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教案范文合集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弟子規教案篇1
【第1句】: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第2句】: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里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第3句】:教學目標
【第1句】: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第2句】:養成嚴于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第4句】: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導入
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
曹操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第2句】: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第3句】: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容。
【第4句】:檢查背誦情況。
【第5句】: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第6句】:指名小組發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第7句】: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第8句】: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第9句】:集體交流
【第10句】: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無心)非————錯
(有心)非————惡
非既是錯
嚴于律己有錯必糾
弟子規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第1句】: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
【第2句】:弟子規的大概內容是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
【第1句】: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
【第2句】:弟子規的內容是什么?
【第3句】:有余力,則學文
教學內容:
學習《弟子規》的總序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第1句】:講解題目:
【第1句】:《弟子規》――先介紹原文的出處。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啟蒙幼童的文章。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內容采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后改叫《弟子規》。是啟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第2句】:老師念一句,學生重復一句。
【第3句】: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第4句】:小組合作學習,比賽讀
【第2句】:講解內容:
弟子規――是(古代)小朋友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古人云:學有學業、退有居業。弟子規就是教育小朋友學習以外應該做到的事情。
圣人訓――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為圣人。
訓:可以做為準則的話。指圣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于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著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眾――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而親仁――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
小結: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第1句】:教師講一個故事: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目后,大家都在贊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么都不會!”客人愕然。
【第2句】: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
【第3句】: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嗎?,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嗎?
【第4句】: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會虛心向別人學習嗎?
【第3句】:總結
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的內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弟子規》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第4句】:家庭作業:
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總序。
弟子規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第1句】: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出則悌”;
【第2句】:學習“謹而信”中的四句話,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第3句】:將課堂延伸到早讀,延伸到課外。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闖關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打算分成兩組,采用競賽闖關形式復習一下前面學習的內容。
【第1句】:第一關:我會背。
【第2句】:第二關:接龍輪背。
【第2句】:第三關:快速搶答
A、做人要有愛心,應該多親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時間充足,應該多讀書學習。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B、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么說的呢?
C、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么做呢?相應的《弟子規》中的語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他們睡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E、把財物看輕了,相互之間的怨恨從哪里產生呢?說話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F、對待長輩要懂得禮貌,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動筷;落座時要讓長輩先入座,而走路時也要讓長輩在前,晚輩在后。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G、遇到長輩時,騎著馬就要下馬,坐著車就要下車;長輩走過去時,要在原地待上一會兒,待長輩走出百步后才可以離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第2句】: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第1句】:教師:《弟子規》與我們平時的生活禮儀有緊密的聯系。今天我們要用弟子規來習禮儀(板書:習禮儀)。
【第2句】:創設情境:大家一定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歡誰呢?(生答)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弟子規》給喜羊羊評評星級吧。
【第3句】:惜時方面:
(1)教師描述:清晨,鳥兒唱著歌兒,空氣多么清新,陽光多么溫暖,新的一天開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誦讀《弟子規》了,可懶羊羊還在睡懶覺,他這樣做對嗎?那應該怎樣做呢?(出示懶羊羊睡懶覺的圖)用《弟子規》中的
話就是:出示“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師范讀)
師生對讀,指名對讀。
教師:是啊,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古代的時候,有不少關于珍惜時光的故事(列舉:聞雞起舞等2個故事,出示視頻)
教師:同學們要珍惜時光,切莫“老大徒傷悲”。
出示珍惜時間的名言。
【第4句】:著裝方面:
(1)教師:吃完早飯,喜羊羊穿戴整潔,背著書包出發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們喜歡和誰做朋友呢?(指名說)
(2)教師:是啊,《弟子規》中也說:
出示:“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教師:這里四個字特別難讀,請個別學生來讀,齊讀。
教師:你能和平時生活中的物品連連線嗎?
教師: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裝外貌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這樣的學生人見人愛。
弟子規教案篇4
【教學內容】
學習《弟子規》之“入則孝”
【教學目的】
【第1句】:通過講解文本,讓學生了解文本大意。【第2句】:背誦文本,感悟文本。
【教學過程】
【一】學習“總敘”
【第1句】:誦讀文本: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第2句】:講解文本: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生活規范,他是依據至圣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御、書、術等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學問。
【第3句】:背誦文本,感悟文本。
【二】學習“入則孝”
【第1句】:誦讀文本: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第2句】:講解文本: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里。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并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于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
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于為人子女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難過。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父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么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么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于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藥,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嘗嘗,是否太涼或太熱。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重病時,最需要有人照顧,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為人子女的我們,豈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機會呢?
當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傷哭泣起來,自己住的地方也改為簡樸,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對待已經去逝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恭敬。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孔子說:“孩子生下來三年之久,才離開父母的懷抱,能夠自己走自己吃,讓父母稍稍松一口氣,當子女的,我們在父母去逝后,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喪期中時時刻刻想念父母,愛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把孝道當成一項大事業,用心經營,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間。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湯堡壘。
《弟子規》中的這些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喲。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么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3句】:背誦文本,感悟文本。
弟子規教案篇5
【第1句】:教學內容
弟子規關于誠信的有關內容“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第2句】: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聞過則喜是其中心內容,漂亮話、奉承話往往害人害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毛主席有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正直的人才愿意與你結交。
【第3句】: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這段文字的含義
【第2句】:學做聞過則欣的人
【第4句】: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個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問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妻子回答:“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小妾說:“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朋友回答說:“當然是你美了”。于是他進宮拜見齊王。并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話說了一遍。鄒忌說:“我的妻子說我美,是因為他愛我,我的小妾說我美,是因為她怕我,我的朋友說我美,是因為他有求于我。由此可見,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齊王聽取了鄒忌的建議,并下令:有當面指出齊王錯誤的受上賞,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中賞,有在背后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下賞。命令傳下去以后,來給齊王提意見的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幾天后,提意見的越來越少,一個月后,偶爾有一兩個來提意見的。幾個月后,再也聽不到怨言了。
鄰國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來朝拜齊王,表示愿意與齊國友好,愿意臣服齊國。從此,齊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二)、出示學習目標和內容
(三)、指名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背誦,
(四)、教師講解
如果聽到別人夸獎你,就心中不安,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高興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會愿意與你結交,親近。
(五)、講故事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講述有關的故事,每組推薦一個。
教師推薦故事:《佛印禪師評詩》、《拒絕奉承》
板書設計:
恐——欣——親
弟子規教案篇6
【第1句】:活動目標
【第1句】:學習《弟子規》中“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四句,感受其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第2句】:激發幼兒對經典誦讀的興趣。
【第2句】:活動準備:
故事:一個玩笑、抱憾終身;ppt課件。
【第3句】: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幼兒朗誦)
幼兒復習朗讀已經學過的《弟子規》內容。
(二)學習“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故事引入:一個玩笑抱憾終身
【第2句】:播放課件,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幼兒欣賞。
4.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本小節內容。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第3句】:幼兒學念“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教師和幼兒一起讀。
2.請幼兒輪流當小老師來領讀。
3.打節奏讀。
4.分組賽讀。
【第4句】:鞏固學習
師幼一起朗讀學過的《弟子規》。
弟子規教案篇7
學習目標:
誦讀《弟子規》感悟古典詩文中的做人道理;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學習重點:
采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
學習過程:
【第1句】: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你們知道的經典性的詩文有哪些呢?
(板書:孝、涕、謹、信、愛、仁、學文。)
【第2句】:背誦《弟子規》
今天,先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輪背<<弟子規>>,好嗎?
【第1句】:齊背“總敘”。
【第2句】:輪背。
【第3句】:走進《弟子規》
第一關,我最欣賞的一句弟子規。(并說一說欣賞的原因)
第二關:弟子規對對碰:學生說一句弟子規,任意找一同學說一說意思。第三關,每個同學都準備了一個有關弟子規中的故事,把你想講的故事講給同學和后面的老師聽。
第四關,我唱我演《弟子規》
【第4句】:生活與《弟子規》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等。今天,我把其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文案選了出來。對照這些文案,同學想一想,你平時都做到了嗎?(把打印稿每人一份)
屏幕出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出必告;返必面。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晨必盥(guan),兼漱口。便溺回,輒(zhe)凈手。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借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
凡出言,信為先。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第1句】:請你針對上面的文案,想想自己在某個方面做的好或不好,在做的好的
括號里畫笑臉。
【第2句】:說一說你做到了哪些,還有什么不足,以后打算怎樣改進?
