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學習經驗”(leamingexperience)這個術語,不等同于一門學程所涉及的內容,也不等同于教師所從事的各種活動。“學習經驗”是指學習者與他對作出反應的環境中的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而發生的;學生的學習取決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師做了些什么。……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經驗,而不是向學生展示的各種事物。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9-50頁,教師控制學習經驗的方法,是通過構建情境——會引發學生作出所期望的那種行為的情境——的方式來控制環境。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0頁。
【第2句】: 教育不是唯一的工具,但它是第一的工具、首要的工具、最審慎的工具。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評介”第2頁。
【第3句】: 【允許與不允許】 一個老師可以允許學生不優秀,但決不允許學生不努力、不進取、不上進!
【第4句】: 【更要關注班級里的弱勢群體】 教育面對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靈魂,它需要教育者施以情意綿綿的師愛——似春雨潤物,無偏無蔽;似陽光播撒,均勻漫布。誰不夢想成功?誰不期待鼓勵和贊譽?尤其是班級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更需要這種博大深邃的師愛,需要在同樣的陽光雨露下享受更多的關注和期待。由衷的肯定、誠懇的激勵帶給他們是暖意、親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或許,在給他們自信的同時,會催生出一個個人才,創造出一個個奇跡!
【第5句】: 凡是生而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40頁。
【第6句】: 只有兒童集體的豐富多彩、生氣勃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個學生的才能開花結果的條件。如果認為只要對學生進行個別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發展,那是一種很大的誤解。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32頁。
【第7句】: 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這兩個科學的學科總是具有國際性質的,因為如果不考慮到全世界所進行的類似性質的所有其他研究,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從事這一方面的科學研究。皮亞杰:《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16頁。
【第8句】: 所謂學習知識,首先意味著要善于運用知識。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73頁。
【第9句】: 【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大學”。給生命一些坎坷、挫折、艱辛、困苦,不但不影響生命的“生長”,反而會使生命“拼命向下扎根”,從而使生命之樹“枝葉繁茂”。明白了這一點,當我們給予學生一些愛與關懷時,我們就要想到,是否為他們遮擋了太多的風雨霜雪。要想使你的學生長成參天大樹,那就不能給它太足的水分和肥料,要逼迫它奮力向下自己扎根。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10句】: 沒有教師對兒童的愛的陽光,學生就會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團。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頁。
【第11句】: 人的頭腦只有使用它,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只有經常地使用,才能使大腦不但靈活,而且使用壽命長;只有經過不斷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才能使頭腦的使用達到最大的功效。人是有思想的,這思想,即來源于人的頭腦。伊里奇:《哈佛的教育智慧》,中國人口出版社2009年版,第73頁。
【第12句】: 實踐證明全體教師的行動愈協調,教務工作與教養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之一致愈實現得多,則教學與教養的結果就愈益成功。彼得洛夫:《論人民教師的威信》,作家書屋1951年版,第287頁。
【第13句】: 一個人在舉止和服裝方面的樸實無華、自然大方,在作風上虛懷若谷、嚴于律己,總是令人喜愛的。年輕人應盡量不穿奇裝異服,招搖過市,不破壞心靈美和外形美的和諧一致。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科學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頁。
【第14句】: 要在真理面前做一個純真虔誠的孜孜不倦的朝拜者,這確實能匡救我們的教學。……要時常感到自己的不完全和不足,要永遠做一個用探尋的目光看事物的嬰兒!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2頁。
【第15句】: 【讀書在現代的作用】 讀書在現代既具有提升個人素質和社會地位的功利性,又有消解現代人的精神壓力、回歸自我心靈世界的非功利性。
