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動漫情結作文
1我的動漫情結
我今年15了,馬上就讀高中了,某人說這么大的人了還看這么幼稚的東西,可我不覺得它幼稚,因為動漫里有著最純潔的友誼和愛,我不想就這么丟掉。
小時候喜歡的動漫無非是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之類的,因為太喜歡了,所以到現在還可以熟練的唱出主題曲。小時候印象較深的還有一部動畫片美少女戰士,情節忘了,惟獨記得那句經典臺詞“我要代表月亮懲罰你”。記得那時一聽到它便會激動不已,現在想起來,到覺得有一點點搞笑的元素。
年齡大了,口味也變了,更喜歡日本動漫<我也想支持國產>。
很喜歡<<犬夜叉>>,只是一種淡淡的感情。
記得叉叉中毒昏迷時流露出對阿離的喜歡,讓人心動;
記得阿離喊著”給我坐下”時的那一點點野蠻,讓人忍俊不禁;
記得殺殿對玲兒無限溫柔的眼神;
記得秸梗的眷戀;
記得很多,只是可惜無法看完了。
喜歡火影,是因為小佐,那個冷冷的孩子不動聲色的友誼,哪怕他選擇了背叛。
有時候很想成為漫畫家,和旋子一起做動畫。
只是夢醒后,
生活還要繼續。
我的動漫,
我會和你一起走下去,
一定。
2我的動漫情節
像大多數女孩子一樣,我對動漫的喜愛到了癡迷的程度。我小小的心情常常被它束縛、擺布和調節,一集短短的動漫總是能讓我快樂蕩漾,記憶勃發,邂逅許多美好的意象。
我的動漫情結可謂源遠流長,動漫伴隨我走過了純真無瑕的童年歲月,那一幕幕,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記憶里。初識動漫是小學時看的《蠟筆小新》,那個說話嗡聲嗡氣,長著土豆臉的小壞蛋;那個好奇、天真、頑皮被視為壞孩子的小男孩一直占據著我內心柔軟的部分。小家伙的豆豆眼里閃爍著狡黠的光芒,雙手理直氣壯地叉在腰上,那極盡孩子氣的神態總讓我忍俊不禁,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樂天性格照亮了我的童年生活,幼稚卻又無敵可愛的小新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時光流轉,季節的更替帶來初三緊張的學習,這并不影響我對動漫的狂熱喜好。現在,我喜歡宮崎峻的動漫。明快干凈的線條,清新純粹的畫面像一泓緩緩流淌的清泉,蕩滌著我的心靈;又似一首遙遠的'童謠,淺呤低唱,溫柔地在心間回響。閉上眼睛,那一直緊閉的門豁然洞開,門的里面,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明媚的陽光,奶酪般的流云像移動的城堡,梳著兩把小刷子的女孩。淺淡的頭發上是陽光的碎末,紅撲撲的臉上綻放出爛漫的笑容,好像整個世界都頓時黯然失色。她的身邊,必定坐著那只胖胖的傻傻的憨態可掬的龍貓。空氣是淺綠色的,充盈著青草的香味。動漫的旅程,是如此的幸福。
作為日本動漫的典型代表,《尋找滿月》無疑是無數女孩心中的最愛。那飛翔的鴿子,潔白的羽翼,猶如天使的祝福的歌聲讓我覺得溫暖而唯美。滿月終于重新站在舞臺上,專注地歌唱,視線卻游離在現實之外,她看到了英知君的笑臉,那是幸福的、溫暖的,有著櫻花般的溫柔和淡淡的憂傷。“英知君,你聽到了嗎?我在歌唱。雖然我的生命不再長久,雖然不久后就無法發出聲音,但還是想把這份感動化作歌聲。我會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因為我對生活,除了熱愛,還是熱愛。”此時,隔著屏幕的我已經淚流滿面,癡癡地望著滿月,我突然明白,原來,愛與思念,真的能夠穿透時空,抵達永恒。
與此相比,還有《Di。Gi。Charat》的溫馨甜蜜、《魔卡少女櫻》的靈動神奇、《Hunter×Hunter》的熱血沸騰、《名偵探柯南》的懸疑推理……一部部動漫讓我眼前的時光過得賞心悅目,讓我的生活七彩斑斕。
在動漫的故事情節里穿行,我常常有一時的恍惚:也許歲月百轉千回,我長大了,就會慢慢地淡忘動漫了。但是,我堅定地相信,我不會淡忘這些看動漫的快樂日子,不會淡忘這樣幸福的感覺。或許,多年以后,當一個畫面在我眼前經過,當一個聲音在我耳邊輕輕呼喚,曾經的曾經,就會在腦海里鮮活起來,而那些過去的溫暖、過往的快樂、久違的幸福就從心底升騰而起,隨著煙花在遙遠的天空流光溢彩,幻化成記憶里最美的一團花火,綻放天際。
