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趙老送燈臺——一去更不來】(歇)趙老:也說趙巧、趙果,傳說是魯班的徒弟;魯班計劃在大河上修橋,為防龍王干擾,制作兩座燈臺讓趙呆送給龍王,趙呆把其中一座內(nèi)藏夜明珠、外觀漂亮的燈臺藏在懷里,想私自帶回家,沒想到剮出龍宮,就葬身海濤之中。指人或物有去無回。
【第2句】:【拴不到一個槽上】(慣)形容兩個人合不來。
【第3句】:【天下事難盡如人意】事情往往不順利,不圓滿,或希望難 以實現(xiàn)。成語:事與愿違。茅盾《子夜》:“他現(xiàn)在看明白了: 家鄉(xiāng)的匪禍不但使他損失了五六萬,還壓住了他的兩個五 六萬,不能抽到手頭來應用。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盡如 人意了。”
【第4句】:【想當然】“想當然”指做事沒有根據(jù),不加考證,只憑主觀想象。這種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太普遍了。 “想當然”源自《后漢書·孔融傳》。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共爭天下。有一次,曹操打了勝仗,長子曹丕私自將袁紹的兒媳甄氏納為妾。孔融聽說后寫信給曹操,提到武王曾把紂王的妃子賜給弟弟周公旦。曹操沒有領會到孔融是在諷刺自己,便問此事出自何典,孔融隨口答道:“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意思是以今之事,想起當年。名人一句話,形成一個詞。楷模“楷模”指榜樣、模范。“楷模”一詞源于兩種樹木,據(jù)《資治通鑒》卷五十五記載,東漢時期的太學生中廣泛流傳有“天下楷模李元禮”這樣的說法。北宋人陳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中說:“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為楷模。”
【第5句】:我一直很胖,家里人叫我胖墩兒。一天叔叔到我家,進門就說:“啊!紅子顯瘦了,是最近鍛煉的吧?”爸爸接著說:“褲腰顯瘦了吧。都說鍛煉減肥,每天跑步回來她吃得更多,我看是越減越肥吧!”(河北·行唐)
【第6句】:早上起床后,我推開門一看:啊!好大一場雪呀!房屋、樹木都變成了白色的,路也被白雪覆蓋著,我好像進入到一個童話世界,可媽媽說:“干凈猛雨,邋遢雪。”(河南·新野)
【第7句】:【老虎嘴里拔牙】釋義:比喻環(huán)境危險。例句:“你這一去,是到老虎嘴里拔牙,可得多加小心,千萬別有個閃失。”
【第8句】:【冷鍋中豆兒爆】(慣)比喻平靜的生活中突然生出事端。 也作“冷鍋里爆豆”。
【第9句】:崔鶯鶯送郎———肚子苦說不出;一片傷心說不出
【第10句】:理發(fā)店關門——不理了
【第11句】:【日親日近,日遠日疏】(諺)親友之間,經(jīng)常接觸往來,關系自然親近;如果不經(jīng)常接觸往來,那就自然疏遠了。指親友之間要經(jīng)常聯(lián)系,以加深情誼。 也作“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第12句】:【酒后吐真言】人喝醉了酒,往往忘卻顧慮,說出真話。或 說:酒后見真情。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孔生旺看他說 話有些醉意,馬上想起古人說的‘酒后吐真言’的話來,因又 問道:今兒到底為什么事這么不舒服?”
