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風光
你是一個學生吧,幫你一下。
北方的中國,一望無垠,潔白的冰雪,象是厚厚的地毯,覆蓋著千里大地,雪花紛紛揚揚,下得很大,飄向萬里江山。
雄偉的長城,里里外外,也因這一場大雪,而只能看見銀白色的一片。
奔騰的黃河,也象是一下子停止了咆哮。
遠方的山脈,放眼看吧,起起伏伏,象是一條歡快的蛇,在舞動,原野上,有臘白的雪蓋住的房屋,也象是大象一樣,在漫步,它們好象是在和天比高一樣。
就像看美國大片一樣,或者從谷歌地球上看風景一樣,大氣,磅礴
遍地白雪皚皚,氣勢非凡,站在這里讓自己不由得慨嘆世間造物主的龐大,神奇,鬼斧神工的造詣,天地間唯我獨尊的氣魄,大好河山,腳踏厚厚的積雪,吱呀吱呀的走在上邊,想想歷史上的人物也不過如此罷了,歷代英雄曾征戰于這里不過爾爾,真正的英雄還是靠自己的奮斗,時勢造英雄,戰爭時代有戰爭的英雄,和平時代有和平的英雄,回首各個朝代,今朝的英雄必定是我等年輕后輩。
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已經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劃過去,現在的后浪也會慢慢的漲起來,超過前人,猶如閃閃的新星照耀于茫茫的黑夜。
讀完《沁園春雪》后的感受
當我讀的《沁園春,雪》,生有感悟的時候,仿佛又看到了那個中華人民覺得出色的人物角色一一毛澤東,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寫詩時心中的豪放風格,磅礴氣勢,廣闊的胸懷,這首詩中用藏著我們祖國壯麗山河的畫卷,使人讀后對毛主席氣壯山河的豪邁之情,佩服不已
北人之光的感悟
艾青短詩歌五首如下
【第1句】:《樹》艾青一棵樹,一彼此孤離地兀立風與空告訴著它們的距離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它們的根生長著在看不見的深處它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
【第2句】:《我愛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第3句】:《冬天的池沼》艾青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飽歷了人世的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枯干得像老人的眼——被勞苦磨失了光輝的眼;冬天的池沼,荒蕪得像老人的發——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發冬天的池沼,陰郁得像一個悲哀的老人——佝僂在陰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第4句】:《手推車》艾青在黃河流過的地域在無數的枯干了的河底手推車 以唯一的輪子發出使陰暗的天穹痙攣的尖音芽過寒冷與靜寂從這一個山腳到那一個山腳徹響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在冰雪凝凍的日子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手推車 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與荒漠從這一條路到那一條路交織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
【第5句】:《鴿哨》艾青北方的晴天遼闊的一片我愛它的顏色比海水更藍 多么想飛翔在高空回旋發出醉人的呼嘯聲音越傳越遠…… 要是有人能領會這悠揚的旋律他將更愛這藍色——北方的晴天以上供參考。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每一章的感悟(注意是每一章的感悟)
第一章 1保爾十二歲時因成績不好,又把煙灰放在了瓦西里教父的復活節面包里,不得已退學。
來到了一家旅店打雜。
后來因為強迫加班導致誤工而被趕出了旅店。
