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請低配你的人生
請低配你的人生
文/宋振杰
前些時,有一條微博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并被廣泛轉發: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都是沒用的;一款高檔轎車,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棟豪華別墅,70%的房間都是空閑的……
這條微博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鳴,著實是因為,我們殫精竭慮追求的原來是一些自己本來就不需要的東西,我們引以為驕傲的、炫耀的東西原來就是一些累贅的、多余的東西。而且,因為對于這些無用價值、額外、多余的追求,使很多人付出了時間、精力、身體、心靈乃至于家庭幸福的代價。回過頭來看看,想想,才發現自己誤入了歧途,悔之已晚。
現代科技的進步,物質生活的世界,就像一個妙齡少女,在不停地、不斷地撩撥著人們欲望的神經,到處是誘惑,到處是刺激,也到處是陷阱,讓人們欲罷不能。這種情況其實在電影《大腕兒》中,馮小剛已經用他的馮氏幽默給人們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里面的經典臺詞:
“(建房子)一定得選最好的黃金地段,雇法國設計師,建就得建最高檔次的公寓,電梯直接入戶,戶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么寬帶呀,光纜呀,衛星呀,能給他接的全給他接上,樓上邊有花園兒,樓里邊有游泳池,樓子里站一個英國管家,戴假發,特紳士的那種,業主一進門兒,甭管有事兒沒事兒都得跟人家說:mayIhelpyousir(我能為您做點什么嗎?),一口地道的英國倫敦腔兒,倍兒有面子。社區里再建一所貴族學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學費就得幾萬美金。再建一所美國診所兒,二十四小時候診,就是一個字兒:貴!看感冒就得花個萬八千的。
周圍的鄰居不是開寶馬就是開奔馳,你要是開一日本車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說這樣的公寓,一平米你得賣多少錢,我覺得怎么著也得兩千美金吧,兩千美金?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別嫌貴,還不打折。你得研究業主的購物心理,愿意掏兩千美金買房的業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兩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么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兒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有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其實,上世紀末的馮氏幽默簡直就是現代人生活心態的一個真實縮影和翻版。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你去買電腦,導購員不停地推薦一款新電腦,什么雙核處理器,超大內存,N個G的硬盤,上千萬像素的攝像頭,藍牙功能……其實,你在來之前,對買電腦的要求不過就是“寫寫東西,上上網,發發郵件”這么簡單。可是,你經不起導購人員的勸說和介紹,原來的想法拋之腦后,咬著牙花三倍的價錢把一臺高配的電腦帶回家,一段時間之后你才后悔起來:那些天花亂墜的功能幾乎沒用過!
其實,生活原來可以更簡單的!這就是目前流行的一種生活理念:低配人生。
所謂低配人生,并不是讓我們憶苦思甜,“艱苦奮斗”,過上那種苦行僧的生活,也不是要壓縮自己的生存空間,降低生活質量,而是要在這個充滿選擇的社會里,在這個欲望不斷擴張的世界里,學會辨別與放棄,做到適可而止。這種生活態度,不勉強,不逞強,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有一位網友小田,兩年前在父母的幫助下,買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20萬,還有近60萬的貸款,貸款15年,月供3000多,是他眼下工資的一半還多。剛開始他認為這樣做不僅讓自己住上了寬敞房子,同時也是一種長期投資,他挺高興也挺自信。可是,一年之后,他感到這套房子給他帶來的壓力遠遠超過自己當初的想象。
小田說:“因為這套大房子,我的生活質量與住小房子或者租房子住的同事、朋友相比,下降了很多。同事們都去休假旅游了,但是我一想到休假會減少收入,就沒有了旅行的興致了;朋友邀請我一起去看演出,觀看中朋友笑得前仰后合,可是我總在為幾百塊的票價換算成房貸的.結果而感到懊悔;和女朋友去看個電影,都要挑選打折日……我常常想,我真的需要這樣一所大房子嗎,我需要把自己的人生變得這么悲催嗎?”
