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聚會感言
現在可以看了,該影片以大學校園為背景,首次以傳統龍舟等水上運動項目為承載,講述一場猶如影片口號“誰的青春沒XX過
[3]的青春愛情故事。
學生的青春在校園里綻放,老師的青春在校園里空蕩。
影片用吳氏美學風格的鏡頭逐一展現了叛逆不羈、時尚活力、特立獨行、熱血奮進等青春元素,也將校園里各種蠢蠢欲動的愛戀感情全部刻畫出來,明戀和暗戀交織在一起,輕松幽默,青春懵懂,感悟屬于自己的心動。
類 型青春\\\/愛情\\\/劇情主 演陳喬恩,黃曉明,黃軒,曾志偉,邵兵,董璇,于小偉,謝晶晶,吳辰君 高清完整分享,望采納
給一句人生格言
很多人沒閃靈,于是說是部垃圾片覺得很悲哀,我雖然說徹底看懂了他,但是當我第2次看這部電影時,我已經對導演庫布里克敬佩萬分,閃靈真的是一部經典的心里恐怖片 這電影我看了2遍,第一遍也有一頭霧水的感覺,后來到網上想找些解讀。
發現,想知道的都沒怎么說,就又看了一遍。
第2遍電影讓我發現了很多第一次丟失的東西,一些導演留下的線索 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線索總后總結出自己的觀點時,我由衷的感覺到了導演庫布里克的睿智和他完美的電影語言的運用,但是就是這樣,仍然有1,2個情節有疑惑,解釋的有些勉強。
而且我知道,在留露于表面的情節之外,一定還有導演更想要表達的東西
沒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還是不要看我的解讀,會減少你看這部電影時的樂趣,這絕對是一部值得你去看3遍,甚至更多遍的電影。
下面講講,我對我們看不懂的地方的解釋,有條件的可以對照電影,我沒電影貼圖,就直說了:1,房子里各種不因該出現的形象,比如酒保,女人,上一任管理員等等是鬼還是什么
我認為他們不是鬼,而是JACK潛意識中的產物,下面開始分析:當JACK受到了委屈想喝一杯的時候,來到了酒吧,他說想喝酒甚至用靈魂去換,這是一個酒吧帶著很多酒出現了,而JJACK見了他竟沒有奇怪反而叫出了他的名字
為什么
這是JACK的潛意識中創造的不真實的人物,也可以理解為他看到的幻覺(但這種幻覺是他潛意識中創造的),所以他不奇怪,叫出了他認為合理的名字,請注意當女主角來到酒吧里找JACK時可以看到酒吧里并沒有酒保,女主角拍了一下JACK,JACK有一個很明顯的回過神來的動作
這里,導演用細膩的電影手法,告訴了我們:這是JACK的潛意識,有人可能說這我早看出來了,但理解這一點,對后面的解讀非常有幫助
2,第2次在酒吧,這時候有很的聚會,無疑還是JACK的精神領域,所以他還是不奇怪,如果這里把聚會理解成JACK上輩子的聚會那JACK應該感到奇怪才是
,但也可以理解為JACK在潛意識中將他上輩子的聚會拉入腦海也不矛盾,這時JACK遇到了一個侍應。
這個侍應是誰
看過閃靈的人10個有九個會說那是上一個管理員,我告訴你他不是
這個侍應叫做德爾伯特~格雷迪,而那個真正的管理員叫做查爾斯~格雷迪
(片子開始時那個經理曾告訴過JACK),JACK對這個格雷地說:“我認識你,我在報紙上見過你
你把你的女人和女兒切成了一片片
”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
真正的管理人用斧子殺死了女兒和妻子,然后把尸體堆在了西邊的房間
(也是片頭那個經理說的)而且JACK之前根本沒從什么報紙上看到這個事
(在與經理見面時JACK已經表現出來對那次兇殺的一無所知)為什么這個侍應一開始不承認自己殺了自己的妻兒,一會又承認了
這些說明了什么
這個侍應是JACK用潛意識創造出來的
他用潛意識創造出來了一個他認為是殺死自己女人,孩子的上個管理員
他希望理解,搞清楚,管理員的殺死妻子孩子的動機和心理
希望找一個男人進行交流
尤其是和自己處境相似的上個管理員。
(我這里所說的潛意識中創造的人是要理解為JACK的一部分,JACK的內心世界的一部分,精神領域的一部分而不是游離與JACK之外,就是說他們(酒保,假格雷迪等等)是JACK的一部分。
)他的潛意識盡力創造了這個比較“完美”合理的上任管理員,但是仔細看電影,你就會發現JACK潛意識中的漏洞
JACK并沒有記住那個真正管理員的全名,只記得叫格雷笛;并沒有記住那個管理員殺人的全過程,只記得他殺了全家,可以發現再想想,為什么JACK會對假管理員說你把你的妻子孩子切成了一片片
記得JACK做的那個惡夢嗎
對,那個他自己把妻子,孩子切成一片片的惡夢。
JACK的潛意識把自己惡夢中的情節加進了對這個格雷笛的創造中。
一句話:這個假管理員是JACK潛意識創造的
說到這,你是否感受到了導演的匠心獨運
3,大家覺得這部電影的題目切題嗎
閃靈說的是誰
恩,自然少不了丹尼和黑人廚師。
可是電影和閃靈有多大關系呢
讓我們來看看,在廁所里,假格雷笛對JACK說:你知不知道你的兒子有閃靈的能力,你甚至不知道那種能力有多好
你的兒子正在和一個黑鬼一起進入我們這里
根據上面做出的分析往下想:假格雷迪是JACK潛意識創造的產物,也就是JACK的一部分那么也就是潛意識中JACK自己知道了這個消息
為什么他會知道兒子和黑鬼的事我們再來回憶一下黑人廚師對丹尼的話,“我小的時候只以為我和祖母有閃靈,我們常做不用口的交流。
”你想到什么
閃靈的遺傳
“有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有閃靈,不知道它的用處”你想到什么
