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待》讀后感
日讀古文,文中有句話對我震撼很大,那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本分、也是當今社會重要的道德規范。
古文中關于“孝”的文章很多很多,最為著名的要數《孝經》。
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居“八德”之首。
翟鴻燊教授在《高品質溝通》演講中,提到的“三不眨眼俱樂部”,入會誓詞中“第一不眨眼”是,在父母的身上花錢,連眼睛都不要眨。
當今社會的“不孝之徒”是沒有人愿意做他(她)朋友的。
現如今我雖然還沒有到而立不惑之年,但過去對“孝”的理解很淺,雖非“不孝之徒”,但與要求相距甚遠,瘦骨臨風也不知道自己十多年是怎么混的,如今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學習還出現危機。
我現在雖然是個窮光蛋,但我也要做到在父母的身上花錢,連眼睛都不要眨。
朋友們,無論是大款還是窮光蛋,要因人而宜,用自己的方式抓緊孝敬父母吧
千萬不要讓父母等不及了
人生的悲哀有時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悟。
師,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是《樹欲靜而風不子欲養而親不待》。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也都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在開始我的演講之前,我想先請大家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多久才給家里打一個電話
還是只在卡里沒錢的時候才打給家里向家里要錢
我今天并不是來給大家講什么大道理,我只是想跟大家分享我所經歷的,所感觸的,并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有所體會。
08年,我的父親被查出患有癌癥,當時大家都在上高中,從生物課本上大家都學到,癌癥是一種世界級的疾病,至今也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大家從小看電影、電視劇也都早就聽說了這個名詞。
電視劇中的主人公的了某種癌癥,在所剩無幾的日子里獲得了親情和愛情,那是多麼凄美浪漫的故事情節,賺足了大眾的眼淚。
而對于當時的我來說,我覺得上帝跟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這種只會發生在電視劇中的爛俗情節居然會發生在我的世界里,居然發生在我這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里。
這場變故來得太突然,在被確診后的幾天里,父親已經幾乎昏迷不醒,高燒不退。
姨夫開車連夜將父親送到南京軍區總醫院,醫院里一天下了8道“病危通知書”。
所幸的是父親在昏迷了幾天幾夜之后蘇醒了過來,在父親昏迷的這幾天里,我的母親寸步不離的守候在父親身邊,跟他說話。
我更相信那次是母親不屈的堅守才將父親從死神手里奪了回來。
之后我的父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住院,接受治療。
而我的母親則一直堅守在父親身邊,服侍他,陪著他。
我請大家想象一下,一個女人,獨自帶著病重的丈夫在陌生孤獨的城市里求醫。
她扛下了父親肩上的半邊天,那是一種怎樣的堅強。
我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和妻子,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和妻子。
【第5句】:12大地震的時候,全國很多城市都有震感。
而父親的病房在21樓,自然會有震動。
父親感覺到震動,問身邊的護士:“是不是地震了
”當時我的母親正在一樓為父親買藥,聽到別人說地震了,急忙往樓上跑,而那時都是從樓里往外跑的人群。
事后父親對母親說:“你怎么這么傻,別人都往外跑,你還往樓上擠。
”母親半開玩笑的說:“我就是拖也要把你拖出來。
”就是這樣簡單的話,卻讓我明白到什么才是“不離不棄”,那不是華麗動聽的說辭,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那不只存在于爛俗的電視劇中,也存在于普普通通的現實生活中。
父親治病期間,我的母親堅持讓我在家上學。
我每天只能通過電話與父母交流,了解父親的病情。
那時我覺得,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這遙遠的距離反而拉近了家人之間的感情,因為遠方,有自己牽腸掛肚的親人。
寒假,我終于能夠去陪伴父親了。
你們能想象嗎,一個從小給我高大健壯形象的父親,就那么瘦骨嶙峋的躺在病床上。
讓人看了不忍心。
我扶著父親去稱體重,80多斤,父親還輕松的說:“這段時間你媽把我喂胖了。
”晚上,我打水給父親洗腳,那是我長這么大以來第一次為父親打水洗腳,而就在那之前的幾年時候,還是父親為我打水、洗腳,我突然覺得時光一下前進了很多年,我是中年的我,而父親是年邁的父親,我在盡量為父親做些什么,因為不知道哪一天,我們為父母做些什么的權力就真的不再屬于我們了。
09年的春節,我們一家人在21樓的病房里度過,我安靜的坐在窗子前,窗外是絢麗的禮花在不停的炸開,那遙遠的美好那樣朦朧,相比于外面許許多多熱熱鬧鬧歡聚一堂的家庭,我并沒有覺得羨慕,因為即使遇到這樣的變故,我們一家人仍然在一起,那我還有什么好奢求的呢。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從我的經歷里有所體會,也真心希望大家能記住我下面要說的這一句話:當我們還在計較父母還能給我們多少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想一下,我們還能陪他們多久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的含義
“樹欲靜而風,子欲養而親不待”出自《韓詩》卷九文是“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 這個嘆惜是皋魚在父母死后有感而發的。
皋魚周游列國去尋師訪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
豈料父母相繼去世,皋魚才驚覺從此不能再盡孝道,深悔當初父母在世時未能好好侍親,現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魚以“樹欲靜而風不止”來比喻他痛失雙親的無奈。
樹木不喜隨風擺動太多,否則便枝歪葉落;無奈勁風始終不肯停息,而樹木便不斷被吹得搖頭擺腦。
