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君子一言,快馬一鞭】(諺)指重然諾、講信用的人,一言出口,必定實行,絕不中途反悔,就像快馬上道,只需一鞭便不再停蹄一樣。
【第2句】:媽媽叫我掏灶里的灰,并說:“勤掃地,勤掏灰,一年省個大草堆。”(江蘇·沭陽)
【第3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慣)形容花費了極大的力氣。
【第4句】:【神龍見首不見尾】(慣)形容行動巧妙迅速,或行動詭秘,不見蹤影。
【第5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釋義:甲:居第一位。陽朔:縣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北部,漓江流經(jīng)境內(nèi),風(fēng)景秀麗,在桂林山水中居首位。桂林的山水居天下第一位;陽朔的山水又居桂林第一位。例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桂林人是很愛夸引這兩句話的。到過桂林而且游過陽朔,我自己也能承認(rèn),這兩句話并不算夸張。
【第6句】:小剛的腦袋瓜很好用,但太貪玩了。老師批評他說:“你呀,就算長著個金腦瓜、銀腦瓜,不認(rèn)真學(xué)習(xí)也白搭。”(山東·冠縣)
【第7句】:【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慣)一個做惡人,一個充好人。比喻兩人串通一氣,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壞事。
【第8句】:【千金難買一句話】(慣)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輕易說話。
【第9句】:【一鍬挖出個金娃娃】獲利迅速而豐厚。金,也說:銀。西 戎《麥?zhǔn)铡罚骸澳芏啻蚣Z食?一镢頭刨個金娃,我也不愛!” —碗倒不出一碗經(jīng)過一道手續(xù),會有損耗。碗,也說: 瓢。明代《金瓶梅》:“還要舊時原價,就是清水,這碗里傾倒 那碗里,也拋撒些兒。”
【第10句】:【掌舵的心不慌,乘船的便穩(wěn)當(dāng)】(諺)掌舵的:船上的舵手。船在波浪中,舵手沉著自信,坐船人心里就踏實。比喻領(lǐng)導(dǎo)人物在危險時刻從容不迫,人們就有了主心骨。
【第11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最好趕快離開。語出《南史》:“檀公 三十六計,走為上。”明代《水滸》:“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若不快走時,更待什么!”
【第12句】:【事有湊巧,物有偶然】事情有偶然性,難以預(yù)料。明代《古 今小說》:“事有湊巧,物有偶然,此時胖婦人年紀(jì)約近五旬, 孤老來得少了,恰好得女兒來接代,也不當(dāng)斷這行業(yè),索性 大做了。”
【第13句】:【不顯山,不露水】釋義:比喻守口如瓶,不露聲色。例句:“吵什么呢?背人的事,不顯山不露水唄!”
【第14句】:【天沒眼睛,地沒良心】謂天地間沒有公正。《李順大造 屋》:“天沒眼睛,地沒良心,窮人受的災(zāi),想也想不到,說也 說不盡。”
【第15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釋義:聽到的不可輕信,只有親眼看見的才是真實的。例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天香更把臉一沉,“人家又當(dāng)上大官,大老遠(yuǎn)從北京下來,為的是解決咱們兩家的老大難問題……”