對
JACK HAS THE SHINNING丹尼的閃靈來自于JACK的遺傳,但是丹尼更早的能利用和認識到閃靈(用他的另一種人格拖尼),JACK并不知道自己有閃靈,但是在潛意識中他卻多次用到了閃靈
(JACK在潛意識中利用閃靈和丹尼在拖尼的狀態下才會用到閃靈類似
,也就是說JACK潛意識中的假管理員等等人類似與丹尼的拖尼,)JACK在潛意識中利用閃靈得到了那個消息
利用這點理解,我們可以解決電影里一個比較奇怪的問題了。
為什么被鎖在倉庫門里的JACK會出來
(鎖的好好的,鐵門沒有斧子打破的可能),那個時候假格雷迪又出現了,也就是說這時是JACK的潛意識時間
閃靈的解讀,沒看懂情節或者不知道哪里好的人都進來 你想到了什么
對
JACK在潛意識中用閃靈的力量打開了門
“你甚至不知道閃靈有多大的力量”誰知道
預知未來和看到過去真的是閃靈的全部力量嗎
誰知道
4,我認為對閃靈的力量與欲望相關,JACK想保持對家人的控制,于是閃靈讓他得到了那個黑人要來的消息,JACK想要逃脫倉庫,于是閃靈打開了門,注意JACK、拿的那把斧子嗎
酷似以前管理員殺死家人的那把
(丹尼看到那雙胞胎尸體時,可以看到那把斧子)個人認為也可能是閃靈創造的 5,那個浴室女人一段,可以理解為JACK的對性的欲望,但是后面為什么變成了尸體,有人認為象征著JACK內心道德的束縛,我也沒什么別的想法 6,誰開的門
237房間的門關的好好的,被鎖死了,電影有說,那后來是誰開的門
根據前面的推測,不難猜出:是丹尼的閃靈開的門
因為丹尼對那個房間一直有好奇心,曾經想進去。
剛才提到了,閃靈和欲望有關,所以。
。
。
有個球從門里滾了出來, 7,丹尼在237房間里看到了什么
很顯然肯定看到的和JACK的不同,和丹尼以前經常的看到血潮一樣,閃靈讓丹尼一次次看到了未來的兇殺,這次是用一個女人掐脖子的方式
8,再講一些比較值得注意的細節:237房間象征著美國對印地安人237天的屠殺;丹尼每次看到的血潮都不一樣,血潮一步步的延伸,一直到最后的血潮延伸到屏幕鏡頭上,表明了兇殺一步步逼近;JACK精神錯亂后在紙上寫滿了ALL WORK AND NO PLAY MADE JACK A DULL BOY,竟然用了小說的文體,分好了段。
JACK真的瘋的讓人害怕了,他走過來后還翻了翻自己的“作品”,恩,寫的挺好的
你認為怎么樣
(潛臺詞- -#)這一幕很經典 9,剩下是還沒有解決的問題:為什么女主角后來看到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也看到了血潮。
我和朋友討論時他說大概是因為JACK的兇殺的念力太過強烈使的女主角也受到了影響產生了幻覺。
我對他說:好象是寂靜嶺- -#,不過,無法預料閃靈也許有這能力;還有那個熊人和一個男的在口罩(音譯)昨天看了個解讀,表達了導演對白人的藐視。
那個熊人漏出屁股,看來是個白人- -
最后一個:最后的照片,JACK的前世在這座酒店,這是肯定的,可是為什么最后導演要告訴我們這個
我門看這幅照片,JACK站在了最中間最前排的位置,我想他的地位一定很高,酒店的老板之類的,酒店以前是印地安人的墓地,酒店的老板,JACK的前世,受到了詛咒:詛咒他在下輩子會回到酒店殺死自己的親人。
還算合理吧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別的見解
最后的2個問題也希望可以得到高人解釋 至于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用別的地方看過的話來說:建議你去看,跑著去。
上次只是說了情節上的解釋,沒來得及說哪里好。
我不懂電影的專業知識,只能舉例子大概說說,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只有庫大師這樣的大師才能拍出這樣的心理恐怖,構思太巧妙了
想想他給觀眾的線索吧:故意讓JACK說錯名字,說錯殺人過程(其實是堆尸不是碎尸)。
聰明的觀眾經過思考可以發現這些線索。
但更厲害的是這些看似JACK潛意識中的漏洞卻十分合理,甚至完美
(JACK沒理由記住上個管理員的全名,也沒理由記著管理員把死人放在了哪里,于是把自己做的惡夢加在了他身上)大家想想JACK在潛意識中創造的這個格雷迪表面上看來挺“完美”,酷似上個管理員,可是實際上卻有很多漏洞,而這些漏洞,這些線索不是生硬的,不是電影導演強加的,不是可有可無的,不是純粹為推出最后結論服務的,而是那么合理
甚至不可缺少
真的很有味道
清水崇今年的稀人,很有閃靈的味道,把主人公的真實世界與幻覺混合在一起,難以區分,但是卻沒有閃靈這樣給人的震撼力,也沒有向德爾伯特格雷迪這樣的神來之筆
在對比一些其他的心理驚聳的電影比如小島驚魂,第6感。
這些電影都是在最后告訴你答案,答案絕對會超出你的想像。
導演也會留下一些線索,與最后的答案呼應。
這兩部心理驚聳電影確實夠經典。
最后的答案也確實是顛覆性的震撼,但是想想他們前面提供的線索,很有一些為最后的答案堆積出來,為答案服務的感覺,對劇情來講可有可無。
而這些電影最有噱頭,最好看的地方也在與最后的揭密。
再對比一下閃靈。
僅僅是假格雷迪那一幕的懸念的設計已經超越了小島和,第6感,而導演決不停留,帶領的觀眾,引領著觀眾去思考,與以前的情節對照,引著觀眾得出新的結論。
