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老參上座,知道這個困難,立即提起本參話頭,抖擻精神,于百尺竿頭,再行邁進,直到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撒手縱橫去,與佛祖覿體相見,困難安在?不亦易乎。
【第2句】:【禪心佛語】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每一個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馬,也要放別人一馬,不要把生命浪費在鉆牛角尖上。生命的路很長、還寬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第3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吃到什么口味,每天都要吃點苦的東西,以免忘記苦味。
【第4句】:【禪語人生】心生厭離于身惡業,口、意惡業,惡不善法及諸煩惱,重受諸有熾然苦報,于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增其厭離——心懷出離之心,志在解脫。
【第5句】:【禪心佛語】佛說:柔和著,自然善良;大度著,自然超越;深遠者,自然開闊;有容者;自然喜悅,愛茶者,自得其樂,人生無常,心安便是歸處。
【第6句】:【禪心佛語】歲月不知人間有多少憂傷,是我們很多人覺得人間的憂傷大于歡喜,痛苦大于快樂,悲哀大于幸福,其實,所有的憂傷都是自己給自己的。
【第7句】:人生,本身就是由一串美妙不止的音符交錯匯聚而成,花兒開了又謝,落了又開,草兒翠了又枯,枯了又綠。能夠用心去愛上你現在的時光,就是對生命最大的珍愛。
【第8句】:【佛心禪語】參學者有三要:一者要有好眼目,能辨邪正;二者要有好耳,能分清濁;三者要有大肚,能包容一切。具此三要,參學者方能得實益。否則自己無主,為他所轉,未有不上當者。
【第9句】:【禪心佛語】生命的種子如果沒有德水澆灌,就開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沒有德水注入,就會干涸。德聚而生,德盡而滅。
【第10句】:【禪心佛語】富裕是監獄的誕生,淸貧是解脫的開始,寧靜是禪定的基礎,沉默是心靈的溝通,是自信的表現,是解脫是非的法寶。
【第11句】:【佛心禪語】最快的腳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續;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三、寧愿保持沉默讓人看起來像個傻子,也不要一開口就證明確實是個傻子。
【第12句】:【禪心佛語】貪瞋癡心深藏在我們感官的核心底層,而且當我們沒有覺知時它就會流竄而出。
【第13句】:在生活中,沒有功利色彩的善言、善行,總是最讓人感動;而且,真誠的善良,如同名貴珍寶一樣,將被受者珍藏于心,永久流傳下去。
【第14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愈。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你不可以坐在坎邊等它消失,你只能想辦法穿過它。
【第15句】:【經典佛語】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六祖)
【第16句】:佛法中有句話,叫做諸法無常。一切所有皆是緣起,生活里不管是執著還是挫折,不斷去創造幸福和善念的因緣,培養和氣、溫暖的力量,幸福也是生活的基礎,也是一個心態,也就成了自己活過的時代。
【第17句】:【禪語人生】學佛需要具德上師的引導。修行人就像看病一樣,病人不看醫生,自己隨便去藥房買藥,結果會怎樣?沒有章法地盲修,到處求法,到頭來只會浪費時間,而沒有任何成就。
【第18句】:【禪心佛語】師開示心即是佛,放下即成之理,至圓至妙。并舉飛缽禪師神通妙用,不可思議。
【第19句】:初學佛的人,應該在聞思上努力。在覺受生起了之后,就應當在定慧專修上努力。在沒有獲得堅固的定慧證悟時,要在寂靜的處所勤修努力。(宋)岡波巴《寶鬘集》
【第20句】:我當普為一切眾生備受眾苦,令其得出無量生死眾苦大壑。。我當于彼地獄、畜生、閻羅王等險難之處,以身為質,救贖一切惡道眾生,令得解脫。《華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21句】:【禪語人生】以金相交,金耗則忘;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逝人傷;唯心相交,友不失矣。
【第22句】:【禪心佛語】即使我錯了,我也希望你能哄我開心,而不是責備我,我只是嘴不服軟而已。就算全世界都背叛我,我只需要有一個人能和我站一起。
【第23句】:【禪語人生】衣服上有了破洞,可以用絲線順勢繡上美麗的花朵;畫紙上不慎落上墨點,正好點染成與景物渾然天成的陪襯物。
【第24句】:人生在世,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上,應該找尋一個正確的目標與方向。設若常常親近愚癡之人,則前途茫茫,方向也容易有所偏差;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可不謹慎深思。
【第25句】:【佛心禪語】耕云先生說:“內心安適,俯仰無愧,從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都能夠俯仰無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實,秒秒感受安詳,活在至真、至善、至美當中,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第26句】:【佛心禪語】無理辯三分者失顏,得理不讓人者失尊。得理者讓三分,其理何止增三分,其尊何止增三分。無理者辯三分,其減何止三分?
