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典韋傳》原文及譯文
原文:
典韋,陳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過人,有志節任俠。襄邑劉氏與睢陽李永為讎,韋為報之。永故富春長,備衛甚謹。韋乘車載雞酒,偽為候者,門開,懷匕首入殺永,并殺其妻,徐出,取車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盡駭。追者數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轉戰得脫。由是為豪杰所識。
初平中,張邈舉義兵,韋為士,屬司馬趙寵。牙門旗長大,人莫能勝,韋一手建之,寵異其才力。后屬夏侯惇,數斬首有功,拜司馬。太祖討呂布于濮陽。布有別屯在濮陽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襲,比明破之。未及還,會布救兵至,三面掉戰。時布身自搏戰,自旦至日昳數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陳,韋先占,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時西面又急,韋進當之,賊弓弩亂發,矢至如雨,韋不視,謂等人曰:“虜來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懼,疾言:“虜至矣!”韋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韋都尉,引置左右,將親兵數百人,常繞大帳。韋既壯武,其所將皆選卒,每戰斗,常先登陷陳。遷為校尉。性忠至謹重,常晝立侍終日,夜宿帳左右,稀歸私寢。好酒食,飲啖兼人,每賜食于前,大飲長歠,左右相屬,數人益乃供,太祖壯之。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太祖征荊州,至宛,張繡迎降。太祖甚悅,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后,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釜目之。竟酒,繡及其將帥莫敢仰視。后十余日,繡反,襲太祖營,太祖出戰不利,輕騎引去。韋戰于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并入。時韋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后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余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余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太祖退住舞陰,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遣歸葬襄邑,拜子滿為郎中。車駕每過,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韋,拜滿為司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
(選自《三國志·魏書·典韋傳》)
參考譯文:
典韋,陳留己吾人。他相貌魁偉,體力過人,有志氣節操、好行俠仗義。襄邑的劉氏與睢陽的李永結下仇怨,典韋想要為劉氏報仇。李永原是富春縣令,家中戒備森嚴。典韋乘著車,帶著雞和酒,假扮成前去問候李永的人,大門打開后,他懷揣匕首沖進去殺了李永,還殺死了李永的妻子,然后慢慢走出門,取回車上的刀戟,步行離開李永家。李永的住處靠近集市,整個集市的人都震驚了。有幾百個人追趕典韋,但又不敢考近。典韋走了四五里,遇到他的伙伴,輾轉拼戰才得以脫身。由此典韋被豪杰所識。
初平年間,張邈發動義兵,典韋作為士兵,隸屬司馬趙寵。軍隊的牙門旗又長又大,沒人能舉得動,典韋一只手就把它舉了起來。趙寵對他的才干和力氣很是驚訝。后來典韋又歸屬夏侯惇,數次殺敵有功,升為司馬。太祖在濮陽討伐呂布。呂布的別支部隊屯兵于濮陽西面四五十里的地方,太祖夜間偷襲,到天亮時打敗了敵軍。還沒來得及撤軍,就遇上了呂布的救兵趕來,從三面進攻曹軍。當時呂布親自搏戰,從早晨到下午雙方交戰幾十回合,相持不下形勢危急。太祖招募沖鋒陷陣的.勇士,典韋搶先應募,率領應募的幾十人,身穿幾層衣服雙層鎧甲,丟掉盾牌,只拿長矛撩戟。這時西面告急,典韋前去抵擋,敵軍亂箭齊發,箭如雨下,典韋視而不見,對其余人說:“敵人距我十步時,再告訴我。”眾人說:“十步了。”典韋又說:“五步時再告訴我。”