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塞尚》優秀觀后感
《我與塞尚》觀后感(一):北影節最愛
最后一幕,年邁的塞尚林中作畫得知左拉來的消息佯裝不在意地說我在工作,卻再也畫不下去。一瘸一拐從山上下來,坡著腳拖著拐杖,趕去左拉在的地方。在人群里遠遠的望著,聽到左拉說曾經是個天才折翼的天才的時候,黯然離去。
塞尚追著左拉爭吵時,左拉靜默的眼淚。--是塞尚沒讀懂左拉。雖然爭吵后塞尚離開左拉的家,但感覺對于塞尚來說真正的決裂或許是聽到左拉說折翼的天才的時候。
如果一個畫家,為了你放棄了那一刻的光線,這是真愛吧。
喜歡左拉媽媽來跟塞尚說我快喘不過氣了。
結尾的字幕,St.victor火山,變幻著顏色。
《我與塞尚》觀后感(二):相愛相殺里愛總是更多
“他們爭吵、決裂,但是又忍不住互相欣賞。他們就像一對注定要在一起的愛侶。”
看到他們每一次別后重逢的相擁,都會莫名想到歌德捧著席勒的尸骨時說的那句:回家吧,偉大的朋友。雖然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故事,但共同之處在于這兩對摯友他們都是彼此精神上的庇護所。塞尚可以拋下他最重要的工作拄著拐杖下山只為看左拉一眼,卻也可以在樓梯上用最惡毒傷人的言語向左拉宣泄他累積多年的尖銳怨氣。他們把對方刺得千瘡百孔,幾十年后過著反轉過來的人生,而不能否認的是,他們沒法過上缺少對方的生活。真正的離別當然比多年冰冷的決裂痛上幾千倍。
左拉對別人說:“沒有指針的時鐘,象征我們的友誼。”
塞尚對別人說:“我很愛左拉。”
《我與塞尚》觀后感(三):孤獨,是追求永恒的背面圖景
忠于藝術者,將會在通往藝術的道路上不期而遇,相互認出,好像是老友相逢,親人重聚。
青年時期,艾克斯的塞尚就這樣在一群人中認出左拉的。塞尚是銀行家的兒子,大宅豪門,父親熱切盼望著將來子承父業。而左拉窮,父親早亡。但塞尚對左拉的才華幾乎是信仰著的:“我多么想我畫出的畫能有你筆下寫出的文字那么生動。”而左拉對塞尚也是交口贊賞:“這個人是天才。”他這么說著,可他心里永遠埋著那么一丁點兒的懷疑。“你還需要時間證明你是天才。”
塞尚是老實人,對左拉對他的信任沒有絲毫懷疑。而左拉是婉轉的,他當然不懷疑塞尚對他才華的信任,但他的胃口更大,一個來自艾克斯的貧窮文藝青年,需要的是整個巴黎文藝界的賞識。塞尚這個本身沒有名氣的童年伙伴的賞識,能有什么用呢?