【第13句】:【敲竹杠】(慣)據(jù)說清代販賣鴉片的人常把鴉片藏在竹杠里,官員檢查時,敲打竹杠,聽聲音查虛實,若被查出,煙販子會向官員行賄。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勒索財物。也比喻尋找借口抬高價格。
【第14句】:【鬼也怕惡人】(諺)惡人:兇狠惡毒、天不怕地不怕的愣漢。指惡人誰也招惹不起。
【第15句】:我在幫媽媽做飯時,火總是不旺,我問媽媽是怎么回事。媽媽說:“人要實,火要虛,落透灰就旺了。”(河北·石家莊)
【第16句】:【騎著驢吃燒雞——這把骨頭還不知道扔在哪兒】(歇)本指雞骨頭不知會扔在什么地方,轉(zhuǎn)喻人死后尸骨還不知埋在哪里。
【第17句】:【八十歲學吹手——來不及】(歇)指學某種技藝或從事某項工作為時已晚。
【第18句】:鯉魚跳龍門——碰時運,身價百倍
【第19句】:【上不巴天,下不著地】釋義:形容沒有著落,沒有依靠。例句:咱們頂好是各走各的路。這地方上不巴天,下不著地,你要是不識好歹,咱倆免不了同歸于盡!
【第20句】:【雞蛋里尋骨頭】(慣)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 也作雞蛋里挑骨頭。 雞蛋里找骨頭。
【第21句】:銀幕上刮黃風——迷不住觀眾的眼睛
【第22句】:【滾湯潑老鼠,一窩都是死】釋義:比喻全部被消滅或無法存活。“潑”又作“泡”。例句:行者道:“我若打他啊,只消把這棍子往池中一攪,就叫做‘滾湯潑老鼠,一窩兒都是死。’可憐!可憐!”
【第23句】:【老郎疼婆娘,少郎講名堂】釋義:年輕的丈夫不知道疼愛妻子。例句:“唉唉,事到如今,只能顧一頭了。俗話說:‘老郎疼婆娘,少~B講名堂’。……”
【第24句】:哥哥騎摩托很快,媽媽要他注意安全,哥哥卻說他技術高,不要緊。媽媽批評他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小心沒差錯。”(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25句】:【毒蛇口中吐蓮花】(慣)蓮花:荷花。比喻陰險毒辣的人偽裝慈善。
【第26句】:離了小丑不成戲。
【第27句】:【人生一盤棋】釋義:指人的一生像一盤棋一樣變化莫測。例句:唉!人生一盤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穩(wěn)啊!
【第28句】:【娘的墓前哭丈夫——上錯了墳】(歇)比喻找錯了地點。含譏諷意味。
【第29句】:公安局長蹲監(jiān)獄——以身試法
【第30句】:【不知道鐵鍬幾個齒】齒、恥諧音。頭腦不清醒,不知恥辱。 周立波《暴風驟雨》:“韓老六殷勤地勸酒,嚷得熱乎乎,三二 樽高粱,就把楊老疙瘩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道鐵鍬兒個齒 了。”
【第31句】:【舌頭不聽使喚】說話結結巴巴,或說不出話來。老舍《鼓 書藝人》:“他想說點什么,可是舌頭不聽使喚,說不出話 來。”
【第32句】:【蘇湖熟,天下足】(諺)蘇湖:蘇州和湖州。蘇州、湖州糧食要是豐產(chǎn),全國就不愁沒飯吃了。指蘇州、湖州素有“國家糧倉”之稱。
【第33句】:狗怕棍子牛怕鞭———物降一物
【第34句】:【如墜五里霧中】辨不清方向,迷迷糊糊。臺灣林語堂《京 華煙云》:“不過她覺得自己如墮入五里霧中,莫名究竟,她 想事情確是蹊蹺,無法相信。”
【第35句】:【一法通,百法通】(諺)指精通了某一方面的方法、技巧,其他相關方面的技術也就融會貫通了。
【第36句】:【~碗豆腐,豆腐一碗】(慣)比喻沒有差別,都是一回事。
【第37句】:【吃官飯】(慣)指在政府部門或事業(yè)單位工作,靠工資生活。
【第38句】:【兄弟同心,黃土變金】見“弟兄協(xié)力,土塊變金”。
【第39句】:三歲小孩貼對聯(lián)——不知上下
【第40句】:【畫鬼容易畫人難】原指作畫,泛指藝術作品要真實反映 情況不容易。或說:畫鬼魅易,畫狗馬難。清代《閑情偶 寄》:“昔人云:畫鬼魅易,畫狗馬難。以鬼魅無形,畫之不 似,難于稽考。狗馬為人所習見,一筆稍乖,是人得以指 摘。”
【第41句】:兒歌——沒譜兒
【第42句】:【慈悲勝念千聲佛,作惡空燒萬炷香】(諺)慈悲: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懷慈悲,遠勝過成天念佛;如果為非作惡,燒香再多也枉然。指為人貴在行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燒香多。