【第3句】:這里我還想創造一個機會,請你對生活中的一些行為也利用弟子規來說一說。
(1)當家長或朋友說話算話,你可對家長說:凡出言,信為先。
(2)當家長飲酒喝醉了,用哪一句勸說家長?(飲酒醉,最為丑)
(3)當家長無心犯了個錯,你可以說:“無心非,名為錯”
【第5句】:課堂拓展深化認識。
【第1句】:老師推薦名句: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第2句】:學生帶讀,然后齊讀。
【第3句】:老師給大家一些寄語:
忠心獻給祖國,
孝心獻給父母,
愛心獻給社會,
誠心獻給伙伴,
上進心留給自己。
【第4句】:總結:同學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經歷歷史風雨的洗禮,仍然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學們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多接觸一些古詩文,并且做到學以致用、古為今用。那樣,不僅會獲得無窮的樂趣,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一定會像《弟子規》最后幾句所說的“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第1句】: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第2句】: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鍵是順。
【第3句】:培養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
【第1句】:關鍵在落實上。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
【第2句】:讓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學內容:
《弟子規》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教學時數:一課時
【第1句】:復習導入:
讓小朋友復習上堂課的內容:弟子規——總序。齊聲背誦。
師: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歡,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弟子規》
【第2句】:學習、理解內容:
【第1句】:師:“誰能來讀一讀今天學習的內容?”
A、請2名學生讀
B、生評議
【第2句】:師:“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讀和背誦,我們來學習一下這幾句話的意思。”入則孝——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該馬上答應,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現出一種無理的態度,或者有抵觸情緒,自己不高興就不應聲。比如;你正在看一個好看的電視,或者玩得正開心,父母叫你出來吃飯,你不答應。或者答應了半天還是不動。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讓我們去做事,應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懶。或者高興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還有的小朋友和家長講條件,我做了你給我什么獎勵?這都是不對的!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懷著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心,愿意聽就聽,不愿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父母責須順承——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為晚輩,也不要急于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
【第3句】:結合生活實例講解:
【第1句】: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父母呼喚我們;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事;你是怎樣做的?
【第2句】: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
【第3句】:常常見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開心。父母讓其幫助做一點家務,他馬上說我還要寫作業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小朋友還嫌家長羅嗦,不高興聽批評。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滿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氣。這樣對嗎?小結:父母撫養我們花費了很多辛苦,從小把我們養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掛在嘴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是遠遠不夠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
【第4句】:舉例說明: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母雞身體下邊放一堆雞蛋,它天天趴在這堆雞蛋上,用自己身體的熱量,去溫暖這些蛋。雞蛋吸收了母雞的血汗,慢慢變成了小雞。母親撫育我們的時候,也象撫育小雞一樣,非常艱辛。小的時候要喂奶、喂飯,換尿布,有病時背著你去醫院,半夜起來喂藥。風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兒園。上學時為你拿書包,為你撐雨傘。做好了飯菜等著你回來吃。父母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著給你,可是我們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愛吃的飯菜留著給父母吃呢?不要以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有報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說等我長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撫養他們。世人說:“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為他們做一點事。
【第1句】:提問:你的父母最喜歡吃什么?干什么?請小朋友回答!
【第2句】: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問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
【第3句】:我們能從哪些方面關心自己的父母?
【第5句】:家庭作業:
今天回家吃飯時為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為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擺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掃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掃房間。澆花、買菜、學做飯。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可以根據情況任選一樣來做。
弟子規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弟子規教案篇1
【第1句】:教學內容
弟子規關于誠信的有關內容“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第2句】: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聞過則喜是其中心內容,漂亮話、奉承話往往害人害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毛主席有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正直的人才愿意與你結交。
【第3句】: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這段文字的含義
【第2句】:學做聞過則欣的人
【第4句】: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個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問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妻子回答:“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小妾說:“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朋友回答說:“當然是你美了”。于是他進宮拜見齊王。并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話說了一遍。鄒忌說:“我的妻子說我美,是因為他愛我,我的小妾說我美,是因為她怕我,我的朋友說我美,是因為他有求于我。由此可見,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齊王聽取了鄒忌的建議,并下令:有當面指出齊王錯誤的受上賞,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中賞,有在背后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下賞。命令傳下去以后,來給齊王提意見的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幾天后,提意見的越來越少,一個月后,偶爾有一兩個來提意見的。幾個月后,再也聽不到怨言了。
鄰國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來朝拜齊王,表示愿意與齊國友好,愿意臣服齊國。從此,齊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二)、出示學習目標和內容
(三)、指名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背誦,
(四)、教師講解
如果聽到別人夸獎你,就心中不安,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高興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會愿意與你結交,親近。
(五)、講故事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講述有關的故事,每組推薦一個。
教師推薦故事:《佛印禪師評詩》、《拒絕奉承》
板書設計:
恐——欣——親
弟子規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第1句】:學習“事雖小??貽親羞”;
【第2句】:理解并背誦這部分內容
【第3句】:能在生活實踐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并背誦本節課所學內容
難點:
能在生活中實踐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多媒體、《弟子規》音頻、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孝”的名言、成語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
【第1句】:背誦《弟子規》中《總敘》和《入則孝》已學部分
【第2句】:故事導入
故事一:一個玩笑抱憾終身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學校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同學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時候,把椅子挪開了,結果這個同學重重摔倒在地上,脊椎摔斷,終身癱瘓。一個玩笑導致這樣的后果,雙方家庭都抱憾終身!受傷的同學將在床上躺一輩子,很苦。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養了這么大,突然變成殘廢,父母比他還難受,還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淚。我們想一想關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雙親,所以一個人的過失,有時會給多少人帶來痛苦!造成大錯無法彌補,而開玩笑同學的家庭也要承擔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良心的譴責。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第1句】:不要輕易開別人的玩笑,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否則,有可能對自己和別人的家庭造成無法彌補的巨大傷害。
【第2句】:任何對人身安全有損害和危害到社會的不良行為,我們是絕對不能做的,見到時也要極力勸止。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弟子規》的《入則孝》的第二部分“事雖小??貽親羞”,想想我們孝順父母除了要做到聽從、細心照顧父母外,還須做到什么?
【第2句】:朗誦
【第1句】:聽音頻朗讀《入則孝》中“事雖小??貽親羞”部分(01:32―02:19)
【第2句】:學生齊讀
【第3句】:理解含義并背誦
(一)“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第1句】:女生齊讀
【第2句】:請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第3句】:教師講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別人的物品雖小,也不可以私自藏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會很傷父母的心。
【第4句】:相關故事:
故事二:劉備教子
三國的時候,劉備臨終時對兒子劉禪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給丞相諸葛亮,
還給劉禪留下了一封信來教育他。信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這就是說,不要認為小的壞事就可以胡作非為,不要認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讓人信服。后來,劉禪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國沒有出現大的失誤。諸葛亮死后,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逐漸放縱自己,最終蜀國被曹魏滅掉,劉禪也成了俘虜。
故事三:陶母封魚
陶侃是東晉有名的賢臣,從小就勤奮好學,而且注意人品的修養,這一切都是與他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陶侃長大后,擔任了管理漁業的小官。這一年他托人帶回家一壇腌魚孝敬母親,母親卻把魚封好讓人退回去,并且給他寫了一封信說:“你是國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東西孝敬母親呢?這是為政不廉啊!”此事雖小,卻可以看出陶侃的母親教子嚴格。陶侃始終不忘母親的教誨,最終成為晉朝著名的清官。
故事四(可選講):廣州許霆案
20xx年4月21日,廣州青年許霆與朋友郭安山利用ATM機故障漏洞取款,許取出【第17句】:5萬元,郭取出【第1句】:8萬元。事發后,郭主動自首被判處xx徒刑一年,而許霆潛逃一年落網。20xx年12月一審,許霆被廣州中院判處無期徒刑。20xx年2月22日,案件發回廣州中院重審改判5年有期徒刑,罰金兩萬,追討其取出的173826元。
故事五(可選講):深圳機場女清潔工“撿金”案
20xx年12月9日,深圳機場女清潔工梁麗工作中在一垃圾桶旁的行李車上“撿”到一裝有14公斤黃金首飾的小紙皮箱并帶回家,在聽到失主尋找金飾的消息情況下,她也沒有立即呈報,直到警方當晚就找上她家門,她才主動將金飾交還。于是警方以涉嫌盜竊罪將其逮捕,雖在拘禁9個月后無罪釋放,但其如無主動歸還全部財物的情節,恐被控盜竊罪,最高可獲無期徒刑。
【第5句】:請學生談談自己平時對父母“該怎么做”或“不該做什么”?
(1)謹聽父母教誨,遇事多與父母溝通商量,不要擅作主張,以免對事情作出錯誤判斷,而擅自行動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
(2)不可貪圖小便宜,路上拾遺不應昧。(昧:隱藏)。
【第6句】:背誦這部分內容
(二)“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第1句】:男生齊讀
【第2句】:請學生結合實際談自己的理解
【第3句】:教師講解: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
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第4句】:相關故事:
故事六:董卓的惡行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他帶領軍隊來到國都,廢掉了漢少帝劉辨另立漢獻帝劉協
為傀儡皇帝,并從此獨攬朝政。董卓專權期間,對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殺戮,對天下百姓任意欺凌。
結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們的憤怒,司徒王允等人聯合起來利用美人計一舉將他除掉。董卓死后,他的家屬也因此受到株連,當時他的母親已經90多歲了,也被處死。董卓的惡行不僅使其家庭受到牽連,連年邁的老母無法盡享天年,實在是可悲啊!