左拉一開始就知道,除了努力工作外,他要去取悅巴黎的文藝圈。就像他有了小小的成功后,告訴塞尚的一樣,在巴黎取得成功,要周旋,要交游,要世俗。
可是,老實人塞尚怎么知道,即使知道,他也不屑。他質樸而直接,一心一意地信仰藝術,一心一意地信仰左拉,就像他對上帝一樣的專一誠懇。即使這個世界,家庭不接受他作為畫家的選擇,即使巴黎的整個畫家圈子不接受他,他始終有左拉這個朋友,在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他,鼓勵他,相信他。
可是,對一個內心純粹,對友情懷著信仰的老實人來說,左拉心中這一丁點兒的懷疑,就是二人友情悲劇的開始。
塞尚可以接受左拉娶自己的前女友為妻,可以接受這位朋友“你要世俗”一點兒的勸諫,但他不能接受的,就是懷疑。懷疑他的才華,他的努力,他的藝術。
塞尚深處在對藝術完美表達的追求中,他說:“我有一些感覺,但我卻無法將之表達出來,就像一個有金幣的人,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一樣”,年輕的時候他暴戾,每次癲狂地,不分晝夜地作畫,作完又將其撕毀,砸掉,好像作品讓他永遠不滿足。一個真正的天才,在青年時期,常常要與內心中不受控制的狂熱打交道,他甚至都不能理解這種狂熱,他內心的能量爆棚,于是常常做些常人無法理解的怪事。塞尚把這種狂熱用在繪畫上,自從認識了繪畫,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但同是狂熱,一個真正的天才并不等同于瘋子,他與瘋子的一線之隔,就是專一的信仰,并懂得節制。塞尚的生命深處,對自己的天賦是肯定的。他選擇了最終回到艾克斯,過一種隱居的生活,每日在自然里作畫,以自然為師,以光影為友,一步一步自己面對自然修行。他慢慢摒棄了在巴黎時期作畫的瘋狂成分,在他的繪畫里,漸漸表現出一種和諧,你看不出莫奈對光影碎碎念的敏感,雷諾阿的輕麗細膩,畢沙羅的溫厚,梵高的強烈到要閃光,要爆炸,塞尚是質樸的,和諧的,甚至有些笨拙的復歸自然的本身。艾克斯的山林,是他永恒的道場。
但一個人,總歸是活在自己的時代里。漫長時間的無名,當年身邊的窮小子也闊了,親友漠視和不理解,社會的否認,這樣的環境里,一個天才在冷眼中走著自己的路。他不怕,這孤獨的世界上,總歸還有朋友,只要一個人能夠理解他,能夠看出他的與眾不同,他的珍貴,就夠了。他相信左拉。然而,左拉,卻給了他致命的一擊。
業已出名的左拉寫了一部《杰作》,以塞尚為原型,描寫一位相信自己有天才但實際上沒有天才的藝術家,最終自殺的故事。
塞尚讀后,大為生氣,他寫了一封信給左拉,以示絕交。《塞尚和我》這部影片就是從收到這封信后左拉與塞尚的最后一次會面開始的。
這部影片展示著這次會面中二人的舊情,尷尬,沖突,吵架,甚至要打架。期間閃回著他們如何認識,如何成為好友,如何在巴黎文藝圈廝混,如何兩地分居彼此見證對方的感情生活,左拉又如何一次次地寬慰塞尚,卻默默地失去對他的信心。最終,由于信仰的缺失和對彼此的懷疑,二人在小事上不斷爭吵。塞尚說左拉變成了他之前所痛恨的資產階級,左拉說塞尚一直是啃老族,不能像自己一樣自食其力。塞尚說左拉是死胖子,左拉說塞尚是死禿子,然后又圍繞著塞尚的前任和左拉的現任進行了一場撕逼……
是的,友情就是這樣結束的,以一點懷疑開始,最后引發了一場文學藝術史上的悲催決裂。
人們不能理解,兩個天才,應該惺惺相惜,怎么會決裂?
他們對于藝術都有完全的堅持:左拉每有好句,總是失眠,起夜數次,數次修改文本。塞尚創作的時候徹夜不眠,為一筆色彩想很久很久。
然而決裂是必然的。影片以它極其感性的緩慢方式,展現了藝術家看似平庸瑣碎矛盾背后的根本性分裂。
