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經典臺詞
最近,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很火,圈粉了無數,誰也沒有想到,中國的科幻片會這么厲害。下面是瑞文小編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經典臺詞,歡迎閱讀參考!
01
臺詞:
北京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
點評——
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句出現了3次的廣播臺詞必須排在第一位。
劇的開頭部分,當你第一次聽到,會覺得好笑;
當你在劇的中間部分聽到,會邊笑邊覺得重復老梗無聊;
當你在劇的結尾部分再聽到呢?
是否感受到大難不死之后的物是人非?是否感覺到內心深處的溫馨柔軟?原來,最平凡的生活,平安就是最珍貴的。
(與之相呼應的還有:“起步不穩,扣三分”“違規操作,扣十二分!”)
02
臺詞:
那一天,無數雙手把她推到我的面前。我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誰,水下的每個人,都是她的父母。
點評——
這是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男主角劉啟的外公)臨死前,回憶孫女韓朵朵的來歷。
短短幾句話,構建了一副催人淚下的畫面。
你是否想起,影片《鐵達尼號》中,那句深深觸動你的“讓婦女和孩子先上船”?
你是否想起,1998年特大洪水,站在洪流中的解放軍戰士,奮力將嬰孩高高舉過頭頂?
……
“無數雙手把她推到我的面前”的這幅畫中,蘊藏了多少人性的光輝、愛的匯聚,和希望的延伸!
不敢細想,已淚奔!
03
臺詞:
冰會化成水的……我相信我們的子孫還可以在貝加爾湖釣鮭魚
點評——
馬卡洛夫中校剛驕傲地喊完“我們俄羅斯人在太空中是無敵的”,就犧牲了。
他是一個短命的英雄!但沒關系,這并不影響他犧牲的偉大性!因為“流浪地球計劃”是一項橫亙2500年、跨越100代人的宏偉計劃!注定了伴隨著一代代人的犧牲!
還記得《愚公移山》中愚公讓智叟啞口無言的那段回答嗎?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山再高,愚公和子孫們一代代堅持努力,就可以挖平;
海再深,精衛和子孫們一代代堅持努力,就可以填平;
夸父可逐日,女媧可補天。鯀治水沒成功,兒子大禹接著治……
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什么困難都不怕!人定勝天!
04
臺詞:
“這一回,你一定可以看到我。來,兒子,三,二,一。”
“……爸爸。”
點評——
17年前,劉培強離開地球往空間艙,他和四歲的兒子劉啟曾經有過對話。他告訴兒子,自己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星;而當孩子能看見木星的時候,他就會回來。——“爸爸,你真的會變成一顆星星嗎?”“會啊,只要你數【第3句】:【第2句】:一,抬頭就能看到爸爸了!”
這一去,就是17年。
缺乏父親陪伴教育又很快失去母愛的劉啟,成為了一個叛逆青年。他恨父親的無情:“我已經記不清你這個混蛋的樣子了”。“你說過,我能看見木星的時候,你就會回來,你騙人。”
然而,最終,劉培強履行了承諾,為了救兒子、救地球上的所有人類,他駕駛30噸燃料的空間艙飛向木星自爆,執行他這輩子最重要的一次任務,也是最后一次任務——
“3,2,1,抬頭,你就看到爸爸了”
而劉啟,凝望著眼前的漫天火光,終于叫出了心底的那一聲:“爸爸”,理解了自己的父親!
05
臺詞:
再見,太陽系!(多種語言)
點評:
如果可以有多一種選擇,誰愿意背井離鄉?
如果可以有多一種選擇?誰甘心放棄家園?
一切,都是為了人類,為了文明,為了火種,為了希望!于是,才有那最艱難的決定——
“人類,這一誕生于太陽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06
臺詞:
救援隊的叔叔阿姨們,你們好。我叫韓朵朵,是一個初中學生,我們的救援隊正在執行最后的救援任務,我現在很害怕,腿在止不住地發抖,我只能看著大家拼盡全力,我什么忙也幫不上!昨天老師還在問我們:“希望是什么?”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這種東西。但現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斗!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我們就在蘇拉威西三號“轉向發動機”控制中心,正在王磊上尉的指揮下行動。中國CN171-11救援隊-韓朵朵播報完畢
點評——
有人說這段廣播動員很稚嫩,但別忘了,本身這個設定就只是一個突逢大難的女初中生,在無能為力時的臨場發揮!
當聽到“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你是否想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總理鼓勵大家“信心比黃金還要寶貴”?
