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爬刀山,下火海】見“上刀山,下火海”。
【第2句】:今年春季,我們這里發(fā)生了嚴重的干旱,地里的小麥都快要旱死了,棉花也旱得種不到地里去,人們都盼望著老天能下一場大雨,緩解一下旱情。眼看快立夏了,爺爺心焦地說:“立夏不下,高掛犁耙。快下雨吧,老天爺!”(河南·新野)
【第3句】:人家叫往東不敢往西——傀儡
【第4句】:【孽罐子滿了】作惡到頭,罪有應得。成語:惡貫滿盈。李 曉明等《平原槍聲》:“老百姓看了無不拍手稱快,都說孽罐 子滿了。”
【第5句】:六月的雷——響得很
【第6句】:【螞蟻撼大樹】(慣)撼:搖動。諷刺人不自量力。
【第7句】:【既有今日,何必當初】今日結(jié)果不好,當初不該那樣做。 表示悔恨。相關(guān)的:早知如此,悔不當初。張賢亮《河的子 孫》:“接下來的這段往事,在他腦海里浮現(xiàn)出來的時候,總 引起一種充滿柔情的心蕩神馳,一種早知如此,悔不當初的 惆悵,一種真正的男子漢的激情的沖動。”
【第8句】:【誠無垢,思無辱】(諺)垢:污穢。 指為人誠實無欺,就不會招來壞名聲;做事謀算周到,就不會招致羞辱。
【第9句】:【大海里撈針】釋義:比喻難找到,難碰到。“撈”又作“尋”。例句:可是,大海里撈針,到哪里去摸姓周的影兒呢?
【第10句】:小亮學習退步了,卻不以為然。爸爸批評他,他竟不服氣,還說:“我在班上還是名列前茅呢!”爸爸無可奈何,點著他的鼻尖說:“哼!你呀,就會豬八戒演講——大嘴說大話,比起人家小剛來,你是扁擔豎在電桿下——差一大截喲!”(江西·南昌)
【第11句】:我在外婆家玩,口渴了,就拿外公的茶杯喝水,然后,將茶杯蓋子放在了桌子上,外公發(fā)現(xiàn)了就吵外婆。我在一旁偷偷地笑。外婆說:“這真是賴死旁人笑死賊。”(安徽·潛山)
【第12句】:包公鍘陳世美——大快人心;皇親國戚不例外
【第13句】:四肢開刀——無關(guān)大體
【第14句】:【哪吒下凡——一身火】(歇)哪吒:《西游記》、《封神演義》中的人物,《西游記》說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封神演義》寫他在金光洞里復生后自天而降,手持火尖槍,腳踩風火輪。火:本指火焰,轉(zhuǎn)指火氣、怒火。形容人脾氣暴躁,極易發(fā)怒。
【第15句】:【硬捏脖往下灌】(慣)比喻強迫別人接受。
【第16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釋義:表:說。敘述故事時,放下一頭,講另一頭。“兩”又作“干”。例句:老祖宗“一張口難說兩家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第17句】:【山依嶺,嶺依山】釋義:比喻互相幫助,互相依靠。例句:咱們近人不說遠話,互助組里,魚幫水,水幫魚,山依嶺,嶺依山,年輕人照顧你們上歲數(shù)的老人,是應該的。
【第18句】:【 殺人不染兩手血】謂陰謀害人。劉云若《紅杏出墻記》: “她向來是殺人不染兩手血的慣家,歷年使了許多招數(shù),都 是安穩(wěn)成功,從未被人識破。”
【第19句】:【 餓死也是撐死】有困難別人不相信。西戎《王仁厚和他 的親家》:“咱是富裕戶,鬧也不算,餓死也是撐死了!”
【第20句】:一個勢孤倆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第21句】:老鼠尾巴——大不了
【第22句】:筍子變竹——節(jié)節(jié)空
【第23句】:【撞到老虎窩里】(慣)比喻闖進極危險的境地。
【第24句】:【鐘不扣不嗚,鼓不打不響】釋義:比喻事情做了,總會被人知道。例句:鐘不扣不鳴,鼓不打不響。欲人不知,莫若不為。你做的事,外邊哪一個不說的?
