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魯迅傳記800字四篇,歡迎品鑒!
魯迅傳記800字篇1
偉大,這就是我對魯迅先生的第一印象。因為魯迅先生日夜為改變民族的命運而忙碌著。身體瘦弱的魯迅先生卻是文學上的巨人。魯迅先生幽默,且不乏親切。在我看來,他是平凡而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去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經久不衰的作品比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許多作品被譯成了外文廣為流傳。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魯迅先生卻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意識到華人“華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是在心理上。”于是魯迅先生決定拿起筆,通過自己的文章來呼吁所有的華人,所以有的人說:“魯迅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斗爭最厲害的武器。”
魯迅先生那愛讀書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去學習。人們把魯迅先生譽為“民族魂”,原因是魯迅先生或者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魯迅先生給人民當牛做馬,卻毫不驕傲,更不曾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呼:“啊!我多么的偉大!”所以,群眾們把魯迅先生舉得很高,很高。
魯迅先生也從不突出自己的地位,賣弄自己的知識。魯迅先生只是默默地接受人們給他的榮譽和贊賞。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先生的文章永遠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魯迅傳記800字篇2
行走在您眼中的世界從小便受您的熏陶,但那時,不懂您,不懂您棄醫從文,也便不懂那時的中國。魯迅,您這個漫漫歷史長河中毅然放下那標志著醫者仁心的手術刀,拿起了筆來為愚昧斬草除根的人,我行走在您眼中的世界,看到了痛苦,也看到了希望。
是夜,我看到了《孤獨者》,他是否幸福?也許,只有已閉闔眼眸的連殳懂得。他太孤僻,所以注定孤獨。盡管不懂您書中折唇槍舌劍,但總似懂非懂,這份愚昧的脊骨是千百年年歷史中華夏人拂不云的夢魘,您發出如一匹受傷的狼一般的長嗥,也彷徨在這奴隸般可悲的神明之中,這份憤怒化為長虹,貫穿到籠罩大地的光明之中,升騰、消逝。不是很懂連殳的孤獨,他太過于奢侈,大概吧,從這每一位人物的眼中我看到了那黑暗的年代,也沒有自由,無主見,是橫貫歐亞板圖任人蠶食的象,而您,筆耕不輟,為減少這可悲的土地經愛的痛苦而努力著,您未能看到,您成功后我們的好日子,但篤信您會欣慰的微笑罷。
您在舊中國書寫良藥,我在新社會遇見您眼中的世界。雷峰塔的倒掉讓我為之疑惑不解。兩年前,我也確乎于西子泛舟時見到了它。您預言,“雷峰斜塔紫煙中,潦倒斜睡似醉翁”不會長久。十景病卻也確乎又造就了一座嶄新的彩色銅雕雷峰塔,即是我先前沒見過的一座舊塔,您用激烈的語言諷刺舊時的迷信,讀來確然可笑。只為一己利而云挖掉雷峰塔的塔磚,是何等的情境!他們日日侵蝕著我們的精神,與其破敗不堪,也不如倒掉也罷。我們在他的筆下只是一個小小的無知的人兒啊,毀掉那歷史搭建的文物云填充自己的心,到最后卻又望著廢墟傷心不已,以至再造出一個仿制品。我行走在您眼中的世界,唏噓不已。
我吶喊,卻也彷徨。我看到那時的人們行尸走肉一般的軀殼,看到他們在用刀刺向給予我們生命的女媧娘娘。她是為一時興起而創造,卻用盡自己的生命中最強烈的感情為他們著想,而他們忘恩負義,把她的身體分割。也有若墨子和莊子,一心一意為了幫助別人卻被他們凌辱,心悸動,也為之心痛,麻木的大腦操縱了人們的心靈,他們確也變了一些軀殼,會吃飯,會為養活自己而奮力求索卻沒有感恩。您便是女媧親手創造的那開始會懂得感恩的人呵,用筆去為他們的精神改造,把趨于毀滅的殘破靈魂收集了來撒上名為“團結”和“科學”的藥粉,把本應無力回天的人民拯救。那頭沉睡的獅子已經醒來,在醞釀著咆哮的威力,雄踞一方時,它卻將會溢滿包容的力量,因為我們在被這思想治愈,也將永被治愈,行走在您的世界里,我體會了那種大愛無疆。
我行走在您的世界里,品滄桑,困彷徨,但我在您的眼中看到了精神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大腕與惆悵的希望。您矮小的身軀承天,承了中華之崛起,“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你坐落在園中孤寂一角,但您的光耀是指引我們前去的步伐,行在你世界里,得到更多的還是名為“信仰”的力量。
魯迅傳記800字篇3
魯迅真正的可愛處,是他的“迭宕自喜”。
“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說,這句話我們早就遺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譯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罷,“好玩”也罷,都屬于點到為止的說法,領會者自去領會,不領會,或不愿接受的,便說了也白說。我今天要來強說魯迅的“好玩”,先已經不好玩,怎么辦呢,既是已經在這里裝成講演的樣子,只好繼續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我們先從魯迅的性格說起。