更有甚者,因為這套大房子,小田和女朋友的關系越來越差,原因是女朋友希望他能買上車,希望買高檔家具、家庭影院,總而言之,希望小田升級房子里的所有配置,而小田根本達不到這種要求,最后在持續的爭吵中,與女友分了手。
現在,小田終于想明白了,他把大房子換成了小公寓,還在微博上注明:新生活,從今天開始。他說,我的房子變小了,空間反而更大了,我的理想有了更多的儲存空間。
有時候,我們擁有的物質越多,給理想的空間就越少。適當低配的人生,不僅會讓我們更輕松,更從容,提高幸福指數,也會讓我們遠離誘惑,更專注于自己的夢想與目標。
居里夫婦結婚時,他們的會客室里只有一張簡單的餐桌和兩把椅子。居里的父親知道后,寫信告訴他們,準備送給他們一套家具,問他們喜歡什么樣的家具。看完信后,居里夫人若有所思地說:“有了沙發和軟椅,就需要人去打掃,在這方面花費時間未免太可惜了。”居里對新婚妻子說:“不要沙發也可以,我們只有兩把椅子,再添一把怎么樣?客人來了也可以坐坐。”“要是愛閑談的客人坐下來,又怎么辦呢?”居里夫人還是不同意。最后他們決定,不再添任何家具了。
無獨有偶,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則有一個著名的“小桌子理論”:他寫作的時候,只需要一張小桌子,一平方米大小,學生桌模樣。一盞臺燈足以照亮桌面,上面擺放著稿紙或者電腦,其他就沒有什么東西了。
在這張簡陋的小桌子上,斯蒂芬·金寫出了許多經典作品,他的不少著作一直穩居美國暢銷圖書排行榜多年。有一年,在夫人的建議下,他給自己換了一張又寬又大的寫字臺,材質一流,裝飾一流,與他一流作家的身份更般配。可是,沒有多久,斯蒂芬·金還是放棄了那張體面的大桌子。他說,這張大桌子讓他靈感全無,注意力隨時被桌子上的小玩意兒吸引走了。自此之后,他只用小桌子寫作,并將之作為寫作的重要心得。
在高配置、高檔化、光鮮體面人生的陰影里,可能蜷縮著無數卑微的、扭曲的甚至是痛苦不堪的靈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鉆石級VIP……即便你傾盡所有,暫時擁有了這一切,獲得滿足的可能不是自己渴望自由、實現價值的心靈,而是被世俗所熏陶的、渲染的、難填的欲壑。
浮躁難耐的社會里,2500年前老子的聲音也許會給我們帶來一絲清涼: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經》第十二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經》第九章
低配人生高配生活美文
低配主義者更加重視內在的修養,重視精神的成長,重視靈魂的豐富。
讀大學時最崇拜的就是哲學系的胡教授,高高瘦瘦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味道,每次他的課總是爆滿,因為他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先生。
他的辦公室簡單但不簡陋,東西少但不會讓人有放空的感覺,反而覺得更踏實。辦公室內所有的桌子跟椅子都是木質的。桌上堆了很高的一摞書,書架上也滿滿的都是書。那次當問到老教授理想生活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低配人生”。
他說年輕時候也曾經是個瘋小子。那個年代國內搖滾音樂還沒開始大范圍地流行起來,他跟幾個同學就組了個小樂隊,憑著家世背景搞來國外搖滾的錄音帶,然后在同學中間傳著聽。教授說他倒挺懷念那段日子的,那時候覺得能天天玩搖滾大概就是理想生活了。
隨著年歲的增長以及家庭的變化,越來越覺得多讀書才會活得更踏實,于是放棄了那種激情燃燒的搖滾,開始潛心研究學問。胡教授說,學問研究得越深,越覺得真正的人生當在于精神的豐滿。所以,他現在覺得理想生活應該是精神高貴的生活,應該是一種低配人生。
胡教授說,他對現在的年輕人追求時尚追求高品質精致生活這種現象并不排斥,因為他也是從那樣的年輕人走過來的,到了某個年紀自然就會頓悟,身外之物根本沒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實、最穩定的。
幾年前工作認識的一個朋友蕭蕭,是個大美女,因為年紀相仿,也就比較有共同話題,一來二去就比較熟了,工作結束后也會約著一起吃飯逛街。
接觸久了就發現蕭蕭是個有些虛榮的女孩兒,吃飯總要點比較貴的牛排,買衣服也買些名牌,香水、化妝品都要叫得出名字的名牌。她也剛參加工作沒幾年,工資也沒有多高,加上房租每到月底總要捉襟見肘,她是個不折不扣的“月光族”。
我曾經跟蕭蕭聊過這個問題,她倒挺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什么“人生得意須盡歡”啊,“年輕就是資本”啊,但也讓我一時語塞,無言以對。她說年輕不就該揮霍嗎?等到需要考慮錢的時候,她自然會回歸本分做個平凡人。現在不買衣服等到了有錢的時候就沒姿色穿了,現在不買點名牌,怎么吸引白馬王子來追!
