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發世家黃埔軍校的感言和總結
男性身高4000px以上,女性身高3950px以上。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準》,制定本標準。
第二條軍隊、武警部隊院校招收士兵學員、普通中學高中畢業生學員和從地方招收研究生學員,普通高等學校招收、選拔國防生,以及軍隊接收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的體格檢查,適用于本標準。
第二章外科項目第三條男性身高4000px以上,女性身高3950px以上,合格。
第四條體重符合下列條件的,合格:(一)男性:體重不超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kg=身高cm-110)的30%、不低于標準體重的15%;(二)女性:體重不超過標準體重的20%、不低于標準體重的15%。
第五條顱腦外傷,顱腦畸形,顱腦手術史、腦外傷后綜合征,不合格。
第六條頸部運動功能受限,斜頸,Ⅲ度以上單純性甲狀腺腫,不合格。
第七條乳腺腫瘤,重度男性乳房發育征,重度女性乳腺增生,不合格。
第八條骨、關節、滑囊疾病或者損傷及其后遺癥,骨、關節畸形,胸廓畸形,習慣性脫臼,頸、胸、腰椎骨折史,腰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影響肢體功能的腱鞘疾病,不合格
軍訓感悟
軍訓感懷 轉眼間,五天的軍訓結束了。
可響亮的口號依然在我心中回蕩,教官的挺拔。
身影依然倒映在我們的腦海中。
雖然軍訓的那段時光早已成了回憶,但那至少是個難忘的回憶。
回想軍訓的第一天,我們穿著樸實的軍裝,在教官嘹亮的口號中邁著整齊的步伐向主席臺走近時,我突然間感受到軍人的那種嚴謹和莊嚴,我的心中充滿了向往,幻想著自己也是一名軍人。
而經過四天的訓練后,我發現軍人的含義并不簡單,僅僅簡單的立正、稍息、向左右轉等基本動作都要嚴格要求,每個動作都要注意細節,不斷練習最終才能完美。
在家里我們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生活中也很少吃過苦,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好的習慣。
而在軍訓時,沒人把你當心肝寶貝,沒有人寵著你,在這里你只是一名普通學員,是來吃苦受難的。
在這里教官教會了我們嚴于律己,勇敢的面對一切困難,阻礙。
軍訓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堅持”。
在訓練場上,我們頂著炎炎烈日在勤練步伐,嚴肅的做著每個動作。
那種不練好誓不罷休的態度是平時不曾有的。
我們都說態度決定一切,軍訓,一個簡單的詞匯。
讓我們從無組織無紀律中蛻變為嚴格遵守紀律的初中生。
軍訓讓我們磨練出了白楊般的堅毅,不再只顧著自己。
懂得什么是團結互助,懂得什么叫遵守紀律,懂得什么叫做堅持不懈。
我想在部隊考軍校,談談自已的感想和今后打算
可以去考,但如果你的成績特別優秀,就不用找關系完全可以在地方直接考軍校,如果成績平平又沒有什么門路就難說了,畢竟當兵在部隊考軍校,需要部隊領導的同意,這種主觀性太大了。
上軍校有什么感受?