左拉骨子里是科學的,現實的,塞尚骨子里卻是浪漫的,極其精神性的。左拉打扮得漂亮精致,好像個資本家,塞尚滿身油污,風吹日曬,祖魯得好像個老農民。但這兩個人的外表卻隱藏了他們,顛倒了他們。左拉軟,善于服軟,所以他雖錦衣玉食,但在塞尚面前卻絕望地喊出:“我就是個失敗者,因為我為了暢銷而寫作!”塞尚硬,永不妥協,他是山間的飛鳥,在巴黎和沙龍上虛偽彌漫的世界感到窒息。左拉以軟屈服于世界,違背了當初他對藝術的信仰,而塞尚卻以硬抗擊著世界,在日復一日的修道中成就著自己。
忠于藝術者,在藝術的道路上會與人不期而遇,也會與人失之交臂。因為信仰的道路是窄的,羨慕世界的榮華者,最終會消失在榮華里。命運和個人選擇讓左拉從窮小子到了大文豪,讓塞尚從富二代到了每日顏料滿身住在山里的瘋子。左拉在世的時候就已有名,人們歡迎他,仿佛百鳥朝鳳一般。塞尚一生,都沒有在博物館中看到自己的畫,連艾克斯當地美術館的館長也發誓,只要他活著,就決不讓塞尚的畫進入美術館。
然而他們已然在藝術的道路上分離。他們再也不是青年時代的塞尚和左拉。
在二人爭吵過去二十年后,著名文學家衣錦還鄉,左拉被眾人環繞著坐在艾克斯的街上,好像一個王,顯耀,受人矚目,有自己新的妻子,孩子。塞尚聽到二十年未會面的左拉來了,起初還有些賭氣,后來想通了,幾乎是小跑著雀躍地迎接,卻在人堆里聽到左拉說:“塞尚,他好嗎?他曾經是有點天才的。”
從此,君走陽關道,我走奈何橋。
當然,這一段塞尚跑去看左拉,也是電影藝術性的杜撰,實際上塞尚的畫室離艾克斯市內遠得很,塞尚拖著大瘸腿是不能一下子跑到的。
左拉與塞尚,一生緣盡,后來左拉煤氣中毒死亡,老實人塞尚還是哭得天昏地轉。
關于這部電影的表演,我對GuillaumeGallienne的感覺還停留在有點娘的喜劇演員的印象中,沒想到他塞尚的老年扮相,嚇我一跳。與左拉在其豪宅內吵架的時候,一個清晰的正面鏡頭除了頭頂的頭發較多以外,和塞尚本人太像了。當然,關于塞尚的頭發問題,其實是本片一個不小的瑕疵。當左拉看到塞尚的自畫像時,自畫像的頭發是比塞尚表演者本人的頭發少很多的。但是GuillaumeGallienne卻把塞尚的粗,悲催,孤獨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當塞尚聽到眾人在左拉房間對他的非議,甚至是左拉本人也對他懷疑時感到喘不上氣,遇上了在門外透氣的左拉母親,左拉母親讓他幫忙解開自己身上的束身帶子,她說道:“真讓人窒息。”塞尚邊解邊低著頭,最后哭了,身后是冷而黑的大塊的建筑臺階,背后是窗戶明艷的光明里眾人的細小喧鬧,那是孤獨。塞尚的孤獨。他在人群中找不到共鳴,沒有人理解他。他的心中有執著地對永恒的追求,可是,現實卻被平庸的世俗所牽扯,一再被人的無聊和庸見所攻擊。這一幕,演得好極了。
左拉的扮演者小Guillaume帥是很帥,表演中規中矩,在與塞尚在樓梯上爭吵的那一幕中,明顯表現出了氣場上的不足。
這部電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是開幕,結束和其優美的音樂。簡直可以用驚艷來形容。開幕每一張圖都能作為攝影教材。關于艾克斯的自然風光部分,可以算得上是艾克斯旅游風光大片。結尾非常巧妙,塞尚孤獨的身影融入艾克斯山林之間,然后鏡頭一轉,直接對準了當地的圣維克多山,瞬間山體光影流變,變幻成塞尚晚年所畫的.一幅幅山的圖景。
當然,絕大多數觀眾是沒有耐心看完那一幅幅塞尚用生命所畫的圣維克多山圖,體驗他在孤獨中的偉大創舉,并安靜地等到字幕結束的。瑣碎友情的展現早已讓他們尿急,或者昏昏欲睡。
在這個速食的時代里,這部影片絕不算耀眼,反而像老媽子的嘮叨。許多人受了塞尚和左拉名字的吸引,本想著本片是一部驚險的撕逼傳奇,沒想到卻看了一場文藝碎碎念。但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和我一樣,喜歡這部片子,非常喜歡,以至于跑了幾回電影院,反反復復地看。除去塞尚和左拉這兩個耀眼的名字,這其實是一部關乎友情,內里卻展現生命孤獨的片子。
