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感想100字
昨日,我懷著沖激情早早的等待在機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的起初。
閱兵是中國向世界表態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后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那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于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接班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
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
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心,感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民族犧牲。
觀看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
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號召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創制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過頭來看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后,現在可謂是截然不同了。
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
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
二十一世紀,觀察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
歷史啟示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
凡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鉆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現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
更該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
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觀察后真可謂感慨萬千。
我相信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后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
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行,實施祖國的偉大復興
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看國慶大閱兵后的感受(200字)
國慶閱兵觀后感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后苦難的中國人民終于重新站起來了
中國像一只巨龍一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東方
國慶,總給人們帶來喜慶,帶來詩意,帶來遐想,帶來憧憬,更帶來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尋常。
在這美好的季節,共和國每一平方公里的熱土都浸透著歡欣與幸福,流淌著甜蜜與歌唱。
十三億華夏兒女以豪邁激越的歌聲放飛金色的理想與玫瑰色的憧憬,放飛堅如磐石的信念與對偉大祖國贊美的詩行。
古老的長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騰的長江翻卷晶瑩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蕩深情的馬頭琴聲,拉薩林卡正傳來牧民奔向小康的歡歌笑語。
于是,我看到祖國遼闊的大地上,華夏兒女于天地間引吭高歌。
歡慶祖國母親60歲的生日,以共和國兒女的名義,向祖國致意,為母親祝福。
祖國,您如一葉希望之帆,從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聲中駛來;從神州7號飛船遨游太空的喜訊中駛來;從城市改革振興的藍圖和鄉村富裕文明暢想曲中駛來。
于是,我看到春風吹進億萬扇幸福的門窗,聽到了“春天的故事”響徹華夏大地。
遼闊的海疆飛駛英雄的戰艇,西部邊陲又騰起沖天的火箭。
漫漫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有過輝煌,有過挫折。
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在三代領導人和黨中央領導下,眾志成城,排除萬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振興中華,壯我國威”的經濟建設。
國慶閱兵觀后感 200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在這個偉大的日子里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儀式,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的自豪。
這次閱兵規模空前宏大,展示的武器100%國產,給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強大。
這次閱兵是10點開始的,但是人員在凌晨就準備好了。
直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宣布: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現在開始。
然后武警禮炮部隊鳴響60響國慶慶典禮炮,升國旗,唱國歌。
隨后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神采奕奕地站立在檢閱車的中央,檢閱部隊,一句句為人民服務響徹在我們耳邊。
隨后開始閱兵。
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接著走來的是由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組成的陸軍學員方隊, 身著07式荒漠迷彩、手持05式微聲沖鋒槍的特戰兵方隊首次在國慶首都閱兵中亮相。
海軍學員方隊,飛行學員方隊,空降兵方隊,戰略導彈部隊徒步方隊,378人的女兵方隊,預備役方隊等步行方隊依次亮相。
隨后是各類坦克裝甲車,和飛機方隊,海軍,導彈等進行閱兵,人民心情更加激動。
這是我們的祖國自己的驕傲,用一句話說是“我驕傲”
接下來是人民群眾組成的一個一個的花車,方隊。
