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釋義:只看見利益,卻看不見危害。例句:“每見世人惟利是趨,至于害在眼前,哪里還去管他。所以俗語說的:‘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第2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慣)南山: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指福運就像東海一樣無邊,壽命就像終南山一樣綿長。多用于祝壽。 也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第3句】:【上不得臺盤】(慣)臺盤:席面。 1比喻自身素質差,不能在正式或公開的場合露面、應酬。2比喻見不得人的話或主意。 也作上不得高臺盤。 上不得臺面。
【第4句】:隔皮選西瓜——難識貨
【第5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見“飯來張口,水來濕手”。
【第6句】:【吃了五谷思六谷】(諺)五谷:指稻、黍、稷、麥、菽。指五谷雜糧都吃遍,還想吃更難得的糧種。比喻人的欲望需求是永遠不可能徹底滿足的。
【第7句】:【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歇)《西游記》中描寫,豬八戒與孫悟空在萬壽山五莊觀偷了人參果,豬八戒性急,囫圇吞下,不知是什么味道。比喻一味貪食,不知道所吃東西的價值。也比喻完全不了解事物的奧妙。 也作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 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其味。
【第8句】:【酒令】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已久,開始時是為了維護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監”,漢代又有了“觴政”,就是在酒宴上執行觴令,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某種處罰。現在有滴一滴罰三杯之說。在遠古時代就有了射禮,為宴飲而設的稱為“燕射”,即通過射箭,決定勝負,負者飲酒。古人還有一種被稱為投壺的飲酒習俗,源于西周時期的射禮。酒宴上設一壺,賓客依次將箭向壺內投去,以投入壺內多者為勝,負者受罰飲酒。實行酒令的主要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最能活躍氣氛的是猜拳行令,俗稱劃拳。劃法是兩人同時伸出手指并各說一個范圍為十以內的數,并附加吉利語,誰說的數目跟雙方所伸手指的和相等,誰就算贏,輸方喝酒。劃拳時所喊數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且代表數字所用吉祥語也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一字有一條龍,一心敬,獨占一;二字有哥倆好,兩相好,多以“哥倆好”開局,所以不計輸贏;三字有三星照,三結義,桃園三;四字有四喜財,四鴻喜,四喜;五字有五魁首(意為古人苦讀《詩》、《書》、《易》、《禮》、《春秋》五部經典著作,以求功名,奪得魁首);六字有六六六,六六順;七字有七個巧,七巧;八字有八大仙,八仙;九字有九連環,九重天;十字有滿堂紅,全來到,十全十美。
【第9句】:【學好千日不足,學歹一日有余】(諺)人要學好,長期努力還嫌不夠;要學壞,用不了一天就會壞到底。指人學壞容易學好難,要時刻嚴防自己滑向邪路。
【第10句】:【哀樂】“哀樂”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著本質的區別,挽歌重上層社會,而哀樂則是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樂工作者安波、馬呵、時樂蒙等同志深人民間采風,在安塞地區搜集到了這支陜北民樂商調式哀樂。不久,在陜北人民公祭劉志丹同志的大會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記譜和填詞的挽歌。解放戰爭時期,此曲傳到了晉察冀解放區,作為挽歌形式使用過。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軍樂團團長、指揮羅浪同志為了禮儀的需要(國家需要有莊嚴的哀樂),把此曲配置了和聲作為軍樂隊的禮儀曲使用,這樣.這支哀樂被沿用下來。
【第11句】:【放鴿子】“放鴿子”比喻說話不算數、違約和欺詐行為。自古以來,鴿子展示于人的都是吉祥和平的意義,鴿子還寓意誠信,飛鴿傳書就是人們利用信鴿的準確和精準的特性來傳遞信息。可這代表誠信的鴿子怎么會被人們用“放鴿子”來比喻不遵守諾言,帶有欺騙的含義呢?它源自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放鴿子”是誘拐名貴鴿子的行為。偷竊者訓練出一種專用的“誘鴿”,混到別人放飛的鴿群中,誘騙鴿群迷失方向,把它們引回到偷竊者的鴿籠中。另一種說法是相傳古時候有兩個人,他們本來是很好的朋友。二人約定了某月某日,其中一個人要給另一人飛鴿傳信,但到了約定的日子,等信的人卻等來了一只沒有攜帶信的鴿子。他就質問他的朋友:“你怎么只放鴿子不寫信,不履行諾言,說話不算數呀!”“放鴿子”一詞作為“爽約”的意思就這樣流傳下來。
【第12句】:【外賊易擋,家賊難防】(諺)外來的賊是明的,容易對付;家里的賊是暗的,很難防范。指在預防賊寇方面,強大的外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隱蔽的、知情的內奸。 也作外賊易打,內奸難防。 外賊好防,家賊難擋。
【第13句】:一天小全睡了懶覺,怕上學遲到,早飯沒吃就走了。他媽媽說:“真是早起逸當,遲起急慌啊!”(江蘇·興化)
【第14句】:【哪壺不開提哪壺】專揀不好辦的事說。趙樹理《三里 灣》:“你小子真是茶館里不要了的伙計一一哪一壺不開你 偏要提哪一壺!我費盡一切心機來對付你,都為的是怕你 要分家,你怎么就偏提出這個來?”
