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曼徹斯特經典臺詞對白
【第1句】:可惜有的時候人就偏偏喜歡逞能。
【第2句】:如果是這樣的套路,這部影片大概就是真正的部治愈片了,所以導演偏偏給整個故事安排了完全不同的結局,片子用種插敘的方式在進行,邊是回到小鎮處理后事的故事線,邊是穿插男主回憶的故事線,過去的幸福也好悲傷也好都和現實交織在起,強烈的對比帶來的沖突感讓人心碎。回到小鎮的Lee在處理切事情的時候都很平靜,不論是去醫院處理哥哥的后事,面對侄子,還是遇見前妻都表現的分克制。
【第3句】:故事大概講了個很喪的中年維修工Lee某天接到了醫院的電話,他的哥哥Joe心臟病發,等Lee趕到時Joe已去世,而他不得已留在這個離開已久的小鎮處理Joe的后事,和莫名其妙變成了他的被監護人的青春期侄子相處,以及回到小鎮面對自己悲傷的過往(不小心釀成的火災把自己的個孩子全部燒死了,且和妻子離婚,在小鎮上幾乎人盡皆知。
【第4句】:《海邊的曼徹斯特》挺好看的,冷漠的我都看哭了
【第5句】:“你不明白,我心里什么都沒有了。”《海邊的曼徹斯特》
【第6句】:怎么說呢,整體上來說真的是部很喪的片子,總共個多小時卻感覺看了個小時那么長,用b站上的彈幕來說這完全是部“致郁片”,注意不是“治愈”是“致郁”。
【第7句】:說實話按照般的影片的套路,必定是叔侄起從陌生冷漠到逐漸熟悉,互相鼓勵直面心魔,終于驅走霧霾迎來陽光,從此幸福地生活在起。加上曼徹斯特(美國的那個,不是英國的美妙寧靜大海之傍的小鎮黃昏和舒緩優美的配樂,又個生活勵志套路片由此誕生。
【第8句】:這樣的電影是很不負責的,因為現實并不是這樣的啊,
【第9句】:面對真實的命運,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陽光勇敢得起來的,你有資格選擇堅強,我就有資格選擇懦弱,畢竟我們只是人類,樣脆弱渺小的人類。
【第10句】:“我的心都已經破碎了,它會直破碎,相信你也是。”《海邊的曼徹斯特》
【第11句】:“切都會好起來的?!?/p>
【第12句】:不得不說男主的表演太對得起最佳男主角的提名了,全程自然而真實。幾乎沒有什么撕心裂肺的.時刻,也沒有什么嚎啕大哭的瞬間。但恰恰是這種“若無其事”般的平靜,通過收緊的手指,黯淡下來的眼神,突然高揚的語調等等反倒讓我感受到了最深切的絕望。
【第13句】:這世界上多的是你想象不到的困境,多得是你體會不了的痛苦。沒有人是真正和你感同身受的,那些勸說”會好起來的,你能跨過去的“都是屁話,走不出去就是走不出去,干嘛非逼著自己去邁過那道坎呢?
