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綜合《魯班的故事》優秀教案
活動目標:
【第1句】:欣賞故事,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愛動腦筋、敢于嘗試的.人物形象特征。
【第2句】:產生向魯班學習的愿望,懂得從小就要會發現問題,多動腦筋,多想、多問、多做,才能變得聰明。
活動準備:
【第1句】:《幼兒畫冊》,配套圖片。
【第2句】:小鋸子一把。
【第3句】:收集魯班圖畫書供幼兒閱讀。
活動過程:
【第1句】:《魯班造鋸》的故事:
(1)出示鋸子,提問:你見過這種工具嗎?它有什么用?
(2)老師講述故事。
(3)引導幼兒思考:魯班怎么會想到把鋸子做成這種摸樣的?
【第2句】:《魯班造傘》的故事:
(1)謎語:遠看像座亭,近看沒有窗,上邊直流水,下邊有人行。
(2)老師講述《魯班造傘》的故事:我國第第一把傘是誰發明的?
(3)看圖講述:沒有傘,下雨時人們出門時會怎樣?魯班看見孩子們頭上頂著荷葉,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人們夸獎魯班,魯班滿意嗎?他又是怎樣做的?最后,魯班造出了怎樣的傘?
聽了兩個故事,你覺得魯班是一個怎樣的人?
【第3句】:簡單介紹魯班及其他發明。
【第4句】:激勵幼兒要像魯班學習,從小愛動腦筋,多發性問題,提出問題,還要多動手做做、試試。
雨天的故事教案大班
《雨天的故事》是幼兒園大班的一節課,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么準備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雨天的故事教案大班,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大班語言活動:故事—下雨的時候【1】
活動目標:
【第1句】: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理解詞語:頂、蹦蹦跳跳。
【第3句】:感受關心別人和被別人關心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小兔、小雞、小貓的胸飾若干、紙做的大荷葉
活動過程:
【第1句】:用下雨聲導入活動,激起幼兒興趣。
【第1句】:放下雨聲,師說:“小朋友們聽!這是什么聲音?你什么時候聽到這種聲音的?”
【第2句】:討論:天下雨了,我們用什么方法來避雨?
【第3句】:我們一起聽一聽小白兔用什么方法來避雨的?
【第2句】: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第1句】:師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第2句】: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教師進行提問
A、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呀?
B、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
C、小白兔用什么方法來避雨的?
【第3句】:分段欣賞、理解故事《下雨的時候》。
【第1句】:提問:小白兔在草地上是怎么樣走路的?它在草地上干什么?(模仿理解“蹦蹦跳跳”)
【第2句】:忽然,下起雨來了,小白兔想了什么好辦法來避雨?(理解“頂”)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頂”。
【第3句】:小白兔看到小雞被雨淋濕了,小雞的心情怎樣?你怎么知道的?小白兔是怎么對小雞說的?小雞是怎么回答的?
【第4句】:后來,小白兔和小雞又碰到了誰,它們是怎么對小貓說的?
【第4句】:提問:你喜歡故事中的小白兔嗎?為什么?
【第5句】:玩模仿游戲,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第1句】:請幼兒在椅子下拿出小動物胸飾,掛在胸前,看看是什么小動物,與旁邊的同伴文案自己扮演的是誰?
【第2句】:師幼一起進行表演。
【第6句】: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聽了故事《下雨的時候》,知道小白兔是個會關心、會幫助同伴的好孩子。那我們在幼兒園里也要象它那樣,和小朋友相處時團結友愛,互幫互助,這樣我們就能成為爸爸、媽媽和老師眼中的好寶寶啦!
