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婚是什么意思
滿意答案 熱心問友 2011-02-06冥婚又稱配骨、陰婚、鬼婚,是中國的民間習俗。
定婚后的男女雙亡,或者定婚前就已夭折的兒女,父母處于疼愛和思念的心情,要為他們完婚,就是冥婚。
冥婚又分為死人與死人和死人與活人兩種。
另外,過去認為祖墳中有一座孤墳會影響后代的昌盛,不吉利,所以要替死者舉辦冥婚。
從前在民間冥婚多出現在富戶,貧寒人家很少有冥婚。
追問: 另外,過去認為祖墳中有一座孤墳會影響后代的昌盛,不吉利,所以要替死者舉辦冥婚。
從前在民間冥婚多出現在富戶,貧寒人家很少有冥婚。
這句話,還是不理解,情問一下是什么意思,那冥婚新娘是指
回答: 對于“冥婚”,在我國的歷史資料中也是有案可稽的。
去網站給你找點哈,據《周禮》中有關于冥婚的記載:“禁遷葬者,與嫁殤者”。
“遷葬”,鄭玄注:“謂生時非夫婦,死者葬同穴,遷之使相從也。
”孔穎達進一步解釋為“遷葬,謂成人鰥寡,生時非夫婦,死乃嫁之”。
意思是說,人成年后還沒有結婚就死亡的,往往施行遷葬,即冥婚儀式。
古代中國注重成年禮,男子20歲而冠,女子15歲而笈,都算是成年了,但如果無婚,死后不能享受祭祀。
再者,死者沒有婚配就死亡的,在生人看來,死后無伴,當是很可憐的,這大概是冥婚流行的理由吧。
當然了,冥婚也有現實的利益,鬼婚雙方的親家雖然俗稱鬼親家,但并不是等他們做鬼后才做親家的,而是跟真正的親家一樣互相來往著,所以,死者家如果是富室之家的話,鬼媒上門的自然也多一些。
還有,生者早婚現象比較嚴重,鬼婚同樣如此,發展到農村,干脆不分年齡,為所有的早亡者結鬼親了,比如曹操愛子,就是那個稱象的曹沖,估計是太聰明了,13歲就死了,曹操將他和甄氏之女合葬。
而至于鬼婚的儀式,一如生者,彩禮什么的,一樣不可或缺。
唯一不同的是,把鬧洞房這一項改作圓墳了,也就是把雙方亡人的尸柩遷葬于一起。
┆靜侯メ輪徊 的感言: I 服了 yuo
2011-02-06
認干媽有什么講究
一、最大的注意就是要兩家人關系好,處的來,其余的都是很虛的東西二、八字身弱的就認干媽,八字身弱的人認干媽和認兄弟姐妹對命運有幫助。
十歲成長儀式寫給兒子的信
宇洋:我們親愛的寶貝(請允許我們再次這樣親昵的稱呼你,雖然你有些不太愿意),爸爸媽媽首先要祝賀你經過這次成長儀式,說明你向成人又邁進了一大步你已經是個小大人了,恭喜你
回想這十年的歲月,你兒時的啼哭,笑,走路,第一次說話…..至今仍歷歷在目,你成長中的每一次開心,每一次沮喪,每一次悲傷無不牽系著我們父母的心,陪著你笑,陪著你難過,成了我們精彩生活的一部份,那本記憶的相冊永遠深藏在爸爸媽媽心中。
十年來,你是在爸爸媽媽的百般呵護與關愛中長大的,為你遮風擋雨,施肥灌溉,但溫室中的花朵總有一天是要經歷風雨的,從今天起爸爸媽媽希望你能做一棵挺拔的小樹,只有經得了狂風暴雨的洗滌才能一棵參天大樹,成為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親愛的寶貝,通過今天的成長儀式,希望你能從一個轉變為一名小男子漢。
爸爸媽媽常跟你說,男兒志在四方。
堅強,勇敢,誠實,擔當是一個男子漢因有的品質。
男子漢是不能輕易留淚的,碰到什么困難與挫折只有默默地告訴,我----褚宇洋,不是那么容易打倒的,我一定可以克服,一定可以戰勝它。
要知道每一次失敗并不是壞事,只有不斷積累失敗的人才能迎接最后的成功,成功永遠屬于堅持不懈有準備的人。
親愛的寶貝,爸爸媽媽期望你能做個樂觀向上的人。
你常常會跟我說:“媽媽我考不好怎么辦,我做不成怎么辦
”事情雖然有正反兩方面,但樂觀的人永遠想的是事物的正面,正因為這樣他們才更容易成功。
一旦失敗了,也沒關系,只要活著機會是永遠存在的。
自已的夢想,自已的目標永遠不要放棄,不要小看自已,爸爸媽媽相信你的能量是無窮的,只要你肯努力,你肯吃苦,你一定行!親愛的寶貝,你或許覺得爸爸媽媽有時對你不夠好。
早晨沒人來喊你起床,要自已鬧鬧鐘,房間要自已整理,有好些事情都要自已來做,你常跟我說別的小朋友都不是這樣的。
其實爸爸媽媽并不是不愿給你做,并不是不愛你,而是想讓你自已鍛煉,你有這個能力了。
有一點爸爸媽媽是值得欣慰的,從這學期你開始幫著做一些家務事了,喂狗,澆花,倒垃圾,洗襪子這些我們都看到了,也很開心。
雖然我們對你的付出給予了一定的物質獎勵,但希望你能明白,金錢不是唯一的目的,通過做家務爸爸媽媽希望你能了解你是家中的一員,你長大了,要擔負起對這個家庭的責任。
只有我們每一個人全身心的對它付出,我們才能創造出一個幸福,快樂,和協的家庭。
對家尚且如此,等你長大了,對社會,對國家更應如此,你說是嗎
親愛的寶貝,爸爸媽媽還有好多期許的話想跟你說,有太多自已沒有實現的理想與目標想在你身上實現,但或許那樣對你是不公平的,你要做你自已,成長的道路充滿了快樂,也伴隨著艱辛,好好珍惜這青澀而又爛漫的過
希望你能做一只自由翱翔的風箏,天很高也很廣闊,盡你的力量盡情的去飛吧,而風箏的那一端永遠牽系著爸爸媽媽的心。
祝福你----健康,快樂,樂觀,堅強,我們親愛的孩子
爸爸媽媽2011年4月29日
成人禮家長給孩子的寄語
家長給孩子的寄語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書,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只有多讀書、讀好書,才能使自己的羽翼豐滿,才能鯤鵬展翅沖霄漢在此,希望兒子能從書中汲取營養,在實踐中成長。