【第14句】:看了“海邊曼徹斯特經典臺詞對白”的人還看了:
【第15句】:在影片的最后男主沒有選擇繼續留在小鎮和侄子生活也沒有接受前妻對自己的原諒,而是瞬間垮掉哭出來對侄子說自己依舊選擇離開這個小鎮去波士頓,理由就是我真的走不出來?!?/p>
【第16句】:《海邊的曼徹斯特》
【第17句】:相信很多人在影片結局聽到男主對侄子說:“我真的走不出來?!钡臅r候都會被戳到吧,這也是很多人和我樣喜歡這部片子的原因,這也是我最愛這部電影的地方,它不像其他勵志雞湯電影樣,輕巧地給主角安置個“被救贖”的結局,輕巧地拋給觀眾個幻覺:
【第18句】:假設是我,有了和男主樣的遭遇夜之間失去了所有親人我想我應該會跟男主樣絕望吧,樣被傷痛擊垮再也走不出來吧。我甚至非常理解男主的選擇,有時候,讓自己深陷泥潭放棄自救,其實反而能讓自己心里好過點,“我走不出來了,我也不想走出來了?!?/p>
【第19句】:這才是真實的生活啊,這才是真實的命運。我覺得真實的命運對人是有惡意的?;钪褪浅嗌砺泱w在片冰湖上面行走,然后失足就踏進了個冰窟窿。
【第20句】:很多事情
【第21句】:過年在家看了好多電影和劇,說好要慢慢來寫安利的。近期大熱的獲獎影片里面,愛樂之城我就先不說了(剛看見衩姐寫了推送,反正情人節的時候你們肯定會去看的,先文案另部熱門的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吧!(要看的可以直接b站搜了或者點閱讀原文
【第22句】:我走不出?!逗_叺穆鼜厮固亍?/p>
【第23句】:前妻和他相遇這段太虐了,兩個人個選擇原諒,個不愿意回首過去,面對妻子的原諒和道歉,卻依舊無法面對過去的Lee在前妻眼里好像依舊像是具“死尸”,他是真的走不出來了。
【第24句】:“忘記過去,重新開始吧?!?/p>
【第25句】:如果你是喜歡看喜劇片或者有劇情的那種就不要看了,這基本上真的沒什么劇情并且被導演拍的波瀾不驚??炊嗔烁黝惔笃吵臭[鬧打打殺殺的再看到這部片子的時候,會晃神是不是看了部日本電影,完全可以腦補是枝裕和導的這個片,情感和劇情都很細膩。我看了兩遍,第遍的時候沒有認真看所以很多情節都漏掉了,于是第遍才真正被帶到了故事里面。
【第26句】:很多事情,我們都是無能為力的
【第27句】:什么是絕望?面對生活,你已經疲憊得沒有力氣再生氣了,再憤怒了,再咬牙切齒了。什么都沒有了,沒有掙扎,也沒有恨,心里什么都沒有了,只有片空,這才是真正的絕望。
【第28句】:心旦碎了,就永遠直會碎著。
【第29句】:打不過就跑,這么簡單的道理。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墒怯^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感1
這部影片之前我沒看過預告,看海報以為是愛情片。而且沒想到MichelleWilliams戲份那么少,CaseyAffleck是絕對主角。
Casey飾演的角色是個曾經不懂得珍惜生活、家人的年輕人,一夜之間家毀人亡,三個孩子全部葬身火海,妻子也終于徹底崩潰,無法承受打擊,離開了他。而后開始了渾渾噩噩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而哥哥的離世,使他成為了侄子的監護人。一個對生活已喪失所有熱情的人,卻不得不擔負起這突如其來的責任。他無力感知的親情,以這種他別無他選的方式壓了回來。而后前妻又投入到新的感情中,她的生活步入正軌了。時隔多年,她開始換位思考,她意識到了當初她的離開對Casey來說是多么殘忍。當然,她的退縮、逃離也是情有可原。
對于這個角色,Casey演繹的非常到位,整部片中他沒有一分鐘令我出戲。他就是那個被平庸、殘酷的生活折騰著的茍延殘喘的普通人,看著真是心有戚戚。
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使得生命中那點遺失的美好幾乎拾不起來,恍如隔世一般。日復一日的麻木已經是對靈魂的懲罰,但無常世事卻還是能電擊一般刺激得人顫抖。誰知道前面還有多少輪?心靈的解脫才是對自己的救贖。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感2
