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慣)指人表面上和氣,背地里使壞。
【第2句】:天上星星地上板凳腳——數不清(白族)
【第3句】:板凳上的臭蟲——靠屁股吃飯
【第4句】:【吃人家飯,給人家干】在經濟上受人控制。或說:受人一 飯,聽人使喚/端人家碗,服人家管。馬烽西戎《呂梁英雄 傳》:“吃人家的飯,就給人家干。人家讓干啥還不是個干 啥。”
【第5句】:【有賣的,有買的】謂互相需要,事情總能辦成。或說:有 丟的,有拾的/有丟的,有揀的。王統照《山雨》:“你真是個 雛子,有賣的就有買的,沒有銷路我自己還吸得下?”
【第6句】:【吃不了兜著走】(慣)指一旦出了事,要承擔全部后果。 也作吃不了包著走。 吃不了兜著跑。 吃不了兜著。
【第7句】:【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慣)比喻人不知輕重,不識好歹。 也作“頂著鵝毛不知輕,壓著磨盤不知重”。
【第8句】:【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釋義:只要自己站得穩,立得正,就不怕別人的攻擊。例句:銀花道:“隨她說?她那黃口白牙,逢人便講,遇人就說,講的那些話難聽死了。”金花道:“只要船頭坐得穩,不怕浪來顛。”
【第9句】:【四大丑女】古有四大美女,人皆知之;古有四大丑女,人多不知。何也,文人之偏見也,傳美不傳德。古代的四大丑女是指遠古時代的嫫母、戰國時代的鐘離春、東漢時期的孟光、東晉時期的阮德慰的女兒阮氏。她們雖然容貌丑陋,但都是有德有才之人。嫫母被認為是四大丑女之首,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云:“嫫母樓傀,善譽不能掩其丑。”但是屈原在《楚辭·九章·惜往日》中說:“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可見,嫫母是十分賢德的。嫫母養蠶繅絲,把絲織成綢子用來做衣服,被后人尊為“先蠶姑娘”。黃帝娶她為妻。鐘離春,史載她“四十未嫁”,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而且皮膚烤漆。因她居住在齊國無鹽縣,后來人常以“無鹽女”指代丑女。但她關心國家大事,以天下為己任,曾去拜見齊宣王,當面指責齊宣王的不足之處,齊宣王十分感動,遂立她為后。孟光,《后漢書·梁鴻傳》載:盂光“粗陋無比”,“肥丑而黑”,能“力舉石臼”。有人給孟光提親時,她說必嫁梁鴻,當時的人都笑她,但梁鴻卻看中了她的德行,于是娶她為妻。后來,孟光隨梁鴻隱居于霸陵山中,孟光每日在家都準備好飯菜等候梁鴻回來,然后雙手把盤子舉到自己的眼眉處遞到梁鴻面前,十分恭敬,“舉案齊眉”這一成語就源于此處。京劇《龍鳳呈祥》孫尚香有一句唱詞,把自己與劉備的結合唱作“好比梁鴻配孟光”。阮氏,她嫁給了當時的名士許允。但是新婚之夜,許允卻被阮氏的容貌嚇得跑了出去。可見,阮氏相貌是很丑的。后來,還是許允的朋友恒范相勸,許允才又進了洞房。當他實在無法忍受阮氏的丑貌再次想跑出洞房時,阮氏抓住了他的衣服說:“婦女有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項標準,我只是缺乏容貌而已;衡量君子的標準上百條,你占那一條?”許允說:“我都具備。”阮氏說:“百條之中,第一便是德,但你卻好色不好德。”許允十分慚愧,自此知她與一般女子不同,二人相敬一生。四大美女與四大丑女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四大丑女的結局遠遠好于四大美女。
【第10句】:【三畝棉花三畝稻——晴也好,落也好】(歇)落:方言,下雨。晴天對棉花生長有利,雨天對稻子生長有利。比喻不論出現哪種情況,都沒有什么不好。
【第11句】:【 三年等個閏臘月】意即等待機會。相關的:十年難逢閏 臘月。西戎《兩澗之間》:“咱們三年等他個閏臘月,不信他 們就沒有用咱的時候。”