【第43句】:【盧醫(yī)不自醫(yī)】(諺)盧醫(yī):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家在盧地,故稱。盧醫(yī)為人治病是妙手,卻不能自治。指好醫(yī)生能醫(yī)人而不能自醫(yī)。也泛指名家能治人而不能自治。 也作“醫(yī)不自治”。
【第44句】:【進面糊盆】(慣)形容十分糊涂。
【第45句】:【老牛拉破車,慢慢來】釋義:比喻不慌不忙,慢慢干。例句:又說:“就靠我們這幾個人,老牛拉破車,慢慢來吧。到時候看錢萬利怎么向上級交待。”
【第46句】:【拿八人轎也抬不出去】(慣)八人轎:八個轎夫抬的大轎子。比喻打定主意,堅決不走。
【第47句】:【橫下一條心】(慣)指下了非常大的決心。 也作“橫下心”。
【第48句】:螻蛄吃莊稼——地下活動
【第49句】:【 砍的不如鏇的圓】指不會取巧省事。清代《歧路燈》:“砍 的不如旋的圓,放著現(xiàn)成不吃,卻去等著另做飯?”
【第50句】:人行影子走——寸步不離
【第51句】:【聰明人好惹,糊涂人難纏】(諺)指聰明人通情達理,縱然惹了他,也容易講說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難以應付。
【第52句】:【口服千句,不如心應一聲】(諺)口服:口頭上表示信服。指口服遠比不上心服。
【第53句】:【面善心不善】(慣)指人外表看上去和善,內(nèi)心卻狠毒。
【第54句】:【為著別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鍋】(慣)比喻為給別人辦事,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第55句】:我指出表弟的缺點,他不但不聽,反倒說起我來了。在一旁的媽媽說:“真是病人兇過先生。”(廣東·博羅)
【第56句】:【三句甜,兩句苦】(慣)指一會兒軟的,一會兒硬的,連勸帶嚇唬。 也作三句苦,兩句甜。 三聲緊,兩聲慢。
【第57句】:【死不死,活不活】(慣)死不了,也活不好。1指備受病痛的折磨。 2指受盡苦難的折磨,生不如死。 3指被打得死去活來。 也作死不死,生不生。 死不能死,活不能活。
【第58句】:【寧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諺)寧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體上的苦累無所謂,關鍵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第59句】:楠竹搭橋——走的空路
【第60句】:兔子看人——紅眼了
【第61句】:【在刀刃上試脖子軟硬】(慣)比喻拿生命去冒險。
【第62句】:【殺人一萬,自損三千】(諺)兩軍對戰(zhàn),即使打了勝仗,殺死敵方一萬人,己方也得損傷三干。指打仗就得有犧牲,縱然是戰(zhàn)勝的一方,也免不了要付出傷亡代價。 也作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殺人三干,自損八百。
【第63句】:【做手腳】(慣)指暗中作弊,或暗中進行安排布置。
【第64句】:【當官的動動嘴,當兵的跑折腿】(諺)折(she):斷。當官的只要一動嘴,當兵的就得跑個沒完沒了。 舊指官兵關系嚴重對立,當兵的處在被奴役的地位。 也作當官的一動嘴,當兵的跑斷腿。 當官的一張嘴,小兵癩子兩條腿。
【第65句】:菜籽里的黃豆——數(shù)它大
【第66句】:洪水沖了老鼠洞——窩子全完
【第67句】:【 好姑娘不愁沒有婆家】質(zhì)量高,會受到歡迎。《北京日報》 (1985,4,18):“好姑娘不愁沒有婆家,安德路中學首屆民用 電器職業(yè)班畢業(yè)生受歡迎。”
【第68句】:滿樹青梅——沒個熟
【第69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指保守,沒有出息。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別提!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 個連毛僧,我還不如去當兵哩!”
