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抓住旋風就是鬼】(慣)旋風:呈螺旋狀運動的疾風。比喻認假為真,搞錯了對象。
【第2句】:【寒天不凍勤織女,饑荒不餓苦耕人】(諺)指人只要勤苦勞動就不怕受饑受寒受災荒。
【第3句】:【千里長棚——沒個不散的筵席】(歇)長棚:舊時送人上路時為設宴餞行而搭建的棚子;富貴人家辦婚喪等事,也常搭設很長的棚子,宴請賓客。本指筵席總有完了的時候;轉喻人有聚就有散,不可能永遠聚在一起。 也作千里長篷——也沒個不散的筵席。 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第4句】:【結疙瘩】(慣)1比喻雙方因為某些原因而產生矛盾、隔閡。2比喻由于對某事不明白而心存疑問。 也作結扣子。 結死扣。
【第5句】:【錢財是倘來之物】(諺)倘來:偶然得來。錢財是偶然來到你手,又偶然被你掌握的。指錢財是身外之物,有了不必喜,失去不必愁。
【第6句】:【逢橋須下馬,過渡莫爭先】(諺)過橋時必須下馬步行,渡小時不可爭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門上路時要特別注重安全。 也作逢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舟。 臨橋須下馬,過渡莫爭船。
【第7句】:【《百家姓》不曾開簿面】(慣)《百家姓》:舊時一種學童用的啟蒙課本,把姓氏編成四字句,便于兒童識字。開簿面:舊時在捐款簿上最先寫上姓名和款項。比喻事情還沒開始。
【第8句】:【騎瞎馬走黑道】(慣)比喻盲目行動,走錯了路。
【第9句】:【昧著惺惺使糊涂】(慣)昧:隱藏。惺惺:清醒。指心里明白,裝作糊涂。
【第10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諺)穿靴:腿腳浮腫得像穿上靴子一樣。 戴帽:頭臉浮腫得像戴上棉帽一樣。男病人腿腳腫,女病人頭臉腫,民間認為是將死的預警。 也作“男怕腿腫,女怕臉腫”。
【第11句】:【朋柴火焰大,人多主意高】(諺)朋柴:柴火堆。柴多了燃燒起來火焰就高,人多了討論出的計謀就妙。指人多智廣。
【第12句】:【一個蘿卜一個坑】(慣)1比喻一人一個崗位,沒有剩余或空缺。 2形容對事情認真,一絲不茍。 也作一個蘿卜頂一個窩。 一個蘿卜填一個坑坑。
【第13句】:【做賊不犯,少做一遍】(諺)指做賊的不犯案,是因為做的次數還少,做多了必犯。
【第14句】:【兩軍相遇勇者勝】(諺)兩軍交戰,到了狹路相逢的時候,只有勇猛無畏者才能取得勝利。指常規戰斗憑智謀,狹路相逢靠勇猛。 也作兩強相遇,勇者為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
【第15句】:【關門不見開門見】(慣)指經常見面,互相來往。
【第16句】:【吃飽了撐的】(慣)諷刺人多管閑事、沒事找事或惹是生非。 也作“吃飽了撐得慌”。
【第17句】:【有錢使得鬼動,無錢喚不得人來】(諺)有錢的,連鬼也使得動;沒錢的,連人都叫不來。舊指金錢萬能,有錢沒有辦不到的事,無錢一事無成。
【第18句】:【不廢江河萬古流】 釋義:這是杜甫《戲為六絕句》詩句。原意是借長江大河奔流不息的形勢,說明唐朝初年四位杰出作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能抹殺的。現用來比喻革命洪流滾滾向前。 例句:韋克老師在分手的時候,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就是:“不廢江河萬古流!革命就像黃河的水永遠滾滾向前,一定會得到最后勝利!”
