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學習?肯定要學習,但生活是首要的,學習是通過這種生活并與之聯系起來進行的。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頁。
【第2句】: 心理的和邏輯的并不是彼此對立的(或者說,并不是彼此獨立的》這兩者是聯結的,是同一過程的起始階段和終結階段。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5-76頁。
【第3句】: 興趣和愛好,可讓孩子獲得知識和快樂,鍛煉其想象力,創造力、意志力和恒心。很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不能被父母理解,還時常受到父母們的限制,扼殺了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于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不應該感到厭煩,而應該加以保護,并且善于引導,才能有效地拓展孩子的興趣。伊里奇:《哈佛的教育智慧》,中國人口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頁。
【第4句】: 性者,生理也,日生則日成也。……未成可成,已成可革。性也者,豈一受成俐不受損益也哉?王夫之:《尚書引義》卷三。
【第5句】: 教學過程的整體性決定于教和學的主要目的的一致性,決定于教學的兩個組成要素的世界觀基礎以及認識論基礎的一致性。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頁。
【第6句】: 閱讀正是達到順利學習的最重要的補救手段。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69頁。
【第7句】: 一堆石塊不能構成一幢大樓,事實的堆砌不能組成教育學,當然也不能成為實驗教育學。拉伊:《實驗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頁。
【第8句】: 最完備的社會教育就是學校——家庭教育。家庭以及存在于家庭中的子女與家長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智育、德育、美育的第一所學校。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6頁。
【第9句】: 孩子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里,稟賦再好的孩子若是錯過良好的教育和培養,那么即使有天才的潛質,也是會被浪費掉了。所以父母必須抓住黃金時機,對孩子進行后天培養,為孩子鋪就好天才的成長之路。天才=99%的后天教育+1%的先天稟賦。最美的花是用最多的汗水、淚水澆灌出來的。伊里奇:《哈佛的教育智慧》,中國人口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頁。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10句】: 論人物者,所以為內自訟之地,而非好學之深,則不能見己之過,雖欲改不善以遷于善,而其道無從也。顧炎武:《亭林文集》卷四《與人書》。
【第11句】: 初步的道德教育,作為一個整體來說,包含著三個顯著的部分:兒童的道德感、自我控制、道德權利和義務。裴斯泰洛齊:《與友人談斯坦茲經驗的信》,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202頁。
【第12句】: 當我們信托教育以兒童的純潔的和易感的心靈,信托它去在這些心靈中刻劃最初的,因此是最深刻的輪廓時,我們完全有理由去問教育者在他的活動中追求什么目的,并且要求對這個問題有明確而斷然的答復。烏中斯基:《教育人類學第一卷序言》,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501頁。
【第13句】: 我認為學校課程的內容應當注意到從社會生活的最初無意識的統一體中逐漸分化出來。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頁。
【第14句】: 夫指引者,師之功也,行有不至,從容規戒者,朋友之任也,決意而往,則須用己力,難仰他人矣。呂本中,見朱熹:《小學集注》卷五。
【第15句】: 教育應由法律規定,并且應是國家的事務。亞里士多德:《政治論》,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62頁。
【第16句】: 美德方面情形也是如此:由于我們在與他人交往中所干的事,我們才變成公正的或不義的,由于那些在危險面前所干的事,并且習慣于感覺恐懼或自信,我們才變成勇敢的或卑怯的。關于欲求和憤怒的感覺,也完全如此;有些人成為有節制的和好脾氣的,有些人成為縱欲無度的和易怒的,這都是由于在相應的情況中這樣或那樣行動所養成的。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581頁。
【第17句】: 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教的法子必須根據于學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5頁。
【第18句】: 【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改革成功】 無論科技怎樣日新月異地發展,人的成長都如同一棵樹:需要陽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當教育能成為年輕生命的自由呼吸和歌唱,創造出“茂密之樹和碧草藍天交相輝映”之時,我們的教育改革才算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第19句】: 掌握技藝是推動學生從事心愛勞動的主要刺激物。因此,我們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在上學的年份里都要在一個選定的領域里取得突出的成績。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熱愛勞動的精神:一個人熱愛一樣事,為它而入迷,離了它就不能生活。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26頁。
【第20句】: 愛——這是標志人類高尚氣度之美的花朵,要在人自然產生性要求之前,就盡早考慮這枝花的潔美,要培養人的高尚情操。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249頁。
【第21句】: 年輕人啊,在你還十分柔和的心靈上要打上真理的烙印。盧梭:《愛彌兒——論教育》(下卷》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452頁。
【第22句】: 我的學生必須像農民那樣勞動,像哲學家那樣思想,才不至于像野蠻人那樣懶惰。盧梭:《愛彌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頁。
【第23句】: 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這是朝氣蓬勃感知世界、煥發樂觀精神、產生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意志的一個極重要的源泉。而孩子生病、體弱和帶有疾患素質,則是眾多不幸的禍根。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169頁。
【第24句】: 【關愛學生,應該從每一個點滴做起】 人生好比大海,由許許多多的點滴匯合而成,每一點一滴都很重要。作為教師,對于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點滴、每一個細節,都應該加以關注,因為每一個點滴、每一個細節都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有可能改變人的一生。關愛學生,應該從每一個點滴做起。
【第25句】: 只要是能向外表達得清楚我們心里所要說的意義的詞,它也就是夠了。……就像在前面一樣,把第一部分稱作為知識,第二部分稱作為思想,第三部分稱作為信念,而第四部分,臆想;而后兩者一起是意見,前兩者一起是理性思維。柏拉圖:《理想國》,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353-354頁。
【第26句】: 【“哭”跟“笑”一樣重要】 接受人間的一切吧——不僅懂得愛,更要知道恨;不僅認識小白兔,還要識別大灰狼;不僅享受生,還要面對死;不僅學會笑,還要勇敢哭……因為,“哭”和“笑”對我們同樣是有意義的,這,才是生命的真實!
