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生命如歌》觀后感
話劇《生命如歌》,編劇王元平是一位部隊的優秀劇作家,寫過不少的劇本,可惜都沒有看過。但是從看到的《生命如歌》想象,他的其他作品也不會遜色,因為從這個劇本已經看出了作者的功力不淺。當然,導演和舞美也為劇目增色不少,使全劇的藝術性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值得我省戲劇同行學習和借鑒。
《生命如歌》是表現老一代革命軍人如何扎根邊疆,將自己的青春歲月、后代子孫以至生命都奉獻給邊疆的故事,可以說是完整體現主旋律的話劇。但是這部體現主旋律的話劇卻一反常態的不是帶有政治味很濃的劇目,而是有非常感人和吸引人的藝術魅力,可以說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都非常優秀的作品,看起來給觀眾一種迥然不同的不一樣的感覺。全劇圍繞兵團老戰士、年屆九十高齡的陳旭剛的家事展開,但是沒有把一些標語口號式的“豪言壯語”做為正面道理展示給我們,而是用充滿激情的兒女情長和樸素的家庭成員之間的喜怒哀樂為我們表現了中國幾代人之間的差距和代溝,既充滿矛盾沖突,又有許多共同的思想感情,看起來令人感觸頗深。劇目從一開始就為我們敞開了一位戰士對黨、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但是也深刻揭示了每個人都不會排除的對自己的親人、對自己的子女的疼愛,更忘不了從小自己成長的家鄉和故土。正因為他們能夠舍棄自己的家鄉故土,為國家和黨的事業做出忘我的奉獻,他們的所作所為才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無論陳旭剛還是他的老伴劉玉風包括他的兒子保國、衛國等子孫,盡管和父輩們有不同的社會理念和人生道路,但是我們都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在他們身上獲得的繼承和發展。就連在美國長大的重孫子陳帥,雖說受的教育不同,但是也同樣具有人類共同的、積極的思想觀念,同樣是中華優秀傳統在不同文化中的體現,同樣也預示著中華民族遲早要在世界產生影響的未來。正如陳旭剛同自己已經去世的兒子在冥冥之中的對話那樣,對國家、對事業的忠誠是建立在對人的基本尊嚴和自由的基礎之上的。陳旭剛的堅守和陳保國的離開都是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未來,他們之間很難評價對與錯,但是他們的理想和信念卻始終沒有分離,這也是《生命如歌》告訴我們的真諦。戲的結尾,為了給陳旭剛過九十歲的生日,大家把老爺子過去獲得的獎章一個一個的掛在他的胸前,但是老爺子把最后一個獎章摘下來,別在了死去的兒子保國的遺物上,使觀眾禁不住流下眼淚。這枚獎章是他自己的,更是給自己兒子的,是對兒子為了家鄉、為了國家的無私奉獻的肯定和獎勵,也是表現陳旭剛人生升華的表現。
該劇從頭到尾充滿了戲劇矛盾和戲劇沖突,但是又很難找到矛盾的對立雙方,戲劇性完全依靠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追求表現,包括劉玉鳳的扮演者李坤棉在內的幾位演員表演都非常出色,都給觀眾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隨著劇情的發展,幾乎都是用富有個性的語言、內心的糾結而產生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臺詞,使人物性格升華并發展變化的。主要人物陳旭剛從開頭對兒子離去的怨恨到對兒子的諒解,不是依靠什么冠冕堂皇的說教表現,而是內心激烈斗爭的覺醒,這樣就使人物的藝術震撼力發展到了極致。當我們看到陳旭剛面對當年拿走的那件羊皮襖發出自己內心對先自己而死去的兒子的埋怨時,何嘗不是對他自己的悔恨和自責呢?這樣塑造的人物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富有強烈人情味的父親形象,而又沒有絲毫損壞共產黨員的英雄形象,這樣的共產黨員才是觀眾心目中、接地氣的真正可親可敬的形象,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虛假的英雄形象。我們的舞臺藝術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物,這樣的藝術典型。