【第5句】:請學生談談自己平時對父母“該怎么做”或“不該做什么”?
(1)了解父母的喜好(如果父母親的喜好是會傷害身體的,我們要柔聲規勸)
(2)我們要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要讓父母親擔憂。
(3)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不做讓父母蒙羞的缺德事、違紀違法事。
【第6句】:背誦這部分內容
【第4句】:課堂延伸
【第1句】:學生展示收集的關于“孝”的名言、成語
名言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成語
父慈子孝父慈子孝母慈子孝求忠出孝入孝出弟孝思不匱孝悌力田孝子愛日孝子順孫移孝為忠移孝作忠忠孝節義忠孝兩全
【第2句】:身邊小故事
請學生講講發生在身邊的關于“孝”(包括“愚孝”)與“不孝”的故事,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3句】:法律小常識
【第1句】:案例一:妨害自由
小葉、阿毅均為十六歲的少年,小葉因與隔壁班同學小偉發生口角,經校方查明予以記大過處分,小葉乃于翌日與同學阿毅到小偉的教室找小偉理論。到達時,阿毅見該班老師在講臺前,隨即退去,小葉仍向小偉恐嚇稱「以后給我小心一點,否則你就死定了」等語,致小偉心生畏懼。另于數日后晚間八時,小葉打電話請阿毅邀約小偉于下課后至校外談判,阿毅于翌日下午三時十分許,約小偉至教室頂樓告知小葉約其于下課后至校外OK便利商店談判,臨走前,阿毅竟單獨起意,對小偉恐嚇稱「如果不來或向老師報告,會讓你死得很慘。」,小偉因為非常害怕,便告訴他的媽媽,小偉的媽媽立刻向警察局報案,經警察局移送少年法庭調查后裁定開始審理。
小葉、阿毅的行為,經少年法庭調查結果認為均有觸犯刑法第三百零五條恐嚇危害安全罪名之非行,裁定小葉交付保護管束;阿毅應予訓誡并予以假日生活輔導等處分。
【第2句】:案例二:騙「寶物、天幣」也算犯罪
根據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的統計,到今年的八月底為止,已經有高達五百多名在學的學生和中輟生因為在網絡竊盜或詐欺被移送法辦。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竟有高達二百多人是各地一流高中的資優生。連臺北市的建國中學、臺中市的臺中一中、高雄市的高雄中學等名校都有學生涉案。不過,也有五分之一是整天在網咖中流連的中輟生。他們都是在計算機的網站上玩在線游戲,由于游戲中的虛擬道具,像「寶物」、「天幣」等等,在游戲的玩家間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于是這些聰明絕頂的資優生以及專業玩家便在計算機上施展手法,把這些別人名下所擁有的「寶物」或者「天幣」,同詐欺、竊盜的方法,移轉到自己的名下來。被警察查到后,就依竊盜或者詐欺等刑事案件移送法辦。
偷竊電磁紀錄的內容,依刑法第三百二十三條的規定,犯了竊盜罪是以動產論。用詐騙方式騙取別人的電磁紀錄內容,就要成立詐欺罪。很多犯罪者是沈迷在網咖中的玩家,偷看別人賬號及密碼后冒名進入檔案,把寶物或者天幣移到自己可以支配的賬戶內,這就成了詐欺犯罪。警方目前就是依據法務部的研究結論,自在線游戲公司的監控稽核檔案清查變動情形,掌握到證據就移送法辦。
(3)案例三:聚眾滋事圍觀助勢都有罪
阿明在路上因為瞄了一群青少年幾眼,就被其中幾位打了幾拳。其它沒有動手的人,就在旁邊鼓掌叫好,加油群啊V鋇鉸啡朔⑾趾螅立刻報警處理,一群人立刻一哄而散。這時候的阿明早已傷重倒地。
后來,警方循線逮捕這群青少年,他們卻說:「我又沒打他,只是在旁邊群岸已,這樣也犯法嗎?」
在報紙的社會新聞版常常會看見青少年或喝醉酒的人,只是互看對方不順眼,或男女朋友間為了爭風吃醋,竟然各自吆喝朋友打起群架的事件。追究原因,不過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手腳,身體受傷不說,甚至留下了前科紀錄。
在案例中這些打人的青少年卻聲稱自己沒有出手打人,僅僅是在旁邊加油而已。依照我國刑法第兩百八十三條:「聚眾斗毆致人于死或致重傷者,在場助勢而非出于正當防衛之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下手實施傷害者,仍依傷害各條之規定處斷。」
因此,雖然在一旁沒有下手實施任何傷害的行為,但是仍然有可能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5句】: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弟子規》中《入則孝》的第二部分,它教會了我們為人子女
要懂得聽從父母的教誨,懂得理解關心父母,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好讓父母放心,還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莫讓父母蒙羞。
【第6句】:實踐作業
【第1句】:回家后了解父母親有什么喜好。
【第2句】:經常與父母溝通交流
【第3句】:經常幫父母分擔家務農活
附原文
shìsuīxiǎowùshànw?igǒushànw?izǐdàokuī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wùsuīxiǎowùsīcánggǒusīcángqīnxīnshāng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qīnsuǒhàolìwaijùqīnsuǒwùjǐnwaiqù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shēnyǒushāngyíqīnyōud?yǒushāngyíqīnxiū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弟子規教案篇3
【教學內容】學習《弟子規》之“謹”
【教學目的】【第1句】:通過講解文本,讓學生了解文本大意。【第2句】:背誦文本,感悟文本。
【教學過程】
【第1句】:誦讀文本: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
【第2句】:講解文本:
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須先洗臉,然后刷牙瀨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凈,這樣才是講究衛生的好孩子。
出門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紐扣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貼切,鞋帶要系緊,這樣全身儀容才整齊。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著,也要配合家庭的經濟狀況。
對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適當的份量,不要吃過量。我們年紀還小尚未成年,更不該嘗試喝酒,因為喝醉了丑態百出,最容易表現出不當的言行。
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端正。注意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時要恭敬尊重。
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腳展開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樣子,也不要抖腳或搖臀,這樣才能表現優雅怡人的姿態。
進門的時候慢慢的揭開簾子,盡量不發出聲響,走路轉彎時與棱角要遠一點,保持較寬的距離,才不會碰到棱角傷了身體;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滿的一樣小心,進到沒人的屋子里,要像進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樣。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錯,遇到該辦的事情不要怕困難,而猶豫退縮,也不要輕率隨便而敷衍了事。容易發生打斗的場所,我們不要靠近逗留;對于邪惡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問。
將要入門之前先問一下:“有人在嗎”?將要走進廳堂時,先放大音量要讓廳堂里的人知道;假使有人請問:“你是誰”,回答時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說“吾”或是“我”,對方就聽不清楚到底是誰。我們要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事前對人講清楚,如果沒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那就相當于偷竊的行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歸還,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時,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這些平常語言行為的要則,讓我們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為和諧,創造一個身心調和的環境。如果我們一時做不到也不必氣餒,只要能清楚的辨別方向,認同圣賢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現出美玉來。
【第3句】:背誦文本,感悟文本。
弟子規教案篇4
【第1句】:活動目標
【第1句】:學習《弟子規》中“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四句,感受其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第2句】:激發幼兒對經典誦讀的興趣。
【第2句】:活動準備:
故事:一個玩笑、抱憾終身;ppt課件。
【第3句】: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幼兒朗誦)
幼兒復習朗讀已經學過的《弟子規》內容。
(二)學習“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故事引入:一個玩笑抱憾終身
【第2句】:播放課件,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幼兒欣賞。
4.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本小節內容。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第3句】:幼兒學念“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教師和幼兒一起讀。
2.請幼兒輪流當小老師來領讀。
3.打節奏讀。
4.分組賽讀。
【第4句】:鞏固學習
師幼一起朗讀學過的《弟子規》。
弟子規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第1句】: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第2句】: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鍵是順。
【第3句】:培養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
【第1句】:關鍵在落實上。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
【第2句】:讓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學內容:
《弟子規》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教學時數:一課時
【第1句】:復習導入:
讓小朋友復習上堂課的內容:弟子規——總序。齊聲背誦。
師: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歡,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弟子規》
【第2句】:學習、理解內容:
【第1句】:師:“誰能來讀一讀今天學習的內容?”