我被她說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某個瞬間我竟抽風似的覺得她說得還蠻有道理。她算是個不折不扣的高配主義者了,有些得意盡歡的灑脫和活在當下的狂傲。吃穿用要挑最好的,過一種所謂的精致生活,但是居安不思危只顧當下不做長遠打算的行為,我也不敢茍同。或許真正到了某一天,她會后悔現在的大手大腳,開始后悔沒有多讀一點書,多涵養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個時候,她大概就能真正明白低配人生的意義了。
如果你見慣了燈紅酒綠聲色犬馬,卻依然覺得空虛無聊迷茫無助,那你該思考一下你的現狀,想想你決心努力的初衷。空虛是因為外物的高配使得內心迷茫不前,過分執迷于生活中的浮華而疏于對自己內心的充實。而很多時候我們忽略的,恰恰是最重要的東西。
低配人生,并不是倡導我們要衣衫襤褸吃糠咽菜,而是一種理念,比起外部世界的追求,低配主義者更加重視內在的修養,重視精神的成長,重視靈魂的豐富。
低配人生是對生活應有的態度。
降低一點物質要求,豐富一下精神世界。少買一件化妝品,多讀一本書;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多聽一場講座……
如此,低配人生,我們同樣可以高貴地活。
《低配人生高配生活》美文
低配主義者更加重視內在的修養,重視精神的成長,重視靈魂的豐富。
讀大學時最崇拜的就是哲學系的胡教授,高高瘦瘦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味道,每次他的課總是爆滿,因為他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老先生。
他的辦公室簡單但不簡陋,東西少但不會讓人有放空的感覺,反而覺得更踏實。辦公室內所有的桌子跟椅子都是木質的。桌上堆了很高的一摞書,書架上也滿滿的都是書。那次當問到老教授理想生活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低配人生”。
他說年輕時候也曾經是個瘋小子。那個年代國內搖滾音樂還沒開始大范圍地流行起來,他跟幾個同學就組了個小樂隊,憑著家世背景搞來國外搖滾的錄音帶,然后在同學中間傳著聽。教授說他倒挺懷念那段日子的,那時候覺得能天天玩搖滾大概就是理想生活了。
隨著年歲的.增長以及家庭的變化,越來越覺得多讀書才會活得更踏實,于是放棄了那種激情燃燒的搖滾,開始潛心研究學問。胡教授說,學問研究得越深,越覺得真正的人生當在于精神的豐滿。所以,他現在覺得理想生活應該是精神高貴的生活,應該是一種低配人生。
胡教授說,他對現在的年輕人追求時尚追求高品質精致生活這種現象并不排斥,因為他也是從那樣的年輕人走過來的,到了某個年紀自然就會頓悟,身外之物根本沒那么重要,低配人生才是最踏實、最穩定的。
幾年前工作認識的一個朋友蕭蕭,是個大美女,因為年紀相仿,也就比較有共同話題,一來二去就比較熟了,工作結束后也會約著一起吃飯逛街。
接觸久了就發現蕭蕭是個有些虛榮的女孩兒,吃飯總要點比較貴的牛排,買衣服也買些名牌,香水、化妝品都要叫得出名字的名牌。她也剛參加工作沒幾年,工資也沒有多高,加上房租每到月底總要捉襟見肘,她是個不折不扣的“月光族”。
我曾經跟蕭蕭聊過這個問題,她倒挺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什么“人生得意須盡歡”啊,“年輕就是資本”啊,但也讓我一時語塞,無言以對。她說年輕不就該揮霍嗎?等到需要考慮錢的時候,她自然會回歸本分做個平凡人。現在不買衣服等到了有錢的時候就沒姿色穿了,現在不買點名牌,怎么吸引白馬王子來追!
