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長征70周年主持詞
紀念長征70周年—長征頌主持詞
帶著豐收的憧憬,迎著十月的秋高氣爽。第21期好歌大家唱激情廣場又和大家見面了。大家還記得我們的口號嗎?我們的口號是好歌大家唱(三遍)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參加今天好歌大家唱激情廣場的嘉賓和演員們。
大家知道,再過不久就是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驚天地、泣鬼神的紀念日來臨之際,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歷史的彼岸。當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身影穿過世紀的叢林,和我們心手相牽!我的心啊!你一定能夠聽見!無數(shù)的革命前輩為了民族的解放,發(fā)出了求索和奮斗的吶喊!面對白色恐怖下的流血犧牲。
共產(chǎn)黨人微笑著走向刑場,把反動派譏諷得狼狽不堪。面對五次圍剿的來勢洶洶,工農(nóng)紅軍神出鬼沒、機智勇敢,粉碎敵人的進攻于談笑之間。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歷經(jīng)重重磨難。兩過雪山,橫跨大草原,跨越道道天險。二萬五千里長征,你是舉世無雙的壯舉,像一條永遠銘刻在地球上的紅飄帶,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象征。
二萬五千里長征,你是歷史的奇跡,無數(shù)紅軍戰(zhàn)士用年輕的生命與滾燙的鮮血,為千古后世,寫下了不朽的詩篇。
請聽合唱《七律長征》。
撥開歷史的黑夜,我們看到有這樣一支隊伍,高擎著紅旗在南昌城頭用槍聲刺破了烏云壓頂?shù)暮诎担瓉砝杳鞯氖锕狻B尤v史的硝煙,我們看到有這樣一支隊伍,行進在贛江湘水之畔會師在井岡山上,燃起革命的星星之火。回眸艱難曲折的征程,我們看到這支隊伍,穿著草鞋爬雪山過草地,創(chuàng)造了兩萬五千里的奇跡。這就是我們光榮的紅軍隊伍,他們披荊斬棘,百戰(zhàn)百勝,用鮮血和智慧創(chuàng)造出閃亮的新世界!
請聽合唱八月桂花遍地開,演唱單位26軍干休所紅軍打仗為人民,人民對紅軍格外親。
軍民魚水情誼長,十送紅軍打豺狼。
請聽由20xx年我市青歌大賽民族唱法二等獎獲得者周亞男為您演唱的《十送紅軍》寒凝大地亂云飛,血沃中華乾坤悲。
縱使重重封鎖墻,難擋紅軍好漢闖。跨五嶺,渡于都,不怕流血不怕苦,前赴后繼殺虎狼。請聽合唱《突破封鎖線》西風烈,霜晨月。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由于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遭到失敗,力量銳減,紅軍隊伍面臨著覆亡的`危險。遵義會議力挽狂瀾,將紅軍和中國共產(chǎn)黨挽救于危險的邊緣。風云變,紅旗展,百鳥報春,光輝重現(xiàn)。
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和工農(nóng)紅軍一個偉大的歷史轉(zhuǎn)折點。請聽合唱《遵義會議放光輝》橫空出世,莽昆侖,飛渡關山,敵喪魂,長纓縛龍軍如鐵,長征兩萬舉世聞。在整整兩年的征程中,紅軍轉(zhuǎn)戰(zhàn)了14個省,沖破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經(jīng)受了重重艱難險阻的考驗,譜寫了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英雄史詩。
請聽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
紅軍戰(zhàn)士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
請聽合唱《過雪山草地》“露天麥地覆棉裳,鐵仗為樁系馬韁。穩(wěn)睡恰如春夜暖,天明始覺滿身霜。”
謝覺哉老人的這首《追賦》,真實生動地記錄了紅軍1935年冬初到吳起鎮(zhèn)的情景。露天麥地、鐵仗為樁。是啊,正是有了這么一支紀律嚴明、愛民如子的隊伍,紅軍才能克服重重困難,創(chuàng)造出中國革命史的奇跡。
請聽合唱《到吳起鎮(zhèn)》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離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墜,賴以拄其間。面對敵人無數(shù)次圍剿和堵截,工農(nóng)紅軍神出鬼沒、機智勇敢,取得了長征的最終勝利,為開展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
請聽合唱《大會師》“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中央紅軍歷盡千難萬險取得勝利,大會師于蘇北,老區(qū)千家萬戶喜開懷,敞開大門迎親人,熱騰騰的米酒捧上來。
請聽合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那是一段難忘的歲月,那是一段血染的歷史。
紅軍將士身披兩萬五千里風雪征塵,于槍林彈雨中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鋪就了勝利之路。我們不會忘記,紅軍中還有這么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出生在硝煙彌漫中,成長在馬背的搖籃上。他們生下來就沒再見過爸爸媽媽,陪伴他們的老紅軍就是他們的親爺爺。
請欣賞歌伴舞《爺爺為我打月餅》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留下了紅軍的足印無數(shù)