接著有有更多的問題,疑惑著觀眾,我可以說,如果用心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絕對沒有一分鐘可以讓你停止思考,讓你停止緊張,因為一步步的接近事實,你會感到開心,也會對事實產生恐怖。
看閃靈的樂趣盡在與此
閃靈不象小島和第6,把觀眾當做旁觀者,擺在一旁,講自己的故事,導演根本就沒有想讓觀眾在看了一半就能看明白的意思。
而閃靈不是這樣,導演讓觀眾和電影互動了起來,只要你夠聰明,夠仔細,你就能看出里面的玄機
而絕對沒有難為你,故意拍的不可理解,賣關子的意思
但是實際上,導演只是把他認為。
正常合理的東西拍出來而已,JACK認為那是真的,所以十分象真的。
只是我們智商不夠,看不出來而已而最后,拋出的不是象以上那2部電影一樣的“答案”,而是原因:因果。
結束。
引人遐想。
這部電影融入了導演太多的話,太多的思考和對人類的理解在里面。
我想在我的年齡很難在閃靈里看到那么多,把一部恐怖片拍的這么經典的同時還加入了自己對人類的理解,對社會的認識。
真的難得
這也讓我更加佩服這位導演
《閃靈》這部片子的爭議很大,各色影評都有,我挑了一個比較中肯的也比較全面的 希望能幫到你
感謝同學邀請邀請聚會的感言
感覺沒必要那么莊重吧既然大家都是同學啊直接謝謝對方的邀請就好
同學聚會詩一首
自信是成必要條件,是成功的源泉。
相信自己行,種信念。
自信是人對自量的一種確信,深信自立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實現所追求的目標。
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
要成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樣去行動。
我們在生活中自信地講了話,自信地做了事,我們的自信就能真正確立起來。
面對社會環境,我們每一個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勢、自信的言語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養起我們的自信。
廣義地講,自信本身就是一種積極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度。
狹義地講,自信是與積極密切相關的事情。
沒有自信的積極,是軟弱的、不徹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積極。
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
自信無論在人際交往,事業工作上都非常重要。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他人就會相信你。
勇氣勇氣也是不限人的,任憑你是誰,只要你能夠用于面對自己,倘然面對天地,不懼,不恐,不驚,能夠用于獻出一切,乃至于自己的性命,你便是一有勇氣的人,而你的精神,就是勇氣
關于同學聚會的詩朗誦
二十年詩朗誦 (男)二十年時光夢一場, (女)今天同學們聚攏來,從四面八方。
(男)重逢的時刻 目光停歇在每一張陌生而熟悉的面孔上 (女)有些生澀卻又親切的聲音 找尋著內心深處一個又一個生動的模樣 (男)見了面, 好多都叫不出名姓了, (女)那又何妨
雙手相握時, 流露的真情依然滾燙
(男)二十年的時間不算很長 (女)卻帶走了青春年少時的夢想 (男)共同的求學讓我們曾經走到一起 (女)重逢又讓我們共同追憶青春的時光。
(男)生命將成長的軌跡編組在 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女)四十八顆心 曾經同樣的激情蕩漾 (女)交響曲由鐵碗和搪瓷缸奏響, (男)勾肩搭背, 人聲鼎沸, (齊)這最喧鬧的地方是在食堂。
(女)有個時刻, 女生和男生會一樣瘋狂, (男)團結和諧,心往一處想, (女)這樣的時刻, (男)應該是在班際球賽賽場上
(女)夜晚在林陰下戀愛一場, 是青春學子最浪漫的向往, (男)偏偏有個晚自習將浪漫阻擋, 還添個班長要點名,最惹同學厭煩的目光, (女)誰知道班長點名也不過是走走過場, 悄悄將多少秘密隱藏,從未曝光。
(男)若是夜晚停了電, 教室里會燃起點點燭光, (女)四個腦袋聚向光點, 光影里開始傾訴衷腸。
(男)最溫馨的時刻是在周末, (女)女生把男生的被褥鋪展在教室中央。
(男)女生站四角,為男生飛針走線, (女)嘻笑輕松間把被子釘得十分漂亮—— (男)最難忘,老師又淘氣又真誠,停了電,請全班同學在電影院度過時光, (女)最難忘,老師批評審視的目光里又含著希望, (男)最難忘,不諳世事的我們曾經似懂非懂地和老師對抗, (女)最難忘,病床前老師為住院的同學守夜,滿是關懷的目光…… (男)說不完點點回憶, (女)道不盡件件過往。
(齊)看眼前, 是同學們笑意激動的臉龐。
(女)精英們熱鬧非凡,情緒激昂, (男)草根們也不甘寂寞,聲音宏亮。
(女)不論你是局長-處長-科長-校長-什么長, (男)不論你是有車-有錢-有老婆-有孩子-有什么房, (女)最可貴的是同學, (男)最難得的是同窗, (齊)有什么能比同學的情誼長
(女)20載同學情,如心香一瓣, 在那花瓣中的芬芳, (男)20年同窗誼,如醇香酒, 在酒杯里肆意流淌, (女)回首話當年 (男)細語問現狀, (女)按捺不住說說笑笑, (男)逸聞趣事閃亮登場。