【第27句】: 【在加大教學的趣味上做些文章】 在談及減輕學生“負擔”的時候,能不能在“加”字上也做做文章呢?譬如說,增加課文的趣味性,增加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增加課程的吸引力等。如果我們在加大教學的趣味性上做些文章,使學生因興趣的增加而在心理上減輕對學習的“負擔”感,大概也不失為一種減輕學生“負擔”的做法。只有在那樣的情況之下,我們的教學改革或者說“素質教育”才是成功的。
【第28句】: 對于教師,有一個重要的守則,那就是絕對保守學生們的秘密。原來,不尊重別人的秘密懺悔的人,是最無價值的人。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4頁。
【第29句】: “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敬畏生命”則構成生命教育的目標。肖川:《教育的力量》,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61頁。
【第30句】: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心上思過,口上講過,書上見過,都不得力,臨事時依舊是所習者出。顏元:《存學編》卷一《學辯二》。
【第31句】: 你要及早叫他愛別人,善良地對待別人,這就可以及早打好基礎,使他變成一個誠實的人;一切不公道的事情通常都是因為我們太愛自己,太不知道愛別人之故。洛克:《教育漫話》,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12-113頁。
【第32句】: 道德學(倫理學)的基礎應當格外堅實地打定,因為對于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我們希望德行的實踐能夠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20頁。
【第33句】: 為兒童發展進一步學習的探索方法,看來是必要的——這個探,索學習的方法實際上更為有效,不但容許兒童學習學校環境所提供的材料,而且要求兒童按他在解題中使用信息的方式來學習這些材料。“你怎樣教兒童,教點什么?”依我看來,這是個緊要的問題。布魯納:《布魯納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40頁。
【第34句】: 要在全生活上幫著走路,尤須對每個學生有一種真了解——了解他的體質、資稟、性格、脾氣、以前的習慣、家庭的環境,乃至他心中此刻的問題思想——而隨其所需,隨時隨地加以指點幫助才行。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論文集》,開明書店1945年版,第98頁。
【第35句】: 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圖,而是師生間的相互接觸。布貝爾:《品格教育》,見《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303頁。
【第36句】: 培養智慧力量,是大學教育上理論興趣和實際效用一致的一個方面。……真正有用的訓練,是理解若干一般原則,對于這些原則在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應用有徹底的基礎訓練。在以后的實踐中,人們將遺忘你教給他的個別細節;但是他們將無意識地牢記如何把原則應用于直接的情境;懷特海:《教育的目的》,見《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35頁。
【第37句】: 國也者,私愛之本位,而博愛之極點。梁啟超:《新民說》,見《飲冰室全集·專集》第三冊第四卷。學校教育的多年經驗使我確信,愛國主義教育的力量和成效,決定于祖國的思想如何深刻地掌握個性,一個人在什么程度上以愛國者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身。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28頁。
【第38句】: 要養成小朋友的好性格及好習慣,用間接的暗示比直接的教訓來得強。……而教師的態度就很重要,一切的暗示,都有賴于態度之表現。孫銘勛:《孫銘勛教育文選》,重慶出版社1984年版,第121頁。
【第39句】: 抽象把思想從那些固定化的、明顯的、人們熟悉的性質中解放出來。所以,它需要具有從已知探尋某些未知的性質或聯系的能力,這在理智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168頁。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40句】: 一切的重大責任是德行與智慧。洛克:《教育漫話》,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年版,第181頁。
【第41句】: 當任何人沉溺于某些事物和事件時,他便會全身心投入。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頁。
【第42句】: 我們應當這樣教育我們的兒童:使兒童將來把愛情看作一種嚴肅的、深刻的情感,能夠將自己的歡娛、自己的愛情和自己的幸福,真正在家庭里予以實現。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58頁。
【第43句】: 他們辨別節奏和樂章最為銳敏。因此他們也可能分別進行對善與惡的模仿。換言之,在激情之下對善心腸或惡心腸的模仿,在贊美歌與樂曲里所取舍,鼓舞青年們的心靈,引導他們從模仿的途徑,達于道德的境界。柏拉圖:《柏拉圖論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第79頁。
【第44句】: 為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學生應該首先尊重自身,沒有這種尊重,沒有對自身的美的熱愛,人的文明就不可思議……是的,不應當害怕“對自身的愛”這幾個字——它們不是孤芳自賞,而是自豪感,是對于自身的良好開端的純潔信念。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7頁。
【第45句】: 讓實際事物教給兒童思考——這是使所有的正常兒童都變得聰明、機敏、勤學、好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326頁。
【第46句】: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伊里奇:《哈佛的教育智慧》,中國人口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頁。