A、請2名學生讀
B、生評議
【第2句】:師:“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讀和背誦,我們來學習一下這幾句話的意思。”入則孝——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該馬上答應,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現出一種無理的態度,或者有抵觸情緒,自己不高興就不應聲。比如;你正在看一個好看的電視,或者玩得正開心,父母叫你出來吃飯,你不答應。或者答應了半天還是不動。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讓我們去做事,應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懶。或者高興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還有的小朋友和家長講條件,我做了你給我什么獎勵?這都是不對的!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懷著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心,愿意聽就聽,不愿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父母責須順承——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為晚輩,也不要急于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
【第3句】:結合生活實例講解:
【第1句】: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父母呼喚我們;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事;你是怎樣做的?
【第2句】: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
【第3句】:常常見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開心。父母讓其幫助做一點家務,他馬上說我還要寫作業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小朋友還嫌家長羅嗦,不高興聽批評。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滿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氣。這樣對嗎?小結:父母撫養我們花費了很多辛苦,從小把我們養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掛在嘴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是遠遠不夠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
【第4句】:舉例說明: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母雞身體下邊放一堆雞蛋,它天天趴在這堆雞蛋上,用自己身體的熱量,去溫暖這些蛋。雞蛋吸收了母雞的血汗,慢慢變成了小雞。母親撫育我們的時候,也象撫育小雞一樣,非常艱辛。小的時候要喂奶、喂飯,換尿布,有病時背著你去醫院,半夜起來喂藥。風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兒園。上學時為你拿書包,為你撐雨傘。做好了飯菜等著你回來吃。父母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著給你,可是我們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愛吃的飯菜留著給父母吃呢?不要以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有報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說等我長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撫養他們。世人說:“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為他們做一點事。
【第1句】:提問:你的父母最喜歡吃什么?干什么?請小朋友回答!
【第2句】: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問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
【第3句】:我們能從哪些方面關心自己的父母?
【第5句】:家庭作業:
今天回家吃飯時為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為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擺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掃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掃房間。澆花、買菜、學做飯。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可以根據情況任選一樣來做。
弟子規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第1句】: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
【第2句】:弟子規的大概內容是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
【第1句】: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
【第2句】:弟子規的內容是什么?
【第3句】:有余力,則學文
教學內容:
學習《弟子規》的總序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第1句】:講解題目:
【第1句】:《弟子規》――先介紹原文的出處。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啟蒙幼童的文章。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內容采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后改叫《弟子規》。是啟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第2句】:老師念一句,學生重復一句。
【第3句】: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第4句】:小組合作學習,比賽讀
【第2句】:講解內容:
弟子規――是(古代)小朋友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古人云:學有學業、退有居業。弟子規就是教育小朋友學習以外應該做到的事情。
圣人訓――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為圣人。
訓:可以做為準則的話。指圣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于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著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眾――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而親仁――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
小結: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第1句】:教師講一個故事: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目后,大家都在贊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么都不會!”客人愕然。
【第2句】: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
【第3句】: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嗎?,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嗎?
【第4句】: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會虛心向別人學習嗎?
【第3句】:總結
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的內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弟子規》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第4句】:家庭作業:
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總序。
弟子規教案篇7
學習目標:
誦讀《弟子規》感悟古典詩文中的做人道理;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學習重點:
采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
學習過程:
【第1句】: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你們知道的經典性的詩文有哪些呢?
(板書:孝、涕、謹、信、愛、仁、學文。)
【第2句】:背誦《弟子規》
今天,先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輪背<<弟子規>>,好嗎?
【第1句】:齊背“總敘”。
【第2句】:輪背。
【第3句】:走進《弟子規》
第一關,我最欣賞的一句弟子規。(并說一說欣賞的原因)
第二關:弟子規對對碰:學生說一句弟子規,任意找一同學說一說意思。第三關,每個同學都準備了一個有關弟子規中的故事,把你想講的.故事講給同學和后面的老師聽。
第四關,我唱我演《弟子規》
【第4句】:生活與《弟子規》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等。今天,我把其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文案選了出來。對照這些文案,同學想一想,你平時都做到了嗎?(把打印稿每人一份)
屏幕出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出必告;返必面。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晨必盥(guan),兼漱口。便溺回,輒(zhe)凈手。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借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
凡出言,信為先。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第1句】:請你針對上面的文案,想想自己在某個方面做的好或不好,在做的好的
括號里畫笑臉。
【第2句】:說一說你做到了哪些,還有什么不足,以后打算怎樣改進?
【第3句】:這里我還想創造一個機會,請你對生活中的一些行為也利用弟子規來說一說。
(1)當家長或朋友說話算話,你可對家長說:凡出言,信為先。
(2)當家長飲酒喝醉了,用哪一句勸說家長?(飲酒醉,最為丑)
(3)當家長無心犯了個錯,你可以說:“無心非,名為錯”
【第5句】:課堂拓展深化認識。
【第1句】:老師推薦名句: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第2句】:學生帶讀,然后齊讀。
【第3句】:老師給大家一些寄語:
忠心獻給祖國,
孝心獻給父母,
愛心獻給社會,
誠心獻給伙伴,
上進心留給自己。
【第4句】:總結:同學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經歷歷史風雨的洗禮,仍然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學們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多接觸一些古詩文,并且做到學以致用、古為今用。那樣,不僅會獲得無窮的樂趣,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一定會像《弟子規》最后幾句所說的“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教案篇8
設計意圖:
幼兒來到幼兒園生活已經有三個多月了,對這里的一切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前兩天的早晨又一名家長交還給我一把剪刀,告訴我是孩子悄悄帶回家的。于是從《弟子規》中選用了“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這一段落向幼兒進行正確的品德教育。
活動名稱:
我們都是乖孩子
活動目標:
【第1句】:幼兒通過學習知道――當遇到自己喜歡的物品時應該采用正確的方式擁有,不要自己私自將物品藏起來。
【第2句】:幼兒在成人引導下進行情景行為的對應判斷。
【第3句】: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所知道的道理、做法講述出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第1句】:情景故事準備:請三名教師進行表演。
故事梗概:元元在幼兒園了悄悄藏起一把剪刀,并把剪刀帶回了自己家里。媽媽發現后及時教育了孩子并帶著元元把剪刀送回到了幼兒園。
【第2句】:劇場準備:桌子2張、小椅子4把、剪刀、彩紙、雜志。
【第3句】:生活中各個場所的幻燈圖片。例如:超市、公園、客人家中。
精神準備:
【第1句】:幼兒已經基本掌握《弟子規》前半部分內容的背誦。
【第2句】:教師要有意識避免使用敏感詞語。
活動過程:
【第1句】:小朋友跟隨著教師一邊誦讀著《弟子規》,一邊打著節拍進教室。
小朋友們依次坐回到小椅子上。
介紹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元元。“一起看看元元在幼兒園里發生什么事了?”
【第2句】:觀看童話劇。
【第3句】:鞏固復習“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教師以上下句問答式引導幼兒背誦。“潘老師要考考彩虹班的小朋友會不會剛才元元學的那段弟子規”
“小朋友真聰明,哪個小朋友能夠告訴老師剛才元元在幼兒園里做錯什么事情了?”
“元元做錯事情了,媽媽怎樣了?”
“后來媽媽和元元把剪刀方回到哪里去了?”
“送到幼兒園后老師告訴元元《弟子規》中的哪句話了?”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的意思是告訴小朋友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走!
【第4句】:播放幻燈,請幼兒講講在生活其它場所中應該怎樣做。“小朋友知道了幼兒園的東西不能悄悄帶走,下面就請小朋友想一想在這些地方應該怎樣做呢?”
超市里看到你喜歡的事物、玩具應該放在購物筐里要付款。
公園里我們開到美麗的花兒也不要去摘下它!
去好朋友的家里也不要把人家的玩具帶走!
【第5句】:今天小朋友知道了“別人的東西不能夠悄悄帶走!”也就是《弟子規》中的哪一句話:?
【第6句】:小朋友真聰明,我想請小朋友回家當小老師,把今天學會的道理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第7句】:“現在老師又要把神秘的寶盒請出來了,一會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去把今天的神秘禮物取出來好嗎?”每位幼兒聽音樂誦讀《弟子規》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幼兒可以將今天所學的小字卡帶回家里,當小老師給爸爸媽媽講一講!
弟子規教案篇9
教學目標:
【第1句】: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出則悌”;
【第2句】:學習“謹而信”中的四句話,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第3句】:將課堂延伸到早讀,延伸到課外。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闖關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打算分成兩組,采用競賽闖關形式復習一下前面學習的內容。
【第1句】:第一關:我會背。
【第2句】:第二關:接龍輪背。
【第2句】:第三關:快速搶答
A、做人要有愛心,應該多親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時間充足,應該多讀書學習。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B、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么說的呢?
