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起得早》幼兒園語言教案
【活動目標】
1.喜歡做模仿動作,喜歡鍛煉身體。
2.學說兒歌,用肢體動作表現。
【活動準備】課件公雞小花貓小黃狗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今天老師特別高興,要帶小朋友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小朋友愿意嗎?打開課件圖片,讓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地方?這些人在干什么?他們為什么要鍛煉身體?(身體健康。)這些人鍛煉身體起的早不早?今天我們學習兒歌《起得早》。
2.播放課件:讓小朋友聽聲音說一說是哪只動物起的早?接著出示公雞圖片,提問大公雞起得早干什么?教師引導。附兒歌:大公雞起的早,伸著脖子喔喔叫。
3.播放課件:讓小朋友在聽一聽聲音說一說又是哪只小動物起的早?接著出示小花貓的圖片,讓小朋友觀察小花貓起得早在干什么?附兒歌:小花貓起的早,舔舔爪子理理毛。
4.播放課件:讓小朋友再聽一聽聲音說一說哪只小動物又起的早?接著出示小黃狗的圖片,讓小朋友觀察小黃狗起得早干什么?附兒歌:小黃狗起的早,追著主人跑呀跑。
5.播放課件:聽又是誰起床了,他們為什么起的早?看圖第一個小女孩在干什么?第二個小女孩在干什么?附兒歌:小朋友起的.早,伸伸臂彎彎腰,一二一二做早操。
6.說兒歌。
——教師說兒歌引起幼兒的興趣,帶領幼兒說兒歌。
——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兒歌,帶領幼兒表現兒歌中動物的特點。
7.說兒歌做操。
——教師演示說兒歌做操:
兒歌:
大公雞起得早,(左手叉腰右手在額頭做大公雞雞冠,提膝向前走2步。)
伸著脖子喔喔叫。(雙臂上舉手心并攏,上體向后振2下,雙膝自然站立。)
小花貓起得早,(雙手五指分開。做理胡子狀,同時兩腳開立,身體中心向左、右各1次.)
舔舔抓子理理毛。(兩手并攏手心向臉部上下兩次,手心向頭部順頭而下。)
小黃狗起得早,(雙手分別用拇指坻頭頂外側,做狗耳朵狀,同時身體下蹲后起立,4指煽動2次)
追著主人跑呀跑。(原地小碎步跑步。)
小朋友起得早,(雙手指尖相對指自己的胸部后,雙腳原地跳2下。)
伸伸臂彎彎腰,(雙臂前平舉后,雙手叉腰做體前屈。)
一二一二做早操。(原地踏步)
——帶領幼兒戴頭飾說兒歌做操。分組做,互相觀摩。
活動結束:聽音樂《假如幸福就拍拍手吧》做律動。
誰起得早200字作文
今天,陽光明媚,白去朵朵。小鴨早早起來去找誰起得最早。
剛走出家門,它就看見了一架“小飛機”飛過,小鴨仔細看了看,原來是小蜜蜂。小鴨連忙問:“小蜜蜂,你是不是起得最早啊!”小蜜蜂回答說:“小鴨,我才不是起得最早呢!喇叭花才起得最早。”喇叭花聽見了說:“不是的,不是的`,我又不是起得最早,公雞才起得最早呢!因為太陽剛了來,公雞開始打鳴了。”小鴨來到公雞家問:“公雞大叔,你是不是起得最早啊!”公雞好奇地問:“你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呢?”小鴨回答說:“我想知道我們動物中,誰起得最早。”公雞回答說:“我才不是起得最早,小貓才起得最早呢!”小鴨來到小貓的屋子里,看到了小貓正在“呼,呼大睡呢。”
小鴨找了一天也沒找到,它不明白到底誰起得最早呢!
中班語言兒歌教案
中班語言兒歌教案篇一
活動目標:
【第1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語言美
【第2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3句】:加深對秋天基本特征的認識,感受秋天的美麗
設計意圖:這則童話清新、自然、富有童趣。故事中通過樹媽媽請葉娃娃幫忙去送信這條線索,讓幼兒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天氣變涼、樹葉掉落、變黃等等。童話中美麗的語言對幼兒也是一種熏陶。童話中的內容也符合現在的季節特點,因此設計此活動。
活動流程:——談話引出主題——講述故事并理解故事內容——仿編及表演故事——延伸活動:創作樹葉畫
活動準備:掛圖一套、音樂、小樹葉
活動過程:
【第1句】:幼兒模仿落葉進入活動室,通過談話引出正題
(1)我們剛才模仿的是誰?
(2)你發現現在的小樹葉都怎樣了?
(3)你都在那里見過這些落葉?