有“神舟飛天”方陣,“北京奧運”彩車,“眾志成城”方陣,“同一個世界”方陣,“團結奮進”方陣,以及代表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彩車,一一走過天安門。
最后歷時2個多小時的閱兵在人們的激動喜慶的心情中結束了,但是那股激動卻時刻伴隨我們。
這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新一頁。
正如主持人說的那樣60年前我們見證了新中國誕生今天我們見證新新中國的誕生。
這是歷史偉大的時刻,這是13億人民的心聲。
這是祖國的強盛
這次閱兵展現的是我們祖國的強盛,樹立了我們的民族自信,這是我們的威嚴,我們的偉大。
讓我們身在祖國而自豪。
看著我們的五星紅旗飄揚在空中,這代表著我們強盛的祖國會更強盛更富強。
中華人們共和國萬歲
國慶閱兵觀后感 軍旗飄飄,軍歌嘹亮;馬達轟鳴,鐵流滾滾。
多么整齊的步伐,多么威風的軍容,多么嚴明的紀律,多么堅強的意志
在解放軍建軍七十七周年紀念日,駐港部隊官兵在石崗軍營舉行的公開盛大閱兵儀式,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更是帶給約三萬現場市民全新的體驗和強烈的震撼。
隨著軍旗護衛方隊、九個徒步方隊、兩個裝甲方隊和三個空中直升機編隊組成的受閱隊伍,相繼亮相,接受司令員王繼堂中將的檢閱,其一流的精神風貌、一流的作風紀律、一流的訓練質量,都淋漓盡致地展示在全港面前。
喜看閱兵式,市民無不交口稱贊,對擁有這樣一支威武、文明、勝利之師,倍感驕傲和自豪,對香港的穩定繁榮更添信心;咸稱通過觀賞閱兵儀式,增加了對解放軍的了解和對國家的認識,加深了愛國之情,增強了國家主權觀念。
眾所周知,軍隊是國家主權的象征和保障。
在世界各國,閱兵儀式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都是一項非常嚴肅和重大的活動,其主要意義在于彰顯國家主權、突出國防實力,展示政府維護國家和地區安全的力量和決心。
在中國,除了舉行過十三次舉世矚目的國慶閱兵外,一般閱兵活動是建軍節在軍營內舉行。
此次駐港部隊在軍營公開舉行‘八一’閱兵,在香港特區和全國范圍都是第一次,對于回歸已經七年的香港來說,更是具有特殊意義。
應該承認,由于種種歷史的原因,在香港,所謂國家觀念和主權意識等,在人們心中一直都是比較淡薄的。
對沒有國家主權完整和安全,就沒有民眾安居樂業這樣的基本道理,人們都不甚了然,甚至連‘愛國愛港’,都曾經成為一些人嘲笑的對象。
在這種心態下,當然對主權象征的解放軍,就長期存有偏見、疑慮和抗拒了;在這種認知下,對認識和落實‘一國兩制’,對執行基本法,當然帶來種種不利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有識之士早就大聲疾呼,香港亟待加強國民教育。
毫無疑問,閱兵式就是很好的一種國民教育方式。
從此次閱兵式后各方的良好反應來看,昨天的閱兵式是相當成功的,相信還會給本港帶來更加深遠的影響,不僅讓市見證了駐港部隊七年來的光輝足跡,展示了駐港部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昂然形象,加深了市民對軍隊的認識和信任;而且也有利于增強市民的國家觀念,強化主權意識,從而有利于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七年前,在香港這顆東方明珠上首次飄揚起‘八一’軍旗,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有了象征和體現國家主權的軍隊,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有了堅強可靠的保證;七年來,駐港部隊以其過硬軍事素質、精良武器裝備、嚴明作風紀律和高昂士氣,嚴格依法履行防務,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良好形象,筑起安全屏障,充分證明鄧小平當年堅持駐軍香港,的確是高瞻遠矚
國慶閱兵觀后感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
彈指一揮間,半個世紀過去。
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60華誕的光輝日子。
通過閱兵大會,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強大。
慶典開始時,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了整個天安門廣場,鮮艷的五星紅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燒。
胡錦濤主席肅立在敞篷車的正中央駛過金水橋,向海陸空三軍問好。
“同志們好
同志們辛苦了
”江主席的問候如和煦春風,溫暖軍心。
“首長好
為人民服務
”官兵們的回答似驚雷回蕩,山呼海應。
17個徒步方陣以及25個戰車方陣,每個方陣都有著雄偉的氣勢,精良的裝備,高昂的士氣。
60周年的國慶閱兵慶典,激起了我們滾滾心潮
我情不自禁地感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多少的艱難困苦,才有了今天的偉大成就啊
伴隨著共和國逐步發展壯大的步伐,半個世紀以來,我國解放軍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的帶領下,發揚光大我國優良傳統的美德。
他們三位領導為了中國能夠更好的發展,不惜獻出了他們一生的心血,他們是多么的無私、偉大啊
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中國的今天了……這次國慶閱兵典禮,向全中國展現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一生心血的結晶,向世界展示了新時期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我為是中華民族的兒女感到自豪…… 記得60年前的今天,毛主席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解放全中國”
15年前的今天,鄧小平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號召發揚我們的祖國。
如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難道不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嗎
難道不應該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嗎
是啊,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未來的發展需要靠我們的努力。
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也曾寫道“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讓我們五十六個名族的兄弟姐妹,團結一致,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
讓我們的祖國為有我們而驕傲
............................................................