(女)關懷與溫情 暖了我們的心房 (男)友誼的花在此刻 盡情綻放
(女)推杯換盞, 跳動在眼波中一定溢彩流光 (男)讓一首首歌我們心田蕩漾 (女)讓一杯杯酒醉紅了我們的臉膛, (男)讓一句句知心的話語溫暖我們的心房, (齊)讓我們祝福, (男)親愛的同學們, (齊)永遠幸福
(女)敬愛的老師, (齊)永遠安康
怎么寫好一個情景劇劇本
【A點】下筆前一定問自己:這個劇本你非寫不可嗎
什么讓你如鯁在喉
也許是一個憤怒、一段思念、一個畫面、一場高潮戲、一個流淚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
總之,找到這個動力源,把它作A點確定下來。
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
也許往下推演不順而回過頭來調整A,但是,寫劇本必須找到A。
【編劇秘笈】影視劇是正著看:從頭看到尾;卻是倒著寫:從尾往頭寫。
觀眾不知道結局,可有一萬個猜測,增加觀看樂趣;編劇不知結局,也會有一萬個可能,那就讓自己迷失而無法前行。
不僅倒著寫,還要反著寫,結局是和解,前面就是誤會;結局是頓悟,前面就是迷瞪,擰巴。
總之,想好了最后一個高潮再下筆
【尋找首先出拳的人】無論一部電影、一個短片,還是一個戲劇段落,開場3—5分鐘,必須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塊骨牌,第一個撞擊,第一次危機。
這第一拳最好足夠的狠,才能激起強烈反響,被撞擊方和觀眾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夠大的波瀾,才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才能吊起觀眾的胃口、好奇心:后來呢
【什么是編劇】有個年輕朋友自詡為編劇,于是招來非議,說他自不量力。
其實,編劇是一種職業,正如木匠、鐵匠、廚師、開鎖匠等一樣,沒有什么了不得的。
在我看來,只要打算、正在、已經靠寫劇本為生,或者可以把劇本賣出去的,都可以自稱“編劇”,這不丟人,也沒有什么高貴。
不就木匠而已嗎
【邏輯力】對于做一個編劇的要求,與其說需要想象力,不如說更需要邏輯力。
想象力像孩子,邏輯力才是成人。
你聽一個孩子講他漫無邊際的幻想,最多贊許他天真爛漫,但不會為他的“故事”著迷,不會探究,不會好奇,不會較真,不會期待,不會震撼,不會深思,而感受的形成,需要一個邏輯縝密的創作才能達成。
【熟識角色】誰是主角
他出場前在做什么
家庭狀況體貌特征
學歷教育
優點缺點個人喜好人際關系……認識他非一次性完成,反復琢磨并與其他角色相互砥礪,仿佛在生活中遇見人,對他身世背景的了解不斷深化。
最重要,人物設計為你寫他的目的服務。
結論:人物小傳須反復多次完成,并服從于劇本主題。
【關于題材1】什么是題材
回答“你的劇本是講什么”的答案,就是題材。
講教育、講抗戰、講父愛、講復仇……。
題材重要嗎
重要,許多題材不能拍,有些題材太難搞,還有些題材被人寫爛了,制片人拒絕,是因為哪怕你作為觀眾也拒絕。
聽勸,不要動筆。
有些題材一下讓人感到有亮點,會有人鼓勵你寫。
重要
【關于題材2】題材也不重要,太泛,無實質意義。
除了某些特定題材被禁止之外,理論上沒有冷題材和熱題材之分。
即便是制片人出品人,也僅僅是把題材作為交談的第一句話,接下來還是要看編劇怎樣去寫某個題材。
從什么角度、挖掘到什么深度、表達什么思想和情懷、反映什么問題、何處有升華,這些才重要。
【關于明星】如今明星片酬過高已讓電影電視劇不堪重負。
為什么明星漲價
因為明星不夠用。
明星為什么不夠用
因為缺乏造星機制。
其實,每一個明星都是從非明星小演員變幻而來,靠什么變
靠一部好戲。
好劇本,好導演,好的班底。
但如今的電視臺和出品公司似乎忘記了這一切,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可否主題先行】可以
編劇常接到命題作文,主題先行也出過經典作品。
關鍵:
【第1句】:不求主題深刻,所有的主題都是大路貨;
【第2句】:不能直奔主題,越曲折越好;
【第3句】:主題不重要,用什么故事去說明它才重要;
【第4句】:弱化主題的存在,隱藏它,主題是觀眾品出來的;
【第5句】:主題是有意義,故事是有意思,首先有意思,而后有意義。
【動作】編故事的關鍵是找到角色動作。
動作分兩種:主動動作和被動動作。
前者是我想干嘛。
想考研,出擊準備,迎接挑戰。
被動動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個花盆從天而降砸在頭上,流血搶救、血型不對、沒帶錢,醫生不在…編劇的任務就是給角色動作設置障礙,他克服重重障礙達到目的或轉危為安,就是故事。
【事件】用簡略方式將觀眾帶入角色所處的規定情景后,必須發生事件。
只有事件才能讓人物活起來并讓觀眾感同身受。
事件要件:
【第1句】:有足夠的沖擊力,讓人物動起來;
【第2句】:須引起觀眾的關注和期待;
【第3句】:能引起連鎖反應;
【第4句】:能造成人物沖突(外部)和糾結(內在);
【第5句】:有想象空間。
一部電影需要3—5個相互關聯的事件。
【拐點】事件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和轉折。
人物動作帶領觀眾朝某個方向走,或達到目的或出現意外使得人物動作方向改變的那個點,就叫拐點。