【第16句】:【大海禁不起瓢兒舀】只減少,不增加,總會有窮盡的時候。 李英儒《還我河山》:“只要埋頭下工夫,大海擱不住勺子舀, 一萬重山也有爬到頭的時候。”
【第17句】:鄰居張嬸來家里還錢,奶奶客氣地推辭了一下,沒想到張嬸把錢揣進(jìn)懷里就走了。過后,奶奶尷尬地說:“虛意思碰見熱沾皮,客氣話被聽成了圣旨法律,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河南·汝陽)
【第18句】:【講風(fēng)涼話】見“說風(fēng)涼話”。
【第19句】:【半夜吃黃瓜——不知頭尾】(歇)指不知道事情的底細(xì)或經(jīng)過。 也作半夜吃黃瓜——摸不著頭腦。 半夜摸黃瓜——不知頭尾。
【第20句】:【英雄無用武之地】才能無法發(fā)揮。反義說:英雄有用武 之地。海外張愛玲《傾城之戀》:“憑著這點本領(lǐng),她能夠做 一個賢惠的媳婦,一個細(xì)心的母親。在這里她可是英雄無 用武之地。”
【第21句】:【一把手】“一把手”是民間俗稱,指一個地區(qū)、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人。“一把手”這一稱呼的來歷,與象征權(quán)力的印信印鈕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也就是說,“一把手”這個詞從產(chǎn)生之日起就與權(quán)力是緊密相連的。中國的印信起源很早,據(jù)史料記載,大概周朝就已經(jīng)使用印章了。自秦漢以后,歷朝都制定了官印制度,對印文、材質(zhì)、印鼻、尺寸、印綬都有詳細(xì)的規(guī)定,以區(qū)別不同的等級和權(quán)力的大小。比如秦漢時規(guī)定,皇帝用六璽,白玉質(zhì)地,螭虎鈕,皇后金璽蛇鈕,諸侯王金璽駝鈕,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將軍金印龜鈕,食祿二千石銀印龜鈕,千石以下至二百石以上銅印鼻鈕。這里的“鈕”,根據(jù)《說文解字》中的解釋,就是指印鼻,也就是便于手把抓印面的借力飾物。從魏晉到宋元時期,印章印文和印綬都有較大的變化,而印鈕的變化相對較小。進(jìn)入明清時期,官印多為方形或長方形,寬邊,細(xì)朱疊文,又稱為“關(guān)防”。由于尺寸較大,材質(zhì)厚,質(zhì)量重,為了便于蓋章,出現(xiàn)了把手,稱為“印把子”、“印把手”。因為印章的加蓋,也就意味著權(quán)力的確認(rèn)和實施,所以,“印把子”、“印把手”逐漸訛傳為“一把手”,象征著某一范圍的最高權(quán)力。進(jìn)入現(xiàn)代社會以后,橡膠印章大量應(yīng)用,官方印章的形制基本穩(wěn)定下來,印面上的把手非常明顯,人們更樂于使用“一把手”這一形象的稱呼,來指代某一范圍的最高權(quán)力和主要負(fù)責(zé)人。
【第22句】:【只有窮秀才,沒有窮舉人】(諺)秀才只取得了進(jìn)學(xué)的資格,所以可能還很窮;舉人卻已取得了做官的資格,因此不會再窮。指只有窮的讀書人,沒有窮的做官人。
【第23句】:【抬頭一個主意,低頭一個見識】(慣)形容人足智多謀。
【第24句】:【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釋義:比喻不管少了誰,事情照樣辦。例句:“你走,你走,走就走唄;一句話說到底:有雞天也亮,沒雞天也明!”
【第25句】:【不叫的狗咬人】釋義:比喻害人的人兇相不外露。例句:故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個老實巴交的屠戶,平日不吭不聲,三錘砸不出個響屁。可是不叫的狗咬人。他為王秋赦總結(jié)過一句話,當(dāng)時流傳甚廣,影響頗壞。
【第26句】:【張和尚的帽子,抓給李和尚戴】釋義:比喻弄錯了對象或事實,張冠李戴。例句:你老東西聽明白:那是竹子錢!我賣竹子給你們紙廠的錢!莫張和尚的帽子,抓給李和尚戴!
