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本質問題,還是沒有意識到人的尊嚴是無價的。
如果你意識到了你是作為一個人而活著,可能就不會為了低層次的需求而放棄更高一級層次的需求。
這個問題有著歷史的積淀,在農村地區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物質追求普遍大于精神追求的持續存在,都是客觀的因素。
網絡上,有人制作了一副對聯,表達對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的喜愛,對中國未來的期待
網絡上,有人制作了一副對聯,表達對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的喜愛、對中國未來的期待。
撰寫者就此征集橫批,引來不少轉發跟帖,言辭間洋溢激情信心。
我則想用“國強夢圓”作橫批。
我以為,這四個字最能反映人民心聲,也最能展現中國夢的世界觀。
有此感悟來自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
我曾擔任中國駐國際展覽局代表,是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的一位投票人,又在上海世博局任過專職副局長、執委會副主任。
在我看來,世博會在中國的成功舉辦,既譜寫了中國夢的一段華麗篇章,也成就了一個世界夢。
1910年,一位名叫陸士諤的青年,曾創作了一部幻想小說《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后在上海浦東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情景;梁啟超也在他的《新中國未來記》中,提出在上海舉辦世博會,渴望自己的祖國“睡獅破濃夢,病國起沉疴”。
但由于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舉辦世博會只能是遙遠的夢想。
新中國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給中國一個機會,世界將添一份異彩”,國強夢圓。
猶記得,2002年12月3日,國際展覽局決定將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授予中國上海,彼時彼景我永志難忘,“十年世博路,一朝大事成”的艱辛與欣慰銘記在心。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全球190個國家的展團紛至沓來,56個國際組織踴躍參展,7300多萬人次的參觀量史無前例。
一場文化盛會,之所以讓各國競相參與、令人們流連忘返,原因就在于,這屆世博會寄托著人類未來的希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的主題不僅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重大命題之一,更是直面未來的世界夢:城市最佳實踐區展示了五大洲、數十個國家、50個經典案件。
它是現實的,不是虛構的;是有價值的,不是虛無的;是可仿效的,不是虛擬的。
它回答了中國和世界城市發展的四個問題:何為宜居家園
何為可持續發展
何為對文化和歷史的保護和傳承
何為用高科技不斷改變城市生活
一句話,如何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在這里,百姓的樸實夢,國家的強大夢,人類發展的未來夢,融為一體。
而中國也用民族的自信和進步、開放和坦蕩,做到了“集世界智慧辦博”:不僅用1億美元專項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參展,更運用東方智慧在世界經濟的低迷中、在多元文明的沖突中,匯聚各國共襄盛舉,讓不同文明和文化表達兼收并蓄,令不同見解和觀點“疑義相與析”。
所有這一切,歸根結底,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團結為要、以實現共同夢想為追求,深切詮釋了中國對世界的真摯和善意。
由此可見,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國家、作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國家,在看到自身存在巨大差距的同時,也不忘世界責任,與人類文明的步伐同頻甚至領先。
這就是中國夢應有的世界觀。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擁有夢想、成就夢想,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追求,順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這個夢想的形成、逐夢的路徑,應該是13億人共同努力,展現我們這個國家自信、前行的過程,也是我們這個民族再給世界文明添彩的過程
小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讀后感怎么寫啊
一篇相關的文章,你可以自己套用。
讀《小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有感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學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沒有安全作為前提,我們的一切教育教學都將不復存在。
作為學校的安全管理者,我利用假期閱讀了不少有關生命安全類的文章,從中領悟了許多安全教育的精神。
讀了《小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讓我更加意識到小學生安全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強,往往會受到來自多方面意外事故的傷害,給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家庭的幸福美滿、社會的祥和穩定和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顯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要提高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效果,必須針對小學生教育的特點,進行有效的安全意識培養。
通過課堂教學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滲透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安全意識培養方式。
班主任教師可以利用朝會或是班會課在全班進行專門的安全知識、安全方法或安全技能的傳授;其它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從教材中充分挖掘有關安全知識的相關內容對小學生進行教育。
例如,我所任教的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本身就是有關小學生的生命與安全以及技能上培養和練習,這就更要求教師就每一個安全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分析。
通常為了使課堂生動有趣,也為了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我總是會設計一些情景安全演練,學生在模擬的活動中很容易掌握所學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安全問題時也能夠及時作出反應。
例如:學習“前滾翻”的知識,不但讓學生鍛煉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還讓學生體驗在活動中摔倒的一瞬間,利用身體翻滾可以大大的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摩擦減低受傷。
通過課堂教學方式進行的安全教育,學生通常記憶深刻,也更能使小學生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在課余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是安全教育落實的重要手段。
就如《小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中所提及的,我們可以通過營造氛圍感染:學校或是班級通過張貼安全標語、設置安全櫥窗、出專題安全黑板報、布置安全科普畫廊等方式,使小學生從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識,在處處重視安全的濃郁氛圍感染下培養重視安全的意識;我們也可以通過各種活動滲透:舉辦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故事演講、安全書畫展覽以及編排安全文藝節目等,將安全教育內容滲透于課外活動、文體活動之中,讓小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掌握安全知識,提高安全意識;我們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體驗:可以組織學生走上街頭在交通警察的指導下擔任義務交通協管員,組織學生評價和討論在家、學校甚至在班里發生不安全的案件等,讓小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安全形勢,懂得遵章守法和加強自我防范的極端重要性,增強小學生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自覺行為。
當然,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對小學生實施課余安全教育時要針對特定的情況采取最佳的課余教育方式。
例如在我們學校我覺得許多老師在對小學生的課余安全教育方面就做得很不錯,有些老師會在課間時,有意識地在操場或是走廊巡視,發現有學生追逐狂奔的現象就會立即上前進行阻止,并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有些教師會在課余找到有安全隱患的孩子進行安全問題談心,將安全的預防針劑深深地注入孩子的心里,達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總之,我認為只要是有效的安全教育就是最好的安全意識培養方式。
我們知道小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還應該包括小學生的心理安全培養。
隨著社會條件的優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小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被溺愛、寵慣,以致于心理承受力弱,而逆反心理卻很強。
心理上的安全意味著小學生感到被接納,關懷、尊重,同時也意味著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強。
所以我們對小學生應選擇啟發誘導,榜樣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
體罰學生只會使其產生對抗心理,做出反叛行為。
我們應該多關心每一位學生,多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樹立和培養健康安全的心理狀態,用心與心的交流去教給學生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學生應對各種挫折的意志,真正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學校無小事,事事系安全,安全重于泰山。
安全問題是一個“以一萬對萬一”的問題,我們必須以一萬次的教育、一萬次的管理、一萬次的培訓來預防和應對它。
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作為日常工作的中心,隨時強調提醒學生,讓我們把安全的種子撒播進每一個小學生的心田,共同收獲更多的安全果實,在安全中收獲更多的教育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