拐點特征:
【第1句】:邏輯的必然;
【第2句】:關注和情緒的小高峰;
【第3句】: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編劇挖坑給觀眾跳);
【第4句】:具有節奏調節功能;
【第5句】:體現變化與多元特征;
【第6句】:起到轉承啟合的作用。
【下狠手】故事產生于動作,動作來源于人物,人物發力源于編劇給他的壓力。
我稱之為壓彈簧。
編劇壓彈簧越給力,人物的動作發力越大。
所以,老好人當不了好編劇。
編劇對心愛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讓他受苦,被凌辱,遭打擊,讓他危機重重、走投無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是也。
【生活質感】什么是劇本的生活質感:
【第1句】:人物鮮活,
【第2句】:故事貼近生活,
【第3句】:對話生動有趣,
【第4句】:細節豐富,
【第5句】:平和但有張力……如何變成劇本
大概:
【第1句】:善于觀察;
【第2句】:保持敏感;
【第3句】:準確截取;
【第4句】:學會提煉;
【第5句】:大膽推理;
【第6句】:堅持積累;
【第7句】:復合表達。
這些大體屬于技術層面,其實功夫在詩外,保持和培養自身人文情懷最重要。
【個性化對白】編劇困惑之一,總不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吧。
但語言又有極大的同一性,我們都說人話,不說鳥語,過于特別會造作。
人物個性化對白應該是:
【第1句】:不能違背人物性格;
【第2句】:盡量有一些個性化標志(口頭禪、用詞);
【第3句】:說話的方式比用詞更重要;
【第4句】:人物內在依據大于外在形似;
【第5句】:強化亮點避免刻意。
【和觀眾談戀愛】寫劇本好比和觀眾談場戀愛。
觀眾是美女,你首先必須愛她,然后挑逗、討好、誘惑她,弄清楚她想什么,她要什么,然后給予、付出,滿足她。
可一味地附和,無原則的讓步也不行,你得有堅守。
你不能過分寵她,對她的弱點你得抑制、教訓、警告、恐嚇,隨后(高潮時)征服她,方抱得美人歸。
【戲劇任務】是一場戲、一個段落甚至整個劇本中編劇想要完成的任務。
它可以同時是角色的任務,也可分開。
攻打無名高地,角色任務是戰勝敵人,戲劇任務卻是展現戰爭的殘酷或兄弟情。
要點:
【第1句】:必須提前明確;
【第2句】:與角色任務同步;
【第3句】:指揮角色動作的真正靈魂;
【第4句】:角色任務包裹戲劇任務;
【第5句】:全劇戲劇任務=主題。
【可恨的編劇】編劇是什么
編劇是無中生有的人(虛構),是無事生非的挑撥者(沖突),是狠心郎負心漢(讓人流淚),是殺父奸妻不共戴天的仇敵(激怒),是唯恐天下不亂的賊子(高潮)……從前有個帥哥巧遇一個美女,他們一見鐘情,墜入愛河,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樣一帆風順的故事誰看呀
【合理與奇特】寫劇本設置人物和事件時常糾結,因為合理與奇特注定相互矛盾,處處合理則易平淡,過分奇特又難免違背邏輯。
我的經驗首先考慮奇特,先出奇招,然后將其合理化。
如果費老勁也沒能使其合理,棄之。
然后重新再尋找并設置一個奇特。
即便沒有奇特的事件,也盡量換一個奇特的角度。
總之要奇。
【小高潮】相對大高潮而言的,在電影里突出,因電影一次觀賞,結尾前定有最大高潮出現,之前的小危機及解決(拐點)被稱為小高潮。
電視劇太長,難找大高潮(多次觀影),加之電視劇分集實際由導演最后任意切割,更難準確設置拐點,所以只能模糊。
經驗:以故事段落為標準,3到6個拐點配一個段落高潮。
【首三集】電視劇約定俗成為長篇評書,在漫長觀影過程中,觀眾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關注,于是首三集成為觀眾決定是否繼續看的關鍵,也成為購片者和電視臺(搜集收視率)評判依據,至關重要。
英雄三板斧新官三把火:
【第1句】:信息量大(人物場面風格視覺動作);
【第2句】:節奏緊湊;
【第3句】:沖突迭起;
【第4句】:戲劇張力強。
玩命
【第5句】:制造大懸念(讓人覺得后續有大戲要唱);
【第6句】:有趣(臺詞、機關設置、細節)。
總之,編劇有多大勁使多大勁。
【劇本標準】羅伯特·麥基曾在好萊塢當劇本編輯,他常寫下評語說某劇本場景詼諧、感覺敏銳、文筆通順、用詞恰當,但故事令人失望。
他從來沒有寫過這樣的評語:該劇本語法糟糕、拼寫錯誤、對白拗口、方位雜亂、打印格式不規范,但它故事精彩、動人心魄、人物深邃、高潮迭起。
前者壞劇本,后者好劇本。
【交代戲】雖然對故事背景、人物關系、事件來龍等需要必要的交代,但應盡量避免純粹、單獨的交代戲,好的交代應該是:
【第1句】:非一次性在不同場景和對話中泄露出來;
【第2句】:留下可補充的殘缺讓觀眾自己去概括或推理;
【第3句】:符合場景和人物自身邏輯自然流露;
【第4句】:盡量用交代帶出人物性格特種;
【第5句】:盡量對情節發展有推動。
【過場戲】為銜接兩場戲設置的過度段落,特點是游離于劇情之外。
不好的劇本通篇都是過場戲,而寫得好的過場戲應該是:
【第1句】:邏輯的一環,因而不可或缺(雖本身不推動劇情,但拿掉則破壞劇情);
【第2句】:節奏調節器(不從劇情上起作用但為下一個高潮做情緒情感鋪墊);
【第3句】:可玩味的閑筆,展現抒情幽默風格趣味風情。
