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開場白
品詩詞之美,過文化新年。2月5日正值農歷正月初一,《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開播,每一次的文化盛宴,每一位詩詞愛好者對充滿了無限期待。
主持人董卿引用王安石的《元日》作為第四季度的開場白,正迎合了春節這個特殊的節日。主持人的每一場開場詞,都堪稱寫作范本,經過整理,讓我們快快收藏學習吧。
第一場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中國詩詞大會》是與大家一年一度的相約,今年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我們攜手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一起看“人面桃花相映紅”,一起聽“稻花香里說豐年”,一起嘆“霜葉紅于二月花”,一起盼“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季節有四季,詩詞也有四季,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就讓我們在《中國詩詞大會》花開四季的舞臺上,再一次來感受中華文明的璀璨輝煌,品詩意人生,看四季風光。
第二場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曾經“少年不識愁滋味”的辛棄疾一生經歷坎坷,當老了坐在水聲山色之間,突然發現對面的青山是如此嫵媚多姿。無論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還是浩浩江河源遠流長,當有一天,它們遇到了一雙詩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中國詩詞大會》花開四季的'舞臺上,再一次跟隨詩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綠水,看江山如此多嬌。
第三場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它不僅是農耕社會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指南,它也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時序的一顆敬畏之心。而無論是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還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無論是清明時節雨紛紛,還是大寒須遣酒爭豪,大自然的變化也催生了一代代詩人的詩情。今天,就讓我們在《中國詩詞大會》花開四季的舞臺上,再一次感受寒來暑往之間,詩和季節的相互成就所綻放出的文化的光芒。
第四場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光陰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匆匆流逝,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而停下腳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在感嘆著韶光易逝;而面對物轉星移,如白駒過隙般的光陰,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時光會帶走一切,時光也會給予一切,就讓我們在《中國詩詞大會》花開四季的舞臺上感恩時光的饋贈,采擷最美的詩意。
第五場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在夔州任刺史的時候,深受當地民歌的感染,寫下《竹枝詞》,從此“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詩句,便像那連綿不絕的清江水,在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心里流淌著。夔門山水氣象萬千,縱橫捭闔。除了劉禹錫,杜甫也曾經在那里登上了白帝城的最高臺,于是有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年一嘆。而李白三次經過瞿塘峽,有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千古絕唱。古代的夔州,今天的奉節,千年文脈筑成了一座詩城。今天就讓我們在《中華詩詞大會》花開四季的舞臺上,再一次去追尋那些偉大詩人的身影,再一次去重溫那些震古爍今的華美篇章。
中國詩詞大會題目及答案
【第1句】:古調雖自愛,______________。(《彈琴》唐·劉長卿)
【第2句】:豈伊地氣暖,______________。(《感遇·其二》唐·張九齡)
【第3句】:______________,青蘿拂行衣。(《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
【第4句】:______________,新炊間黃粱。(《贈衛八處士》唐·杜甫)
【第5句】:世情惡衰歇,______________。(《佳人》唐·杜甫)
【第6句】:圣代無隱者,______________。(《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唐·王維)
【第7句】:朝為越溪女,______________。(《西施詠》唐·王維)
【第8句】:樵人歸盡欲,______________。(《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第9句】:______________,松聲晚窗里。(《尋西山隱者不遇》唐·邱為)
【第10句】:______________,勝因夙所宗。(《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唐·岑參)