【第19句】:【捆綁不成夫妻】(諺)指婚姻是要男女兩相情愿的,不能使用強迫的手段。
【第20句】:【窮不讀書,富不教學】見“富不教學,窮不讀書”。
【第21句】:【叫人不蝕本,舌上打個滾】(諺)蝕本:賠本。稱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損失不了什么,只不過動動舌頭就是了。指見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損失,又能有益于人際交往。 也作“喊人不費本,舌頭打個滾”。 喊人:稱呼人。
【第22句】:【八卦與小道消息】“八卦”與“小道消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而且“八卦”有神秘嚴肅之象,而小道消息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極不嚴肅的言論。是誰把它們硬拉到一塊,使八卦變成了小道消息,且帶有桃色意味,而且被人們普遍認可?這不是對“八卦”的褻讀嗎? 那么,頗具傳統色彩的八卦怎么和小道消息聯系上了呢?據說,八卦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聞,最早源于娛樂圈。早年香港的某些雜志為了提高銷量,常在封面上放置一些較為暴露的圖片,并在某些重點部位加貼八卦圖以起到遮蔽作用,類似于現在的馬賽克效果。這些雜志為了吸引讀者,還到處挖掘明星們的隱私,內容也多涉及明星們的私生活,因而八卦與小道消息扯上了關系,這些雜志也被稱為八卦雜志。
【第23句】:【心腸是鐵做的】(慣)形容人心硬,不為感情所動。
【第24句】:【三月里的桃花——紅不了多久】(歇)本指桃花紅不了多長時間,轉指走紅運的好日子不會長了。
【第25句】:【人情若像初相識,到底終無怨恨心】(諺)人和人的相交,最后如果能夠保持初識時的那股熱情,就不會彼此怨恨了。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終,開始相親,久后相怨。
【第26句】:【面善心不善】(慣)指人外表看上去和善,內心卻狠毒。
【第27句】:【百病可治,相思難醫】(諺)相思:專指男女愛情上的彼此思念。 各種各樣的病都可治療,惟有相思病無藥醫治。
【第28句】:【辦事不由東,累死也無功】(諺)東:東家,主人。辦事如果不按照主人的意旨去做,即使盡心竭力,也沒功勞。指做事必須依照主人的意愿。
【第29句】:【丟了三魂,喪了七魄】見“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 古國名,即今南洋群島的爪哇島,古人視為遼遠虛無之地。本指扔得遠遠的。比喻忘得一干二凈。
【第30句】:【無病賽過活神仙】(諺)指人只要身體健康,無病無災,就是最大的幸福。
【第31句】:一天吃一頭豬,不如床上打呼嚕。三天吃一只羊,不如洗腳再上床。
【第32句】:【魚吃魚不腥】(諺)魚吃魚,不感到有腥味。比喻同行業之間發生斗毆、吞并或互相揭短,是很容易上手的。
【第33句】:【屬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歇)刺猬:哺乳動物,身上有硬刺。 形容很難對付,軟硬都不行。
【第34句】:【砍柴刀刮臉——懸乎】(歇)指危險或不保險。
【第35句】:【狗熊耍把戲,混充人形兒】 釋義:比喻假充好漢。 例句:牛大水憤恨地喊:“張金龍!你狗熊耍把戲,混充人形兒呢。你是個屁英雄好漢!
【第36句】:【石油】說起“石油”,有說是外來詞,有說是國產詞匯,其實,它的名字源于中國,大規模開采始于國外。大規模開采石油是在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時代用煤不用油,內燃機時代才開始大規模用油。優質的石油產品,發達的石油工業,歐美應執牛耳,中東國家為產油龍頭。新中國成立后,雖先建有玉門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慶開出大油田,從此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這似乎說明國外的石油先于中國。 不是!“石油”不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國人發現,在外同人尚無認識時,國人開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陜西延安)任官,他見很多人在泉邊用小罐裝盛流出的黝黑油狀物,據說可以點燈。沈括也裝了些帶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條燈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樣點燈照明用。它燒出的黑煙,凝聚成黑灰,還是最好的寫字之墨。沈括給它起名“石油”,還做了首石油贊美詩:“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落揚塵。”“石油”一詞,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進。 早在宋朝中國已經有了石油,石油的發現是中國人的驕傲,現在,中國正向石油強國發展。