【第15句】:【抓了權耙,就忘了掃帚】釋義:比喻考慮問題不周到,顧了這個,忘了那個。例句:我扎得不穩.太急躁冒失了!怎么我抓了杈耙,就忘了掃帚?光記著去抄李懵之暗堂,就忘了過街驚?
【第16句】:【周身是刀沒一把利】(慣)比喻滿腦子的主意、點子,卻沒有一個能頂用。也比喻所學的知識多而雜,沒有一門是精通的。
【第17句】:【當耳旁風】(慣)耳旁風:從耳旁吹過的風。比喻不把別人的勸告或囑咐放在心上。 也作“當耳邊風”。
【第18句】:古廟里的石像——老石人(老實人)
【第19句】:【牽牛要牽牛鼻子】釋義:做事要抓住關鍵。例句:“牽牛要牽牛鼻子,……先從他李春山頭上戳開!”
【第20句】:人死請郎中——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21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諺)既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人,就不會說出不是一家人的冷漠話。多指彼此關系親密得如同一家人,就不可說見外話。
【第22句】:核桃樹旁種棉花——軟硬兼施
【第23句】:【 氣死活人不償命】成心氣人,或說話不負責任。王蒙《失 態的季節》:“哪怕說的是假的呢,人家愛聽呀!這不是氣死 活人不償命嗎?”
【第24句】:【拜天地】在民間的結婚典禮上,一對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拜天地的習俗,來源于民間神話。相傳,女媧造人的時候,開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這后生雖說有吃有穿,逍遙自在,但孤孤單單一個人,總覺得很悶,所以常唉聲嘆氣。一天晚上,小伙子望著天空圓圓的月亮,自言自語地對月亮說:“月老月老你細聽,給我找個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領你情。”他剛說完,忽然月亮一閃,一個白眉長須老人領著一個姑娘飄悠悠地來到小伙子面前,對小伙子說:“我又讓女媧造了一個女的,給你領來。你們先認識一下,一會兒,我給你們辦喜事。”說完,老人就不見了。小伙子見姑娘臉腮緋紅,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霧散。姑娘見小伙子眼睛明亮,誠實坦白,也覺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對,一見鐘情。正在這時,長須老人領著兩個白發白須的老人站在兩人面前,指著兩個老人說:“這是天公和土地,你們以后的生活都離不開他倆。現在,我給你們辦喜事,首先,給養育你們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對“天地”拜了三拜。隨后,月下老人笑著說:“我給你們牽紅線,你們還得給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對著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剛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見了。從此以后,人們在結婚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習俗遂成,“拜天地”一詞也隨之出現了。現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換成了夫妻對拜。
【第25句】:【沒碰過釘子不知道疼】(諺)比喻人沒有遭受過打擊和挫折,就不會有切實的經驗教訓。
【第26句】:【打如意算盤】(慣)比喻考慮問題不顧客觀情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第27句】:戲無情不感人,戲無理不服人。
【第28句】:鴨子上鍋臺——靠猛勁;逼出來的;逼的
【第29句】:【拾了根襪帶,配窮了人家】(諺)好襪帶必須配上好衣裳,好衣裳又須配上好飾物,越配越多,最后配窮了家當。指奢侈往往從細小處開頭。
【第30句】:【打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啦】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31句】:馬脖子上的銅鈴——叮當響
【第32句】:【吃人飯拉狗屎】(慣)吃的是人飯,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盡壞事。 也作“吃人飯不拉人屎”。
【第33句】:蓮藕有節又有孔——以通不通
【第34句】:【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35句】:【力氣是奴才,使了還回來】(諺)指力氣隨用隨生,要盡量使用,不必怕出力。 也作力氣是奴才,使了再回來。 力氣是奴才,去了又有來。
【第36句】:【虎狼也有父子之情】釋義:虎狼這樣兇猛的野獸也有骨肉之情,人更應該有。例句:罪過,罪過!這孩子一難一度,投得個男身,作何罪業,要將他溺死!自古道:“虎狼也有父子之情。”你老人家是何意故?