。一路上的山山水水,見證了紅軍當年的堅強和勇敢,記錄了紅軍將士的苦難歷程,同時也在把紅軍的故事傳頌。
請聽合唱《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紅軍前方去打仗,姐妹后方織耕忙。后勤保障要做好,支持紅軍打豺狼。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
請聽合唱歌曲聯(lián)唱《十送紅軍、情深誼長、軍民團結一家親》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精神是一種穿越時空、連接古今的強大力量,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拼搏、不斷前進。
請聽合唱《紅星歌》想一想紅米飯南瓜湯,吃什么都覺得甜又香。
紀念長征勝利作文1500字
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次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過去了大半個世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紀念長征勝利作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紀念長征勝利作文1】
二萬五千里長征,一次改變中國人命運的征程已在人們的評說中過去了大半個世紀。長征是一個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過程。這其中的艱險自是我們這些在平和年代出身的人所難以想見的。后有追兵,前途漫漫,環(huán)境險惡,糧食短缺。每一條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而我們的前輩卻穿著草鞋在雪地,在沼澤中一步步艱難地走來,走向光明和勝利。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撒滿了長征的每一個角落。
作為英雄的后代,我們也試著學會堅強。
昔日中國的女排姑娘們是何等的神勇,“五連冠”不知使多少中國人為之振奮。然而在一次次的勝利之后,在郎平等一些老隊員相繼退役后,中國的女排開始了它從未有過的失敗。
昔日的世界霸主竟在一瞬間敗下陣來。頃刻間,舉國上下焦慮萬分,人們不禁懷疑起那支曾令他們無比自豪的強隊,究竟能走多遠?然而在2004年,沉寂了13年的中國女排,在議論和懷疑聲中殺出了一條血路。終于又一次拿回了她們期待已久的世界冠軍。當五星紅旗在雅典的奧運會館升起時,中國的女排姑娘們含淚唱完了國歌。
歷史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長征精神將伴隨著中華兒女不斷締造輝煌。
在感動中,我們知道了桑蘭,這位正值年青的美麗女孩,這次曾被中國人和體操界認可的明日之星卻在一次比賽中意外受傷。導致下半身癱瘓,正當國人對她的未來倍感擔憂時,她卻用笑容感動了周圍的所有人,堅持著,努力著,頑強地生活著。
此時,我感覺到了一種力量,一種因歷來而越發(fā)令人征服的力量,我感謝那些長征中的先輩們,感謝他們?yōu)槲覀兞粝铝艘还P可貴的精神財富-----堅持到底,永恒的長征精神。
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揚長征精神,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從我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刻苦學習,努力拼搏,學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建設祖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紀念長征勝利作文2】
我們隨著時間隧道游至1934年10月,心中頓時卷起濤濤浪花,那是歷史上最莊嚴的一刻,也是紅軍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zhuǎn)折點。”此后,“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等無不顯示工農(nóng)紅軍的大無畏氣概。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終于到達陜甘革命根據(jù)地的吳起鎮(zhèn),與陜北的紅軍勝利會師。于次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同前來接應的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紅軍三大全會后,宣告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舉國上下,萬民慶賀。
直到今天,新世紀的少年仍舊不忘紅軍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取得的長征勝利。可惜的是,這些少年所重視的不是紅軍殺敵沖前,保衛(wèi)國家的英勇過程,他們關注的只是長征勝利的結果。如若毛主席再現(xiàn)的話,定會拍案而起,警告后生晚輩:世界上成名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現(xiàn)在絕大部分的人都盲目一味地去崇拜他們,這一點,我們不會阻擋。但是,同志們啊,我們所注重的,不應該只是他們的成功啊!在他們身上,值得我們更多的了解的是他們成功背后的付出和努力。我國偉大的女詩人冰心曾寫過這么一首小詩,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不也正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嗎?
