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高樓一席酒,窮漢半年糧】見“富家一席酒,貧漢一年糧”。
【第2句】:狗熊戴涼帽——里外不像人
【第3句】:媽媽經常指導我修改作文,她說:“這作文嘛,開頭要像鳳頭一樣漂亮俊秀,中間要像豬肚飽滿充實,這結尾則要像豹尾結實有力。”(山西·晉城)
【第4句】:老鼠給大象指路——越走越窄
【第5句】:【既在山場轉,就有打獵心】(諺)山場:山區圍獵場。指既是來山場走動,就有打獵的想頭。借指敢到比賽現場來,就有向強者挑戰的意向。
【第6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諺)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臥床旁邊,哪容得別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不容許有異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第7句】:鼻子里灌醋——酸溜溜的
【第8句】:【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一俗語的意思是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典出《太平御覽·人事,口》:“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沉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宋代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炅)命李昉等十四人編《太平御覽》一書。這本書引用的材料非常豐富,保存了許多原始資料。其中有一處寫道:“福氣的到來是有征兆的,禍害的到來也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放縱情感多做不適當之事,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嘴巴而多說話。蟻穴的孔隙能使河堤崩潰,小股的水流能夠沖倒高山。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 “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個俗語現在還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第9句】:趙云救阿斗——拼老命
【第10句】:我和好友小敏吵了一架,從此誰也不理誰了。這件事被媽媽知道了,媽媽對我說:“珠寶不如好友,金銀不如知己;萬兩黃金好買,一個知己難得。做人要心胸寬闊,待友要熱情誠懇。去和小敏和好吧!”(寧夏·固原)
【第11句】:披蓑衣的被狗咬——窮人好欺負
【第12句】:吃桑葉吐絲——肚里有貨
【第13句】:【惡瘡都打內里破】(諺)惡瘡:毒瘡。毒瘡總是從內里潰爛的。借指自家人的矛盾沖突,內因是起主要作用的。
【第14句】:【惡人自有惡人磨】(諺)指惡人作惡,自有比他更兇的惡人來降伏他。也指惡人到了惡貫滿盈時,自有懲罰。
【第15句】:扁擔做槳用——劃不來
【第16句】:【公人見錢,蒼蠅見血】(諺)指公人貪財如命,見到錢財,就如同蒼蠅見到血一樣。
【第17句】:【阿堵物】“阿堵物”、“孔方兄”都是錢的別稱,但兩種稱呼感情色彩不同。稱“阿堵物”對錢是鄙視的態度,稱“孔方兄”對錢是親切的感情。但都具有諷刺的意味。那么,“阿堵物”之稱是怎么來的呢?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日:‘舉卻阿堵物’。”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西晉時期,一些文人士子自命清高,崇尚悠閑的生活,重義鄙利,都恥于談錢,認為談錢太俗。王衍是西晉時期“竹林七賢”中王戎的堂弟,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崇尚清靜超脫,也是當時所謂的“品行高尚”人士。據說王衍從不談“錢”字,同時他也不喜歡周圍的人談錢,他認為凡是與賺錢有關的行為都是粗俗的事情。有一次,他的妻子想試試他的虛實。于是,妻子就趁他熟睡時,讓丫環在他的周圍都擺上錢,使他不能下床行走。王衍醒后,見到自己床下到處都是錢,阻礙了他的行動,便喊丫環:“拿開這些阿堵物!”(阿堵物是方言,即東西)。看來,王衍是經受住了錢的考驗。 “阿堵物”一詞由此產生,并流傳后世。
【第18句】:由于科學種植,二叔家今年小麥大豐收。望著滾滾麥浪,奶奶眉開眼笑地說:“這科學技術可真神!想過去,咱們種一坡,收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一年到頭白忙活。”“是啊,勤勞苦干得聚寶盆,科學種植出搖錢樹嘛!”爺爺接過話茬兒也眉飛色舞地說。(浙江·嘉興)
【第19句】:【白了尾巴梢的老狼不好打】(諺)尾巴梢上的毛發白,表明這匹狼已經很老,老奸巨猾,不好對付。 比喻歲數大、經驗多的敵人,難以制服。
【第20句】:【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諺)扶:扶持。就像土與土相扶持才能壘起高墻,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離不得眾人的協助。 也作“土幫土成墻,人幫人成王”。