【高潮】指文藝作品中矛盾沖突發展到頂點及其解決。
電影中主角貫穿始終的動作不斷遇到阻礙(沖突),阻礙來自敵對方(人、自然、有形或無形勢力、甚至自身等),并越來越大,主角危機四伏。
結尾前最后一個危機越不過去,釀成遭滅頂之災,主人公用盡全力反敗為勝戰勝對手(正劇喜劇)或失敗(悲劇)。
要點:
【第1句】:最后的危機須做到極致(將主人公置于死地);
【第2句】:一定要形成拐點(頂點急轉直下);
【第3句】:必須有意想不到的解決因素形成轉機(能被觀眾猜到的解決方案形不成高潮);
【第4句】:必須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整個動作(戰勝或戰敗)。
寫高潮大忌:致命危機時,突然一聲霹靂,一道閃電,把強大的敵人給電死了。
【出位與缺陷】一號人物最不討好。
常見現象是反面角色和正面配角給人印象深刻,甚至導致演主角的演員不易紅。
原因是編劇太喜歡自己的主人公,使其完美到不真實和不可親。
建議根據需要有意給主角賦予一些出位和缺陷。
出位指語言、動作和行為突破常規常情(外部),缺陷指性格內核上的弱點瑕疵(內在)。
【規律與技巧】好劇本的規律是什么
題目太大,無法回答,但肯定有規律。
籠統的說,所有的編劇及理論家都在苦苦尋找觀眾觀看電影的心理需求,并設法滿足這個需求。
找到了這個需求并把它們羅列出來,貫穿在一起,就是規律。
想方設法用文字的形式去刺激、煽動并滿足這些需求,就是技巧,或者叫技術。
【伏筆】劇本前段為后段重要拐點預埋的提示,作用是讓該拐點既突然(意料之外)又必然(情理之中)。
要點:
【第1句】:埋伏筆點既明顯(留下印象)又隱蔽(加干擾);
【第2句】:必要時可加強或重復;
【第3句】:適度放大假伏筆誤導觀眾;
【第4句】:伏筆不宜過多;
【第5句】:設置方法多為倒置,先確定結果(重大拐點),倒回去看什么地方適合安放。
【潛臺詞】來源于人的口是心非特征,劇中適合表達人物內心復雜的規定情景,也是電影對白最耐人玩味的魅力所在,而它的難點在于寫出來的只能是臺詞。
要點:
【第1句】:從文字上寫出弦外之音;
【第2句】:從性格和情景琢磨潛臺詞并根據人物間關系的微妙與隔膜寫出臺詞;
【第3句】:從表演角度來寫,演員說的是臺詞,演的是潛臺詞。
【新編劇功課】想當編劇,是否科班畢業,以前職業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熱愛。
須做功課:
【第1句】:多看好影片電視劇;
【第2句】:試著寫;
【第3句】:適當讀幾本經典的編劇理論書;
【第4句】:分析經典影片;
【第5句】:多和寫劇本的朋友多交流;
【第6句】:把自己寫的劇本當故事講給別人聽,征求反饋意見;
【第7句】:有條件的請教一下老編劇或老師。
【第8句】:繼續寫。
【懸念1】影片中能引起觀眾緊張期待的事物。
其實是危機的觸發、發展、解決的過程。
一般的技巧:
【第1句】:設懸,強烈和突然(迅速觸發);
【第2句】:放空擋,自然滑行,不踩油門(太監急皇帝不急);
【第3句】:注入強化因素,危機漸顯;
【第4句】:故意拖延(干擾與抑制),造成最強烈緊張感;
【第5句】:釋懸,突轉(順轉或逆轉)解決危機。
【巧合】偶然性事件或人物遭遇。
無巧不成書
劇本寫巧合因為:
【第1句】:雖為偶然卻是人生經常性體驗;
【第2句】:能刺激觀眾注意力;
【第3句】:加強戲劇性;
【第4句】:能引起觀眾的參與和探究;
【第5句】:恰當的巧合可出人意料解決危機。
注意:
【第1句】:巧合必須帶有邏輯的必然;
【第2句】:一部戲里不能過多使用(喜劇除外);
【第3句】:切忌用于解決最后危機(高潮)。
【誤會】誤讀、誤解、錯怪、錯位等,劇本中常用的制造矛盾沖突手段,也是常見生活現象,來源于人和人之間的差異、距離。
沖突源于差異,誤會源于差異,但誤會不等于沖突,有時誤會就是假沖突,因為誤會沖突的解決是靠消除誤會,而不是矛盾的一方戰勝另一方。
誤會真沖突:誤會的消除達到了某個戲劇目的。
【戲劇性】影片中與日常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凝煉、更強烈、更奇特、更有趣、更巧妙、更出位、更深厚、更感人、更耐人尋味、更好看的內容。
影片有戲沒戲好不好看耐不耐看,怎樣寫出戲劇性,不僅僅是技巧問題,因為戲劇性沒有客觀標準和技術指標。
方法:
【第1句】:訓練悟性;
【第2句】:客觀檢驗,把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閑筆】編劇有意識安排的對故事發展無明顯推動作用的段落、細節或臺詞等。
功能:
【第1句】:調整節奏;
【第2句】:烘托氣氛;
【第3句】:增加生活般真實感;
【第4句】:平添情趣;
【第5句】:協助刻劃人物。
設置閑筆應注意:
【第1句】:自然不刻意;
【第2句】:生動而個性化的表達;
【第3句】:打破連貫性和緊張感;
【第4句】:閑筆不能閑;
【第5句】:不宜過長。
例:肖申克救贖主角監獄播放歌劇。
【一句話梗概】布萊克·斯奈德把它叫做故事線。
要素:
【第1句】:意外,出人意料;
【第2句】:影像感,從中必須能看見整部影片;
【第3句】:觀眾和成本,感知市場定位和投資大小;
【第4句】:片名,吸引人并激發想象。
好電影都能一句話概述,寫好故事線就能賣出你的創意和作品。
例:一個富商愛上了雇來參加周末聚會的妓女,《風月俏佳人》。
【感同身受】羅伯特·麥基說,經典電影都讓人乍一看是全新的,細一看處處皆熟悉。