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兒子! 老師您好;我家孩子太貪玩,希望老師嚴加管教,我希望孩子的成績在提高一些,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習。
爸爸媽媽希望黃紫禛在這一學期的集體生活里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學習態度,在班集體和學校集體里和小朋友和諧相處,結交更多好朋友,希望在老師的辛勤付出和良好教育之下,幫助他克服自己好動、不認真聽講的缺點,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能有所進步,爭做三好學生。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做起來,就永遠都不為晚。
對待你身邊的事要學會欣賞,欣賞別人的優點,實際是在增強感悟,獲取教益和營養。
你欣賞別人,別人也會欣賞你,你要永遠保持自信樂觀的心態,只有自信并懂得欣賞的人,才有豁達的胸襟,才能不斷地增進智慧,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另外我們期望你是一個知道感恩的人。
要感養育之恩,要感師長教誨之恩,感朋友幫助之恩。
在這世界美好,祖國繁榮,社會安定,氣象萬千的歲月中,愿天下所有小朋友都能健健康看快樂的茁壯成長,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可愛的女兒,媽媽愿你的笑容永遠天真,愿你的天空永遠晴朗,愿你的世界永遠純凈,愿你人生的每
寫給孩子十歲成長寄語
孩子,你已經10歲了,人生,你已走了8分之一。
十年你漸漸長大,學會用自己的雙腳走路,用自己雙手吃飯,用自己的眼睛來看世界。
十歲只是你人生的第一步,今后的路將更長,更美好。
雖然你們會遇到更多的困難、更大的挑戰。
但是請不要擔心、不要害怕,爸爸媽媽會始終陪伴著你一起成長。
要勇敢地走下去,相信自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也沒有比自己更高的山。
孩子你已經是一名小小少年了
少年時期是充滿生機、充滿希望的時光。
在這個時期,你應該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理想。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有了夢想就要大膽的去實現。
你的目標里有你的童真,有你的希望,有我們共同的期盼。
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祝你夢想成真。
親愛的孩子,爸爸媽媽生養了你,給了你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聰明的大腦,一個舒適的家、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為父母,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為你創造更好的條件。
但你的學習我們替代不了,你的努力我們替代不了,你的未來更不是我們可以創造的。
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去完成、去實現。
寶貝,你就是爸爸媽媽心中最美麗的童話。
你的童話還剛開始,以后的故事由你自己創造。
童話里,會有烏云有狂風,但一定也會有燦爛的陽光,也會有美麗的彩虹
只要你健康快樂、聰明善良,你的童話肯定會非常精彩。
你幸福所以我們幸福
寶貝,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爸爸媽媽在關注學習成績的同時,更希望你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自主學習,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學海無涯,苦作舟。
學習是為了你自己。
在學習的海洋中,只要你能刻苦學習,我們相信你一定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你的每一個進步,爸爸媽媽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頭。
孩子,你是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我們對你寄予了種種厚望。
我們也曾想把自己未曾實現的愿望寄予你,希望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但是我們更希望你快樂成長每一天,享受你童年的快樂和煩惱,享受你童年的無邪和天真。
這是爸爸媽媽對你最真心的祝福和祈愿。
春節傳統習俗的簡介