眾人都害怕了,大聲疾呼:“敵人來了!”典韋手持十多支戟,大呼而起,抵擋者無不應手而倒。呂布率領眾人撤退。正值天色已晚,太祖才得以撤退。太祖任命典韋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邊,讓他帶領親兵幾百人,常繞大帳巡邏。典韋本人強壯勇武,帶領的人又都是挑選出來的精兵,每次作戰,經常是最先攻陷敵陣。典韋被升為校尉。他性格忠厚謹慎,經常白天在太祖身邊侍立整日,夜晚在大帳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處。他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別人的兩倍,每次太祖賜他酒食,他總是縱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繼給他端酒添菜,需要幾個人才能供應得上,太祖認為他非常豪壯。典韋好用大雙戟和長刀等兵器,軍中給他編了順口溜說:“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關于《三國志典韋傳》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備衛甚謹。韋乘車載雞酒,偽為候者,門開,懷匕首入殺永,并殺其妻,徐出,取車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盡駭。追者數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轉戰得脫。由是為豪杰所識。
初平中,張邈舉義兵,韋為士,屬司馬趙寵。牙門旗長大,人莫能勝,韋一手建之,寵異其才力。后屬夏侯惇,數斬首有功,拜司馬。太祖討呂布于濮陽。布有別屯在濮陽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襲,比明破之。未及還,會布救兵至,三面掉戰。時布身自搏戰,自旦至日昳數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陳,韋先占,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時西面又急,韋進當之,賊弓弩亂發,矢至如雨,韋不視,謂等人曰:“虜來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懼,疾言:“虜至矣!”韋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韋都尉,引置左右,將親兵數百人,常繞大帳。韋既壯武,其所將皆選卒,每戰斗,常先登陷陳。遷為校尉。性忠至謹重,常晝立侍終日,夜宿帳左右,稀歸私寢。好酒食,飲啖兼人,每賜食于前,大飲長歠,左右相屬,數人益乃供,太祖壯之。韋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為之語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太祖征荊州,至宛,張繡迎降。太祖甚悅,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后,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釜目之。竟酒,繡及其將帥莫敢仰視。后十余日,繡反,襲太祖營,太祖出戰不利,輕騎引去。韋戰于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并入。時韋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后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余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余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太祖退住舞陰,聞韋死,為流涕,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遣歸葬襄邑,拜子滿為郎中。車駕每過,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韋,拜滿為司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滿為都尉,賜爵關內侯。
(選自《三國志·典韋傳》)
【第4句】:對下列文案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偽為候者
偽:假扮。