【第37句】:【不到黃河心不死】這一俗語比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境地下不肯死心。 這個俗語出自清朝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其中有這樣的話:“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但為什么非要說“黃河”而不說“長江”呢? 據晚清小說《掃迷帚》第五回中寫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蘇州諺語時說:“弗到黃河心弗死,到了黃河死不及。”其中的“黃河”是“橫禍”的誤寫,說的是人不犯橫禍,則不肯死心塌地;等到犯了事,則身為囚犯,想死都來不及了,是勸人及早改過的意思。現在常被用來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 也就是說,“黃河”并非真指黃河,而是“橫禍”的諧言,蘇州方言所致。 久而久之,人們為了表達直接,避開不吉利的原意,遂把“不得橫禍心不死”演變成了“不到黃河心不死”。
【第38句】:【人嘴兩張皮】(諺)人的嘴不過是兩張皮,怎樣說都由你。指話是由人說的,只要講出道理就行。也指無論什么話,都能從嘴里說出,不能當真。 也作人嘴兩張皮,反正都是理。 人嘴兩片皮,各說各的理。
【第39句】:【龍配龍,鳳配鳳,鵓鴣對鵓鴣,烏鴉對烏鴉】(諺)龍要找龍配對,鳳要找鳳配對,鵓鴣只能配鵓鴣,烏鴉只能配烏鴉。比喻男女婚配,要講究門當戶對。
【第40句】:【沒請來財神,卻請來太歲】(慣)太歲:傳說中的神名,迷信認為在太歲出現的方位掘土建屋,會遭受禍殃,后比喻兇惡的人。比喻沒得到好處,卻招來了壞人。
【第41句】:【伸手三分利,不給也夠本】(諺)指困境中伸手向人求援,即使得不到,也沒有失去什么。也指戰爭中處于劣勢,奮力一爭,即使不勝,也比束手待斃強。
【第42句】:【有福同享,有禍同當】(慣)有好處大家分享,有災難共同分擔。舊時江湖上或好友間表示同甘共苦,不分彼此的常語。 也作有福大家享,有苦大家受。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第43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從三師武藝高】(諺)三:多的約數。指井多淘上幾遍,就能吃上甜水;人多向幾位師傅學習,就能博取眾長,學到高超的技藝。
【第44句】:【狡兔有三窟】 釋義:窟:洞穴,窩。比喻出路和藏身的地方要多,便于逃避災禍。 例句:我的意見是,從王強夫妻的例子說明,“海豹”是個狡詐的敵人。狡兔有三窟,他既然可以栽贓徐靜芳,可不可以同時栽贓嚴漢?甚至栽贓更多的人呢?
【第45句】:【有錢弗買半年閑】(諺)有錢不買閑放半年的東西。指精明人不愿購置閑物,以免影響本金生息或資金周轉。
【第46句】:【屬鴨子的——肉煮爛,嘴也是硬的】(歇)嘴:本指鴨子的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 指人心里已經認輸,嘴上還很強硬。常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47句】: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第48句】:【亂彈琴】(慣)比喻不按規矩或安排做事。
【第49句】:【東家種竹,西家治地】(諺)東邊的人家種了竹子,西邊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會長出來。指竹子愛向西南方向滋長,只要東邊種竹,西邊自然長出。
【第50句】:【上賊船】(慣)1指受人蒙蔽,上了當。2比喻自愿加入壞人的團伙,一起干壞事。
【第51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諺)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臥床旁邊,哪容得別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不容許有異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第52句】:【凡有喜酒,必有醉人】(諺)有喜酒的場合必定會有醉漢。指好事里常有令人惱喪的地方。
【第53句】:【從前作過事,沒興一齊來】(諺)沒興:倒運,敗興。指從前做過的見不得人的丑事壞事,到破敗時就會一件不漏地全部清算到自己頭上。 也作從前作事,沒興齊來。 從前作過事,敗落一齊來。 從前作過事,不幸一齊休。
【第54句】:【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諺)小偷行竊,往住在有風的時候,而不在有月的時候;往住在下雨的時候,而不在下雪的時候。指風、雨對小偷能起掩護作用,月、雪則容易使其暴露行跡。 也作偷雨不偷雪,偷風不偷月。 偷風莫偷雪,偷雨莫偷月。
【第55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慣)南山: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指福運就像東海一樣無邊,壽命就像終南山一樣綿長。多用于祝壽。 也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第56句】:一縷棉絲難織布,一粒大米難做飯。
【第57句】:【壓不住定盤星】(慣)定盤星:秤桿上的第一顆星,為秤錘和秤盤成平衡狀態時的懸點。比喻鎮不住人。
【第58句】:【有的說,沒的道】(慣)有根據的說,沒有根據的也出去說。指人不負責任,喜歡亂說。
【第59句】:【說不出的才是真苦,撓不著的才是真癢】(諺)指悶在心里無可訴說的苦衷,才是最折磨人的。 也作“說不出的才是苦,撓不著的才是癢”。