當你聽完“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緊接著聽到他國救援隊員的對話“七天的時間我們可能根本回不了家”“那為什么還要回去?”,你是否感覺到熱淚盈眶,耳畔響起《國際歌》熟悉的歌詞:“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當你聽完“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斗!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隨后看到所有救援車調轉車頭去為發動機點火,“【第1句】:【第2句】:推”,你是否感受到渾身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也加入其中?
07
臺詞: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劉培強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件奢侈的事。——Moss
點評——
在“流浪地球計劃”的執行過程中,慕斯(Moss)作為人工智能,永遠選擇最科學最合理犧牲最小成功性最大的方案。
可活生生的人類,永遠無法讓自己變成冷冰冰的機器。人之所以成為人,而不是動物,不僅是因為懂得思考的理智,還有充沛的情感、犧牲的精神。
而文明,不能沒有人的情感和精神,不能是不懂得愛和犧牲的人,否則就不叫人類文明。
網上那些批評劉培強不守紀律不顧大局的聲音,不妨回憶下人民日報去年的一篇報道:《23歲消防員救落水老人犧牲,別再問值不值了!》。
我們能讀到“母親極速反應接住從樓上墜落的孩子”這樣的新聞,這是愛創造的奇跡;我們能聽到“邱少云被火燒一動不動”的故事,這是犧牲精神創造的奇跡;時長跨度2500年的“流浪地球計劃”要想成功,本來就需要奇跡!這種奇跡的創造,在Moss這種智能機器的計算中,如果可能性極小,那么就等于0,成功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計。
而對人類來說,因為大愛,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不放棄;因為真愛,所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所以不拋棄,所以——nothingisimpossible!沒有不可能!
08
臺詞:
“那是鯨魚嗎?”
“應該是吧。”
“它怎么在這?”
“游這么遠,應該也是為了回家吧。”
點評——
家,是貫穿全劇的主題。
14年前,韓子昂收留朵朵時親聲對她說:“孩子,別怕!從此以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14年后,韓朵朵目睹韓子昂離開,哭著說:“爺爺沒有了,哪是我們的家啊?”
王磊得知杭州沒救成后,嚎啕大哭:“我老婆孩子……白死了
某國救援隊員說:“我想回家,看看我媽。”
……
故土難離,當地球劫難到來時,無論是鯨魚等動物,還是人類,心里所想所盼的,原來,都只是——回家!
可是,我們的家,“怎么會變成這樣?”有家難回是不是也因為:
“以前,在那個時代,沒有人關心太陽的死活,所有人都關心一種叫錢的東西”
09
臺詞:
這里是領航員空間站,現在面向全球做最后播報:
在過去的三十六小時里,人類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生存危機。在全球各國一百五十萬救援人員的拼搏和犧牲下,71%的推進發動機和100%轉向發動機被全功率重啟,但遺憾的是目前的木星引力,已經超過全部發動機的總輸出功率,地球錯失了最后的逃逸機會。
為了人類文明之延續,莫斯將啟動火種計劃。領航員空間站冷藏了三十萬人類的受精卵,和一億顆基礎農作物的種子,儲存著全球已知的動植物DNA圖譜,并設有全部人類文明的數字資料庫,以確保在新的移民星球重建完整的人類文明。
你們都是地球的英雄。我們謹記于心,以你們為榮!我們將肩負著你們全部的希望,飛向兩千五百年后的新家園!
點評——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獲,不是每一次拼搏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犧牲都能勝利!
36小時、全球150萬救援人員的拼搏犧牲,最終只得到了一句“地球錯失了最后的逃逸機會”。
前一刻有多么拼命,這一刻就有多么沮喪!
但那又怎樣?
人類既然曾經從刀耕火種篳路藍縷中,戰勝各種天災人禍,那么,在文明和科技發展數千年后,就有更大的自信和勇氣去戰勝新的困難與挑戰!
哪怕,希望在2500年后!
10
臺詞:
“地球上的人被放棄了。”“我兒子還在下面!”
點評——
父愛如山,習慣了嚴肅、沉默、堅忍、冷靜……
但這座山,是火山,平靜的表面下,藏著的愛同樣熾熱。當孩子面臨危險,所有的冷靜都可以不翼而飛。哪怕,已經離開17年!
劉培強向全球聯合政府請求支援時說:“中國新年的第一天,作為一名父親,我不想這次團聚是最后一次。”
作為一名軍人,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他注定將對孩子的愛,融入了對守護人們幸福和平生活的大愛!