【第21句】:【黃牛過河各顧各,斑鳩上樹各叫各】釋義:比喻只管自己,不管別人。例句:當然嘛,沒有相同的利害關系,當然只能是“黃牛過河各顧各,斑鳩上樹各叫各”噦。
【第22句】:【三個銅錢放兩處——一是一,二是二】(歇)本指銅板一處一個,另一處兩個;轉以形容言行一絲不茍,本來怎么樣就怎么樣。 也作“三個銅錢擺兩邊——一是一,二是二”。
【第23句】:【 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正確,不怕別人議論指責。古華 《相思樹女子客家》:“好在觀音姐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店之 主,她注意著。”
【第24句】:蘆葦塞在竹筒里——空對空
【第25句】:【有錢四十稱年老,無錢六十逞英豪】(諺)有錢人,四十歲就稱老太爺;沒錢人,六十歲還要賣力充好漢。舊指財富人家中年就稱老人了,窮人家年過花甲還得苦干。
【第26句】:死榆木頭——不通電;不通氣
【第27句】:公雞頭上一塊肉——大小是個冠(官)
【第28句】:【鬼畫符】(慣)符:道士所畫的一種線條或圖形,聲稱能驅鬼辟邪或給人帶來禍福。1形容字跡潦草難認。2比喻騙人的謊言或伎倆。3玩弄騙人的伎倆。
【第29句】:炕頭上貼灶王爺——不是畫(不是話)
【第30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風雨無阻,堅持工作,長期辛 勞。老鬼《血色黃昏》:“冬天凍死,夏天曬死,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沒人樂意干。”
【第31句】:【熟讀王叔和,不如臨癥多】(諺)王叔和:魏晉時期名醫,著有《脈經》十卷。熟讀王叔和的醫著,不如多積累臨床診治的經驗。指醫家貴在臨床實踐。
【第32句】:【十六兩】把重量單位一斤由十六兩改為十兩是1959年的事,改了之后,老百姓仍舊沿用若干年。而一斤等于十六兩在中國至少存在了兩千多年。古代人為什么把一斤定為十六兩,民間有一種說法,既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又有一定根據和理由,且能自圓其說。民間傳說一斤中每一兩都是一顆星,十六兩就是十六顆星,包括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祿、壽三星。賣東西的人在稱重量時,不短斤少兩,講究誠信,就會得足星,尤其是得到福、祿、壽三星。如果心地不良,克扣重量,就會損星。克扣一兩就會減福,克扣二兩就會損祿,克扣三兩就會折壽。所以商家應該誠信,否則會受到上天的譴責或遭受不祥的事情。這顯然是一種附會,用這種說法使不良商販有所收斂。但古代的秤確實和北斗七星是有聯系的。古時候人們把北斗七星的第四星和第五星分別稱為“天權星”和“玉衡星”,前四星像一個斗,后三星像一個柄,斗和柄相互依托,保持平衡。所以,古人就把秤桿叫做“衡”,把秤砣叫做“權”,把表示重量.的若干等分叫做“星”,如“定盤星”。所以,無論經商也好,從政也好,都要敬畏手中的權力,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有句臺詞:天底下有一桿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盤的星。
【第33句】:【高抬貴手】“高抬貴手”指求人開恩、求人饒恕時的懇求的話。看看它的由來,起初這只手并不高貴,是后人把這只手抬高了。原來,舊時鄉下演戲,往往先由鄉紳們出錢,包下戲班子在祠堂、廟宇中演出,然后他們再向群眾賣票賺錢,群眾憑票進場看戲。戲場只開一扇門,由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把門收票。這些看門的雙腿跨在門檻上,雙手挺在門框上,以防無票的溜進去。過去,農村的小孩個個都是小戲迷,很想看戲但又無錢買票。便誰想誰的辦法,有爬墻頭進去的,有鉆出水洞進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門的求情的辦法。一看把門的臉色高興,態度好一些,就央求說:“叔叔,請你把胳膊抬高一點!”于是孩子們便趁勢從看門人的胳肢窩下鉆進去看戲了。后來,文人們便把“請抬高胳膊”雅化為“高抬貴手”,意思就是請人“開恩”,或行個方便。推而廣之,便適用于各種場合的求情了。
【第34句】:【各打五十大板】(慣)比喻不論是非曲直,對當事各方給予同樣的懲罰。
【第35句】:我和小王吵了架,覺得自己吃了虧,想找機會進行報復。爸爸說:“退一步天寬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浙江·衢州)
【第36句】:【眼中疔,肉中刺】(慣)比喻心中最恨的人。 也作眼中釘,肉中刺。 眼中釘,心上刺。 眼中之釘,舌中之刺。
【第37句】:大水沖過的鵝卵石——沒有了棱角
【第38句】:【朝里無人莫做官】(諺)舊指朝廷里如果沒有后合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
【第39句】:【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以飲酒消除一切煩惱。老舍 《茶館》:“二哥,走!找個地方喝兩盅去!一醉解千愁!”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平庸的人常常無事煩惱,驚擾 不安。成語:無事生非、庸人自擾。臺灣瓊瑤《菟絲花》:“以 前的所有不快和誤會,都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以 后,我們應該變得聰明一點,再別作庸人!”