塞尚四十七歲死了父親,五十歲死了妻子。此后,他畫出了在藝術史上銘記千古的一系列著名作品,其中,圣維克多山風景圖占有重要席位。在對此山與眾不同的,棱角嶙峋的山石的觀看冥想中,他形成了立體主義的畫法,并把對自然本體的沉思與個人的自由表達融為一體,開創了現代藝術的先河。
里爾克說:“關于塞尚的晚年,我想我還知道一些。他蒼茫,穿著破損的衣服。當他去畫室時,孩子成群在他背后追跑,丟石頭,好像在趕一只喪家之犬。可是在他心靈的深處,卻隱藏著一個可愛的人,或者在某些被激怒的時間里,仍向罕有的訪客擲出他深湛的意念。”
塞尚死于寫生途中遇上的暴風雨所引起的疾病。他死之前,還在堅持工作。
死后,人們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他被發掘,被供養,像上帝一樣站在現代藝術的祭壇上,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然而生前,他卻是那樣地孤獨。
藝術的道路上每天都是人來人往,熱鬧極了。然而以藝術為生命者,注定是孤獨的。因為,孤獨,是追求永恒的背面圖景。
《我與塞尚》觀后感(四):左拉的身體住進了塞尚的靈魂
晚上回來和朋友復述了一下電影的劇情,還查了下維基補充了點背景知識。電影的最后,屏幕上出現塞尚的畫作和評論的文字(有人說塞尚是繪畫界的上帝,畢加索說塞尚是所有畫家的父親,等等。),我居然流淚了。
先文案電影觀感
1畫面特別干凈,沒有多余的色彩。特別喜歡塞尚和左拉在小船上的對話,率性自然,好像在另一個世界。
2劇情感覺有點散,但是可能就是片子的格調,兩度掐掉手機回過神來覺得好像錯過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沒錯過。
3缺乏法國藝術文學史的知識,一開始出現在酒館里的人名字挺熟,但是具體也想不起來是畫家還是作家,塞尚和馬奈的沖突電影里沒太看明白。
再說個人感悟
1每次在電影里看到法國的風光都非常懷念,看到電影里塞尚上樓去找左拉,那個樓梯,和當時蝸居在ruedebabylone的那戶人家簡直沒差。
2好像被認可是大多數人的追求,可是沉默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不是大部分都擁有著左拉的“身體”,卻鮮有人想要去追逐塞尚自由的靈魂。
所以還是要先自我強大吧。
不管是有左拉還是塞尚這樣一個性格鮮明的朋友,都令人羨慕。
以上。
《我與塞尚》觀后感(五):跟隨塞尚,從五月普羅旺斯望穿藝術之美
五月是一個美好的月份,在最最殘酷的四月之后,春天卻又尚未完整退場。中法文化之春在內地做到了第十二個年頭,“法國五月”藝術節卻已經在香港盛放了二十四年——“自1993年以來,呈獻超過500個一流的節目,是亞洲最大型的法國藝術節”。
若論重磅程度,“法國五月”的亮點或許在于藝術展覽。不過專業所限,筆者感興趣的卻主要是其中電影模塊的策劃。今年的“法國電影之旅”以“藝術之美”為題,由港島出了名文藝范的女星林嘉欣小姐,揀選出了十部藝術贊歌款的法國電影。其中還包括與嘉欣友誼甚深的蔡明亮導演,受法國巴黎盧浮宮邀請拍攝的《臉》,十分難得。
十部影片中最新的一部尤其適合五月觀看,因為其“印象派”的影像呈現出了普羅旺斯地區恰如五月的風景。這部影片即是法國當代電影女干將達尼埃爾·湯普森執導的《我與塞尚》,講述的是19世紀兩位文化大家——現代藝術先驅、印象派畫家保羅·塞尚與自然主義作家埃米爾·左拉一對密友一生的對沖與情誼。
歐洲名人傳記片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類型,藝術家人生更是天然的故事題材,像是《花開花落》寫薩拉菲娜、《透納先生》寫約翰·透納。部部影片的調性上都有些相似,或許因為藝術家總是浪漫、自由、過敏又神經質的,在升華與自我毀滅之間徘徊。