(4)小樹葉為什么離開樹媽媽了呢?
【第2句】:出示掛圖、配樂朗誦故事,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在什么天氣里樹媽媽讓葉娃娃去送信?
(2)寫完信,葉娃娃變成什么樣了?
(3)信寫好后是誰帶葉娃娃發的?
(4)葉娃娃把信送給了誰?
引導幼兒模仿故事中的對話
【第3句】:模仿創編故事: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增強幼兒口語表達
引導幼兒想象并創編小樹葉還可以落在哪里?
如:有的小樹葉落在小房子上,小房子說:樹媽媽來信了,秋天到了…。
【第4句】:故事表演
引導幼兒扮演小樹葉,邊復述故事對話邊表演
討論:你喜歡秋天么?為什么?
【第5句】:延伸活動:樹葉畫
中班語言兒歌教案篇二
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學說兒歌。
2。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ppt課件—照片:《水果歌》(兒歌)
活動過程:
【第1句】:導入
1。“猜水果”的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猜水果,猜對了,我們就把它請出來好嗎?
2。利用課件,猜出一種,課件演示一種
紅紅臉圓又圓,吃一口,脆又甜
黃皮膚,黑芝麻,咬一口,甜止渴
紫色的瑪瑙一串串,吃一個酸有甜,
綠綠身子紅紅肉,果大汁多又爽口。
【第2句】:展開
1。編兒歌《水果歌》
現在,我們根據水果的顏色編一首好聽的兒歌好不好?
(1)蘋果是什么顏色的?
教師用兒歌的語句提問
什么水果紅紅的?(引導幼兒說出下句:蘋果蘋果紅紅的)
教師完整說一遍,加深幼兒印象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
(2)梨子是什么顏色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
(3)葡萄是什么顏色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4)西瓜是什么顏色的?
什么誰的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2。老師和幼兒一起說兒歌
(1)第一遍:老師來說前半句,小朋友說后半句。
(2)第二遍:小朋友來說前半句,老師說后半句。
3。請小朋友一起把兒歌完整朗誦一遍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第3句】:結束
討論:還喜歡吃什么水果,那些水果是什么顏色的。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編《水果歌》
托班語言兒歌教案
托班語言兒歌教案例【1】:小青蛙
設計背景
托班孩子年齡小,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兒歌是這一時期幼兒十分喜愛的語言形式,語句簡短,節奏感強;這一時期的幼兒又特別喜歡小動物,其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叫聲;而我班有一部分幼兒不愿意,或不太能主動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自己;或者表現為聲音很小、害羞。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小動物情境游戲,使幼兒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并能同大家一起表現自己,通過發展語言能力增強自我表現能力。在溫馨、親切的“動物媽媽與孩子”的游戲活動中,減少師生距離,發展幼兒語言能力,使幼兒更能自主表現、自由發揮,從而達到增強自信心的目的。
活動目標
【第1句】:引導幼兒結合圖片,了解小青蛙的外形特征。讓幼兒學學小青蛙的叫聲。
【第2句】:初步學習兒歌,鼓勵幼兒跟隨老師學說兒歌,并用身體語言表達兒歌內容。
【第3句】:愿意參與活動,在游戲中體驗活動樂趣。
重點難點
【第1句】:認識小青蛙的簡單外形特征。
【第2句】:學說兒歌并用身體語言表達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兒歌主題圖,小青蛙玩具、頭飾。
活動過程
【第1句】:情景導入,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穩定好幼兒情緒(做律動)。
【第1句】: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請來一只非常可愛的小動物,你們想知道是誰嗎?聽,(幼兒聽動物的叫聲)誰來了?我們把它請出來,看看是小青蛙嗎?(出示玩具青蛙)我們的小朋友真厲害呀,從聲音就知道是小青蛙,真棒!我們一起和小青蛙打招呼好不好?
【第2句】:讓幼兒和老師一起學學小青蛙“呱呱呱”的叫聲。
【第2句】:講故事,吸引幼兒注意力。
【第1句】:教師出示兒歌主題圖,讓幼兒邊看圖邊聽老師講故事。(通過故事讓幼兒認識小青蛙簡單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青蛙喜歡吃害蟲,是的好朋友。)
【第2句】:教師出示青蛙圖,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文案小青蛙是什么的樣子的。
【第3句】:學說兒歌《小青蛙》。
【第1句】:教師范讀兒歌,讓幼兒仔細聽后,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說兒歌。
【第2句】:請幼兒跟老師邊說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做兩遍)。
【第3句】:請表現好的小朋友上前表演(其余小朋友仔細看),然后全體幼兒一起表演。
【第4句】:互動游戲——模仿小青蛙的動作和叫聲
【第1句】:幼兒戴上青蛙頭飾。
【第2句】:說明要求:老師帶上青蛙頭飾問:“我是誰?”(青蛙媽媽),小朋友們就是青蛙寶寶,等會請青蛙寶寶跟著青蛙媽媽一起跳著去找害蟲吃好不好?