【第25句】:張飛扮姑娘——咋搞昨不像
【第26句】:我和奶奶一塊兒下地,奶奶是哪兒平走哪兒,我是哪兒不平走哪兒。奶奶說我是專走鬼不下蛋的地方。(河南·南陽)
【第27句】:【腳打著腦勺子】(慣)腦勺子:后腦勺。形容跑得極快。也形容非常慌亂或非常忙。 也作腳踏著腦勺子走。 腳后跟打著腦勺子。 腳后跟打后腦勺。
【第28句】:【脖子枕在刀刃上】(慣)指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第29句】:【口子大小總要縫】(諺)口子:衣物破裂處。衣物破了,不管長短大小,總得要縫補起來。比喻發(fā)生的問題不論輕重,都必須解決。
【第30句】:【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不能常十八】總要長大,借指不會 停滯不前。李準《李雙雙小傳》:“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 不能常十八,雙雙,我孫喜旺今后一定要趕趕你,食堂炊具 改革這件事,我要下點工夫。”
【第31句】:【宰相肚里能撐船】這一俗語形容為人大度,能容人。源自王安石。相傳王安石中年喪妻,續(xù)取了一個妾叫姣娘。王安石身為宰相,公務自然十分繁忙,很少在姣娘身邊。時間長了,年輕貌美的姣娘自然是寂寞難耐,便與家里的年輕仆人有了私情。不久,這件事被王安石知道了,就想了一計,親自探個究竟。一日,王安石對姣娘謊稱上朝辦理公務,卻悄悄藏在家中,果然在臥室外偷聽到姣娘與仆人偷情。王安石火冒三丈,想沖進去捉奸,可轉(zhuǎn)念一想,自己堂堂當朝宰相,如此做法會很難堪,只好轉(zhuǎn)身就走。剛走了幾步,忽然看見了院中大樹上的老鴰窩,他靈機一動,拿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鴰窩幾下。屋里的仆人聽到老鴰叫以為有人來了,便慌忙跳后窗而逃。事后王安石一直裝作若無其事。轉(zhuǎn)眼到了中秋節(jié),王安石和姣娘喝酒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還轉(zhuǎn)西,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著綿蠶睡,撇下干姜門外聽。”姣娘一聽,心里明白自己跟仆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她感到無地自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zhuǎn)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撐船。”王安石一想,自己年近半百,姣娘卻正值豆蔻年華,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她,不如來個兩全其美吧。于是,他就將姣娘許配給了那個仆人。這件事傳出后,人們對王安石的大度非常敬佩,于是就用“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話來形容他的寬宏大量。這當然是一則傳說,但卻是附會了王安石的一則真實故事。據(jù)朱熹《三朝明臣言行錄》記載,王安石在作知制誥時,他的夫人吳氏為其買一妾。王安石見到此女后,得知她是押糧官之婦,因丈夫覆舟失糧,不得不以賣妻來償還糧款。王安石即“呼其夫,令為夫婦初”,并賜錢九十萬。這里王安石的確寬宏大量,不僅沒向押糧官要買妾錢,還贈錢九十萬,令其夫妻團聚,確實有“宰相肚里能撐船”的雅量。朱熹不禁也贊嘆:王荊公(安石)“不好聲色,不愛官職,不殖貨利”。能得到朱熹的好評,褒貶自有公論。
【第32句】:【 賣狗皮膏藥】以往有些走江湖的賣藥,吹噓藥的功效,以 求出售。借指說假話,吹牛皮,或耍貧嘴。沙汀《淘金記》: “現(xiàn)在的話都是說得好聽!簡直像扯誑賣狗皮膏藥一樣!”