【第16句】: 教育上和社會上一切真正有效的改革,它的動機都在于希望盡可能擴大生活的中心職能得以有益地和滿意地履行的領域。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頁。
【第17句】: 教育之在社會,其功用為綿續文化而求其進步。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論文集》,開明書店1945年版,第148頁。
【第18句】: 為了使師生之間的友好、親切和善意的關系經常保持和諧,教師必須十分珍惜兒童對自己的信任,應該成為兒童所愛戴的、聰明的保護人。蘇霍姆林斯基:《培養集體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頁。
【第19句】: 其實,我們真正急需的是在獲得學識——或技能——的同時,也得到了思維的鍛煉。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頁。
【第20句】: 任何一種教育都必須始于受教育者的天生興趣和愛好,而且其成功與否取決于,教育者是否能成功地將他預期希望達到的目標同受教育者通過適應和判斷聯系并融匯在一起。凱興斯泰納:《國民教育的概念》,見《凱興斯泰納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8頁。
【第21句】: 德義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學問也。王符:《潛夫論·贊學》。
【第22句】: 兒童的童年生活的經驗愈是豐富多彩,就愈能順利地使他長上最豐富的人類經驗的翅膀。阿莫納什維利:《學校沒有分數行嗎?》,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頁。
【第23句】: 正其志于道,則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為本。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卷四。
【第24句】: 兒童必須從事某些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也就是說,這些活動能夠再現真實的生活情景。這一點應該做到。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61頁。
【第25句】: 君子之學,務求在己而已,毀譽榮辱之來,非獨不以動其心,且資之以為切磋砥礪之地。故君子無人而不自得,正以其無人而非學也。若夫聞譽而喜,聞毀而戚,則將惶惶于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為君子?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卷六《答友人書》。
【第26句】: 作為真實的人,差別是存在的,個性的本質也正是在于培養自我的獨一無二性。弗羅姆:《逃避自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78頁。
【第27句】: 威權應當不是由父母對子女的關系,而是由父母自身決定的。不過威權絕不是一種特殊的才能,威權的根源只出于一個地方:那就是父母的操行,包括行為的各方面——換句話說,就是包括父母兩人的全部生活:他們的工作、思想、習慣、感覺和意圖。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63頁。
【第28句】: 直接、誠實地處理問題教師。不要跟其他人談論這個問題,也不要向你的同事或上級抱怨他們。尋找問題的根源,然后去面對它。不要拐彎抹角,是什么就說什么。不要把問題用“糖衣”包裝起來,好減輕你的愧疚,或好讓他把“苦藥”吞下去。有計劃有條理地處理問題教師,不要漫無邊際、胡謅亂扯,要讓他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負責。平和、鎮靜地處理問題教師。不要一說話嗓門就提高了,血壓就上升了,或者用防衛性的、指責性的語氣說話。邁克萬:《卓越校長的7個習慣》,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頁。
【第29句】: 【自己心中要堅定】 如果是真理,就別管是誰說的;如果不是真理,管他是誰說的!自己心中要有堅定的信念,明確是非的判斷力,要心無旁騖,善于將可能引起憂思苦惱的事物丟棄;不讓它干擾自己的身心和前進的腳步。
【第30句】: 學校所以養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校,而后設學校之意始備。……是故養士為學校之一事,而學校不僅為養士而設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學校》。
【第31句】: 教師的工作不僅影響每個學生的未來,而且影響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傅任敢:《傅任敢教育譯著選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573頁。
【第32句】: 凡是前進的東西,都是從落后的東西發展而來的,絕不是憑空產生的;落后的東西給前進的東西以創造的基礎。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84頁。
【第33句】: 假若教師們受到充分的培訓,他們的活動就達到了科學的水平,但是,這種訓練和高標準的心理學和社會學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皮亞杰:《皮亞杰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15頁。
【第34句】: 如果未來的新社會要能夠重視人的基本需要,那么它們就應最大程度地注意人的教育需要。朗格朗:《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67頁。