我被她說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某個瞬間我竟抽風似的覺得她說得還蠻有道理。她算是個不折不扣的高配主義者了,有些得意盡歡的灑脫和活在當下的狂傲。吃穿用要挑最好的,過一種所謂的精致生活,但是居安不思危只顧當下不做長遠打算的行為,我也不敢茍同。或許真正到了某一天,她會后悔現在的大手大腳,開始后悔沒有多讀一點書,多涵養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個時候,她大概就能真正明白低配人生的意義了。
如果你見慣了燈紅酒綠聲色犬馬,卻依然覺得空虛無聊迷茫無助,那你該思考一下你的現狀,想想你決心努力的初衷。空虛是因為外物的高配使得內心迷茫不前,過分執迷于生活中的浮華而疏于對自己內心的充實。而很多時候我們忽略的,恰恰是最重要的東西。
低配人生,并不是倡導我們要衣衫襤褸吃糠咽菜,而是一種理念,比起外部世界的追求,低配主義者更加重視內在的修養,重視精神的成長,重視靈魂的豐富。
低配人生是對生活應有的態度。
降低一點物質要求,豐富一下精神世界。少買一件化妝品,多讀一本書;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多聽一場講座……
如此,低配人生,我們同樣可以高貴地活。
請低配你的人生-生活隨筆
微博上流傳著一個段子:一部高檔手機,70%的功能都是沒用的;一款高檔轎車,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棟豪華別墅,70%的房間都是空閑的......
環視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資源待在角落里被閑置著,浪費著?
也許是時候,我們把身段放低一點兒,要求降低一點兒了。
低配一點兒,越來越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勉強,不逞強,有力掌控自己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有一套自己別致的“小桌子理論”:他寫作的時候,只需要一張小桌子,一平方米大小,學生桌模樣。一盞臺燈足以照亮桌面,上面擺放著稿紙或者電腦,再無其他,一切ok。
在笑傲美國圖書排行榜多年之后,他也曾嘗試過給自己換一張寬大如單人床的書桌,胡桃木材質,看上去讓自己“更成功”。但是不久之后,即宣告放棄,因為在這張桌子上他靈感全無,注意力隨時被桌子上的小玩意兒吸引走。
自此之后,他只用小桌子寫作,并將之作為寫作的重要心得。同時,他還推薦說,寫作時一定要在一間小屋子里,把門關上,你的靈感之門才會打開。
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如此?
我們總是嘗試擁有更多,卻鮮有問問自己:擁有這么多之后,我就會幸福嗎?
所謂低配人生,并非讓你壓縮生存空間,降低生活質量,而是在這個充滿選擇與欲望不斷擴張的世界里,學會辨別與放棄。
兩年前,一個男孩在父母的幫助下,買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20萬元,還有近60萬元的貸款,貸款15年,每個月還款3000多元,超過他工資的一半。最初,他認為這是為了未來投資,還算是信心百倍,但是一年之后,便覺得生活太吃力,壓力太大。“我住的是大房子,生活質量卻每況愈下,想去旅行吧,一想到休假會減少收入就趕緊喊停;什么演出活動,根本想都不用想,動輒幾百塊的票價我會自動換算成房貸;和女朋友去看個電影,都要挑選打折日......我常常想,我真的需要這樣一所大房子嗎,我需要把自己的人生變得這么悲催嗎?”
半年前,失戀的.他終于下定決心換房子。
“換了一處50平方米的小公寓后,新公寓我以2000塊的月租租出去了。然后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套更小的房子,反正一個人住,要求不高,等以后有了新愛情,再做其他規劃。至少目前,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簡單越好,我的房子變小了,空間反而更大了,我的理想有更多的儲存空間。”男孩這樣對父母說。
高配置的陰影里,蜷縮著無數卑微的小靈魂。大房子、好車子、鉆石級vip,即便你傾盡所有短暫攬入囊中,滿足的不過是欲望的大嘴,而不是幸福的標準。
上一篇:寒冰的所有的臺詞匯總80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