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魂》讀書筆記
要說我最喜歡的動漫人物,一定有一個佐為。穿越千年的執著于自己喜愛的圍棋的靈魂。
有一個靈魂,寂寞地在世上徘徊千年,挾一點怨念,靈智不滅,口口聲聲不是復仇,而是再單純不過的執念——我想下棋。
于是我們也都以為那就是他存在的原因,漂泊在世上,尋找可以看到他的人,然后,再一次下棋。
從秀策,到小光。
我們看著那個一點都不恐怖的怨靈跳著鬧著要下棋,為一點小事吵嘴,小孩子一樣天真執著,看著小光從圍棋的毫無興趣到漸漸入迷,看著佐為的獨角戲變成兩個人你來我往的熱鬧,看著那外行的拈棋手勢變成干脆利落的落子……那時的佐為不覺得死了有什么不好,我們也不覺得他與活著的人有什么不同。
然而到底是不一樣的。
活在現實世界的光,要用自己的腳去走,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佐為當然是很重要很重要,但是比起一直在身后的幽靈,跑在前面的同伴來自現實的對手,似乎更加重要。
“佐為的時間多的是,不用和我搶吧?回家后我再陪你下。”
帶著現代孩子特有的'自我中心,與不體貼,小光直徑向前,不回頭,沒有看到那個一直一直緊跟在他身后的身影第一次停住腳步,茫然而立。
——小光,你,不打算讓我和其他的人下棋了嗎?
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但是能看到我、聽到我、證明我存在的,卻只有你啊……如果連你都無視我,那我真的還存在嗎?
不過沒有關系,已經存在了一千年的靈魂當然會繼續存在下去,因為他是不可能覺得下棋下夠的啊,所以應該沒有關系的吧?于是佐為仍然抬腳追了上去,一如既往地反復確定著:“回家一定要和我下棋啊”。
生與死,拉開的界限那樣大,進藤光一直向前,塔矢亮一直向前,個子長高聲音低沉棋藝成熟,只有佐為的時光,靜止在千年前的那個瞬間。那一刻,他才明白,自己與生者的差別。
不過,既然還能下棋,還能和高手對弈,那么就無所謂……吧?
直到小光在塵埃落定的佐為VS名人戰后,石破天驚地敲下回天的一子,黑暗中光從天而降,停止的時光沙漏再一次開始流逝,那個停駐世間千年的靈魂恍然大悟:原來千年的漂泊,只是神想看這一手棋吧?在神之一手的劇本上,秀策的存在是為了佐為,佐為的存在卻是為了進藤光。
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小光當然重視佐為,他引他走入圍棋世界,他給他惹出各種麻煩,亦父亦兄亦師亦友,不論什么時候回頭,他都在身后淡定的微笑。自從在閣樓上第一次觸摸那染血的棋盤,就再也沒有感受過什么是寂寞。
把整個暑假花在上網下棋,毫不膽怯地和大人沖突,讓出作為職業棋手重要的初戰,冒著被懷疑被斥責的危險說服塔矢名人進行網絡戰,……他可以為他做很多事。但是他只是個孩子,不知道世間有無法用語言述說的苦痛與別離。于是忽略了佐為一次次反常與欲言又止。
越來越任性地著急想下棋,棋盤上淡化得接近于消失的血跡,過于鄭重地微笑著說“謝謝”——因為以為那個人一直都會在,所以半睡半醒地睜開眼,空蕩蕩的屋子才那樣驚心動魄。
看的人明白,那個幽雅的身影是不會再回來了,但是失去的人卻不會知道——或者不愿意相信,棋苑、閣樓、秀策墓,小光茫然的尋找,直到看著秀策棋譜在雨中流淚:因為秀策知道佐為是多么偉大的棋手,所以心甘情愿地讓他下,只有我這個自以為是的笨蛋才會和他搶……再也不下棋了,只要自己不下棋的話,早晚有一天佐為會回來的!