《我與塞尚》共享了這樣的一些特質,卻勝在別具一格的結構。它首先是以二人五十歲左右時決定了彼此余生的一場爭執為核心場景——左拉的短篇小說《杰作》如何刻薄地以塞尚為原型、擊垮了后者,并將二人一生的交往撕碎,拼湊填充到了這段爭執的氣口與縫隙中。其次,影片將兩個處處相反的人物并峙,敘述的不僅是好萊塢《宿敵》式的天才干仗,更創造出一連串互相干涉的對立元,透視了整個時代的沖突規則。
塞尚與左拉的關系在藝術史上是常識,對法國之外普羅大眾來說卻不見得耳熟。分立繪畫文學兩界、思想風格更是相異的二人,其實十三歲起就相識,共同成長于普羅旺斯首府艾克斯。他們曾經時遠時親,卻在《杰作》事件后分崩離析,而塞尚也因此遠遁山林——這對密友似乎再也沒有相見。影片沒有花費過多的筆墨在他們共同成長的場景,甚至也沒有過分眷戀藝術家云集的蓋爾波瓦咖啡館,而時時注意,用這些段落來為二人這場決定性的爭吵做腳注,殊為不易。或許會有觀眾認為,爭吵對話戲份吃重對觀賞效果略增門檻,不過,這樣的設計要求臺詞能夠敲擊靈魂深處,對編劇文辭功底的考驗,實在要高多了。
塞尚是印象派的代表,左拉則靠自然主義地寫生巴黎成名;重形式的向往理想世界,重寫實的關注現實生活;前者家境優渥卻與父母離間清貧度日,后者則兢兢業業步步為營終于從巴黎底層搬入華美大宅。世間的事情如此巧合,類似的人物設定,我們可以在戈達爾與特呂弗身上找到,也可以在竹林七賢的嵇康與山濤身上找到。《我與塞尚》架設這樣一對人物并不稀奇,值得注意的卻是影片題名中的強調:左拉是“我”,塞尚仍是塞尚。
實際上我們并不能由此成功猜想影片是否配有左拉第一人稱的自白。“我與塞尚”的含義更為精妙,它似乎將“我”詮釋為從創作者、觀眾到你我他的實在個體,而“塞尚”則成為了藝術理想的一個象征,“我”筆下的一個人物,存在于“我”的想象與對話中,并且行走于光線明滅的某個珍貴瞬間。也是因此,塞尚一角固然瘋瘋癲癲、脾氣嚇人,卻在質素、品德上總顯得比心機深沉的左拉“我”要高上幾分,“我”對塞尚,幾乎懷有自卑而妒忌的愛慕——因此影片才以塞尚的山間漫步結束,將這位現代藝術之父的心靈體悟,視為影片對永恒“藝術之美”的探尋,在現實世界里,此時左拉已經煤氣中毒逝世。
或許來自導演拓展電影作用空間的企圖,兩位角色由兩個同樣叫做吉約姆的演員從青年扮演到老年:一是法蘭西喜劇院“當家花旦”吉約姆·加里尼,一是瑪麗昂·歌迪亞愛侶、全方位電影人吉約姆·卡內。有人曾說,塞尚的繪畫顛倒過來觀看,反而能感到一種奇妙的平衡感——《我與塞尚》的鏡像設置,或許也靈感源于如此這般的繪畫知覺。
中國觀眾對導演達尼埃爾·湯普森的名字或許不太熟悉,對從她筆下走出的電影作品卻一定不會陌生。她是法國著名戲劇導演杰拉爾·烏里的愛女,24歲就參加了喜劇經典、票房冠軍《虎口脫險》的編劇。后來,她不僅多次支持父親的喜劇創作,也曾與拍攝《初吻》的克勞德·比諾多、拍攝《愛我就搭火車》的帕特里斯·夏侯等多位知名導演合作。作為編劇大名鼎鼎的湯普森目前已經獨立執導了5部作品,而她的兒子也正在踏上電影導演的道路。
湯普森的背景提醒了我們,《我與塞尚》當然仍舊是今日法國某種新“優質電影”的一個代表。其優質體現在或許從杰拉爾·烏里言傳身教而來的對歐洲文化風情、社會風俗的注重;體現在影片中超強的舞臺劇特征與演員的戲劇背景;還可以體現在影片唯美、精致的美術與攝影。
面對一部畫家傳記片永遠也不用擔心的就是畫面美感不過關。膽敢挑戰這一題材的攝影師或導演,想必都將畫家作品翻來覆去看了千萬遍。因此,《我與塞尚》的每一格外景,艾克斯鄉間、圣維克多山、普羅旺斯的五月,都如同塞尚本人筆下的景色,有著那樣柔和的色彩、那樣秩序的結構。每一位女配角,都如同繪畫中的浴女,豐滿而純潔,袒露而自由。那種輕柔的觸覺,甚至從影像中浮出來,與風拂過樹葉的聲音疊加入耳。但這樣美的視聽里,我們卻將無法脫離塞尚與左拉,保羅與埃米爾,令人悵惘的破碎情誼,而且我們深知,這樣的破碎,不是意外與誤會帶來的,而直接源自理想與現實兩種選擇的天然鴻溝。
我與夢露的一周優秀觀后感