【第27句】:鱷魚吊孝——假慈悲,真兇狠
【第28句】:足球隊員——不用手(守)
【第29句】:【 天狗吃不日頭】舊時習(xí)俗,認(rèn)為日蝕、月蝕是天狗要吃 太陽月亮,敲鑼以便嚇退。此語借指事情不會有危險,仍會 恢復(fù)正常。日頭,也說:月亮。李季《王貴與李香香》:“世上 有怪事,天上也一樣,天狗還能吃月亮。”
【第30句】:我學(xué)習(xí)怕吃苦,不愿意下力氣。爸爸說:“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鳳凰鳥。干什么事不愿意下本錢都不行。”(湖北·武漢)
【第31句】:【寧可玉碎,不能瓦全】(諺)寧愿作為美玉被擊得粉碎,也不作為瓦片而被保護得完好。比喻有氣節(jié)的人,寧可忠貞而死,絕不茍且偷生。 也作寧為玉碎,不作瓦全。 寧甘玉碎,必不瓦全。
【第32句】:【白龍瞟娘,必主雷雨】釋義:白龍:“傳說中白色的神龍。(帝)以甲乙殺青龍于東方,以丙丁殺赤龍于南方,以庚辛殺白龍于西方,以壬癸殺黑龍于北方。”此處借指西方上空出現(xiàn)的白云。五月十三日為白龍生日,謂此日西方出現(xiàn)白云,必有雷雨。例句:五月十三日,為白龍生日,謂“白龍瞟娘,必主雷雨。”
【第33句】:【地是大家種,路是眾人走】(諺)土地,是大家種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權(quán)利行走。
【第34句】:黑瞎子按鍵盤——亂彈琴
【第35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見“防人之心不可無”。
【第36句】:盲驢拉磨——瞎轉(zhuǎn)圈
【第37句】:【鼻子翹上天】(慣)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也作“鼻子朝天”。
【第38句】:【嫩竹子做扁擔(dān)——挑不了重?fù)?dān)】(歇)指缺乏鍛煉的年輕人,擔(dān)當(dāng)不起重任。
【第39句】:【 水清不養(yǎng)魚】條件太嚴(yán)格,會適得其反。語出《漢書》,原 句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或說:水越清,魚越 少。姚雪垠《李自成》:“也有些弟兄不是老八隊的老底子, 紀(jì)律就差些。有不少人勸我睜只眼,合只眼,說是水清不養(yǎng) 魚。”
【第40句】:姐姐要代表水利局參加縣工會舉辦的“國慶五十周年演講會”。爸爸對姐姐說:“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練不好一張嘴,得下工夫啊!”(山西·平陸)
【第41句】:廣交會上簽合同——出口成章
【第42句】:菖蒲花兒——難見面
【第43句】:茶杯里放塊糖——壽命不長
【第44句】:【當(dāng)差不自在,自在不當(dāng)差】謂職務(wù)在身,由不得自己。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們可別打槍。我這是給人家當(dāng) 差啊!當(dāng)差不自在,自在不當(dāng)差,我這也是沒辦法呀!”
【第45句】:【背靠背】(慣)指不當(dāng)著有關(guān)人員的面檢舉揭發(fā)問題或提出批評意見。
【第46句】:老牛掉進(jìn)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47句】:【堤外損失堤內(nèi)補】(諺)堤:沿海、河、湖等的防水建筑物。指農(nóng)作物要是在堤外受到損害的,就要在堤內(nèi)設(shè)法得到補償。比喻在這方面失去的,就要在那方面補起來,不使總體虧損。 也作“堤內(nèi)損失堤外補”。
【第48句】:麻袋里裝麥秸——草包
【第49句】:【瓦片也有翻身日】境遇總會好轉(zhuǎn)。瓦片,也說:屋瓦、鵝 卵石。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但終有一日,屋瓦也會翻 身,曾牛兩家,必為死敵。”
【第50句】:【八人轎也抬不出去】(慣)形容人心意堅決或地位穩(wěn)固。 也作“八抬大轎也抬不動”。
【第51句】:【丈夫人前走,帶著老婆的手】見“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
【第52句】:【一鍬就挖出個井來】釋義:比喻輕易就做成了一件事。例句:他又安慰郭全海,鼓勵他說:“隨便干啥,都不能一下就能干好的。不是一鍬就挖出個井來,得慢慢地挖,不能心急。”
【第53句】:【羊毛出在羊身上】(諺)羊毛是從羊身上剪來的。比喻用別人的錢,辦別人的事,虧了本對自己無損失。
【第54句】:七十多歲的張爺爺和李奶奶要結(jié)婚了。張爺爺對兒女們打趣道:“好兒好閨女,不如半路好夫妻。你們年輕人結(jié)婚是金花配銀花,俺這把年紀(jì)結(jié)婚可是西葫蘆配南瓜喲!”婚后老兩口恩恩愛愛,形影不離。村里人笑說他倆是“老頭不離老婆,秤桿離不開秤砣”。(安徽·蕭縣)
【第55句】:【隨風(fēng)倒】(慣)形容沒有自己的主見,哪邊勢力大就倒向哪邊。