很久沒有看到交替蒙太奇用得如此舒服流暢的電影,故事冷靜而克制,慢慢的很壓抑,就像曼徹斯特的海水。有一場戲很厲害,男主遇到了前妻,看哭了,每個人都對愛自己的人更加苛責,甚至會因此責難,拉扯著成為一輩子的傷疤,時間久了,以為結痂了,可擺在面前時依然血淋淋的。
每個人都有一條終究要走完的路,對于一些人來說,路上有些坎兒終究是邁不過去的,但只要還存在著,就不得不繼續前行,你只能繞著它走罷了?,F實里沒有什么能給你神奇力量的雞湯,也沒有什么人能幫你鏟除這些坎兒,反倒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坎兒。然而這并沒有什么關系,骨子里的.本能會帶著你掙扎,就像一只受傷的野獸,只要還活著,就會舔著傷口上路。很驚訝本片美式的架構,日式的內核,與去年的《比海更深》以及很多日本電影探討的內容真的很相似,但是用美式的手法表現出來帶給你一種比日式更爺們更外向的一些的東西,要直觀許多。優雅帶感的畫面,超贊的電影語言,不緊不慢的節奏,非常完整的表述,加上一部好電影的黃金時長,在這137分鐘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種人生。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心得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名為《海邊的曼徹斯特》,講的是一個主人公平時喜歡酗酒、玩樂,在一次深夜,不小心把房子燒了,結果導致了幾個孩子全部死亡,只有他和妻子幸存。于是,他花了很久的時間,卻始終走不出對孩子的愧疚和陰霾,故事的結局也沒有反轉或轉折。我想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以往,很多人看電影或文章,喜歡透過最后的轉折,來激勵自己或達到自己心里的預期。例如,好人到最后一定要勝利,壞人到最后一定要被擒拿歸案,相愛的人到最后一定要在一起,才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我也曾寫過,類似的小說和故事,身為一個作者,我知道這樣的結局,能給很多觀眾帶來好的預期和感受,但這往往不是最真實的人生?;蛟S,很多人愿意活在假象里,畢竟真實太殘酷和慘淡,并非每個人能接受。
關于這部電影,除了表達真實的人生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傳達了一種觀點——人生當中犯的錯,也許,你一生都無法救贖。傷害就是傷害,彌補只是緩解,只是對于愧疚的一種補償,但無法代替。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要總想著萬一出事了,再通過事后去補償,很多事情,即便你用盡全力,也無法還原或取代。這類電影的`出現,意在警醒我們,除了周邊除了娛樂、搞笑、槍戰、星球大戰之外,還發生著很多值得讓我們反思的事。如果不是電影,我相信很多人只能活在非常局限的眼界里,所以,小眾電影的出現,正好補充了這個缺陷。讓我們在人生的每一步里面,走的更加謹慎和小心翼翼。
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在贖罪或遺憾,但很多人現在所做的每件事不都正是如此,只是事情還沒到最后或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無法想象到真實的場景,抑或是不愿去想象。當然,電影主人公那次的意外縱火的責任并非完全都是他一個人的錯,但如果他杜絕自己平日喝酒娛樂等不良習慣,就不會導致那天的遺憾發生。我們今天發生的每件事,其實都與以后會發生的事情產生聯系,而這個聯系,只有到最后,當你串聯起一切的時候,你才會幡然醒悟。
為什么很多事情,總要等到失去后才會珍惜。我有時會看到有些明星在談到自己親戚或朋友離去的時候,稱自己當時因為太忙或疏忽,而沒有到場以及陪伴他們走完人生最后的一程,然后開始淚如雨下,臺下無人不感動涕零。即便畫面感動了全天下人,但遺憾也會伴隨著他們的一生。其實,在這個交通便利的世界,“忙”、“走不開”、“急事”,往往都是自私的借口罷了,在生命與金錢的天平,孰輕孰重,他們比誰的心里更清楚,而表面上的淚流滿面,只不過是他們愧疚的掩飾或偽裝的表演。