【第70句】:【十耕蘿卜九耕麻】(諺)指農(nóng)歷十月宜耕蘿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第71句】:【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謂自己的事情不管,干涉別 人。成語:不務正業(yè)。《光明日報》(1987,12,5):“在這個問 題上往往管得不夠,而在其他問題上管得多了,種了別人的 地,荒了自己的田。”
【第72句】:【打翻了五昧瓶——甜酸苦辣咸樣樣全】(歇)五味:指酸、甜、苦、辣、咸,泛指各種味道。形容心情極其復雜,各種感受都有。 也作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都有。 碰翻了五味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頭。 潑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色俱全。
【第73句】:【促風暴雨,不入寡婦之門】(諺)促風:又急又猛的狂風。即使遇到急風暴雨,也不進寡婦人家去躲避。舊指寡婦門前是非多,必須遠避嫌疑。 也作“疾風暴雨,不過寡婦之門。
【第74句】:【窮家富路】見“貧家富路”。
【第75句】:【 躲一棒槌,挨一榔頭】未能避免傷害。或說:躲了一槍,挨 了一刀。清代《三俠五義》:“俺剛脫了他的賊船,誰知卻又 來到你這賊店,這才是躲一棒槌,挨一榔頭呢!”
【第76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一俗語比喻已經(jīng)敗落的事物,還能奄奄一息地維持一段時間,甚至死后還能發(fā)揮一定作用,屬貶義。此典源出《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注,講的是魏明帝臨終的時候,委托曹爽、司馬懿一起輔佐幼主曹芳。然而,司馬懿久有篡魏之心,曹爽遠不是司馬懿的對手。當時,曹氏宗室有個叫曹同的人,看出了曹氏政權的危機,上書勸告曹爽,敘說了歷代皇族統(tǒng)治滅亡的原因,勸說他親本族、友異族,依靠有才干的人,以防有變。為此,曹同利用一系列的事物作比喻,來講明道理。他勸說道:“如果沒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樹根腐朽,樹葉就要枯萎,枝葉繁茂,樹根才能得到庇護;枝條凋零,樹干也就孤立了。因此人們常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是因為這種蟲子腳很多,所以雖然死了,也能支撐其身體不倒。”這句話講的都是自然現(xiàn)象,卻寓意深遠。可惜,這時的曹魏政權已經(jīng)岌岌可危,無力回天。
【第77句】:【數(shù)黃瓜道茄子】(慣)指數(shù)落別人的不是或說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也作數(shù)東瓜道茄子。 數(shù)黃瓜道蘿卜。 數(shù)了黃瓜數(shù)茄子。
【第78句】:井里吹喇叭——低聲下氣
【第79句】:見了駱駝說馬腫背——少見多怪
【第80句】:喜鵲回窩鳳還巢——安居樂業(yè)
【第81句】:【順情說好話,干直惹人嫌】干直:沖撞直言。順著情面說對方愛聽的話,就討人喜歡;直言不諱沖著人說話,就討人厭。指說話要考慮效果。
【第82句】:我見飯桌上只有一碟花生米,一碗白菜湯,便不高興起來。媽媽嗔怪地說:“好吃不過茶泡飯,好看不如素打扮。有這些菜就不錯了!”(四川·瀘州)
【第83句】:大爺比太爺——只差一點
【第84句】:【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諺)有:富有。無:指貧窮。 指注意節(jié)約要在平日富有之時。 告戒人過日子要作長遠打算,不可揮霍浪費。 也作“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第85句】:【 大將難免陣前亡】將軍有時也要戰(zhàn)死。有能耐的人也不 能萬無一失。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瓦罐不離井上破, 將軍難免陣前亡。你我兩人,下半世也夠吃用了,只管做這 沒天理的勾當,終須不是個好結果!”