軍訓感言軍訓對我們這些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下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一種自我挑戰。
在軍訓期間,做到互幫互助,團結一致,我們要從原本懶懶散散的暑期生活中脫離出來,參加嚴格訓練,接受陽光的洗禮,面對種種的考驗。
軍訓的內容或許是單調的。
每天都做著一樣的動作,心中抱怨著自己的汗水白流了好幾尺。
在教官的標準指導下,在幫訓的幫助下,我們慢慢地發現自己和同學平時的習慣如此的便扭。
糾正錯誤永遠是困難的,炙熱的太陽似乎為了懲罰我們這群有壞習慣的孩子,燃燒了自己每一寸的肌膚。
不過努力的力量是巨大的,錯誤也不會永恒不滅。
雖然離教官還有差距,但進步欣喜地擺在了每個人的眼前。
軍訓也不總是枯燥的,每天的拉歌都是單調的軍訓中的調節劑。
在拉歌中聽到的除了“原始的吼聲”,那就是歡笑聲。
每一絲的歡笑聲都能將要崩潰的身體喚醒。
我們抱著娛樂第一的心態,度過最輕松的十幾分鐘。
軍訓不僅僅是對行為上的操練,更是對精神和思想上的深化。
迎著刺眼的陽光,每天就這樣開始了。
一天下來的疲憊讓我發覺在涼爽的空調間外頭還有另一種生活;讓我發覺平時充滿責備聲的家是多么的溫馨;讓我發覺其實自己還很稚嫩。
汗水的浸泡需要忍耐,烈日的烘烤需要忍耐,時有時無的饑餓也需要忍耐,似乎一切都要不停地忍。
就在這不知不覺的強忍中,潛藏的堅強逐步被挖掘了出來。
軍訓很苦也很累,但這是一種人生的體驗,是戰勝自我、鍛煉意志的最佳良機。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
體驗過黃埔軍校戰士的感悟
黃埔軍士的感悟今天去埔軍校。
這些地方就想去逛逛,今日才成行,真憾。
下午吃晚飯我們就坐上車直接到大學城,這里真是不小,我們隨便圍著一個體育會館繞了圈就累得不行。
完了去黃埔軍校舊址。
沒有想想中的好。
沒有氣魄,很小,樓也很舊。
不過靠近珠江邊,江風吹來,淡淡的腥味,很是舒服。
很多賣紀念品和軍用品的。
又看了孫中山的紀念堂。
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 真是物是人非了。
晚上回去都5點多了,坐了輪渡。
轉公交車的時候看到一個MM,廣東人吧。
扎著馬尾,真的很漂亮,身材也好,露肚臍。
很是時尚。
但是當她轉過頭來得時候。
哇,她得這邊耳朵連上脖子,整個的被燙傷或燒傷的感覺。
看著真是觸目驚心。
我突然想。
世界上果真是沒有完美的人,老天總是給你找一點缺點。
我很喜歡她的坦然,高高的乍起馬尾。
不在乎別人的目光。
我都幻想自己是位醫生幫她看好病。
就算是自己的缺點,如果實在隱藏不了,大膽露出來,沒人會嘲笑,大家反而會欣賞你得坦誠。
【篇二:黃埔軍校觀后感】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東南的黃埔區長洲島上,恰和中科院南海所的新洲碼頭隔江相望。
實驗結束后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一行十余人,隨擺渡而前往參觀了綠樹叢中靜謐的軍校舊址。
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
校門兩側的圍墻上分別刷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大字。
走進首道校門,具有傳統嶺南風格的祠堂式建筑群映入眼簾。
房屋很高大,因騎著戰馬可從樓下穿堂而過,俗稱走馬樓,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筑,二門之內,前后四進,東西兩邊各有四棟房子,形式一致,布局對稱,錯落有致。
來到黃埔軍校,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
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1924年,國共兩黨首次攜手,國民革命風起云涌,視“教育為神圣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的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即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前者即是今天的中山大學。
而黃埔軍校,以“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
在當時是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和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篇三:黃埔軍校觀后感 作文】2024年6月7日下午,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去位于黃浦區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共有31名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參加活動。
讓我重溫了以前歷史學習過的“黃埔軍校”精神
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可以看出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
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的夢想
今天也爬上了孫中山先生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小時候奶奶和我說過:“孫先生臨終訓詞:和平,奮斗,救中國
遺憾的是他老人家壯志未酬,卻與世長辭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
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
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
從這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
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當年,孫中山先生對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這里辦公。
孫中山先生革命屢經挫折,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
1924年1月28日,正在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先生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決定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選在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故簡稱為黃埔軍校。
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
孫中山先生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軍校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當時黃埔軍校的特色在于實行政治與軍事并重教育方針,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革命精神。
黃埔軍校的建制是學習蘇聯紅軍的,設立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后來推行到國民革命軍各級部隊中去,成為區別于過去一切舊軍隊的主要標志。
后來,我登上孫總理紀念碑參觀。
登上這山巔遠眺,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此刻,才對范仲淹《岳陽樓記》里“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有了些許體味。
也遙想200多年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古黃埔港發祥,一時間商賈云集,船只穿梭,幾多繁華。
古時的黃埔云檣便是黃埔十景之一。
