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時間總是會過去的,無常的人生,生命都是在不斷的流轉著。但是每個人的業力還是感受著自己的果報,因此,你要怎樣的人生完全在于你的自我如何來改變未來。
【第2句】:【禪心佛語】放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害怕——害怕離開,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真正弄明白了什么是放下,那個時候才不會害怕,才能放下。
【第3句】:人人應該自謙,在一個團體中生活,才能培養“和”的氣氛。不要自認為事事比人能干而耀武揚威,敗壞了修善的形象,也破壞了別人對己身的觀感。
【第4句】:慈就是無緣大慈,悲就是同體大悲。盡管這兩個字的境界非常高,但如果沒有發揮效用,也只不過是個口號、名詞而已,所以我們應該徹底加以實踐。
【第5句】:要在做事業中落實佛法,把事業當成佛事來做。把做好事業看作是修行,也就是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
【第6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命運再給我們困難的時候,同時也給了我們一份堅強,既然知道生命是一場遠行,沒有艱難,那只是一種幻想,生命有多長,拿出命運中所有的高尚,雙腳去量。
【第7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世界上存在著眾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和空性雙運的見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脫大道。
【第8句】:【佛言禪語大合集】人生總是在前行,那些所有你以為過不去的過去,最后都留在了最后。有時候,我們并非走出了傷痛,不過是學會了帶著傷痛繼續生活。真正的陪伴,經得起坎坷,經得起平淡。
【第9句】: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夠萬事不求人。人總有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而此時若要得到更多的幫助,就需要平時多幫助別人。此外,在別人危難時,給予幫助,你將會獲得一生的吉祥。
【第10句】: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以寬,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淺露當矯之以沉潛,谿刻當矯之以渾厚。
【第11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時常會出現一些無明的不開心,其實沒什么,只要不是沒完沒了就好。
【第12句】:【佛心禪語】如果在世時對弘揚佛法完全沒有貢獻,死后留下一個金剛不壞身或很多舍利,那又能如何呢?
【第13句】:山盟海誓是一種經常讓高山和海洋領受尷尬的重量級承諾。不要同一個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第14句】:【佛心禪語】自從方丈讓他搬磚以后,他明白了方丈的用意,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然后靠自己的手勞動,靠自己的頭腦思考,奮力拼搏,終于有所成就。而那位雙手健全的乞丐如今還依然在村落中行乞。
【第15句】:【禪心佛語】人世間,唯有“寬容”的世界,才能是和諧美麗的,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寬容,成熟于寬容,才能具有那種,可以容納萬事萬物之高尚胸懷。
【第16句】:【禪心佛語】高僧幫助年輕人認清了人生的歸宿,著實令人感動,我們是不是也該想一想自己的歸宿呢?想一想那些思念著我們的人,那些處處為我們著想的人,那些一直對我們不離不棄的人。
【第17句】:【禪心佛語】世間森羅萬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們在主觀上存在妄想執著,才改變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第18句】:【禪心佛語】大樹已枯死,春天就失去意義,人生沒有追求,美好便沒吸引力。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死。
【第19句】:【禪心佛語】當你把手邊的工作、身邊的事業作為一門學問時,你就鎖定了成功;當你把每一個成功、每一個進步作為一種享受時,你就擁有了學問。
【第20句】:【禪語人生】欲望的目的是獲得滿足,我們如果被它控制了,那目的就永遠無法達成,得到的不是快樂而是痛苦。
【第21句】:向前走的愛,向后退的愛,真正的愛不是強加的,也不應執著,而應該以善的力量付出愛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幸福。
【第22句】:【禪語人生】遠路從近處開始,大事從小處開始;很近的路,你不走也會感到很遠,再遠的路,晝夜兼程也會覺得很近。
