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觀后感
觀后感是指看某一部電影或者電視節目所擁有的的感受,將其寫成文字的一種形式,稱之為觀后感。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篇一】
“相信自己,克服心中的恐懼,你便能戰勝自己,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我從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得到的體會。
英王喬治五世有兩個兒子,哥哥是帥氣能干、善于交際的溫莎公爵,弟弟是生性靦腆,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癥的約克公爵。
喬治五世去世后,把王位傳給了長子溫莎公爵。這個溫莎公爵就是那個為了美人而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就此成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
在妻子莫琳和羅格醫生的幫助下,國王以頑強的毅力努力糾正自己口吃的毛病。一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王再一次站在話筒前,這一次,他沒有畏懼,向全世界發表了空前成功的演講。
片中國王的妻子是溫柔體貼、聰明能干的,她為了幫助丈夫糾正口吃的毛病,找到著名的語言治療師羅格醫生幫忙,羅格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有著正義感的醫生,即使約克公爵大發雷霆、對自己大罵出口,也不責怪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幫助他,教會他如何放松心情,教會他如何正視自己,教會他鼓起信心和勇氣,甚至在演講時,羅格醫生都一直陪伴著他,在旁邊指導他。但最重要的還是約克公爵自己,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約克公爵,后來的喬治六世國王,正是他的堅毅、勇敢、自信,他的堅持不懈,不甘于向命運屈服,才成就了自己偉大的命運。
相信自己,別說自己不行。有時,自信可以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化山窮水盡為柳暗花明,讓你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海倫·凱勒克服身體的殘疾,成就了一個作家的夢想;貝多芬雙耳失聰,卻用自己的心靈去捕捉音樂的靈感,譜寫出震撼世人的交響曲。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信心,人什么也不能做,甚至連一步也動不了。”影片中的主人公約克公爵正是靠自己的自信和羅格醫生的幫助,才成就了偉大的國王的演講。
記得六年級時老師讓我上臺演講,我連演講稿都差不多背出來了,可是最后,我放棄了,我怯場了,我把這個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跟約克公爵比起來,我是多么的懦弱。我既沒口吃,也不需要面對那么多人講話,可我卻怎么也不行。
電影中有句著名的臺詞:mygame,myturf,myrules.——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約克公爵并不是上帝的寵兒,但他相信自己能行。最終也證明了自己能行,如果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就會發現,我也能行!“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尺。”讓我們以微笑面對困難,挑戰自我,成就自我!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篇二】
在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提名名單上,《國王的演講》(TheKing'sSpeech)獲得12項提名,并最終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影片講述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KingGeorgeVI)的故事。喬治六世就是那位為了美人而放棄江山的愛德華八世(KingEdwardVIII)的弟弟,愛德華退位后,他很不情愿地坐上了國王的寶座。然而喬治六世有很嚴重的口吃,發表講話時非常吃力,連幾句很簡單的話都結結巴巴地講不出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LionelLogue),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兩人成為好友,國王的口吃也大為好轉,隨后他發表了著名的圣誕講話,鼓舞了當時二戰中的英國軍民。