【第12句】:【丈人】“丈人”就是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原是對一般老人的尊稱。這種稱呼還保留在現在舞臺的傳統戲曲中,稱老頭兒為老丈。《淮南子·道應訓》高誘注:“老而杖于人,故稱丈人。”黃約齋的《字源》說丈就是杖。可見“丈”與“杖”通。所以“杖人”又名“丈人。” 那么,何時這個對老人的尊稱才轉化為對妻父的尊稱呢?有人認為起源于漢代匈奴。班固著《漢書·匈奴傳》中有匈奴單于謂漢天子為“我丈人”的說法。當時漢朝歷代皇帝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公主或宗室女(也有以宮女假冒的)嫁于匈奴單于為妻,故有此稱。此書是史書,當信。但是否在漢人中普及還有待研究。而對妻母尊稱為“丈母”,最早的記載大約算北齊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風操》,其中有“丈人之婦,為俗呼為丈母”的說法。說得很清楚,丈人之婦謂之丈母,當是先有“丈人”,后有“丈母”。北齊晚于漢,早于唐,此說早于“源自柳宗元之說”,也就是說,“丈人”稱謂最遲在北齊。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是怎么說的呢?他在《祭楊憑詹事文》中云:“年月,子婿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靈。”這里,柳宗元自稱子婿,稱岳父楊憑為“丈人”。宋朝人《猗覺察雜記》和《雞肋篇》據以為證,認為稱妻父為“丈人”系始于此。新版《辭海》“丈人”條下,也引了此證,加以確認。本人認為,權威《辭海》有武斷之嫌,違背了后隨先說的規律。
【第13句】:【鵲橋】人們常用“鵲橋”來比喻夫妻相會。那么,“鵲橋”是個什么樣子的橋呢?民間傳說玉帝之七女思凡下界,與耕種為生的牛郎相遇,遂結為夫妻,男耕女織,過著平靜恩愛的生活,人們以“牛郎”、“織女”稱呼他們,牛郎織女生育一男一女。這種平靜的生活突遇變故,天庭派神兵把織女抓到上界,牛郎見狀,用扁擔挑起一雙兒女,飛上天界,眼看就要追七織女,玉帝下令在他們二人之間劃出一道天河(即銀河),使他們只能隔河相望。他們的恩愛感天動地,地上的喜鵲于每年七月初七為他們在天河上搭成鵲橋,他們才得相會。直到現在,人們還流傳著七月初七見不到喜鵲的傳說。故“鵲橋”喻指男女結合、夫妻相聚的紐帶或橋梁。故又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第14句】:【破表——沒準兒】(歇)本指鐘表走時不準,轉指做事沒有把握,不確定。
【第15句】:電視電話——耳聞目睹
【第16句】:【過年娶新媳婦兒——雙喜臨門】(歇)指兩件喜事同時到來。
【第17句】:船底澆花——多此一舉
【第18句】:【碟大碗小,經常磕碰】家庭內部,難免發生爭吵。類似的: 鍋碗勺子,哪能不碰撞/鍋碗勺子常碰撞/勺子免不了碰鍋 臺。張賢亮《肖爾布拉克》:“有的家庭,你別看他們碟子碗 經常磕碰,要仔細觀察他們相互之間的眼睛神態,興許還是 有情有意的一對哩。”
【第19句】:鵝吞雞頭——卡殼了
【第20句】:【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兒】(歇)指拿條件類似的人或物勉強充數。有時用作謙語,指勉強湊合著。有時含責罵意。 也作禿子作和尚——將就著。 禿子跑到和尚廟——硬充數。
【第21句】:奶奶和一個遠房的親戚拉家常,問她家有幾口人,她苦笑一下說:“我現在是頭疼一家病,腳動大搬家啊!”(江蘇·金湖)
【第22句】:【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實】(諺)實:實情,這里指隱私。打人不要打膝蓋骨,打壞了人就無法站立;說人不要揭隱私,揭開了人就無法做人。指揭人隱私是極不道德的。
【第23句】:【有眼不識泰山】(慣)泰山:我國五岳之一,為東岳。長著眼睛卻不認得泰山。比喻見識淺薄,認不出地位高、本領強或名氣大的人。
【第24句】:【打小九九】(慣)小九九:乘法口訣。比喻在心里盤算。
【第25句】:【好了瘡疤忘了疼】釋義:境況變好了,就忘記過去的困苦。例句:大春說:“三貴哥!你早先在城里打鼓收破爛,掙錢就吃喝嫖賭,把莊稼活早忘了,這工夫分了地,你還那么懶散,你這是好了瘡疤忘了疼呀!你爹怎么死的?……”
【第26句】:【打成一鍋粥】(慣)形容打作一團,場面十分混亂。
【第27句】:【井底蝦蟆吞卻月】(慣)比喻心高妄想,無法辦到。
【第28句】:【慷他人之慨】(慣)指拿別人的東西或錢財作人情或揮霍。
【第29句】:【不知道是方是圓】不知道情況,不知道什么性質。菡子 《糾紛》:“叫劉二這種老實人到哪里去公開,要大家不給劉 二說話,他自己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方呢還是圓呢!”
