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關于抗洪救災的 小學生的 演講稿
大家都知道,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樹州發生了7。
1級大地震。
天災雖然是殘酷的,但是,在大地震中,也會有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
讓我講給你們聽聽吧
“地震時,我住在學校,跑得快,然后狂奔回來,卻沒找到永吉和姐姐白文毛的影子。
”珍夏流著淚告訴本報記者,地震半小時后,姐妹倆的遺體已經被珍夏挖出。
珍夏告訴記者,挖出來的白文毛懷里,是她9個月大的孩子。
白文毛雙手緊抱孩子,頭部死死地護著孩子的腦袋,倒塌的磚頭正好砸在白文毛的后腦,母親白文毛是用母愛和生命,換來愛子最后生存的機會。
孩子挖出來后哇哇大哭。
如今由珍夏帶到孤兒學校的院子里,住在外面沒有帳篷的地鋪上。
據珍夏介紹,30歲的永吉才仁在很小時父親即去世,1999年母親又去世了。
永吉從青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后,主動回到家鄉玉樹州,在州孤兒學校任教。
在那里,珍夏與活潑可愛的永吉才仁相遇,2005年確定戀愛關系,2007年完婚。
在鄰居眼里,永吉才仁的稱呼就是“永老師”。
當人群散去,幾個孩子拿著一張心形卡片,輕輕地插在坍塌的墻上。
“你雖然走了,但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卡片上這樣寫著。
珍夏說,永吉是愛孩子的女人。
姐姐白文毛未婚育有一子,永吉視為己出。
在學校,孤兒們親切地稱永吉為“媽媽”。
聽完這個故事是,我要對大家說:“在小的捐款乘130000000,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我還要對災區的人民說:“在大的天災除以1300000000,它也會變的非常非常的秒小
玉樹
堅持住
玉樹
加油
”
抗洪救災的作文怎么寫
(一定要今年的)
誰也不會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就這樣寫入了歷史。
看著計時牌上的數字一點點接近震后營救的黃金72小時,每一個人的心都被揪到了嗓子眼。
大家無不熱切期盼著多一個同胞能夠獲救,無不強烈渴念著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難中的生命。
祈禱,祝福,默哀,援手,平安,雄起——我們反復念叨著這些詞匯,總理哭了,國民哭了,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哭了。
此時此刻,生命高于一切,我們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
也只有在如此毀滅性的大災大難面前,我們才能這般深刻地體味到生命的寶貴。
在現一階段,救災的唯一核心就是救人,而無論何等深刻的“反思”,在此一時刻都顯得那么奢侈。
正是基于對生命的無比尊重,讓我們看到并冀望“國難興邦”意義上的成長。
更大的感動,來自于地震現場,災民的自救互救,志愿者的主動援助,子弟兵的英勇奮斗。
“幼兒園老師舍身為孩子擋垮掉的水泥板”、“私人診所醫生拿出全部藥品救人”、“成都出租車司機自發奔赴災區參與營救”、“外地私家車主趕赴災區參與轉運搶救傷者”、“唐山某企業家包車組織員工和醫務人員連夜南下”、“綿陽市民帶上食品衣物慰問安置點災民”……在抗震救災過程中,民間組織力量的雛形進一步得到發育,其“天生的透明和高效”是政府救災力量之外的重要補充。
愿生命的逝去能喚醒所有當權者和全體國民對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因為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原本一文不值。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加油,愿所有的生命無論何時都能得到一樣的尊重。
以抗洪救災為材料作文標題
2024年抗洪搶險先進材料徐xx男,漢江西宜春人,1994年06月出生,2024年12月入伍,高中文現為臺江縣消防中隊戰斗員,列兵。
徐xx同志自入伍以來,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文化知識,以十七大會議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三句話”總要求。