【第86句】:【水清見底,明鏡照心】釋義:比喻以誠相見。例句:嘿!頭回李書記去我家里,苦口教育我,硬是俗話說的:水清見底,明鏡照心。叫我大大提高了覺悟。
【第87句】:荷葉包粽子一寬大有余
【第88句】:【各肉兒各疼】(諺)肉兒:親娘身上掉下的肉,指親生兒女。指誰親生的孩子,誰就對他知疼知癢。 也作“各養(yǎng)的各痛”。
【第89句】:【八十歲學吹鼓手】(慣)吹鼓手:舊式婚喪禮儀中吹奏樂器的人。 指年紀大了還去學某種技藝。
【第90句】:【有心打石石成磚,無心打石石原原】(諺)原原:原樣。一心一意打石,就能打成長方磚形;三心二意打石,石還是原樣。比喻做事決心堅定,就能成功;信心不足勢必半途而廢。
【第91句】:王大媽站在棉田里,望著得了枯萎病死去的棉花嘆道:“唉!這棉田里黃鼠狼打架都看得見,還指望什么好收成呢?”(江蘇·鎮(zhèn)江)
【第92句】:【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釋義:更:舊時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兩小時。歡樂時就覺得時間過得快,嫌短;寂寞時就覺得時間過得慢,嫌長。“寂寞”又作“愁苦”。例句:從來說“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只這等文案笑笑,不覺三鼓。
【第93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94句】:【針尖大的眼,可進斗大的風】(諺)指嚴冬時窗戶上有極小的孔,就能透進一大股寒氣。也比喻稍有不慎,透露一點兒風聲,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 也作針鼻子大的眼兒,斗大的風。 針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風。 針大的洞,斗大的風。
【第95句】:【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諺)人參:滋補珍品。貂皮:貂的皮毛,是御寒珍品。烏拉草:纖維堅韌,為制作草鞋、草褥等的優(yōu)質(zhì)材料。指人參、貂皮、烏拉草是東北珍貴的特產(chǎn)。
【第96句】:病重不吃藥——等死
【第97句】:【冤家】“冤家”一詞,原意為怨家,指仇人。現(xiàn)在指愛的親昵之稱,是反語,如同情人之間女子說情郎“你真壞”一樣。“冤家”一詞源自唐代,唐張薷《朝野僉載》有“此子與冤家同生”之句。到了宋代,“冤家”這個詞,通過“不饒人”這一語義成分,從所仇轉(zhuǎn)為所愛,表示似恨而實愛的感情。如黃庭堅《晝夜樂》詞:“其奈冤家無定據(jù),約云朝又還雨暮。”《董解元西廂記》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渾如天樣遠。” “冤家”的這種含義,在“冤家”一詞的運用過程中得到了豐富。宋蔣津在《葦航紀談》中對“冤家”的這種豐富含義作了總結:后閱《煙花記》有云:“冤家之說有六:情深意濃,彼此牽系,寧有死耳,不懷異心,所謂冤家者一;兩情相系,阻隔萬端,心想魂飛,寢食俱廢,所謂冤家者二;長亭短亭,臨岐分袂,黯然銷魂,悲泣良苦,所謂冤家者三;山遙水遠,魚雁無憑,夢寐相思,柔腸寸斷,所謂冤家者四;憐新棄舊,忘恩負義,恨切惆悵,怨深刻苦,所謂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觸景悲傷,抱恨成疾,迨與俱逝,所謂冤家者六。”“冤家”的這六重含義,無不傳達了男女之間那種又愛又恨,又疼又怨,纏綿悱惻的復雜感情,難怪古往今來的戀人都愛以“冤家”相稱了。 “冤家”一詞,除了指心愛的人外,還指心愛的東西。如《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個小帕兒來。道:‘就是這個冤家,雖不值錢,是一個北京人送我的,卻不道禮輕人意重。…
【第98句】:【君子不記小人過】見“大人不責小人過”。
【第99句】:【有智婦人,勝如男子】(諺)有智慧的婦女,往往比男子還能干。指不可輕視婦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