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 的感受體會
《看戲》這篇文章寫了晚上八點,劇場里人山人海,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來看女主角穆桂英唱戲的,飾演穆桂英的就是深受人民歡迎的人民藝術家梅蘭芳同志。
當女主角穆桂英以輕盈而矯健的步伐出場的時候,這平靜的海面陡然動蕩起來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陣暴風雪:觀眾像觸了電似的迅速對這位女英雄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不一會兒,觀眾又像著了魔似的一樣,忽然變得鴉雀無聲。
戲就要達到高潮,這時我們的女主角就像一朵盛開的鮮花,觀眾想把這朵鮮花捧在手里,不讓她消逝,于是他們不約而同的從座位上站起來,像潮水一樣,涌到我們這位藝術家面前,舞臺已經失去了界限,整個劇場成了一個龐大的舞臺。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刻地體會到,只要付出努力,盡最大的力量,去學一種藝術,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的。
就像這篇文章中的梅蘭芳同志,在舞臺生涯中走過了半個世紀,付出了多少汗水。
已經六十六歲的高齡,仍能創造出這樣富有朝氣的美麗形象,表現出充沛的青春活力,這不能不說是奇跡。
她用自己成功的藝術,換來了多少觀眾對她 的支持,對她藝術的癡迷。
這奇跡的產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擁有這樣熱情的觀眾和這樣熱情的藝術家。
舉例:對一部了解戲劇作品,談談你的感想、
中國的戲曲,源遠流長,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
每種戲曲都有各自的特點,如京劇的容華美,昆曲的雅精致,梆子戲的高亢悲涼,越劇的輕柔婉轉,黃梅戲的悠揚委婉。
為了感受它博大的內涵,去品味它悠長的韻味,我特地上網查找。
我先一段既簡單又好聽的黃梅戲《天仙配》選段。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聽著聽著,那似乎散發著清香的泥土氣息的黃梅小調使人感受到了劇情人物的歡喜幸福,看到了潺潺的溪水,在枝頭歡歌的小鳥……突然,我感到一陣搖晃,猛地睜開眼,感到重心不穩,原來由于我聽得太入迷了,差點摔倒在地。
再一看,戲早已唱完了。
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原來戲曲不比流行歌曲差。
同樣很好聽。
想到這,我不禁感到臉紅。
我這個只知道聽流行音樂,只知道追流行歌手的小女孩,卻一直沒發現戲曲藝術的美,一種脫俗的美,一種自然的美…… 常言道: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須親自去嘗一嘗。
其實,很多東西不能光看表面,需要親自去實踐,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假。
就像戲曲,它雖不分時代,但既不會過時也不會老套。
它是中國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永不褪色。
我們的戲劇節的閱讀感想怎么寫?
有沒有一起來新華的小伙伴呢
急
哪位大哥能提供一個中國戲曲藝術學習后的感想的文章
周華斌、朱聯群主編《中國劇場史論》 周華斌、朱聯群主編《中國劇場史論》(全兩冊上下卷)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戲劇戲曲學書系 目錄 序 上卷 第一編:總論 第二編:原始祭壇與宗教壇場 第三編:古典舞臺與傳統劇場 下卷 第四編:近代戲園與現代劇場 UID10411 帖子483 精華2 積分514 閱讀權限10 來自廈門大學 在線時間972 小時 注冊時間2003-5-18 最后登錄2009-11-28 查看個人網站 查看詳細資料 TOP 如舸齋 高級會員 個人空間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前離線 3樓 大 中 小 發表于 2005-6-13 21:18 只看該作者 張庚文錄(七卷本) 張庚文錄(七卷本) 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9月版 張庚文錄(第一卷)目錄 自序 為觀眾的戲劇講話 前言 觀眾的責任 劇本送到哪里去 什么戲是好戲 明星制與導演制 獨裁呢還是民主 演員的兩重人格 感情與演技 演員二弊 外形的裝扮 舞臺裝置 舞臺燈光和效果 戲劇的效用 怎樣看《欽差大臣》