全劇的演出節奏也非常緊湊,編導用保國的死訊,恰到好處的把全劇的懸念感和觀眾的心緊緊的抓住了;保國的死訊被孫子揭穿之后又沒有讓觀眾把心放下,而是引起更大的擔心和緊迫,這些都是該劇的藝術創作魅力所在。不過這個懸念感讓一個孩子揭穿似乎輕了些,如果把規定情境鋪墊的更扎實、更完善些,估計藝術效果會更好一些。我想作者在這里是想通過陳帥的行動表現我們同西方文化之間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批評中國文化中不是那么積極的、開放的弱點,倒也情有可原,但是從全劇的戲劇性角度看,這個懸念讓孩子來做,畢竟分量輕了些。如果這段情節是讓陳旭剛先發現了那件羊皮大衣,自己出面讓兒子出來揭穿懸念,是否戲劇性會更強,震撼力會更強烈些?當然,這僅是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未必準確。
總之,這是一部非常感人又富有極大正能量的好戲,希望省話劇院在今后的演出中能夠再進一步修改提高,使該劇產生更為精彩的藝術魅力和演出效果。
更多熱門觀后感推薦參考:
【第1句】:反腐話劇《黑瞳》觀后感
【第2句】:生命如歌話劇觀后感
【第3句】:話劇生命如歌的觀后感
【第4句】:話劇生命如歌觀后感
話劇生命如歌觀后感
由山西省話劇團傾情創作的大型原創話劇《生命如歌》,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巡回演出。該話劇展開的是一部反映熱愛兵團、奉獻兵團、建設兵團、禮贊兵團的歷史畫卷,是一首涉關人生價值和意義的綿延而悠長的勁歌。這是山西省文化援疆工作走向深入、晉疆文化交流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也是全國19個援疆省份中第一部專門為援疆而創作的話劇。許多觀眾都飽含熱淚看完《生命如歌》,他們深深地被劇情所打動。
話劇《生命如歌》觀后感
生命像一首歌,每一個人都在詠唱,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但是面對逝去的日子,你是否還會心存敬畏、心存感動、心存感念詠贊那個如歌的生命,回味那個燃燒激情的'歲月。
———題記
2023年8月11日下午,在學校的組織和帶領下,我們觀看了由山西省話劇院傾情奉獻的新創劇目——《生命如歌》。我被這部話劇中人物的至死不渝的兵團情深深地打動了。
它講述的是發生在六師五家渠市這片土地上的一個四世同堂,普通而又特殊家庭的真實故事,故事以給一家之尊的老軍墾陳旭剛老人過90歲生日為主線而展開,謳歌了兵團人為建設兵團“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感人事跡。
當我看到陳爺爺因為大兒子離開兵團而跟大兒子斷絕父子關系時,我被陳爺爺對兵團的熱愛之情感動了。同時也為陳爺爺的大兒子感到委屈,雖然他離開了兵團,但他心系兵團,一直在為支援兵團的建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陳爺爺為什么就不能不計前嫌地原諒他呢?
當我看到陳爺爺的大兒子因為工作操勞而不幸病逝仍未得到父親的原諒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他雖然人不在新疆,但他卻一直在為兵團的建設發展任勞任怨,至死都沒能聽到父親原諒他的話,而他卻從未埋怨過父親,因為他和父親的心是相通的,那就是無論何時何處都要為兵團的建設發展奉獻自己畢生的力量,這一點至死不渝!
當我看到陳爺爺與兒子陰陽相隔后的心靈對話,以及陳爺爺將自己的功勛章別在大兒子的遺物上時,我不由得熱淚盈眶,這對父子間的隔閡終于消除了,兒子的做法終于得到了父親的認可,父親也終于承認了自己的偏執,表達了內心對兒子的愧疚之情。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使兵團繁榮昌盛!