【第27句】:【禪心佛語】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用人要取長補短,個人發展,則要揚長避短。方能真做到人盡其才,也才能真做到少走彎路。
【第28句】:曾經以為,空空地念佛沒有什么味道,沒有什么法喜,大概也就沒有效果吧;現在才知道,空空地念佛,竟是這樣的功德滿滿。
【第29句】:【禪心佛語】青年回到家里,依然孜孜不倦地磨那個鏡子,無論春夏秋冬,從來沒有停息過。為了心中的希望,青年的手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繭,腰也坐得如弓一般難以直起。
【第30句】:【禪心佛語】人生的痛苦,來自‘無明,對‘自我’和‘我所有’的盲目攀緣,因此,只要放下‘自我’和‘我所有’,就可證得涅槃。
【第31句】:【禪心佛語】放棄定律:兩男追女,用情淺的那個先放棄;兩女追男,用情深的那個先放棄。
【第32句】:生活的禪法在于觀察與包容、喜悅與平靜。禪是生命的自在,禪是生活的灑脫,禪是內心的無礙,從心地到生活的活潑運用,豁達而自在的生活方式,更是對生命積極嶄新的詮釋。
【第33句】:【禪語人生】惟有內外都柔軟,沒有預設立場的人,才能一心一境,情景交融,達到一體心的境界。
【第34句】:【禪語人生】我們做事要掌握“恰到好處”這四個字,任何事恰到好處就是最好的,過與不及都不好。因為不及就是慳,超過就是浪費,能以智慧來分辨如何做是剛好,就能做到恰到好處。
【第35句】:【禪心佛語】行為,一舉一動要自重;講話,一言一行要自重;處世,一事一物要自重;做人,一時一刻要自重。
【第36句】:悟究竟是什么?人們一直在探求生命的源頭與歸宿,有時忽然靈光一現,就好像流浪子回到了慈母的懷抱,倦游的游客回到了久別的故鄉。
【第37句】:【禪心佛語】人,只要不悲觀,就定會看到希望;心,只要不麻木就定能感受到暖;眼,只要不閉上就準會欣賞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第38句】:割舍就是得到,殘缺就是圓滿。我們曾經用無數時光都無法記住的經文,待了悟之時,卻可以過目不忘。許多人認為精深淵博的禪,其實在一念之間,就是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間,在婆娑的世界里。
【第39句】:【佛心禪語】一個人的氣度要高遠曠達,但是不能太狂放不羈;心思要細致周密,但是不能太雜亂瑣碎;趣味要高雅清淡,但是不能太單調枯燥;節操要嚴正光明,但是不要偏激剛烈。——摘自《德智點滴》
【第40句】:以波羅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眾生,無有休息。《華嚴經》卷七十三,入法界品
【第41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人的痛苦大都來自自己那顆永遠不滿足的貪欲之心,與怨恨我們、仇視我們的敵人相比,自己那顆貪欲之心才是最大的敵人。
【第42句】:【禪語人生】要知道,食物就像藥物,都是在情欲與貪欲之外,它并不是為了力量,也不為夸耀,或心智的擴充,它只是為支持你的身軀。
【第43句】:枯木逢春,緣于滴水之恩,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事如此,只要用心付出,定會有奇跡出現。
【第44句】:【禪心佛語】接受了這份工作、而又對這份工作馬虎應付、實則是種罪過、是不道德的體現,盡心盡力忘我做事是一種功徳、為大眾創造一種好的環境實是一種大布施。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取走,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選擇。而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決定人生的,不是命運,而是你自己的每一次抉擇。
【第46句】:有善方便,隨順眾生說有二諦。。如出世之人所知者,名第一義諦;世人知者,名為世諦。。有名無實者,即是世諦;有名有實者,是第一義諦。《大般涅槃經》卷十三,圣行品
【第47句】:恒秋:來這世間一場,活一場心態的平和,雖然世界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活著的原則和信念非常的樸素,活的起,累的起,苦的起,笑的起,歷經生活的辛苦,還能撐得起。
【第48句】:【禪語人生】一輩子不長,要做好三件事:不自欺、不欺人、不被欺。一切問題,最終都是時間問題。一切煩惱,其實都是自尋煩惱。
【第49句】:【禪心佛語】內有起心動念,外有言行舉止;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又是心態的問題,心態的問題就是人品的問題。