【第60句】:【醫生】現在,我們把專門治病救人的人稱作“醫生”。而在我國古代,行醫的人,北方稱為“大夫”,南方稱為“郎中”。據此,有人認為“醫生”是一個外來詞,隨西醫而進。其實不然,“醫生”一詞在我國古已有之,而且和醫有關。 “醫生”作為一種稱謂早在唐代就已經有了,而且與醫學、醫術有關。唐代太醫署下開始設立專門的醫學,屬于學校性質的教育機構,招收學生,培養醫學人才。針對不同專業,學校將學生分為五種:醫生、針生、按摩生、咒禁生、藥園生。其中所謂“醫生”,其實就是學習醫學病理的學生。而其他學生分別以學習針灸、按摩推拿、念咒施法、識用藥材而命名。這時候“醫生”一詞專指一種醫學學生,即準醫生。 那么,“醫生”是怎么成為職業行醫者的稱謂呢?這與近代西醫東傳有直接的關系。在日本,明治維新后稱職業行醫者為“醫師先生”。在中國,漸漸演化為“醫生”。這其實與“博士”、“學士”在學位上的用法來歷類似,是采取中國古代早已存在的相關名詞,拿來稱謂西方傳來的新的文化內容。所以“醫生”一詞并不是外來詞。
【第61句】:【吃雞蛋不吃雞母】(諺)雞母:母雞。指只可吃雞蛋,不可吃下蛋的母雞。比喻投入再生產的資本不能花銷,只可花銷利潤。
【第62句】:【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見“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
【第63句】:【投師不如訪友,訪友不如交手】(諺)練武的人想要提高武藝,投師領教,不如訪友切磋;訪友切磋,又不如交手實練。指親身實踐提高最快。
【第64句】:【牽瘸驢上窟窿橋】(慣)驢本來就瘸,走上有許多窟窿的橋,越發害怕不敢走。形容做事戰戰就就。
【第65句】:【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 釋義:幡桿:垂直懸掛一種窄長旗子的旗桿。比喻做事照顧遠客,不照顧近親近鄰。 例句:他心里倒是挺高興的,可是還有點埋怨侄兒不照顧他,就嘰嘰咕咕道:“阿堅這孩子真是個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
【第66句】:【拔出蘿卜帶出泥】 釋義:比喻事情辦得不利落,不圓滿,或引起了別的麻煩。 例句:“你快點去看看吧。”老七伯大喊,“可不能把這事辦砸了,不能離譜,咱們和他們的事。得論個清楚是非,可不能拔出蘿卜帶出泥呵!”
【第67句】:【拼得自己,贏得他人】(諺)原指在賭博場上,只有不怕輸了自己的,才能贏得別人的。泛指凡事總得自己舍得下本錢,才有希望取得預期的收獲。
【第68句】:【富不教學,窮不讀書】(諺)指富人不愿教學,因為教學清苦、勞神;窮人不去讀書,因為讀書費錢財、費時間,窮人承受不起。 也作“窮不讀書,富不教學”。
【第69句】:【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一般認為對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職業人物所做出的基本區分評價。最初,“三教”與“九流”并未聯袂,而是各自流行。 所謂“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指向比較明確,只是排序有爭執。 儒教排第一,都能認可。道與佛的爭執延續了很長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佛道之爭日趨激烈,甚至連帶了儒家學說。為此各代帝王傷透腦筋,不得不費神安排三教的位次。佛道爭執不下,各代帝王喜好也有不同,因而三教排序屢有變動。南北朝時期周武就滅佛,明文規定了儒、道、佛三教等級。但之后又經過了長期的激烈斗爭,直到晚唐才基本以儒、佛、道的順序確定三教地位。 查閱資料,可知“九流”在早期并沒有明確的內容。不過,后來衍生出的上、中、下“九流”卻很明確。一般認為“上九流”是佛祖、天、皇帝、官、閣老、宰相、進士、舉人、解元等,基本上為神為官,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也有人將九流分為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等,也是在當時被認為地位優越或正當職業的群體;“中九流”是舉子、醫生、相士、畫家、書生、琴棋手、和尚、道人、尼姑等。有的順口溜排序為: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琴棋。除了上九流已列舉的舉人外,這部分都是技巧藝人和僧道寄食者,主要靠手藝掙錢或靠神靈吃飯;“下九流”是:一流高臺(唱戲)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剃頭),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給家畜配種)九娼妓。這些基本上是職業低賤、頗受歧視的群體,在舊社會屬于最下層的百姓。后來“三教”、“九流”聯袂,詞義發生了變化.泛稱江湖上各種各樣的人。
【第70句】:【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釋義:能否相識(也指結婚),不在距離遠近,而在有無機緣。 例句:宋江聽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
【第71句】:【行得端,走得正】 釋義:行為光明正大(yipinjuzi.com)。 例句:“咱行得端,走得正,眾人有眼哩!仇人不仇人小事,要叫我維持,向日本人低頭,我是堅決不干!”