madmen里有句臺詞說,當今世界上只有兩個女人:一個是杰奎琳·肯尼迪,另一個就是瑪麗蓮·夢露,而剩下的其他,不過是對她們其中一個的拙劣模仿罷了。jackie聰明,marilyn嬌憨;jackie端莊,marilyn性感;jackie在和兩個成功的男人度過了兩段不算失敗的婚姻之后安度天年,marilyn在服用過多巴比妥之后死在家里。而這兩個傳奇女子的人生,多少是她們的性格使然。而這部myweekwithmarilyn,其精妙之處就在于,只細細刻畫了colinclark與夢露的一周,卻令人對夢露將來的悲劇性結局多少產生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一開始,電影鋪墊了各種夢露的“大眾形象”:在銀幕上風姿綽約收放自如,抵達倫敦之時人氣如日中天,面對記者的各種采訪時應對自如不卑不亢且不失機智,與丈夫arthurmiller甜蜜美滿,進劇組的時候更是成為了所有人目光的焦點,連風華絕代的vivienleigh也開始憂心自己紅顏老去——但這一切都是為了接下來的轉折做的準備。
終于開始工作,跟sirlaurenceolivier對臺詞的時候,夢露就呈現出了些許的不適。而夢露的藝術指導paulastrasberg的存在多少令olivier不悅。這里產生的沖突按說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是相當正常的,但是夢露卻動搖了——而這種動搖帶來的“不專業表現”,比如頻繁的遲到,請假,也引發了olivier為首的英國劇組對她的質疑,反過來又惡化了她的動遙
而夢露對付這種動搖的手段無非兩個:安慰,以及藥物。與其從paula那里得到源源不斷的甚至廉價的安慰和鼓勵,夢露更希望得到她更在乎的人的垂青。事實上,在這一周的開始,夢露最想得到的鼓勵,其實是想從laurenceolivier那里而來,卻未想到其實他們兩人都陷入了羨慕對方的困境,而夢露的第一次振作也多少是因為colinclark向她多少披露了olivier的真實想法。在這種尋求碰壁之后,夢露轉向了arthurmiller,卻深受打擊——而在這種情況下陰差陽錯被頂上前線的colinclark,其實不過是個替代品,用來安慰夢露渴求愛的心靈。
結果colinclark做的遠遠比一個替補來的要好。他給夢露帶來了很多她不曾見過不曾想過的東西,包括溫莎城堡,伊頓和英國人的那種內在文化上的自信;他也給了夢露很多她渴求的東西,比如理解,比如尊重,比如快樂,比如愛情。且不論事實如何,就電影來說,我當時真正被說服了:如果marilynmonroe拋棄她在好萊塢的那些累贅,跟colinclark隱退英國鄉間,她是可以幸福快樂的。
“我自私,沒有耐心,缺乏安全感,我還會常常做錯事,經常失控,但如果你不能應付我最差的一面,你也不值得得到我最好的一面。”夢露無疑是了解自己的,她也知道她真正想要什么,但卻不夠確信是否要為之付出犧牲那些已有的累贅。她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演員,一個藝術家;她想要證實自己,證實她不止是人們心中的那個性偶像marilynmonroe;同時她想成為一個幸福快樂的普通女人,有自己的家庭和寶寶。有的時候夢想之間是不兼容的,如果舍不得拋棄其中的一部分,帶來的必然是分裂。夢露期待奧利弗的期許,但她卻又不會真正去相信他的話;夢露背負了世界上最多的崇拜,但卻無法克服她漂白金發和脂粉紅唇下的濃濃自卑;夢露憎惡人們把她當作一個性符號來看待,卻至死都在這條道路上走著。