老先生“迭宕自喜”
現在我這樣子單挑個所謂“好玩”的說法來說魯迅,大有“以偏蓋全”之嫌,但我不管它,因為我不可能因此貶低魯迅,不可能抹煞喜歡魯迅或討厭魯迅的人對他的種種評價。我不過是在眾人的話語縫隙中,撿我自己的心得,描一幅我以為“好玩”的魯迅圖像。
以我私人的心得,所謂“好玩”一詞,能夠超越意義、是非,超越各種大字眼,超越層層疊疊的價值判斷與意識形態,直接感知那個人——當我在少年時代閱讀魯迅,我就會不斷不斷發笑。成年以后,我知道這發笑有無數秘密的理由,但我說不出來,而且幸虧說不出來——這樣一種閱讀的快樂,在現代中國的作家中,讀來讀去,讀來讀去,只有魯迅能夠給予我,我相信,他這樣寫,知道有人會發笑。
隨便舉一個微不足道的例子吧,在《看蕭與看蕭的人們》中,記錄宋慶齡通知魯迅說,蕭伯納到了上海了,正在那里吃飯,問他愿不愿意去見見。魯迅于是寫道:有這樣的要去見一見,那就見一見吧。
什么意思呢?沒有什么意思,但這里面有一層需要說卻又不好說、說不好就很不好玩的意思。什么意思呢——蕭是大人物,魯迅知道自己也是大人物,不去見,或趕緊去見,看得很重,或存心看輕,都沒必要,都不恰當,都不大方。其實魯迅是想要見見的,又其實不見也無所謂。現在人家來了,邀請也來了,那么——有這樣的要去見一見,那就見一見吧。
這意思很深,也很淺,很率性,也很得體,他當時那么想了一想,事后這么寫了一筆,很輕,很隨便,用了心思,又看不出怎樣地用心思,然而有這么一筆在——后來便寫他去了,居然坐在那里看蕭和眾人吃飯,等等等等——這就是我所謂的好玩,很不起眼的兩句話,我年輕時讀到,不注意,中年后讀到,心里笑起來。
先生的性格
最近我弄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內部文件,是當年中宣部為了拍攝電影《魯迅傳》,邀請好些文化人的談話錄,當然,全是文藝高官,但都和老先生認識,打過交道。幾乎每個人都提到魯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詼諧、幽默、隨便、喜歡開玩笑。
我有一位上海老朋友,他的親舅舅,就是當年和魯迅先生玩的小青年,名叫唐弢。唐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看見世面上把魯迅弄成那副兇相、苦相,就私下里對他外甥說,哎呀魯迅不是那個樣子的,還說,譬如老先生夜里寫了罵人的文章,隔天和那被罵的朋友酒席上見面,互相問起,照樣談笑。除了魯迅深惡痛絕的一些論敵,他與許多朋友的關系,絕不是那樣子的黑白分明。
在回憶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較地能夠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近年的出版物,密集呈現了相對真實的魯迅,看下來,魯迅簡直隨時隨地對身邊人、身邊事在那里開玩笑。連送本書給年輕朋友,也要順便開個玩笑———給剛結婚的川島的書:我親愛的一撮毛哥哥呀,請你從愛人的懷抱中伸出一只手來,接受這枯燥乏味的《中國文學史略》。那種親昵!那種仁厚與得意!
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見什么真的憤怒的事,他醒著的每一刻,都在尋求這種自己制造的快感。
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進退,他總是放松的,豁達的,游戲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運的龐大的余地、豐富的側面、寬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嚴肅,一旦憤怒激烈,一旦發起威來,不懂得好玩的對手,可就遭殃了。
魯迅傳記800字篇4
“我以我血薦軒轅”是你最宏偉的志向。歷史隨著水流點點推移,你的聲音卻永垂不朽。
也許,在你的心中只有人民吧。
你生活在黑暗,迂腐的社會里,也惟有這樣,才讓你目睹低層貧困人民的生活。起初,為了拯救別壓迫的人民,你選擇了學醫,用所謂的“救死扶傷”來救助貧困的人們。然而,時間向你證明了你的選擇是錯誤的,世上貧苦人民千千萬,哪兒是你一個人能醫治的呢?當你看到人民心靈的迂腐與扭曲,憤然“棄醫從文”,拿起了筆桿,悍然向墮落的統治者發出了挑戰。
你拿起筆做武器,用犀利的文筆無情的批判著統治者,在你的筆下,字里行間中無時無刻不在彌漫著一股火藥味兒。
你默默地吸著煙,顯得一臉憔悴,那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你不怕強大的統治者,只擔心你所鐘愛的人民將你“冷落”。
你的沒一個字,都像一把匕首,深深地刺入了統治者的心臟,你無所謂懼。
你幾乎用了你所有的時間在工作,也許,你命中注定是一個會利用時間的人。你永不停歇的構思,用你的文章來訴說你所有的不滿與憤怒。
你不向黑暗勢力低頭,以筆做槍,用自己的一生和黑暗勢力做不屈的斗爭。
你堅強,你抗爭,始終領導著人民思想的解放,堅定不移地批判黑暗的社會,用自己的文章猛烈地向統治者開火,追求著新的生活。
你成為了民族的先驅,你不愧對“民族魂”三個大字,時間把你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沒一個人的心中,你就是魯迅。
你用自己的行動將我征服,你的信念讓我銘記在心,我贊美你挺直的“筆桿”。
上一篇:奶奶90大壽祝壽詞(合集五篇)
下一篇:當代英雄人物事跡(合集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