早就想一睹為快,終于周末細細地看了,影片節奏舒緩,可卻能一下抓住你的心……喬治六世國王(KingGeorgeVI)的毅力和他的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LionelLogue)的自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國王還是王子時,口吃地一塌糊涂,片中一開始就是1925年,他的父親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要求他在倫敦的英帝國博覽會閉幕式上發表講話,結果可想而知,在公眾面前的出丑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是他人生中成為了沉重的負擔。第一次的宮廷中的御用醫生為他診療過程中,國王滿口滿口的玻璃球,在醫生極力的催促下,努力地發出了幾個含混不清的音節,繼而難過地低下頭,又迅速地揚起,無奈焦慮地看了醫生一眼,忍耐,忍耐,終于一口吐出了所有的玻璃球,暴怒而去。王子其實是極端無助的,像一個溺水者,掙扎呼吸,等待救援。
他一直在努力地說,就像片中給來給兩個女兒講故時是的那份極其努力,看著他那份執著,你的都恨不得替他說出來!正是這種執著,凸顯了他的人格偉大。
古羅馬哲學家塞捏卡說:“真正的偉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
海明威說:“人生來不是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毀滅他,但是不可以打敗他。”
他并非無法發聲,而是不能流暢地說,這種斷斷續續惹人嘲笑,令他難堪,更嚴重地是,尤其是在他哥哥為了愛江山不愛美人,主動放棄王位,他很不情愿地接下國王的王冠是,由于結巴口吃幾乎無法履行王子和國王的責任時。影片中對國王緊張時的結結巴巴的刻畫以及對那些顫抖到幾乎無法發聲的細節描繪正達到了“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
白居易有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篇三】
(一)
1925年,國王喬治五世統治著世界上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他讓他的二兒子,約克郡公爵,在倫敦溫布利球場舉行的皇家博覽會的閉幕式上發言。
約克郡公爵一只手緊緊握住自己的演講稿,另一只手不安分的揣在褲子的包里,沒有血色的嘴唇顫抖著反復溫習著演講稿上的內容。伊麗莎白,他的夫人,片刻不離地呆在他的身邊,用手摩挲著他的手臂,像是在安撫一只驚恐的小綿羊。
還有兩分鐘。
“一會兒燈會閃三次,過后燈亮起來就可以說了。”工作人員對他說。
“這是第一次通過無線電直播皇室的演講。在第一季度的時候,威爾士王子做了他第一次演講直播。今天,他的弟弟,約克郡公爵,會面對著全國和世界人民做他的第一次演講直播。”他無奈的在樓道上聽著主持人講話,然后緩緩地走上溫布利球場的主席臺。
麥克風上那紅色的燈開始閃了,像挑釁一般,挑釁他心頭的恐懼。
他抬眼,人山人海,幾度張口,聲音卻像一顆苦澀的藥卡在喉嚨,遲遲不肯蹦出來。
所有人都在靜靜地等著他發言,不明白公爵為什么不出聲。
他低頭又看了看手中的演講稿,望了望注視著他的人民,不知道是什么動力讓他把聲音逼了出來:“我得說,尊敬的國王……”——這是他在這次演講上說的唯一一句,甚至不是一句完整的話。
他的妻子睜著雙大眼睛憐惜的看著她的丈夫,為了不讓外人看見自己的淚水,她無奈的垂下眼瞼,把頭埋下——作為皇室成員,她不被允許讓外人看見她脆弱的樣子。
(二)
他的醫生總是告訴他:吸煙可以緩解人的緊張,使人放松,還可以給人信心。
是的,自從那次不完整的演講之后,公爵夫人一直在幫他尋找治療口吃的方法,已經是近十年了。可是找到的醫生們的循規蹈矩總是令這位脾氣暴躁的公爵忍無可忍。
“答應我,再也沒有了,這種令人崩潰的治療。”在夫人面前,他就像個受委屈的小孩,郁悶的抽著煙。
公爵夫人只是默默地看著他,她只是嘗試著,只是愿意為他嘗試,就算還有一絲希望,她也會緊緊地握住——這便是她去見羅格的原因。
對于全國和世界的民眾來說,他是高貴的約克郡公爵,對于他的一雙女兒來說,他只是疼愛她們的爸爸。讓他說話是對聽眾的一種折磨,更是對他本人的一種折磨。然而在自己女兒的要求下,即使說話讓他感到多么痛不欲生,他還是會咬著牙,為女兒們講一個她們企鵝爸爸的故事。
羅格是一個特別的醫生,他指望的不是為皇室醫治可以得到多少好處,他只是強調一件事:他需要他們的信任與合作。他要求公爵叫他羅格而不是羅格醫生,而他叫公爵公爵家人對他的昵稱——Bertie。他有著很獨特的治療方式,不是那些擁有無數閱歷和超高學位的皇家醫生學得來的。
在羅格那里治療的第三年,這個國家的國王,Bertie的父親,去世了。Bertie的哥哥與一個已婚女人廝混在一起,不理國事。就算當了國王之后,成天也只是開開派對,喝點酒,這讓Bertie很是惱怒。希特勒正在蓄意挑起戰爭,而大英帝國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國王。
Bertie潛意識里已經將羅格當做自己的朋友了,在失去父親的沉重打擊,他最脆弱的情況下,他來到羅格的家里——也許這也是他現在唯一可去的地方。他褪去了那層莊嚴地外殼,他只是一個需要父親的兒子。在羅格的家里,他第一次對一個人袒露心胸,在他并不像他的外表看起來那么堅強的內心里,他需要一個朋友。
