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拜年的感受日記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
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后,就沒有什么好玩的了。
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后,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里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
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里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
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 “我要一串年糕
”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
那里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
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手槍、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
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
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樂樂,沒有煩惱,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范文二: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第1句】: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第2句】: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第3句】: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
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
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第4句】: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第5句】: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第6句】:吃餃子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
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第7句】: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
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第8句】:.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后來的“賀年片”。
【第9句】:.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
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
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
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
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后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
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
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范文二除夕 農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
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
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
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制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
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
飯后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
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征“歲歲有余”、“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彩,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
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
早餐后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于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
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
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后,除夕將至。
于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
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后,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
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
然后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于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
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于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
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
然后便生爐起火,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
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干。
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注上大量花生油。
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
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
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
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
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
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后輩先祝福長輩,然后長輩再給后輩曉以期望。
早飯后,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
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
”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
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后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
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
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
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
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
落座后,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
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
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后,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
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么,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
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
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潮汕地區春節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
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
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
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
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
因此,從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么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
也忌從別人口袋里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里帶來不祥。
同時,忌該天理發,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發同辦喪事聯系起來。
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么顧忌了。
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藥。
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藥不斷。
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西江水上人家春節風俗 在粵西北的西江肇慶段“小三峽”水面上,至今還生活著一些以船為家的“水上人家”。
這些漁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們大多在船上做飯,大多依然燒木柴。
漁民們還喜歡在江岸邊空地上種上番薯、油菜、蔥、蒜苗等,補貼生活。
過春節了,漁民們在住處貼上了吉祥祝福的紅幅,他們喜歡在船頭貼上“一帆風順”,在船艙上貼“萬事順意”和“老少平安”,還有獨特的金錢剪紙圖案的“紅錢”,此外還要在船頭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祿)、芹菜(勤勞)、大蔥(聰明)、生菜(生財)、桔子(吉祥)、蘋果(平安)和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節 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春節是民間最隆重、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但湛江的春節也有本地的特色。