動漫,我永生的情結;動漫,我永恒的記憶。
3我的動漫情結
“觸動你的動漫情結”--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看過的動畫嗎?耳熟能詳的主題曲,深有感觸的動畫場景,只希望可以喚起你兒時的回憶,回憶起曾經我們稚嫩的點點滴滴,為了那時僅有的動漫作品而感動。
說起動漫,就會想起自己的動漫情結,也許像我這樣“高齡”的人,不再會看那“幼稚”的動畫,不會再對它癡迷不忘。其實現在還喜歡看動畫的像我這樣“高齡”的人,也還是有的,只是很少而已,我就是其中一位。
這里有精彩的故事;這里有動人的情節;這里有純真的心靈;這里有正義的宣言……這里有如畫的風景;這里有夢想的樂園;這里有美麗的草原……而救世的超人,美麗的公主,無敵的偵探……這些都曾是我們最美好的幻想。
現在就讓我帶你進入我的動漫世界,重溫那些美好而不朽的動畫作品,感受主人公的正義、無畏和勇敢。
在所有的動畫里,我最喜歡的就是連載了16年,直到現在還沒有完結的日本動畫片--《名偵探柯南》。《名偵探柯南》可以算是最貼近日常生活的一部作品,涉及犯罪,懸疑,偵探,家庭,動作…知識性,人文性都不是其他作品能比的,人物塑造的也有血有肉,堪稱動漫中的百科全書。現在的柯南已經成為一種動漫乃至所有影視劇所特有的體裁。現在,在你生活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名偵探柯南》的身影,手機上,電腦里,大街上…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現在無論是劇場版還是特別版也都很難超越以往的經典了!
動漫,在我的成長道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動漫,給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也是動漫,提高我對善惡性的界定層次;是動漫,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給我一絲放松……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動畫,它們不僅是兒童們的精神食糧,也是時代的標語。精彩的動畫片是每個人的童年回憶。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動畫,是童年的夢,它伴隨著每個時代的人們。
我的動漫情結初中作文
像大多數女孩子一樣,我對動漫的喜愛到了癡迷的程度。我小小的心情常常被它束縛、擺布和調節,一集短短的動漫總是能讓我快樂蕩漾,記憶勃發,邂逅許多美好的意象。
我的動漫情結可謂源遠流長,動漫伴隨我走過了純真無瑕的童年歲月,那一幕幕,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記憶里。初識動漫是小學時看的《蠟筆小新》,那個說話嗡聲嗡氣,長著土豆臉的小壞蛋;那個好奇、天真、頑皮被視為壞孩子的小男孩一直占據著我內心柔軟的部分。小家伙的豆豆眼里閃爍著狡黠的光芒,雙手理直氣壯地叉在腰上,那極盡孩子氣的神態總讓我忍俊不禁,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樂天性格照亮了我的童年生活,幼稚卻又無敵可愛的小新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時光流轉,季節的更替帶來初三緊張的學習,這并不影響我對動漫的狂熱喜好。現在,我喜歡宮崎峻的動漫。明快干凈的線條,清新純粹的畫面像一泓緩緩流淌的清泉,蕩滌著我的心靈;又似一首遙遠的童謠,淺呤低唱,溫柔地在心間回響。閉上眼睛,那一直緊閉的門豁然洞開,門的里面,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明媚的陽光,奶酪般的流云像移動的城堡,梳著兩把小刷子的女孩。淺淡的頭發上是陽光的碎末,紅撲撲的臉上綻放出爛漫的笑容,好像整個世界都頓時黯然失色。她的身邊,必定坐著那只胖胖的傻傻的憨態可掬的龍貓。空氣是淺綠色的,充盈著青草的香味。動漫的旅程,是如此的幸福。