【第35句】: 只有當生產勞動中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和諧地集合在一起的時候,那種生產勞動才具有教育性。如果勞動的唯一目的是完成盡可能多的工作(多半不要求重要的知識、技能和技巧》這種生產勞動的教育性方面就會減弱。這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推遲學生的愛好的發展,減弱他們對工作成果的興趣,使他們養成對勞動性質漠不關心的習慣。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9頁。
【第36句】: 思維是探究、調查、熟思、探索和鉆研,以求發現新事物或對已知事物有新的理解。總之,思維就是疑問。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6-217頁。
【第37句】: 有損人類尊嚴的各種處罰施之于兒童,會壓制兒童精神上可貴的自由、自重,也會使得兒童的心靈為自卑、恐懼、隱瞞和狡猾的骯臟之感所腐蝕,在這種飼養的情況下,教育是徒勞無益的。別林斯基:《新年的禮物》,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406頁。
【第38句】: 只有高尚和堅強的心靈才能對兒童的愛好取寬容態度,才具有指導他們的能力。蒙臺涅,見《教師道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頁。
【第39句】: 顯然在教育上,實踐必先于理論,而身體的訓練須在智力訓練之先;因此,必須將男童們交給能培養他們身體正當習慣的教練員和教導他們體育鍛煉的角力教師。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論教育》,見《古希臘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6頁。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40句】: 即使是最好的兒童,如果生活在組織不好的集體里,也會很快地變成一群小野獸。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五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第353頁。 ()
【第41句】: 學生的勞動素養乃是教師的勞動素養的一面鏡子。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21頁。
【第42句】: 返歸自然吧!返歸自然吧!赤裸裸的教育沒有實現之前,人之子弟是培養不出來的。……不自然全是丑,道德方面尤其如此,不自然是偽善。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151頁。
【第43句】: 教育者是一種社會基本型的生活形式。這種生活形式出于對被視為唯一的,無時間限制的,價值的未來承載者的未來人,對未成年人崇高的愛,完全能夠根據價值承載者的特殊可塑性,以持久的精確性,影響其靈魂的形成。并在實施這種愛的過程中,使靈魂的形成達到最完美的效果。凱興斯泰納:《教育者的靈魂與教師培訓的問題》,見《凱興斯泰納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137頁。
【第44句】: 毫無疑問,獲得技能和技巧是很重要的任務。但是我們不能過分地強調這一任務而忽略了這樣一些品質,如讓學生理解自己的勞動操作,學會自我監督,計劃即將進行的工作等。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109頁。
【第45句】: 教育是知識性的巡禮朝拜。教師不是兒童的坐騎,而是“旅途上有經驗的伙伴”。也就是說應該發展和啟發孩子本身天生具有的獨創力,創造就是以個性為中心的自我發展。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頁。
【第46句】: 沒有愛就不會有真正的威信,沒有威信就不會有真正的愛。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頁。
【第47句】: 教師要在課堂上向學生揭示社會發展的規律,為人類幸福而奮斗的戰斗的心靈美,同時,還要力求使學生對人產生一致的看法,贊賞人的美德,敬仰人的不朽的高尚情操。蘇霍姆林斯基:《培養集體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87頁。
【第48句】: 請您不要忘記,孩子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別是這種待遇來自一個親近的人的時候,他的痛苦心情會在心靈里留下一個長久的痕跡。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39頁。
【第49句】: 敢探未發明的新理,即是創造精神;敢入未開化的邊疆,即是開辟精神。創造時,目光要深;開辟時,目光要遠。總起來說,創造開辟都要有膽量。在教育界有膽量創造的人即是創造的教育家;有膽量開辟的人即是開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頁。
【第50句】: 人應當首先在思考領域里成為勞動者。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209頁。
【第51句】: 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69頁。
【第52句】: 至于談到道德箴言,那么對處在我們這里所談的年齡階段的兒童采用道德說教的手段其效果甚至比懲罰手段更壞。這是由于你們要讓兒童習慣于聆聽關于道德的那些高尚的言詞;但對于這些言詞的涵義,兒童卻還不懂得。而且更主要的是,他們還感受不到。這樣看來,你們實際上就是在培養偽善者。這樣的人更容易染上惡習,因為他們有了你們所給予的擋箭牌來掩蓋這些惡習。烏申斯基:《論課堂紀律》,見《烏申斯基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31頁。