看完《兵團如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劇中人對兵團的那份摯愛之情深深地感染著我。是他們創造了兵團精神,是他們給予了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艱苦奮斗。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因為它是我們兵團人的驕傲,是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生命如歌話劇觀后感
《生命如歌》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60余年屯墾戍邊的真實歷程為背景,講述了出生于太行山下的第一代兵團人陳旭剛夫婦,為響應國家支援邊疆建設的號召,扎根新疆“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感人經歷。在陳旭剛老人90歲壽辰前夕,一家老少四代兵團人集聚一堂,一場不知能否如期舉辦的壽宴揭開了糾結這個家庭35年的創傷,也引發了四代人對于忠誠、堅守、信念、生命價值的不同理解與深沉探討。
劇目著眼于幾代兵團人無私奉獻的生活經歷與因時代變遷而起伏跌宕的心路歷程,集中體現了屯墾文化、太行精神和兵團精神,藝術化地凸顯了“中國夢”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大主題,展現出民族國家戰略的大格局,連接起太行山到天山的大時空,凝聚了家國同心、大忠大孝的大情懷,構筑成政治觀、價值觀、民族觀、歷史觀、認同觀和諧統一的大架構。舞臺呈現簡潔大氣,既有中國傳統戲曲的空靈寫意,又有西方戲劇表現主義、象征主義的高度抽象,有力強化了戲劇矛盾,引發深刻的人性思考,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審美感受。
2023年,山西省話劇院整合全國一流創作團隊全力打造的'兵團題材大型原創話劇《生命如歌》,是全國19個援疆省份中第一部專題援疆文藝劇目。該劇以一位山西籍老軍墾一家的故事為背景,展示幾代兵團人扎根新疆、屯墾戍邊的歷史。
新一輪援疆以來,山西省對口支援新疆兵團第六師五家渠市,已實施的47個援建項目現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促進了六師五家渠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帶動職工群眾生產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據悉,話劇《生命如歌》將在新疆兵團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關單位巡回演出一個月左右,為新疆兵團軍墾職工群眾、援疆干部及新疆各族民眾獻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生命如歌》是山西省話劇院精心排練、傾情打造搬上舞臺的,是山西省文化援疆工作走向深入、晉疆文化交流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也是全國19個援疆省份中第一部專門為援疆而創作的文藝劇目。該劇體現了中國夢、“一帶一路”主題,反映了山西援疆工作成果,展示了山西弊革風清、轉型創新發展新形象。
《生命如歌》故事原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前身部隊抗戰時期曾轉戰山西7年,電視劇《亮劍》即以他們的事跡為原型創作而成。當年數以千計的山西子弟參軍入伍,后又整編投身屯墾戍邊事業。以第六師60余年屯墾戍邊的真實歷程為背景,用文藝作品來謳歌這支從山西走出去的抗日英雄部隊,反映他們無私奉獻、堅守邊疆的精神,是晉疆兩地的共同愿望,話劇《生命如歌》應運而生。
《生命如歌》講述了從太行山走出的陳旭剛一家四代人扎根邊疆、忠誠報國的感人經歷與高尚境界。演出過程中,許多觀眾感動得流下了淚水,同時也引發出幾代兵團人對于忠誠、堅守、信念、生命價值的不同理解與深沉探討。該劇由國家一級編劇王元平創作、知名導演胡宗琪執導。據悉,該劇首演之后,將赴多地進行巡演,10月17日至18日將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