最終,劉培強的選擇,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了拯救地球上的兒子和全人類,他以身蹈火,接受了與兒子“最后一次的團聚”,但卻讓其他35億人不用承受和親人“最后一次的團聚”的痛與悲!
“3,2,1……兒子,抬頭,這一次你肯定能看見爸爸”!
是的,這一次,劉啟肯定看到了化成萬丈火焰的父親!全地球上的人類都看見了他的爸爸,跟他從小想象的一樣:
威武,剛強,正義,勇敢,超級厲害!
11
臺詞:
老何:“生死如常啊……”
王磊:“請注意以下是命令:活下去”
點評——
以上兩句,分別是技術人員老何和中尉軍官王磊的臨終遺言。
當滿臉血與灰交織的老何,竭盡最后的力氣完成任務后,輕輕吐出那一句“生死如常”,前一刻彌漫的悲傷、沮喪、絕望、痛苦,仿佛都不見了,這一刻,剩下的唯有豁達、淡然、平靜、安詳。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老何是個普通人,但他在危難時刻用行動證明了:普通人,也可以成為脊梁!
而王磊犧牲前的那句命令,與其說是命令,不如說是祈愿。
犧牲是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這個世界更好,為了在乎的人們更好。這就是犧牲的意義。
所以,讓我們一起:
“祝你好運,祝地球好運。”
“地球,一定可以活下來。”
12
臺詞:
本計劃將持續一百代人。盡管,我們不知道【第4句】: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什么樣的新家園,但從今天開始,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將永刻于星空之下,這一絕望與希望并存,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點評——
這是一段大氣磅礴、極具史詩感的旁白。
為什么是“史稱”?當然是因為,計劃最終成功了,人類的文明得到了延續,所以,才能記錄下那段歷史。所以,那些犧牲的英雄,才載入史冊讓人銘記。
白云蒼狗,滄海桑田,人類的歷史,就是由那些勇敢的人書寫的!那些照亮人類歷史時空的英雄,比宇宙中的星星更璀璨!
《流浪地球》閱讀答案
為了方便同學們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率,下面小編精心為同學們整理了《流浪地球》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能有所幫助。
①《流浪地球》是2023年備受關注的電影,它引發了無數觀眾對電影中科學設定的熱烈討論。有的說行星發動機不可能實現;有的說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辦法回頭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陽內部不斷發生氫核聚變,產生氦,同時釋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陽的巨大質量產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縮;另一方面,核反應產生的高熱,導致它膨脹。這兩種趨勢形成一種平衡,讓太陽能保持穩定的形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核心中的氫會越來越少,氦越來越多,核心密度越來越大,于是核心就會收縮。隨后發生新的熱核反應,這種反應會釋放更大的能量,點燃太陽的氫殼層。因此太陽本身會更熱且不斷膨張,變成一顆紅巨星,它的直徑將相當于現在的`100倍。到那時,太陽會將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許不會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將灰飛煙滅。
③現實中,科學家已經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就觀測到,一顆與太陽類似的恒星,正在吞噬與它相距約300多萬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這顆行星被拉伸成橄欖狀,其表面的平均溫度超過1500攝氏度。預計在之后的1000萬年內,這顆行星就會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這顆行星的生物圈,其實是依靠太陽這顆恒星給予的能量來維持的。離開了太陽,地球的生態循環系統必然崩潰。此時,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帶領觀眾進行了各種基于已有科學發現的假設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離開了生命之光太陽,唱著恒星的挽歌,滿含對舊愛的眷戀,毅然決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當電影中的人類用各種語言說著太陽系,再見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人類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是永不熄滅的文明之火。
選自《中學科技》,2023年第4期,有刪改
1.文章開頭從電影《流浪地球》說起,有什么作用?2分
2.第②段側重于科學推理太陽膨脹、烤焦地球的過程。請梳理這一過程,完成填空。4分
太陽氫核聚變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縮①____②_____一太陽烤焦地球
3.文章第③段中畫線文案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表達作用?2分
4.聯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談談你對人類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的認識。80-100字,4分
【參考答案】
1.引出說明對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對于恒星的說明。
2.①熱核反應釋放能量,點燃太陽氫殼層②太陽不斷膨脹成為紅巨星,吞噬水星金星
3.運用了舉例子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用真實事例,具體準確的說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圍之大,威力之強。
4.人類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對宇宙的好奇,讓人類在幾千年文明中不斷探索,在智慧與實踐的碰撞中,進發出真理的火花。人類雖然渺小,卻一步一步在認識宇宙。正是科學探索精神,正是堅持真理,勇于追尋,讓人類文明如此燦爛并且不斷向前發展!