去了一家發電廠工作。
在旅店的日子,保爾受盡老板娘的壓迫,和管堂們的欺辱,看到了生活在底層階級人們的艱辛痛苦、貧窮、無奈,并且憎恨那些仗勢凌人的有錢人,官僚與無所事事的流氓人渣。
第二章 1沙皇被推翻的消息轟動了俄羅斯。
保爾所在的小鎮上,出現了一些“布爾什維克”。
富人都逃跑了,紅軍來了,市民得到了紅軍發配的槍支。
但不久,紅軍一撤退,德國人就來了,他們要求所有市民繳納槍支。
有錢的富人又回來了。
2保爾經哥哥認識了裝配工朱赫來,成為了好朋友,朱赫來教會了保爾一套英式拳擊,還時常給保爾講一些革命道理,告訴保爾有的人確實該打。
保爾從鄰居家偷了中尉的手槍,把槍藏在房梁上,德軍搜查時沒有發現。
第三章 1 保爾在河畔釣魚,巧遇了林務官的女兒冬妮婭,打了她的兩個跟班。
2 火車站的工人們罷工遭恐嚇。
阿爾焦姆等三位工人被迫幫德國人開車時,為了革命殺了一個德國人,之后逃到鄉下去了。
但他們的家人打聽不到他們的消息。
冬妮婭在湖邊讀書,看見了保爾在游泳。
他們在一起聊天,成了朋友。
保爾給冬妮婭買一套新衣服,令冬妮婭很驚喜。
但保爾因為要養活自己和媽媽,又找了一份鋸木的工作。
第四章 1 “燒殺擄掠猶太人”的消息在鎮上傳得沸沸揚揚,引起很多人的恐慌,保爾的好友謝廖沙等人商量著如何藏身。
戈盧勃和帕夫柳克發生沖突后的第三天,虐殺猶太人的消息兌現了。
屠殺進行了三天兩夜,有很多人被殺戮和摧殘。
但只有幾個人抵抗。
第五章 1 一晚,朱赫來為了躲避彼得留拉匪幫的搜捕,在保爾家藏了八天。
給保爾說了許多關于革命的事。
令保爾明白了革命的意義,也知道了朱赫來是共產黨。
2 第八天晚上,朱赫來出去后就沒有回來。
一次,保爾回家時看到朱赫來被一個士兵押著,果斷地把押送兵撲倒,救了朱赫來。
當天,朱赫來離開了小鎮,但保爾被維克托告發,抓到城防司令部。
第六章 1 冬妮婭得知保爾被抓走,心急如焚,怕保爾有閃失。
2 幾天后,彼得留拉匪幫的頭目要來鎮上檢閱部隊,保爾等人被誤放出了監獄。
在冬妮婭家休息補養了半天,怕自己又被抓回去,執意離開了小鎮,他們約定不忘記對方。
第七章 1 蘇維埃政權建立了,紅軍攻占了謝別托夫卡小鎮。
謝廖沙加入了紅軍,被發配到烏克蘭共青團地方委員會,成了“布爾什維克”,負責對當地居民做思想工作。
還使自己的姐姐參加共青團。
2 另一方,保爾的腿在戰爭中負傷了,發了高燒,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第八章 1保爾加入了布瓊尼的騎兵部隊,和幾千名紅軍戰士一起奪取了羅夫塔,解救了七千多名革命者。
薩穆伊爾講述了舍佩托夫卡發生的悲慘事件:紅軍戰士被叛徒出賣,最后幾乎全死了。
2布瓊尼的騎兵部隊不停地進攻,摧毀了波軍整個后方基地。
3一天,保爾去送公文時,遇上了阿爾焦姆,兄弟倆興奮地不得了。
4聽說師長被殺后,保爾與戰友們消滅了波軍的一個排,但一塊彈片射進了保爾的頭顱。
第九章 1保爾被搶救了過來,但他的右眼失明,退出了騎兵部隊。
2保爾出院回到了家鄉,和冬妮婭住到了朋友布郎斯其的家里。
保爾帶著冬妮亞參加城里共青團的會議時,因為冬妮婭的打扮被同事稱作“資產階級走狗”,所以會議結束后吵了一架。
兩人關系最終破裂了。
3保爾參加了肅反工作。
但是這個工作緊張而繁重,嚴重影響了保爾的身體,于是被調到鐵路工廠去擔任共青團書記。
4保爾因為一次演說與另四名同志同時被開除出省委會。
后來又回到黨的隊伍,并在大會上發言,與伊萬重歸于好。
5這段日子里,朱赫來斷了右臂,謝廖沙犧牲在了炮彈下。
△第十章 1麗達和保爾要出席一個團代會。
需坐火車,車站很擠,火車也滿載了。
于是保爾先擠進車廂,把麗達從窗口拉進去。
2沙俄余黨想發動一場暴亂。
朱赫來卻提前一晚,領導三百名士兵破壞了叛軍接頭點。
一場風暴平息了。
3鐵路運輸線快要癱瘓了。
寒冷與饑餓似乎是一場新風暴,正在步步逼近。
第十一章 4為了供應木材與糧食,要在三個月內修一條鐵路。
于是保爾和共青團員被調去修鐵路。
5筑路隊的工作條件艱苦卓絕,土匪的騷擾、疾病四散、饑餓都在不住地威脅著修路隊。
寒冬,人們仍然在北國的冰天雪地中拼命。
工人發誓要按時完成鐵路。
6一輛沒了燃料的列車停在工地附近,保爾在車上遇見了結了婚的冬妮婭。
7鐵路終于如期修通了,朱赫來贊嘆道“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