【第56句】:【 水流千里歸大海】比喻匯聚,會合。類似的:千條小溪流 成河。成語:百川歸海。劉云若《小揚州志》:“今天可破鏡 重圓了,從此水流千遭歸大海,可喜可賀。”
【第57句】:【光腳不怕穿鞋的】窮困者不怕失去什么,沒有顧慮,膽子 大。曹禺《原野》:“光腳不怕穿鞋的漢,我虎子是從死口逃 出來的,并沒打算活的回去。”
【第58句】:大年初一借案板——大家都忙
【第59句】:老天爺?shù)墓展鳌斓刂畡e
【第60句】:鴨子下凍田——插不上嘴;難插嘴
【第61句】:【不鉆不穴,不道不知】(諺)物體不鉆就穿不出洞,意思不說就領(lǐng)會不清。指心意要表述清楚,不把話說清就容易引起誤會。 也作“不鉆不透,不說不知”。
【第62句】:【英雄出于少年】(諺)英雄好漢往往出自青年中。指年輕人血氣方剛,敢作敢為,最有活力創(chuàng)造英雄業(yè)績。。 也作“英雄出于少壯”。
【第63句】:【識人識面不識心】(諺)認(rèn)識人的外貌容易,了解人的內(nèi)心卻很難。 指人心難測。
【第64句】:奶奶聽我說明年再努力學(xué)習(xí),就說:“今年盼著明年好,用件袍子改件襖。”(河南·永城)
【第65句】:【門不當(dāng),戶不對,日久天長必成災(zāi)】(諺)結(jié)親的雙方,如果社會地位、經(jīng)濟狀況、文化層次等不相當(dāng),勉強結(jié)合,久后必生變故。指男女婚配要注意門當(dāng)戶對。
【第66句】:【一哭二睡三上吊】這是婦女受到委屈時采取的行動。趙 樹理《三里灣》:“從前那些愛使刁的女人們常用的‘一哭二 餓三上吊’的辦法,她不完全贊成。”
【第67句】:【會捉老鼠的貓不叫】(諺)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聲張。比喻精于辦事的人,只求實際效果而絕不張揚。
【第68句】:【焦了尾巴梢子】(慣)焦:干枯,轉(zhuǎn)指斷絕。尾巴梢子:比喻子孫。 譏諷人斷子絕孫。 也作“焦尾巴”。
【第69句】:【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釋義:比喻人受到激勵,才能樹大志,奮發(fā)向上。例句:這說明,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著眼點放在改造人的思想上,古語說,水激石則嗚,人激志則宏。
【第70句】:【 方的不來來圓的】變換手法。菡子《糾紛》:“你別看樓志 清就這么‘熊’掉了,他的鬼點子可多呢!方的不來來圓的, 硬的不來來軟的。”
【第71句】:【 今日有酒今日醉】只顧眼前一時的痛快,不顧其他。原 為唐人羅隱的詩句。日,也說:朝、天、夕。成語:及時行樂。 王安憶《文革軼事》:“她們都是很能抓住機會的孩子,并且 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72句】:張大爺?shù)膬合眿D厲害極了,整天大吵大鬧,惹得全家終日雞犬不寧。張大爺來我家閑坐,嘆氣說:“俺家媳婦是那種‘打公罵婆,拖小叔下河’的人。”(江蘇·射陽)
【第73句】:樹倒猢猻散——跑的跑,溜的溜,徹底垮臺
【第74句】:籠中鳥——有翅難展
【第75句】:戲臺上的夫妻——會兒的事
【第76句】:包米秸子當(dāng)?shù)褍捍怠獩]眼兒
【第77句】:【推開天窗說亮話】見“打開天窗說亮話”。
【第78句】:【打架忘了伸拳頭】(慣)形容人緊急關(guān)頭慌亂得忘了自己該做什么。
【第79句】:【大意失荊州】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漢政治、軍事重鎮(zhèn),據(jù)《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描寫,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由于出兵進(jìn)攻曹操,荊州沒有嚴(yán)密設(shè)防,上了東吳的當(dāng),孫權(quán)派兵襲取了荊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損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鏡說:“也要防備他們惱羞成怒,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搞一氣,怎么辦?‘大意失荊州’,想得太簡單,容易出事。”
【第80句】:一次,同伴和我一起到地里拾花生,把外衣丟在了地里。他媽媽知道后嚷道:“這孩子老是捉住個麻雀,丟掉了個老公雞。”(河南·尉氏)
【第81句】:【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好似衣錦夜行】釋義:富貴:指有錢有勢。人富貴了,應(yīng)當(dāng)回故鄉(xiāng)看一看。例句:羽搖首道:“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好似衣錦夜行,何人知曉?我已決計東歸哩!”