大閱兵觀后感
閱兵觀后感 看著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
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顧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后,現在可謂是截然不同了。
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
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
二十一世紀,看到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如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
更應該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
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看后真可謂感慨萬千。
我相信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后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
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看“大閱兵”感受,400字以上。
記84年國慶閱兵訓練 今年夏天似乎顯得特別熱,驕陽似火。
據報道,有的地方氣溫達到了攝氏40度。
新中國成立60周年盛大慶典活動的各項準備工作,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按常規,國慶閱兵訓練也已進入白熱化。
如果你能到各個閱兵訓練場看一看,那一排排、一列列、一路路、一個個人員、車炮方隊隊形,整齊有序、氣壯山河、排山倒海般的訓練場景,那酷熱的天氣,絲毫沒有擋住受閱部隊火一般的訓練熱情,你不會不被震撼。
然而,這又是一個不被常人所能看的到的場面。
二十五年前,作為慶祝建國三十五周年國慶受閱部隊一名成員,我是有著深深體會的。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我所在的英雄部隊——坦克第一師接受了參加慶祝國慶三十五周年首都受閱的任務。
國慶35周年閱兵,是在我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舉行的一次盛大閱兵,是黨領導人民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改革開放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的政治昭示;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國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
直到1981年,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提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在部隊內部恢復了閱兵(81年在華北地區舉行的“802”演習結束時,舉行了大閱兵),并于1984年國慶35周年時,舉行了恢復閱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國慶閱兵。
這也是鄧小平同志主持軍委工作,為軍隊撥亂反正,指明了和祖國一道向四化進軍,建設一支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目標。
這是建國以來最隆重的首都閱兵。
彈指一揮三十五載,道不盡的人間滄桑,祖國母親由年輕進入了成熟的壯年;我們的軍隊同共和國一樣,在曲折中成長、前進。
當時,我在坦克第一師炮兵團任作訓股長,協助團首長組織、指揮部隊的閱兵訓練。
十月一日那天,我以普通士兵的身份,隨第37方隊通過天安門城樓,接受黨和祖國、人民的檢閱。
我師共組成四個受閱方隊:兩個59二型坦克方隊、122毫米自行榴彈炮方隊和130毫米自行火箭炮方隊,在42個受閱方隊序列中編成為
【第32句】:33,
【第36句】:37方隊。
兩個自行火炮方隊均由我團組成,這是在國慶受閱部隊中是極為罕見的(許多部隊是一個團組建一個方隊,還有的方隊是由一個師、甚至一個軍選調人員組成的)。
首先是火炮、車輛、人員、器材的保障有困難,特別是優秀駕駛員的選拔是非常困難的。
其次,說明當時我軍只有裝甲兵部隊才有少量自行火炮。
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團官兵的軍政素質,是非常可靠、非常過硬的。
我們受領任務后,就進入了車輛、火炮的維修、保養,選調人員,開展駕駛訓練、人員軍姿訓練等工作。
隆冬月,寒風刺骨,受閱將士們站軍姿訓練六個小時紋絲不動;剛開始還要求所有人員30分鐘不眨眼(后改為首長檢閱時不能眨眼),將士們迎風練“挺胸瞪眼”,淚水濕透了每個人的衣襟;正步訓練我的大頭鞋踢掉了底;車輛訓練在我們部隊附近一片河灘進行,從單車到列、到排、到方隊,每天訓練都非常緊張,天天都是一身塵土。
進入五月份全師四個方隊均已初步訓練成形。
一九八四年六月初,我團兩個方隊率先進駐機械化方隊閱兵村——通縣張家灣機場(當年18個徒步方隊駐沙河機場閱兵村,二炮導彈方隊駐南苑機場閱兵村),負責閱兵部隊駐訓地示范工作,從單兵到方隊,從吃、住、行到訓練、文化活動、后勤保障等等,都要搞出一套制度規范。
我記得當時北京軍區提出的閱兵要求是:“標準更高、要求更嚴、工作更細、效果更好”。
這個“更”字,是針對802演習要求“標準要高、要求要嚴、工作要細、效果要好”而提出的。
我們團當時提出:“進京無小事,要求全團官兵高度執行紀律”。
通縣閱兵村是沿張家灣機場2300多米長的跑道北側草坪建成的。