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他頑固地回避著圍棋的一切,一點點心死若灰,那個靈魂,連夢都不入。到頭來,唯一能追尋他、唯一能回憶他的地方,竟還是只有那個黑與白的世界。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失去,而那么多失去中,最痛苦的又是失去本來以為永遠不會失去的東西,背著不會消失的傷痕,那個孩子還要一步一步向前走,抱著那么微乎其微的期望,在又幸福又痛苦的圍棋世界。也許當走到那個世界頂峰的時候,那個身影又會突然出現在身后,微微笑著說一句:“小光,來下棋啊。”
而在那之前,思念的時候,就下棋吧。
動漫《棋魂》觀后感
趁著AlphaGo對弈李世石帶來的圍棋熱潮,看了大家推薦的日本動漫**《棋魂》**。評分很高,【第9句】:1分。因為對職業圍棋不甚了了,也沒有足夠的下棋對戰經驗,所以對圍棋對戰的部分以及對弈者心理也就沒有多少共鳴。"棋魂"這兩個字貫穿了整部動漫,這里只想記錄下自己對它的理解以及揣測下AlphaGo之后圍棋的"魂"歸何處。
藤原偽左是"棋魂"之"魂"的第一層涵義。圍棋雖然起源于中國,但中興于日本,并從日本遠播西方(igo)。平安時代(AC794-AC1192)的偽左代表了日本圍棋的源力量,爾后在本因坊秀策(1829-1862)身上顯現,又與進藤光(小光)融合并升華。這代表了日本民族對圍棋的認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動漫制作的時候(~2000年),日本的圍棋力量在中日韓三國中其實是最為頹廢和衰弱的,片中老一代棋手和新一代旗之間可以說出現了斷代,而所謂的"新浪潮"也許也只是當時圍棋界的一種熱血呼喚。
偽左只是"棋魂"的一個具象,他承載的不只是對圍棋的認同,還有圍棋作為一種職業的精神內核,這是"棋魂"之"魂"的第二層涵義。如果我們用看《美麗心靈》的角度來看小光與偽左的合二為一,很容易就陷入天才、瘋狂、分裂人格等等詞匯的思維境地上。這部動畫借用了這種表達方式,目的卻在借第三雙眼睛看圍棋精神內核的穩固,包括誠信、努力、愿"賭"服輸、以及不斷地學習成長。圍棋的規則在演化、下圍棋的方式在變化、下圍棋的對手來自不同年齡不同國家、然而這些通過圍棋和棋手承載的精神內核都被尊重和傳承。
"棋魂"之"魂"的第三個層面則著重于個人。棋盤千年不變,棋子黑白分明,但每一個人都在以其獨特的方式走(Go)。高手們看得不只是落下的一個個棋子,更是作為整個人在落子之間展示出來的心境。小光是幸運的,塔矢亮(小亮)引領他上路,并且是唯一感知到偽左與小光同在的人。我以為在結尾時他們會有一場曠世矚目地對戰,結果卻是他們在圍棋會館里爭爭吵吵(在這里,可以看出我的心境就低了作者好幾個層次)。不只是小光小亮,伊角因為心理素質的問題幾次落敗職業考試,最終通過有意識鍛煉克服并以第一通過考試。這里動畫作者算是給了我們一個安慰,那就是有如小光那樣天生的棋手,有小亮那樣通過后天努力的完美棋手,也還有伊角那樣存在缺點但通過不斷突破自我獲得成功的棋手。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塔矢行洋也在最后一站里表現除了新的活力,沒有極限。在整個職業旗手世界里,他們通過圍棋認識對手,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圍棋突破自我;他們一開始是下圍棋,后來是下他們自己的圍棋。偽左走了,小光才能走得更遠。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細節值得玩味,比如圍棋局面的變化與心境地變化,這個還要待我對圍棋有更多地了解才能看懂。
說回到圍棋的對弈方式在變化,動畫里提到老棋手們開始接觸網上圍棋社區,甚至提到一個中國棋手開發人機對弈的程序,還說要一百年才能戰勝人類。20來年后的今天,這樣的東西不僅存在了,而且最近以4:1的優勢勝出了世界的頂尖高手之一。看了網上許多的討論和報道,有談人工智能的'、也有談圍棋未來的。
關于人工智能,我比較認同王垠在一篇文章中的觀點,AlphaGo展現了很強的計算能力,和一定程度上的學習能力,但離真正的智能還能遙遠。不過這里的遙遠也許并不遙遠。其余技術細節這里不談,在自己研究領域之外。關于圍棋,我可以想見的是,會有更多的人玩圍棋,但是圍棋作為一種職業的吸引力會減少。這和當年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大師帶來的后續影響是類似的。長遠來看,無論業余還是職業圍棋的玩耍方式也許會有根本的變化,機器將會深度參與到我們的決策中來。
很幸運,可以見證或參與科技在過十多年以及接下來的幾十年帶來的變化。"棋魂"給我的啟發之一就是如果把一事物作為一種職業,都值得用熱情精益求精,在這場變化中立于不敗。
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是對于讀一本書之后的摘抄或者是記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師讀書筆記【篇一】
這段時刻我仔細研讀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一書,透過學習我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幼兒園年輕教師,我應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去關心幼兒、觀察幼兒、明白幼兒、尊重幼兒,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和年齡特點,為幼兒成長創設寬松、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還應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活動目標,選取活動資料,帶給豐富、適宜的玩教具和游戲材料,并善于把握蘊含其中的教育契機,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