【第53句】: 教育不但能發展兒童與青年,并能發展將來的社會,這種兒童與青年,就是這種將來社會的分子。杜威:《民本主義與教育》,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第141頁。
【第54句】: 【要將學習融人整個生命】 教師不僅要與時俱進,心靈與視野還要迎向國家與民族的未來。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自我更新,將不停頓的學習融入職業生涯甚至是整個生命。我們只有在學習中,才能真正地理解教育;在思索中得到深刻,在感悟中得到激情,在創造中得到愉悅和歸屬感。也只有這樣,教育工作對教師而言,才不是一味地付出,才不是單向地開采和消耗,才不需要過多的堅忍和悲壯。
【第55句】: 你要學會激發學生對閱讀科學書刊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49頁。
【第56句】: 智育則屬精神方面。精神愈用愈發達,吾前已言及矣。蓋人之心思細密,方能處事情詳。而習練此心思使之細密,則有賴于科學。……研究之功夫既深,則于處事時,亦須將前一事與后一事比較一番,孰優孰劣,了然于胸,而知識亦從比較而日廣矣。故精究科學者,必有特別之智慧勝于恒人,亦由其腦筋之靈敏也。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5頁。
【第57句】: 教育——這首先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而沒有發現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造性。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97頁。
【第58句】: 雖然我們想訓練、教育孩子,但實際上進行教育的卻是孩子本身。……實際上教育并非在教師之中,而“教育的王國在兒童之中”。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50頁。
【第59句】: 【讓語文教學充滿詩意】 語文教學可以充滿詩意:課堂上,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體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帶領學生開展富有活動的對話,讓課堂充滿了圍爐般的氛圍與深厚的人文關懷氣氛。教師也要勤讀書,多動腦,文學、史學、哲學、美學、教育理論等方面的著作都要廣泛涉獵。在與書本、與大師對話的同時,更要與自己對話,與自己的心靈為友,使思想更加厚重與深刻,自覺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帶著對生活的熱情,對文學的鐘愛和睿智的思想走進課堂,滋潤學生的生命,這樣的語文課才會洋溢生命的律動,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擁有無窮的魅力。
【第60句】: 使功課勞作合一,提倡職業訓練,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增加實際生產量的最好途徑。裴斯泰洛齊:《林哈德和葛篤德》,見《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3頁。
【第61句】: 改革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各種知識累積得比從前更多,不過要養成學生一種態度,一種興趣,使他們知道觀察事物、處理事務的方法。杜威:《明日之學校》,商務印書館1933年版,第224頁。
【第62句】: 人在青年早期,感情尚不成熟,蓓蕾初綻,愛情迸發,這給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帶來了許多與其道德修養不相應的感受,也使學校的生活變得復雜了。我們教師有責任培養年輕一代形成正確的審美力,對愛的對象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顯著地減少不健康的“對愛的需求”。蘇霍姆林斯基:《愛情的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8頁。
【第63句】: 我們必須培養學生對自學的發自內心的需要。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426頁。
【第64句】: 要把一門學科看做使兒童認識社會活動的情況的一種工具。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頁。
【第65句】: 我們把一個自主的、在必須遵循某種生活準則時能夠控制自己行為的人稱作有紀律的人。這樣一種主動紀律的概念不容易被理解,也不容易被應用。但是,它無疑包含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這種原則與傳統學校中絕對的、不容討論強迫學生一動不動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蒙臺梭利:《蒙臺梭利幼兒教育著作精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3頁。
【第66句】: 如果學校要成為現代社會的反映,舊式學校必須變革的有三件事:第一,教材;第二,教師處理教材的方法;第三,學生掌握教材的方法。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00-301頁。
【第67句】: 【感恩的原則】 我們有太多的欲望和奢求,卻可能很少想到對已經獲得的一切給以回報。這里的回報,不僅僅是物質上的,還包括情感的回報。另外,要讓學生知道,并非報大恩大德的大舉動才稱得上報恩,對父母的點滴孝行、對老師的細小幫助、對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都是報恩的表現。當然,感恩應本著正義、文明、健康、向上的原則,應做到:努力在平時、堅持在平常、關鍵時刻看品格。