沿閱兵村的主路南面,建起各方隊值班室、會議室、圖書閱覽室,再往南面搭建的是受閱人員居住的成千頂帳篷;主路北面依次建有各方隊食堂、淋浴房、廁所;跑道西北角建有車炮場;兩條跑道是受閱部隊的訓練場。
7—9月是北京最熱的季節,受閱訓練就是在這個季節正式展開。
預報氣溫在
【第37句】:38度,機場水泥跑道上的溫度要在45-47度上下,全體受閱人員就是頭頂烈日,腳踏火爐般的實地,進行隊列訓練,一練就是幾個小時;車輛訓練,駕駛員竟是在50多度的高溫的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車中完成訓練任務。
(作為作訓股長,我曾用測溫儀專門測量過各訓練場所的溫度。
下午三時,駕駛員進入車炮場,臨時鋪設的鋼板跑道溫度達63度;掀開車輛蓬布,車內的溫度達
【第52句】:53度,我們身穿工作服進入車內,兩分多鐘的時間,人就象從水里撈出來一般;人員訓練場地,如果有點風的情況下,氣溫在
【第39句】:40度左右,地表溫度一般在
【第42句】:43度,穿解放鞋,肯定腳燙的受不了。
)就是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我們全體受閱將士在認真地、一絲不茍地進行著訓練,每一個動作都千百次的演練、受閱將士都曬的象一座座黑鐵塔。
(當然部隊在訓練時,也是講科學方法的,例如,利用早晚天稍微涼快時多練習),你要問苦不苦,肯定說苦;你要問累不累,肯定說累。
但是沒有一個人打退堂鼓。
為什么
圖什么
這就是軍人的崇高品質,軍人圖的是崇高榮譽。
閱兵是軍隊對祖國和人民的匯報。
國慶閱兵可以展示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和嶄新風貌,展示軍隊維護祖國安全與統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信心,更是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力量和民族凝聚力的窗口。
因此,閱兵歷來被認為是展國威、揚軍威的最好方式。
閱兵的最主要職能就是檢驗部隊的軍事訓練水平和官兵基本素質的高低。
國慶閱兵,最大的看點是當各方隊以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城樓前東華表(敬禮線)的那一瞬間:隨著方隊指揮員一聲洪亮的“向右--看”口令,徒步方隊由齊步換成正步、敬禮、轉頭、劈槍,幾個動作一氣呵成,那個帶勁兒。
我們軍隊的閱兵式沒有俄羅斯軍隊那種夸張、傲慢,沒有朝鮮軍隊那種呆板、作做,一切都顯得自然、親切,也透視出威武雄壯與自豪;響徹云霄的“為人民服務”口號聲也充分體現了人民軍隊的宗旨。
閱兵式、分列式,那整齊劃一的隊列和嚴整的軍容軍紀,如果不經過千錘百煉是不可能做到的。
今年的國慶閱兵,軍委明確要求要以“一流的組織領導、一流的武器裝備、一流的訓練成果和一流的精神面貌”,展示人民軍隊蓬勃向上、開拓奮進的良好形象。
應該說今年的閱兵有更多的期待和看點,畢竟時代不同了。
親愛的朋友,當又一個“十一”來臨,當那天莊嚴的國歌奏響、五星紅旗升起,當各個徒步方隊以整齊的軍姿、豪邁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廣場,當各個機械化方隊以威武雄壯的隊形展現在長安街,當空中梯隊劃過長空時;當人們歡呼、跳躍的時,你知道這背后又會有多少艱辛、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嗎
讓我們期待吧,期待那莊嚴、神圣一刻。
觀看國慶晚會有感作文300字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觀后感作文 又是一個金色的秋天,又是一個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已匆匆走過了七十個年頭。
為了紀念這個勝利的日子,我們懷著虔誠之心觀看了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
“咚——咚——咚”這是解放軍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正踏著雄壯的步伐,沿著長安街的天安門廣場前進。
“咚——咚—— 咚”多么有勁,多么鏘鏘有力的步伐聲啊
這不是普通的腳步聲,這是我們國家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聲音,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成就的喜悅之聲,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腳步聲。
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在戰場上與敵人頑強搏斗,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來保衛祖國的邊疆,無私地向自己的崗位奉獻自己的青春,就是因為有這一群 “威武之師、文明之市、勝利之師”為祖國做后盾,才有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安定,民族的團結。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漸漸變成了文字,文字漸漸變成了概念,概念漸漸地模糊了。
歷史,就是這樣被人們遺忘的。
但抗戰是一段不應被后人忘記的歷史
那是一段悲慘的歷史,凝結著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苦難;那是一段光榮的歷史,凝結著一個經濟與軍事實力都遠遜于對手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歷史奇跡和民族榮耀