農村春節,一般從準備到結束約一個月時間,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作準備,內容包括整修房子、購置家具、添換新衣裳、采辦各類年貨等。
年貨有蔗糖、糯米、年畫、對聯、糖果、餅干、炮竹之類,一年所掙之錢大部分用于春節。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
傍晚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對聯大多與福財之類有關,軍烈屬則在大門貼上由民政部門發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對聯,廚房、豬、雞欄則貼足食、六畜興旺等橫批。
團圓飯后則是分壓歲錢。
12時正,家家戶戶鞭炮齊鳴,送舊迎新。
大年初一,農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殺生、忌倒水、忌掃地,部分農村尚習慣吃齋。
年初二開始走親串友,你來我去。
此期間大部分村莊和鄉鎮均有舞獅、游神、飄色游行、做大戲、武術表演、球賽等,各種民間活動應有盡有,一直延續半個多月。
范文三今天是狗年的大年初二,是個天氣晴朗的日子。
我和爸爸、媽媽帶著春節的喜悅和禮物,回到老家去拜年。
我們先去了二爸家。
還沒進門,一幅紅底金字的大幅春聯,首先映入了我的眼簾。
上聯是“華堂盈瑞氣”,下聯是“猴年如意春”,橫批是“萬事勝意”。
這可是我今年春節送給二爸家的第一份新年禮物,是春節的前幾天托大表哥帶給二爸家的。
當我和爸爸、媽媽正在欣賞我的“杰作”時,二爸、二媽和小堂弟就滿面春風的迎了出來。
小堂弟說:“祝大伯、大媽和李斌哥哥新年好
”爸爸、媽媽非常高興,直夸小堂弟長大啦
懂事啦
接著就給他發了一張100元的壓歲錢。
我也向二爸、二媽祝賀新年,二爸也給我發了壓歲錢。
看到我們來了,小堂弟非常高興。
當大人們正在說話的時候,他就一把把我拉進了他的電腦室。
他高興地向我介紹他的電腦游戲,并和我一起玩起了他的《玩具兵大戰》。
這個游戲非常激烈,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我們兩個一會兒你打打,一會兒我打打,玩了一局又一局,過了一關又一關,直到二媽叫我們吃飯時才停下。
飯菜端上來了。
二爸家的年飯可真是豐盛,有魚有蝦,有雞有肉……大盤小盤的擺了滿滿的一大桌。
二爸高興地拿出他的茅臺酒要和爸爸對飲,我和媽媽、二媽、堂弟喝的是酸奶和飲料。
飯桌上,我和堂弟向爸爸、媽媽、二爸、二媽都敬了酒,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們不停地和大人們碰杯,個個肚子都喝得鼓鼓的。
吃完飯,我和堂弟又到樓下去放炮。
這里放炮的人可多了,有幾個孩子圍在一起放的,還有大人帶著小孩放的。
放的有“二腳踢”、“大雷子”,還有100多響的小鞭炮。
鞭炮聲噼里啪啦,震得小孩們個個雙手捂著耳朵,遠遠的躲在單元的門洞里。
我和堂弟手里拿著“雷子”和鞭炮,堂弟膽小,不敢放,讓我去放。
我壯著膽子,點燃了一串鞭炮,剛剛點燃,我就飛速的向遠處跑去,一看堂弟,他已經遠遠的躲進了單元的門洞里。
放完鞭炮,堂弟說:“哥哥,我來放雷子
”我說:“放雷子危險,你敢嗎
” 他說:“敢
”沒辦法,我只好把一個小雷子夾在磚縫里,把引火棒燒好,讓他去放。
他小心翼翼的走到“雷子”跟前,還沒點燃,他就把引火棒一扔,撒腿就跑。
炮沒點著,他倒是先摔了一跤。
這次,他是再說也不敢再去放炮了,這時,二爸下樓來了,就領著我們一起回家了。
今天在二爸家拜年,我們玩得確實是太開心了
...
拜年吉祥語大全
◆拜年吉祥詞:新年快樂 恭喜發財 年年有馀 歲歲平安 財源廣進 財源滾滾 恭賀新禧 大吉大利 年年高升 吉祥如意 心想事成 合家歡樂◆拜年吉祥話:新年的祝福,平日的希冀,愿你心境祥和、充滿愛意,愿你的世界全是美滿,愿你一切稱 心如意,快樂無比。
謹祝新年快樂幸福,大吉大利。
祝好運、健康、佳肴伴你度過一個快樂新年。
愿新年帶給你和你所愛的人許多美好的事物和無盡的祝福!祝新年快樂,并愿你幸福吉祥,前程似錦。
客家人都過來,關于過年舞獅和鑼鼓
你是梅江區哪的
我也想學打鼓,不知道能不能教我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到初中所有的音樂書上個歌曲名字
越全越好
一年級:第一單元《小手拉小手》
【第1句】:唱:《我們一起來唱歌》、《玩具進行曲》、《傳、傳、傳》
【第2句】:聽:《玩具兵進行曲》
【第3句】:動:《請你跟我這樣做》、走各種圖形、音樂游戲《傳、傳、傳》第二單元《聽,誰在唱歌》
【第1句】:聽:《聽,誰在唱歌》
【第2句】:唱:《動物說話》
【第3句】:動:跟著音樂學一學做一做第三單元《快樂的一天》唱:你早 上學歌 亞克西,巴郎聽:嘎嘎小鴨子 跳繩 拍皮球 可愛的家動:我的創造①②③第四單元《花兒朵朵》
【第1句】: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愛北京天安門》
【第2句】: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娃哈哈》《多快樂》
【第3句】:動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第五單元 秋天的歌唱:《小樹葉》、《紅葉》第六單元 森林里的故事
【第1句】:唱 《小猴子》《可愛的藍精靈》《勞動歌》《猜一猜》
【第2句】:聽 《尤開迪》《小猴子》《未孵化的鳥雛的舞蹈》
【第3句】:動 跟隨《尤開迪》的音樂跳舞第七單元 八音盒響叮咚聽:《小花鼓》《京劇鑼鼓》《鴨子拌嘴》和《老虎磨牙》片段唱:《小鼓響咚咚》第八單元 新年老人走來了唱 :《堆雪人》、《龍咚鏘》、《藍鳥》聽 :《雪花飛舞》、《放鞭炮》、《新年好》、《叔伯新年好》動 :《堆雪人》、《聽一聽動一動》、《祝福送給你》、《新年音樂會》二年級:第一單元 好朋友唱:《拍手唱歌笑呵呵》《大白象》《一對好朋友》《西倫達》聽:《小象》《口哨與小狗》第三單元 時鐘滴答唱:《時鐘滴答》《兩只懶烏鴉》 《時間像小馬車》聽:《在鐘表店里》《鐘》第四單元 隊旗飄飄唱:《共產兒童團歌》《我是小鼓手》聽:《少年先鋒隊隊歌》《快樂的節日》《紅領巾之歌》第五單元 唱吧跳吧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哈里羅》聽:《法朗多爾舞曲》《快樂的羅嗦》《節日舞曲》第六單元 到郊外去
【第1句】:唱:《山谷回音真好聽》《放牛放到小河邊》《郊游》