此刻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很濃厚,很多家長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逼著孩子背古詩記單詞,在孩子還不會握筆手指肌肉沒有發育好時就要求孩子練字畫畫學樂器,完全忽視了幼兒的意愿,時不時埋怨幼兒老師不教這不教那的家長也有,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平時還要與家長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實現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同步和諧發展,讓家長也要轉變觀念,孩子的童年時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收獲,播下一粒行為的種子,就會取得性情的收獲;播下一粒性情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獲。讓孩子學習他該學的東西,做他該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快樂、快樂的童年。
教師讀書筆記【篇二】
《教師的20項修煉》這本名著是華中師范大學教育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化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寫完。這本書提出了引領教師體悟“教育人生”的主張,從細節入手,里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畫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我細讀了這本書,使人受益匪淺,有種愛不釋手的感覺,總覺得應該用一生的時間去精讀這本書。
當我讀到書中的第一篇《修煉教師》時,我的內心深有感觸,他講述一個平時打扮樸素、穿著簡單、非常不修邊幅的中學老師,在一次上公開課的時候,她把自己打扮得簡潔、莊重、明快得體,把平時很長的大褂換成了合體的短上衣,再系上一根亮麗的小絲巾,發型也整整齊,整個人透著一股令人愉悅的精氣神,給學生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整堂課氣氛活躍,效果特好。我想:我們幼兒園的老師面對的對象是孩子,孩子一定更喜歡漂亮、青春的老師。假如孩子看到自己的老師整天把自己打扮得死氣沉沉,孩子的心情也不會豁然開朗。記得有一次,我穿了一件紅色的線衣,下面穿了一條牛仔褲,把披著的頭發扎了起來。當我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時,很多孩子都用了過來,拉著我使勁地夸我好看。話又說回來,漂亮固然是好的,但還要注意大方得體,否則挫劣的服飾和缺乏品味的打扮也會減損教師的內涵、氣質以及對家長的感召力,如果家長面對自己的老師是穿著吊帶衫、低腰褲、黃頭發嫵媚之人,家長肯定懷疑,自己的孩子會不會被帶壞……因此,作為教師內涵固然重要,但穿著打扮是表面的也不能太大意,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氣質、個性來適宜地打扮自己。
我又讀到第六篇《教師的德性——用德性育人》時,我再次受到很大的啟發,里面講了一個由于沉迷于網絡游戲,原本善良聰明的孩子成績一再下滑,在別人眼里是無可救藥了,但這位老師卻沒有放棄拯救他,而是絞盡腦汁、巧妙地用一張不經意的“借條”,挽救了一個迷失方向的孩子,他始終對孩子說:“老師,相信你。”這樣一份真誠而信任的期待,喚醒了孩子率真本性的回歸。我想:現在有些老師經常在議論“你看他(她)這幅德性,還怎么教育”“你怎么這么笨,簡直比豬還笨……”這樣的話,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也使他們失去對自己的自信。因此,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更要有耐心地孩子們多一些機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呵護,我始終覺得,教育中沒有了關愛、摯愛、熱愛,便沒有了教育的激情、沒有了教育的感召力,一個良好的教師德性的教師,應該是充滿愛心的人,是一位敢愛敢恨的人,是一個懷大愛之心,仁愛之情的人。
總之,《教師的20項修煉》這本書中的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詞都是我們老師所必須細細品味的',在細細品味中你會感悟到教師的修煉首先在于確立教育理想、陶冶教育情操、錘煉教育行為,而后提升教育能力、精煉教育人生,這樣你就會成為一個人上之人,你的人生就會畫上一句完美的句號。
教師讀書筆記【篇三】
最近我仔細拜讀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書中作者將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簡潔樸素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故事,書信的形式娓娓道來,讀起來倍感親切。書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有時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我遇到的一些困惑。看完此書使我感受到了幼兒教育工作的多姿多彩,同時也使我對幼兒教師這份平凡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