B.將應募者數十人
將:率領。
C.謂等人曰
等:其余。
D.延繡及其將帥
延:拖延。
【第5句】: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
B.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
C.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
D.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
【第6句】: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典韋力氣過人。軍隊的牙門旗又長又大,沒人能舉得動,典韋一只手就把它舉了起來。
他好用大雙戟和長刀等兵器,有一雙八十斤的戟。
B.濮陽之戰曹軍和呂布的軍隊交戰幾十回合相持不下,典韋率領應募的幾十人,穿著厚重的衣服和鎧甲,拿著盾牌和長戟沖入敵陣應戰。
C.典韋忠厚謹慎。白天在太祖身邊整日侍立,晚上也在大帳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處。宴席上,太祖敬酒時,他手持大斧隨侍于旁。
D.典韋威勢迫人。張繡謀反,太祖失利,典韋的手下死傷殆盡,他與敵軍短兵相接,用雙臂挾住兩個敵兵將他們殺死,其他敵兵都不敢上前。
【第7句】:把文中畫橫線的文案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好酒食,飲啖兼人,每賜食于前,大飲長歠,左右相屬,數人益乃供,太祖壯之。
(2)募間取其喪,親自臨哭之,遣歸葬襄邑,拜子滿為郎中。
參考答案
4.(3分)D
5.(3分)C
6.(3分)B
7.(10分)
(1)(5分)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別人的兩倍,每次太祖賜他酒食,他總是縱情吃喝,在旁侍
候之人相繼給他端酒添菜,需要幾個人才能供應得上,太祖認為他非常豪壯。
(譯出大意給2分。“兼人”、“相屬”、“壯”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5分)招募人偷偷取回他的尸體,親自前去哀悼,并派人將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兒子典滿為郎中。(譯出大意給2分。“間”、“哭”、“葬襄邑”句式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典韋,陳留己吾人。他相貌魁偉,體力過人,有志氣節操、好行俠仗義。襄邑的劉氏與睢陽的李永結下仇怨,典韋想要為劉氏報仇。李永原是富春縣令,家中戒備森嚴。典韋乘著車,帶著雞和酒,假扮成前去問候李永的人,大門打開后,他懷揣匕首沖進去殺了李永,還殺死了李永的妻子,然后慢慢走出門,取回車上的刀戟,步行離開李永家。李永的住處靠近集市,整個集市的人都震驚了。有幾百個人追趕典韋,但又不敢考近。典韋走了四五里,遇到他的伙伴,輾轉拼戰才得以脫身。由此典韋被豪杰所識。
初平年間,張邈發動義兵,典韋作為士兵,隸屬司馬趙寵。軍隊的牙門旗又長又大,沒人能舉得動,典韋一只手就把它舉了起來。趙寵對他的才干和力氣很是驚訝。后來典韋又歸屬夏侯惇,數次殺敵有功,升為司馬。太祖在濮陽討伐呂布。呂布的別支部隊屯兵于濮陽西面四五十里的地方,太祖夜間偷襲,到天亮時打敗了敵軍。還沒來得及撤軍,就遇上了呂布的救兵趕來,從三面進攻曹軍。當時呂布親自搏戰,從早晨到下午雙方交戰幾十回合,相持不下形勢危急。太祖招募沖鋒陷陣的勇士,典韋搶先應募,率領應募的幾十人,身穿幾層衣服雙層鎧甲,丟掉盾牌,只拿長矛撩戟。這時西面告急,典韋前去抵擋,敵軍亂箭齊發,箭如雨下,典韋視而不見,對其余人說:“敵人距我十步時,再告訴我。”眾人說:“十步了。”典韋又說:“五步時再告訴我。”眾人都害怕了,大聲疾呼:“敵人來了!”典韋手持十多支戟,大呼而起,抵擋者無不應手而倒。呂布率領眾人撤退。正值天色已晚,太祖才得以撤退。太祖任命典韋為都尉,安排在自己身邊,讓他帶領親兵幾百人,常繞大帳巡邏。典韋本人強壯勇武,帶領的人又都是挑選出來的精兵,每次作戰,經常是最先攻陷敵陣。典韋被升為校尉。他性格忠厚謹慎,經常白天在太祖身邊侍立整日,夜晚在大帳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處。他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別人的兩倍,每次太祖賜他酒食,他總是縱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繼給他端酒添菜,需要幾個人才能供應得上,太祖認為他非常豪壯。