【第11句】:吳中盛文史,______________。(《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唐·韋應物)
【第12句】:______________,出行復悠悠。(《送楊氏女》唐·韋應物)
【第13句】:______________,青松如膏沐。(《晨詣超師院讀禪經》唐·柳宗元)
【第14句】:黃云隴底白云飛,______________。(《古意》唐·李頎)
【第15句】:腹中貯書一萬卷,______________。(《送陳章甫》唐·李頎)
【第16句】:______________,請奏鳴琴廣陵客。(《琴歌》唐·李頎)
【第17句】:請君試問東流水,______________。(《金陵酒肆留別》唐·李白)
【第18句】:今我不樂思岳陽,______________。(《寄韓諫議》唐·杜甫)
【第19句】:______________,未辭剪伐誰能送。(《古柏行》唐·杜甫)
【第20句】:昔有佳人公孫氏,______________。(《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唐·杜甫)
【第21句】:______________,豈必局束為人}。(《山石》唐·韓愈)
【第22句】:一年明月今宵多,______________,有酒不飲奈明何?(《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唐·韓愈)
【第23句】:回看天際下中流,______________。(《漁翁》唐·柳宗元)
【第24句】:______________,白首臥松云。(《贈孟浩然》唐·李白)
【第25句】:月下飛天鏡,______________。(《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第26句】:______________,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唐·王維)
【第27句】:江山留勝跡,______________。(《與諸子登峴山》唐·孟浩然)
【第28句】:______________,海鷗何事更相疑。(《積雨輞川莊作》唐·王維)
【第29句】:花徑不曾緣客掃,______________。(《客至》唐·杜甫)
【第30句】:______________,春愁黯黯獨成眠。(《寄李儋元錫》唐·韋應物)
【第31句】:何用別尋方外去,______________。(《同題仙游觀》唐·韓)
【第32句】:昨夜星辰昨夜風,______________。(《無題》唐·李商隱)
【第33句】:______________,萬頃江田一鷺飛。(《利州南渡》唐·溫庭筠)
【第34句】:誰愛風流高格調,______________。(《貧女》唐·秦韜玉)
【第35句】:______________,猶帶昭陽日影來。(《長信怨》唐·王昌齡)
【第36句】:云想衣裳花想容,______________。(《清平調·其一》唐·李白)
【第37句】:______________,洞在清溪何處邊。(《桃花溪》唐·張旭)
【第38句】:日暮漢宮傳蠟燭,______________。(《寒食》唐·韓翎)
【第39句】:行到中庭數花朵,______________。(《春詞》唐·劉禹錫)
【第40句】:紅顏未老恩先斷,______________。(《后宮詞》唐·白居易)
【第41句】:______________,閑愛孤云靜愛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唐·杜牧)
【第42句】:春風十里揚州路,______________。(《贈別·其一》唐·杜牧)
【第43句】: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鵑。(《錦瑟》唐·李商隱)
【第44句】: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______________。(《御街行》宋·范仲淹)
【第45句】:傷高懷遠幾時窮?______________。(《一絲花》宋·張先)
【第46句】: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______________。(《浣溪沙》宋·晏殊)
【第47句】:人面不知何處,______________。(《清樂平》宋·晏殊)
【第48句】:浮生長恨歡娛少,?(《木蘭花》宋·宋祁)
【第49句】:豈知聚散難期,______________。(《曲玉管》宋·柳永)
【第50句】:兩鬢可憐青,______________。(《生查子》宋·晏幾道)
【第51句】:______________,漏斷人初靜。(《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宋·蘇軾)
【第52句】:______________,暗隨流水到天涯。(《望海潮》宋·秦觀)
【第53句】:自在飛花輕似夢,______________,寶簾閑掛小銀鉤。(《浣溪沙》宋·秦觀)
【第54句】:______________,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宋·蘇軾)
【第55句】:紅燭自憐無好計,______________。(《蝶戀花》宋·晏幾道)
【第56句】:念利名、______________,追往事、______________。(《戚氏》宋·柳永)
【第57句】:黯相望,______________,立盡斜陽。(《玉蝴蝶》宋·柳永)
【第58句】:想佳人、妝樓凝望,誤幾回、?(《八聲廿州》宋·柳永)
【第59句】:______________,夜寒空替人垂淚。(《蝶戀花》宋·晏幾道)
《中國詩詞大會》熱播
央視近日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在引起收視熱潮的同時,也帶動了相關古典詩詞圖書的閱讀。
內在的文化,將我們與過去相連接,并因而擁有一種“產生新時間”的能力,在尋找心靈原鄉的同時,向著更加開闊的天地奔涌而去