他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積極參加搶險救援和滅火救災,不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消防戰士的神圣職責。
2024年6月9日徐xx同志作為戰斗員,他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自始自終都奮戰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充分發揚了戰斗員的作用,體現了消防部隊英勇頑強、無私無畏的戰斗精神。
在抗洪搶險中作為戰斗員,一直處于前沿戰斗,英勇頑強、不怕犧牲,將小石塊裝進麻袋筑成防洪墻,為后續的洪水蔓延贏得時間;同時也時刻提醒戰友們在抗洪搶險中注意安全。
充分顯示出消防官兵不怕流血犧牲的英雄氣概和互幫互助的情誼。
在搶險過程中還幾次堵住缺口,不懼怕洪水的沖擊,水的冰涼。
經過9個小時的奮戰,洪水終于分流成功,看到寨子里的洪水慢慢退去,群眾的臉上終于露出笑容,他為這次抗洪搶險工作做出巨大貢獻。
徐xx同志作為一個消防兵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忠誠可靠、服務人民、竭誠奉獻”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搶救人民生命財產,樹立了消防部隊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了一名消防戰士的神圣職責。
在這場抗洪搶險救援面前,徐xx同志作為一名戰斗員,充分發揚消防部隊的優良作風和戰斗精神,不畏艱險,英勇頑強,自始自終都奮戰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默默堅持、默默奉獻,在他心里第一位的是“搶救人民生命財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關于抗洪救災的作文
找了找,下面這個還是最好的南方10省,抗擊澇災已經開打“疲勞戰”。
其實,至少到目前為止,整個南方,降雨量總體上遠未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同樣目前澇情最危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其降水也沒有突破“98洪水”的程度。
截至昨晚,據不完全統計,南方澇災已導致數百名群眾死亡,傷者總數量不詳。
其實,在死亡人員中,真正被洪水淹死的人數并不多。
而且客觀述之,評價今年的抗洪措施,各地從應急預案、物資準備、組織人員提前轉移,包括各級地方主官的“政治重視”程度,都是創下“歷史紀錄”的。
毫不客氣地講,今年的人員死傷包括失蹤,大都系區域性強降雨導致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沖入村莊及城鎮所致,也即,主要殺手是地質災害,在災害學中管叫“次生災害”。
透過媒體的“字、音、像”報道,若受眾能做有心人,可以發現今年地質災害集中爆發,不但指災害的層出不窮,更指災害的地域分布之廣,包括森林覆蓋率多年位居國內第一的浙江。
只是,大面積持續的強降雨導致的澇災是人人可直觀感受的“面”,而山崩地裂均發生在“點”上,雖每一次都讓受眾感受驚心動魄,但人們往往忽視將“點”上的地質災害串連起來,作一次這是“為什么”的深入思考。
就在本周三,云南一個小鎮突然爆發泥石流,當場造成17人死亡、28人失蹤,1200人受傷,半個鎮子被泥石流卷走。
未及搶救工作展開,昨天,貴州一山村,再次遭遇同樣厄運。
引用國土部高官公開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山崩地裂的災害次數同比上升近10倍,其中6月份,則同比上躥17倍之多。
這位官員還披露,7月份發生的死亡、失蹤都不算,僅今年上半年的不完全統計,因山崩地裂就有464人死亡和失蹤。
然而,人們聽到這樣的死亡報告,想到的往往是今年天氣異常,南方先旱后澇,山崩地裂乃強降雨所致而只能聽天由命,社會輿論很少將如此慘痛的死傷作人與自然關系層面的深刻反思。
按照安全標準,超過25度的山坡地不能建房居住,而環顧整個中國,尤其是云、貴、川、桂、閩諸省,甭說25度的山坡,即便是60度以上的山坡,照樣用人工挖出一塊平地建住房、修工廠、建學校,大量的山體受工程建設震繞,隱患早已提前埋下,就差合適的導火索來將其引爆。
強降雨是外因、山崩地裂是表象,本質的問題是人與自然爭奪生存空間太過分,大自然以山崩地裂殘酷報復中國人。
山坡地畢竟有限,無序城鎮化的盲動,為盡快脫貧致富而盲目招商引資的沖動,土地財政的無限誘惑,加上越窮越生崽的無奈,導致人與自然爭奪生存空間的矛盾持續加劇。