活動反思:《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的內容生動、有情節且比較簡短,又有重復的對話,很適合小班幼兒。下雨是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下雨沒帶避雨的工具也會經常碰到,但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都在大人的呵護下,下雨天沒帶雨傘難得遇到,這方面的經驗比較缺乏,那么, 故事《下雨的時候》就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學會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在故事《下雨的時候》活動過程中,第一環節,我先讓幼兒聽“下雨聲”由此而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接著,讓幼兒文案,下雨天沒帶避雨的工具,你有什么好辦法?楊懿帆說,躲到大樹下,鄭鋮說,雙手抱著頭快跑,小禹說,躲到屋檐下……緊接著老師告訴幼兒,有一只小白兔沒帶傘,下雨了,它是怎么辦的呢?讓幼兒帶著問題來欣賞故事,自己尋求答案。在完整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我沒運用多媒體、圖片、肢體語言、不用過多的畫面來分散幼兒的注意力,目的是讓幼兒學會耐心傾聽,初步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在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后,我提了三個問題來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其中有一個問題“你聽到了什么?”當時孩子的回答另我驚訝,有的說,小白兔,有的說,小花貓,有的說,下雨了,表達的意思不清晰,他們沒用完整的語言來回答,這在今后的活動中,我要注意引導幼兒說完整話,雖然這個問題提問的面大,但我認為可以激發幼兒把自己聽到的想說的進行表述。然后活動進入重點環節:分段欣賞理解故事中動物間的對話和詞語(頂、蹦蹦跳跳),對于詞語的理解,我采用讓幼兒用動作表現進行理解頂、蹦蹦跳跳,他們模仿得惟妙惟肖,活動進入了一個小高潮。為了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我采用比較保守的方法,讓幼兒個別說、集體說的方式,在發現大部分幼兒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提升,讓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把活動推向了高潮,這樣他們在活動中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本次活動的情感目標是通過故事,讓幼兒感受關心別人和被別人關心的快樂,我只是在在情感遷移的過程中,問小朋友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么?小朋友的'回答各種各樣,有的說喜歡小貓,有的說喜歡小雞,也有的說喜歡小兔,問他們為什么喜歡,只有個別幼兒如:楊懿帆會說:“我喜歡小白兔,因為它喜歡幫助別人。”大部分幼兒說不出原因,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給幼兒太多的思考時間,如果讓小朋友相互討論一下,我想效果會更好。整個活動我讓孩子們先聽、再說、接著聽、然后說、最后演,將孩子們放在主體地位,使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大班語言教案雨天上幼兒園【2】
教學目標:
【第1句】:嘗試根據圖中人物的不同特征進行列式,理解8的加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第2句】:在活動中,文案自己雨天上幼兒園的經歷,感知天氣變化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有雨天上幼兒園經歷、能夠進行7以內的加減法列式運算,掌握8的組成
材料準備:操作包、水彩筆
教學重點:
能夠解釋算式的意義
教學難點:
根據特征獨立列式
教學過程:
【第1句】:雨天上幼兒園
【第1句】:復習游戲(泥娃娃數字游戲)
【第2句】:討論:遇到下雨,你怎么來幼兒園
·小結:下雨了,我們必須使用不同的雨具來幼兒園,這樣就不容易被淋濕。雨傘、雨衣、套鞋,都是在雨天不可缺少的朋友。
【第3句】:提問:你從什么地方能夠了解到天氣將發生變化了?
·小結:天氣預報、天空中云朵的變化、周圍天氣環境的變化(刮風、溫度的變化)都能夠告訴我們,要變天了,大家要做好必要的準備。
【第2句】:八個小朋友來幼兒園(解決重點)
·重點提問:
【第1句】:八個來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有什么特別之處,也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第2句】:請你找一個特征,把這八個小朋友分成兩組
·復習8的組成
·看算式,找特征并解釋算式的含義。
·小結:一道算式題一定有3個數字,兩個符號,數字和符號都有它包含的意義。
【第3句】:找找算式題(解決難點)
·根據操作包上的圖片提示,找到分類特征并列式
·個別幼兒再次解釋自己列式的依據
·教師驗證幼兒列式結果
魯班和櫓板優秀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第1句】: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第2句】:指導學習第1-3自然段。
教學教程:
【第1句】:揭示課題
【第1句】:你聽爺爺奶奶講過魯班的故事嗎?
【第2句】: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第3句】:認讀生字:魯、板。
【第2句】:整體感知
【第1句】: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生字的`音,讀通文案。
【第2句】:認讀文中18個生字。
【第3句】:認讀出現的生字詞。
【第4句】:用手勢告訴教師有幾處自然段。
【第3句】:讀文、探究、鞏固識字。
【第1句】:學習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再讀讀。
(4)鞏固識字。
【第2句】: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導讀好問句。
(3)做動作理解“盯”,“默默”。
(4)鞏固識字。
【第3句】: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
(2)出示課件:
(3)鞏固識字。
【第4句】:布置作業:
【第5句】:小結
【第6句】:教學后記:圓和園會混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第1句】:繼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第2句】: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導入
魯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撐船十分吃力就想,有什么好辦法能讓人們駕駛起來感到省力呢?接著課文的第3自然段寫魯班看到鴨子用腳蹼撥水,這和魯班找到好辦法有什么關系呢?