作為日本動漫的典型代表,《尋找滿月》無疑是無數女孩心中的最愛。那飛翔的'鴿子,潔白的羽翼,猶如天使的祝福的歌聲讓我覺得溫暖而唯美。滿月終于重新站在舞臺上,專注地歌唱,視線卻游離在現實之外,她看到了英知君的笑臉,那是幸福的、溫暖的,有著櫻花般的溫柔和淡淡的憂傷。英知君,你聽到了嗎?我在歌唱。雖然我的生命不再長久,雖然不久后就無法發出聲音,但還是想把這份感動化作歌聲。我會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因為我對生活,除了熱愛,還是熱愛。此時,隔著屏幕的我已經淚流滿面,癡癡地望著滿月,我突然明白,原來,愛與思念,真的能夠穿透時空,抵達永恒。
與此相比,還有《DiGiCharat》的溫馨甜蜜、《魔卡少女櫻》的靈動神奇、《Hunter×Hunter》的熱血沸騰、《名偵探柯南》的懸疑推理一部部動漫讓我眼前的時光過得賞心悅目,讓我的生活七彩斑斕。
在動漫的故事情節里穿行,我常常有一時的恍惚:也許歲月百轉千回,我長大了,就會慢慢地淡忘動漫了。但是,我堅定地相信,我不會淡忘這些看動漫的快樂日子,不會淡忘這樣幸福的感覺。或許,多年以后,當一個畫面在我眼前經過,當一個聲音在我耳邊輕輕呼喚,曾經的曾經,就會在腦海里鮮活起來,而那些過去的溫暖、過往的快樂、久違的幸福就從心底升騰而起,隨著煙花在遙遠的天空流光溢彩,幻化成記憶里最美的一團花火,綻放天際。
動漫,我永生的情結;動漫,我永恒的記憶。
我的新華情結作文
現在,人們印象中的新華書店早已變了模樣,但是情結還在那里。yuwenm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文章,歡迎欣賞與借鑒。
我的新華情結作文【篇一】
現在沈陽的新華書店規模大、功能全、數量多,大小書店星羅棋布,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人們購書非常方便,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消費需求。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沈陽,新華書店屈指可數,人們想買本書往往要走十來里路。
記得當時沈陽最大的新華書店坐落在太原街,是市一級的書店,再有就是區一級書店。沈陽區新華書店在中街附近,也就是現在的薈華樓對面;皇姑區新華書店在北行南邊,位于長江街與岐山路交匯處的東北角;大東區新華書店在小津橋路北,大東區政府西側;鐵西區新華書店在興華街上,與和平影劇院毗鄰;和平區不愧為沈陽的文化區,除了太原街新華書店外,區內還有馬路灣新華書店、北市新華書店,在西塔東邊還有一家朝鮮族書店。從上世紀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這些書店都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我渴望文化、渴望知識的足跡,我的上千冊書藉都是在這些地方購買的。
我當時不論是買書還是雜志,都會在扉頁上寫下“購于XX新華書店或報刊門市部”字樣,并記下年月日。上周在家整理書藉刊物,看著那扉頁上的字跡,往事如煙,涌上心頭,一幕一幕,如在眼前……
我買的第一本書是《人造地球衛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是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后,第三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用當時的話講是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帝國主義、修正主義的威風。當收音機里播放衛星傳回的《東方紅》樂曲時,年少的我和父母一樣沉浸在自豪的喜悅中。