一、祭灶 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二、掃塵 舉行過灶祭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
大江南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
年夜飯(團年飯) 三。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
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
四。
祭祖 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死去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
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采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五、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據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六,迎春 根據華人的計時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點鐘開始,因此傳統的迎春時間多 在晚上11時正。
不過,現代大多數人是在午夜12時正迎春。
七。
紅包(壓歲錢) 派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
八。
新年贈橘 在我國的廣東地區流行著新春佳節互贈橘子的風俗,這個風俗是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緊密相連的。
在民間,人們習慣上把橘字寫成桔字,而桔字和吉字又很相近,新春時節民間用橘子相互饋贈以求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小小的橘子也就成了人們的護身符。
九。
新年放爆竹 十。
拜年十一。
接財神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一一一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十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
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十八歲成人禮媽媽給女兒的一封信怎么寫
現在生活物質都不缺乏。
我覺得給自己或他人送禮送智慧最好,智慧就是財富,要想得到智慧就要讀書,讀圣賢經典書最好,四書五經,家家必備,人人需要。
上天給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我們要用這個時間去做有益的事,做提升正能量的事。
要想家和人樂,讀書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教子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抓住這個關鍵,以不變應萬變,方向正確,方法不斷尋找學習,人生一定很幸福。
書和講座光盤都可以,自己看,家人看,孩子看,好的思想代代相傳。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依道理而行,經典里有最好的道理。
經典告訴我們,什么是愛
愛是用心感受他人的需要,愛要長久,就要看對方優點,用正直的行為,溫暖的語言去愛。
夫義婦德,家庭和睦。
大家一起學,女子是齊家之本,有賢女就有賢妻,就有賢母,就有賢子、賢孫。
去網絡上下載課件、音樂歌曲很方便,刻錄在一個光盤里或U盤,呵呵
成人禮演講稿
十八歲青春感言--高二成人禮發言稿各位家長、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這是一個明快溫暖的春天,這是一個我們大家都會銘記一生的春天。
親愛的同學們,當你們姍姍走過麗日當空的實驗園,你可曾注意到小徑旁邊那一樹樹盛開的槐花。
那樣潔白溫潤的花朵,從青綠的小芽兒開始,到越來越飽滿,到慢慢地綻放,從半圓,到將圓,到滿圓。
你如果肯仔細地去端詳,你就能明白它所說的每一句話,你就會發現,花兒綻放的生命,像極了我們的青春。
十八年前,一聲嘹亮的啼哭劃破靜寂,我們開始了人生的旅程。
三歲,親情給我們溫暖;七歲,知識給我們力量;十二歲,單純給我們多彩;十四歲,善感給我們憂郁;十六歲,彷徨給我們思考;十八歲,成熟給我們淡定。
十八年的風雨和陽光,十八年的淚水與歡笑,十八年的回憶積淀出蓬勃而美麗的青春,終于在今天詩意地綻放
就因為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所以,它會極為小心地慢慢綻放絕不走錯一步。
它們是那樣慎重和認真地迎接著唯一的一次春天。
同樣,人生沒有回頭路,我們只有一個十八歲,只有一次青春。