【第37句】:【二姑娘頑老雕——架不住】(歇)頑:通“玩”。架:招架,支持。 指吃不住,吃不消。
【第38句】:【當面是人,背后是鬼】(慣)指人前裝好人,背地里干壞事。 也作“當面做人,背后做鬼”。
【第39句】:【不夠塞牙縫】分量少,不夠吃,不敷所需。成語:微乎其 微。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別怕,你跟著我,小小 幾個土匪還不夠我塞牙縫的。”
【第40句】:【長牛短馬一鞍驢】釋義:這是評論牲畜好壞的經驗。牛身子要長,馬身子要短,驢身子一鞍子正合適。例句:這馬早上牽來的時候、我看過了。常言道:“長牛短馬一鞍驢。”看這馬身架團團的,倒是個材料。
【第41句】:【老牛不喝水,不能強捺頭】釋義:比喻強迫命令不行,辦不成事。例句: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老牛不喝水,不能強捺頭。順乎自然,因勢利導,就是紡紗和很多事物的竅門呢!
【第42句】:我一起床就追著媽媽,為一些小事嘴里一直說個不停。媽媽生氣地說:“好了好了,話多不值錢,湯多不入鹽。少說兩句吧!”(河南·許昌)
【第43句】:閻王嫁女——抬轎的是鬼,坐轎的也是鬼
【第44句】:兵糊涂一個,將糊涂一群。
【第45句】:【先給杠子,后給麩子】(慣)麩子:小麥、大麥等磨成面過篩后剩下的麥皮和碎屑。比喻對人又打又拉。
【第46句】:【聾子愛打岔,傻子愛說話】(諺)指耳聾的人聽不清,和人對話時常常打岔;呆傻的人話說起來沒完沒了。對愛打岔和愛多嘴者的嘲笑語。 也作“聾子愛打岔,啞巴愛哇哇”。
【第47句】:【水淺藏不住魚】釋義:比喻條件不好,無法躲藏。例句:我們這里就沒有這個條件,除了平原就是丘陵,丘陵雖說也有點用,到底水淺藏不住魚。
【第48句】:【六月債兒熱——還得快】(歇)本指農歷六月離秋收很近,借了債很快就能歸還;轉指報應或報復來得很快。 也作“六月債——還得快”。
【第49句】:【喝倒彩】(慣)喝:大聲喊叫。 1指對演員或運動員在表演或比賽中出現的失誤,故意起哄叫“好”。 2指對別人的差錯或不足大聲諷刺挖苦。 也作“喊倒好”。
【第50句】:趕腳的騎驢——圖個眼前快活:一時的快活
【第51句】:【肩膀端著一個腦袋】(慣)指跟普通人一樣,沒什么區別。 也作“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
【第52句】:【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個俗語的意思是事情看似如此,其實另有他圖。它源自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北宋杰出的文學家歐陽修,別號“醉翁”。他在散文寫作上成就頗高,《醉翁亭記》便是其中的名篇之一。《醉翁亭記》是歐陽修當滁州太守時寫的。滁州州署在今安徽滁縣,縣城西南有風景秀麗的瑯邪山;山中有泉,名“釀泉”;泉旁有一座亭子,據說是山里一個和尚修建的,歐陽修給這座亭了取了個名字,叫做“醉翁亭”。為什么取這樣的名字呢?他在《醉翁亭記》這篇文章里,道出了緣由。原來歐陽修常與朋友相約來此飲酒,歐陽修年歲大了,飲一點便酩酊大醉,他便給自己取了個“醉翁”的別號。歐陽修酒量不大,很容易醉,那他為什么還愛喝酒呢?文章說:醉翁的本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賞山水風光。他是借喝酒的興致,以獲得欣賞山水的樂趣。后來,人們大多只用前半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忘卻了“在乎山水之間也”。作為俗語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就轉義了。
【第53句】:船老大帶徒弟——從何(河)說起
【第54句】:【鯉魚找鯉魚,鯽魚找鯽魚】釋義:什么樣的人就找什么樣的人。例句:小糜子卻聯絡了十來多個人,“鯉魚找鯉魚,鯽魚找鯽魚”,她找的盡是她那一號子人。
【第55句】:【人老骨頭硬】(慣)1指人老。 2指人雖然老了,卻精力充沛,勁頭十足。
【第56句】:【能者多勞】(諺)指能干的人總比別人多勞苦。 也作能者多勞,智者多憂。 巧者多勞拙者閑。