年紀越大,越能體會到生命的深度和難度。深的是可以挖掘和體驗到人生不同的精彩和未知,難的守住自己的內心和欲望,以及面對生活當中一系列的挫折、困苦。但,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如此,生命或許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在希望與絕望中、在成功與失敗中、在得到與失去中、在幸福與痛苦中、在人潮與孤獨中,不停地循環,直到終點。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感精選
有一種痛是“生命中無法承受的痛”,不能輕易觸碰,不能說放就放下,更不會須臾遺忘。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觀后感,歡迎欣賞與借鑒。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感一:
《海邊的曼徹斯特》這并不是英超曼聯的那個,而是美國當地的一個小鎮,如今這個小城故事卻成了2023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大熱,對于這部片子的討論也是不絕于耳。很多人在為馬特達蒙放棄該片而惋惜,但轉念一想,卡西·阿弗萊克在電影里的精彩,是不是該讓你慶幸馬特·達蒙太忙了呢。
比起大熱的《愛樂之城》,《海邊的曼徹斯特》確實人氣不足,但這并不能掩蓋其優秀影片的事實。名不見經傳的男主卡西.阿弗萊克因這部片子增加了曝光度,也讓更多人了解他,他的故事也如同這部電影一樣,充滿了話題性。人的一生本來就是這樣起起伏伏,而這樣一部充滿人生哲理的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足以令我們陷入思考。
《海邊的曼徹斯特》和那些偉大的以塑造角色而著稱的杰作一樣(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比如《阿甘正傳》),有著經典好萊塢電影的結構和特征,與此同時,本片在劇作上的高明和深厚功力,是這部影片出類拔萃的原因?!逗_叺穆鼜厮固亍肪拖袷且徊繎乙呻娪?,很多人都會產生非常多的疑問,例如:這個男人怎么面癱成這樣?怎么老拍這個水管工在鏟雪?這就是電影吸引人的所在。
《海邊的曼徹斯特》敘事主線是李·錢德勒要處理哥哥的后事,他的侄子正值青春期,令人頭疼。深層次的則是是他們倆之間的關系,一個叛逆的侄子和叔叔在這段相處時期鬧出了許多矛盾和鬧劇。他們倆之間雖然常常不愉快,可是卻彼此深愛著對方,也成為電影的一抹亮色。
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中很多細節都令人回味。比如哥哥喬的溫暖和細膩,他雖然戲份不多,可是形象非常豐滿。弟弟生無可戀,住進了地下室(電影開頭拍他天天鏟雪的地方,就是那個房間唯一的窗子),哥哥來看他,二話不說,拖他去買了幾件家具:“這才有點家的感覺。”
這部電影最令人觸動的就是每個人的喜怒傷悲,都只能自己承受。命運將你擊倒的時候,無論選擇振作、放棄、遺忘、逃避、為別人而活著……選擇權都在你自己的手上。生活的確要繼續,可是生活的目的在哪?這是故事最后給我們留下的伏筆。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感二:
第89屆奧斯卡頒獎日期臨近,沒有被獲14項提名的《愛樂之城》煽哭,卻被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最佳男配、最佳女配、最佳原創劇本6項提名的《海邊的曼徹斯特》慢慢地灌了一大壺,好幾天緩不過勁兒來。
李,波士頓的一個水管工,工作中的他是一個像沒有情感沒有嗅覺被抽掉了神經的人,會和客戶吵架,拒絕道歉。在酒吧他又敏感得非得打一架才能活過來。
鏡頭回閃,年輕時曾經陪著哥哥和小侄兒出海,一個勁兒地想討好小侄兒,試圖想擠走侄兒心目中占第一把交椅的老爸,自己躍居其上。沒想到,機會終于來了。哥哥去世,留了遺囑,把侄兒的撫養權交給他,還給他留了5000元的搬家費。
曾經轉念一閃的鬧笑,沒想到終于有成真的一天。但早已是物是人非。小侄兒已經成了16歲的大小伙子,個子都高過他一頭。不再是那個可愛的小毛頭,除了對那艘船的熱愛以外,他要約會、要組樂團、要打冰球,忙得團團轉,不肯離開他習慣的生活,甚至對父親的尸體他只遠遠地看了一眼。