就在Bertie的.生活幾乎接近正常時,他的哥哥宣布退位——為了那個結了兩次婚的女人。這就是說,Bertie繼承了整個大英帝國。可是由于對王位的恐懼和沒有因為他一時任性而趕走的羅格的幫助,他任然失敗了,在他的就職演說上。他的生活再次充滿了恐懼。
在妻子面前,他只是她的愛人,他不需要堅強,或假裝堅強:“我不是統治者,我不是國王……”他哭著靠在妻子的懷里,一遍又一遍地告訴自己。
“上帝救救國王吧。”國家貼滿了這樣的告示。國家的人民很難相信一個連說話這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的國王可以領導他們走向未來。
在妻子的鼓勵和支持下,他向羅格道了歉,他們都清楚地明白,不論是國王的生活還是事業,他都再也離不開羅格了。
(三)
羅格其實不是醫生,他自己也從沒有這么叫過自己,他只是個在學校里面教演講學的一位教授。他沒有培訓的執照,沒有職業的認證,有的只是勇氣。
那次溫布利球場上的演講,羅格在場,他目睹了國王的窘迫。他的兒子對他說:“爸爸,你覺得你能幫幫他嗎?”是的,他很擅長演說這方面的事。他幫助那些只會吼不會說的年輕人學習演說,他能做到是因為他了解他們。這些年輕人在竭力演說,但卻沒有人在聽。他的工作便是讓他們重新相信自己的聲音,讓他們知道還有人在聽。
對國王來說,也一樣。
為什么別人要聽你講話?因為你有你的聲音。
國王一直在與自己做斗爭。
國王,英德交戰的地方是你的戰士的戰場,到錄音室的那幾十米是一段很長的路。到了,那便是你的戰場。
紅色的燈再次閃爍起來,這次不像是挑釁,更像是一種鼓勵——它是什么其實全在于你自己。
又是漫長的等待,所有人都為國王捏緊了一把汗。
羅格和國王面對著面站著,羅格對他忠誠的朋友投去了鼓勵的目光——也許就是這個目光,這個關鍵時刻Bertie最需要的目光,給了Bertie開口的勇氣。
也許最開始,羅格只是想完成自己兒子的希望,才決定幫助Bertie。至少現在看來,這是個正確的決定。畢竟,他們都是父親。
演講很成功。就是這次二戰爆發前夕的那次著名的演講,鼓舞了全國上下的人民和英國士兵的斗志。
(四)
即使全世界都說你做不到,只有自己說做不到才算數。
其實我們要戰勝的始終是自己,和自己那無能的恐懼。
帶著恐懼上路,以便于更好的戰勝它。
有關電影國王的演講的觀后感
和影片的片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和好萊塢大片的氣質相去甚遠,與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對現代戰爭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瀾不驚決不是清湯寡水,《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致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于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么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作為一國之象征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終于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影片的張力還來自于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勵志一生)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角色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并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己簡陋的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影片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里,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于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建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部影片,這個建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一定個來自于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50字作文
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身便是演講。政客欲征服民眾,只消一副好口才。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師,可撥動萬眾心弦,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可驅懦夫昂揚赴死。幾乎每位政治家都有彪炳史冊的演講事跡,但是他卻是一位說話結巴的領袖,這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國王的演講》開篇破題,上來就是一場“(未來)國王的演講”。寥寥幾筆,將主要人物定格在畫板上。在直播間里,專業播音員用矜貴的.手勢操持精致的器具,漱口、開嗓,躊躇滿志如一方之主;真正的尊貴王爺卻正瑟縮在妻子身邊,惶然四顧,絕望得像個沒有溫書、自知考試要交白卷的小孩子;賢惠的王妃輕吻丈夫臉頰,無聲地在他手臂上捏一捏,主教和工作人員各自道出鼓勵話語。但一切鼓勵與溫情。