【第50句】:【禪語人生】一輩子不想虛度,那要珍惜每一年,一年不想虛度,那要珍惜每個月,一個月不想虛度,那要珍惜每一天,一天不想虛度,那要珍惜每一小時,一小時不想虛度,那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第51句】:【禪心佛語】身體和精神的關系非常密切,而且還能互相影響。這就是為什么,就算你病得再怎么嚴重,也絕對不要失去希望,要跟自己說一定找得到解藥,你一定可以好起來。
【第52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在于為生命提供一種化解煩惱的動力與能量,不去分別所有的遭遇如何的不恰當,而在于提醒自己如何去運用一種恰好的態度,恰好的理解,恰好的協調,和恰好的安排。
【第53句】:【精短禪語】生活里,人們往住在笑話別人的時候特別起勁,幸災樂禍的無所顧慮;卻忽略了自己身上也有可笑之處,忽略了給他人帶來的傷害。其實,人生舞臺上人人都有可笑之處。
【第54句】:【禪心佛語】人生需要幾分心地的余地,生活的禪法就在于去面對周圍的人和事,能夠接納和包容,不是和煩惱兩敗俱傷,而是能夠終止和治愈傷痛,以信仰之名,化解誤解成見,活成一趟幸福旅程。
【第55句】:【禪心佛語】人生本來就是掙扎的、痛苦的、幸運的、快樂的、探索的、自得的。因為信,所以循規;因為疑,所以迷失;因為思,所以叛逆;因為悟,所以蹈矩。這就是人生的回歸。
【第56句】:智慧和聰明、佛性和人心都是相同的,只是智慧是清凈的,聰明卻沾了污染;佛性是清明的,人心卻帶著欲念,差別就在清凈與污染。
【第57句】:真正的大徹大悟是一切皆空。人若悟得自性,任自性做主,天地將頓時開闊,“菩提本無樹”正是將束縛自性的一切外在形式去除,只留下了本性自由徜徉。
【第58句】:【禪心佛語】第二十八條:牢記每一次教訓不再犯,是智者與愚人的根本區別吃一百個豆還不知豆味兒的人,若不是天才的“味盲”,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受虐狂。
【第59句】:【禪語文案】禪茶,茶中參禪,禪中有茶。禪有一念天地,茶有一味。以一觀一,一念生一味。不外乎,心境生心念,觀茶而明心。萬事萬物,皆作一物,心無掛礙,而任云卷云舒。
【第60句】:【禪心佛語】佛性天成,不假修持,但除惡習,向善背惡。善根生發,入如來地,是名大道,常住真心,起大妙用。
【第61句】:【禪語人生】只是我對你的愛覆水難收,不可自制。這是我追尋了千年的腳步,這是我執著了千年的殘缺。
【第62句】:也許有的事情、有的人還是不盡如人意,但如果懂得包容,我們自己的心情會輕松很多。其實,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第63句】:【禪語人生】也許我們講的都是錯的,但是我們深信不疑;很多人講的也許是對的,但是他自己并不相信。
【第64句】:人言紛雜,保持自我;工作勤奮,娛樂適度;對待朋友,不玩心術;處理事務,不躁不怒;生活講究,量入為出;知足常樂,一生幸福!
【第65句】:【佛語悟道】喝酒有六個弊端:一、損失錢財;二、損害身體;三、容易引起爭斗;四、容易留下壞名聲;五、心里容易產生憤怒和暴躁的情緒;六、喪失理智,減少智慧。’
【第66句】:人到世上來一回,權當是赴了一次宴,吃飽了,喝足了,舒舒服服地回家去。這是很自然的,有什么不好呢?
【第67句】:搭乘落葉一片,看你舊時容顏,那發黃的照片,走不出你我的從前。逝者如斯,長袖善舞,卻挽不住流年。
【第68句】:【禪心佛語】盡無盡。為二性空故,見聞無生是盡,盡者諸漏盡。無盡者,于無生體中,具恒沙妙用,隨事應現,悉皆具足,與本體中亦無損減,是名無盡。
【第69句】:【圣經文案】80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
【第70句】:【禪心佛語】開悟之后,我們才能洞悉事物的真相,才能深入地看透一切,真正了解快樂,即使生活中還會遭遇許多困難和逆境,但我們內邊不會動搖。
【第71句】:生活中,人們不斷邂逅、不斷離開,很多人剛剛下定決心,又被后來的繁華迷惑雙眼,拋棄了承諾,拋棄了誓言,上演了一幕幕“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婚姻悲劇。
【第72句】:【禪心佛語】人生路上,經受了再大的打擊,也要清楚這只是一場風雨,一場風雨打濕不了整個人生,只要生命還在,就要用全新的姿態迎接明天那新一輪紅日。
【第73句】:【禪語人生】于是,七萬七千位僧人就在洛日山安居,三藏法師也將僧眾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有天,他覺得應該下山為僧眾化緣,讓僧眾過得更好一些,因此便著衣持缽下山。
【第74句】:【圣經文案】154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瑪3:16)
【第75句】:地等和合,微塵之聚,若離于心,即無所得。《大乘密嚴經》卷中,顯示自作品諸有對色,皆識變現,非極微成。(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一
【第76句】:【佛心禪語】在佛光禪師的禪房里,大智述說了自己在外游學二十年的種種見聞和感悟,最后大智問道:“師父,這二十年來,您一個人還好嗎?”