中國舞臺劇的現階段 ---業余劇人的技術的批判 國防戲劇的題材和題材處理 對于中國旅行劇團的感想 舊劇巡禮 談“蹦蹦戲” 談“大鼓書” 舊戲中的海派 談四川高腔 從怎樣的視角去看舊戲 ---談我的方法論兼答李培林先生 不要忘了戲劇的武器性 悲劇的發展 ---評《雷雨》 論兩個口號 洪深與《農村三部曲》 論《迷途的羔羊》 戲劇的國防動員 蘇聯戲劇與戲劇節 1936年的戲劇 ---活時代的活紀錄 藝術新話 兩種現實主義 內容和形式 觀念和形象 藝術和科學 從藝術去認識現實 藝術對其他文化的關系 談風格 談遺產 談體制 談影響 藝術究竟是什么 可以上演的壞劇本 1937年中國戲劇運動之展望 讀《日出》 目前劇運的幾個當面問題 話劇邁進中的危機和出路 關于《羅密歐與朱麗葉》 ---“業余實驗劇團”演出 新的劇本創作 戲劇的舊概念和新概念 劇本創作問題 話劇民族化與舊劇現代化 紀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與中國劇運的開展 什么是戲劇 關于《競選》等三個時事劇的演出 劇運的一些成績和幾個問題 為什么要有一個戲劇節 對平劇工作的一點感想 論邊區劇運和戲劇的技術教育 談《烏龍院》 魯藝工作團對于秧歌劇的一些經驗 談秧歌運動的概況 悼王大化同志 音樂在戲劇中的作用 介紹秧歌劇 秧歌與新歌劇 ---技術上的若干問題 開展群眾文藝運動中新與舊的斗爭 改進創作方法 克服公式主義 ---對東北三年來劇作的個人意見 解放區的戲劇 ---第一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的發言 張庚文錄(第二卷)目錄 對今后戲劇運動的希望 新歌劇---從秧歌劇的基礎上提高一步 加強對文藝思想的領導 ---在中央戲劇學院總支委員會選舉會上的報告 略談英雄人物的描寫 ---在華北軍區戲劇音樂創作工作會上的發言 文工團工作中的幾個問題 ---在全國文工團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談地方戲與新歌劇的關系 蘇聯的歌劇與舞劇 關于《白蛇傳》故事的改編 深入學習斯大林同志的學說,提高我們的工作水平 為什么上演《法西斯細菌》 《萬水千山》里的人物 地方戲曲藝術怎樣表現現代生活 ---在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專題報告會上的發言 向杰出的印度藝術學習 談《蝴蝶杯》里的精華與糟粕 ---在第一屆戲曲演員講習會上的專題報告 《秦香蓮》的人民性 ---在第一屆戲曲演員講習會上的專題報告 擴大上演劇目的幾個問題 戲曲表演問題 第一屆戲曲演員講習會學習總結 使藝術遺產重新發出光輝 ---對民主德國整理歌劇遺產的點滴印象 看彩色影片《梅蘭芳的舞臺藝術》 《生活的凱歌》鼓舞人心 向《十五貫》的成功經驗學習 ---談《十五貫》的劇本整理 正確地理解傳統戲曲劇目的思想意義 ---在第一次全國戲曲劇目會議上的專題報告 關于戲曲劇目問題 ---在陜西省第一屆戲劇觀摩演出大會上的報告 反對用教條主義的態度來“改革”戲曲 發展民族藝術必須反對洋教條 半個世紀的戰斗經歷 ---中國話劇運動史的一個輪廓 二十萬個祝賀 ---在國際戲劇協會討論會上的發言 應該加強戲劇評論 試論戲曲的藝術規律 新歌劇必須與群眾相結合 ---在新歌劇問題討論會上的發言 戲曲上的香花毒草之爭 反對阻礙“百花齊放”的論調 開放劇目與推陳出新 張庚文錄(第三卷) 話劇史中的一條教訓 戲曲編劇在表現現代生活方面的問題 ---在文化部第三屆戲曲演員講習會上的講稿 新戲曲在邁步前進 ---在晉南專區第二屆現代劇觀摩演出大會上的報告 評劇《三里灣》觀后感 兩首青春之歌 《白毛女》和《紅仙女》 《茶館》漫談 讓戲曲更多更好地反映現代生活 新戲曲隨著人民的時代飛躍前進 一定要重視總結經驗和交流經驗 ---戲曲表現現代生活座談會的開幕詞 論新戲曲的內容和形式 ---在戲曲表現現代生活座談會上的發言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新戲曲 ---在江西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的報告 戲曲必須多表現現代生活 新戲曲的大躍進 ---對于現代題材戲曲劇作的一些隨感 表現現代生活是新戲曲的方向 關于社會主義的新戲曲 ---戲曲表現現代生活及其他 從“暢想未來”和“今古同臺”談起 戲曲的形式 戲曲劇目上的兩條腿走路 研究新問題可以適當借鑒傳統經驗 關于戲曲劇目 臺下閑談之一 臺下閑談之二 臺下閑談之三 ---金沙江畔的兄弟友情 臺下閑談之四 ---河北梆子兩枝花 臺下閑談之五 ---豐富多彩的彩調 看了《伊索》,想起《葛麻》 談紅線女的表演藝術 舞劇影片《寶蓮燈》觀后 戲曲獲得了新生命 烏蘭諾娃的《吉賽爾》 推陳出新及其他 現代題材戲曲的新成就 可喜的演出 ---京劇《初出茅廬》觀后 蓬蓬勃勃的革新氣象 ---祝北京青年河北梆子劇團成立 民間文藝發出了新的思想光輝 ---《劉三姐》觀后 悼念梅蘭芳同志 用全身心演戲的藝術家---周信芳 《膽劍篇》隨想 為現代戲劇做評注工作 回憶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后“魯藝”的戲劇活動 不能抹殺不同的戲劇體系 ---在戲曲舞臺美術座談會上的發言 關于劇詩 戲曲的形式 ---中國戲曲學院戲曲理論進修班講稿 一代宗匠 ---重讀梅蘭芳同志遺著的感想 歐陽予倩同志,你永遠活在我們中間 一點建議 再談劇詩 ---在第一期話劇作者學習創作研究會上的發言 燕燕的性格 有意義的嘗試 ---京劇《八一風暴》觀后 推陳出新與整理傳統劇目 ---在推陳出新座談會上的發言 古為今用---歷史劇的靈魂 戲曲音樂的推陳出新 《一捧雪》到底宣揚了什么思想 十年辛勤,開花結果 ---看河南省豫劇院三團《朝陽溝》演出后的祝詞 導演要學習京劇革命的基本功 ---在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導演研究座談會上的發言 富于時代特色的小喜劇 ---從中南區戲劇觀摩演出下鄉節目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