【第57句】:【 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出了事情總有原因。成語:事 出有因。明代《西游記》:“有風方起浪,無潮水自平。你不 惹我,我好尋你?只因你狐群狗黨,結為一伙,算計吃我師 父,所以來此施為。”
【第58句】:【請將不如激將】請將,將是被動的;激將,能激起他的主 動要求。請求,有時不如刺激,這是一種調動對方積極性的 方法。請,也說:遣。海外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遣將不 如激將,不這么激你一下子,你還肯起來嗎?”
【第59句】:【千刀萬剮】“千刀萬剮”是民間俗語,它的正式名稱叫“凌遲”。在民間,知道“千刀萬剮”的多,知道“凌遲”的少。“千刀萬剮”還能和“恨透了”相搭配,如說“就是把他千刀萬剮也不解恨”。如果用“凌遲”就顯得遜色多了。不過,要尋找“千刀萬剮”的來源,還得從“凌遲”人手。 “凌遲”也稱“陵遲”,是我國封建社會死刑中最殘酷的刑罰。 “凌遲”一詞最早見于《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本義是指逐漸緩慢升高的山坡。把“陵遲”一詞借用來做一種刑罰的名稱,始于五代時期。唐代以前最重的刑罰是“斬首”,五代才開始在刑法之外增設了“凌遲”的條款,元朝開始把“凌遲”作為正式條款列入刑法,直到清末。 “凌遲”“是殺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故亦取漸次之義。”凌遲用于死刑,則是指處死人時將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受罪死去。 “凌遲”主要針對犯了謀反、犯上作亂、口語狂悖等大逆、逆倫罪的人設置的。也就是說,“凌遲”主要是用來處死危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政治犯的。到了清朝時期,如果打罵父母或公婆、兒子殺父親、妻子殺丈夫,也是觸犯倫理道德的重罪,要處凌遲刑。但后來為了鎮壓農民反抗,對于不按時交納賦稅的也要處以凌遲刑,這在明太祖時期尤為突出。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權人性得到進一步體現,在死刑執行上進一步人性化,注射死漸成執行方式的主流。
【第60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此語的意思是同類的物種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此語出自《周易·系辭上》。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著名的學者叫淳于髡,他博學多才,能言善辯,被任命為齊國的大夫。齊宣王喜歡招賢納士,于是讓淳于髡舉薦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內接連向齊宣王推薦了七位賢能之士。齊宣王很驚訝,就問淳于髡說:“寡人聽說,人才是很難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內能找到一位賢人,那賢人就好像多得肩并肩站著一樣;如果一百年能出現一個圣人,那圣人就像腳跟挨著腳跟來到一樣,現在,你一天之內就推薦了七個賢士,那賢士不是太多了?” 淳于髡回答說:“大王此言差矣。要知道,同類的鳥兒總是聚在一起飛翔,同類的野獸總是聚在一起行動。人們要找柴胡、桔梗這類藥材,如果到水澤洼地去找,恐怕永遠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車地找到,這是因為天下同類的事物,總是要相聚在一起的。我淳于髡大致也算個賢士,所以讓我舉薦賢士,就如同在黃河里取水,在燧石里取火一樣容易,我還要給您再推薦一些賢士,何止這七個!” 這句話是至理BBB,當年,革命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從全國各地跋山涉水涌向革命中心——延安。延安聚集著一大批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61句】:【床上疊床,屋上架屋】釋義:比喻事物重復。例句:“我這個廳長就可以不必要,部長以下的各級負責人負都可以不必要,為什么一定要床上疊床,屋上架屋?”