在英國的這一周,她有過向著真正的'演員邁出一步的機會,也有過向著普通女人邁出一步的機會,但她都放棄了;laurenceolivier知道她不快樂,colinclark知道她不快樂,所有人都知道她不快樂,她自己也知道她自己不快樂,但除了大量服藥以外她卻無能為力。這一周向我們展示了太多,悲劇的帷幕早已揭開——之后夢露陷入與jfk的婚外情,簡直可以說是一場自暴自棄般的毫無勝算的戰爭,因為在任何男人的心目中,妻子的位置永遠留給jacquelinekennedy,而marilynmonroe,永遠都只是情人。那時的夢露,早已遠遠偏離了她的夢想;而看到七年前的這一周的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去感嘆,原來有那么多機會,夢露本可以拯救自己,可最終最終,我們得到的不過是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帶著血管里過量的藥物,在自己的床上孤獨地停止了呼吸。
——————————————
你小時候看電影,熒幕的那一端有位女神或者白馬王子,他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每一句臺詞,甚至每一處細微的動作你都銘記在心。他們在熒幕上是那么光芒四射,好像周圍有光暈圍繞。你因為他們進入了電影圈,從事了和電影有關的工作。然后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你有了一個和他們一起工作的機會。到此為止,這是所有瓊瑤小說的部分。然后,女神沒有化妝,她走到你的面前,對你輕啟朱唇,笑語晏晏。然后你發現了她和屏幕上的人不一樣的地方,她的脆弱,她的孤獨,她的無奈和柔弱。你愛她,這輩子都愛她,但銀幕上圍繞著光暈的愛和生活中柴米油鹽的愛是不一樣的;你們也許有童話,但一定沒有結局。
影片的情節基本上就是這么個yy的故事,也許是真事,也許不是,我不知道,也無法考證。但感情是真的——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景,你看著屏幕上的她,突然特別想認識她,想和她作生活中的朋友,沒事去唱歌卡拉ok,或者談個戀愛,或者在公園里散散步。然后你意識到,她不可能是你感情的對象,你理想的妻子只能是辦公室里那個給你打開水的姑娘。但就這么個蒼白的、急需時間和空間機會的故事,被michellewilliams演活了。
好萊塢近幾年有新生代女演員上位的趨勢,去年奧斯卡女主頒給了三好學生娜塔莉波曼,其實我覺得她的演技在新生代中還不是最好。比如安妮海瑟薇,比如這次的michellewilliams。有些明星是明星,還有些明星同時還是好演員。比如李安挑出來的演斷背山的那些孩子們,個個如今都是好萊塢的頂梁柱。李安真有眼光埃當年在斷背山上,heathledger和michelle的演技就讓人驚艷。可惜heath活不過三十,沒等到讓他一個人挑大梁的片子。如今michelle等到了,她在這部新片里,光芒四射,不亞于去年的國王colinfirth的演技。
電影院里竟然老年人居多,也許在瑪麗蓮夢露的時代,他們還年輕,瑪麗蓮夢露就像今天的ladygaga一樣,是當年的年輕人心中的女神。可是夢露小姐的女神超越了時空,成為了銀幕上的經典形象。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沒有看過瑪麗蓮夢露的任何電影,可是看完了之后,我才知道銀幕女神的含義。她的一顰一笑是那樣的光彩照人,看著她在電影鏡頭中的華彩,你甚至會被她的美感動得熱淚盈眶。而這里,她的美是由michellewilliams演出來的,一個長得并不像瑪麗蓮夢露的姑娘,演出了這種美的精髓。這樣的美不光在于好臉蛋、好身材,更在于溫柔的笑靨,脆弱的眼淚,天真的心靈,讓人想要保護的嬌弱。這樣的美人是有說服力的:你會為她拋棄片場服裝間的女孩,哪怕明知會被傷害也在所不惜。你渴望你們之間哪怕發生一點什么也好,哪怕沒有結局,而你的余生都用來回味。
她是瑪麗蓮夢露,是你的女神,而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與書故事優秀作文
我與書故事優秀作文1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它讓我受益匪淺。
