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指的意思是個人或集體過去做過的重要的事情,而現多指對革命、對人民有益的事,簡單來說就是事情的跡象,事一般表示的意思是事情,跡也就是跡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當代英雄人物事跡(合集三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篇: 當代英雄人物事跡
詹天佑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刮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巖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準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當出于工程人員之口。”之后,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巖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巖,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采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并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很多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我的人、自我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我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
第二篇: 當代英雄人物事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面對不期而至的大疫情,她沒有退縮,沒有逃避,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著一名疾控一線戰士的英雄本色。
疫情面前,她是無懼無畏的“逆行者”。‘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戰爭。她,是父母牽掛的女兒,是孩子親愛的母親。可是身為疾控工作人員,面對疫情的發展,她沒有選擇退縮,毅然選擇了逆向而行。
大年三十下午兩點,當接到值班人員通知后,現場疫情處置小組全體人員立即集結完畢。
帽子N95口罩乳膠手套,一次性醫用防護服護目鏡膠靴外層手套……一系列的打算動作完成后,雖是朝夕相處的同事,但彼此之間已然分辨不出誰是誰,她帶領大家一一整理了著裝,確保每個人的防護措施到位,隨著現場疫情指揮員的一聲“上車,出發”,印有_縣疾控中心標志車奔向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線。
疫情面前,她是勇毅擔當的戰“疫”先鋒。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和同事們加班加點,及時完成了[_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她所在的流調組對縣醫院報告的34例住院觀察病例,進行了流調,對150余人密接人員逐個進行了排查,確保不漏一人。
她穿梭在危機四伏的醫院隔離區,近距離面對病人,她通過手中的紙筆精準記錄下病人的各項信息,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斗爭。
寒冬夜幕,她和流調組的同志們伏在辦公桌前,繼續書寫著流調報告……這樣的情況對于此刻的她來說已經習以為常,國難面前,每個人都有‘責任’。
1月23日晚上7點多,她剛從流調一線下來,回到科室,電話響了,是她愛人的電話,一名剛從執勤一線換崗歇息的警察,電話那頭問到:“老婆,還記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嗎?”她停頓了一下,搖搖頭說:“我還有工作,有什么話回家再說吧!”語氣是那樣的堅定和不舍。“是我們結婚十周年的紀念日!……”電話那頭是掩飾不住的喜悅,她鼻子一陣酸楚。科室的同志都調侃到,“呦,都老夫老妻了,還這么浪漫,哈哈哈……”,一陣歡聲笑語,宛如洗去了大家這些天所有的疲勞,也沖淡了疫情帶來的恐怖。
疫情面前,她是銳意進取的“實干者”。‘疫情防控’工作是辛勞的,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顧好兩個孩子,但由于‘疫情防控’‘責任’重大,有時無暇顧及家庭,經常是深夜回家孩子已經睡著,總感覺虧欠孩子。在公與私的天平上,她毅然選擇了工作,堅守‘疫情防控’一線。她分管的科室在她的帶領下曾被評為“咸陽市疾控中心先進科室”“_縣衛健局先進股室”等榮譽。
疫情當下,她和所有的奮戰對抗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們一樣,始終把保障群眾的生命健康放到首要位置上,用實際行動向疫情發起“沖鋒”。
正是因為有著無數個像她一樣沖鋒在前的疾控人,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為全縣人民守護著“第一道防線”,我們看到了期望。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讓我們一起加油,期望不會太遠,勝利就在前方......
第三篇: 當代英雄人物事跡
有這樣一位院長,疫情發生以來,他帶領全院醫務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內從早到晚不停地處理各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時58分,一個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線不懈抗爭的白衣戰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劉xx。
走進劉xx生前的辦公室,他的工作證和圍巾還掛在墻上。許多同事直到現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經離去的事實。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劉xx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劉xx去市里開會接到任務,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數僅次于金銀潭醫院。而武昌醫院只有三天的時間來完成院區改造和病人的轉運。
不眠不休的三天,劉xx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醫院是綜合性醫院,短時間內按照傳染病醫院要求改建,難度極大。增加床位、調配醫務人員、解決物資,每一件事都需要劉xx協調。
而此時的劉xx已經住進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結果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后的核酸結果確診為陽性。在ICU里,劉xx的身份變了,可救死扶傷的使命和擔當卻沒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電話、回復微信,一會兒問病人收進來了沒有,一會兒問院內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沒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卻說:“我是院長啊,我丟不下!”并讓大家不要過多關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復出院,再與大家一起并肩作戰。
劉xx的妻子蔡xx,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重癥病區的護士長。丈夫感染后,她曾想過趕過去照顧病重的丈夫,然而,劉xx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線,把她留在崗位上,會給更多的人帶來生的希望。
2月14日,劉xx病情突然惡化,被轉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搶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搶救無效不幸離世。斯人已逝,在劉xx所帶領的武昌醫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癥患者治愈出院。
上一篇:魯迅傳記800字四篇
下一篇:祭文爺爺精品催人淚下錦集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