【第30句】:【將心比心,強如佛心】(諺)佛心:佛祖大慈大悲的心。人只要能處處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別人的心,就會比佛心還要慈悲。指人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就是高尚的人。
【第31句】:【胳膊擰不過大腿】(諺)胳膊細長,大腿粗壯,胳膊無力扭過大腿。 比喻弱勢者拗不過強勢者。 也作胳膊扭不過大腿。 胳膊肘彎不過大腿。
【第32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諺)苦中苦: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痛。人上人:出類拔萃的人。指只有承受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才能出人頭地。
【第33句】:田埂上修豬廄——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34句】:干活休息時,大家談起了弟兄幾人中,常常會有一個不爭氣的,并且還舉了一些例子。張大爺結語似的說:“‘三斑出一鷂,三虎出一豹’,看來是很有道理的。”(河南·西平)
【第35句】:【交椅】現在所說的“交椅”,是人們對權力的另外一種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組織、某單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處?傳說“交椅”與唐玄宗李隆基有關。這位李三郎風流成性,喜好旅游,經常游山玩水。可是,出遠門不能坐龍椅,那些太監設計出輕巧方便且能折疊的椅子,不用就疊上,用時再打開,而且還能靈活轉動一周。玄宗坐上一試,果然舒服,比龍椅還要受用。因為這種椅子可以折疊,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傳旨,將此皇家專利產品命名為“交椅”。不過,“交椅”在史料中確有記載。宋代高承在《事務紀原》中引《風俗通》的話說:“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這段話明確指出,在漢代稱胡床,在宋代稱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較實用,樣子猶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雙足交叉,可以折疊,好像現在的馬扎。到隨朝,因忌諱“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為“交床”。約在唐以后,人們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隨即榮升為“交椅”。到了南宋時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當時的“交椅”有直背與圈背兩類,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漢中坐第一把交椅,別忘了,那小說是明朝人寫的,不過,文藝作品也不能脫離當時的生活環境。
【第36句】:船底下放鞭炮——悶聲悶氣;悶聲不響
【第37句】:【四兩換半斤】(慣)指占了點兒小便宜。
【第38句】:雨后山洪——沖勁大
【第39句】:【老虎插了翅膀】釋義:比喻強大的得到好條件更加強大。例句:姓劉的政治包袱一甩,官復原職,他可是老虎插了翅膀,非得收拾咱們不可!
【第40句】:【豆干飯悶著】指不說話,沉默。浩然《艷陽天》:“嘿,瞧你 這個人,你怎么豆干飯悶著,不早說呀!”