他還送給保爾一把槍。
但不久后,保爾病倒了。
第十二章 1保爾回到家鄉養傷。
去看望阿爾焦姆,去為曾經犧牲的紅軍獻花。
然后去另一個城市找自己的好友。
但很多人都隨著革命走了,只找到了潘克拉托夫。
他們都很興奮。
潘克拉托夫還給保爾講四個月來發生的各種事情。
2第二天,保爾經朋友幫忙到團省委恢復了團籍,并在大會上發言,鎮上的人們都很慶幸保爾活著。
之后保爾又回到電廠上班。
3晚上,保爾還打死了一個重量級逃犯。
第十三章 1保爾康復后,回到了省城,要視察邊境,去了別列茲多夫。
2共青團把周圍的村子都建立了分部,很多年輕人入了團。
保爾被邊境各村選為慶祝十月革命節委員會主任,還在腿受傷的情況下參加戰斗演習。
3保爾從麗達交給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為了共產黨正式黨員,并可擔任重要的共青團工作。
第十四章 1保爾完全踏入了革命的熱潮中,戰友杜巴瓦成為了反對派,保爾十分痛心,但仍然在大會上批評了杜巴瓦。
臺下的人一直起哄,把保爾轟了下來。
不過有些人也有所覺悟了。
潘克拉托夫也發表了演講,激勵團員團結,不過杜巴瓦還是走了。
2列寧去世了,他的逝世促使幾十萬工人加入了蘇共。
大量的工人情緒激揚,要加入蘇維埃黨派。
阿爾焦姆也加入了蘇共。
第十五章 1在全俄代表大會上,麗達遇見了保爾,兩人十分高興。
雙方都不停地說著各自近來發生的事。
2保爾聽見了一件事:法伊洛的女友說自己被法伊洛玩弄,但法伊洛卻說“只是玩膩了,換一個新的”。
保爾很生氣,打了法伊洛。
兩人在法庭上爭斗,后來法伊洛被開除黨籍,而保爾被判無罪。
3保爾的腿部好了,但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嚴重損傷,被批準到海邊療養。
第十六章 1保爾在海濱療養時,一次交談中認識了朵拉。
去看歌舞演出時,遇見了扎爾基,演出結束后在保爾處聊了很久。
2第二天保爾出了車禍。
于是住進了醫院。
出院后,按母親的來信,保爾去了阿莉比娜丘察姆家。
在那里,他認識了達雅和廖莉婭,非常同情他們的家庭。
保爾走時答應兩姐妹,幫他們逃出那家庭的牢籠。
3保爾來到中央委員會,但已不能恢復工作。
雖然阿基姆答應給他找工作,但保爾還是去了南方。
第十七章 1保爾第二次到丘察姆家。
保爾知道自己的病更重了,想自殺,但又覺得只有懦夫才會自殺,便忍住了。
保爾回到住處,和達雅談了會兒話,想通過和她結婚,讓達雅離開這黑暗的家。
達雅答應了。
2保爾給哥哥阿爾焦姆寫信,訴說了自己目前的狀況。
不久,保爾的雙腿癱瘓了,只有右手還能活動,他要和達雅離婚。
但達雅拒絕了。
母親知道了,馬上過來和達雅一起照顧保爾。
3達雅當選為市蘇維埃委員。
但保爾卻右眼發炎——他失明了。
第十八章 1保爾最終住進了醫院,手術后,決定通過文學重新參加戰斗。
在莫斯科定居,開始寫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
朋友們說他寫得很好。
保爾還有秘書——加莉亞。
但寫作期間曾遺失原稿,只好重寫。
2保爾的書寫完后,母親把書送到了郵局。
州委告知保爾: 大作即將出版,恭喜
3保爾多年的愿望終于實現了,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戰斗的行列,開始了新的生活。
好句賞析:
【第1句】: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生活.因為即使是一場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賞析:當一個人身體健康.充滿青春活力的時候.堅強是比較簡單和容易做到的事.只有生活像鐵環那樣把你緊緊箍住的時候.堅強才是光榮的業績
【第2句】:領袖的逝世沒有引起黨的隊伍渙散.就像一棵大樹一樣.強有力的將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即使削掉樹梢.也絕不會因此而凋零.賞析:知道為什么而死.問題就不同了.明白了這一點的人.也就有了力量.要是你感到真理是在你那一面.你甚至會從容就義的.英雄的行為就是這樣產生的.