C、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么做呢?相應的《弟子規》中的語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他們睡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E、把財物看輕了,相互之間的怨恨從哪里產生呢?說話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F、對待長輩要懂得禮貌,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動筷;落座時要讓長輩先入座,而走路時也要讓長輩在前,晚輩在后。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G、遇到長輩時,騎著馬就要下馬,坐著車就要下車;長輩走過去時,要在原地待上一會兒,待長輩走出百步后才可以離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第2句】: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第1句】:教師:《弟子規》與我們平時的生活禮儀有緊密的聯系。今天我們要用弟子規來習禮儀(板書:習禮儀)。
【第2句】:創設情境:大家一定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歡誰呢?(生答)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弟子規》給喜羊羊評評星級吧。
【第3句】:惜時方面:
(1)教師描述:清晨,鳥兒唱著歌兒,空氣多么清新,陽光多么溫暖,新的一天開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誦讀《弟子規》了,可懶羊羊還在睡懶覺,他這樣做對嗎?那應該怎樣做呢?(出示懶羊羊睡懶覺的圖)用《弟子規》中的
話就是:出示“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師范讀)
師生對讀,指名對讀。
教師:是啊,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古代的時候,有不少關于珍惜時光的故事(列舉:聞雞起舞等2個故事,出示視頻)
教師:同學們要珍惜時光,切莫“老大徒傷悲”。
出示珍惜時間的名言。
【第4句】:著裝方面:
(1)教師:吃完早飯,喜羊羊穿戴整潔,背著書包出發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們喜歡和誰做朋友呢?(指名說)
(2)教師:是啊,《弟子規》中也說:
出示:“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教師:這里四個字特別難讀,請個別學生來讀,齊讀。
教師:你能和平時生活中的物品連連線嗎?
教師: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裝外貌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這樣的學生人見人愛。
弟子規教案合集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第1句】:結合生活實際,復習《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出則悌”;
【第2句】:學習“謹而信”中的四句話,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第3句】:將課堂延伸到早讀,延伸到課外。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闖關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打算分成兩組,采用競賽闖關形式復習一下前面學習的內容。
【第1句】:第一關:我會背。
【第2句】:第二關:接龍輪背。
【第2句】:第三關:快速搶答
A、做人要有愛心,應該多親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時間充足,應該多讀書學習。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B、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么說的呢?
C、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么做呢?相應的《弟子規》中的語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他們睡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E、把財物看輕了,相互之間的怨恨從哪里產生呢?說話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F、對待長輩要懂得禮貌,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動筷;落座時要讓長輩先入座,而走路時也要讓長輩在前,晚輩在后。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G、遇到長輩時,騎著馬就要下馬,坐著車就要下車;長輩走過去時,要在原地待上一會兒,待長輩走出百步后才可以離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第2句】: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第1句】:教師:《弟子規》與我們平時的生活禮儀有緊密的聯系。今天我們要用弟子規來習禮儀(板書:習禮儀)。
【第2句】:創設情境:大家一定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歡誰呢?(生答)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弟子規》給喜羊羊評評星級吧。
【第3句】:惜時方面:
(1)教師描述:清晨,鳥兒唱著歌兒,空氣多么清新,陽光多么溫暖,新的一天開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誦讀《弟子規》了,可懶羊羊還在睡懶覺,他這樣做對嗎?那應該怎樣做呢?(出示懶羊羊睡懶覺的圖)用《弟子規》中的
話就是:出示“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師范讀)
師生對讀,指名對讀。
教師:是啊,一日之計在于晨,一生之計在于勤。古代的時候,有不少關于珍惜時光的故事(列舉:聞雞起舞等2個故事,出示視頻)
教師:同學們要珍惜時光,切莫“老大徒傷悲”。
出示珍惜時間的名言。
【第4句】:著裝方面:
(1)教師:吃完早飯,喜羊羊穿戴整潔,背著書包出發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們喜歡和誰做朋友呢?(指名說)
(2)教師:是啊,《弟子規》中也說:
出示:“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教師:這里四個字特別難讀,請個別學生來讀,齊讀。
教師:你能和平時生活中的物品連連線嗎?
教師: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裝外貌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這樣的學生人見人愛。
弟子規教案篇2
【第1句】: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第2句】: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里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第3句】:教學目標
【第1句】: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第2句】:養成嚴于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第4句】: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導入
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
曹操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第2句】: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第3句】: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容。
【第4句】:檢查背誦情況。
【第5句】: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第6句】:指名小組發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第7句】: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第8句】: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第9句】:集體交流
【第10句】: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無心)非————錯
(有心)非————惡
非既是錯
嚴于律己有錯必糾
弟子規教案篇3
【第1句】:教學內容
弟子規關于誠信的有關內容“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第2句】: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聞過則喜是其中心內容,漂亮話、奉承話往往害人害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毛主席有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正直的人才愿意與你結交。
【第3句】: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這段文字的含義
【第2句】:學做聞過則欣的人
【第4句】: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個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問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妻子回答:“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小妾說:“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朋友回答說:“當然是你美了”。于是他進宮拜見齊王。并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話說了一遍。鄒忌說:“我的妻子說我美,是因為他愛我,我的小妾說我美,是因為她怕我,我的朋友說我美,是因為他有求于我。由此可見,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齊王聽取了鄒忌的建議,并下令:有當面指出齊王錯誤的受上賞,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中賞,有在背后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下賞。命令傳下去以后,來給齊王提意見的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幾天后,提意見的越來越少,一個月后,偶爾有一兩個來提意見的。幾個月后,再也聽不到怨言了。
鄰國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來朝拜齊王,表示愿意與齊國友好,愿意臣服齊國。從此,齊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二)、出示學習目標和內容
(三)、指名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背誦,
(四)、教師講解
如果聽到別人夸獎你,就心中不安,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高興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會愿意與你結交,親近。
(五)、講故事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講述有關的故事,每組推薦一個。
教師推薦故事:《佛印禪師評詩》、《拒絕奉承》
板書設計:
恐——欣——親
弟子規教案篇4
設計意圖:
幼兒來到幼兒園生活已經有三個多月了,對這里的一切也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前兩天的早晨又一名家長交還給我一把剪刀,告訴我是孩子悄悄帶回家的。于是從《弟子規》中選用了“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這一段落向幼兒進行正確的品德教育。
活動名稱:
我們都是乖孩子
活動目標:
【第1句】:幼兒通過學習知道――當遇到自己喜歡的物品時應該采用正確的方式擁有,不要自己私自將物品藏起來。
【第2句】:幼兒在成人引導下進行情景行為的對應判斷。
【第3句】: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所知道的道理、做法講述出來。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第1句】:情景故事準備:請三名教師進行表演。
故事梗概:元元在幼兒園了悄悄藏起一把剪刀,并把剪刀帶回了自己家里。媽媽發現后及時教育了孩子并帶著元元把剪刀送回到了幼兒園。
【第2句】:劇場準備:桌子2張、小椅子4把、剪刀、彩紙、雜志。
【第3句】:生活中各個場所的幻燈圖片。例如:超市、公園、客人家中。
精神準備:
【第1句】:幼兒已經基本掌握《弟子規》前半部分內容的背誦。
【第2句】:教師要有意識避免使用敏感詞語。
活動過程:
【第1句】:小朋友跟隨著教師一邊誦讀著《弟子規》,一邊打著節拍進教室。
小朋友們依次坐回到小椅子上。
介紹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元元。“一起看看元元在幼兒園里發生什么事了?”
【第2句】:觀看童話劇。
【第3句】:鞏固復習“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教師以上下句問答式引導幼兒背誦。“潘老師要考考彩虹班的小朋友會不會剛才元元學的那段弟子規”
“小朋友真聰明,哪個小朋友能夠告訴老師剛才元元在幼兒園里做錯什么事情了?”
“元元做錯事情了,媽媽怎樣了?”
“后來媽媽和元元把剪刀方回到哪里去了?”
“送到幼兒園后老師告訴元元《弟子規》中的哪句話了?”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的意思是告訴小朋友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走!
【第4句】:播放幻燈,請幼兒講講在生活其它場所中應該怎樣做。“小朋友知道了幼兒園的東西不能悄悄帶走,下面就請小朋友想一想在這些地方應該怎樣做呢?”
超市里看到你喜歡的事物、玩具應該放在購物筐里要付款。
公園里我們開到美麗的花兒也不要去摘下它!
去好朋友的家里也不要把人家的玩具帶走!
【第5句】:今天小朋友知道了“別人的東西不能夠悄悄帶走!”也就是《弟子規》中的哪一句話:?
【第6句】:小朋友真聰明,我想請小朋友回家當小老師,把今天學會的道理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第7句】:“現在老師又要把神秘的寶盒請出來了,一會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去把今天的神秘禮物取出來好嗎?”每位幼兒聽音樂誦讀《弟子規》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幼兒可以將今天所學的小字卡帶回家里,當小老師給爸爸媽媽講一講!