李貌似只能接受哥哥的安排,搬回此地。每個人告別故鄉的理由都不一樣,有的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有的是要斬斷不能回頭的過去,李顯然屬于后者。
傷疤就這樣一層層揭開:他因為一次雪后深夜的步行買酒,在孩子們居住的房子壁爐里沒有放防火板誘發了一場致命的火災,三個可愛的孩子被大火吞噬。他成了罪人,法律雖判他無罪,他卻拔出警察的槍欲自盡。
子散妻離,他一個人遠走波士頓,過著沒有知覺的日子。被哥哥的葬禮拉回故鄉的他發現時間在流逝,每個人都在治愈:前妻又結婚了,還有了孩子,向他道歉過去的傷害。甚至瘋瘋癲癲的嫂子也再次開啟的新生活。唯獨他像被囚禁在過去的時間軸上,無法脫身。就像漲潮退潮時沖到海岸上的浪花,潮一退,就又回到原來的軌道。
所有的人都可以原諒他,唯獨他不能。
有一種痛是“生命中無法承受的痛”,不能輕易觸碰,不能說放就放下,更不會須臾遺忘,就像那三張從頭到尾沒有露面,但觀眾都知道的三個孩子的照片一樣,時刻相伴在他的床側,但卻不能隨便觸碰。
回到故鄉,就像回到了他過去的原罪現場,不管多少年過去,那些傳聞總會如影隨形。他愛自己的侄兒,盡職盡責,想完成哥哥的托付,但是他不能。
我們一向只對生活中的勇者獻上敬意,對弱者似乎不屑一顧,但李在認慫的這一刻卻特別地被打動。誰都有過不去的時候,并不是所有的過去都可以翻篇,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另起一行。
他認慫的一刻,甚至替他松了口氣。
看過了太多痛苦掙扎過來的故事,很少有這樣被生活吞噬、反抗無力的,但他們也是這世界上真實的存在。
《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感三:
無論是英文原名,還是中文翻譯,本片片名都給人很浪漫、很溫柔的感覺。
但這是一個錯覺。因為“海邊的曼徹斯特”,并非描繪一個名叫曼徹斯特的海濱小鎮,而是那個小鎮的全名,就叫“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by-the-sea)。很自然的,影片講述的,是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一點都不溫柔。
再看預告片,它讓人覺得本片會是那種有笑有淚的正劇,應該會表現人生有得有失,最終會主打親情,以溫馨暖調收尾。畢竟,一大波所謂“獨立電影”,都是這個路數。然而,以那樣的期待來看本片的話,會出現較大的偏差——取決于每位觀眾的偏好——這種偏差,或者會讓你不滿到郁悶,或者會讓你在意料之外,有一絲領悟。我是屬于后一種。
像很多文藝片一樣,本片開場非常“平常”,但一點也不“平淡”。因為除了給出主角的日常工作,觀眾依然對他一無所知;敏感的觀眾,可以從很多場景和表演的細節,看出主角身上“有戲”,接下來,似乎可以期待很精彩的戲劇沖突。
影片接下來的情節,似乎也在逐漸揭示所謂“戲肉”,可能是一出家庭鬧?。哼@當中涉及到兄弟、夫妻、父子、叔侄的關系,其核心,可能是兄弟強加的對侄子的撫養權問題。
先不說后面的轉折,影片前半段在展示這些表面情節時,若隱若現似乎有所保留。比如,主角看起來比較怪,別人看他的眼光不一樣,特別是家鄉熟人對他的態度,總有一種熱情中夾雜著擔憂的神情,然后再回頭細品,“熱情”也變了味,依稀更多是“同情”。再聯系主角那種“近鄉情怯”的表現,在“海邊的曼徹斯特”那座小鎮里,一定發生過什么事情讓他難以忘懷。
這種對真相的期待,可能會讓不耐煩的觀眾、有按“快進”的沖動。但文藝片老饕們都懂,這種“欲蓋彌彰”的隱忍,才是此類影片的魅力所在。其中關鍵,在于編導得在“揭示”那一刻前、提供足夠豐富的細節,一方面讓觀眾的胃口越吊越高,另一方面,則為提升“揭示”的震撼效果,而暗自積蓄力量。
本片在這方面的動作,多半靠那些貌似不經意的“閃回”。通過那些回憶場景,編導讓觀眾了解了處于不同時期、處理不同關系時的主角,但這種了解,同時又被刻意局限在難以融合的范圍內,觀眾雖說對主角過去的生活、以及他的個性了解更多,但這些細節還缺少一個擔任連接——確切地說是“轉折”——的關鍵節點;在這些有意制造的支離破碎細節中,編導無論是在情節演進節奏上,還是在觀眾的情緒上,都儲備了足夠的能量。
上一篇:舞蹈歡天喜地臺詞精選8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