其實編劇永遠都在追尋通過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故事,激發起人人熟悉的共同感受。
那是什么
難以準確表述,但一定包含生離死別、愛恨情仇、家仇國辱、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聲色犬馬、富貧榮辱…記住:以最新鮮刺激最熟悉。
【真實與可信】長期困擾編劇的問題。
其實,我們追求的真實(通常被稱為藝術真實)應理解為:可信并傳神。
要素:
【第1句】:符合邏輯(前提可以是假的,但邏輯無懈可擊);
【第2句】:充滿生活細節;
【第3句】:與人類共有的感情和體驗相吻合;
【第4句】:排除生活中非本質的干擾因素(垃圾);
【第5句】:截取甚至強化生活中體現本質的特征和要素。
總之就是@姜偉導演說的“像不像”,而非“是不是”。
【負面人物】必須有壞蛋(稱反面人物帶政治性)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戲非常難寫,也非常難看
有壞蛋是生活常態更是戲劇的需要。
壞蛋須寫得:
【第1句】:足夠的壞(尤其對好人主角);
【第2句】:壞得有緣有故(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和壞);
【第3句】:多面體(不一定寫成善人);
【第4句】:必須是人(寫成魔鬼是推卸責任);
【第5句】:有攻擊性。
【拷問主角】開寫之前先確定主角并提問:
【第1句】:為什么寫他(主題)
【第2句】:他想干嘛結果怎樣(動作與結局)
【第3句】:他最大的危機(高潮)
【第4句】:他的敵人和朋友
【第5句】:他的常態
【第6句】:性格與眾不同
【第7句】:致命的軟肋
【第8句】:最大夢想
【第9句】:最大恐懼
【第10句】:最珍惜的人和物
【第11句】:原始動力(內心不可抗沖動);
【第12句】:他有趣嗎
【第13句】:是否讓人意外
【常態與非常態】生活常態無故事,編劇任務是講人生常態中發生的一個或數個非常態段落。
其線性走向為:
【第1句】:開場常態(交代信息引入情景認識人物營造氛圍確定風格);
【第2句】:觸發事件或因素打破常態(第一拐點,激發觀眾期待);
【第3句】:推波助瀾非常態;
【第4句】:激化危機并解決之(高潮,最后拐點);
【第5句】:恢復常態(結局)。
【神奇的如果】寫作是編劇發揮想象力(發散性思維)和推理力(邏輯思維)的過程。
邏輯即推理:
【第1句】:如果我是他(以他為主我站他立場);
【第2句】:如果他是我(以我為主我控制他);
【第3句】:如果觀眾是他(利用觀眾入戲造意外);
【第4句】:如果他是觀眾(刺激觀眾感同身受)。
記住:我一定比他更(至少同等)高明,必須控制他。
【兒童片】嚴格說不屬一類題材,但概念明確,為兒童拍的電影。
多年兒童片稀缺究原因一個字:難
建議注意:
【第1句】:淺顯易懂(避深奧艱澀線索復雜);
【第2句】:天真童趣;
【第3句】:想象力(無邊無際無拘無束);
【第4句】:小愛大愛結合(小愛本真大愛動人);
【第5句】:極端條件中的兒童(生死冒險疾病災難輸贏犯罪);
【第6句】:須同時受成人歡迎。
【微博劇本】
【第1句】:何時何地的誰
【第2句】:某天什么事打破寧靜
【第3句】:使他非做什么不可
【第4句】:他經歷了哪些困難
【第5句】:誰是他朋友和敵人
【第6句】:他內心有何矛盾、困惑、糾結和恐懼
【第7句】:什么幫助他克服了退卻
【第7句】:什么使他一步步接近目標
【第8句】:幸福即將來臨又是何物出現使一切陷入絕境
【第9句】:什么使他終于戰勝敵人度過危機獲得全勝
【靈感從何而來】靈感很神奇,你走在路上,天降一滴雨珠,無端掉到你上,滲透進你的腦子。
于是有了一首詩,一幅畫,一篇小說,一個劇本。
靈感也不神奇,它是長期積累、閱讀、觀察、思考之后,忽然遇到某個客體的碰撞產生的火花,它使你感覺靈光閃現,點燃了創作激情。
提醒:靈感不是寫劇本的必要條件。
【故事從何而來】除了摹寫,不存在現成故事。
故事是編的
它來源于你自己,來源于你內心深處
故事是你根據親歷的、讀到的、看見的、聽說的、思考的、感悟的、積累的、想象的、體驗的、推測的,用技巧將其重新組織和排序,按照觀眾所能接受的方式寫出或講出來的。
故事基礎是存在于你個體內的人類共性。
【展示與告知1】電影的局限和魅力都在于它和生活一樣:看得見的明確,看不見的模糊、曖昧和難以捉摸,需要猜測。
我們永遠看不見人的思想,只能通過看得見的和聽得見的(包括有可能口是心非的語言)去揣摩它。
定律:九分展示一分告知。
用盡渾身解數調動一切可能去展示,語言的告知越少越好而且靠不住。
【展示與告知2】兩者是有機結合體,不可分割。
可展示的包括:表情、形體動作、語氣、音量、節奏,甚至化妝、服裝、道具、環境、光影氣氛等;告知就是語言,包括:對白、獨白和旁白,以及字幕。
幾種情況:
【第1句】:展示和告知一致;
【第2句】:展示和告知錯位;
【第3句】:展示和告知矛盾;
【第5句】:展示掩蓋告知;
【第6句】:展示拆穿告知。
【文藝片1】相對商業片而言。
到底有沒有所謂文藝片
假定有,它有什么特點
幾個方面揣摩它可能是:
【第1句】:反高潮電影(是否遵從講高潮故事規律);
【第2句】:做負面價值評價的電影(故事結尾的社會價值評判);
【第3句】:知識分子電影(服務人群);
【第4句】:講究藝術品位的電影(側重);