弟子規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第1句】:學習“事雖小??貽親羞”;
【第2句】:理解并背誦這部分內容
【第3句】:能在生活實踐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并背誦本節課所學內容
難點:
能在生活中實踐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多媒體、《弟子規》音頻、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孝”的名言、成語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
【第1句】:背誦《弟子規》中《總敘》和《入則孝》已學部分
【第2句】:故事導入
故事一:一個玩笑抱憾終身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學校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同學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時候,把椅子挪開了,結果這個同學重重摔倒在地上,脊椎摔斷,終身癱瘓。一個玩笑導致這樣的后果,雙方家庭都抱憾終身!受傷的同學將在床上躺一輩子,很苦。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養了這么大,突然變成殘廢,父母比他還難受,還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淚。我們想一想關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雙親,所以一個人的過失,有時會給多少人帶來痛苦!造成大錯無法彌補,而開玩笑同學的家庭也要承擔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良心的譴責。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第1句】:不要輕易開別人的玩笑,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否則,有可能對自己和別人的家庭造成無法彌補的巨大傷害。
【第2句】:任何對人身安全有損害和危害到社會的不良行為,我們是絕對不能做的,見到時也要極力勸止。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弟子規》的《入則孝》的第二部分“事雖小??貽親羞”,想想我們孝順父母除了要做到聽從、細心照顧父母外,還須做到什么?
【第2句】:朗誦
【第1句】:聽音頻朗讀《入則孝》中“事雖小??貽親羞”部分(01:32―02:19)
【第2句】:學生齊讀
【第3句】:理解含義并背誦
(一)“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第1句】:女生齊讀
【第2句】:請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第3句】:教師講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別人的物品雖小,也不可以私自藏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會很傷父母的心。
【第4句】:相關故事:
故事二:劉備教子
三國的時候,劉備臨終時對兒子劉禪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給丞相諸葛亮,
還給劉禪留下了一封信來教育他。信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這就是說,不要認為小的壞事就可以胡作非為,不要認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讓人信服。后來,劉禪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國沒有出現大的失誤。諸葛亮死后,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逐漸放縱自己,最終蜀國被曹魏滅掉,劉禪也成了俘虜。
故事三:陶母封魚
陶侃是東晉有名的賢臣,從小就勤奮好學,而且注意人品的修養,這一切都是與他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陶侃長大后,擔任了管理漁業的小官。這一年他托人帶回家一壇腌魚孝敬母親,母親卻把魚封好讓人退回去,并且給他寫了一封信說:“你是國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東西孝敬母親呢?這是為政不廉啊!”此事雖小,卻可以看出陶侃的母親教子嚴格。陶侃始終不忘母親的教誨,最終成為晉朝著名的清官。
故事四(可選講):廣州許霆案
20xx年4月21日,廣州青年許霆與朋友郭安山利用ATM機故障漏洞取款,許取出【第17句】:5萬元,郭取出【第1句】:8萬元。事發后,郭主動自首被判處xx徒刑一年,而許霆潛逃一年落網。20xx年12月一審,許霆被廣州中院判處無期徒刑。20xx年2月22日,案件發回廣州中院重審改判5年有期徒刑,罰金兩萬,追討其取出的173826元。
故事五(可選講):深圳機場女清潔工“撿金”案
20xx年12月9日,深圳機場女清潔工梁麗工作中在一垃圾桶旁的行李車上“撿”到一裝有14公斤黃金首飾的小紙皮箱并帶回家,在聽到失主尋找金飾的消息情況下,她也沒有立即呈報,直到警方當晚就找上她家門,她才主動將金飾交還。于是警方以涉嫌盜竊罪將其逮捕,雖在拘禁9個月后無罪釋放,但其如無主動歸還全部財物的情節,恐被控盜竊罪,最高可獲無期徒刑。
【第5句】:請學生談談自己平時對父母“該怎么做”或“不該做什么”?
(1)謹聽父母教誨,遇事多與父母溝通商量,不要擅作主張,以免對事情作出錯誤判斷,而擅自行動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
(2)不可貪圖小便宜,路上拾遺不應昧。(昧:隱藏)。
【第6句】:背誦這部分內容
(二)“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第1句】:男生齊讀
【第2句】:請學生結合實際談自己的理解
【第3句】:教師講解: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
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第4句】:相關故事:
故事六:董卓的惡行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他帶領軍隊來到國都,廢掉了漢少帝劉辨另立漢獻帝劉協
為傀儡皇帝,并從此獨攬朝政。董卓專權期間,對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殺戮,對天下百姓任意欺凌。
結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們的憤怒,司徒王允等人聯合起來利用美人計一舉將他除掉。董卓死后,他的家屬也因此受到株連,當時他的母親已經90多歲了,也被處死。董卓的惡行不僅使其家庭受到牽連,連年邁的老母無法盡享天年,實在是可悲啊!
【第5句】:請學生談談自己平時對父母“該怎么做”或“不該做什么”?
(1)了解父母的喜好(如果父母親的喜好是會傷害身體的,我們要柔聲規勸)
(2)我們要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要讓父母親擔憂。
(3)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不做讓父母蒙羞的缺德事、違紀違法事。
【第6句】:背誦這部分內容
【第4句】:課堂延伸
【第1句】:學生展示收集的關于“孝”的名言、成語
名言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成語
父慈子孝父慈子孝母慈子孝求忠出孝入孝出弟孝思不匱孝悌力田孝子愛日孝子順孫移孝為忠移孝作忠忠孝節義忠孝兩全
【第2句】:身邊小故事
請學生講講發生在身邊的關于“孝”(包括“愚孝”)與“不孝”的故事,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3句】:法律小常識
【第1句】:案例一:妨害自由
小葉、阿毅均為十六歲的少年,小葉因與隔壁班同學小偉發生口角,經校方查明予以記大過處分,小葉乃于翌日與同學阿毅到小偉的教室找小偉理論。到達時,阿毅見該班老師在講臺前,隨即退去,小葉仍向小偉恐嚇稱「以后給我小心一點,否則你就死定了」等語,致小偉心生畏懼。另于數日后晚間八時,小葉打電話請阿毅邀約小偉于下課后至校外談判,阿毅于翌日下午三時十分許,約小偉至教室頂樓告知小葉約其于下課后至校外OK便利商店談判,臨走前,阿毅竟單獨起意,對小偉恐嚇稱「如果不來或向老師報告,會讓你死得很慘。」,小偉因為非常害怕,便告訴他的媽媽,小偉的媽媽立刻向警察局報案,經警察局移送少年法庭調查后裁定開始審理。
小葉、阿毅的行為,經少年法庭調查結果認為均有觸犯刑法第三百零五條恐嚇危害安全罪名之非行,裁定小葉交付保護管束;阿毅應予訓誡并予以假日生活輔導等處分。
【第2句】:案例二:騙「寶物、天幣」也算犯罪
根據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的統計,到今年的八月底為止,已經有高達五百多名在學的學生和中輟生因為在網絡竊盜或詐欺被移送法辦。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竟有高達二百多人是各地一流高中的資優生。連臺北市的建國中學、臺中市的臺中一中、高雄市的高雄中學等名校都有學生涉案。不過,也有五分之一是整天在網咖中流連的中輟生。他們都是在計算機的網站上玩在線游戲,由于游戲中的虛擬道具,像「寶物」、「天幣」等等,在游戲的玩家間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于是這些聰明絕頂的資優生以及專業玩家便在計算機上施展手法,把這些別人名下所擁有的「寶物」或者「天幣」,同詐欺、竊盜的方法,移轉到自己的名下來。被警察查到后,就依竊盜或者詐欺等刑事案件移送法辦。
偷竊電磁紀錄的內容,依刑法第三百二十三條的規定,犯了竊盜罪是以動產論。用詐騙方式騙取別人的電磁紀錄內容,就要成立詐欺罪。很多犯罪者是沈迷在網咖中的玩家,偷看別人賬號及密碼后冒名進入檔案,把寶物或者天幣移到自己可以支配的賬戶內,這就成了詐欺犯罪。警方目前就是依據法務部的研究結論,自在線游戲公司的監控稽核檔案清查變動情形,掌握到證據就移送法辦。
(3)案例三:聚眾滋事圍觀助勢都有罪
阿明在路上因為瞄了一群青少年幾眼,就被其中幾位打了幾拳。其它沒有動手的人,就在旁邊鼓掌叫好,加油群啊V鋇鉸啡朔⑾趾螅立刻報警處理,一群人立刻一哄而散。這時候的阿明早已傷重倒地。
后來,警方循線逮捕這群青少年,他們卻說:「我又沒打他,只是在旁邊群岸已,這樣也犯法嗎?」
在報紙的社會新聞版常常會看見青少年或喝醉酒的人,只是互看對方不順眼,或男女朋友間為了爭風吃醋,竟然各自吆喝朋友打起群架的事件。追究原因,不過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手腳,身體受傷不說,甚至留下了前科紀錄。
在案例中這些打人的青少年卻聲稱自己沒有出手打人,僅僅是在旁邊加油而已。依照我國刑法第兩百八十三條:「聚眾斗毆致人于死或致重傷者,在場助勢而非出于正當防衛之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下手實施傷害者,仍依傷害各條之規定處斷。」
因此,雖然在一旁沒有下手實施任何傷害的行為,但是仍然有可能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5句】: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弟子規》中《入則孝》的第二部分,它教會了我們為人子女
要懂得聽從父母的教誨,懂得理解關心父母,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好讓父母放心,還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莫讓父母蒙羞。
【第6句】:實踐作業
【第1句】:回家后了解父母親有什么喜好。
【第2句】:經常與父母溝通交流
【第3句】:經常幫父母分擔家務農活
附原文
shìsuīxiǎowùshànw?igǒushànw?izǐdàokuī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wùsuīxiǎowùsīcánggǒusīcángqīnxīnshāng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qīnsuǒhàolìwaijùqīnsuǒwùjǐnwaiqù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shēnyǒushāngyíqīnyōud?yǒushāngyíqīnxiū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弟子規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第1句】: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
【第2句】:弟子規的大概內容是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
【第1句】: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
【第2句】:弟子規的內容是什么?