更多熱門觀后感推薦:
【第1句】:話劇生命如歌的觀后感
【第2句】:反腐話劇《黑瞳》觀后感
【第3句】:《生命的奉獻--蘭輝》觀后感
【第4句】:生命的紅線觀后感七篇(3)
【第5句】:生命的重量觀后感
【第6句】:生命的紅線觀后感七篇
【第7句】:紀錄片生命線觀后感
【第8句】:生命的紅線觀后感七篇(2)
【第9句】:張云棟讓生命充滿愛觀后感
【第10句】:李智華《生命.力量》觀后感五篇
2023關于話劇生命如歌觀后感
【篇一】終于看到了由山西省話劇院排演的話劇《生命如歌》,給我的感覺就是“蕩氣回腸”。雖然看的是話劇,感覺到洗滌的是我們的心靈。在看演出之前,我就讀了這個戲的劇本,當時的感覺就已經非常震撼了,立在舞臺上的戲,人物的個性和生命力就更強了,特別是老演員董懷玉的杰出表演,仿佛把這位兵團的老戰士活靈活現的擺在我們面前,極大的感染了全場的觀眾。這是我省話劇院特別是主演董懷玉繼《立秋》之后,又一出感人至深的劇目,其表演成就可喜可賀。
話劇《生命如歌》,編劇王元平是一位部隊的優秀劇作家,寫過不少的劇本,可惜都沒有看過。但是從看到的《生命如歌》想象,他的其他作品也不會遜色,因為從這個劇本已經看出了作者的功力不淺。當然,導演和舞美也為劇目增色不少,使全劇的藝術性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值得我省戲劇同行學習和借鑒。
《生命如歌》是表現老一代革命軍人如何扎根邊疆,將自己的青春歲月、后代子孫以至生命都奉獻給邊疆的故事,可以說是完整體現主旋律的話劇。但是這部體現主旋律的話劇卻一反常態的不是帶有政治味很濃的劇目,而是有非常感人和吸引人的藝術魅力,可以說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都非常優秀的作品,看起來給觀眾一種迥然不同的不一樣的感覺。全劇圍繞兵團老戰士、年屆九十高齡的陳旭剛的家事展開,但是沒有把一些標語口號式的“豪言壯語”做為正面道理展示給我們,而是用充滿激情的兒女情長和樸素的家庭成員之間的喜怒哀樂為我們表現了中國幾代人之間的差距和代溝,既充滿矛盾沖突,又有許多共同的思想感情,看起來令人感觸頗深。劇目從一開始就為我們敞開了一位戰士對黨、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但是也深刻揭示了每個人都不會排除的對自己的親人、對自己的子女的疼愛,更忘不了從小自己成長的家鄉和故土。正因為他們能夠舍棄自己的家鄉故土,為國家和黨的事業做出忘我的奉獻,他們的所作所為才顯得更加彌足珍貴。無論陳旭剛還是他的老伴劉玉風包括他的兒子保國、衛國等子孫,盡管和父輩們有不同的社會理念和人生道路,但是我們都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在他們身上獲得的繼承和發展。就連在美國長大的重孫子陳帥,雖說受的'教育不同,但是也同樣具有人類共同的、積極的思想觀念,同樣是中華優秀傳統在不同文化中的體現,同樣也預示著中華民族遲早要在世界產生影響的未來。正如陳旭剛同自己已經去世的兒子在冥冥之中的對話那樣,對國家、對事業的忠誠是建立在對人的基本尊嚴和自由的基礎之上的。陳旭剛的堅守和陳保國的離開都是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未來,他們之間很難評價對與錯,但是他們的理想和信念卻始終沒有分離,這也是《生命如歌》告訴我們的真諦。戲的結尾,為了給陳旭剛過九十歲的生日,大家把老爺子過去獲得的獎章一個一個的掛在他的胸前,但是老爺子把最后一個獎章摘下來,別在了死去的兒子保國的遺物上,使觀眾禁不住流下眼淚。這枚獎章是他自己的,更是給自己兒子的,是對兒子為了家鄉、為了國家的無私奉獻的肯定和獎勵,也是表現陳旭剛人生升華的表現。