【第3句】:收起槍.別跟任何人說.哪怕.生活無法忍受也要堅持下去.這樣的生活才有可能變得有價值.賞析:任何一個傻瓜在任何時候都能結束他自己!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即使到了生活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也要找出活法活下去.生命總會有用處的.
【第4句】:“不必召開群眾大會了.這里沒有哪個人需要宣傳鼓舞.托卡列夫.你說話很準確.他們確實是無價之寶.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朱赫來說的.賞析:勇敢向前進. 在斗爭中百煉成鋼. 為開辟自由的道路. 挺起胸膛走向戰場!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第5句】:突然,人們騷動起來了,一個騎馬的人伏在馬背上,沿著公路飛一般的跑來。
賞析:這句話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人們對軍隊來臨的恐慌,同時也表現出人們希望紅軍快點來到鎮上救他們,他們希望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
從“一個騎馬的人伏在馬背上,沿著公路飛一般的跑來。
”這句話可以看出,情況十分緊急。
【第6句】:“我說老太婆,你的服裝不夠整齊。
既然穿軍服,就得穿皮褲襠的馬褲,戴布瓊尼式的尖頂軍帽,在跨上馬刀,不然,就是個不文不武的‘四不像’了。
”賞析: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1句】:突出了紅軍的生活環境、條件十分差。
【第2句】:表現出紅軍不向困難低頭,那種大無畏的精神。
作為一個軍人,不是要看他的外表、著裝如何,而是要擁有作為軍人該擁有的那種精神。
郁達夫 故都的秋 本文抒發了怎樣的情感,表達了什么,有什么寫作特點(急需,盡限現在)
【第1句】:本文題旨 “故都”兩字指明描寫的地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暗含著一化底蘊;“秋”字確定描寫的內容,與“故都”結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
題目明確而又深沉。
本文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了向往、眷戀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憂郁、孤獨的心境。
在把握本文主旨時,要注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時代性。
社會風云和個人遭際在作者心里投下陰影,以致對故都清秋的“品味”夾雜著一些苦澀。
【第2句】:本文結構 文章開頭和結尾都以北國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對比,表達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
中間主體部分從記敘和議論兩方面描述故都紛繁多彩的清秋景象:記敘部分采用并列結構,根據“清”“靜”“悲涼”的三個層次,逐一描繪故都的自然風物,共有五種景況,即破院感秋、槐蕊綴秋、弱蟬啼秋、雨后嘆秋、熟果盛秋;議論部分,從喻理的角度,進一步贊頌自然之秋,贊頌北國之秋。
首尾照應,回環往復;中部充分展開,酣暢淋漓。
【第3句】:情景交融的特點 作者將苦澀的“品味”與生動的景物描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神韻。
他不寫故都皇家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眾多優美的自然風光,那些景致雖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離老百姓生活很遙遠。