流浪地球臺詞
電影《流浪地球》中,最魔性的臺詞應該就是那句安全提示了,當第一次出現在影片中的時候,觀眾們怎么都想不到,這句安全提示將一直伴隨著觀眾到影片最后,現在這句交通提示已經進入現實了,現實已經安排上了。下面是瑞文小編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臺詞,歡迎閱讀參考!
01
臺詞:
北京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
點評——
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句出現了3次的廣播臺詞必須排在第一位。
劇的開頭部分,當你第一次聽到,會覺得好笑;
當你在劇的中間部分聽到,會邊笑邊覺得重復老梗無聊;
當你在劇的結尾部分再聽到呢?
是否感受到大難不死之后的物是人非?是否感覺到內心深處的溫馨柔軟?原來,最平凡的生活,平安就是最珍貴的。
(與之相呼應的還有:“起步不穩,扣三分”“違規操作,扣十二分!”)
02
臺詞:
那一天,無數雙手把她推到我的面前。我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誰,水下的每個人,都是她的父母。
點評——
這是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男主角劉啟的外公)臨死前,回憶孫女韓朵朵的來歷。
短短幾句話,構建了一副催人淚下的畫面。
你是否想起,影片《鐵達尼號》中,那句深深觸動你的“讓婦女和孩子先上船”?
你是否想起,1998年特大洪水,站在洪流中的解放軍戰士,奮力將嬰孩高高舉過頭頂?
……
“無數雙手把她推到我的面前”的這幅畫中,蘊藏了多少人性的光輝、愛的匯聚,和希望的延伸!
不敢細想,已淚奔!
03
臺詞:
冰會化成水的……我相信我們的子孫還可以在貝加爾湖釣鮭魚
點評——
馬卡洛夫中校剛驕傲地喊完“我們俄羅斯人在太空中是無敵的”,就犧牲了。
他是一個短命的英雄!但沒關系,這并不影響他犧牲的偉大性!因為“流浪地球計劃”是一項橫亙2500年、跨越100代人的宏偉計劃!注定了伴隨著一代代人的犧牲!
還記得《愚公移山》中愚公讓智叟啞口無言的那段回答嗎?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山再高,愚公和子孫們一代代堅持努力,就可以挖平;
海再深,精衛和子孫們一代代堅持努力,就可以填平;
夸父可逐日,女媧可補天。鯀治水沒成功,兒子大禹接著治……
只要我們不拋棄不放棄,什么困難都不怕!人定勝天!
04
臺詞:
“這一回,你一定可以看到我。來,兒子,三,二,一。”
“……爸爸。”
點評——
17年前,劉培強離開地球往空間艙,他和四歲的兒子劉啟曾經有過對話。他告訴兒子,自己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星;而當孩子能看見木星的時候,他就會回來。——“爸爸,你真的會變成一顆星星嗎?”“會啊,只要你數【第3句】:【第2句】:一,抬頭就能看到爸爸了!”
這一去,就是17年。
缺乏父親陪伴教育又很快失去母愛的劉啟,成為了一個叛逆青年。他恨父親的無情:“我已經記不清你這個混蛋的樣子了”。“你說過,我能看見木星的時候,你就會回來,你騙人。”
然而,最終,劉培強履行了承諾,為了救兒子、救地球上的所有人類,他駕駛30噸燃料的空間艙飛向木星自爆,執行他這輩子最重要的一次任務,也是最后一次任務——
“3,2,1,抬頭,你就看到爸爸了”
而劉啟,凝望著眼前的漫天火光,終于叫出了心底的那一聲:“爸爸”,理解了自己的父親!
05
臺詞:
再見,太陽系!(多種語言)
點評:
如果可以有多一種選擇,誰愿意背井離鄉?
如果可以有多一種選擇?誰甘心放棄家園?
一切,都是為了人類,為了文明,為了火種,為了希望!于是,才有那最艱難的決定——
“人類,這一誕生于太陽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2500年的流浪之旅”
“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06
臺詞:
救援隊的叔叔阿姨們,你們好。我叫韓朵朵,是一個初中學生,我們的救援隊正在執行最后的救援任務,我現在很害怕,腿在止不住地發抖,我只能看著大家拼盡全力,我什么忙也幫不上!昨天老師還在問我們:“希望是什么?”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相信希望這種東西。但現在我相信,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斗!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我們就在蘇拉威西三號“轉向發動機”控制中心,正在王磊上尉的指揮下行動。中國CN171-11救援隊-韓朵朵播報完畢
點評——
有人說這段廣播動員很稚嫩,但別忘了,本身這個設定就只是一個突逢大難的女初中生,在無能為力時的臨場發揮!