當時我在沈河區團結路第二小學讀四年級,那天放學后我去三角地附近的百貨商店買作文本,偶然看見了那本《人造地球衛星》小冊子,我讓服務員拿給我,我翻了翻,非常想買,一看定價兩角五分錢,我兜里就兩角錢,即使不買作文本也不夠,只好作罷。晚上和母親要錢說想買本書,母親聽說是買課外書就沒給我錢,我很失望,悶悶不樂。父親看在眼里,沒有說什么,趁母親去井院投洗衣服的空隙,父親問我買什么書,我如實說了,父親未加思索就從兜里掏出三角錢給了我。次日,我去百貨商店買書,書竟賣完了。我只好趕到離家最近的北市場新華書店,如愿以償地買到了書,從這本書里我了解了地球,知道了什么是衛星,對太陽系也有了一個粗淺的認識。書店里琳瑯滿目的書燃起了我強烈的求知欲望。
上中學后,我用節省下來的零花錢,在北市新華書店陸續買了《宇宙的秘密》等自然科學讀物。當時再版發行了一套《十萬個為什么》,總共有十六七冊。想擁有這套叢書成了我的夢想,但全買下來得六七塊錢,父母肯定是舍不得的。那時學校遵照毛主席“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的指示精神,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學工務農勞動。1974年暑假,學校讓我們來到小北關街附近的紅旗開關廠勞動,廠里每天給我們補助6角錢,這使我們的勞動熱情格外高漲,一個月的辛勤勞動,我掙了18塊錢。用現在的時髦話講應該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我用這筆錢給父母買了兩盒牡丹牌香煙,剩余的17塊錢全部買了書。我首先想買的是買《十萬個為什么》,我冒著酷熱來到北市書店,但沒有整套的,只好有哪冊買哪冊了。我又趕到太原街書店,拾遺補缺又配上了幾冊,但還是不全,為了配成套,我中午飯也沒吃,餓著肚子一咬牙,花一角錢乘環路電車來到了中街書店,也許是我的執著感動了上天,缺的那幾冊這里竟全有,真讓我喜出望外,當即開票付款,服務員幫我把書捆扎起來,我就樂得屁顛屁顛地回家了。這套書的閱讀,拓展了我的眼界,也擴大了我的知識面,我沒事就給同學出問題,最后還是我自問自答,讓同學對我刮目相看,有人還給我起個綽號“萬事通”。這年在我加入共青團的審查會上,班主任王老師對我的評價是“愛讀書,知識面寬。”
1978年春,我來到沈陽市第一住宅建筑公司,當了一名建筑工人。同我一起入廠的青工學會了吸煙,還經常和老師傅們出去喝酒,但我有點不隨鄉入俗,顯得有點另類,即不吸煙,也不喝酒,而是把錢省下來買書。班組里有位1974年入廠的青工叫潘英華,還有一位下鄉返城的知青李月來,我們仨兒都愛讀書、愛文學,成了工段里的文學青年。工余和午休時,我們就在一起交流讀書體會。遇到雨休或下班后,我們就結伴來到附近的書店轉轉,往往都不會空手而歸。尤其是發了薪水后,咱仨兒每人都會買三四本書,我的那些中外文學名著大都是這個時期買的。當時再版的中外文學名著都是暢銷書,常常供不應求。1979年夏天,我們來到亞洲電影院對面的朱剪爐工地施工,為了第一時間買到新出版的書,咱仨兒幾乎天天去中街新華書店,一來二去竟和賣文學類書藉的胖大姐成了朋友,后來胖大姐不但向我們通報最近要有什么新書上架的信息,還把對我們想買的書留下來,有了這個“后門”,我們買書就方便多了。我的《復活》、《紅與黑》、《高老頭》、《巴黎圣母院》都是在胖大姐的關照下購得的。現在想起來對胖大姐還心懷感激之情。那些年工地在哪里,工地附近的新華書店就會留下我們的足跡。高爾基說書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階梯上留下了我們向上攀登的足跡,我們無怨無悔,有趣有樂!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圖書市場的放開,書刊批發市場的成立,大大小小的書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沈城,買書難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從那以后新華書店去的確實少了,但我對她的感情依然如故,時間抹不去記憶,凝結在知識里的書店情結揮之不去!