而今日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在軍校門口前集體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
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白色墻壁上,異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勵著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奮斗。
走進各個展覽廳,聽著導游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了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仿佛那炮聲,沖殺聲在耳邊回繞著。
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
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
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讓我們銘記
通過這次黃埔軍校之旅,增進各黨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了黨員關注國家和黨的發展。
讓黨員們更加關注群眾,服務群眾
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兩會前后的時事,尤其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方針和政策。
為今后開展更多的黨員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四:黃埔軍校觀后感】黃埔軍校,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令人興奮不已的名字,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因其歲月的崢嶸,培育了一批批時代的精英,創造了一個個歷史的輝煌,更因其精神的偉大,為了民族的存亡,南征北戰,戎馬一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奮斗不息,百折不撓。
這次的黨組織特色活動就組織了相關同學去參觀,然而我因為有事所以沒有去,真的感到很遺憾。
不過下次有時間一定要去參觀一下,到那里緬懷革命的歷史以及革命軍人的精神。
不過雖然沒去,但是我自己還是有上網查了相關黃埔軍校的資料,做了一個詳細的了解。
黃埔軍校建于1924年,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以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以培養軍事與政治人才,組成以黃埔學生為骨干的革命軍,實行武裝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中國的統治,完成國民革命為目的。
一方面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一方面灌輸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
軍校采用軍事與政治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
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斗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埔軍校培養了多少杰出的軍人,多少革命戰士,而這些戰士又為我們中國民族的復興的奮斗付出了多少,有些還付出了偉大的生命。
每當想到這些,我都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升起一種對那些為民族事業不斷奮斗犧牲的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
我覺得這次的組織參觀黃埔軍校的活動對于我們現在這些沒有經過革命時期的80后一代來說真的是非常的有意義。
可能關于那個時代的所有的種種我們都是聽老一輩的人說起過或者是看書。
但是我們對這些的感觸有多深呢
然而聽過的又還有多少是深深的記在了心里
聽參觀回來的同學說起他們參觀軍校的種種,參觀過程中他們的心情都是很激動的,每人的心里名都有一份豪情壯志。
這是屬于一種對軍人的一種敬仰,一種軍人精神在參觀者心里產生的一種共鳴。
【篇五:黃埔軍校觀后感】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產物。
它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
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運動,進行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斗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
在當時是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蘇聯伏龍芝紅軍大學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一經建立,就成為當時的革命搖籃。
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代史上占有顯赫的地位。
軍校中國共產黨的一批重要干部都曾在那里鍛煉成長,如周恩來、葉劍英、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
他們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鐵的紀律,形成了“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衛國愛民,不怕犧牲”的黃埔精神。
毛澤東同志在抗戰時期曾對黃埔軍校的歷史功績給予高度評價。
他說:“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輝映,彼此競美的。
”黃埔軍校師生為了民族的解放、祖國的統一與富強,在中國現代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
80年過去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今天的中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燦爛的前景。
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黨課,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還歷歷在目,他們的精神也將一直鼓舞著我們不斷前行。
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會繼續發揚黃埔精神,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將我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篇六:黃埔軍校觀后感】2024年6月7日下午,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黨支部組織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去位于黃浦區長洲島的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共有31名黨員,預備黨員,積極分子參加活動。
讓我重溫了以前歷史學習過的“黃埔軍校”精神
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題詞: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可以看出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
為民族的獨立而奮斗的夢想
今天也爬上了孫中山先生的紀念碑親眼目睹了,小時候奶奶和我說過:“孫先生臨終訓詞:和平,奮斗,救中國