【第77句】:【圣經文案】239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路23:34)
【第78句】:愛心和智慧是最好的心靈良藥。愛心能感化他人,智慧可凈化自己。擁有愛心和智慧的人生,是最完美的人生,也是最有價值的人生,更是有意義的人生。
【第79句】:【禪語人生】以力服人,時間短暫,功效淺;以德感人,時間久長,功效深。與其用力服人,不如用德感人;與其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第80句】:【禪語人生】我以為終有一天,我會徹底將愛情忘記,將你忘記,可是,忽然有一天,我聽到了一首舊歌,我的眼淚就下來了,因為這首歌,我們一起聽過。
【第81句】:淡之美,某種程度就是近乎古人所說的禪,而那些禪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實際上是在追求這種淡之美的境界。禪,說到底,其實,那就是一個淡字。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禪趣,不亦樂乎。
【第82句】:【圣經文案】34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
【第83句】:問:“寺院有的設在山間,有的設在郊外,有的設在都市,哪一個位置適當呢?”答:“佛寺設在山野者,為自修者宜,遠塵勞易得寂靜也;設于都市者,為度他者宜,近群眾便于接引也。”——李炳南居士
【第84句】:【禪心佛語】平凡的人說:看似平凡,出手方知不平凡。平凡的人:初關——明心,了無常。重關——見性,是功夫。牢關——打破生死做主翁。
【第85句】:【禪心佛語】時間總是會過去的,無常的人生,生命都是在不斷的流轉著。但是每個人的業力還是感受著自己的果報,因此,你要怎樣的人生完全在于你的自我如何來改變未來。
【第86句】:【禪心佛語】反對與質疑很簡單,大要說來,只不過是兩方面:一是因誤會而有疑,一是出于偏邪的故意攻擊。對于誤會,吾人應當解釋,對于故意,吾人應當正辭以破解之。
【第87句】:【禪心佛語】同樣的一瓶飲料,便利店里2塊錢,五星飯店里60塊,很多的時候,一個人的價值取決于所在的位置。
【第88句】:【佛心禪語】安心不可向外馳求,不可脫離當下。迷失也好,覺悟也好,煩惱也好,清涼也好,道不遠人,都在當下。
【第89句】:【禪心佛語】生命本身沒有意義,生命因為你選擇的路而有意義,心是一條路,心寬心窄,心大心小,德行是一條路。你所認識的世界。我們要活一場生命的圓滿。
【第90句】: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當我們覺得力不從心的時候,不妨將一切交付給時間,讓我們把該忘記的都忘記,然后漫不經心地從一個故事走進另一個故事。
【第91句】:【禪語人生】一切禪修皆離不開止觀,一切禪定功夫皆來自止觀,世出世法皆離不開止觀,止是修定、觀是修慧,功德福報皆來自止觀雙修雙運的結果。
【第92句】:【佛心禪語】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處都是好處,這才是解脫。
【第93句】:【佛心禪語】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頭上,他卻看著高興,拿“殘酷”做娛樂,拿“他人的苦”做賞玩,很慰安。
【第94句】:有及非有,二俱遠離,法相所攝真實性事,是名無二。由無二故,說名中道。(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六
【第95句】:【禪心佛語】人們對物質現象的認識,主要通過兩種渠道:一是通過顏色來認識,一是通過形象來認識。
【第96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殘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里沒有慈悲、包容。真正的缺陷,也不是環境的困頓,蹇厄,而是自己喪失信心。
【第97句】:【禪心佛語】對于別人做的好事,即使我們不能親歷而為,也當懷一顆隨喜的心。要相信,肯于幫助別人的人,注定會被幫助,肯于愛世界的人,注定會被愛。
【第98句】:生活中最佳的心態就是能隨遇而安、平和忍讓。不要計較眼前得失功過,要經常在錯誤中糾正自己、在幸福中感謝他人、在知足中怡然自樂、在奉獻中甘愿付出。
【第99句】:【哲理心語】人心本善,之所以有惡,是因為心智被塵封了。間的善也可以變惡,惡也可以變善,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規勸那些惡人拭去塵埃,找回自己的善根吧,那樣才會春風照日。
上一篇:晚安文案經典,太戳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