【第33句】:【唐胖子掉在醋缸里——撅酸了】(歇)唐胖子:泛指游手好閑之徒。 撅酸:吃醋。指在男女關(guān)系上產(chǎn)生嫉妒心。
【第34句】:畫上的大蝦——看著眼饞,到不了嘴里
【第35句】:高梁稈挑水——擔當不起
【第36句】:【閉門羹】“閉門羹”指被主人拒之門外,或故意不見,掃興而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說法源自唐代馮贄《云仙雜記·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屬安徽)名妓史鳳,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來招待。有一個闊客馮垂,竟將身邊所有的十三萬文,全數(shù)給了妓女史風,才夠資格在迷香洞銷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鮫紅被、傳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風便拒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使人致語日‘請公夢中來’。”以羹拒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天長日久,客人見到羹,就心領(lǐng)神會,主動告辭。《全唐詩》錄有史風《閉門羹》詩:“一豆(燈)聊供游冶郎,去時忙喚鎖倉瑯。入門獨慕相如侶,欲撥瑤琴彈鳳凰。”這就是“閉門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詩,可見史鳳確實才女,只可惜墮入風塵。自此,“閉門羹”便成為拒絕的代名詞。據(jù)說,史鳳的“閉門羹”是用豆腐和鴨腸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來做這道菜,就是為了表示主人對客的輕視。不過,大概史鳳也沒有想到,正因為她的拒客方式之奇,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專門來嘗閉門羹的人還真不少。如今,“閉門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帶的傳統(tǒng)名菜了。這大概是因為“名人”效應的結(jié)果。不過,“閉門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第37句】:【九個月長蟲吃耗子,三個月耗子吃長蟲】(諺)長蟲:蛇。耗子:老鼠。一年之中,有九個月是蛇吃老鼠;因為蛇要冬眠,冬季的三個月是老鼠吃蛇。比喻強者也有被弱勢一方制服的時候。
【第38句】:前浪;無窮無盡;一瀉千里
【第39句】:吃了靈芝草——長生不老
【第40句】:【船到橋頭自然直】橋洞較窄,迫使船身直線前進。謂有 辦法解決,不必擔心。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船到橋頭 自然直,今年,我想他是沒問題了。有人會為他想辦法的。”
【第41句】:【只要槳花齊,不怕浪花急】(諺)槳花:用槳劃船時濺起的水花。劃船時只要大家動作一致,水浪再猛也不怕。比喻齊心協(xié)力,就能克服困難。
【第42句】:【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諺)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總稱。春天正是百鳥生育的季節(jié),打死一只母鳥,就會餓死一窩雛鳥。指人要有保護動物、特別是保護雛鳥幼獸的觀念。
【第43句】:棋逢敵手難藏身。
【第44句】:眼鏡框里鑲銅子兒———切向錢看
【第45句】:【無過亂門】(諺)不要走近禍亂的地方。指人必須時刻保持安全感,凡是禍亂是非之地,一定要遠遠避開。
【第46句】: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第47句】:【投師不如訪友,訪友不如交手】(諺)練武的人想要提高武藝,投師領(lǐng)教,不如訪友切磋;訪友切磋,又不如交手實練。指親身實踐提高最快。
【第48句】:【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恩怨分明。類似的:有恩不報非君 子,有仇不報是小人。老舍《離婚》:“咱小趙是有恩報恩,有 仇報仇,男子漢大丈夫!”
【第49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釋義:只要努力干,就可以辦到。例句:“路是人走的,錢是人掙的;我不信我小子就沒有能耐蓋上三間房,買上二畝地。”
【第50句】:【不知葫蘆里賣甚么藥】(慣)舊時方士賣藥把藥裝在葫蘆里。指不了解內(nèi)情,不清楚對方的意圖。 也作不曉得葫蘆里賣的甚么藥。 不知道葫蘆里裝著什么藥。
【第51句】:【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qū)劃,后用作中國的代稱。九州一詞起源于何處,最早見于金文《叔夷鐘銘》,說中國的疆域有九州。具體指哪幾州,眾說紛紜。一種采用《禹貢》的說法,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州,劃分的情況是:冀州(今山西、河北,遼寧);兗州(今河北、河南、山東交界部分);青州(今山東、遼寧東部);徐州(今山東南部、江蘇和安徽北部);荊州(今兩湖及江西西部);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陜西南部和四川);雍州(今陜西北部、中部和甘肅及其以西地方);揚州(今江蘇、安徽南部、江西東部)。 “九州”只是傳說中的行政區(qū)域而已,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已在我國的文化史中沉淀下來,人們便以它泛指中國了。