當聽到“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你是否想起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總理鼓勵大家“信心比黃金還要寶貴”?
當你聽完“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緊接著聽到他國救援隊員的對話“七天的時間我們可能根本回不了家”“那為什么還要回去?”,你是否感覺到熱淚盈眶,耳畔響起《國際歌》熟悉的歌詞:“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當你聽完“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斗!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隨后看到所有救援車調轉車頭去為發動機點火,“【第1句】:【第2句】:推”,你是否感受到渾身熱血沸騰,恨不得自己也加入其中?
07
臺詞:
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劉培強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件奢侈的事。——Moss
點評——
在“流浪地球計劃”的執行過程中,慕斯(Moss)作為人工智能,永遠選擇最科學最合理犧牲最小成功性最大的方案。
可活生生的人類,永遠無法讓自己變成冷冰冰的機器。人之所以成為人,而不是動物,不僅是因為懂得思考的理智,還有充沛的情感、犧牲的精神。
而文明,不能沒有人的情感和精神,不能是不懂得愛和犧牲的人,否則就不叫人類文明。
網上那些批評劉培強不守紀律不顧大局的聲音,不妨回憶下人民日報去年的一篇報道:《23歲消防員救落水老人犧牲,別再問值不值了!》。
我們能讀到“母親極速反應接住從樓上墜落的孩子”這樣的新聞,這是愛創造的奇跡;時長跨度2500年的“流浪地球計劃”要想成功,本來就需要奇跡!這種奇跡的創造,在Moss這種智能機器的計算中,如果可能性極小,那么就等于0,成功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計。
而對人類來說,因為大愛,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所以不放棄;因為真愛,所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所以不拋棄,所以——nothingisimpossible!沒有不可能!
08
臺詞:
“那是鯨魚嗎?”
“應該是吧。”
“它怎么在這?”
“游這么遠,應該也是為了回家吧。”
點評——
家,是貫穿全劇的主題。
14年前,韓子昂收留朵朵時親聲對她說:“孩子,別怕!從此以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14年后,韓朵朵目睹韓子昂離開,哭著說:“爺爺沒有了,哪是我們的家啊?”
王磊得知杭州沒救成后,嚎啕大哭:“我老婆孩子……白死了
某國救援隊員說:“我想回家,看看我媽。”
……
故土難離,當地球劫難到來時,無論是鯨魚等動物,還是人類,心里所想所盼的,原來,都只是——回家!
可是,我們的家,“怎么會變成這樣?”有家難回是不是也因為:
“以前,在那個時代,沒有人關心太陽的死活,所有人都關心一種叫錢的東西”
09
臺詞:
這里是領航員空間站,現在面向全球做最后播報:
在過去的三十六小時里,人類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生存危機。在全球各國一百五十萬救援人員的拼搏和犧牲下,71%的推進發動機和100%轉向發動機被全功率重啟,但遺憾的是目前的木星引力,已經超過全部發動機的總輸出功率,地球錯失了最后的逃逸機會。
為了人類文明之延續,莫斯將啟動火種計劃。領航員空間站冷藏了三十萬人類的受精卵,和一億顆基礎農作物的種子,儲存著全球已知的動植物DNA圖譜,并設有全部人類文明的數字資料庫,以確保在新的.移民星球重建完整的人類文明。
你們都是地球的英雄。我們謹記于心,以你們為榮!我們將肩負著你們全部的希望,飛向兩千五百年后的新家園!
點評——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獲,不是每一次拼搏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犧牲都能勝利!
36小時、全球150萬救援人員的拼搏犧牲,最終只得到了一句“地球錯失了最后的逃逸機會”。
前一刻有多么拼命,這一刻就有多么沮喪!
但那又怎樣?
人類既然曾經從刀耕火種篳路藍縷中,戰勝各種天災人禍,那么,在文明和科技發展數千年后,就有更大的自信和勇氣去戰勝新的困難與挑戰!
哪怕,希望在2500年后!
10
臺詞:
“地球上的人被放棄了。”“我兒子還在下面!”
點評——
父愛如山,習慣了嚴肅、沉默、堅忍、冷靜……
但這座山,是火山,平靜的表面下,藏著的愛同樣熾熱。當孩子面臨危險,所有的冷靜都可以不翼而飛。哪怕,已經離開17年!
