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這些物品容易碎》安全教案
設計意圖:
生活中無處不見玻璃、陶瓷制品,這些物品的用途各不相同,造型既美觀又獨特,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喜歡看看摸摸,但他們卻不知道這些物品容易碎,而且會傷到自己。為了幫助孩子自主探索發現易碎物品的特征,懂的小心、正確的使用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等,知道遠離危險的易碎品,特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第1句】:引導幼兒認識家庭中的易碎物品,學會正確使用玻璃制品、陶瓷制品。
【第2句】:讓幼兒知道易爆物品帶來的危險,遠離啤酒瓶等易爆物品。
活動準備:
【第1句】:常見的玻璃制品(玻璃杯、玻璃瓶、體溫計等)各種瓷器(瓷瓶、瓷盤、瓷碗等)以及他們的外包裝若干。
【第2句】:幼兒用書第14---15頁,或多媒體教學資源(1)《哪些物品容易碎》(2)《快快提醒他們》。
活動過程:
【第1句】:幼兒分組觀察,了解玻璃制品、陶瓷制品的特征。
(1)請幼兒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和用途。
(2)討論: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應該怎樣正確取放這些物品?
(3)教師小結:這些物品容易碎,應該輕拿輕放。萬一不小心打碎了,要先告訴大人,并自己學著用正確的方法清理,當心碎片傷到自己。
【第2句】:出示體溫計,學習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
請幼兒嘗試使用體溫計,教師介紹使用體溫計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小結:體溫計是測量身體溫度用的,里面有一種物質叫“水銀”,如果不小心碰碎了體溫計,里面的“水銀”就會流出來,污染空氣,如果接觸到“水銀”還可以使人中毒。所以使用時要輕拿輕放,妥善保管。
【第3句】:案例討論《爆炸的啤酒瓶》
(1)教師講述案例:
爺爺買了兩瓶啤酒,浩浩發現了,拿起一瓶在地上滾來滾去,,突然“嘭”的一聲巨響,啤酒瓶爆炸了。碎片將浩浩的右手扎了兩個大口子,血流不止。爸爸急忙把浩浩送進醫院,經過緊急搶救,浩浩的右手還是留下了永久的`傷疤。
(2)討論:浩浩的右手被什么弄上的?啤酒瓶為什么會爆炸?
教師小結:有一些物品不僅容易碎,而且使用不當會發生爆炸,我們小朋友要遠離這些容易爆炸的物品。
【第4句】:觀看多媒體教學資源,能正確識別易碎品,知道怎樣安全使用這些物品,能夠遠離易爆的物品。
【第5句】:仔細觀察容易碎物品的外包裝,認識易碎物品的標志。
活動延伸:
【第1句】:與家長一起閱讀、操作幼兒用書第14----15頁。
【第2句】:回家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容易碎,制作統計表。
活動反思:生活中孩子們經常使用易碎物品,通過本次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容易碎的知識,懂得了怎樣使用容易碎的物品,更懂得了遠離易爆炸的物品,提高了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這些物品容易碎》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這些物品容易碎》小班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第1句】:引導幼兒認識家庭中的易碎物品,學會正確使用玻璃制品、陶瓷制品。
【第2句】:讓幼兒知道易爆物品帶來的危險,遠離啤酒瓶等易爆物品。
【第3句】: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第4句】: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第5句】: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第1句】:常見的玻璃制品(玻璃杯、玻璃瓶、體溫計等)各種瓷器(瓷瓶、瓷盤、瓷碗等)以及他們的外包裝若干。
【第2句】:幼兒用書第14———15頁,或多媒體教學資源(1)《哪些物品容易碎》(2)《快快提醒他們》。
活動過程:
【第1句】:幼兒分組觀察,了解玻璃制品、陶瓷制品的特征。
(1)請幼兒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和用途。
(2)討論: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應該怎樣正確取放這些物品?
(3)教師小結:這些物品容易碎,應該輕拿輕放。萬一不小心打碎了,要先告訴大人,并自己學著用正確的方法清理,當心碎片傷到自己。
【第2句】:出示體溫計,學習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
請幼兒嘗試使用體溫計,教師介紹使用體溫計時的注意事項。
教師小結:體溫計是測量身體溫度用的,里面有一種物質叫“水銀”,如果不小心碰碎了體溫計,里面的“水銀”就會流出來,污染空氣,如果接觸到“水銀”還可以使人中毒。所以使用時要輕拿輕放,妥善保管。
【第3句】:案例討論《爆炸的啤酒瓶》
(1)教師講述案例:
爺爺買了兩瓶啤酒,浩浩發現了,拿起一瓶在地上滾來滾去,,突然“嘭”的一聲巨響,啤酒瓶爆炸了。碎片將浩浩的右手扎了兩個大口子,血流不止。爸爸急忙把浩浩送進醫院,經過緊急搶救,浩浩的右手還是留下了永久的傷疤。
(2)討論:浩浩的右手被什么弄上的?啤酒瓶為什么會爆炸?