前幾天,我看了《關心下一代周報》中有一篇文章說:一位母親教育女兒不能只欣賞名人的名譽,而是多多了解他艱苦奮斗的過程。對此,我覺得這位母親教導的正是。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向人們展示的不僅僅是三大主力會師,更引起人們注意的是:紅軍在面對困難、面對敵人、面對槍炮時,那勇往直前,不畏艱難險阻,不畏犧牲,處處為他人著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正是因為具備了這些常人所沒有的精神,長征才取得了勝利,相同的是,名人也是在不斷奮斗,努力后,才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自長征勝利以來,轉(zhuǎn)眼就70年過去了。直此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作為新世紀的小主人,我們不會再一昧地追求、崇拜名人,我們更會去更多地了解,名人在成功背后的付出。照亮新世紀。
說到這兒,覺得還是冰心老人的詩最能概括這一點: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紀念長征的朗誦稿
紀念長征的朗誦稿1
八十年前,
你被迫轉(zhuǎn)移,
讀過紅樓,
用的是三國演義,
象唐僧取經(jīng),
有梁山狹義,
找一個根據(jù)地,
點燃革命的火星,
快速離馬不停息,
一會在懸崖峭壁,
時而在雪山草地,
前面藏殺機,
后面有追兵,
你卻象天使,
一次次化險為夷!
一路上多少英雄,
失去了生命,
有年長也有年輕,
許多還未留下姓名,
手相連心相依,
一點一滴連成二萬五千里!
長征,是你的旅行,
信仰和大愛陪伴,
困難和危險也是風景,
長征,是你的舍生取義,
不懼艱險,目標堅定,
直至目標的勝利!
紀念長征的朗誦稿本三
漫漫長征路,一去八十年。
英雄多已歿,子孫成蒼顏。
迢遙兩萬里,遭逢一夜間。
初戰(zhàn)王母渡,再穿封鎖線。
沿路埋尸骨,到處是烽煙。
遵義開大會,毛公挽狂瀾。
輾轉(zhuǎn)湘桂滇,迂回赤水澗。
運籌草莽中,拔營金沙畔。
壯士輕生死,哀殤赴國難。
小舟浮弱水,星火可燎原。
猿猱悲歧路,烏云暗雪山。
雪山寒風起,戰(zhàn)士多凍死。
死者是何人?無非兄與弟!
渾身已無力,欲哭冰凝涕。
八月入泥洼,夜夜飛雪花。
嘗聞豺狼吠,身后啼烏鴉。
人人食野草,將軍殺戰(zhàn)馬。
日月同在天,草地愁無邊。
心懷凌云志,誰畏蜀道難?
激戰(zhàn)臘子口,抬頭望延安。
三軍會師后,天下轉(zhuǎn)坤乾。
幾度風云變,一朝換河山。
浮沉誰是主?成敗皆宿緣。
縱橫前車鑒,大義在人寰。
紀念長征的朗誦稿2
今天,當我們登機穿過云層
今天,當我們在都市的街頭把皮鞋擦亮
長征,長征
有一首悲壯的`史詩
在我們的血液中
逶迤激蕩
那是一撥貧苦的人馬
心中裝著百姓的天下
五角星,破草鞋
突圍在泥濘深處
重重封鎖與剿殺
倒下了,站起來
信念舉著紅旗一路向前
急流把勇氣沖涮出來了
草鞋把骨氣磨礪出來了
雪山讓五角星更加耀眼
槍聲是宣言也是種子
死亡并不代表減少
一種強大的精神生根發(fā)芽
二萬五千里荊棘長路
今天的每一寸版圖
都濺落過淚花
這是一座聳入云天的豐碑
長征,長征
如一道耀眼的閃電
劃破黑的夜
更是一根虬曲的青藤
衍生出無數(shù)朵倔強的花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繁華掩滄桑
回頭望
在華夏廣闊的地平線上
有一撥人馬被朝陽拉成剪影
紅旗高舉,草鞋步槍
那就是
長征,長征
賦予我們今天的意義
紀念長征勝利主題征文
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長征勝利80周年征文的內(nèi)容,歡迎大家查看。
“饑寒中的中國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過了位于寶興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這個/歷史性坎坷”——詹永祥《雪山》