典韋好用大雙戟和長刀等兵器,軍中給他編了順口溜說:“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太祖征伐荊州,抵達宛城,張繡出城投降。太祖非常高興,邀請張繡和他的將領,設宴慶賀。太祖挨座敬酒時,典韋握著大斧站在背后,斧刃徑寬一尺,太祖每到一人面前,典韋就舉起大斧盯著他。直到酒宴結束,張繡和他的將帥都沒人敢抬頭看典韋。十幾天后,張繡謀反,偷襲太祖大營,太祖應戰失利,帶著輕裝騎兵退去。典韋在營門中迎戰,叛軍無法攻入。他們就分散開來從別的門一齊進攻。當時典韋手下的校尉還有十多人,全都殊死搏斗,無不以一當十。叛軍先后涌來越聚越多,典韋用長戟左右攻擊,一叉過去,就有十幾支矛被擊斷。他的手下死傷殆盡。典韋也身受幾十處傷,只得與敵人短兵相接,敵兵想上來活捉他。典韋用雙臂挾住兩個敵兵將他們殺死,其余的兵賊不跟上前。典韋又沖上前去突擊敵人,殺死數人,傷勢加重,雙目圓睜大罵而死。敵人這才敢上前去,割下他的頭,互相傳看,全軍又都來看他的軀體。太祖退駐到舞陰,聽聞典韋戰死,痛哭流涕,招募人偷偷取回他的尸體,親自前去哀悼,并派人將他送回襄邑安葬,任命他的兒子典滿為郎中。太祖每次經過襄邑,常用中牢的禮儀來祭奠他。太祖思念典韋,任典滿為司馬,把他安排在自己身邊。曹丕即王位,任命典滿為都尉,賜予他關內侯的爵位。
《三國志吳書孫和傳》原文及譯文
孫和傳
孫和字子孝,少以母王有寵見愛,好學下士,甚見稱述。赤烏五年,立為太子,時年十九。闞澤為太傅,薛綜為少傅,而蔡穎、張純、封俌、嚴維等皆從容侍從。
是時有司頗以條書問事和以為奸妄之人將因事錯意以生禍心不可長也表宜絕之又都督劉寶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寶。和謂晏曰:“文武在事,當能幾人,因隙構薄,圖相危害。豈有福哉?”遂兩釋之,使之從厚。和常言:“當世士人宜講修術學,校習射御,以周世務,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業,非進取之謂。”后群寮侍宴。言及博弈,和以為“妨事費日而無益于用,勞精損思而終無所成,非所以進德修業,積累功緒者也。且志士愛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乃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論以矯之。于是中庶子韋曜退而論奏。和以示賓客。時蔡潁好弈,直事在署者頗敩①焉,故以此諷之。
王夫人與全公主有隙。權嘗寢疾,和祠祭于廟。和妃叔父張休居近廟,邀和過所居。全公主使人覘視,因言太子不在廟中,專就妃家計議,又言王夫人見上寢疾,有喜色。權由是發怒,夫人憂死,而和寵稍損,懼于廢黜。魯王霸覬覦滋甚。陸遜、吾粲、顧譚等數陳適庶之義,理不可奪,全寄、楊竺為魯王霸支黨,譖訴日興。粲遂下獄誅,譚徙交州。權沈吟者歷年,后遂幽閉和。于是驃騎將軍朱據、尚書仆射屈晃率諸將吏泥頭自縛,連日詣闕請和。權登白爵觀見,甚惡之,敕據、晃等無事忩忩②。權欲廢和立亮,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上書,稱引晉獻公殺申生、立奚齊,晉國擾亂。權大怒,族誅正、象,竟徙和于故鄣,群司坐諫誅放者十數。眾咸冤之。太元二年正月,封和為南陽王,遣之長沙。
(選自《三國志?吳書?孫和傳》有刪節)
【注釋】①敩:xiào,效仿;xué,古同“學”,學習。②忩忩:(cōngcōng)紛爭。
4.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是時有司頗以條書問事和/以為奸妄之人將因事錯/意以生禍/心不可長也/表宜絕之/又都督劉寶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寶。
B.是時有司頗以條書問事和/以為奸妄之人將因事錯意/以生禍/心不可長也/表宜絕之/又都督劉寶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寶。
C.是時有司頗以條書問事/和以為奸妄之人/將因事錯意/以生禍心/不可長也/表宜絕之/又都督劉寶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寶。
D.是時有司頗以條書問事/和以為奸妄之人將因事錯/意以生禍/心不可長也/表宜絕之/又都督劉寶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寶。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赤烏,是傳說中的瑞鳥,亦指太陽,這里是指孫權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漢武帝首創年號,始創年號為元狩。古代紀年的方法還有干支紀年、生肖紀年等。