【第41句】:【溫吞水退不得毛】殺豬,殺雞鴨,都需用開水退毛。此指 不果斷,不明朗。圖書:“溫吞水退不得毛,鈍刀子割不得 肉。態度曖昧,模棱兩可,吞吞吐吐,欲說不說,全是不行 的。”
【第42句】:售貨員粗心,多給我一枝鉛筆。姥姥知道了說:“一個雞蛋吃不飽,一個名聲講到老。為人可別貪小便宜啊!”我聽了姥姥的話,便把鉛筆退回去了。(河南·輝縣)
【第43句】:【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國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因而形成中國獨有的景觀——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人山人海,一票難求。春節的主調是慶豐收,除邪氣,求得來年吉祥如意。春節的時間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古時稱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紀年,定公歷1月舊為元旦,將舊歷元旦改稱春節。傳統意義的春節時間較長,一般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俗稱臘月)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民俗活動很多,如祭祖、拜年、走親戚,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等。各地還有多種娛樂活動,如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戲等,現在又增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了。
【第44句】:哈巴狗見了主人——俯首帖耳;搖尾乞憐
【第45句】:【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諺)指人的防患意識往往難以長久。
【第46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釋義:運籌:制定策略。帷幄:古代軍中帳幕。在后方制定作戰策略,指揮前方作戰,就能取得勝利。例句:杜耀光得意地說:“人家參謀長,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還不比我們高明萬倍?”
【第47句】:【鋼要用在刀刃上】見“好鋼使在刀刃上”。
【第48句】:燈草織布——枉費心機
【第49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指不會傷害自己。清代《蕩寇志》: “怎么,外感證好吃這種大補藥?算來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一準是他昏了開錯的,須接位高明先生來評評看。”
【第50句】:麻雀當家——七嘴八舌
【第51句】:【便宜不過當家】(諺)便(pian)宜:便益,好處。當家:自家。有好處的事,不可落入外人手里。指有便宜要讓自己家里人享用。
【第52句】:小蘭穿不好毛衣,直怨媽媽織得不合身。媽媽聽了,走過來三拉兩拽就給她穿好了。小蘭照照鏡子,高興得直笑。媽媽說:“你這笨妮子,是手不溜怨襖袖,襖袖長怨你娘啊!”(河南·鶴壁)
【第53句】:【亂成一鍋粥】(慣)形容秩序非常混亂。 也作亂成一團。 亂成一團麻。
【第54句】:【半老徐娘】“半老徐娘,風韻猶存”。典出唐·李延壽《南史,元徐妃》。 “徐娘”歷史上真有其人,她的名字叫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蕭繹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多情之人,他喜歡的是“媛女”,就是“美少女”,所以,當徐昭佩為蕭繹生下一男一女后,大概發胖變丑,不再光顧。她試圖挽回皇帝對她的愛,競走極端給丈夫下了劑“猛藥”——蕭繹是歷史上有名的獨眼皇帝,對自己瞎眼的事很忌諱。徐昭佩對自己的獨眼龍老公,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她竟別出心裁地弄出一種“半面妝”來對付他。你不是一只眼嗎,我只在半面臉上化妝。蕭繹明知徐昭佩的刻薄用意,當場拂袖而去,更加不來了。徐昭佩深宮寂寞,芳華虛度,這時她已經年近不惑了。她終于按捺不住,找到一位眉清目秀、舉止風雅的美少年暨季江。由于蕭繹眼睛不好,又喜歡讀書,所以常令左右侍臣輪流讀給他聽,暨季江就是其中之一。一開始二人還是偷偷摸摸,后來索性公開來往。暨季江膽子也大,不但敢給皇上戴“綠帽子”,有人問他感受如何,他就說:“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尚多情。”意思是說柏直這個地方的狗,老了還能狩獵;溧陽這個地方的馬,老了卻還有神韻;徐妃,雖然老了卻仍然多情。 “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便此而來。當然,徐昭佩淫性不改,落得個被皇上踢死的可悲下場。