曾經,在我的腦海中無數次閃過這樣的想法:幼兒教師是個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職業:每天早上七八點到幼兒園開始忙碌,接待家長、組織活動、開會、學習、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點鐘,有時還要加班布置環境,晚上還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卻有時得不到家長的認同和理解。有些家長甚至會經常抱怨老師沒有很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有時僅僅是為了孩子的褲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帶沒有系好。
但當我仔細閱讀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后,我的想法就徹底變化了。換個角度看待問題,我發現其實我們并不是這么辛苦、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著,我完全可以讓孩子們的所思所想,讓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成為我快樂工作的動力。原來,快樂的工作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孩子還是孩子,我還是原來的我,原來痛苦和快樂只是一個想法的轉變,只是那么一點點的改變。
當我驚奇的意識到后,我真的發現,我的工作中處處充滿著歡樂和甜蜜。有時,當我午餐過后,拿著書在孩子旁看時,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后躲著幾個小家伙笑著給我敲背呢;有時,當和孩子們一起到大型玩具處玩耍時,孩子們不時傳來叫我一起來玩的親熱叫喚聲;有時,當家長們從我手中接過孩子的衣服真誠的對我說謝謝……這些讓我興奮不已,原來快樂地工作可以是這么簡單!
讀了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我一定會懷著“我孩子一起跳舞”的情懷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最后,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飄》的讀書筆記
讀完飄,你可以這樣做筆記:每個人,只要你用心經營,同樣會有一曲自己的愛情之歌。還想更多了解相關讀書筆記,也歡迎來欣賞學習。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飄讀書心得筆記,希望你喜歡。
飄讀書心得筆記篇一
又看過一遍《飄》,對這部作品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南北戰爭’這個特殊題材,是《飄》有了過人的魅力。在《飄》中,令我感慨良多的不是梅蘭尼的善良與堅忍,不是瑞特的忍讓與奉獻。而是斯嘉麗,這個悸動我心靈的角色,她在困境面前,勇于放棄自己沿襲已久的道德和勇氣。或許很多人都會輕蔑與斯嘉麗的`自私和卑鄙,但我想那是在動亂年代為自己和家人的生存做出的最堅忍的決定。她堅強,獨立,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她忍著失去母親的悲痛,讓自己成為塔拉莊園和爸爸的保護神。生活就好像一座大山,山路不可能完全平坦。當從顛峰跌落時,也許會跌的頭破血流,會跌的絕望,會跌的失去生存的勇氣。但如果你要生存下去,你就必須要爬起來,迎合這巨大的改變。
斯嘉麗是矛盾的,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同時她也是勇敢的,從不用虛偽的面具掩飾自己,敢于把自己暴露于眾人因她事業的成功而引發的非議之中。
她永遠充滿斗志,我永遠把她的‘tomorrowisanotherday'銘記在心,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
飄讀書心得筆記篇二
《飄》以美國1861年南北戰爭為背景,以少女郝思嘉的角度體現了當時的南方社會。
我發現有一句英語名言可以很簡潔地描述這個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
Nothingisfairinloveandwar。
我姑且大膽將這句話意譯為“愛情和戰爭中無所謂的對與錯”。
有些人覺得好與壞是相對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判斷;另一些人認為好與壞是介于人和事之上,是絕對的。我是支持后者的,但是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不得不承認對與錯的界限有時候真的會很模糊,又或者明明對某行為舉止并不贊成,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也會覺得是情有可原的,那是迫不得已之下作出的決定。
另外,這本書充分地體現了戰爭的殘酷,小說中并沒有描述到戰場上的轟轟烈烈,而是在戰爭背后人們的掙扎和困擾,他們失去親人,家庭和財產時的無奈。書中主人公瑞德說到:“戰爭從來就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錢,一切戰爭實際上都是關于錢的爭吵。”相信每一個看完《飄》的人都是痛恨戰爭。
故事最后,郝思嘉終于意識原來自己是愛著媚蘭(她的嫂子)和瑞德(第三任丈夫)的,但是那時候已經太遲了,前者去世后者傷心離開。讓讀者可以體會到,有時候愛是不能等待的,等你終于有時間有精力去看的時候,它或許已經蕩然無存,甚至那些人已經遠去再也沒有機會了,因此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愛人,都要及時好好珍惜。
上一篇:天氣預報告白臺詞匯集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