最后關頭,我們都知道國王和治療師要說一句溫情脈脈的表白。果然,國王至誠道謝,而萊昂納爾的最后一句話則是:忘掉其他一切,對我說,對我這個朋友說。三次紅燈閃爍在伯蒂面上,照應了影片開初他的失敗。在艱澀地起頭之后,為隱蔽口吃而頻繁做出的停頓,反而益顯凝重沉痛,具有別樣的力量。
穿插出現在伯蒂演講畫面中的幾組人,幾乎回顧了全片情節,像協奏的器樂,令這一曲更調和與雄壯,更具有深度厚度:曾領教了約克公爵那糟糕透頂的演說的工廠工人,如今聽得全神貫注、如癡如醉;曾多次鼓舞喬治六世的主教與首相,莊肅端坐,想必堅定了抗戰之心;獨處小室、守著孤燈的王太后,嘴邊逐漸浮起微笑,自是對兒子的贊許與自豪。
歷盡艱險,伯蒂終順利完成最后一個詞:“勝利”。始終抓緊座椅扶手的王后,欣慰地與女兒互望,面頰上有恰如其分的一滴熱淚。那滴淚只星光似的一閃。大功告成后,萊昂納爾與國王相視微笑。萊昂納爾并未恭喜,一切美好如童話。最童話的結局字幕是: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做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做為一部獲獎電影,確實有許多閃光之處,讓我們感受到了愛、勇氣、力量,人性的光輝,激勵著我們、引領著我們,沒有什么是不可辦到的,只要我們付出努力,一切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成為現實。我們特一樣,面對理想我們應該不退縮。
國王的演講觀后感集錦
總是有不同的聲音,通過影像、旋律、文字、情緒傳誦同一個美好的箴言——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自己要拯救自己。
范文1:
不要被“國王的演講”這五個嚴肅而又古板的組合詞阻撓了看片的興趣,其實,這是一部不落窠臼的文藝歷史劇,有一點拒人千里,然靠近卻內含別有洞天。會特別明確地意識到整部劇的各種優秀,雕塑般的立體人像,角色平民化,頗具親和力的勵志話題,立意不拘一格,傳統的記敘格式布置在精細寫意的英倫風光里,宮廷內外,忽視復雜的世俗凡庸,純粹真摯的情感替代虛以委蛇的社交,等等精彩,輔佐著單一的故事線索,綻放出了一朵政劇中的奇葩。
當然,即便沒有金球獎的錦上添花,科林.費斯的精湛演技也絕對是這部劇的最大看點。因為這實在無法無視,看過科林.費斯的表演,幾乎不用幻想他人,喬治六世國王就是他了。在劇中,那是個復雜的人物——口吃的王子,有被父親與兄長光環罩住的自卑、怯懦陰影;有皇太子與生俱來的優越、單純與任性;有大男孩兒不矯飾的堅毅率真的脾性;還具有睿智與正直的王者之風。總之,這部劇是要塑造出人物,而非單純敘述事件,這在戲劇沖突中,外力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演技上,考驗著演員對人性的理解與把握,而這部劇更考驗著“模仿口吃”的天賦,還要不懼陰雨天一學就回不來的魔法(玩笑),可以說,科林.費斯為此片長足了面子。《國王的演講》若沒有如此飽滿的性格特征展現,不至于二流,但也只能算佳作中泛泛之類了。
除了喬治國王鶴立雞群的風光,你會發現,配角們亦表現了不甘落后地群芳斗艷。正如導演湯姆.霍伯所言,他精挑細選的演員,都有著一股復古韻味極濃的獨特氣質,置身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他們的臉就將帶領觀眾走入故事情境中,徹底打碎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屏障。這里當然也有杰出代表,飾演語言治療師的杰弗里.拉什,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海倫娜,對愛子“恨鐵不成鋼”的老國王邁克爾.剛本,要美人寧舍江山的愛德華八世蓋.皮爾斯,還可以加上最開始第一次演講的鏡頭中那位老邁的教皇,雖然,各位戲份有限,卻也松弛得當地把握了個人的角色。而且,海倫娜的表演我并不懷疑,能在體現大家閨秀的得體與優雅中,讓觀者感受到此女隨性的自由、熱情與平凡,把王的女人演成賢妻良母,很不錯了。
角色如此,回到劇情上,意外的驚喜是電影想要使人思考的意圖。雖然故事沿著喬治六世如何矯正口吃,如何獲得王位,并如何雪恥九年前演講的軌跡行進,但隱含的寓意卻包羅萬象。或許喬治六世不是王子,是你認識的某某某。從小在重男輕女或被冷落中長大,成年后發現自己不得已“小心謹慎”“乖巧聽話”的生存態度竟然早在父母心里贏得了肯定,而此時,父母已不在,自己也在壓抑的成長中傷痕累累,嚴重缺乏自信與斗志。瞧瞧,可以隨便找出類似的人物與故事,多么現實而又平常的事例。
即便不是那樣的,還是有可合并的同類項。“懲罰教育”“否定教育”顯然是錯誤的,結果導致的不只是獨立人格的殘缺,還會引發各種生理疾患。口吃是復雜的語言失調癥,與后天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各種負面的心理情緒與外部壓力,都會加劇癥狀的惡化,所以首先要糾其病因,要打開心結,治療心理創傷。這不單單表現在說話上,我曾經見過一個小朋友,他的媽媽責備他學習成績差,他就會用課本敲打自己的腦子,一敲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無法阻止。總之,《國王的演講》另一方面也探討了任何家庭中都存在的育兒教子問題,喬治六世給兩個小公主講故事的那段,溫馨提示了不再“重復錯誤”的現身行為。