【第40句】:【四面光八面圓】(慣)比喻處世圓滑,哪一面都不得罪。
【第41句】:媽媽常教我騎車,我也沒學會,這天爸爸只教我一次,我就會騎了。媽媽對爸爸說:“我畫好的龍,你點了睛。”(河南·新鄉)
【第42句】:【給根麥秸稈兒,就當拐棍拄】(慣)比喻誤把別人的小恩小惠,當成是真心實意。
【第43句】:【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親的尊稱。后借用為對有權有勢、凌駕于別人之上者的一種蔑稱。 “太上皇”源自秦漢。據說,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后,萬事如意,卻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種禮節對待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一天,劉邦去看望老父親,老父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惶惑不解。其父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你父,也不過是個平民百姓,區區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殺頭的啊!”劉邦聽出話中有話,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的例子,馬上舉行大典,將父親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第44句】:【算總帳】(慣)指把過去所有的錯誤、罪行加在一起清算。
【第45句】:黑瞎子懷孕——熊包(比喻軟弱無能的人)
【第46句】:【年紀活在狗身上】(慣)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紀。
【第47句】:校運動會即將舉行,我們班面對著鄰班強大的陣容,顯得有些氣餒。黃老師在一旁鼓勵我們:“如果把繩子擰緊了,石頭也能勒破;如果團結起來,沙土也能打成墻。只要我們一條心,還怕沒有好成績嗎?”(廣東·龍門)
【第48句】:【著三不著兩】見“道三不著兩”。
【第49句】:【外甥點燈——照舅】(歇)舅:諧“舊”。指還照老樣子。 也作外甥打燈籠——照舅。 外甥點燈籠——照舅。
【第50句】:【捧臭腳】(慣)指對人極力巴結、討好、吹捧。
【第51句】:【 時間就是金錢】指時間寶貴,也指忙于經營,生財致富。 張賢亮《青春期》:“‘時間就是金錢,質量就是生命’兩行紅 字赫然在目。”
【第52句】:【久病成醫】(諺)指患病時間長了,對病因、病情以及用藥治療等都有切實的了解,幾乎算得個醫生了。
【第53句】:【大人不記小人過】指身份高的人肚量要大。相關的:大 人不和小人爭。老舍《四世同堂》:“她居然停止了挑戰,她 的理由是:大人不和小人爭!她是所長,也就是大人!”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平息糾紛,或調和矛盾,和稀泥。成 語:息事寧人。老舍《四世同堂》:“他很會說話,遇到住戶們 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嚇,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 無。”
【第54句】:【只說獐過鹿過,可不說麂過】(慣)獐:獐子,哺乳動物,形狀像鹿,但比鹿小。過:本指跑過,轉指過錯。麂:小型的鹿,諧“己”。 指只說別人的過錯,不說自己的過錯。
【第55句】:【逼牯牛下仔】要求苛刻,辦不到。類似的:逼公雞下蛋/ 逼雞下金蛋。成語:強人所難。《艾蕪短篇小說選》:“這簡 直是逼著牯牛下兒啦!你們睜眼看著,這鬼地方會出一顆 半顆谷子么?要五斗米,不是要人家的命?”