風不止,是樹的無奈;而親不在,則是孝子的無奈借樹欲靜,而風不休不止吹之為喻。
實嘆人子欲孝敬雙親時,其父母皆已亡故。
后喻事與愿違,不盡人意。
或客觀情況與主觀愿望相悖,多用此語。
總之我覺得就是告誡后人要趁父母都在身邊是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年華老去~雙親不在之時懊悔當初~
子欲孝而親不在
我找了一篇王鳳儀老先生談的孝道 感人處深 值得我們深思 可以再網上搜一下王鳳儀王善人的書籍文章王鳳儀老先生:回想父母未生我以前,我本什么也沒有。
落生以后,只是赤條條的光凈身,連一根線也沒帶來。
父母也不嫌我窮,也不是因為兒對父母很好,確是歡喜之至,對我這樣真誠,毫無貪圖心,可說完全是真的。
不料想兒子長大成人,嫌父母窮,沒給他置下房子地。
你想自己一文錢也沒帶來,怎么也能長大成人,沒受著饑餓呢
懷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臟。
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臟,對嗎
小孩若是哭一聲,父母會察顏觀色,說我的孩子餓了,或者是冷了,趕快給他奶吃。
抱在懷中暖暖,給他穿上點衣服,不轉眼珠地瞅著,恐怕小孩受屈。
兒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說話不管不顧。
父母告訴的話,當了耳旁風,說的遍數多了,還起厭煩心,甚至說出冒犯父母的話,對嗎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懷胎十月,提心吊膽,惟恐傷著兒胎。
兒子降生之時,正是母親過閻王關之時。
兒子的生日,俗云『母難之日』,此之謂也。
降生以后,吃母親的奶,就是喝母親的血。
經過乳哺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費盡多少,方才長大。
稍有知識,便不聽父母的話,對嗎
到了六、七歲時,送到學校里讀書,還認為是給父母念的,及至年將弱冠,便給兒子定親完婚。
一生到老,心力用盡,只累得耳聾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彎,行動不便。
你想這是為的誰呢
當然是為的兒女。
父母對待兒女,處處都拿出了真真實實的心來教養。
人子若想盡孝,當想想父母待我之慈愛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養父母,亦難報父母之恩于萬一,況黃泉路上無老少,老人的壽限,和自己的壽數,難以確定。
老人在世還有幾年
即能盡孝,又能盡幾年
語云:『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
想到這里,真令人心酸落淚。
既然明白了孝道,當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時盡孝,以補已往不孝之罪。
在父母已去世的,趕快補行孝道,對父母生前所愛之人,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靈。
推行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養,以達到不獨親其親的大同景象;實行遠孝,孝于萬古,立身行道,揚名顯親,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遺孝風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
人能把孝道行到圓滿處,便能救國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擴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遠孝。
將身化行全球,歐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樂,中國的父母,全得歡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達到孝道圓滿的目的呢。
以“不要讓愛你的人失望”為主題的2篇作文,大約600字
我曾經這樣問自己:我為什么要學習
我為什么要奮進
那天下午我知道了答案:為了回報父母。
的確,如果,我以后有個好工作,賺了錢,但我的父母去世了,那我的努力還有什么意義
彭成老師的演講令我極為震撼,他說,一個不會感恩父母的人,學歷再高,也是一個廢人。
如果一個人不會關心父母,那他還會關心誰
如果一個人不會感恩父母,那他還會感恩誰
如果你的父母是貧窮的,那貧窮就是父母留給你最大的財富。
因為,貧窮會時時刻刻提醒你,要努力奮斗,長大回報父母。
當你在埋怨父母時,請你想一想父母是如何每天風雨無阻送你上學的;當你在網吧瘋狂時,請你想一想父母是如何在大街小巷到處尋找你的;當你在到處亂花錢時,請你想一想父母是如何起早貪黑拼命賺錢的;當你在不認真學習逃課時,請你想一想父母是如何砸鍋賣鐵供你上學的。
不管怎樣,只要每天見到你的父母,就是你的幸福。
想想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吧
和你們比起來,他們少了一份本應有的愛。
可是,他們仍沒有放棄,仍在努力著。
演講時,彭成老師邀請了我校單親家庭的孩子,一位同學跪在了地上,對他的親人說了他的心聲,并大聲地喊出: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那一刻,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
還有那些去網吧的同學們,彭成老師用他自己的故事,感動了他們,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
記得當時,我身邊的每一位同學,都在嚎啕大哭。
相信,在那些去網吧的同學們高舉雙手,大喊:“我再也不去網吧了
”的同時,我們的心中也在想著自己的父母,心中的冰也在開始融化了…… 幾小時的演講,讓我們感到了一輩子也不會有的感動,那一幕幕,不斷在我腦中浮現,那個下午,我感到心痛,心痛我曾經的不孝。
但也開心,也感動,彭成老師真正打動了我們所有人的心。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一下午,那個令我嚎啕大哭的一下午……
七字押韻祭文:祭外祖母
回想往日,猶見慈容面,神采奕奕,奈何,如今天人永別,青山依舊,故影還熟,外祖母卻已駕鶴西去
古有云:子欲養而親不待,悲乎
痛哉
歲無情而思欲追,憶我幼年,父母雜事瑣碎,無暇顧及,托外祖母照看。
長憶幼時,相伴而眠,每夜蓋被哄睡,唯恐驚之凍之,偏袒愛護,縫補叮囑,無微不至,視若掌上明珠。
每每若此,惟凄凄然,不感言陳。
今仙蹤渺渺,過往種種,一一難表,思念及此,惟凄然淚下,感無以為報
上一篇:觀看微電影廖俊波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