遺憾的是他老人家壯志未酬,卻與世長辭
黃埔軍校位于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并不華麗,卻簡單中透著莊嚴。
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
沿著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著黃埔軍校的史跡、黃埔群英的故事,描繪著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
黃埔軍校建立后,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
從這里,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國共產黨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
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當年,孫中山先生對軍校關懷備至,多次來這里辦公。
孫中山先生革命屢經挫折,痛感革命的失敗在于沒有建立革命的武力。
1924年1月28日,正在國民黨“一大”期間,孫中山先生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決定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就選在原廣東陸軍學校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長洲要塞――黃埔,故簡稱為黃埔軍校。
這是我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
孫中山先生任命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軍校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當時黃埔軍校的特色在于實行政治與軍事并重教育方針,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革命精神。
黃埔軍校的建制是學習蘇聯紅軍的,設立黨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后來推行到國民革命軍各級部隊中去,成為區別于過去一切舊軍隊的主要標志。
后來,我登上孫總理紀念碑參觀。
登上這山巔遠眺,滾滾珠江,萬頃沃野,林立高樓,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此刻,才對范仲淹《岳陽樓記》里“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有了些許體味。
也遙想200多年前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古黃埔港發祥,一時間商賈云集,船只穿梭,幾多繁華。
古時的黃埔云檣便是黃埔十景之一。
而今日更是錦上添花。
我們在軍校門口前集體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
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美好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白色墻壁上,異常醒目,相信它曾激勵著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努力奮斗。
走進各個展覽廳,聽著導游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了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仿佛那炮聲,沖殺聲在耳邊回繞著。
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
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
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后世,歷史,讓我們銘記
通過這次黃埔軍校之旅,增進各黨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了黨員關注國家和黨的發展。
讓黨員們更加關注群眾,服務群眾
學習和貫徹十八大精神,兩會前后的時事,尤其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方針和政策。
為今后開展更多的黨員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400字以上的軍訓感言
軍訓有感 軍訓——對于一個軍校的學生來說,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可是,對于我們學生來說,軍訓真的很漫長,雖然只有五天
在這悶熱的八月里,驕陽帶來的不再是溫暖,而是炎熱,但每位同學都頂著烈日來校軍訓,即使是一些身體不適的同學,也仍然堅持與大家共同訓練。
在第一天,大家準時的來到了學校。
互相打鬧著、應該是兩個月沒見,有說不完的話吧
可是我們看見教官,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大家不約而同的叫了出來“啊——
~” 隨著一聲哨響,開始了第一天的軍訓,他們齊刷刷的站在我們隊伍的最前面、指導員說:“第一個訓練內容,軍姿三十分鐘
各教官帶開~
” 我們一聽又炸開了鍋、竊竊私語的同學不在少數、、 這三十分鐘我們站得很辛苦,有一些同學因為天氣的炎熱和身體的不適,迫不得已休息去了
遇有好多同學一直在堅持,以此來磨練自己
頭上的汗珠,鼓勵著我們,提醒著和我們,堅持,一定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就這么一分一秒的熬,終于過去了、我們盼來了寶貴的休息時間
大家沒有一個不叫苦不迭~ 以后的幾天,軍姿從最開始的三十分鐘一點一點的提升到了一個小時,大家沒有怨言,默默的堅持著。
雖然時間增加了,但是我們憑著我們的毅力,堅持了下來。
接下來,我們和教官相處的很融洽,教官也會在我們休息的時間來陪我們來玩游戲,時間就這么一點一點的消磨了過去,流下了美好的回憶
大家在這次的訓練中長進了不少,也使我明白:幼苗不經歷風霜洗禮,怎能長成參天大樹;雛鷹不經歷狂風驟雨,怎能飛上萬里蒼穹;溪流不經歷顛簸流離,怎能交匯于浩瀚大海。
而年少的我們,不經歷艱苦磨煉,又怎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我們以后會珍惜每一次學校、以及社會給我們的鍛煉,這使我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會減輕不少的壓力,讓我們學會減壓,學會放松自己,最重要的是,不再當家里的,“皇帝、公主”,學著在磨練中成長
在這里,我們嘗到了種種滋味。
那迎風不動的軍姿訓練中,我們磨練了意志,品嘗到了難咽的苦澀;那倍受關注的拔河比賽中,我們鍛造了身心,品嘗到了失敗的痛楚…… 也許,這短暫的五天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它給我們留下了印象卻是無比深刻的。
它讓我們學會自立、自強、自尊、自愛,讓我們稚嫩的心靈變得充盈成熟,讓我們走出他人精心編織的暖巢,勇敢地站出來同風雨挑戰。
絕對自己寫的、、有一些 你自己改改吧~
希望幫到你~
考上軍校的可以說說自己的經驗和感想嗎我高中生。
不好意思,我不是軍校生,但是有個很熟的軍校同學。
先說苦:軍校很苦,這是真的。
他們經常會5點起床,跑五公里、十公里之類。
寒暑假時間很短,或者干脆去部隊實習,沒有。
周末經常被占據,和我們這些大學相比,他們限制多、自由少,和外界的聯系方式只有手機,像他在西安,就只有周末或晚上洗漱時間偷偷打。
大一剛去會十分的苦,電子通訊之類會沒收,并且教官會各種訓練來“摧殘你所謂的畸形的自尊和虛榮的品質”,總之,就是忍受之前未曾經歷的,當然也會收獲常人不曾擁有的。
接下來,好處:他和我說,他們所有人有時候都恨死軍校了,但也知道,如果重新報考,都會義無反顧的報考軍校。
是苦,但是這種人生財富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領悟的。
就是今日的痛苦,是為了明日的輝煌,長遠著想。
祝你高考好運,軍人是無比光榮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