【第56句】:【沒碰過釘子不知道疼】(諺)比喻人沒有遭受過打擊和挫折,就不會有切實的經驗教訓。
【第57句】:【屎殼郎掉在磨道里——充大耳朵驢】(歇)磨道:牲口拉磨時繞磨盤四周走的圓形小道。大耳朵驢:即驢,因耳朵較大而稱。比喻品行低劣或無能之輩冒充體面的人物。 常含譏諷意味。
【第58句】:眼鏡蛇張嘴——放毒
【第59句】:【 花枝葉下猶藏刺】暗中傷人。明代《金瓶梅》:“這個郎君 也早合當倒運,就吐實話泄機與他,倒吃婆娘哄賺了。正 是:花枝葉下猶藏型 ,人心難保不懷毒。”
【第60句】:【 起五更,爬半夜】謂起早睡晚,忙碌不得休息。周立波 《暴風驟雨》:“雞不叫,他就下地,天黑才回來。這么的,起 五更,爬半夜,風里雨里,車前馬后,他勞累一年。”
【第61句】:哥哥學習成績很差,上課時總愛沒聽清老師問的是什么就搶著回答,結果總是說錯,惹得大家哄堂大笑。爺爺知道后說:“越是不會游泳的人,拍打出的水花越大。”(河南·新蔡)
【第62句】:【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諺)指老年人的話,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后輩不聽取,必然會落得個悔恨無及。 也作不聽老人言,禍事在眼前。 不聽老人言,必定打破船。
【第63句】:【大災之后,必有大疫】(諺)指在發生大的自然災害之后,必然會有各種疫病流行,要嚴加防范。
【第64句】:鄰家王奶奶去世了,吊唁的人很悲痛。一位老爺爺說:“閻王爺請定的客,誰能怎樣?”(河北·滄州)
【第65句】:【小巫見大巫】(慣)巫:巫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的人。法術低下的巫師遇見了法術高超的巫師。比喻二者的本領相差太遠。
【第66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第67句】:【下海】“下海”這個詞在當今比較流行,它并存兩義,一是指業余戲劇演員即票友正式人班唱戲;二是放棄原來的工作去經商。這兩義顯然不是下海的本義“下到大海里去”.而是它的引申義。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是舊時稱戲院里觀眾的座位為“池子”,舞臺稱為“海子”。非職業演員正式登臺演戲為“下海”。將演出劇目和飾演演員姓名寫在紙上張貼出去謂之“海報”。此說應是票友正式入班唱戲稱下海的正源。時至今日在戲劇界還是如此稱呼。如全國京劇票友大賽的獲獎者時有下海唱戲的,成為一名京劇團的正式演員。二是“下海”一詞源自一出戲曲《洛陽橋》,此戲20世紀20年代曾在上海舞臺上演出。說的是清朝有一位蔡狀元,他遵照母親“為家鄉辦一件好事”的遺愿,決定在流經村邊的小河上建一座橋,取名“洛陽橋”。開始施工后,可橋樁就是打不進去。于是人們議論紛紛:“海龍王不同意,所以使了絆子。”無奈,蔡狀元便貼出布告:“茲為家鄉建造洛陽橋,由于疏忽,事前未征得海龍王諒解,迄今未能建成。今擬委派一位能下得海的人與海龍王面淡架橋事宜,如有自愿當此重任者,必有重酬,絕不食言。” 誰知布告貼出三月有余,竟無一人應征。縣太爺便限令兩個衙役必須在三日內找到“下得海”的人,否則就要他們的性命。到第三天,正當兩人在飯館邊喝酒邊流淚哀嘆時,忽聽見有人向一醉漢喊道:“夏德海,這幾天怎么見不到你的人影兒,你干啥去了?”“下得海?”二位衙役誤把“夏德海”聽為“下得海”,非常高興,于是,不分青紅皂白把醉漢架到了縣衙。幾天后,夏德海被帶到海邊,并又被灌了個爛醉。接著,蔡狀元宣布“下海典禮”開始。人們在海邊擺上供品,縣太爺和蔡狀元率先跪拜,然后大小官員分別叩頭,在一片歡呼聲和鞭炮聲中,夏德海被投進了大海。后來,人們就把稀里糊涂地干某件事統稱為“下海”。之后,又有了引申,變成了現在所流行的“下海”一詞,即放棄原來工作去唱戲或經商。
【第68句】:【一個鍋里磨勺子】釋義:比喻在一起生活。也比喻攪混在一起。“磨勺子”又作“掄勺子”、“摸勺子”、“耍勺子”等。例句:明兒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了,今兒是咱們一個{咼里磨勺子的最后一天了,也算不上是開什么會,一塊掏掏心里話吧!