到最后,水庫內、行洪區、溢洪道、河灘地甚至江道、河道上,統統用來建房、蓋樓、辦廠、開集市,中國人瘋狂至此,大自然忍無可忍而一再強忍,一旦天災來臨,不鬧騰它個山崩地裂那才叫怪事
山崩地裂漸成常態,防災救災從體制到各項舉措準備卻千瘡百孔。
半個多世紀來,國人一次次違背科學,違背常理,對大自然作無節制地索取,形成新舊矛盾扎成堆。
現如今,舊的禍根早已種下,新的禍根在發展的名義下仍在繼續播種。
這一局面若不能在一定期限內,譬如10-20年內有個明顯遏制,可以肯定,中國人將吃不盡因天災所引發的無窮“人禍”——山崩地裂還是客氣的呢。
關于抗洪救災的8句詩句
大雨滂沱濁浪呼,淚遮雙眼看模糊。
禾田萬頃三秋絕,房舍千間一霎無。
鬧市淹時成廢市,通途斷處見荒途。
家園毀折心猶熱,憂責盈肩話匹夫。
總把天災喚惡魔,今年更比往年多。
河干地動催悲淚,礦漏石流弄惋歌。
雨打松遼堤壩毀,水淹城鎮道橋撅。
焉知大難非人禍,敢怒終究不敢說。
抗洪救災的詩
留住輝煌 ———來自抗洪救災第一線的詩報告(神圣之光) 謝亦森 我們在電閃雷鳴天低云暗的時刻從四面八方向著一道道險 象環生的堤岸火速出發。
洪峰在咆哮。
大地在呻吟。
群山在顫抖。
拍岸的濤聲裂人心魄。
呼嘯的大風像一萬只餓狼發出的恐 怖的嗥叫聲。
長江瘋了嗎
松花江嫩江鄱陽湖洞庭湖都瘋了嗎
好像世界的末日已經來臨
看吧:金色的禾苗倒伏在地。
美麗的花瓣被撕得粉碎。
廢墟。
老人們仰天長嘆。
女人們凄慘 而絕望地舉起雙手哭喊。
一排排洶涌大浪以無邊的威力和蠻橫 的氣勢肆無忌憚地撲擊著企圖阻止它們耍野的無數道綠色堤岸 ……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顯得很渺小,不管你承認不承認。
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懾服于某種力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而有些時候我們又不能不奮起較量
不管最后的輝煌會屬 于誰。
但當我們把鮮艷的旗幟插在每一個出現險情的地方的時候, 當我們的船只和沖鋒舟劈開惡浪向著凄厲的呼救聲飛馳而去的 時候,我們所感覺到的,并不是末日即將來臨的恐懼和黯淡。
有一團火,在我們心中燃燒
有一種光,在我們眼前閃爍
這火,這光,來自防汛指揮部那徹夜不眠的燈,來自將軍 的眼淚和公仆們布滿血絲的眼睛,來自解放軍和武警戰士那堵 住決堤豁口的寬厚結實的胸膛; 這火,這光,來自那一對對奔向險區的步履,一副副扛著 沙袋和石塊的肩膀,一雙雙分發著救濟糧的溫暖的手和一艘艘 迎戰洪峰而悲壯沉沒的船; 這火,這光,也來自下崗工人、大學生、個體老板們那搏 風斗浪的身影,來自為了分洪而任憑洪水吞沒家園的災民們的 心,來自母親獻出兒子和妻子獻出丈夫慷慨赴難的博大的愛; 這火,這光,還來自遠方那關注著云聚云散潮起潮落的每 一雙憂郁的眼睛,來自滿載救災物資馳向災區的滾滾車輪,來 自千萬只紅色的捐款箱,來自賑災義演晚會上那響徹云霄的愛 的奉獻之歌…… 來自災難的深處
來自華夏大地的昨天和今天
來自每一道存與亡、興與衰、生與死激烈較量的防線
看啊,那是輝煌——— 一種在無災的日子里難得一見的輝煌
一種壓倒一切狂風惡浪的輝煌
奔忙不息的人們啊,為這輝煌而歡呼吧
不管你是誰,只要你此時敢于挺身而出,就有資格為這輝 煌而驕傲
即便你并不是一個“完人”又有何妨呢
也許你曾有過世態炎涼的感嘆,也許你曾為命運的不公而 委頓不振,但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你突然精神振作,一往無前
也許蔽日的風塵曾經迷蒙你的視線,也許你曾背朝太陽行 走,兩眼只顧盯著自我的影子,但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你突然 心明眼亮,正直無私
也許你曾傷害過不該傷害的人們,也許你曾在善與惡的交 叉路口躑躅不前,但當災難來臨的時候,你突然是非分明,充 滿愛心
看啊,那是輝煌——— 一種驅散愁云慘霧的輝煌
一種展現人性精華的輝煌
真的,你再看看那些淚水漣漣無家可歸的災民們吧——— 當這輝煌照向他們破碎的生活的時候,當他們跳出苦難的 漩渦登上堤岸走進明亮的帳篷的時候,那一對對淚眼里同樣閃 射出一種異樣的光芒
也許,那眼神里所包容的——— 曾經是絕望,如今變成了希望; 曾經是冷漠,如今變成了熱烈; 曾經是猜忌,如今變成了信賴; 曾經是怨怒,如今變成了感戴
看啊,那是輝煌——— 一種推倒隔閡之墻的輝煌
一種彌合感情裂縫的輝煌
這時候一切的政令突然變得暢通無阻, 這時候一切的人際關系都變得水乳交融, 這時候一切的眼睛都沒有陰影而充滿陽光, 這時候一切的心都不再狹隘而充滿真誠和愛, 這時候一切的人都用不著互相提防而親如一家; 看啊,看啊——— 這時候雖然有一些堤岸轟然坍塌卻有另一些堤岸堅強地站 起來, 這時候雖然是濁浪排空驚濤拍岸卻有一幅風平浪靜麗日藍 天的壯麗風景橫亙大地光照環宇, 這時候雖然無情的洪水奪走了無數財富和歡笑卻有另一種 難以估量的寶貴財富脫穎而出熠熠生輝