【第72句】:【一日赤膊,三日齷齪】(諺)赤膊:脫了上衣。齷齪:骯臟,此指難受。一日光上身,三天不舒服。 指十二月中忽有一日變暖,即為大寒征兆。
【第73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慣)指被敵軍圍困,孤立無援,陷處絕境。 也作內無糧草,外無援軍。 內無糧彈,外無援兵。 外無救援,內絕糧食。
【第74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諺)修:修行。公公修行,公公就得善果;婆婆修行,婆婆就得善果。指信佛信道,誰修行誰就能得善果。也泛指凡事誰有誠意,誰就能取得成功。 也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第75句】:【老鷹抓小雞】(慣)形容動作快捷而兇猛。 也作老鷹捉小雞。 老鷹抱小雞兒。
【第76句】:【西方不亮東方亮】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第77句】:【財去人情去】 釋義:錢財沒有了,人情也就沒有了。 例句:到這時,烏大奶奶才嘗到財去人情去的滋味。后悔把產業變賣得太干凈,銀子花得也太順溜,第一次顧慮起烏大爺回來不好交賬的事了。
【第78句】:【六國販駱駝】 釋義:比喻到處鉆營取利。 例句:“這個娼婦,專管是個‘六國販駱駝’的,聽了這話,他有個不奉承去的!”
【第79句】:【身長六尺,天下難藏】(諺)天地雖然廣闊,一個成年人也難以把自己長久地隱藏起來。指人匿藏得再詭秘,終究會被發現。
【第80句】:【刀子尖上賭氣】(慣)賭氣:因不滿或受指責不服而任性行事。指拿生命賭氣。
【第81句】:【不問青紅皂白】 釋義:不問是非曲直,不管三七二十一。 例句:“金不換……不問青紅皂白……扔過一個繩套……勒住我的脖子,又給吊在了樹上。”
【第82句】:【哪個貓兒不吃腥】(諺)指凡是貓就沒有不貪吃魚肉葷腥的。比喻有貪財好色等惡習的人,任何時候都改變不了本性。 也作哪個貓兒不吃葷。 哪個貓兒不偷食。 沒有不吃腥的貓。
【第83句】:【男兒不發狠,到老受貧困】(諺)男子漢做事如果沒有決心和毅力,因循怠慢,一輩子要受困窮。指人安身立命,貴在抓緊機遇,果斷行動。
【第84句】:【傷風的鼻涕——甩啦】(歇)指扔了,拋棄了。
【第85句】:【一場秋雨一場寒】(諺)指入秋以后,每下一場雨,就會增添一番寒意。
【第86句】:【開口奶要吃得好】(諺)開口奶:嬰兒出生后吃的第一口奶。指嬰兒第一口奶吃好了,以后喂奶就順利。比喻學習或創業,開始時基礎要打好。
【第87句】:【河狹水急,人急計生】(諺)河身狹窄,水流就必定湍急;同一道理,人到急處,為形勢所迫,就會生出奇計來。指情勢危急時會逼出應急的奇謀。 也作“河狹水緊,人急計生”。緊:湍急。
【第88句】:【飯{咼吊起來當鐘打】 釋義:形容鍋空著,沒有飯吃。 例句:從前咱打會走路那天起,就下田翻泥巴:起半夜,爬五更,一年累到頭,未了還是飯鍋吊起來當鐘打,家無一顆糧。
【第89句】:【刮地皮】見“卷地皮”。
【第90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諺)履:鞋。冠:帽。到瓜田里,不要彎下腰去提鞋,免得人說你偷瓜;到李樹下,不要伸手去整帽,免得人說你摘李。指處在容易引起懷疑的環境,要盡可能避開嫌疑。
【第91句】:【瞎子背瘸子】(慣)比喻各有不足的雙方分別發揮自己的長處,互相配合做成事情。
【第92句】:蜂多出王,人多出將。
【第93句】:【家住山前識鳥音】(諺)住在山前的人家,聽慣了鳥鳴,也就能辨識鳥音。比喻久處某一環境,自然就熟悉某一環境的情況。 也作“久住山林辨鳥音”。
【第94句】:【拿頭套枷戴】(慣)比喻自投羅網或自找罪受。
【第95句】:【走不到一條道兒上】(慣)比喻不是一條心,合不來。 也作“走不到一條路上去”。
【第96句】:【七條腸子,八個肝花】(慣)肝花:肝。形容人多心不齊。
【第97句】:【百年難遇歲朝舂】 釋義:百年中也難以遇到元旦立春。舊日寸認為是一種吉兆。 例句:崇禎元年元旦立春,諺云:“百年難遇歲朝春。”適際改元,尤千古罕遇,天道庚始,人事聿新,圣作物睹,其以不言示與?
【第98句】:【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歇)元寶:舊時較大的金銀錠,銀的一般重五十兩,金的重五兩或十兩。指愛財勝過愛性命。譏諷人極其吝嗇。 也作“揣著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
【第99句】:【添糧不如減口】(諺)過日子增添糧食,不如減少吃飯的人口合算。 指減少閑散的吃飯人口,是儉省節約最有效的措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