【第3句】:師幼互動游戲(教師帶領幼兒模仿小青蛙的動作和叫聲找害蟲吃)。
教學反思
托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的思維往往以具體形象為主,一些鮮明的畫面,可愛的動物形象都會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本次活動為托班語言活動,主要是讓孩子熟悉《小青蛙》這首兒歌,并能跟著兒歌進行動作表演,讓他們在玩玩、動動中獲得樂趣。在這節課過程中,我將兒歌中的內容畫成了圖畫,并編成了故事,孩子們對圖畫的形象特別感興趣,在講述故事中讓幼兒學習兒歌中的句式,幼兒的興致非常高,有的幼兒不由自主地跟我邊做動作邊學念兒歌,我認為這樣充分調了幼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
在這首兒歌中主要是教幼兒學說:“小青蛙,呱呱呱,蹲在荷葉下,鼓眼睛,大嘴巴,身穿祿馬褂。”兒歌中的語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利于托班幼兒的語言學習,另外配合形象的動作,對幼兒記憶兒歌的內容有很好的幫助,也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
但整個活動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活動中,我有些地方使用的語言不夠幼兒化,孩子理解不了,而且在組織活動時教師的語言應豐富、多變,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不然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會下降;在表演兒歌時我的.動作幅度還應加大,這樣對孩子的示范作用也會更好,因為孩子年齡小,生動、形象的東西對他們來說吸引力比較大,所以教師的肢體動作必須到位,對孩子的吸引力才會更大。
托班語言兒歌教案例【2】:水果歌
活動目標:
【第1句】:嘗試以水果的顏色為題材創編兒歌。
【第2句】:體驗問答式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第1句】:蘋果、香蕉、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第2句】:小圖標若干
【第3句】:四塊顏色的板(紅、黃、紫、綠)
活動過程:
【第1句】:導入:
【第1句】:(老師)“今天呀,我們小二班來了幾個可愛的水果寶寶,是誰呢?現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吧.”
【第2句】:老師出示貼有蘋果、香蕉、西瓜、葡萄的水果圖片(沒有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水果。
【第2句】:學習兒歌
【第1句】:“這些水果寶寶呀有點不開心,因為他們沒有漂亮的衣服,不過沒關系,陳老師這有4種漂亮顏色的衣服,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是什么顏色的。”
【第2句】:出示4種顏色,然幼兒說一說,引導他們說“紅紅的”,“黃黃的”“綠綠的”,“紫紫的”。
【第3句】:讓幼兒在四種水果中找一找,那個水果的紅紅的(蘋果),并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蘋果蘋果紅紅的)。
【第4句】:出示圖“什么水果紅紅的”老師提問。幼兒完整回答“蘋果蘋果紅紅的”并且告訴幼兒問號表示要幼兒動腦筋想問題。
【第5句】:是你水果黃黃的?幼兒找一找,說一說,并且請個別幼兒把圖片貼在兒歌中。
【第6句】:什么水果綠綠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請幼兒來把西瓜圖片和葡萄圖片貼在兒歌中,并把西瓜圖片和葡萄圖片貼在兒歌中,并吧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第7句】:告訴兒歌的名字,完整念一遍
【第8句】:老師問幼兒答:現在陳老師想考考我們小朋友,我來問,你們來回答我好嗎?(加上動作)
【第9句】:幼兒問老師答。
【第3句】:創編兒歌。
【第1句】:除了兒歌中說到的這些水果,還有一些水果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他們是誰呢》出示其他水果圖片,幫助幼兒認識這些水果。
【第2句】:請幼兒從椅子下拿出準備好的水果圖片,然后貼在相應顏色的板上,在貼的同時請幼兒說一句,在貼的同時幼兒說一句。“***紅紅的(黃黃的,綠綠的,紫紫的)。
展示四塊板。老師每塊板問一句,幼兒一起回答。
【第4句】:鼓勵幼兒回答后把其他水果編進兒歌,并念給爸爸媽媽聽。
附:
水果歌
什么水果紅紅的?什么水果綠綠的?
蘋果蘋果紅紅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香蕉香蕉黃黃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草莓(紅紅的)梨子(黃黃的)
山竹、黑莓(紫紫的)
楊桃(綠色的)
上一篇:魔幻手機出場臺詞集合10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