B.太傅,古代職官,始于西周,為國王的輔佐大臣與皇帝的老師,位尊職虛,如西漢的賈誼就曾做過長沙王太傅、梁懷王太傅。
C.射御,古代六藝中的兩種,指射箭御馬之術,都屬于尚武的技藝,另外四種技能是禮、樂、書、數。韓愈《師說》中的“六藝經傳”即指此六藝。
D.廟,本是供奉祖宗的地方,古代對廟的規模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禮記》中說:“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太廟”是帝王的`祖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項是()(3分)
A.孫和反對朝臣互相攻訐構禍。在劉寶和丁晏相互狀告之時,他說,因有矛盾就相互攻擊,都企圖坑害對方,這怎么會有福運呢?于是對雙方進行勸釋調解。
B.孫和好學下士,對博弈妨害事業頗有微詞,認為博弈耗勞精神費盡思慮而一無所獲,
有志之士愛惜光陰珍惜精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并用這樣的話規勸蔡潁。
C.孫和之母與全公主有矛盾,孫和因全公主誣陷而被孫權疏遠。全公主說孫和不在太廟祭祀,而專往妃子家去謀劃事情,又說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臉上露出高興的神色。
D.在孫和與孫霸的爭斗中,孫和雖有陸遜、吾粲、顧譚等人多次向孫權陳述區分嫡庶的道義,但最終仍然難免太子之位被廢的命運。
7.把文中畫橫線的文案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時蔡潁好弈,直事在署者頗敩焉,故以此諷之。
(2)權大怒,族誅正、象,竟徙和于故鄣,群司坐諫誅放者十數。眾咸冤之。
參考答案
【第4句】:(3分)C
【第5句】:(3分)C(韓愈《師說》中的“六藝經傳”指的是《詩》《書》《禮》《易》《樂》《春秋》)
【第6句】:(3分)B(“用這樣的話規勸蔡潁”錯,原文是用把韋曜的論奏出示給賓客傳閱的方法規勸蔡潁)
【第7句】:(1)(5分)當時蔡潁喜歡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職的人很多都效仿(學習)他,所以孫和用這個方法(這篇論奏)來規勸他。(“直事”、“焉”、“諷”、“直事在署者”定語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5分)孫權非常生氣,將陳正、陳象滿門抄斬,最終流放孫和到故鄣,因勸諫而被誅殺流放的大臣多達幾十人。眾人都為他們感到冤屈。(“徙”“竟”“坐”“冤”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孫和,字子孝,是孫慮的弟弟。他小時候因為母親王夫人受孫權的寵愛而被孫權所喜愛,十四歲時,就安排他為宮廷侍衛,讓中書令闞澤教他學習經傳典籍六藝。他愛好學習,禮賢下士,頗為人們所贊譽。
赤烏五年(242),被冊立為太子,當時十九歲。闞澤任太傅,薛綜為少傅,而蔡穎、張純、封亻甫、嚴維等都是他的陪侍隨從。當時司法官員多用條例律書來問罪,孫和認為奸猾狂妄之徒,將利用訟事摻雜個人私情,從而產生為禍作歹的念頭,此風不可助長,上表表示應當杜絕。又都督劉寶狀告中庶子丁晏,丁晏也狀告劉寶,孫和對丁晏說:“文武官員稱職主事,能有幾人?因有矛盾就相互翻臉攻擊,都企圖坑害對方,這怎么會有福運呢?”于是他對雙方進行勸釋調解,使他們相互交往厚待。他常說當世的才學之士應探研講習學問,操演熟習武功,以勝任當世事務,而只知交游下棋以妨礙事業,不是進取的態度。后來群臣出席他的宴會,言談中說到下棋,孫和認為此玩藝只能妨礙事務浪費時光而毫無用處,耗勞精神費盡思慮而一無所獲,不是可用來增進德行致力功業,積累功績的行為。而且有志之士愛惜光陰珍惜精力,君子的最大愿望是功德崇高如山行為光明耀世,以不能列入此種等級為恥。天地之長久,而人處天地之間,有如白駒過隙,年齡很快衰老,青春一去不返。舉凡人生所憂者,就在于人的欲望所不能杜絕的那些東西,如果真能杜絕無益的欲念來遵循道義的路徑,拋棄不必要的事情以培植功業的根基,對于人的名聲品行,難道不是良好之事嗎?當然,人的欲望不能沒有戲嬉娛樂,而戲嬉娛樂的愛好,也在于飲宴書琴騎射等方面,何必非得下棋不可,然后才感到快樂呢?于是命令陪坐者中的八個人,各自寫出評判下棋行為的論文以矯正時弊,于是中庶子韋日翟回家后寫了一篇論文奏上,孫和將文章出示給賓客傳閱。其時蔡穎喜歡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職者不少人都跟著他學,故此孫和用這個方法規勸他。在這以后王夫人與全公主有了矛盾。孫權曾大病臥床,孫和到太廟祭祀,孫和的妃子的叔父張休的住所離太廟很近,就邀孫和到他家逛逛。全公主派人跟隨監視,借機向孫權進讒說太子不在太廟里,而專往妃子家去謀劃事情,又說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臉上露出高興的神色。孫權因此發怒,王夫人猶豫而死,而孫和所受寵信日益減損,害怕自己被廢除。魯王孫霸圖謀太子之位的欲望更為強烈,陸遜、吾粲、顧譚等多次向孫權陳述區分和明定嫡庶的道義,指出按理太子之位不能被剝奪,全寄、楊竺是魯王孫霸的黨羽,他們天天在孫權面前讒毀。