【第47句】: 倘使兒童或少年的心靈是敞開的,那它就是一條清澈的小河,這條小河映出潔凈而晴朗的天空;如果是閉塞的心靈,那它就是黑暗的深淵,蝙蝠和蟾蜍就會在這個深淵中做巢。別林斯基:《別林斯基論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版,第80頁。
【第48句】: 真正有思想的人,其思想必定是合乎邏輯的。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頁。
【第49句】: 我堅定地認為,教育學應當成為所有的人都懂得的一門科學——無論教師或家長都應當懂得它。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397頁。
【第50句】: 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
【第51句】: 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后,猶后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墨翟:《墨子·兼愛下》。
【第52句】: 【在秋天里播種】 讓我們在秋天播種吧,只有讓希望的秧苗飽經秋霜冬雪的考驗,而不是春天風和日麗的嬌生慣養,我們才會練就一身好筋骨,我們的人生才會在春天比別人多一茬收獲。讓我們在揮鐮收獲成功時播種,不停歇、不自滿!讓我們在顆粒無收的多災之秋開始播種,不停鋤、不灰心!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播種與收獲的過程,在秋天里播種,讓秋天成為我們走向希望的一個開始!
【第53句】: 要求教師進行目標明確的和系統的工作,使班上所有的學生(包括最差的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學業落后的學生,不是較少地,而顯然是比其他學生更多地需要在他們的發展上系統地下工夫。贊科夫:《教學與發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頁。
【第54句】: 所以觀書者,釋己之疑,明己之未達。每見每知所益,則學進矣。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張載:《理窟·義理》早在學齡初期,就要使一個人自覺地珍視他的善于思考的個性。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65頁。
【第55句】: 【得到與失去】 失去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也在得到。失去了太陽,可以欣賞滿天的繁星;失去了綠色,得到了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我們走進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獲的喜悅,也該享受“失去”的樂趣。……如果只感傷失去,那么你就一無所有。有能力享受“失去”的樂趣,才能真正品嘗人生的幸福。
【第56句】: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洛克:《教育漫話》,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28頁。
【第57句】: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國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民主教育是人民的教育,人民辦的教育,為人民自己的幸福而辦的教育。陶行知:《陶行知論普及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79頁。
【第58句】: 科學還不只有智慧訓練上是美好的,在道德訓練上也是一樣。斯賓塞:《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39頁。
【第59句】: 進行個別的、親切友好的、推心置腹的談話——這是校長對教師做工作的主要方法。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33頁。
【第60句】: 學習的學科,應當不但是練習理智,而且也要練習觀察力和記憶力,反之,不僅是練習觀察力和記憶力,也應練習理論,這還更重要一些(使其不至于死記一些不明白的或甚至不了解的東西)。第斯多惠:《德國教師教育指南》,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60頁。
【第61句】: 【聰明的教師與偉大的教師的區別】 聰明的教師在教室里為學生送來知識,偉大的教師在靈魂里為學生點燃智慧。
【第62句】: 應該當心地捉住他們的興致上的有利時機;假如他們自己不能經常具有進取的氣概,你也應先勸他,使他好好立下一個意愿,方才可以叫他去做。洛克:《教育漫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頁。
【第63句】: 如果我們國家的每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每一個年輕的姑娘都生活得充滿崇高的理想,如果理想成為每個人良心的捍衛者,那么,我們的社會無疑將是一個思想、道德、精神都崇高美好的世界。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0頁。
【第64句】: 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現,這既是社會的幸福,也是個人的幸福。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480頁。
【第65句】: 【冰雪壓不住的歡樂】 人之一生,總有些風風雨雨,溝溝坎坎。一年365天,誰沒有幾個凄凄慘慘的日子,誰沒有幾個難消的黃昏和夜晚?然而,只要常存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就總有冰雪壓不住的歡樂。生活不會給我們打草稿的機會現實的生活不會給我們打草稿的機會,因為我們所認為的草稿,其實就已經是我們人生的答卷——無法更改,亦無法重繪,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次機會,認真對待每一天。