【第68句】: 教師應力求盡最大可能地加快教學速度,但也要有限度,即這種速度將能有益于掌握教材而不致造成知識的缺陷不斷增多。由此可見,選擇最優的教學結構在方法論上的首要要求,可認為是要求選擇的程序能完整地包括教學過程的一切基本成分,而不是其中的某些成分。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頁。
【第69句】: 【健康是基礎和保障】 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的追求、憧憬、誘惑,但最后你會發現,健康才是你所有美好追求的基礎和根本保證,如果沒有了健康,生命就成了痛苦無奈的延續。一個在痛苦中掙扎的生命,擁有的東西再多,也會暗淡無光。
關于教育的名言警句大全【一】
【第70句】: 批判思想在教育活動的概念和組織中是第一重要的。謝弗勒,引自喬伊·帕爾默主編:《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論教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497頁。
【第71句】: 我們相信在經過審查以后,可以看出它們(教育的一般原則)不止是由簡到繁,由不準確到準確,從具體到抽象,從實驗到推理;同時還滿足了進一步的要求,即教育應該把人類文化在小范圍內重復,也應該盡量成為一個自我演化的過程,應該是愉快的。斯賓塞:《智育》,見《斯賓塞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頁。
【第72句】: 【方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有法又無定法。只要能促其成長、促其進步、促其向善,不管是批評還是懲罰,也不管是鼓勵還是賞識,都是成功的教育方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第73句】: 質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董仲舒:《元光元年舉賢良對策》。
【第74句】: 【教師獨特的幸福】 教師,也許沒有政治家受人尊崇,沒有經濟學家受人羨慕,沒有科學家受人愛戴,注定一輩子平平凡凡、默默無聞、為人做嫁衣,但我們關注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是人的心靈,是宇宙萬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對象。教師是把祖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連接起來的人格和智慧的橋梁。教師的勞動成就了學生,他“使自卑的心靈自信起來,使孱弱的體魄強壯起來,使狹隘的心胸開闊起來,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來,他讓愚昧走向智慧,讓弱小走向強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既是教師的責任,更是教師的幸福。
【第75句】: 對事實的搜集和加工,這本身就是一種知識的狀態,即能動的狀態——從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體系中自覺地挑選出必要的規律性、特性和定義的狀態。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55頁。
【第76句】: 共產主義教育中唯一主要的教育工具就是活躍的勞動集體。因此組織者的主要努力應當是建立這種集體,愛護和安排這種集體,養成一種作風和傳統,并且加以指導…。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七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383頁。
【第77句】: 所有的方法都只能作為自己的參考……而不是把別人的模式直接拿過來模仿。應該不斷地創造出符合自己學生具體情況的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而在于使兒童親身的創造性真正得到開發、啟迪和培育。小原國芳:《小原國芳教育論著選》(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99頁。
【第78句】: 同志們,讓我們接受這個定額——在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不合格的都不能有。馬卡連柯:《論共產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67頁。
【第79句】: 負責教養青年的人,……他應該是個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達、和善的人,同時,又要具有能夠經常莊重、安適、和藹地和學生交談的本領。洛克:《教育漫話》,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61頁。
【第80句】: 做導師的應該了解,他應該使學生的心靈充滿對德行的熱愛和敬畏,更多地是對德行的熱愛。蒙旦:《論兒童的教育》,見《中世紀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20頁。
【第81句】: 一切應學的科目都應加以排列,使其適合學生的年齡,凡是超過了他們的理解的東西就不要給他們去學習。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88頁。
【第82句】: 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31頁。