【第23句】:【禪心佛語】索達吉堪布:生命稍縱即逝,每個人的精力也很有限。如果你真想在一生中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就不要把大好時光浪費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整天為了這些而心煩意亂。
【第24句】:【禪語人生】用自己的認知去評論一件事,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用自己的心眼去要求別人,人人都不達事宜。
【第25句】:洞悉沙門、婆羅門的所有知識,擺脫對一切知識的貪求,超越一切知識,這樣的人是精通知識者。《經集》第三品,第六章《娑毗耶經》
【第26句】:【佛心禪語】坦率面對生活,堅強面對煩惱,不必要抱怨環境,也不必要抱怨炎涼,白天里有陽光,夜晚里有花開,增加生活里快樂的比例,這本身就是對命運的一種恭維和尊敬。——延參法師
【第27句】:【禪心佛語】你一心念善,處處行善,就會發現你的周圍都是好人,這個世界是太平盛世。
【第28句】:【禪心佛語】如果人生可以刷新,復制,粘貼。那么一切是不是可以注銷,關機,再重啟。
【第29句】:【圣經文案】3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1:27)
【第30句】:【佛心禪語】佛陀就問他:“那么你的想法呢?要留下來,還是回去?”周利盤特說:“我很想跟隨佛陀修行。”
【第31句】:【禪語人生】想要去除潛伏性煩惱,根除內心的煩惱,就應該修慧、培育智慧。唯有通過智慧,才能把煩惱連根拔除。
【第32句】:一切眾生皆有念心、慧心、發心、勤精進心、信心、定心。如是等法雖念念生滅,猶故相似相續不斷,故名修道。《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九,獅子吼菩薩品
【第33句】:【圣經文案】469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4:7)
【第34句】:若為已身修行解脫,厭棄五濁惡世,欣慕極樂凈土,則違菩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身為佛子,當發無上菩提心,體悟本性圓明。
【第35句】:學我們這個法門的人,心中沒有圣道色彩的偶像。我們在慧凈法師身上所見的,是彌陀的光明。
【第36句】:諸法雖生,不住自性,是故無性。如嬰兒定住自性者,終不作匍匐乃至老年。(古印庋)龍樹《中論·破行品》
【第37句】: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守成一段傳奇,不是所有的坦誠都能換回等同的默契。種一束心香,在風里,只因,你是我今生最美的回憶。淺相遇,薄相知,淡相忘,只問淺笑安然,不問花開幾許。
【第38句】:【禪語人生】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第39句】:【禪心佛語】莫讓浮云遮望眼,一顆明珠掛青天。心中有明月,浮云遮不住,煩惱皆因看不穿,困惑都是看不透,煩悶是心里的障礙,不要怨天尤人,要學會內觀。
【第40句】:【禪心佛語】來去自然,自然自在,心平氣和,永無止境。來來去去,去去來來,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來也自然,去也自然。
【第41句】:【禪心佛語】或淡或雅,花總在綻放;或盈或缺,月總在天上;或高興或痛苦,日子總是在過;或期盼或失望,希望總在眼前;或見或不見,朋友永在心間。
【第42句】:【佛心禪語】趙州禪師說:“你不缺少的東西,正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恰恰就是你本來不缺的東西。”
【第43句】:【禪心佛語】樂和苦都是基于感官知覺和內在的滿足。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內在的滿足,它是人類特有的,除了少數例外,一般動物是辦不到的。
【第44句】:【禪心佛語】平常講生、老、病、死、苦,覺得很抽象,沒有具體的體會。現在看到一個老人想說話卻咳嗽不止,想坐禪卻精力不支,就是一幕無常的“活報劇”。
【第45句】:【禪語佛心】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丑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第46句】:生活里,人們往住在笑話別人的時候特別起勁,幸災樂禍的無所顧慮;卻忽略了自己身上也有可笑之處,忽略了給他人帶來的傷害。其實,人生舞臺上人人都有可笑之處。
【第47句】:【禪心佛語】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第48句】:【禪心佛語】橫溢的天才,如沃土,如不加耕耘,即可能產生雜草,而不產生葡萄、橄欖供人享用。
【第49句】:【經典的人生禪語】淡淡的生活,給我們帶來了生活的真味。淡淡的幸福,給我們留下了真誠和美麗,淡淡的親情友情,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快樂。面對生活,我始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