【第66句】: 在道德領域以內,家長和教師的主要職責,在于使兒童生長著的小天地盡可能富于足以形成較好的個性的因素,并排除其他的因素。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頁。
【第67句】: 每一個人都應當學會抵抗有害的影響而進入生活。不是保護一個人使他免受有害的影響,而是要教他抵抗。馬卡連柯:《論共產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05頁。
【第68句】: 在任何情況下,如果沒有真誠的、直率的、有說服力的、熱忱的和堅定不移的要求,那就不可能開始進行集體教育。誰想從動搖不定、迎合遷就的勸說開始,誰就要犯錯誤。馬卡連柯:《論共產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272頁。
【第69句】: 【重要的是好心情】 其實,一生都是在路上。無論走在哪里,重要的是有好心情。真的,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再長的道路都可以一路歡歌;擁有一種愉悅的心境,漫長的道路可以是一道道燦爛的風景。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70句】: 關心兒童的健康,是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兒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觀、智力發展、知識的鞏固性、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決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充沛的程度。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下》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50頁。
【第71句】: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也應當向教師指明這個方向。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10頁。
【第72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第73句】: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如坐蹺蹺板一樣,不能永遠固定某一端高而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替。這樣整個過程才會好玩,才會快樂。一個永遠不吃虧、不讓步的人,即便真討到了好處,也不會快樂。因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個靜止的蹺蹺板頂端,雖然維持了高高在上的優勢位置,但整個人際互動卻失去了應有的樂趣,對自己和對方都是一種遺憾。
【第74句】: 一個人應能利用別人的經驗,以彌補個人直接經驗的狹隘性,這是教育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84頁。
【第75句】: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卷二《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第76句】: 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即具有為人們貢獻自己知識的意愿,勤勞以及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美感。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9頁。
【第77句】: 方法問題恰恰是為學習提供這類合適的練習實踐條件的問題:一種能區別成功與失敗的實踐,能使滿意感伴隨成功、使煩惱感伴隨失敗的實踐。克伯屈:《教育方法原理——教育漫談》,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頁。
【第78句】: 我相信受教育的個人是社會的個人,而社會便是許多個人的有機結合。如果從兒童身上舍去社會的因素,我們便只剩下一個抽象的東西;如果我們從社會方面舍去個人的因素,我們便只剩下一個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集體。因此,教育必須從心理上探索兒童的能量、興趣和習慣開始。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3-4頁。
【第79句】: 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育孩子成人后怎樣自我保護,教育他經受住命運的打擊,教育他蔑視豪華和貧困,教育他在必要時,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你勞心費力防止他死去,但他終歸是要死的。因此,問題不在于防止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活著,并不僅僅意味著呼吸,而是意味著行動,意味著要充分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使用我們的才能,使用一切讓我們感受到我們存在的自身的各部分。盧梭:《愛彌兒》,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頁。
【第80句】: 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發揚兒童的獨立精神,教他們成為能獨立自主的人,學會觀察周圍的生活并且能比較成熟地對待生活。克魯普斯卡婭:《克魯普斯卡婭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394頁。
【第81句】: 良知所產生的哲學(科學、學問);意志所產生的道德;情感所產生的藝術;再加上潛在于這三者深處的并賦予它們以真實生命的宗教。因此,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教育成為真、善、美、圣四項絕對價值的創造工程。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95頁。