【第52句】:【寧跟聰明人吵架,不跟糊涂人說話】指對方不明理,說了沒 有用。電視劇:“大家都像你這樣怎么辦?寧跟聰明人吵 架,不跟糊涂人說話。沒法跟你說。”
【第53句】:奶奶買菜回家,沒看見小叔,嘆氣說:“這孩子,真是晴天無影子,雨天無腳印啊!”(湖南·長沙)
【第54句】:【天子門下有貧親】見“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
【第55句】:小寧長得憨頭憨腦,傻乎乎的,但辦起事來卻很伶俐。媽媽風趣地說:“這孩子,憨子臉,猴子心;麻子不多,點子可不少。”(山東·蒼山)
【第56句】:【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釋義:比喻人總是眷戀故土和家庭。例句:人們常說:狗不嫌家貧,人不嫌地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家的草窩。
【第57句】:大火警報———鳴驚人
【第58句】:口袋里盛米湯——裝糊涂
【第59句】:布袋里盛貓——裝迷糊
【第60句】:【嘴軟的小牛有奶吃】(諺)吃奶時不頂撞母牛乳部的小牛,奶就吃得飽。比喻說話謙和溫順的人辦事就順利,成功的幾率就高。
【第61句】:【野馬上了籠頭】受到拘束,多指兒童開始入學。相關(guān)的: 沒籠頭的野馬。清代《紅樓夢》:“寶玉下學回來,見了賈母。 賈母笑道:好了,如今野馬上了籠頭了。”
【第62句】:學過《偉大的友誼》這篇課文后,我回家告訴爸爸:“在馬克思經(jīng)濟困難的時候,恩格斯總是熱忱地幫助他,在事業(yè)上他們親密地合作……”爸爸插了一句:“山泉沖洗的玉石是潔白的,困難中結(jié)下的友誼縣牢固的。”(江蘇·高郵)
【第63句】:小蘭穿不好毛衣,直怨媽媽織得不合身。媽媽聽了,走過來三拉兩拽就給她穿好了。小蘭照照鏡子,高興得直笑。媽媽說:“你這笨妮子,是手不溜怨襖袖,襖袖長怨你娘啊!”(河南·鶴壁)
【第64句】:【酒斟滿,茶倒淺】(諺)酒席上,給客人斟酒要滿杯,以示敬重;給客人倒茶不要滿,以示文雅。指酒滿杯、茶淺盞,是酒席茶桌上的規(guī)矩,也是禮數(shù)。
【第65句】:【抓了權(quán)耙,就忘了掃帚】釋義:比喻考慮問題不周到,顧了這個,忘了那個。例句:我扎得不穩(wěn).太急躁冒失了!怎么我抓了杈耙,就忘了掃帚?光記著去抄李懵之暗堂,就忘了過街驚?
【第66句】:廟里的觀音——站得住腳
【第67句】:【家貧不是貧,路貧貧煞人】(諺)在家過的貧困日子還容易對付,出門在外的貧困,才真正叫人為難。 也作家貧猶自可,路貧愁煞人。 家貧不是貧,路貧愁煞人。
【第68句】:【救急不救窮】(諺)指救濟人,只能幫忙解決其一時的窘困,難以使之擺脫長久的貧窮狀態(tài)。也指救助者只救急,不救窮,這是救助的原則。 也作救急救不了窮。 救急容易救窮難。
【第69句】:【恭敬不如從命】(諺)指對長者恭恭敬敬,不如順從他的意愿。為接受長者賜予的謙辭。
【第70句】:【拿著黃金當生銅,拿著珍珠當綠豆】(慣)形容人眼力差,不認識好東西。
【第71句】:玉皇大帝調(diào)兵馬——天兵天將
【第72句】:【英雄出于少年】(諺)英雄好漢往往出自青年中。指年輕人血氣方剛,敢作敢為,最有活力創(chuàng)造英雄業(yè)績。。 也作“英雄出于少壯”。
【第73句】:有兩個婦女,人稱“尖薄溜能”。有一次,為一元錢發(fā)生了糾紛。媽媽說:“這兩個人是尖對尖,能對能,皂角刺對住葫蘆蜂。”(河南·淅川)
【第74句】:吃米飯揀谷子——挑剔
【第75句】:【將心比,都一理】(諺)遇到事情,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別人的心,適用的道理是一樣的。指人能設(shè)身處地、推己及人,就能理解與寬恕別人。
【第76句】:【三個核桃兩個棗】見“仨核桃倆棗”。
【第77句】:【教人教心,澆花澆根】見“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
【第78句】:用放大鏡看書——顯而易見
【第79句】:【順風找牛,頂風找馬】(諺)大風天里,牛要是走失了,順著風向去找;馬要是走失了,逆著風向去找。 指牛性喜走順風,馬性喜走逆風。
【第80句】:我洗碗時,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可我說啥也不承認。媽媽生氣地說:“你呀,真是背著牛頭不認賬(贓)!”(甘肅·成縣)
【第81句】:【頭回上當,二回心亮】(諺)指頭次上當受騙,到第二次就會接受教訓,心明眼亮,不再失誤。
【第82句】:【青眼】“青眼”是對人喜愛或重視的一種表情,跟“白眼”相對。此典源于《晉書·阮籍傳》。阮籍是魏晉時期的大才子,他博覽群書,尤愛《老》、《莊》,是魏晉文人的典型代表。他放蕩不羈,不遵守禮法,與人相處,情投意合的,青眼相迎;對講究禮法的,就投以白眼(斜視以白眼珠相待)。他母親去世時,嵇喜按照虛偽的禮俗前來吊喪,阮籍討厭,于是白眼相視,弄得嵇喜悻悻而歸。嵇喜的弟弟嵇康(與阮籍知名度同樣的大才子)聞聽此事后,便抱著琴去拜見阮籍,阮籍非常高興,以青眼正視。一來文人喜歡琴棋書畫,二來阮籍不拘禮法,白事喜辦,悲中找樂,嵇康投其所好,阮籍自然高興。自此,人們用“青眼”(也有用青睞、垂青)表示對人的喜愛或器重。
【第83句】:【只比葫蘆多個嘴】(慣)形容人不愛說話。
【第84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謂采取相應的斗爭方式、報復行動。 成語:針鋒相對。老舍《四世同堂》:“不行,不能讓她跑掉。 對她,就得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第85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言行自相矛盾,出丑。或表示悔恨。 相關(guān)的:自己打耳光。老舍《四世同堂》:“大家都說一樣的 話,別你說東,他說西,打自己的嘴巴!”