他只是依憑一個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來觀察和體驗故都之秋,他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都籠罩著一層奇異的主觀色彩。
例如寫“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牛花,從尋常景象甚至破敗景象中看出、體驗出美來。
寫“北國的槐樹”的落蕊,“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寫“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這些細膩而獨特的感受、憂郁而優美的情懷,恐怕只有郁達夫這樣一個具有平民傾向又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讀書人才能體驗得到,才能表現得細膩而深刻。
最能表現情景一體的是“清”“靜”“悲涼”的描述。
“清”“靜”,既是對客觀景物特點的描寫和總結,又是作者內心的感受;“悲涼”,則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觀感受,與景物既有聯系又無必然聯系(因為感秋可生悲也可生喜,悲者未必從秋景得來)。
“清”“靜”是大多數散文家能感悟得到和寫得出的,未必見得奇妙,而“悲涼”則屬于郁達夫一人獨有,最見奇妙。
總之,本文情意濃厚,以抒發內心感受為主,寫景并不像其他作家的散文名篇那樣占有很多篇幅。
在這一點上可與《荷塘月色》對比,《荷》文寫景似用工筆,精描細繪,景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情為景所藏所掩;本文則略于寫景,盡力抒情,文情更給人以親切感、厚重感。
文是現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美。
由于本文的寫作離今天已經久遠,學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蘊和情味可能有些困難,所以應當先作些作者情況和背景介紹,并提示學生誦讀,宜慢不宜快,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當讀到作者直接抒懷時更要認真感受作者的心意、情懷。
要注意課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此句提綱挈領,籠罩全篇,更要認真領會,循此線索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秋天的人生哲理
感受秋天立秋之后,天氣便涼爽起來,秋風颯颯,天高云淡,秋天就這樣來了。
那個繁華演盡,燥熱難挨的夏日,就這樣走了。
每到這個季節,古人便發出悲秋之情,“何處合成愁
離人心上秋”,無名的惆悵占滿心頭。
《詩經》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發出的唏噓。
范仲淹的“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凄凄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
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寫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無助。
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的落寞情懷。
秋天在古人看來,大都是凄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的凄涼景色。
任何美好的東西,無論它多么美好,都逃不過時間的魔掌,總有一天它們都將無可挽回地逝去。
特別是在秋天來臨的日子,這種生命大幻像的感覺更趨強烈。
正如我面對美妙的花朵一瓣瓣凋零時,我會為生命落淚。
面對秋天,倘若我們換換心情,就會發現它別有神韻,感受就不同。
一個秋夜,昏昏的街燈中,看到的竟是一樹金黃的燦爛,就像我在深山里看見一叢叢燃燒的楓樹一樣,那一瞬間,我呆住了。