【第2句】:聽:《出發》《放風箏》第七單元 勞動最光榮唱:《風車依呀呀》《理發師》聽:《狩獵波爾卡》《森林中的鐵匠》《猴子蒸糕》第八單元 進行曲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第一段歌詞和《小號手之歌》《米老鼠進行曲》聽:《土耳其進行曲》《進行曲》《出旗》三年級:唱:《拍拍 踏踏》《乃約乃》《劃船》《好孩子要誠實》《鵝大哥》《牧羊女》《周爺爺的襯衣》《祖國,祖國我愛你》《新年好》《咱們從小講禮貌》《春天來了》《彝家娃娃真幸福》《快樂的歌唱家》《兩只小鳥》《大風車》聽:《猜調》《紫竹調》《嘎達梅林》《快樂的童年》《陀螺》《跳繩》《騎竹馬》《捉迷藏》《可憐的秋香》《嘀哩嘀哩》《牧童短笛》《搖藍曲》《山童》《瀏陽河》《放鞭炮》《新年好》《歌唱二小放牛郎》、《這一仗打的漂亮》《烈士墓前》《落水天》、《對鳥》、《崔咚崔》《圓舞曲》《紅蜻蜓》《豐收之歌》四年級:唱:《燈》《白 鴿》《童心是小鳥》《共產兒童團歌》《小事情》《綠葉》《小傘花》 《折紙船》《只要媽媽露笑臉》《我們的田野》《小拜年》《春來了》《小事情》聽:《小事情》《小牧民》《小步舞曲》(巴赫) 《在鐘表店》《老虎磨牙》《歡樂的夜晚》《閃爍的小星》《打酸棗》、《對花》《戰臺風》 《櫻花》《鱒魚》 《搖籃曲》(舒伯特)《十面埋伏》《山村來了售貨員》五年級:唱:《種太陽》 《盼紅軍》《牧童》《掀起你的蓋頭來》《拔根蘆柴花》《美麗的黃昏》《拾稻穗的小姑娘》《蟈蟈蟈》《我們美麗的祖國》《我若是小小鳥》《生長在祖國的懷抱中》《鳳陽花鼓》《春雨蒙蒙的下》《親愛的回聲》《天地之間的歌》聽:《碼頭調》《咱們工人有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八路軍進行曲》《母親教我的歌》《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夢幻曲》《那不勒斯舞曲》《日落》《三十里鋪》《抗敵歌》《卡農歌》《小小的船》《小寶寶睡著了》《沂蒙山小調》《霍拉舞曲》《雷鳴電閃波爾卡》《水草舞》、《噴泉》《黃楊扁擔》 《斑鳩調》《良宵》《故鄉的親人》六年級:唱:《我愛米蘭》《熱愛地球媽媽》《小放牛》《土撥鼠》《蝸牛與黃鸝鳥》《雪絨花》《讀書郎》《我們把祖國愛在心上》《愉快的夢》《藍色的雅得朗》《小鳥,小鳥》《校園里的小白楊》《愉快的春游多么好》《在老師身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雪橇》《數九寒天下大雪》《小曲好唱口難開》《致愛麗》《歡樂頌》《月光曲》《蔭中鳥》《Do-Re-Mi》《孤獨的牧羊人》《步步高》《春到沂河》《鵝媽媽》《綠藤兒爬滿小窗口》《胡桃夾子組曲》《曉風之舞》七年級:第一單元《與你同行》第二單元《龍的傳人》第三單元《故鄉的云》第四單元《茉莉芬芳》第五單元《奧林匹克風》第六單元《歡樂頌》
舞獅打鼓口訣
首長班長晚上好晚觀眾真不少,我來跑一跑,
前面節目演得好,三句半也不,不管表演成不成功,掌聲
(敲鑼鼓) 戰友戰友親如兄弟,五湖四海聚到一起,千里有緣不容易,介紹自己
早上時間真是忙,出完操后又上床,二十分鐘不夠用,緊張
被子大衣豆腐塊,疊完一遍又一遍,沒等刷牙和洗臉,開飯
被子不行莫同情,張榜公布等候批評,嘔心瀝血終于高興,內務標兵,耶
(敲) 一腔熱血來到軍營,決心要把武藝練精,政治合格軍事過硬,我能
初來部隊訓練少,首長待我們像塊寶,誰知開訓動員后,猛搞
又到體能訓練時間,圍著操場就是兩圈,班長說這叫散步,my-god
(齊)我的天
我上氣不接下氣喘,后悔在家不鍛煉,一身肥肉怎么辦?練
練就殺敵真本領,練得豪氣沖云天,練得腰酸腿又疼,還行不行? 單杠就像吊死豬,打起靶來不用糊,每次跑步凈倒數,唉
我的心哪,(齊)是拔涼拔涼的啊
(敲) 班長看俺心里急,父母怎能對不起,電話里面想哭泣,沒出息
班長說俺沒出息,問我是不是帶把兒的,這句話真受打擊,要爭氣
掉皮掉肉不掉隊,流血流汗不流淚,摸爬滾打全不畏,人民軍隊。
我是軍人我要努力,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天降大任舍我其誰,相信自己
苦心人,天不負,現在終于有進步,班長夸我是小老虎,羨慕
現在訓練勁頭高,樣樣成績都達標,隊列里面不冒泡,啥絕招? 在家體重兩百斤,現在瘦了三十斤,要想減肥到部隊,免費
(敲)
關于介紹自己家鄉風俗或習俗的作文
“半盞屠蘇猶未舉前小草寫。
”在家鄉最值得一提也是最熱熱鬧鬧的民俗,便是春節傳統了。
春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燈籠,貼上新對聯,到處是的景象。
從小到大,春節來得往往很早。
過了臘月門,家家戶戶開始辦年貨,堅果瓜子,各種糖果應有盡有,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更是忙碌了起來,臘月二十三是我們北方的小年,小年雖然沒有大年那么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節日,到了晚上,四面傳來鞭炮聲,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這一天,一家男女老少開始忙活,拆洗被褥,灑掃庭院,聽媽媽說,這有掃除倒運之意。
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和姐姐總是最積極的。
媽媽現在都讓我們自己打掃自己的房間,雖然打掃一天很勞累,但是看著干干凈凈的臥室,忽然覺得即使勞累也是值得的。
“二十五,做豆腐”。
我之前一直不理解新年為什么要做豆腐,后來才知道,豆腐與“頭富”諧音,有人們新的一年都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
在我很小的時候,只有少數人家才會有豆腐機,這時候每家每戶的人就會挑著兩桶黃豆,到那家人門口排隊,大家有說有笑,談論著過去一年的收成。
臘月二十六到二十九期間,就是媽媽最忙碌的時候,蒸花饃,蒸面魚,做丸子。
每到這個時候,我和姐姐都會給媽媽打下手,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剛出爐的熱氣騰騰的年糕,我總是會先試嘗一個,軟軟糯糯的別提有多好吃了。
到了大年三十,爸爸會起個大早制作貼對聯的漿糊,制作完成后把我和姐姐叫起來一起貼對聯,貼完對聯后我就會換上自己的新衣服跑去找好朋友,不自覺地炫耀著,自己今年的新衣服有多好看。
大年三十晚上最熱熱鬧鬧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吃完年夜飯后一起動手包水餃。
這一天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守歲到十二點。
等到十二點的鐘聲響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這便是我們家鄉的春節風俗,中國各地春節傳統雖然都有不同,但都是大同小異。
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到處是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
上一篇:駱駝祥子讀書感言15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