《三國志吳書朱然傳》原文譯文及練習
朱然,字義封。嘗與權同學書,結恩愛。至權統事,以然為余姚長。后擢山陰令,董五縣。權奇其能,分丹楊為臨川郡,然為太守。會山賊盛起,然平討,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遷昭武將軍。虎威將軍呂蒙病篤。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余,愚以為可任。蒙卒,權假然節,鎮江陵。魏遣張郃等攻江陵,郃圍江陵,然中外斷絕。時然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樓櫓臨城,弓矢雨注,將士皆失色。然晏如而無恐意,方厲吏士,伺間攻破兩屯。江陵令姚泰領兵備城北門,見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盡,因與敵交通,謀為內應。垂發,事覺,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由是然名震于敵國,改封當陽侯。赤烏五年,征柤中。魏將蒲忠、胡質各將數千人,忠要遮險隘,圖斷然后,質為忠繼援。時然所督兵將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將帳下見兵八百人逆掩。忠戰不利,質等皆退。九年,復征柤中。魏將李興等聞然深入,率步騎六千斷然后道,然夜出逆之,軍以勝反。先是,歸義馬茂懷奸,覺誅,權深忿之。然臨行上疏曰:馬茂小子,敢負恩養。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獲,震耀遠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觀,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識臣先言,責臣后效。權時抑表不出,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為難必,今果如其言,可謂明于見事也。遣使拜然為左大司馬。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修潔。常在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權特使然總為大督,功臣名將存者惟然,莫與比隆。寢疾二年,后漸增篤。權晝為減膳,夜為不寐。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鐘,呂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烏十二年卒。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
(選自《三國志·吳書》,有刪改)
4.對下列文案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蒙卒,權假然節假:借助
B.忠要遮險隘,圖斷然后要遮:攔截
C.歸義馬茂懷奸,覺誅誅:殺死
D.氣候分明,內行修潔氣候:氣度
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卿是對他人的敬稱,陛下是對皇上的敬稱;愚是對自己的謙稱,臣也是謙稱。
B.拜指授予官職。古時表示官職變動的詞語有遷謫轉徙改移補等,其中遷謫都指貶官。
C.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較高,故死為卒。
D.《三國志》和《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其中《史記》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部分。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朱然多次征戰,屢立戰功。他曾平定山賊,討伐關羽,兩次征討柤中,尤其鎮守江陵時,以少敵多,迫使魏將張郃等人無功而返,自己由此聲名遠播。
B.朱然指揮作戰,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討柤中面對不利局勢時,率領八百人突然襲擊;第二次征討柤中時,又率領軍隊夜間出擊。兩次征戰都取得了勝利。