除此,國王與治療師之間踏破階級界限的友誼,感動人的瞬間,卻揭露了塵世的冷酷復雜,或許都不是故意的,但“人心隔肚皮”想來已經在普通的人際交往上有了用武之地。治療師面試舞臺劇演員,插入的這段無關國王的情節,是最好的說明,有時不是不能欣賞肯定,是不愿欣賞肯定,是無心欣賞肯定。再說國王喬治六世,唯獨在面對妻兒時可以不設防線的他,終于又找到了一個讓自己百分百信任的人——語言治療師。因為他贏得了喬治的心,靠真誠寬容的情,靠毫不吝惜的贊美與鼓勵。做一個“懂得贊美的人”讓身邊的人因你的存在而倍感幸福,也讓身邊的人因你的真心贊美,學會贊美別人。
反戰的寓意是因升華全劇而被利用的深刻主題,也是順理成章的事。這說起來只有堅持正義的大話,沒有模棱兩可的立場。可是,話題不在對與錯,這里要探討態度。融入了人的真情實感,“演講”這工作就能做得出彩。情節中有希特勒的史料視頻,那斗志昂揚的演說是一種武器,而喬治成功的講演,那深沉悠緩的語言同樣是一種境界。情到深處就能忘我,就能徹底放松心情,就能流利地說出任何一句你想說的話。
當然,明顯的教育意義還在打通所有人“自立自強”的脈絡。克服恐懼,認識自己,面對并不完美的自己,更要愛自己。人是群居的物種,不論多么鄙視紅塵俗世,人依然渴望被別人需要,渴望擁有“存在感”。其實,堅不可摧的“自我”永遠存在于自己的心里,無關別人一時的熱情與冷漠,只要不拋棄它,等待知己也好,尋找伯樂也罷,成功指日可待,總有一天能看到閃光的自己。
故事大概如此了。最后文案視覺享受,電影的畫面可謂帶給我意猶未盡的無限遐想。倫敦灰蒙的天,稠濕的霧,雕塑、鴿子,整齊干凈的街道,紳士們的風衣、禮帽、雨傘,在霧都上空被云層遮掩的逆光中,極具魔力地呈現出賞心悅目的美感。在背陽的古舊公寓樓房外取景,街道穿進一束金黃的光線,就像一張明信片一樣精美。而那僅僅幾秒鐘遠景里的雨,仿佛已讓人聞見了那個時代大英帝國依然彰顯的凝重與冷傲,即便“日不落”的現實在德美俄崛起中已處境尷尬。
那是室外的藝術映襯,室內創作點綴就更不在話下了。在語言治療師“商住兩用”的工作室,對比富麗堂皇的宮廷,展現了另一種英倫風情。風蝕的斑駁多彩的墻面,遠觀真有一種抽象濕壁畫的面貌。現代的燈飾,破陋的沙發椅,飄香的咖啡,推窗涌進來的潮濕的空氣,到處留下了悠長古老的歲月痕跡,關于這片土地,關于生長于這片土地上的王與王的子民。
范文2:
一位患有口吃的王子放棄了希望,經過一場失敗的演講過后,王子拒絕了治療。王子的妻子特意給他找了一個偏門的口吃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醫生。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把王子給治療好了,王子有了自信,從此成了口齒凌厲的國王,而萊昂納爾·羅格醫生也與國王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看完影片后,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整理著自己的思緒,感覺自己已經完全沉浸在《國王的演講》當中,不能自拔。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就如影片中的國王一樣,總是放棄了對明天的希望,糊涂地浪費了今天。不敢在什么時候,我們都要揚起對新生活的激情。只有擁有了信心,才能走出生活的低谷。萊昂納爾·羅格醫生就是國王心中的那一束光芒,永久點燃那熊熊熱火。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新聞,是一個小孩本來學習成績很好,可由于在考試時太過于緊張,沒有信心,所以結果跌了十幾名。多可惜啊!從中可以看出,自信心會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改變!所以啊,不管在學習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應該保持著一顆平和的心態,平和的心態又來源于自己的信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快樂。
擁有自信比什么都重要。——這是《國王的演講》帶給我的道理。
范文3: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英國喬治六世是一個結巴國王,不能在公眾場合流利地發表演講,而當時正值二戰時期,人們需要國王發表一場振奮人心的演講,于是喬治就嘗試接受若干種方法,治療好了結巴,在麥克風面前發表了一場激動人心的`演講。
我被國王放下尊嚴,刻苦練習發音的情節深深吸引住了。他為了治好自己的結巴,找了好多醫生,可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于是他也就想要放棄。可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他在一位叫羅格的老人治療下,努力完成羅格先生的一項項治療口吃的訓練,有時在地上打滾、有時練習氣息等,國王都一個個的努力堅持完成,通過堅持不斷的努力和羅格先生的特訓后,他成功的完成了演講。