【第82句】: 青年之所以為青年,就在于他對一切新鮮事物具有廣泛的興趣,具有各種各樣廣泛發展的可能。這是青年本身的要求,這也符合于國家建設的需要。因此,我們的學習,主要地還在于打下將來全面發展的基礎,而且這基礎打得越扎實越好。丁浩川:《丁浩川教育文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7頁。
【第83句】: 兒童應學習的重要事物有兩重意義。因為他們去適應環境含有對人對物兩種關系。所謂“適應”不但須有控馭身體的能力,并且須有思想上的適應,須有認明事物關系的能力,還要洞察事物的內容,不但知道他們對于個人的意義,并且知道他們對于社會的意義。杜威:《明日之學校》,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第142頁。
【第84句】: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89頁。
【第85句】: 【更新教育觀念是個進行式的命題】 更新教育觀念是個進行式的命題,它應有一個泛化的過程,一個深化的過程,一個物化的過程。教育者要肩負民族責任來發展教育,而不是靠功利主義的短期繁榮來發展教育發展學校。
【第86句】: 長期的身體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陰暗,而強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賓塞:《教育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49頁。
【第87句】: 【中年班主任應該激發年輕的心】 社會上有些人往往以烏紗帽有多高、票子有多厚來衡量事業成功與否,而人到中年,還以“士兵”的身份在教學一線上打拼,常被視為“船到碼頭車到站”,于是淡淡的失落與惆悵自然涌上心頭,這時如果缺乏信念與熱情,很容易成為教壇上的“老油條”。所以中年班主任應該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地位,甘于平凡,“小事大做”,拋棄世俗觀念,真誠地面對學生,用心走進學生,多與學生交流思想,煥發年輕的心,激活平淡的人生。
【第88句】: 公正應該給一個人及其周圍的人們帶來利益。從童年起培養兒童的公正時,在對待他們的態度上也應該是公正的。……公正以對每一個人表示尊敬、對他關懷和親切為前提。夸美紐斯,見《教育史講義》,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82頁。
【第89句】: 只有一門學科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這門學科就是做人的天職……我寧愿把有這種知識的老師稱為導師而不稱為教師,因為問題不在于要他拿什么東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導孩子怎樣做人。盧梭:《愛彌兒》,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31頁。
【第90句】: 重要的教育任務就在于:正好要在腦力勞動中使學生感到什么叫做困難。……不要讓學生無所事事,這也是一項特殊的教育任務。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73頁。
【第91句】: 讀書須是看著他縫罅處,方尋得道理透徹,若不見得縫罅,無由人得,看見縫罅時,脈絡自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讀書法上》。
【第92句】: 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朱熹:《朱子語類》卷十《讀書法上》。
【第93句】: 我更加確信:譬如兒童不會思考和理解應用題,這乃是他們不會抽象、無法從具體的東西里解脫出來的結果。必須教會兒童用抽象概念來思維。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06-207頁。
【第94句】: 【幸福的加減法】 在很多時候,幸福往往會變成一道減法題,一點點減去你的志氣、銳氣和朝氣;而苦難卻常常成為一道加法題,不斷在增添你的夢想、努力和汗水,積累起來,你就拉上了“成功”的手。苦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認識到苦難本身蘊含著無盡的契機。如果你認為它是一道減法題,它將減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認為它是一道加法題,那么演算的結果,可能就是一個非常驚人的、令人欣喜的數目。
【第95句】: 藝術教育是非功利的,非程序性的,是具體而微、隨時隨地在每位學生、每個階段,甚至每件作品中尋求當下的溝通、指涉、領悟。這一隨機的過程——而不是預定的程序——重視體驗與經驗,問題與可能性,激發好奇心與熱情,并以此檢驗學生的智能與品性:它開放給未來,落實為人人。陳丹青:《退步集》,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414頁。
【第96句】: 怎樣學?杜威回答說:從經驗中學習,或者說從做中學。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評介”第10頁。
【第97句】: 沒有德行,文學技巧算得什么呢?凡是在知識上有進展而在道德上沒有進展的人(一句古話說》那便不是進步而是退步。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55頁。
【第98句】: 【不能忘記的恩情】 有時候,我們會對別人給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盡”,卻對親人一輩子的恩情“視而不見”。
【第99句】: 最先在兒童的心理結構中發現了三種能夠影響兒童道德生活的情感或情緒傾向。首先,一種愛的需要……其次,對那些比他自己大的和強的人有一種畏懼感……第三種情感是混合的,同時由愛和恐懼組合而成,這是所有道德學家們著重指出的、在道德意識的培養鍛煉上特別重要的尊敬的情感。……尊敬雖然能夠第二次獲得較高的形式,但是它首先像前面兩種情感一樣,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情感,在開始時具有小孩對父母和成人的一般愛和畏懼混合的感情。皮亞杰:《皮亞杰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03-104頁。
100、 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禮記·學記》。
上一篇:關于邏輯的名言(邏輯有關的名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