【第2句】:繼續讀文,鞏固識字
【第1句】: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想想截的是什么?
(2)再讀讀,畫一畫魯班制作的工具。
(3)課件出示,學生觀察“魯板”,說一說樣子。
(4)齊讀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5)鞏固識字。
【第2句】: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
(2)文案你讀了這個故事后的啟示。
【第3句】:指導書寫
【第1句】:自學生字的寫法。
【第2句】:交流并質疑。
【第3句】:示范、指導。
【第4句】:描紅、臨寫。
【第4句】:小結
【第5句】:教學后記:學生學會了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問題。
《魯班和櫓板》的優秀教案
教材分析
《魯班和櫓板》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啟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學生分析
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及學習需求各不相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水平,即關注學生閱讀“期待視野”。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因此,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并以“讀”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力求讓學生“以讀求悟”,“讀中見悟”,并通過合作學習,來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的意思。
3.通過朗讀體會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教學流程
【第1句】:自讀比較,導入課題。
1.(出示魯班人物像)猜猜看,他是誰?(板書:魯班,生自讀。)
【以“猜”激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兒童學習動機最現實、最積極的因素。】
(板書:櫓板,生自讀。)
2.把上面兩個詞讀一讀,比一比,看看你會發現什么?(與前一個字字音相同,字形不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導入課題有多種方法,這個課題由于“魯”、“櫓”同音不同形而產生一定的趣味性。心理學研究也表明,比較記憶有較大的優勢,于是我就以字音字形的比較解題導入,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學習狀態。】
【第2句】:自讀自悟,大膽質疑。
1.學生根據課題質疑。
2.帶著這些問題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文案。
3.同桌合作,交流初讀成果。
師:你是怎樣讀這篇課文的?哪些字、詞、句你是注意讀的'?課文的哪兒是問題的答案。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以同桌合作的形式大膽充分地與同伴交流,能更進一步地為自主學習引路搭橋。】
4.學生提出自己無法解決或有疑惑的問題。
(1)學生之間能解決的問題由學生回答。
(2)老師梳理學生的問題,提出下一步的學習目標。
(出示:①魯班為什么要發明櫓板?②魯班是怎樣發明櫓板的?)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于發現,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第3句】:落實重點,合作交流。
1.學習第【第1句】:二自然段。
魯班為什么發明櫓板呢?(生讀第【第1句】:二自然段。出示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感受老艄公的“十分吃力”和“累得滿頭大汗”。)
2.學習第【第3句】:四自然段。
(1)多媒體畫面展示第【第3句】:四自然段的內容。(加上第【第3句】:四自然段的文字配音。)
(2)師:帶著“魯班是怎樣發明櫓板的”這個問題到課文中找一找,讀一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輕聲讀、大聲讀、默讀,也可以與同桌一起讀。
(3)小組合作,進一步讀懂、讀好第【第3句】:四自然段。
【在合作的氛圍中,來自他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識被他人的視點所喚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認識和知識,整個對話過程就會充滿創造色彩。】
教師提出不同的學習方法:可以邊看圖邊讀;可以讀讀課文,再學著動手做做(畫圖,剪紙,捏橡皮泥等),也可以邊讀邊表演。
學生在小組內自選方法合作學習。
(4)交流小組學習方法、讀書情況并隨機指導。
各小組介紹、讀書,教師引導學生評價。
朗讀充分感知第四自然段(結合畫面)。
【對于學生的朗讀,教師暫不評價,而由學生評議。心理學家認為,延遲評價往往能促進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而過早地評價,無論是肯定或否定,都會抑制學生的靈感和創造性,學生對學生的評價,證明學生已把自己融入到課堂中自主學習。】
(5)表演誦讀第【第3句】:四自然段。
【情境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不但可以保持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促進感悟。】
(6)小結:人們就把魯班發明的這種搖船工具叫做“櫓板”。
【第4句】:課外延伸,構建聯系。
師:你覺得魯班是個怎樣的人?你知道魯班還發明了什么?哪些工具也是受動物的啟發而發明的?
課后,請小朋友收集魯班或其他發明家的資料,也可以是其他仿生學的知識。
【素質教育除了課堂以外,還需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
上一篇:真男人程咬金臺詞匯編6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