抗戰的歷史給后人留下了一種民族精神,這種精神給予我們自尊、自信和面向未來的勇氣,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忘記日本侵華和中國抗戰這段不尋常的歷史,不能忘記那屈辱和榮譽交織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經的傷痛;勿忘“昨天”,牢記那可貴的覺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難得的堅毅;勿忘“昨天”,繼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國魂。
但勿忘“昨天”,不是讓我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和驕傲中不知前進的方向,勿忘“昨天”,是為了讓我們正視今天,是為了讓我們挑戰明天,是為了讓我們將“昨天”勝利的輝煌重現……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過,但這一天卻讓我收獲了許多,思索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
或許平日的我們并不會將那段難忘的歷史特意拿出來宣揚一番,但只要我們將那個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腦海,它便能像警鐘一樣時時鞭策我們保持警醒、踏實前進,讓我們的后代在將來的某個日子里驕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有著無數個榮耀的‘昨天’,我們還要創造更輝煌的未來
”
為抗戰70周年寫一篇作文心得體會500字
中國究竟惹了誰
這一句似曾相識的問話,相信是不少中國人心中的感受。
最近這一、兩年,中國看世界,世界看中國,似乎都正在出現一些微妙而值得注意的變化。
奧巴馬上臺之后,美國開始調整它的全球戰略,其中針對中國,在地緣戰略上構筑一個“C”型或“U”型的包圍圈的意圖已隱然若現,浮之欲出。
不少中國周邊國家之愿意配合美國,故不免有美國脅迫的成分,但亦不乏兩相情愿的現象。
何以致此
如何解讀
推薦閱讀2011年搞笑版新聞聯播:Q幣潘幣實現自由兌換(圖)A股轉機尚需一兩年[時政] 也談“新冷戰”[經濟] 中國股市十年與國足十年[社會] 90后人文素養最高
[熱帖] 明星獲獎感言背后的故事[文史] 楊鈺瑩復出 當年為何被封殺[文史] 1972年朝鮮黃金時代(圖)水皮:郭樹清救市說法只能當故事是對中國出色的經濟表現既羨又妒
或許,但未必完全如此;是被中國成功舉辦奧運、大閱兵及后金融危機的杰出表現所震懾
或許,但也未必完全如此。
這其中,應該還有更深層次、結構性的原因。
不妨先觀察及評估一下(1)世界對中國;及(2)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并且作一個對照。
過去30年,幾乎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否認,世界對中國影響之巨大與深遠;但有趣的是,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似乎都忽略了或未察覺,中國對世界也正在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而且,后者的影響,還在與時俱進之中。
過去30年,中國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世界最大的工廠,它對全球的影響是:(1)持續不斷且大量地提供相對便宜的商品,使全球物價保持穩定,避免通膨;(2)它當然也提供了大量的投資機會(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外資流入國);(3)中國巨大的儲蓄也在持續不斷地“融資”美國,使美國能大量消費,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提供市場。
既有投資,又有增長,還有穩定,而且是全球范圍的,可以說,皆大歡喜。
但俗話說得好,“量變”終于不免會引起“質變”。
連續30年以年均增長率近乎10%的這種中國及全球的發展模式,終于出現了一系列麻煩現象:(1)中國碳排放量超過美國成全球第一;(2)中國大量購買資源導致資源價格大幅上升;(3)工作機會不斷移往中國,導致發達國失業率上升,甚至一定程度上也威脅到發展中國家;(4)中國儲蓄美國消費的模式終于難以為繼,導致了巨大的結構失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美國房屋大泡沫及金融危機。
……這一切,都讓大家感到不安。
大國的感受,是中國正在挑戰國際經濟秩序,小國的感受是中國正在沖擊國際秩序。
是這樣嗎
首先,這些現象與效應是存在的,是事實,不能否認。
但應該看到,這樣的現象與效應,與其說是中國的主動意識作為,還不如說是來自于中國無意識行為的被動結果。
絕大多數中國人,恐怕對此都未必察覺。
經濟理論中有“價格接受者”與“價格制定者”的概念。
中國以往是一個“規則接受者”,但由于經濟規模日大,不免逐漸出現沖擊或挑戰現有規則的現象,甚至理論上不能排除有一天會成為“規則制定者”。
對于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正在出現的這樣的新角色,大家都還不能適應,甚至,連中國自己都還未必察覺。
中國該怎么辦
答案是,中國必須要有新的“處世哲學”了。
以往是韜光養晦,不強出頭,獨善其身。
現在,不但要獨善其身,還要兼善天下。
兼善天下,消極的是要關注體察到他人感受,避免“小文明沖突”(個人及企業的言行)及“大文明沖突”(尊重知識產權、節制排碳等);積極,則是要主動面對全球。
兼善天下的主動戰略思維有三條:(1)與美國玩《G2》博弈,斗智斗力,躲不掉,就勇敢面對;(2)對眾小國,秉持國際社會主義,盡中國所能給予協助;(3)對國際社會,則要針對新世紀的國際秩序提出“世界框架”,包括政治(含社會)、經濟(含貨幣)、氣候(含環境)、及宇宙(含地球)四大部分,以中國的政治哲學及人類的社會、自然科學為基礎,向全球人類提出一套“科學發展觀”。
這一套思維,可稱之為“中國貢獻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