小時候見過的“雪山”,在邀請到學校來作報告的老紅軍頭上:蒼蒼白發(fā)象形的雪山,我懷疑就跟他所歷經(jīng)的長征有著因果。那時候,老紅軍嘴里的長征因為蒼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那時候,老紅軍被老師介紹成為“爬過雪山的老同志”;那時候,以為長征僅僅就是爬雪山,以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勛章,珍藏在老紅軍心窩里,隨歲月的堆積慢慢提升,變成紅領巾眼前一頭聳立的白發(fā)。微型的“雪山”,跟二萬五千里烽煙失去關聯(lián)。
后來,通過課堂上一首著名的詩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聯(lián)的一句浪漫主義,岷山千里的積雪與三軍過后的笑顏,成了牢固的歷史邏輯。那時候心目中的雪山,僅僅是一種海拔,僅僅是一個路標,它指向紅軍的豪邁,指向革命的勝利。
然而,雪山終究是一個政黨和一支軍隊的歷史坎坷。當長征漸漸沉淀成后來創(chuàng)業(yè)者心中的一種鞭策和激勵,雪山是一個坐標,標志著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在歲月的回眸中,長征中的萬水千山漸漸地低下去,而雪山,成為一首磅礴史詩中的詞眼,漸漸在懷念和追憶中高大起來。當更多的功績鍍亮中華民族騰飛的翅膀,無數(shù)勝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溫一幅歷史圖景中找到了譬喻。
“1935年的雪不斷落在橫放背包上的槍支上,金黃色的軍號和獵獵作響的方面軍旗幟上。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這群反穿著羊皮的南方籍農(nóng)民,像一群戰(zhàn)爭年代的食草動物,他們的饑餓是一把從喉嚨里長出的鋤頭,漸漸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處的草根與野菜……”
南飛雁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秋天來了,一群大雁往南飛”。八十年后的小學課本,依然這樣描寫一個季節(jié)。如果時光回溯到上個世紀的那個秋天,如果讓一群遷徙的候鳥來描寫人間的景象,肯定會有這樣對應的文案——“秋天到了,一支隊伍往北飛。”
在歷史特定時刻,南飛的雁陣與北上的軍隊構成立體的畫面。方向相反的運動共同把那年的秋色寫進歷史永恒的記憶。
然而,大地上艱難行進的紅軍,與天高云淡間自由翱翔的大雁,畢竟不是優(yōu)美的映襯,而是一種悲壯的反差和對照:天空里沒有敵人的圍追堵截,不存在四渡赤水的智慧和五嶺逶迤的阻攔;天空里沒有險關和沼澤,不需要七根火柴的溫暖和皮帶虛擬的營養(yǎng)……
對于北上的隊伍,“雁南飛”是心頭回蕩的一支久遠的歌,一個幸福的意象。是的,梅坑話別時何叔衡相贈的`綈袍,依然是林伯渠征途中戰(zhàn)勝風雨的“雁翅”。客家女池育華跨越世紀的滄桑守望中,北上的丈夫始終都是一只行將南歸的“大雁”。六盤山上的一支雁陣,是那位領袖“屈指行程二萬”時的算籌。而那草地上兩人爬著拖著、一人躺著望著的“三人行”中,北上的信念與南飛的雁群都一樣,在征途中一點點積累勝利的曙光。
南飛雁,是革命者的仰望,給予了留痕史冊的機遇。
山丹丹花
“一道道的那個山來喲一道道水,咱們中央紅軍到陜北。”——陜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從贛南馥郁的桂花香,到陜北山丹丹花紅艷艷的笑臉,有二萬五千里。當《十送紅軍》的民歌猶在江西的秋風中飄蕩,另一支陜北民歌已在山丹丹花枝葉間孕育,含苞未放。一支鐵流的英勇,萬里征途的風塵,將是這種山丹丹花一年間要紅起來的原因。
一段革命的征途終于延伸到山丹丹花扎根的土地。一支隊伍飽嘗的困苦,被山丹丹花視作親人遭遇的艱難。擁有革命的熱情和純樸的人民,“陜北”是長征篇幅里一個多么溫暖的終端名詞。是的,十一個省份之中的曲折和坎坷,萬水千山間的饑寒與泥濘,無數(shù)綁腿上的疲憊和堅毅,都可以在陜北卸下來,放在窯洞里,放在米酒中。山丹丹花像陜北人民支起的火柴,等候中央紅軍的旗幟來擦燃,歷史的天空被照紅了一角,長征的隊伍和盼望的百姓一時都被溫暖。
山丹丹花,窮苦人民的花,站在陜北的土地上,見證著窮苦大眾的革命與革命的窮苦大眾互相擁抱的時刻。山丹丹花,熱烈奔放的花,它所照耀的革命和被革命照耀的花枝,說出了八十年后,人們依然紀念長征的根源。
上一篇:關于一學一做的口號匯集2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