳婦到門前,還得個老牛錢】(諺)新媳婦迎到門前,還得耗費一條牛的價錢。指舊時娶媳婦花費很大,從提親到訂親直到完婚,花錢無數。
【第82句】:【賴泥下穿——燒不成個東西】(歇)賴泥:土質不好的泥。比喻素質差的人成不了人才或成不了氣候。
【第83句】:【債有主,冤有頭】見“冤有頭,債有主”。
【第84句】:家有一老,猶如一寶,有了疑問,問之便曉。
【第85句】:屬刺猬的——誰碰扎誰手
【第86句】:兒大不由爺。
【第87句】:【狗攬三堆屎】貪多務得,把住不放。清代《醒世姻緣傳》: “你若不茁茁實實的說與他,狗攬三堆屎,有了和尚他還有 寺哩!什么是看長的人!”
【第88句】:【喝酒喝厚了,耍錢耍薄了】(諺)耍錢:賭博。彼此在一起喝酒,越喝友情越厚;要是在一起賭博,不免爭贏論輸,越賭友情越薄。常指賭博對人有百害而無一益。
【第89句】:扁擔做槳用——劃不來
【第90句】:【見縫兒就鉆】鉆,兼指鉆營,想方設法占便宜。相關的: 找空子下蛆/水銀瀉地,無孔不入。類似的:見縫兒就鉆,不 知道背能不能過去。老舍《東西》:“永遠勸人多掙錢,永遠 教給人見縫子就鉆。”
【第91句】:【露丑不如藏拙】(諺)與其在人前出乖露丑,惹人恥笑,還不如把自己的短項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 指藏拙固然不佳,卻比露丑略勝一籌。
【第92句】:【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笆】釋義:房笆:鋪在房椽子上面的葦箔(b。)、秫秸等。比喻沒有人管束了,便任意胡來。例句:牛大嬸:“對!‘帥不離位’真不假,看你們這‘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笆’了。”
【第93句】:【慢工出細活】(諺)指工匠活做得慢而精細,成品自然精美。也指凡事循序漸進,不急功近利,事情就會辦得完滿周到。 也作“慢工出細貨”。
【第94句】:孕婦騎馬——身負二人(任)
【第95句】:巖口滴水石開花——日久見功
【第96句】:【撞倒南墻不回頭】(慣)形容人固執,不知變通或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也作撞到南墻不回頭。 碰到南墻不回頭。
【第97句】:【老虎屁股上搔癢癢】釋義:比喻觸犯強者,干危險的事。例句:咳,你這里“老虎屁股上搔癢癢”,大事辦不成,光賺些禍害來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還能治人怎么的?
【第98句】:【騎馬撞不見親家,騎牛撞到親家】指體面時人家不知道,難 堪時讓人碰見。類似的:騎馬坐轎遇不著熟人,穿草鞋遇見 熟人。沙汀《淘金記》:“真是騎牛偏偏碰到親家,我早一步 就好了!”
【第99句】:【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釋義:形容實現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歡樂。例句:駱宏勛聽得,舉目一觀,正是: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