【第55句】:【橄欖枝】“橄欖枝”即油橄欖的枝葉。西方常用作和平的象征。這一用法的產生,要從《圣經》說起。《圣經·舊約·創世紀》載,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后,人類繁衍生息,數量越來越多。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的盡都是惡”,使地上充滿了強暴。上帝為此而憤怒,決心“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由于諾亞是義人(無罪的人),上帝不忍讓他一家人與眾惡人一同被除滅,就指示諾亞造一只方舟,帶領全家及各種成對的飛禽走獸進入方舟保命。 “當諾亞600歲,2月17日那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勢浩大,持續漲了一百五十天。諾亞放出鴿子,試探洪水情況,其時天下滔滔,鴿子無法落地,便又飛回了方舟。七天以后,諾亞又一次放飛鴿子,晚上鴿子回來時,嘴里叼著一片橄欖葉,諾亞由此獲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來,人們便把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征。雙方交戰,一方愿意和解,便可說伸出橄欖枝。鴿子也成了和平的象征,稱為“和平鴿”。
【第56句】:【一車多礙轍,船多擦邊】數量太多,互相妨礙。李準《冰化雪 消》:“我沒有什么說的!反正車多礙轍,船多擦邊。”
【第57句】:【螻蟻尚且貪生,為人何不惜命】釋義:螻蟻:螻蛄和螞蟻。螻蟻小蟲還貪戀生命,何況是人。舊時乞求活命或勸人不可輕生的話。例句:可憐也,這婆婆掉了桶在這井里。不敢回家中去,在此尋個自盡。嗨,可不道螻蟻尚且貪生,為人何不惜命。左右!拿著那揉鉤槍,井中替她撈出那桶來。
【第58句】:【不吃魚,口不腥】見“沒吃鮮魚口不腥,沒做壞事心不驚”。
【第59句】:今年竹子來年筍——無窮無盡
【第60句】:【百萬豪家一焰窮】(諺)豪家:富豪之家。任你是百萬富豪人家,一場火災會燒得精光。指水火無情,必須謹慎防范。
【第61句】:【驢跟馬跑折了腿】謂比不上,勉強追趕沒有益處。海外 張愛玲《茉莉香片》:“你那個英文——算了吧!蹺腳驢子跟 馬跑,跑折了腿,也是空的!”
【第62句】:下了十八層地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第63句】:【勤借勤還,再借不難】見“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第64句】:【自騎馬自喝道】(慣)自己騎馬,自己吆喝著開道。比喻自己給自己壯聲威。
【第65句】:表壯不如里壯。
【第66句】:【千年松,萬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諺)松樹的樹齡可達千年,柏樹的樹齡可達萬年,但都比不上槐樹的樹齡。指天下樹齡最長的要數槐樹。
【第67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釋義:“睛”與“情”諧音。比喻彼此終究有情意。這是劉禹錫《竹枝詞》名句。例句:依我分析:你們這段兒難忘的八月十五,難忘的七十二天,可以說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晴”吧?
【第68句】:【打腫臉充胖子】要面子,硬充好漢。類似的:鼓著腮幫去 充胖。巴金《談(秋)》:“他寧肯有病裝健康人,打腫臉充胖 子,不讓任何一個人知道真實情況。” 當面鼓,背后鑼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耍兩面派。類似 的: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汪幸福《浪跡臺灣島》:“商人 那種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的本領,自然運用得嫻熟自 如。”
【第69句】:【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諺)到運用知識時才恨書讀得太少,事情不經過實踐就不知道艱難。指書要在平時勤學苦讀,事要在實踐中自覺磨煉。
【第70句】:洗淋水澡——首當其沖
【第71句】:【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諺)寧可迎娶大戶人家的奴婢,也不要娶小戶人家的女兒。指大戶人家的婢女往往知書識禮,而小家女子往往缺少教養。
【第72句】:【千古】“千古”,為哀挽死者之辭,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其含義有二:一日年代久遠。《水經注》中有文:“追芳昔娛,神游千古。”又如千古絕唱一詞;一日永別。《新唐書·薛收傳》中記載:薛收三十三歲卒,秦王李世民聞訊,哀痛之至。他寫信給薛收二哥的兒子元敬,信中云:吾與伯褒(薛收字)原在軍中服務,經常一起外出作戰,他辦事殷勤,很有抱負,想不到現在“一朝成千古也”。“千古”一詞由此而來。
【第73句】:酒壺當夜壺用——派錯了用場
【第74句】:【釘頭碰著鐵頭】(慣)形容厲害人碰上了厲害人,雙方態度都很強硬。
【第75句】:【茄子大一個星宿】(慣)星宿:我國古時指星座,共有二十八宿。像茄子那樣大的一個星座。比喻大小是個人物。
【第76句】:老沒牙的喝稀飯——無齒(恥)下流
【第77句】:神仙的茅坑——沒有份(糞)
【第78句】:【矮子看戲——見人道好,他也道好】.(歇)矮子擠在人群里看戲,并未看見,只好隨人說長道短。多指自己沒有主見,附和他人意見。
【第79句】:鴨子的屁股——愛翹:圓滑;又圓又滑
【第80句】:【冷處理】(慣)比喻事情發生后暫不解決,等有了合適的時機再作處理。
【第81句】:【把眼藥吃到肚里】釋義:眼藥不能吃,比喻把事情搞錯了。例句:“有人說咱張獻忠服輸了,真想投降,這可是把眼藥吃到肚里啦。”
【第82句】:【東扯葫蘆西扯瓢】(慣)比喻東拉西扯,漫無邊際地閑聊。 也作東扯葫蘆西拉瓢。 東拉葫蘆西扯瓢。
【第83句】:頭戴背簍進城隍廟——想充大頭鬼
【第84句】:【亂世出英雄】在混亂的情況下,人的才能容易表現出來。 或說:亂世英雄起四方。李曉明等《平原槍聲》:“我常說,你 是有能耐的人,要好好干他一場!俗話說:亂世出英雄!”