【第69句】:大慶的深井——油水多
【第70句】:【官升脾氣大】(諺)指官位越高,脾氣往往越急躁,越不能謙和平等地待人。 也作“官大脾氣長”。
【第71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下功夫,再難的事情也能 做成。或說:鐵打房梁磨繡針/鐵杵磨成繡花針。臺灣電視 劇《含羞草》:“沒關系,我這人有耐力,有道是有志者事竟 成,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
【第72句】:大伯看到別人下海掙了大錢,說:“我也要辭掉工作去打工,掙不來錢就不回來。”奶奶說:“做事都要留條后路,能吃過頭飯,不能說過頭話。”(河南·內鄉)
【第73句】:【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諺)鳥靠翅膀飛翔,獸靠四肢奔跑,人靠智慧謀生,魚靠尾巴游動。指人和動物都要憑著自身的特有條件謀求生存。
【第74句】:【將軍肚】“將軍肚”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肚子,也有叫“啤酒肚”的。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將軍肚越來越多。在過去很多人以將軍肚為榮,認為有氣派。其實,將軍肚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所以現在時興減肥。將軍不一定都是大肚子,那么,為什么把大肚子稱為“將軍肚”而不稱作宰相肚呢?這和清末一位著名的將領有關,他就是湘軍統帥之一的左宗棠。左宗棠身材魁梧,喜歡開玩笑,詼諧幽默,他曾指著自己的大肚子說:“將軍不負腹,腹亦不負將軍。”“將軍肚”因此廣泛流傳開來。左宗棠尤其喜歡拿自己的大肚子開玩笑。左宗棠領兵駐甘肅時,炎夏的一天,他躺在榻上,撫摸著自己的大肚子,問身邊的侍從:“你知道這大肚子里裝的是什么嗎?”侍從回答說:“都是燕窩魚翅。”左宗棠聽后,笑斥道:“你說的是什么話?”侍從又說道:“那裝的是甲魚、火腿了。”左宗棠聽后大笑:“你不知道這里面裝的是絕大侖嗎?”侍從不解,卻又不敢直言左帥,出來對人說:“什么樣的金輪,將軍能吞到肚子里,何況還是絕大的。”人們聽了被逗得捧腹大笑。還有一次,左宗棠向左右說:“你知道我肚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嗎?”有人說是滿腹經綸,有人說是甲兵百萬,也有人說是包羅萬象。左公聽后搖頭說都不對。忽然一小校站起來大聲說:“大帥的肚子里沒有裝東西,都是屎。” 此語一出,驚壞了四座,人們都為這個膽大包天的小校捏了一把汗,不料左公不但沒有處罰這個小校,還帶著喜色地說:“這話還差不多。”像這樣的故事在左帥身上發生過不止一次,每次都是以溫和幽默的方式處理,可見左帥為人之率真。
【第75句】:【宰相肚里能撐船】贊揚人的氣量大,風格高。成語:寬宏 大量。姚雪垠《李自成》:“常言道:將軍額上跑下馬,宰相肚 里行舟船。你這樣氣量窄,將來如何能獨當一面,肩挑五岳 胸羅百川,統帥百萬大軍!”
【第76句】:我們上課要是搗亂,數學老師就說我們是:“犁溝渠渠埋秤砣——不是好籽兒”。(陜西·永壽)
【第77句】:【婚紗】現在,結婚典禮上新娘都要穿白色的婚紗,這是對傳統觀念和禮俗的徹底顛覆。在以前,結婚時新娘要穿一身紅,頭上蒙頭紅,身上紅衣服,腳下紅繡鞋,白色是結婚的大忌。人們稱結婚是紅事,埋人是白事。中國古代本沒有婚紗,顯然,婚紗是外來的。婚紗起源于歐洲的服飾習慣。新娘所穿的連衣裙款式,下擺曳地的白紗禮服,原來是天主教的典禮服。在古代歐洲一些政教合一的國家,人們結婚必須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師的祈禱和祝福,這樣才算合法婚姻。新娘穿白紗禮服是向神主表示虔誠與純潔。中國新娘穿婚紗,不拜神主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是中西結合式的婚典。
【第78句】:【飽食傷心,忠言逆耳】(諺)過度貪食會損傷身體,忠言勸告往往令人難以接受。
【第79句】:【官禁私不禁】(諺)官方明令禁止的事,私下里照樣通行。舊指官方的律條只是表面文章,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