電影散場后,媽媽問我有什么收獲嗎?我說:“看完電影,使我堅信一點,無論什么事,只要堅持就算再難可以克服。我要學習國王他的堅持不懈精神,努力克服困難,像打倒“攔路虎”一樣把困難攻破。我要把國王的堅持不懈精神用在學習和生活上。這樣,就算在難的事情也可以完成。”媽媽說:“你能有所收獲,這場電影就沒白看。每一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缺點,有缺點不是十分丟人的事,但死活不肯克服缺點就十分丟人了。所以,關鍵是要下定決心改正缺點,才會有出息,希望我能說到做到。”我認真的點點頭。
范文4:
影片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于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么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作為一國之象征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后,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終于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影片的張力還來自于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角色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并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己簡陋的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影片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里,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于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建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部影片,這個建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一定個來自于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范文5:
這個故事的勵志意義另一部分也因另一個人物的所為所對比升華:George的兄弟Edward,本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應當的繼承人,卻因人生際遇和風流個性,逐漸的放棄了對王位的追逐,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天賦如果不為后天善用,也會逐漸被磨滅,被荒廢;而對于George來說,一個對于王位繼承者來說相當有阻礙的缺陷,如果有心去改變、不停的嘗試,最終也會得到糾正,獲得真正的自信。
你也可以認為這是一個為了講述偉大王與民、醫與患無差別友情的故事,語言治療師洛格和王室繼承人George齊心戰勝“頑疾”,兩個人一同為對自己來說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而奮斗。當然,這個“頑疾”不同于表面上那樣簡單,僅僅是“口吃”或者“發音”,或是“說話是否流利”的問題。在當時的國際情勢下,而在王儲之中的理想繼任者卻沉迷風流韻事不思大體(其實對于這一點就我個人而言是否要對Edward抱否定批評態度,還是要持保留意見),而對于當時社會和國際情勢動蕩的情況下,一個強有力的國王,一個英明的統帥,一舉一動都為人們所關注,人民希望得到希望和自信,希望看到一個能給他們安全感的王。因此George的“頑疾”,反而顯得那么的引人注目,因為對于國王和重大場合而言,一場有力、有自信的完美的演講,對于王室、國民和公眾來說,都是必不可少需要的事情。
所以如果George是個平常的人,或許他有口吃,或許他的發音有問題,這都沒什么,他可以選擇成為作家、賣筆桿子,他可以選擇出賣體力來維持生計,他可以盡量避開交際、閉門閉戶,這都是沒什么重要的事情,他自己和別人也許都不會覺得這是多么有問題的一件事。然而他卻成為一個有語言缺陷的王室繼承人、國王,一個小問題也許就成為了大困難,就像Edward一樣,一個花花公子其實沒什么,但是因為出身背景和責任,就顯得有些失大體、不成器之感,其實都是位置造就的,因為人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
講到這里,我想,很多人也許都在羨慕另一種生活,其實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圍城,除非你可以擁有每一座城門的鑰匙而可以自由進入,否則,并不要輕易羨慕或者盲目追尋另外的生活,除非你已經想得透徹,或者是你個永不思悔的人。
上一篇:紅色主題朗誦臺詞集錦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