【第62句】:【入火海,上刀山】見“上刀山,下火海”。
【第63句】:【 繩打細處斷】謂薄弱的環節容易突破。或說:千斤繩從 細處爛起。賈平凹《廢都》:“心想,怕鬼有鬼,繩從細處斷 了,這不僅給莊之蝶惹了事,自己一個臨時招聘人員還能在 雜志社干下去嗎?”
【第64句】:【強賓不壓主】(諺)賓:客方。指客方的聲望再大,勢力再強,也不得壓倒主方。用在交戰中的同盟者之間的常語。
【第65句】:【有錯拿的,沒錯放的】既已捉住,就不會輕易放走,須得仔 細查究。相關的:只有錯捉,沒有錯放。老舍《離婚》:“有錯 拿沒錯放的,小趙一句話可以叫他出來,一句話也可以叫他 死。隨張大哥的便。”
【第66句】:【公字里頭有半個私字】公、私兩字均含“厶”,指不可能沒 有私心。西戎《老好干部》:“大公無私,哼,公字里頭還有半 個私字哩!什么事出來都有我的份,要這些兒女干啥?”
【第67句】:【門門都懂,樣樣不通】(諺)在學問或技藝方面,每一門都懂得點,但沒有一門是專長的。指知識面廣泛的人,往往缺乏專業特長。 也作“樣樣都通,樣樣不精”。
【第68句】:【肚里蟲子不好捉】(諺)比喻隱藏在內部的邪惡分子不容易被發現,更不容易清除。
【第69句】:【有錢買馬,沒錢買鞍】有錢買馬,不肯花錢買鞍,可沒鞍配 不了套。能夠花大錢,舍不得花小錢,而小的方面也不可忽 視。類似的:有錢買條牛,沒錢買犁頭/買得起馬,配不起 鞍。清代《醒世姻緣傳》:“你看這有錢買馬、沒錢買鞍的事 么?有本開鋪子,倒沒有櫥柜了。”
【第70句】:【客木匠——一鋸】(歇)客:寄居,諧“怯”。鋸:諧“句”。指人口舌笨拙,不善言辭,見面只有一句話。
【第71句】:【 語波未平,一波又起】問題沒有解決,又發生了事情。茅 盾《子夜》:“他迎上來慌忙問道:什么事?一波未平,一波又 起么?”