C.朱然面臨險境,英勇無畏。江陵之戰時,敵軍箭如雨下,將士們都驚恐失色,朱然卻鎮定自若,毫無懼意,激勵士卒,并趁機攻破了敵軍兩個軍營。
D.朱然深受賞識,無人能比。他先后擔任山陰令、昭武將軍、左大司馬等官職,孫權對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時孫權素服舉哀。
7.把文中畫橫線的文案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嘗與權同學書,結恩愛。至權統事,以然為余姚長。后擢山陰令,董五縣。
譯文:
(2)因與敵交通,謀為內應。垂發,事覺,然治戮泰。
參考答案
【第4句】:A【第5句】:B【第6句】:D
【參考譯文】
朱然,字義封。曾經與孫權一同學習,結下深厚的友誼。到了孫權統領事務時,孫權任用朱然擔任余姚長官。后來升遷為山陰令,監管五個縣。孫權非常驚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楊劃分到臨川郡,朱然擔任太守。適逢山賊興起作亂,朱然討伐他們,十天就平定了。建安二十四年,跟隨討伐關羽,另外和潘璋到臨沮擒獲了關羽,升遷為昭武將軍。虎威將軍呂蒙病重。孫權問:愛卿如果一病不起,誰可代替您?呂蒙回答說:朱然膽識不凡,我認為可以接任。呂蒙去世,孫權授予朱然節杖,鎮守江陵。魏派遣張郃等將進攻江陵,張郃包圍了江陵,朱然內外斷絕。當時朱然城中士兵有許多得了浮腫病,能夠作戰的只有五千人。張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樓櫓,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內,將士都大驚失色。朱然鎮定自若無一絲恐懼,激勵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軍兩座軍營。江陵令姚泰帶領軍隊在北門防守,見敵人眾多,城中人少,糧食幾盡,于是和敵人勾結,謀劃作為內應。將要起事時,事情被發現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殺了姚泰。張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從此,朱然名震敵國,改封為當陽侯。赤烏五年,征討柤中。魏將蒲忠、胡質各帶領數千人,蒲忠在險峻的地方攔截,圖謀截斷朱然的退路,胡質作為蒲忠的援兵。當時,朱然所統率的兵將先前已經派出去了,來不及收攏集合,于是帶領帳下現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襲擊。蒲忠戰敗,胡質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討柤中。魏將李興等聽到朱然孤軍深入,率領步兵、騎兵六千人截斷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間出擊,軍隊反而取得了勝利。在這之前,歸義人馬茂懷有奸詐之心,被發現后誅殺了,孫權非常憤怒。朱然臨出發時上奏折說:馬茂小子,竟敢辜負國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討伐,戰事定能取得勝利,所繳獲的物品,能夠震耀遠近之人,方舟塞滿江面,使戰利品蔚然可觀,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憤怒。希望陛下記住我說的話,看我以后的行動。孫權當時收起奏折沒有拿出來。如今朱然獻上捷報,群臣上賀,孫權才舉酒作樂,拿出朱然的奏折說:這個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認為這一定難以辦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說是個明于見事的人啊。派遣使者授予朱然為左大司馬的官職。朱然身高不滿七尺,氣度不凡,品行高潔。每次在戰場,面臨危急情況能夠鎮定自若。孫權特地讓朱然擔任總大都督,功臣名將這個時候還健在的只有朱然,沒有誰能夠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寵。生病二年了,后來病情漸漸加重。孫權白天為朱然的病情茶飯不思,晚上為朱然的病情睡不著覺。自創業功臣病重,孫權情意所集中的,呂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歲,赤烏十二年去世。孫權素服舉哀,為之悲痛不已。
上一篇:農村樂隊喪事臺詞錦集五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