我的新華情結作文【篇二】
“從南京中山路55號到管家橋65號,我走了25年!”這是2000年江蘇經濟報加盟新華日報報業集團時,我發出的一番感嘆。
記得第一次跨入新華日報大門是1975年4月初。當時,我作為第五期工農通訊員學習班成員,從蘇北石油勘探工地風塵仆仆地闖進中山路55號那油墨飄香的大院,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三個月的專業培訓,是新聞啟蒙,也是道德熏陶,22歲的毛頭小伙,從此與新聞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當年參加培訓的24名通訊員天各一方,每個人的結果都不盡相同,其實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正是由于這一過程,使我們的人生從這里拐了個彎。30多年來,我們組織過多次同學聚會,盡管一些同學已經走上了重要的領導工作崗位,但對這個聚會絕不敷衍。“沒有新華日報,我們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多少年來,我以新華日報通訊員為榮,筆耕不輟,一旦有重要新聞總忘不了給新華日報投稿。采用不采用都無所謂,權當給家人捎封信。1985年,我赴京就讀于中國新聞學院,得知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在北京沒有派駐記者,出于對新華日報的一片深情,同時也為了自己練練筆,我向報社領導主動請纓,“自投羅網”當了兩年“編外記者”。在這期間,我積極和江蘇省駐京辦事處“攀親”,與江蘇駐京代表保持熱線聯系,獲取了不少新聞線索,利用課余時間采寫了180多篇消息、通訊、人物專訪,拍攝了大量新聞圖片,其中80%為江蘇發生在北京的新聞。創刊不久的揚子晚報,頭版不時以“本報北京專電”、“新華社供本報專稿”名義發表我的報道,以至一些朋友誤以為我已另攀高枝。
著名記者李普曾經說過:“一個人一旦被網住了,他就擺脫不掉,不是別人拉住了他,而是他自己一往情深,舍不得離開。”對此我有同感,既然“自投羅網”,為了那份承諾,我就得像職業記者那樣磨練自己,拼命地跑、用心抓新聞。好在從第二學期學校下午很少安排課程,我便買了月票,揣上北京交通圖、采訪本、照相機,利用下午和晚上到處抓新聞。為了給新華日報采寫《江蘇輕紡產品在北京》,我幾乎跑遍了北京各大商場;為了搶一條“東海‘小蘿卜頭’塑像在京揭幕”的快訊,我在中國青少年宮轉了三天;為了采訪江蘇藉在京文化名人,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腿;由于沒有記者證,享受不到新聞稿三分錢一個字的優惠,在郵局我不得不花七分錢一個字發電報,搶發當日新聞,稿費還沒發報費多,但我樂此不疲。同學問我,你哪來的這么大干勁?我坦言:有“家里人”在背后撐腰。當時,新華日報、揚子晚報先后有兩位領導在中央黨校學習,寫什么、怎么寫,我可以“現買現賣”。有時參加一些重要活動,他們都將我作為“家里人”介紹給對方,從而更好地拓寬了我的報道面。
有道是“山不轉水轉”,十幾年后我轉到了江蘇經濟報,緊接著江蘇經濟報加盟了新華日報報業集團,這回成了真正的“家里人”,我歸屬感油然而生。情系“新華”25載,我也成了“新華人”!