【第72句】:老牛身上的毛——沒有數
【第73句】:【搞一言堂】(慣)一言堂:舊時店鋪中掛的匾額,上面寫著“一言堂”三個字,以表示不二價。指領導干部作風不民主,一個人說了算,聽不進群眾意見。
【第74句】:【油梭子發白——短煉】(歇)油梭子:油渣。短:缺少。煉:本指煉油,轉指磨煉。指人缺乏實際鍛煉。
【第75句】:【人不求人一般高】求人難,常要低三下四。《小說月報》 (1982,9):“走啊,人不求人一般高喲。喂,七仙女怎么還沒 有回來?還是找她靠得住些。”
【第76句】:近廚得食,近民得力。
【第77句】:爸爸在外聽說我考試不及格,回家就責問我。媽媽責備爸爸說:“你啊,撿到風風(封封)就是信。”(貴州·湄潭)
【第78句】:婆婆有德媳婦賢。
【第79句】:【家寬出少年】(諺)寬:經濟寬裕。指家庭經濟富裕的人,不受困苦的折磨,即使年歲大,也會顯得年輕。
【第80句】:【馬奶奶見了馮奶奶——差兩點】(歇)“馬”字比“馮”字少兩點。點:本指漢字的筆畫“點”,轉為量詞,表示少量。指還有一些差距。
【第81句】:【出工不出力】雖然出勤,但不認真工作。葉辛《蹉跎歲 月》:“堅決改變按人頭評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 的笨辦法,杜絕出工不出力的現象。”
【第82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成為有用的人,就得刻苦, 圖自在是不行的。清代《紅樓夢》:“如果懈怠,我是斷乎不 依的。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記著我的 話。”
【第83句】:【可望而不可及】看得見,得不到。及,也說:即。成語:望 洋興嘆。劉云若《紅杏出墻記》:“但她已像美人如花隔云 端,在當時是可望而不可即,到如今更落得相思不相見。”
【第84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諺)匹夫:普通公民。懷璧:身藏璧玉寶物。普通百姓本來是無罪的,只因為他身藏寶物,遭到權勢者的艷羨,容易被無端加上罪名。指金銀珠寶會招來災禍。 也作匹夫無辜,懷璧其罪。 小人無罪,懷璧其罪。
【第85句】:【鐵將軍把門】(慣)鐵將軍:鐵鎖。指門鎖著,家里沒人。
【第86句】:指鹿為馬——胡說;混淆是非;強加于人
【第87句】:【一天等于二十年】謂發展極其迅速。此為大躍進時期流 行的口號。張賢亮《不可說》:“各種經濟成份的企業在政治 和法律上真正一律平等……那么,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則會 有一個‘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飛躍發展。”
【第88句】:【家鄉的山坡不嫌陡】(諺)故鄉的山坡再陡也不會嫌棄。指人對故鄉的眷戀,不會因條件差而改變。
【第89句】:【 得了鍋臺想要炕】提出過高的要求。或說:進了屋門想 上炕。成語:得隴望蜀。浩然《山水情》:“得啦,得啦,給你 鍋臺就上炕,越說越沒個分寸了。”
【第90句】:【 鼉鷥不吃鷺鷥肉】比喻同類不相傷。明代《西游記》:“悟 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了方情。常言 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是不在,攪亂他做什?”
【第91句】:過了白露的莊稼——天不如一天
【第92句】:【馬在軟地上打前失,人在好話里栽跟頭】(諺)打前失:前蹄閃失。 栽跟頭:跌跤受損。指馬跑在軟地面上容易失蹄,人處在恭維話中容易受騙吃虧。
【第93句】:【沒有擒虎藝,不敢上山崗】(諺)沒有捉拿猛虎的武藝,就不敢到猛虎出沒的山崗上去。比喻沒有高超的本領,就不敢去犯風險,闖難關。 也作沒得斬龍劍,哪敢下東海。 沒有擒虎藝,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龍手,怎能下海洋。 沒有擒龍手,不敢下東洋;沒有打虎藝.不敢上山崗。
【第94句】:我在樓下玩,看見了白發蒼蒼的李奶奶正抱著她那寶貝孫子,就走過去對李奶奶說:“李奶奶,你這么大年紀了,還抱得動你這胖孫子啊?”李奶奶笑著說:“我是抱孫子,攢金子。”(河南·安陽)
【第95句】: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針(真)行
【第96句】:升不離斗,秤不離砣,篩子不離筐和籮——各有各的搭檔
【第97句】:【昧著惺惺使糊涂】(慣)昧:隱藏。惺惺:清醒。指心里明白,裝作糊涂。
【第98句】:【能忍者自安】能夠忍耐、容忍,便會減少麻煩,生活與心 理都能夠平靜。《馬烽小說選》:“看到就當沒看到,忍一忍 就過去了。自古道,能忍者自安。”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借指自己心中有數。池莉《來來往 往》:‘!一切只有當事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第99句】:【著濕布衫】(慣)比喻惹上了甩不掉的麻煩事。
上一篇:小學生班級口號大全霸氣十足(小學生班級口號簡短霸氣押韻)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