【第3句】:有余力,則學文
教學內容:
學習《弟子規》的總序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第1句】:講解題目:
【第1句】:《弟子規》――先介紹原文的出處。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啟蒙幼童的文章。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內容采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后改叫《弟子規》。是啟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第2句】:老師念一句,學生重復一句。
【第3句】: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第4句】:小組合作學習,比賽讀
【第2句】:講解內容:
弟子規――是(古代)小朋友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古人云:學有學業、退有居業。弟子規就是教育小朋友學習以外應該做到的事情。
圣人訓――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為圣人。
訓:可以做為準則的話。指圣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于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著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眾――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而親仁――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
小結: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第1句】:教師講一個故事: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目后,大家都在贊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么都不會!”客人愕然。
【第2句】: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
【第3句】: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嗎?,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嗎?
【第4句】: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會虛心向別人學習嗎?
【第3句】:總結
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的內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弟子規》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第4句】:家庭作業:
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總序。
弟子規教案篇7
【第1句】:活動目標
【第1句】:學習《弟子規》中“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四句,感受其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第2句】:激發幼兒對經典誦讀的興趣。
【第2句】:活動準備:
故事:一個玩笑、抱憾終身;ppt課件。
【第3句】: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幼兒朗誦)
幼兒復習朗讀已經學過的《弟子規》內容。
(二)學習“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故事引入:一個玩笑抱憾終身
【第2句】:播放課件,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幼兒欣賞。
4.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本小節內容。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第3句】:幼兒學念“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教師和幼兒一起讀。
2.請幼兒輪流當小老師來領讀。
3.打節奏讀。
4.分組賽讀。
【第4句】:鞏固學習
師幼一起朗讀學過的《弟子規》。
弟子規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第1句】: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第2句】: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鍵是順。
【第3句】:培養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
【第1句】:關鍵在落實上。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
【第2句】:讓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學內容:
《弟子規》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教學時數:一課時
【第1句】:復習導入:
讓小朋友復習上堂課的內容:弟子規——總序。齊聲背誦。
師: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歡,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弟子規》
【第2句】:學習、理解內容:
【第1句】:師:“誰能來讀一讀今天學習的內容?”
A、請2名學生讀
B、生評議
【第2句】:師:“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讀和背誦,我們來學習一下這幾句話的意思。”入則孝——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該馬上答應,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現出一種無理的態度,或者有抵觸情緒,自己不高興就不應聲。比如;你正在看一個好看的電視,或者玩得正開心,父母叫你出來吃飯,你不答應。或者答應了半天還是不動。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讓我們去做事,應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懶。或者高興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還有的小朋友和家長講條件,我做了你給我什么獎勵?這都是不對的!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懷著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心,愿意聽就聽,不愿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父母責須順承——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為晚輩,也不要急于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
【第3句】:結合生活實例講解:
【第1句】: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父母呼喚我們;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事;你是怎樣做的?
【第2句】: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
【第3句】:常常見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開心。父母讓其幫助做一點家務,他馬上說我還要寫作業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小朋友還嫌家長羅嗦,不高興聽批評。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滿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氣。這樣對嗎?小結:父母撫養我們花費了很多辛苦,從小把我們養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掛在嘴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是遠遠不夠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
【第4句】:舉例說明: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母雞身體下邊放一堆雞蛋,它天天趴在這堆雞蛋上,用自己身體的熱量,去溫暖這些蛋。雞蛋吸收了母雞的血汗,慢慢變成了小雞。母親撫育我們的時候,也象撫育小雞一樣,非常艱辛。小的時候要喂奶、喂飯,換尿布,有病時背著你去醫院,半夜起來喂藥。風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兒園。上學時為你拿書包,為你撐雨傘。做好了飯菜等著你回來吃。父母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著給你,可是我們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愛吃的飯菜留著給父母吃呢?不要以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有報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說等我長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撫養他們。世人說:“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為他們做一點事。
【第1句】:提問:你的父母最喜歡吃什么?干什么?請小朋友回答!
【第2句】: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問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么,干什么?
【第3句】:我們能從哪些方面關心自己的父母?
【第5句】:家庭作業:
今天回家吃飯時為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為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擺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掃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掃房間。澆花、買菜、學做飯。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可以根據情況任選一樣來做。
弟子規教案篇9
【教學內容】學習《弟子規》之“謹”
【教學目的】【第1句】:通過講解文本,讓學生了解文本大意。【第2句】:背誦文本,感悟文本。
【教學過程】
【第1句】:誦讀文本: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
【第2句】:講解文本:
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須先洗臉,然后刷牙瀨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凈,這樣才是講究衛生的好孩子。
出門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紐扣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貼切,鞋帶要系緊,這樣全身儀容才整齊。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著,也要配合家庭的經濟狀況。
對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適當的份量,不要吃過量。我們年紀還小尚未成年,更不該嘗試喝酒,因為喝醉了丑態百出,最容易表現出不當的言行。
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端正。注意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時要恭敬尊重。
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腳展開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樣子,也不要抖腳或搖臀,這樣才能表現優雅怡人的姿態。
進門的時候慢慢的揭開簾子,盡量不發出聲響,走路轉彎時與棱角要遠一點,保持較寬的距離,才不會碰到棱角傷了身體;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滿的一樣小心,進到沒人的屋子里,要像進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樣。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錯,遇到該辦的事情不要怕困難,而猶豫退縮,也不要輕率隨便而敷衍了事。容易發生打斗的場所,我們不要靠近逗留;對于邪惡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問。
將要入門之前先問一下:“有人在嗎”?將要走進廳堂時,先放大音量要讓廳堂里的人知道;假使有人請問:“你是誰”,回答時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說“吾”或是“我”,對方就聽不清楚到底是誰。我們要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事前對人講清楚,如果沒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那就相當于偷竊的行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歸還,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時,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這些平常語言行為的要則,讓我們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為和諧,創造一個身心調和的環境。如果我們一時做不到也不必氣餒,只要能清楚的辨別方向,認同圣賢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現出美玉來。
【第3句】:背誦文本,感悟文本。
弟子規教案篇10
學習目標:
誦讀《弟子規》感悟古典詩文中的做人道理;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學習重點:
采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
學習過程:
【第1句】: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你們知道的經典性的詩文有哪些呢?
(板書:孝、涕、謹、信、愛、仁、學文。)
【第2句】:背誦《弟子規》
今天,先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輪背<<弟子規>>,好嗎?
【第1句】:齊背“總敘”。
【第2句】:輪背。
【第3句】:走進《弟子規》
第一關,我最欣賞的一句弟子規。(并說一說欣賞的原因)
第二關:弟子規對對碰:學生說一句弟子規,任意找一同學說一說意思。第三關,每個同學都準備了一個有關弟子規中的故事,把你想講的故事講給同學和后面的老師聽。
第四關,我唱我演《弟子規》
【第4句】:生活與《弟子規》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等。今天,我把其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文案選了出來。對照這些文案,同學想一想,你平時都做到了嗎?(把打印稿每人一份)
屏幕出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出必告;返必面。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晨必盥(guan),兼漱口。便溺回,輒(zhe)凈手。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借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
凡出言,信為先。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第1句】:請你針對上面的文案,想想自己在某個方面做的好或不好,在做的好的
括號里畫笑臉。
【第2句】:說一說你做到了哪些,還有什么不足,以后打算怎樣改進?