【第83句】: 【教育是一種幸福】 教育是一種幸福,教育的理想就是引領孩子們一心一意、時時刻刻去追求本來就應該屬于他們的幸福,去成為他們本來就應該成為的人……所以,我們要關注每一個孩子,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自己應有的發展空間自由、充分、和諧地發展;所以,我們要把“英才教育”扭轉為“大眾教育”,要聆聽每一顆心靈發出的童音;所以,我們要帶領孩子體驗生活,一起體驗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第84句】: 【逆境是臺階】 要知道,批評、訕笑、毀謗的石頭,有時正是通向自信、瀟灑、自由的臺階。那些沒有被嘲笑與毀謗的黑暗包圍過的人,可能永遠無法在心里點起一盞長明之燈。
【第85句】: 美本身并不包含任何能在人身上培養高尚精神的魔力。只有當創造美的勞動由于高尚的道德動機而人道主義化了,首先充滿了對人的尊重,美才能培育道德的純潔性和人道主義精神。為人們創造美的勞動的這種人道主義精神越深刻,人就越尊重他自己;而且對于他來說,背離道德規范會成為一種不能容忍的行動。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64-165頁。
【第86句】: 【追求自己的信念十分重要和迫切】 一個人靈魂深處的東西,諸如公平正義、誠實信用、民族精神等人類文明的美好,都是在教師的影響下實現著傳承和構建。教師這個職業,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和信念,不論你是有意還是無意。因此,教師追求自己的信念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第87句】: 教師的言語——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我堅決相信,學校里往往帶來很大不幸的沖突,大多數根源就在于教師不善同學生們談話。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32頁。
【第88句】: 【心中有陽光,人生才透亮】 我們可以仰仗大樹,我們可以享受陰涼,但是在心中一定要開一扇窗讓陽光照進來,驅逐懶散和消沉,激發斗志和信心。心中有陽光,人生才透亮。
【第89句】: 教育就是人自我培養,或受別人的培養。教師的注意力首先是發展人的主動性,人受教育后會變成自身的主人,變成生活中的進修者,受教育會給人增加偉大的力量,增強活力和全面發展個性,受教育會增強人的智力和體力。教育的最大的注意力(主觀原理)是培養主動性。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頁。
【第90句】: 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愛自己工作的人,就不會成為一個放蕩的人,就不會把一個女人僅僅看作一個女性。反過來說也是同樣的正確:凡是能夠用下流無恥的輕視態度來對待女人的人,就不配當作一個公民來信任;他對于公共事業的態度也會一樣地輕視,對這樣的人,就不能完全加以信任。馬卡連柯:《馬卡連柯全集》(第四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283頁。
【第91句】: 為了選擇少量非常重要而又互相一致的目標,我們必須對已經獲得的大量龐雜的目標進行篩選,以便剔除那些不重要的和互相矛盾的目標。學校信奉的教育和社會的哲學可用作第一個篩子。人們可以根據學校的哲學陳述的或隱含的價值觀,對最初列出的教育目標加以鑒別,確定那些具有高度價值的目標。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頁。
【第92句】: 不應把紀律僅僅看成教育的手段。紀律是教育過程的結果,首先是學生集體表現在一切生活領域——生產、日常生活、學校、文化等領域——中的努力的結果。馬卡連柯:《論共產主義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年版,第163頁。
【第93句】: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
【第94句】: 我想強調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門學科,你都應當使書籍成為學生的第一愛好。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76頁。
【第95句】: 我所說的作業是指復演社會生活中進行的某種工作或與之平行的活動方式。杜威:《學校與社會·明日之學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頁。
【第96句】: 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贊科夫:《和教師的談話》,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頁。
【第97句】: 教學過程旨在個性全面而和諧發展的方向性原則。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化——一般教學論方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頁。
【第98句】: 夫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者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卷二《答羅整庵書》。
【第99句】: 【采摘一路的幸福體驗】 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復,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如百合,綻放是一朵花,凝結成一枚果;它應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應該慶幸,在教育中享受著生命,和學生一起成長,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體驗。
100、 心靈本身應該是通過自發的活動來塑造,這樣心靈才不會陷于幻想之中。蒙臺梭利:《蒙臺梭利幼兒教育著作精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