【第82句】:【生就的骨頭長就的肉】(慣)指生下來就是這樣,難以改變。 也作生就了的骨頭長就了的肉。 生就的骨頭。
【第83句】:【跟在人家屁股后頭轉(zhuǎn)】沒有主見,或不能自主,隨大流。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現(xiàn)在咱們什么事就得跟著人家 的屁股后頭轉(zhuǎn)。人家說一,咱們就不能說是二。”
【第84句】:【 說到激動處,淚從腮邊流】感動得流淚。《人民日報》 (1981,8,29):“至于有些做廣告宣傳的,更是盡夸‘瓜’甜, 待到讀者買到書之后,仔細(xì)一看,便覺得并不是這么回事, 更談不上‘看到激動處,淚從腮邊流’了.。”
【第85句】:【散了骨頭架】(慣)形容非常疲憊,渾身酸困。 也作“散了架”。
【第86句】:隔門縫看呂洞賓——小看了大仙
【第87句】:【嘴上掛得油瓶】(慣)形容人生氣時嘴巴高高噘起的樣子。
【第88句】:【吃涼不管酸】(慣)比喻對事情不操心。也比喻不管閑事。
【第89句】:【水是莊稼娘,無娘命不長】(諺)水就好比田禾的親娘一樣,沒了親娘,孩子就很難成長。指農(nóng)業(yè)豐產(chǎn)要靠水利建設(shè)。
【第90句】:數(shù)學(xué)測驗,我得了100分,樂得不得了。爸爸見了,說:“雷聲大,雨點小;人驕傲,成績少。你可千萬翹不得尾巴啊!人說‘走不盡的路,讀不盡的書,知不盡的理’。學(xué)習(xí)是沒有止境的,還得努力啊!”(安徽·壽縣)
【第91句】:喜鵲回窩鳳還巢——安居樂業(yè)
【第92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慣)南山: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指福運就像東海一樣無邊,壽命就像終南山一樣綿長。多用于祝壽。 也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第93句】:【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做事會得到相應(yīng)的效果。或說:種 麻得麻,種豆得豆/種果得果,種瓜得瓜。明代《古今小說》: “假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是因,得是果。不因下種,怎 得收成?好因得好果,惡因得惡果。”
【第94句】:【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zhuǎn)】(慣)形容人反應(yīng)遲鈍,懦弱膽小。 也作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zhuǎn)。 三推不上肩,四推和身轉(zhuǎn)。
【第95句】:東家瓜,西家棗——沒話尋話
【第96句】:頭頂上長眼睛——目空一切;旁若無人
【第97句】:老鼠集合——愉糧大隊
【第98句】:【臨上轎再扎耳朵眼】舊時習(xí)俗,女孩子要在耳垂上扎孔, 長大好戴耳墜。出嫁時再扎,已經(jīng)遲了。比喻預(yù)先沒有準(zhǔn) 備好,臨時忙亂。浩然《艷陽天》:“缺什么,今天趁著趕集, 買一買。誰要是不去趕集呢,就讓別人捎著買一下。千萬 別等著臨上轎再扎耳朵眼兒。”
【第99句】:【殺人見血,鏟草除根】(諺)殺人必須見血,證明人死無疑;斬草必須除根,使它不再萌生。指消滅敵方力量必須完全徹底,不留后患。 也作“殺人須見血,斬草要除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