我的新華情結作文【篇三】
其實,我只是新華書店的一名臨時員工,進店時間也才四個月,但在我的內心深處,卻有解不開的新華情結。
十二年前,高考落榜的我讓父親黯然神傷。為了讓我跳出農門,他不顧家里債臺高筑,硬是借錢為我買了個城鎮戶口,又東奔西走,托人幫我招了工。當昔日的同窗好友還在為擠高考的獨木橋而挑燈磨劍時,我卻在人家羨慕的眼神中捧上了“鐵飯碗”。那段時間,我滿足得近乎陶醉。然而好景不長,在市場經濟在潮的沖擊下,我所在的單位幾乎于一夜之間土崩瓦解。我下崗了,就回到了鄉下,每月只去一趟縣城,到單位領取120元的生活費。從此,失落與苦悶的陰霾就籠罩在我心頭揮之不去。
那天上午,初春的風中還裹著濃濃的寒意。我從單位領到生活費出來,瑟縮著身子躑躅在縣城的街頭。想到回去的那趟班車還要三個多小時才發車,我就信步來到新華書店,想用看書來打發這段漫長的時間。走進書店大門,一股暖流隨著書本油墨的清香撲面而來。書店里的人真多,但聽不到一絲嘈雜的聲響。工作人員忙而不亂,臉上都洋溢著真誠的笑意,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我挑了本《平凡的世界》找個空地坐下來翻閱,看完內容提要,就被主人公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染,不覺如饑似渴地往下讀。待我回過神來,發現店內只有我一個顧客了,工作人員正在收拾書本、打掃地面,準備下班呢。我趕緊站起來,買下這本《平凡的世界》走出新華書店的.大門。
街上已是暮色蒼茫,錯過了回家的班車,我只得到一位遠房親戚家借宿。這晚我徹夜無眠,令我心潮澎湃的,有小說中堅韌不拔的主人公,也有書店內與外界截然不同的氣息。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能去新華書店上班,一邊侍弄店內的“階梯”,一邊借著階梯努力使自己站得更高些、看得更遠些,那當是人生最美的事了吧?我的新華情結由此而生。
此后,只要有機會去縣城,我就一定會進新華書店坐坐,就帶一身書香回家,就發一陣感嘆,一陣遐想。后來我結婚,為人妻,生子,為人母。丈夫也愛看書,我們把各自的藏書清理出來,在集鎮上開了個小書店。雖然只是出租圖書,但我總愿意想像自己的小書店就是集鎮上的新華書店,而我既是員工又是經理,每天在忙碌和遐想中自我陶醉。前來借書的大多是熟識的人,一般不放押金,所以總是借出的多還回的少。一年下來,我們盡千冊書就損失過半。丈夫和我見勢不妙,趕緊關門大吉。我又一次下崗了。
再后來,丈夫到縣城工作,我帶兒子隨他遷居縣城。兩年多來,好些熟人給我介紹工作,超市收銀員、酒店服務員、事業單位接待員......丈夫和我都婉言謝絕。丈夫也知道,新華情結在我心頭根深蒂固了。我甚至想,如果不能到新華書店上班,就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并在麻將桌上消耗部分無聊的時光。
原以為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沒料到機會真的就來了。今年7月,新華書店進行人事改革,面向社會招聘三名臨時工,我聞訊立即報了名。面試、體檢、培訓、上崗,半個月后,我成了新華書店一名導購員。機會來得這樣突然,讓我有些難以置信。我是緊攥著一只拳頭上完第一天班的,生怕這個幸福稍縱即逝。我很快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在不到兩周時間內,就對自己所負責的七個書架、一個大平臺的上千種圖書的擺放位置了如指掌。清理書本、打掃衛生、向顧客推薦新書、為顧客打包,有時也到各單位去推銷圖書。工作單調但不覺枯燥,生活平靜而不顯寂聊。熱心待顧客,真誠對同事,我迅速地融入了書店這個大家庭。在店內沒有顧客的時候,我就找出自己愛看的書,享受片刻的從容與閑適。
那天下班回家,碰到久未聯絡的牌友,忿然問我說:到書店上班五百塊錢一個月,給你能放幾個炮啊?虧你還這么上心!我淡淡一笑,說書店的福利好哇。牌友說你騙誰呢,臨時工還有福利?我知道她不明白我的意思,在我看來,學習的機會才是最大的福利啊。半年來,我利用書上所學的知識,說服丈夫改掉了不吃早餐、愛喝濃茶的習慣,促使兒子改掉了愛吃零食、不吃蔬菜水果的毛病,我做飯菜不再只求口味,而更注重營養與科學.....什么樣的福利還能比我丈夫孩子的健康更有價值呢?