【第80句】:【象棋】象棋在中國是一種非常普及且深奧無止境的一種棋類游戲。乍一看來,象棋好像產生在漢代。因為棋盤中心格的界河中寫有“楚河、漢界”字樣。其實,它是借用兩軍對壘的局勢,渲染氣氛,與楚漢相爭無關。中國象棋的來源有幾種說法,多與周朝文、武二王有關。《詩·躑頌序》中說:“維清,奏象舞也。”周文王時已有擊刺的戰斗技術,武王作樂,象征擊刺排練為舞,故取此名。說明象棋是一種戰爭廝殺的棋戲。還有人認為象棋就是周武王所造:“象棋,武王所造,其進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斗之術。以象牙飾旗,故日象棋。”到底哪種說法有道理,至今沒有定論。在沒有史料和文物實物出土之前,所謂定論,只是討論者一家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高人(有智慧的人)所創,歷代研習完善,才形成了超人的智慧。看看象棋活動的發展軌跡,或許對認識它的產生會有幫助。象棋活動由來已久,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文字記載。如《楚辭·招魂》:“蓖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進,道相迫些……”早期象棋活動到南北朝時進一步成熟和完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個象棋迷,首次撰寫出《象經》,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象棋博弈的指導書籍。到了北宋,象棋就基本定型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陽北宋墓中發現了瓷質象棋,黑白子各十六枚,與今象棋十分相似。明代的象棋活動,已經比較成熟,其標志是棋書、棋譜多達17種。清代的棋書、棋譜大都完整保存下來,基本分為三類:應用棋譜、殘局譜、全局譜。這些棋譜是歷代象棋活動的經驗總結,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第81句】:你往哪里跑;死路一條;走投無路
【第82句】:【拉屎攥拳——暗里使勁】(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第83句】:【 三人拾不過理字去】凡事得講理,人多也沒有用。清代 《紅樓夢》:“二姐笑道:‘可是撒謊,這么一個夜叉,怎么反怕 屋里人呢?’興兒道:‘就是俗話說的:三人抬不過理字去 了。”’
【第84句】:【頭兒頂得天,腳兒踏得地】(慣)形容人形象高大或行為光明磊落。 也作“頭頂著天,腳踩著地”。
【第85句】:【肥田不如瘦水】(諺)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種莊稼,水比肥料更為可貴,更為有用。
【第86句】:老鼠出門撞著豹——惡心人碰著惡心人
【第87句】:【人多為強,狗多為王】(諺)狗要是成了群,就會橫行,連惡狼也不敢惹。比喻人馬多了,就會形成一個強大的群體,稱王稱霸。
【第88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釋義:沉迷于酒色的原因在子自己而不在于酒色。例句:又造百花樓一座,與玉堂春做臥房。隨其科派,件件許了。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第89句】:【曾被賣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諺)指受過甜言蜜語哄騙的人,對于甜言蜜語就有一種本能的反感與警惕。
【第90句】:七寸蛇配疥藥——以毒攻毒
【第91句】:【沒雞叫,天也亮】雞叫不起決定作用。謂缺少什么,無關 緊要。李準《李雙雙》:“有雞子叫天明,沒雞子叫天也要明, 離開他這個記工員,我這個隊干部也要走路的!”
【第92句】:【黑吃黑】(慣)指壞人之間互相爭斗、勒索。
【第93句】:【今朝有酒今朝醉】釋義:比喻過一天算一天,只顧眼前,不作長遠打算。例句:你們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個沒甚志氣的。人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當得上先知先覺,料事如神。
【第94句】:【打抽豐】(慣)抽豐:分肥,分得利益。指利用各種名義或關系向人索取財物。一說,古時衙役每于秋風起時以做棉衣為由向富戶索款。 也作打秋風。 打秋豐。
【第95句】:【西瓜皮擦屁股——沒有個完了】(歇)指事情越來越麻煩,沒個了結的時候。 也作西瓜皮擦屁股——沒完。 西瓜皮揩屁股——沒完沒了。揩:擦,抹。
【第96句】:春苗得雨——正逢時
【第97句】:【八十歲學吹手——來不及】(歇)指學某種技藝或從事某項工作為時已晚。
【第98句】:父親要出外做生意,奶奶不同意,說:“守著聚寶盆,偏拿討飯棍。常言說得好,‘土能生金’。咱每人三畝責任田,只要莊稼種好了,比啥都強。”(河南·鄧縣)
【第99句】:我在樓下玩,看見了白發蒼蒼的李奶奶正抱著她那寶貝孫子,就走過去對李奶奶說:“李奶奶,你這么大年紀了,還抱得動你這胖孫子啊?”李奶奶笑著說:“我是抱孫子,攢金子。”(河南·安陽)
上一篇:王者峽谷語音臺詞集錦五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