一個名叫海倫·凱勒的女孩,她出生后只擁有了十九個月的光明,疾病使她喪失了視覺和聽覺,當她絕望的時候,她的'救星安妮·蘇利文小姐出現了。她幫助海倫從一個頑皮的孩童變成了一個文學家,這一過程中兩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艱辛,多不容易······書后還寫了蘇利文小姐眼中的小海倫等等。
看了這本書,從中我明白了:海倫這個身殘志堅的人,克服了重重病魔折磨,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當了盲人福利基金會的會長,我想像我們這種四肢健全的人更應該好好學習了。而我有時不注重學習沉迷在游戲中,不珍惜這大好時光,長大將一事無成,所以我也醒悟了:海倫這人做事有毅力,我要改掉自己做事三分鐘熱度的壞毛病,要像海倫一樣好好學習,學習海倫的優點。
我與書故事優秀作文2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始終是我的最愛;書,永遠是我的良師益友。
只要手中一有書,我就忘了吃忘了睡,為此,媽媽常常責備我,媽媽為了不耽誤我的學習,就把我的書都“藏”了起來。朋友,你知道“藏”書是什么意思嗎?你肯定會說“難道是你把你的書藏到一個很隱蔽的地方,不給你看嗎?”是的,媽媽有時把書藏到床底下,有時藏到衣柜里......可每次都被我翻箱倒柜地找出來。
我也會藏書,而且是跟媽媽學的。我不但會藏書,還會藏自己。那一次,媽媽從市場的書店買來子許多書,有《格林童話》、《哈利波特歷險記》、《安徒生童話》、《西游記》、。我心里想:媽媽要是把這些書都藏了起來,那我不就看不成了嗎、所以我拿了心愛的《哈利波特歷險記》到陽臺的涼門后面津津有味地看。聽到媽媽叫我,我得意地笑起來。
“藏”書浪費了我不少腦細胞,可“藏”書卻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書,是我的好伙伴,又是人的老師,它將永遠伴我在成長。
我與運動優秀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與運動優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幾乎每天清晨,我都會在操場上跑幾圈,于是,我與運動結下不解之緣。
從去年開始,我每天六點半就會起床,換好衣服以后就下樓跑兩圈,有的時候,我會遇見其他跑步的小朋友,一起聊會天,有的時候又不會遇見,這種情況,不是我起早了,就是我起晚了,也可以說是我下去的晚了,如果遇到大雨、狂風,我也不會間斷,但跑不了步了,只好爬樓梯,爬三圈。每天回來都會累的.氣喘吁吁,但我還是堅持著繼續。有一天,外面都刮臺風了,我還是堅持著,雖然沒有去跑步但也爬了樓梯;還有一次,因為跑步跑太久了,上學都遲到了呢。
除了跑步,我喜愛的運動還有羽毛球、跳繩、籃球、足球、游泳、乒乓球……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足球。足球可以讓我強身健體,增長腿部力量,還讓我結識了好幾個朋友呢。之前每個星期六,我都會有一次足球訓練,但后來因為星期六沒有時間了,就沒能繼續訓練。在這期間,每次上課中間都會做一些小游戲,我們每次都玩的不亦樂乎。
其次,就是羽毛球了,它訓練了我的臂力、團隊精神和應對能力。剛開始學羽毛球的時候,只是我一個人,但很快,我就有一個“同伙”了。每個星期四,我們就會去打羽毛球,有時候教練會讓我們對打,有時候和我們對打,還有時候讓我們打完以后再和別人對打。但打完羽毛球以后卻有能讓我們痛不欲生的體能訓練,這就是最不幸的了。
這就是我與運動的經歷了,我喜歡運動,我愛運動。
上一篇:梨園鬧春朗誦臺詞匯編7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