劉培強向全球聯合政府請求支援時說:“中國新年的第一天,作為一名父親,我不想這次團聚是最后一次。”
作為一名軍人,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他注定將對孩子的愛,融入了對守護人們幸福和平生活的大愛!
最終,劉培強的選擇,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為了拯救地球上的兒子和全人類,他以身蹈火,接受了與兒子“最后一次的團聚”,但卻讓其他35億人不用承受和親人“最后一次的團聚”的痛與悲!
“3,2,1……兒子,抬頭,這一次你肯定能看見爸爸”!
是的,這一次,劉啟肯定看到了化成萬丈火焰的父親!全地球上的人類都看見了他的爸爸,跟他從小想象的一樣:
威武,剛強,正義,勇敢,超級厲害!
11
臺詞:
老何:“生死如常啊……”
王磊:“請注意以下是命令:活下去”
點評——
以上兩句,分別是技術人員老何和中尉軍官王磊的臨終遺言。
當滿臉血與灰交織的老何,竭盡最后的力氣完成任務后,輕輕吐出那一句“生死如常”,前一刻彌漫的悲傷、沮喪、絕望、痛苦,仿佛都不見了,這一刻,剩下的唯有豁達、淡然、平靜、安詳。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老何是個普通人,但他在危難時刻用行動證明了:普通人,也可以成為脊梁!
而王磊犧牲前的那句命令,與其說是命令,不如說是祈愿。
犧牲是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這個世界更好,為了在乎的人們更好。這就是犧牲的意義。
所以,讓我們一起:
“祝你好運,祝地球好運。”
“地球,一定可以活下來。”
12
臺詞:
本計劃將持續一百代人。盡管,我們不知道【第4句】: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什么樣的新家園,但從今天開始,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將永刻于星空之下,這一絕望與希望并存,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點評——
這是一段大氣磅礴、極具史詩感的旁白。
為什么是“史稱”?當然是因為,計劃最終成功了,人類的文明得到了延續,所以,才能記錄下那段歷史。所以,那些犧牲的英雄,才載入史冊讓人銘記。
白云蒼狗,滄海桑田,人類的歷史,就是由那些勇敢的人書寫的!那些照亮人類歷史時空的英雄,比宇宙中的星星更璀璨!
流浪地球最火臺詞
提到《流浪地球》,它可以說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十分火熱的話題了。下面是瑞文小編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最火臺詞,歡迎閱讀參考!
【第1句】:你們的車和人被我們征用了
這句話是出自《流浪地球》中,杭州發動機總負責人王磊之口。當時他們的分隊正在運送火石,碰上了韓子昂駕駛的裝甲車。他就把他們給攔截了下來,就對其說了一句:你們的車和人被我們征用了。
其中“征用”二字,顯得霸氣而又有魄力,讓韓子昂等人只能乖乖被征用。所以他的這句話,也意外走紅了起來。
【第2句】:我們不能通過政府的命令強行他們回歸,但是可以通過個人的方式溝通要求他們
這句話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就在劉培強中校面對地面的韓磊磊的呼救時。劉培強在空間站上呼吁國際聯合政府,讓印尼方面的.發動機救援隊返回幫助王磊等人。
可是聯合政府那頭的回信讓人哭笑不得,只聽他說:我們不能通過政府的命令強行他們回歸,但是可以通過個人的方式溝通要求他們。這句話聽似冷血無情,但是他的表現卻很暖心。因此,也在網絡上意外走紅了起來。
【第3句】: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望
這是領航員國際空間站人工智能機器“莫斯”在面對劉培強中校,要強行駕駛空間站撞向木星時。并被劉培強用火焚燒的時候,發出的最后一句話。而這句話,說得也是很有道理。
它揭示了人們在遇到危難的時候,往往會失去了人們所謂的“理智”。從而做出了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事情。所以這句話也在網絡上意外走紅了起來。
【第4句】: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
其中,這句臺詞時最熟悉,同時也是在網絡上最火的一句了。這句臺詞就是發自裝甲車中的警告,雖然聽上去很煩,但是卻很中聽。其中江蘇的交通廣告牌上就用到了這一句臺詞,顯得很流行,而且還溫馨。
是啊,很多人看了《流浪地球》之后,不禁表示自己的觀后感就是:不管在何時何地,甚至是身處子危險的環境中,都要遵守交通準則。這樣才能把生命放在第一位,這樣才是尊重生命。
上一篇:希望五年以后臺詞聚集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