教師小結:有一些物品不僅容易碎,而且使用不當會發生爆炸,我們小朋友要遠離這些容易爆炸的物品。
【第4句】:觀看多媒體教學資源,能正確識別易碎品,知道怎樣安全使用這些物品,能夠遠離易爆的物品。
【第5句】:仔細觀察容易碎物品的外包裝,認識易碎物品的標志。
活動延伸:
【第1句】:與家長一起閱讀、操作幼兒用書第14————15頁。
【第2句】:回家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容易碎,制作統計表。
活動反思:
生活中孩子們經常使用易碎物品,通過本次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玻璃制品和陶瓷制品容易碎的知識,懂得了怎樣使用容易碎的物品,更懂得了遠離易爆炸的物品,提高了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區分這些容易混淆的成語
【第1句】:前赴后繼前仆后繼
前者意為“前面的人沖了上去,后面的人緊跟著上去”;后者意為“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緊跟著又沖了上去”。高考
【第2句】:一揮而就一蹴而就
前者意為“一動筆就寫成”,形容寫字、畫畫、作文等很快完成;后者意為“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辦,一下子就能完成。
【第3句】:不孚眾望不負眾望
前者意為“不能使大家信服”;后者意為“不辜負眾人的期望”。
【第4句】:不刊之論不易之論
前者意為“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不刊:不可更改);后者意為“內容正確、不可更改的言論”。
【第5句】:不名一錢不值一錢
前者形容“極貧窮”(名:占有);后者形容“毫無價值”,也比喻地位卑賤,受人鄙視。
【第6句】:不期而至不期而遇
前者意為“沒有預料地來到了”,用于事;后者意為“沒有預先約定,卻意外地遇見了”,用于人。
【第7句】:不忍卒讀不堪卒讀
前者意為“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寫得凄涼感人,使人不忍心讀完;后者多指“文章寫得不好,使人讀不下去”。
【第8句】:不容置喙不容置疑
前者意為“不容許別人插嘴說話”;后者意為“不容許有什么懷疑”,多指絕對可信。關鍵詞:喙——嘴;疑——懷疑。
【第9句】:不勝其煩不厭其煩
前者意為“煩瑣得使人受不了”;后者意為“不嫌煩瑣,不嫌麻煩”。關鍵詞:勝——忍受;厭——嫌。
【第10句】:無可非議無可厚非
前者意為“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后者意為“不可過分指責”,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關鍵詞:非議——責備;厚非——過分指責。
【第11句】:不以為然不以為意
前者意為“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后者意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視,不認真對待。
【第12句】:無微不至無所不至
前者意為“沒有什么細微的地方不考慮到”,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褒義);后者意為:(l)沒有達不到的地方,指“人或事物所到之處范圍廣”;(2)凡是能做的壞事都做到了(貶義)。
【第13句】:不足為訓不足為據
前者意為“不值得當做典范或法則”;后者意為“不能作為憑證或根據”。
【第14句】: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前者意為“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值得一做”;后者意為“做一番大事業”。
【第15句】:如虎添翼為虎添翼
前者意為“好像老虎長出了翅膀”,比喻力量很強的人增加了新的動力,可用于人或組織;后者意為“給老虎添加翅膀”,比喻幫助惡人作惡或增加惡人的勢力,只適用于人。
【第16句】: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前者意為“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后者意為“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
【第17句】:各自為戰各自為政
前者意為“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后者意為“按照各自的主張做事,不互相配合,不顧全局,各搞自己的一套”。
【第18句】:駭人聽聞聳人聽聞
兩者都有“聽了使人震驚”的意思,而“聳人聽聞”還有“夸大和捏造事實來使人震驚”的意思。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我們身邊的小物品》含反思
活動目標
【第1句】: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產生的危險。
【第2句】:會安全使用文具,能夠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規則。
【第3句】:通過討論,初步建立班級的文具安全規則。
【第4句】: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第5句】: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活動準備
常見的文具如:(剪刀、小刀、鉛筆等)
活動過程
【第1句】:活動導入:談話活動教師:文具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經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們知道文具使用不當會很危險嗎?下面我們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第2句】:活動展開:觀看幼兒用書和教學掛圖。
(1)教師:請小朋友翻開書的第2頁和第3頁,仔細看看每一幅圖,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們在使用哪些文具?他們使用文具的方法對嗎?
(2)幼兒根據教師的提問,自由閱讀和講述畫面的內容,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和討論畫面內容。
①教師:老師這兒的大圖和你們書上的小圖是一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都講了些什么。
②逐一討論掛圖中相關的內容。這個男孩在做什么?咬鉛筆會有什么危害呢?(鉛筆不能咬,會造成鉛中毒,會把細菌等有害的東西吃到肚子里,還會使小朋友的牙齒歪斜)③討論其他內容。
④教師小結:這幾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確,這樣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嚴重的還會威脅生命安全。
【第3句】:活動展開: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最后一幅小圖: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確。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畫完畫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時還應該注意什么?
(2)教師發給每組幼兒一張大白紙和一盒水彩筆。每組推選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請他用圖或圖夾文的方式表現大家討論的內容。
(3)幼兒分組討論該怎樣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組的想法表現出來。
(5)分享各組討論內容。
【第4句】:活動延伸:張貼安全使用文具規則。
安全使用文具規則的參考范例:
(1)、使用文具時,保持坐姿端正,正確用筆。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筆尖對著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畫棒、水彩筆在皮膚或衣物上亂畫。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齊。
(6)、寫完字或畫完畫要把手洗干凈。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頭鋒利的剪刀,使用見導師咬集中將身,不能一邊說笑一邊使用剪刀。不要拿著剪刀對著別人亂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除了用自己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還通過各種學習形式將幼兒已有的安全知識經驗擴展豐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幼兒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通過真實的案例,我向幼兒進行生動形象的講述,幼兒精力集中,記憶深刻,發言積極踴躍。課件、圖片的運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對幼兒進行了深刻的教育。
上一篇:12月份的宣傳標語匯聚8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