站在十八歲的門檻上,世界將落在我們年輕的肩膀上,生活的舞臺從此要我們獨自出演。
雁過留聲,你的青春、你的人生,究竟給這個家、給這個世界、給你自己留下了什么
十八歲的我們,要學會清醒、獨立、沉靜地思考。
思考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感恩。
曾有人在十八歲時說過這樣的話,我想我們也應當牢記,他說:“我為什么顯得成熟,因為我理解父母。
”在這里我本想多寫一寫母愛和父愛,然而提起筆來,卻發現任何華麗的語言都是那樣蒼白。
愛似大海靜水流深,最深的愛里你看不到浪花。
父愛和母愛是沒有具體內容的,它是閉上雙眼浮現出來的十八年來點點滴滴日日夜夜,它是貫穿在我們整個生命里的所有的故事,它是母親的操勞和父親的奔波,它是母親的皺紋和父親的白發,它是母親的笑容和父親的鼓勵,它是母親的淚水和父親的嘆息,它是18年、6570天、19700頓早餐、中餐和晚餐。
這樣的恩情,是不能用數字度量,也不能用語言歌頌的。
只有用行動去報答,只有用我們成長的雙手撐起這個家,用我們全部的生命去感恩、去盡孝、去分享、去分擔。
回顧所來徑,還要感激那一雙雙幫助過我們的溫暖的手。
這其中,尤其要感謝我們的老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他們和我們一起,朝起晚歸披星戴月,他們欣慰著我們的進步,他們煩惱著我們的煩惱,他們夢想著我們的夢想。
不管我們將來是飛黃騰達還是平凡如故,請不要忘記感激和報答老師。
因為在思想的世界里,是老師教會我們站立;在科學文化的世界里,是老師教會我們行走和奔跑。
從這個角度,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應該被實驗學子永遠地牢記
我們也要對身邊的朋友和親人感恩,去關愛、去奉獻,感激他們給生命以溫度。
我們也要對繽紛的世界和多彩的社會感恩,去觀察、去體悟,感激他們給生命以廣度。
我們也要對人類博大的文化和深邃的科學感恩,去學習、去探索,感激他們給生命以深度。
余秋雨說:青年時代的使命,是以驚喜和謙卑之心,努力讓自己單薄的生命接通人類。
我想,我們要做的,第一是學會思考,第二是學會感恩,第三是學會承擔,第四是學會奮斗。
從十八歲這一天起,我們已經是完完整整的共和國公民。
我們不僅僅是一個自我,我們是家國天下,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青年,是希望、是未來、是力量和脊梁
從十八歲這一天起,我們的生命里不應該僅僅有瑣碎的生活,還要有夢想,我們的夢想、全家的夢想、以及中國的夢想
剛剛過去的五四青年節可能對于有些同學只是一個陌生的符號,然而八十九年前,在民族存亡的危機關頭,一群熱血青年站了出來,用他們的愛國熱誠喚醒了沉睡的民族,也開啟了近代中國尋求民主科學的征程。
這時,中國站起來了,站在青年人鐵肩擔道義的精神上,這時他們也是十八歲
而今天,中國正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騰飛,中國正面臨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
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社會進步需要一大批執著前行的探索者、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和果敢堅毅的建設者,需要一大批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需要中華民族優秀的青年兒女挺身而出
我想,作為“90后”第一批青年,我們的理想是明顯而堅定的,為中華之崛起,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信念
理想,在實現以前,有很多名字。
它們是:幻想、妄想、白日夢,和不可能。
但是,正是它,支持著一代又一代青年挺立潮頭、上下求索,正是它迎合著時代又改變著時代。
我們再不要借口說誰的成功是得天獨厚,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人成功,是因為他有理想、并且堅信不移
一個民族成功,是因為它的青年、它的中流砥柱擁有理想,并且為之前赴后繼、奮斗終身
今天,我們聚集在這里,由我們的家長和老師見證著邁入十八歲,成為一個成年人。
這昭示著一種榮耀,更提醒著一種責任。
這份責任就是我們要學會愛,愛得理性,愛得深沉,愛得真摯,愛得長久。
愛我們的家人、我們的老師和朋友,愛這個社會,愛偉大的祖國,愛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和九州的土地。
愛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獨立的思想、耿介的人格以及勇銳的精神。
愛人類璀璨的文明和精妙的科學。
還有,愛我們自己。
從此刻起,讓我們真心地熱愛生命和生命賦予我們的一切吧,我相信,這包括了對所有關懷我們的人最好的報償,這也包括了我們的錦繡前程,我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