新春伊始,《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第二季熱播,能記誦2000多首詩詞的女高中生驚艷大眾,很多人在微信中玩起了“定制專屬詩”……傳統詩詞,以這樣的形式讓人們感受詩心、讓時代浸潤古意。公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渴慕,由此可見一斑。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傳統的箭,說到底是射向未來的。“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用歷史的、發展的、辯證的思維和眼光來傳承發展,才能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正考父三命而俯”的故事,告誡領導干部要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以王國維的“治學三境界”,勉勵黨員干部學習理論也要有這三種境界……在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文章中,俯拾即是、信手拈來的用典,正是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型。
戚戚于“故園何處”的濃濃鄉愁,痛心于文物被拆的歷史記憶,癡迷于古典名著的精神追求……涌動在現代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是文化的“還鄉”與“尋根”。對傳統文化的熱情“井噴”,需求增加也凸顯“供給側”的不足。當前,對于開掘傳統文化,還存在“三化”的`問題。一是“功利化”,忽視傳統文化資源的公益性、教育性,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招牌賺錢牟利;二是“庸俗化”,惡搞戲說歷史事實,大肆解構歷史名人,任意顛覆文化常識,扭曲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三是“簡單化”,不顧時代特征,不辨精華糟粕,對傳統文化盲目推崇、照搬復制。那些既無歷史又無文化的新建古城、古鎮,那些唯利是圖、喊出天價的私塾、讀經班,一擁而上爭搶名人出生地,熒屏充斥胡編亂造歷史劇,都是這“三化”的現實表現。凡此種種,非但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反而讓文化失色、讓傳統蒙塵。
應該說,傳統文化植根于歷史語境,原樣照搬到現代社會,很可能水土不服。更何況,傳統從來就不是一個僵死的概念,正如歷史學家所說的,我們總是在“發明傳統”。從15世紀到19世紀,西方文化的創新,也正是通過古今對話來變革政治理念、調整經濟政策、重新平衡政治秩序,由文化復興迎來全面復興。放眼中國,學者費正清曾指出,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思想具有“改革的能力”,能“通過重新樹立其理想”,使這個古老國家生存下來。追尋傳統并非一味復古,而是需要對傳統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把傳統文化的枝丫嫁接到現代中國的植株,讓傳統文化進入時代血脈。
讓傳統文化進入時代血脈,需要激活“價值基因”。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物質財富的奇跡,卻也伴隨著心理失衡、價值失序、行為失范等問題,而矯正價值航向、涵養價值共識,傳統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市場需要注入“以義為利”的道德血液;面對庸俗的拜金主義,社會需要標注“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建設山明水秀的美麗中國,政府需要樹立“天人合一”的發展理念……面對一些人精神苦悶、價值虛無的“現代病”“西方病”,當今中國道德的重建、價值的重塑、心靈的重整,都離不開中華傳統美德、人文精神、思想理念的潤澤與滋養。
讓傳統文化進入時代血脈,需要舒展“生活場景”。傳統文化既不該僅僅置于展廳,更不該胡亂堆放庫房,前者只適于觀賞贊嘆,后者更無異于明珠投暗,而是應該真正成為融匯于日用倫常中的“活的文化”。流動時代,親親為大,“常回家看看”承歡父母膝下;陌生人社會,與人為善,給保潔大姐、快遞小哥一個笑臉;網絡世界,慎獨慎隱,讓虛擬空間更清朗……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理應如此交融。我們不可能回到穿漢服、著唐裝的時代,擺幾本線裝書、放幾個假古董只是附庸風雅,更遑論風水堪輿、求簽問卦之類。讓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活場景,轉化為不可或缺的日常組成部分,才是最好的傳承與發展。
哲學家認為,內在的文化、意識,將我們與過去相連接,并因而擁有一種“產生新時間”的能力。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個人,都需要回溯所從來處,開掘精神的河床、尋找心靈的原鄉,最終向著更加開闊的天地奔涌而去。
觀《中國詩詞大會》有感
詩詞大會又開始了,讓你看看我的觀后感吧!
第一個是王天博,他的女朋友也來了,他的女友用古詩詞給他加油,是“往事知多少,”百人團中有30人出了錯,所以他是我最有印象的一個人。
里面的大衛開玩笑說他自己是“老人家”,所以大衛變成了“老衛”了,他也是難忘的人。
王天博的女友旁邊的人觀察了他們好一會,他們兩個眉目傳情,好生羨慕,王天博的'成績一直向上,124分,第7題答錯了。
第二個是薛玉,一開始就一個簡單的題得了35分,兩個題得了66分,但答了10題,得了192分,收場了,后被李子琳200多分超過了。
最后李子琳以217的成績得到了與上屆擂主的PK權利,最終打敗了上屆擂主,成為新擂主。
他們都很有能力,我要向他們學習。
上一篇:電影臺詞中的修辭合集70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