【第85句】:【稍瓜打驢——去了半截】(歇)稍瓜:一種菜瓜,長而脆。本指用長而脆的菜瓜去打驢而斷成半截,轉指人走了一半,或情緒、財物等衰減了一半。
【第86句】:過了白露的莊稼——天不如一天
【第87句】:【兩斗皆仇,兩和皆友】(諺)雙方互相爭斗,便成了不解的仇家;雙方互相體諒,便成了相好的朋友。 指人際間的關系,應當是化敵為友,增強友誼。
【第88句】:【鐵路巡警——你管不著這一段】(歇)巡警:舊時指警察。指各有各的管轄范圍,互不干涉。也指不該管的管不著。 也作鐵路警察擺手——管不著這一段。 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第89句】:【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諺)黃連:常用中藥,味苦。人參:滋補品。黃連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們也不認為它有功;人參滋補而貴重,即使吃死人,人們也不相信它是兇手。指人們往往不能真正認識事物真相,甚至認不準功過是非。
【第90句】:【草綠色軍服】“草綠色的軍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20世紀初,英國人為了掠奪非洲南部的財富,派軍隊進攻非洲的布爾人。當時,布爾人的武器不如英國軍隊。為了戰勝數量比自己多出五倍的英軍,布爾人便根據非洲的山地特點,穿上草綠色的衣服,并把武器也涂上了與草木相似的顏色。他們悄悄地躲在叢林里,敵人簡直看不出叢林里有人。而當時的英軍卻穿著很顯眼的紅色軍服,暴露得十分清楚。由于英軍目標太明顯,布爾人老遠就可以用武器射擊,英軍被打死打傷七萬多人。后來,英國軍隊接受了這個教訓,將紅色軍服改為暗綠色。以后,各國的軍隊也相繼把軍服改成了黃色或草綠色。
【第91句】:【拄棍要拄長,結伴要結強】(諺)指拄拐棍要拄長的,長的穩當;結伴當要結強的,強的可靠。
【第92句】:星期天,我們學校全體師生上山栽樹。爺爺聽后,捋著胡須高興地說:“栽上一棵樹,修個小水庫;栽上一片林,等于修個水庫群。”(河南·汝陽)
【第93句】:八百錢開當鋪——支持不久
【第94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釋義:比喻碰到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辦法對付。“砍柴”又作“打柴”。例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到哪說哪。生死福禍有個天命管著哪!只要這會兒不被打死,到時候,咱哥倆就在一起混,你聽我的,不會叫你吃虧。
【第95句】:河魚下海——不知深淺
【第96句】:狐貍嫁給黃鼠狼——對騷貨
【第97句】:白蟻鉆過的料——壞透了
【第98句】:【 魯班門前弄大斧】魯班,戰國時期有名的木匠。此句表 示:在內行人面前賣弄自己,太不自量。成語:班門弄斧。 賈平凹《廢都》:“得了得了,鍾主編是什么人,你別魯班門前 掄大斧!”
【第99句】:【拉饑荒】(慣)比喻欠債。 也作“拉虧空”。
上一篇:QQ空間最吸引人的古訓賢言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