【第3句】:這里我還想創造一個機會,請你對生活中的一些行為也利用弟子規來說一說。
(1)當家長或朋友說話算話,你可對家長說:凡出言,信為先。
(2)當家長飲酒喝醉了,用哪一句勸說家長?(飲酒醉,最為丑)
(3)當家長無心犯了個錯,你可以說:“無心非,名為錯”
【第5句】:課堂拓展深化認識。
【第1句】:老師推薦名句: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第2句】:學生帶讀,然后齊讀。
【第3句】:老師給大家一些寄語:
忠心獻給祖國,
孝心獻給父母,
愛心獻給社會,
誠心獻給伙伴,
上進心留給自己。
【第4句】:總結:同學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經歷歷史風雨的洗禮,仍然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學們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多接觸一些古詩文,并且做到學以致用、古為今用。那樣,不僅會獲得無窮的樂趣,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一定會像《弟子規》最后幾句所說的“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教案篇1
【第1句】:教學內容
弟子規關于誠信的有關內容“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第2句】: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聞過則喜是其中心內容,漂亮話、奉承話往往害人害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毛主席有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正直的人才愿意與你結交。
【第3句】: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這段文字的含義
【第2句】:學做聞過則欣的人
【第4句】: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個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問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妻子回答:“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小妾說:“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朋友回答說:“當然是你美了”。于是他進宮拜見齊王。并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話說了一遍。鄒忌說:“我的妻子說我美,是因為他愛我,我的小妾說我美,是因為她怕我,我的朋友說我美,是因為他有求于我。由此可見,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齊王聽取了鄒忌的建議,并下令:有當面指出齊王錯誤的受上賞,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中賞,有在背后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下賞。命令傳下去以后,來給齊王提意見的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幾天后,提意見的越來越少,一個月后,偶爾有一兩個來提意見的。幾個月后,再也聽不到怨言了。
鄰國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來朝拜齊王,表示愿意與齊國友好,愿意臣服齊國。從此,齊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二)、出示學習目標和內容
(三)、指名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背誦,
(四)、教師講解
如果聽到別人夸獎你,就心中不安,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高興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會愿意與你結交,親近。
(五)、講故事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講述有關的故事,每組推薦一個。
教師推薦故事:《佛印禪師評詩》、《拒絕奉承》
板書設計:
恐——欣——親
弟子規教案篇2
【第1句】: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第2句】: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里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第3句】:教學目標
【第1句】: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第2句】:養成嚴于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第4句】:教學過程
【第1句】: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導入
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
曹操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第2句】: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第3句】: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容。
【第4句】:檢查背誦情況。
【第5句】: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第6句】:指名小組發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第7句】: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第8句】: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第9句】:集體交流
【第10句】:課堂小結
弟子規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第1句】: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
【第2句】:弟子規的大概內容是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
【第1句】: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
【第2句】:弟子規的內容是什么?
【第3句】:有余力,則學文
教學內容:
學習《弟子規》的總序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教學時數:
一課時
【第1句】:講解題目:
【第1句】:《弟子規》――先介紹原文的出處。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啟蒙幼童的文章。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內容采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后改叫《弟子規》。是啟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第2句】:老師念一句,學生重復一句。
【第3句】: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第4句】:小組合作學習,比賽讀
【第2句】:講解內容:
弟子規――是(古代)小朋友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古人云:學有學業、退有居業。弟子規就是教育小朋友學習以外應該做到的事情。
圣人訓――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為圣人。
訓:可以做為準則的話。指圣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于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著準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眾――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而親仁――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
小結: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第1句】:教師講一個故事: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里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目后,大家都在贊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么都不會!”客人愕然。
【第2句】: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
【第3句】: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嗎?,懂得怎么去做事情嗎?
【第4句】: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會虛心向別人學習嗎?
【第3句】:總結
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的內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弟子規》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第4句】:家庭作業:
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總序。
弟子規教案篇4
學習目標:
誦讀《弟子規》感悟古典詩文中的做人道理;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學習重點:
采用各種方法誦讀《弟子規》,演譯《弟子規》,領悟《弟子規》的內涵。
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
學習過程:
【第1句】: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你們知道的經典性的詩文有哪些呢?
(板書:孝、涕、謹、信、愛、仁、學文。)
【第2句】:背誦《弟子規》
今天,先讓我們進入第一環節,輪背<<弟子規>>,好嗎?
【第1句】:齊背“總敘”。
【第2句】:輪背。
【第3句】:走進《弟子規》
第一關,我最欣賞的一句弟子規。(并說一說欣賞的原因)
第二關:弟子規對對碰:學生說一句弟子規,任意找一同學說一說意思。第三關,每個同學都準備了一個有關弟子規中的故事,把你想講的故事講給同學和后面的老師聽。
第四關,我唱我演《弟子規》
【第4句】:生活與《弟子規》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等。今天,我把其中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文案選了出來。對照這些文案,同學想一想,你平時都做到了嗎?(把打印稿每人一份)
屏幕出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出必告;返必面。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晨必盥(guan),兼漱口。便溺回,輒(zhe)凈手。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借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
凡出言,信為先。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第1句】:請你針對上面的文案,想想自己在某個方面做的好或不好,在做的好的
括號里畫笑臉。
【第2句】:說一說你做到了哪些,還有什么不足,以后打算怎樣改進?
【第3句】:這里我還想創造一個機會,請你對生活中的一些行為也利用弟子規來說一說。
(1)當家長或朋友說話算話,你可對家長說:凡出言,信為先。
(2)當家長飲酒喝醉了,用哪一句勸說家長?(飲酒醉,最為丑)
(3)當家長無心犯了個錯,你可以說:“無心非,名為錯”
【第5句】:課堂拓展深化認識。
【第1句】:老師推薦名句: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第2句】:學生帶讀,然后齊讀。
【第3句】:老師給大家一些寄語:
忠心獻給祖國,
孝心獻給父母,
愛心獻給社會,
誠心獻給伙伴,
上進心留給自己。
【第4句】:總結:同學們,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化,經歷歷史風雨的洗禮,仍然流傳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學們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多接觸一些古詩文,并且做到學以致用、古為今用。那樣,不僅會獲得無窮的樂趣,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一定會像《弟子規》最后幾句所說的“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教案篇5
【教學內容】學習《弟子規》之“謹”
【教學目的】【第1句】:通過講解文本,讓學生了解文本大意。【第2句】:背誦文本,感悟文本。
【教學過程】
【第1句】:誦讀文本: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
【第2句】:講解文本:
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須先洗臉,然后刷牙瀨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凈,這樣才是講究衛生的好孩子。
出門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紐扣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貼切,鞋帶要系緊,這樣全身儀容才整齊。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當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臟。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著,也要配合家庭的經濟狀況。
對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適當的份量,不要吃過量。我們年紀還小尚未成年,更不該嘗試喝酒,因為喝醉了丑態百出,最容易表現出不當的言行。
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端正。注意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時要恭敬尊重。
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腳展開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樣子,也不要抖腳或搖臀,這樣才能表現優雅怡人的姿態。
進門的時候慢慢的揭開簾子,盡量不發出聲響,走路轉彎時與棱角要遠一點,保持較寬的距離,才不會碰到棱角傷了身體;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滿的一樣小心,進到沒人的屋子里,要像進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樣。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錯,遇到該辦的事情不要怕困難,而猶豫退縮,也不要輕率隨便而敷衍了事。容易發生打斗的場所,我們不要靠近逗留;對于邪惡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問。
將要入門之前先問一下:“有人在嗎”?將要走進廳堂時,先放大音量要讓廳堂里的人知道;假使有人請問:“你是誰”,回答時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說“吾”或是“我”,對方就聽不清楚到底是誰。我們要使用別人的物品,必須事前對人講清楚,如果沒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那就相當于偷竊的行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歸還,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時,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這些平常語言行為的要則,讓我們即知即行,掌握自己,使處事更有效率,待人更為和諧,創造一個身心調和的環境。如果我們一時做不到也不必氣餒,只要能清楚的辨別方向,認同圣賢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現出美玉來。
【第3句】:背誦文本,感悟文本。
弟子規教案篇6
【第1句】:活動目標
【第1句】:學習《弟子規》中“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四句,感受其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第2句】:激發幼兒對經典誦讀的興趣。
【第2句】:活動準備:
故事:一個玩笑、抱憾終身;ppt課件。
【第3句】: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幼兒朗誦)
幼兒復習朗讀已經學過的《弟子規》內容。
(二)學習“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故事引入:一個玩笑抱憾終身
【第2句】:播放課件,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幼兒欣賞。
4.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本小節內容。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第3句】:幼兒學念“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教師和幼兒一起讀。
2.請幼兒輪流當小老師來領讀。
3.打節奏讀。
4.分組賽讀。
【第4句】:鞏固學習
師幼一起朗讀學過的《弟子規》。
上一篇:西游伏魔八戒臺詞匯聚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