【第86句】:罐里捉王八——沒跑;跑不了;手到擒來
【第87句】:半山坡上彎腰樹一一直不得(值不得)
【第88句】:【解鈴還得系鈴人】據(jù)《指月錄》記載,法眼和尚提出一個 問題:虎頸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有個泰欽和尚說,掛鈴的 人能解下來。借指出了事情,應由當事人自己去解決。成 語:解鈴系鈴。錢鐘書《圍城》:“這都是汪太太生出來的事, 解鈴還須系鈴人,我明天去找他。”
【第89句】:鐵錘打在橡皮上——不聲不響
【第90句】:看病的先生——不請不來
【第91句】:【生姜】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郎中開藥方。姜不僅是調(diào)味佳品,還是驅(qū)寒治病的良藥。據(jù)傳,生姜是神農(nóng)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一次,神農(nóng)在南山采藥,誤食了種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樣,吃什么藥也不能止痛,就這樣他倒在一棵樹下。等他慢慢蘇醒過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躺著的地方有一叢尖葉子青草,香氣濃濃的,聞一聞,頭不暈,胸也不悶了。神農(nóng)順手拔了一把,拿出它的塊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涼。過了一會兒,肚子里咕嚕嚕地響,泄過后,身體全好了。他想這種草能夠起死回生,我給它取個好名字吧。因為神農(nóng)姓姜,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能夠使神農(nóng)起死回生,很神奇。神農(nóng)氏一生嘗百草,為民造福。
【第92句】:【茄子不像茄子,苦瓜不像苦瓜】(慣)形容不倫不類,不像樣子。
【第93句】:【閨女是娘的連心肉】(諺)指女兒是母親最貼心的人。
【第94句】:鵝卵石掉刺蓬——無牽掛;無牽無掛
【第95句】:【一滴水不漏】形容嚴密,多指說話嚴謹。浩然《艷陽天》: “就拿這兩天的事情來說吧,他覺得,他考慮得要算挺周到, 安排得挺合適,計謀用得也最高明,可以說嚴實合縫,一滴 水也漏不下去。”
【第96句】:【擺架子】“擺架子”形容有的人特別是領(lǐng)導愛裝腔作勢,高人一等,擺威風,目中無人。 “擺架子”一詞源于我國古代民間的一項游戲,后傳到日本成為該國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相撲”。相撲比賽是在兩位體重各達幾百斤大胖子之間進行,比賽開始時,兩個大胖子不穿衣服,用布條遮住羞部,叉開雙腳,碩大的兩臂擺來擺去,彎著腰昂著頭,彼此虎視眈眈。因為相撲運動員擺架勢嚇人,我國古書中就借它來比喻裝腔作勢、擺架勢顯威風的人,一直流傳至今。
【第97句】:鄰居二哥不務正業(yè),昨天賭博贏了三百多元,就到處炫耀。爸爸嚴肅地教育我們說:“能看賊挨打,莫看賊吃飯。不勞而獲,終不是存身立業(yè)的路子。你們可不能染上這樣的毛病。”(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98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諺)形形色色:各式各樣。指人多了,什么樣的人都有。也指人群中自有出色的人才。 也作人上一百,五顏六色。 人上一百,五藝俱全。五藝:各種技藝。 人上一百,生奇出怪。
【第99句】:【腳面砌鍋——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沒有煩事纏身或沒有家庭、子女、財產(chǎn)等牽掛。
上一篇:勒內(nèi)笛卡爾名言(勒內(nèi)笛卡爾名言警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