該劇從頭到尾充滿了戲劇矛盾和戲劇沖突,但是又很難找到矛盾的對立雙方,戲劇性完全依靠人物的性格和內心的追求表現,包括劉玉鳳的扮演者李坤棉在內的幾位演員表演都非常出色,都給觀眾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隨著劇情的發展,幾乎都是用富有個性的語言、內心的糾結而產生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臺詞,使人物性格升華并發展變化的。主要人物陳旭剛從開頭對兒子離去的怨恨到對兒子的諒解,不是依靠什么冠冕堂皇的說教表現,而是內心激烈斗爭的覺醒,這樣就使人物的藝術震撼力發展到了極致。當我們看到陳旭剛面對當年拿走的那件羊皮襖發出自己內心對先自己而死去的兒子的埋怨時,何嘗不是對他自己的悔恨和自責呢?這樣塑造的人物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富有強烈人情味的父親形象,而又沒有絲毫損壞共產黨員的英雄形象,這樣的共產黨員才是觀眾心目中、接地氣的真正可親可敬的形象,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虛假的英雄形象。我們的舞臺藝術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物,這樣的藝術典型。
全劇的演出節奏也非常緊湊,編導用保國的死訊,恰到好處的把全劇的懸念感和觀眾的心緊緊的抓住了;保國的死訊被孫子揭穿之后又沒有讓觀眾把心放下,而是引起更大的擔心和緊迫,這些都是該劇的藝術創作魅力所在。不過這個懸念感讓一個孩子揭穿似乎輕了些,如果把規定情境鋪墊的更扎實、更完善些,估計藝術效果會更好一些。我想作者在這里是想通過陳帥的行動表現我們同西方文化之間不同的地方,甚至是批評中國文化中不是那么積極的、開放的弱點,倒也情有可原,但是從全劇的戲劇性角度看,這個懸念讓孩子來做,畢竟分量輕了些。如果這段情節是讓陳旭剛先發現了那件羊皮大衣,自己出面讓兒子出來揭穿懸念,是否戲劇性會更強,震撼力會更強烈些?當然,這僅是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未必準確。
總之,這是一部非常感人又富有極大正能量的好戲,希望省話劇院在今后的演出中能夠再進一步修改提高,使該劇產生更為精彩的藝術魅力和演出效果。
【篇二】生命像一首歌,每一個人都在詠唱,都有曲終人散的時候。但是面對逝去的日子,你是否還會心存敬畏、心存感動、心存感念詠贊那個如歌的生命,回味那個燃燒激情的歲月。
———題記
2023年8月11日下午,在學校的組織和帶領下,我們觀看了由山西省話劇院傾情奉獻的新創劇目——《生命如歌》。我被這部話劇中人物的至死不渝的兵團情深深地打動了。
它講述的是發生在六師五家渠市這片土地上的一個四世同堂,普通而又特殊家庭的真實故事,故事以給一家之尊的老軍墾陳旭剛老人過90歲生日為主線而展開,謳歌了兵團人為建設兵團“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感人事跡。
當我看到陳爺爺因為大兒子離開兵團而跟大兒子斷絕父子關系時,我被陳爺爺對兵團的熱愛之情感動了。同時也為陳爺爺的大兒子感到委屈,雖然他離開了兵團,但他心系兵團,一直在為支援兵團的建設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陳爺爺為什么就不能不計前嫌地原諒他呢?
當我看到陳爺爺的大兒子因為工作操勞而不幸病逝仍未得到父親的原諒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他雖然人不在新疆,但他卻一直在為兵團的建設發展任勞任怨,至死都沒能聽到父親原諒他的話,而他卻從未埋怨過父親,因為他和父親的心是相通的,那就是無論何時何處都要為兵團的建設發展奉獻自己畢生的力量,這一點至死不渝!
當我看到陳爺爺與兒子陰陽相隔后的心靈對話,以及陳爺爺將自己的功勛章別在大兒子的遺物上時,我不由得熱淚盈眶,這對父子間的隔閡終于消除了,兒子的做法終于得到了父親的認可,父親也終于承認了自己的偏執,表達了內心對兒子的愧疚之情。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使兵團繁榮昌盛!
看完《兵團如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劇中人對兵團的那份摯愛之情深深地感染著我。是他們創造了兵團精神,是他們給予了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艱苦奮斗。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因為它是我們兵團人的驕傲,是激勵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
上一篇:郭德綱韓國論臺詞集錦7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