【第5句】:到國際電影節上去拿獎的電影(去向)。
【文藝片2】反高潮電影,即不遵守編故事的規律和技巧(開場,引爆矛盾,展開,加劇,危機,高潮,解決危機,結尾)的電影。
也被稱為生活流電影,就是像生活一樣平淡中講述。
人們喜歡看有高潮的故事,但不等于沒有高潮就缺乏吸引力。
紀錄片就是隨即截取生活,一樣有精品并引人入勝。
像紀錄片的故事片。
【編劇是最好的演員】每個電影節最佳表演獎應該頒發給編劇
多不容易呀,面對一張白紙或者閃著藍光的顯示屏,我們要憑空想象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然后鉆到他們的身體里,躲在他們靈魂后面,去表演他們的音容笑貌,去用不同的語氣說話,去憤怒、去溫柔,去悲傷,雖然我們表演不用面部、身體和聲音。
【找到永動機】世界上沒有永動機,編劇卻在苦苦尋找。
找不到,那在屋子里煩躁得來回走動的就不是人物而是編劇自己
一旦找到編劇就像一只吃飽喝足的貓,安靜地坐在電腦前,劇中的人物在動,永不停息,無論劇本是40分鐘,還是90分鐘,無論是30集還是50集,人物自己在動,牽動著編劇的手指在鍵盤上奔跑。
【編劇意圖角色意圖】盡量不要讓角色意圖和編劇意圖重合了,那樣戲會單薄。
主人公要談戀愛,編劇就認認真真地寫泡妞;主人公要造飛機,編劇就老老實實地寫他去克服技術難關,多沒勁啊
假如主人公戀愛,你卻寫忠誠與背叛;主人公造飛機你卻表現的是孤獨,這叫復合表達
讓角色的意圖服從編劇的意圖吧。
【細節】別嫌問題簡單,真不好解釋劇本的細節。
場景細節是美術和置景的事,動作細節歸演員,肖像細節找化妝,心理細節屬小說家。
還有什么
語言
算嗎
對白算細節
不知道。
想來想去,只能關注細節的細字了。
劇本的細節就是很細小很細小并且能展示的東西,要仔細聽,仔細看,輕輕摸,細心體味的東西。
【找到永動機2】你找到了嗎
劇本主題是靈魂是航船的舵,最后一場高潮戲加結局是終點站是目的地,動作線是人物的方向和航線,矛盾沖突是波濤是暗礁,動作是豎起的風帆,可風呢
永動機在哪兒
人物關系
沒有糾葛沒有張力沒有因果沒有恩怨沒有情仇沒有主從沒有是非的人物關系是擺設,反之就是永動機
【如何做到一段梗概吸引人】
【第1句】:確定要吸引的人是投資人、制片公司、劇本經紀人,他們是內行,所以故事梗概應該專業些,不是一般的文學讀物。
【第2句】:吸引專業人士的主要是故事線、故事拐點、高潮、主角設置,人物關系設置;
【第3句】:重點突出:人物性格鮮明有趣,故事清晰符合邏輯,有意外,有張力的高潮。
【人物關系怎么架更有戲】
【第1句】:差異性,人物性格特征盡量拉開,重合和接近的刪除或合并;
【第2句】:對立性,讓人物在劇中產生對立和沖突;
【第3句】:互補性,同一陣營的人物性格互補;
【第4句】:關聯性,讓人物產生關聯,家族、姻緣、同學等;
【第5句】:豐富性,高矮胖瘦,美丑強弱,三教九流;
【第6句】:機巧性,增加戲劇性的關聯,邂逅重逢奇遇。
【一部劇幾條線,怎么交織】線是指人物貫穿始終的動作軌跡。
一部戲可以一條線,也可以多條(增加豐富性復雜性)。
線索不宜太多,超過三條會影響理解劇情。
幾種情況:
【第1句】:完全平行不交織;
【第2句】:點式交織,在某幾個點上碰撞;
【第3句】:分叉,一條線中間分成幾條線;
【第4句】:合并,若干線合并為一條線。
一部戲只有一條主線。
【起承轉合的轉怎么寫】起承轉合是個很文學的表達,其含義是三個:
【第1句】:起落,即故事情節給觀眾造成的情緒跌宕;
【第2句】:變化,是故事發展的逆轉和拐點;
【第3句】:節奏,是故事情節發展的快慢。
有內在節奏(拐點密度)和外在節奏(視覺聽覺造成的)兩種。
注意:錯落有致,疏密相間,急緩協調,靜動相連,唉,只可意會。
【什么樣的結局更有力度】有力度是高潮+結局。
高潮:
【第1句】:最后危機到極致(將主人公置于死地);
【第2句】:形成拐點(頂點急轉直下);
【第3句】:意想不到的因素促成轉機(觀眾猜不到);
【第4句】:靠主人公自身完成(戰勝或戰敗)。
結局:
【第1句】:松口氣;
【第2句】:唏噓感嘆;
【第3句】:所有所思;
【第4句】:拍案叫絕;
【第5句】:哲學升華;
【第6句】:悵然若失;
【第7句】:義務宣傳。
【做分場要注意什么\\\/大場時如何調度】做分場要注意節奏,適當考慮拍攝成本(場數越多節奏越快,成本越高)。
大場
是不是分量很重的場次
占時間很長的場次
人物眾多的場次
不太明白。
一般情況:人物不多的大場重點在寫戲,寫沖突;人物眾多的適當考慮場面調度(其實是對白的處理),突出重點即可。
【對白和日常對話的區別】相同:
【第1句】:像生活一樣自然;
【第2句】:符合生活邏輯;
【第3句】:符合人物性格。
不同:
【第1句】:對白必須有戲劇任務(是編劇有目的安排的);
【第2句】:對白是最精彩的生活語言;
【第3句】:除特殊處理外,避免廢話和語言垃圾;
【第4句】:須符合戲劇規定情境需要;
【第5句】:必要時,可以強調表現對白的美感;
【第6句】:可以根據需要做適當的夸張。
【交代劇情用畫面還是對白好】最好不要用對白。
我在
【壞對白】里提到的一條就是說情節。
主要是不真實,不自然,即便你故意寫了一段交代戲,也不高明。
也不僅用畫面,必須交代的劇情,可以用畫面、肢體動作、道具、眼神、表情、場面、聲音、沖突等,自然地流露出來。
即便用對白,也不是直接說,而是漏。
上一篇:元宵節的主持臺詞匯集6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