災難,我詛咒你
災難,我感謝你
如果不是災難我們是否能看見這輝煌
如果沒有災難我們是否能擁有這輝煌
為這偉大的擁有而仰天長笑吧
有了它,我們氣宇軒昂頂天立地,我們視洪峰如泥丸履險 灘如平川,我們能修補好所有堤岸的所有裂縫并使之千年萬載 屹立不倒; 有了它,垂頭喪氣的果樹將揚起頭來繼續走向金色的秋天, 憂傷的花枝將揩去淚滴重新開放,失去家園的苦難的女人們將 重現動人的微笑; 有了它,我們就沒有過不去的難關沒有踏不平的坎坷沒有 戰勝不了的災難沒有不可抵達的美麗的彼岸
看啊,那是輝煌——— 一種無與倫比不可匹敵的輝煌
一種賞心悅目而又似稍縱即逝的輝煌
哦,不,不,這輝煌難道只能與災難同在嗎
災難之后我 們就將失去它了嗎
不,我們將留住輝煌
讓這輝煌注滿每一雙眼睛每一顆心,讓我們的胸膛變成綿 延的堤岸變成屏障般的群山。
這輝煌原本是從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閃射出來的啊
只不過,在沒有災難的時候,也許它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像 混雜于沙礫之中的金子,像隱匿于浮云之后的星光…… 沒有災難的時候是最容易麻木的時候。
麻木的時候是最容易滋生災難的時候。
那末,讓真、善、美在我們心中永遠醒著吧,讓掩藏這輝 煌之光的一切雜質隨著洪水退去吧——— 只將輝煌留下
我們將留住輝煌——— 一種讓人人顯得美麗純潔的輝煌
一種讓世界迎來和諧迎來興旺的輝煌
人民日報上的
關于抗洪救災的作文要600字。
(抗洪救災1是1998年的夏天,一個令全華夏兒女難夏天。
我國長域遭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 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群眾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幾十萬解 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洪水,斗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官兵們身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
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提,保住大提
”他們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在洶涌澎湃的江水中,那道人墻顯得那樣壯觀,那樣雄偉
大江,永遠銘記著1998年的夏天,再一次表達了人們的愛國心
(抗洪救災1)誰也不會料到,2008年的5月12日就這樣寫入了歷史。
看著計時牌上的數字一點點接近震后營救的黃金72小時,每一個人的心都被揪到了嗓子眼。
大家無不熱切期盼著多一個同胞能夠獲救,無不強烈渴念著早一分解救出所有危難中的生命。
祈禱,祝福,默哀,援手,平安,雄起——我們反復念叨著這些詞匯,總理哭了,國民哭了,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哭了。
此時此刻,生命高于一切,我們所唯一祈求的就是人的生命。
也只有在如此毀滅性的大災大難面前,我們才能這般深刻地體味到生命的寶貴。
在現一階段,救災的唯一核心就是救人,而無論何等深刻的“反思”,在此一時刻都顯得那么奢侈。
正是基于對生命的無比尊重,讓我們看到并冀望“國難興邦”意義上的成長。
更大的感動,來自于地震現場,災民的自救互救,志愿者的主動援助,子弟兵的英勇奮斗。
“幼兒園老師舍身為孩子擋垮掉的水泥板”、“私人診所醫生拿出全部藥品救人”、“成都出租車司機自發奔赴災區參與營救”、“外地私家車主趕赴災區參與轉運搶救傷者”、“唐山某企業家包車組織員工和醫務人員連夜南下”、“綿陽市民帶上食品衣物慰問安置點災民”……在抗震救災過程中,民間組織力量的雛形進一步得到發育,其“天生的透明和高效”是政府救災力量之外的重要補充。
愿生命的逝去能喚醒所有當權者和全體國民對生命的尊重,善待生命就是善待一切,因為所有的一切在人的生命面前原本一文不值。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加油,愿所有的生命無論何時都能得到一樣的尊重。
<\\\/SPAN><\\\/SPAN><\\\/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