漫長的冬夜,我和丈夫相對而坐烤著爐火,我向他介紹《易中天品三國》、《無毒一身輕》等新書,丈夫從眼鏡片后射出的目光柔情千萬,與我從前跟他講某一精彩牌局時他看我的那種眼神截然相反。我知道,改變丈夫眼神的,是今天書香盈袖的我,改變我的,是書,是新華書店。我也知道,心中的新華情結將伴我一生。
我的火車情結作文
6歲開始隨家人四處“漂泊”,到處“闖蕩”。于是每年春節回家過年成了習慣。回家一趟也麻煩;飛機票太貴,汽車不安全,于是便決定乘火車。久而久之,竟與火車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今已定居寧波,雖然火車幾經提速,但趕回家依然要花17個小時。所以每次回家,必買臥鋪票。對火車的好感,便從此開始。
火車吸引我之處,在于那熟悉得十分親切的“咯啷”、“咯啷”的碰撞聲,像似虔誠的信徒不厭其煩地,永無止境地敲著木魚,漸漸地驅散我心中的陰霾,帶給我心靈的平靜。坐在車廂壁的彈簧椅上,頭靠在窗邊,隨著火車輕輕搖擺顫動。沿途的風景被我貪婪地盡心眼底。火車既催眠又催夢。漸漸地,又眼不自覺地閉上,頭枕著手臂,趴在桌上,甜甜地進入夢鄉。夢里,是我可愛的故鄉。
火車吸引我之處,還在于那延綿的車廂。年幼時,我總喜歡從火車的這一端,跑向那一端。通常是不可能真的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后兩節預備車廂和前面八節硬座車廂里,堆滿了民工兄弟。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在擁擠不堪的人群中熬過十幾甚至二十幾個小時的。不忍心常去添亂,因此也不愿想方設法地從中串過。在車廂里竄來竄去可是我的最愛。每到一節車廂,我都會跑去叼擾一下那節車廂的乘務員。碰見慈祥一點的,便死纏濫打,問這問那,一副連火車上最小的一顆螺絲的構造也要了解得清清楚楚才肯罷休的樣子,碰到“兇狠“一點的當然是撒腿就跑嘍。樂此不疲。
火車吸引我之處,更在于車廂里的乘客。車廂里總有大批大批的老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于是三個成群五個結營地湊在一起,嘰嘰喳喳聊天沒完沒了,一直到火車熄燈許久,還能在雷鳴般的`鼾聲中聽到幾句細碎的話語。火車上的睡眠格外香甜,因此第二天一早,我們也總會起個大早,簡單地洗漱一下,胡亂地扒幾口方便面,再接著天南地北地侃,東拉西扯地吹。直到下了車還依然戀戀不舍地依依惜別。說好了要相互通信,相互聯系,可惜一看到家人正趕來迎接風塵仆仆的我,便什么都忘了。唉,若是能記錄一下他們的地址電話,那我的朋友可就遍布天涯海角了。
火車,是中華五千年文化中燦爛的一抹色彩。它是一種文化。也許有一天,它會消失,但至少它會永遠存在于我的記憶深處。
上一篇:小品我要飛的臺詞匯集7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