看著那童話一樣的金樹,嘩嘩的拍動著他的枝葉,我竟有了一種要落淚的感動。
我一向以為秋天,枯葉,只代表著蕭索與孤寂的感覺,那生命的枯竭與消逝、凄涼、不舍與無奈總是揮之不去的縈繞在我的心頭的感覺,被這種燦爛,忽然給了我一種堅強的感覺。
那棵樹,執著的近乎固執的站在那里,帶著滿枝的金色,堅強的在風中挺立。
原來,秋天也是剛強。
是堅持,也是忍耐,生命依然美麗。
花壇中金菊、串串紅,還有葉綠如碧的美人蕉,依然開著,似乎還不知道秋天的到來,就像女孩一樣,她們的青春不因秋天的到來而絲毫有損,依然光彩照人。
與那樹那花燦爛的是秋月。
秋天的月光遼闊空靈,天空是它幽藍色的幕布,藍得幽幽地泛出無比柔和的光澤,從上到下到無邊都近乎一個顏色,充滿深遠的穹頂,籠罩著大地和我們。
月光在純凈的空氣中飛瀉,灑滿世界。
我看到滿世界飛翔著純潔的光,看到月光在這個溫和的秋夜,從如此美麗絕倫的高天上搖曳而下,它將純潔的光,將它的圣美的神韻,將光的恩澤送達人間,送給我們每個人、每個生靈、每個有靈無靈的物一份大美、純潔和希冀。
那夜我漫步街頭,小山,水邊,可惜無酒、無詩、無歌,這不要緊,我們有月色,有月色可飲,有詩潮在心頭涌動,有秋籟在天空和我內心深處悠然響起。
我們還缺什么呢
秋天的太陽,并不是夏日那種艷陽高照,云團聚集的樣子。
秋陽朗照,天空明凈,即使有云也是淡淡的,絲絲的。
天空分外湛藍,愈是接近太陽的地方,愈是藍中帶紫。
陽光照在墻壁上,顯得十分清晰,也白得耀眼。
照在樹上樹葉金黃、彤紅,綠的閃亮。
照在河水上,波光粼粼,如碎銀點點。
這樣柔和生動的陽光,尤讓人心腸感動。
那墻壁上的光,樹上的光,河水的光,那么逼近,那么突兀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而蔚藍色的天空,則遙遙地映襯在它背后。
滿世界都是耀眼、閃亮的,清晰明澈而不刺目的強光,仿佛農民從稻田剛收獲的干燥、溫暖、潔凈的稻穗。
這樣的天空和大地對我都是一種震撼。
每當這樣的時候出現在我面前,我都禁不住內心的激動。
有種感動從我內心涌來,使我不能自己。
天空和大地如此之美,它們具有如此令人不可思議的簡潔,完滿,一目了然。
大美不言。
在秋天,我望見了天空和大地,望見了天地之大德。
大美之德,無言有信,大德無聲,美及萬物,惠及眾生。
秋天的早晚和正午的溫差,令早上的霧氣中午蒸發成水汽,飄浮在空中,晚上凝為露珠,降落于大地,就形成寒露。
寒露是陽光和大地之子,在天地之間往復,滋養眾生,催化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而潔凈的甘露則得天地之精華,日月之靈氣,點化萬物,點化秋天,點化大地和人間一切有關收獲之物。
甘露和氣溫的落差,使得萬物積累、貯存之點滴精華,如涓涓流水匯于江河,成為收獲的催生劑。
從白露到寒露,秋天教會了我如何儲存生命,積蓄精華,擁有豐收和成熟,滋養萬物,回報大地。
就像我們的思想,它根植于大地和人民,回報于萬物。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霜降過后就是立冬了。
霜降點燃漫山遍野的紅楓,我想那一定是秋讓我們借一樹楓火,在冬天里取暖。
其實,秋天是最有情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是秋天排空的詩情;“留得殘荷聽雨聲”,那是屬于秋天的韻味,即便傷感孤獨,也是一種美麗心情。
何必在秋風中低低地嘆息,何必在秋風中將錦瑟彈響呢
何必立在梧桐淋著秋雨,何必簾卷西風瘦似黃花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那是秋天娉婷走出的女子,蓮步如云,不嬌不艷的,卻是冰肌玉骨,清新出塵,一顰一笑都動人心魄。
這種感覺,惟屬秋天。
讓我們去感受“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豐俊,“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淋漓。
感受秋天,感受生命,詩情無限,快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