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心在嘴上長著】(慣)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說,毫不隱瞞。
【第2句】:有愁者苦海,無病即神仙
【第3句】:船穩不怕風大,有理通行天下.
【第4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5句】:共命鳥“共命”,梵語Jivajivaka,又譯作“命命”或“生生”。宋代法云《翻譯名義集·畜生》:“一身二頭,識神各異,同共報命,故日命命?!彼^“共命”,就是兩個牛命因果報相同而共有一個軀體,屬于生物中的罕見現象。
【第6句】:【井深槐樹粗,街闊人義疏】(諺)高原深井,樹大根粗,這是北方的自然景觀;街道寬闊,往來稀少,這是北方的人情寫照。指景象壯麗,人情疏淡,這就是北國風光。
【第7句】:【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釋義:禮物雖輕,但情意深厚。 例句:供桌上,擺放一捆兒毛豆,兩杯水酒,一堆紅棗,一只雕花的大青蘿卜?!@也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第8句】:【這個一榔頭,那個一錘子】 釋義:比喻你一言,他一語,意見不統一。 例句:你還說民主管理指在巖上選組長,做計劃,籌資金。在船上還能這個—铘頭,那個一錘子,那不是野兔子拉犁,亂套了?
【第9句】:【醬油碟子跟著蹄子——拖拖就拖干了】(歇)蹄子:方言,肘子。 肘子的肉較厚,蘸碟子里的醬油,蘸不了多少次就蘸光了。指錢財很快就消耗完了。
【第10句】:憂民之溺,由己之溺,憂民之憂,由己之饑
【第11句】:【白臉狼戴草帽——假充好人】(歇)白臉狼:狼的一種,體形較小,尾短,臉白,性極兇殘。指惡人偽裝成好人。
【第12句】:【镴槍頭戳石塊——彎回半截】(歇)鍛:錫鉛合金,俗稱焊錫或镴錫,質軟。本指槍頭戳到石頭馬上彎了,轉喻弱者遇到強者被迫退縮。
【第13句】:【玩把戲】(慣)本指表演雜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戲”。
【第14句】:【從狼嘴里掏出來喂狗】 釋義:比喻未能徹底挽救出來。 例句:馮登龍氣昂昂地說:“我說的是真正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并不是把國家的權柄從狼嘴里掏出來喂狗?!?/p>
【第15句】:【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諺)任何人都不會十全十美,就像車輪沒有絕對圓的一樣。指世上沒有完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 也作哪個瓜也不圓,哪個人也不全。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人不能全,車不能圓。
【第16句】:千差萬別“差別”與“平等”相對,本是佛教教義中的一個范疇。后禪宗將“差別”衍為“千差萬別”,謂天地間的萬物品類繁多,區別很大。如《景德傳燈錄》卷二五:“僧問:‘如何是無異底事?’師日:‘千差萬別?!薄庵^“千差萬別”與“平等無異”是同一本體,“差別”即“平等”。莊子也說過:“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币矊懽鳌叭f別千差”。如《五燈會元·寶峰文禪師法嗣》:“四天之下,萬別千差。一時明了,便能握金剛王寶劍,七縱八橫,受用自在,豈不快哉!”俗語中多用之。如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而身心所從來,又有遺傳、時代、周圍、教育等等,尤其五花八門,千差萬別?!?/p>
【第17句】:【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諺)在每天早上安排一天大事時,首先考慮的是吃飯問題。指吃飯問題是民生壓倒一切的重大問題,每一天都必須認真對待。
【第18句】:【河邊無青草,不用多嘴驢】(慣)斥責人多嘴多舌。
【第19句】:【窮休笑,富休夸,沒有長貧久富家】見“見貧休笑富休夸,誰是長貧久富家”。
【第20句】:【架橋撥火兒】(慣)比喻挑撥雙方的關系,引起事端。
【第21句】:【鸚鵡學舌】《景德傳燈錄·藥山惟儼和尚》:“有行者問:‘有人問佛答佛,問法答法,喚作一字法門,不知是否?’師曰:‘如鸚鵡學人語話,自語不得,由無智慧故?!倍U宗強調直指人心的“頓悟”,反對在語言文字上拾人余唾。“鸚鵡學舌”,即使學得惟妙惟肖,也無補于事。后因以“鸚鵡學舌”比喻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見解。(李君岡)
【第22句】:【一宿覺】《二程全書》卷十八中有一段問答。問:“釋氏有一宿覺,言下覺之說,如何?”答:“古人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若于言下即悟,何啻讀十年書!”這是理學家借用禪宗公案,謂迅速領悟?!耙凰抻X”出于《壇經·機緣品》。唐代有位精通天臺宗止觀法門的玄覺禪師,誦《維摩詰經》有悟,到曹溪求六祖慧能大師印可。玄覺機鋒迭出,頗受慧能贊許。玄覺欲告辭,慧能更進一步,以雙關語問道:“返太速乎?”玄覺答道:“本自非動,豈有速耶!”謂就實相而言,事物原無動靜去來。(可參閱晉·僧肇《物不遷論》及《壇經》一段)于是,兩位高僧口吐蓮花,又展開了一番精彩的問答。當玄覺說出“分別亦非意”時,慧能嘆道:“善哉!”留玄覺住了一宿。這段故事,在叢林中流傳,被稱為“一宿覺”,成為禪宗“頓悟”的著名公案。 (李明權)
【第23句】:【單位】指禪林僧堂中,僧人坐禪的座位。在座位上方貼有各人的名字,故稱單位。如《敕修百丈清規·日用軌范》謂:“昏鐘鳴,須先歸單位坐禪。”此詞以后用于計算事物數量的標準。如“米”為計量長度的單位,“時”為計算時間的單位,“克”為計算重量的單位,等。機關、團體或其所屬的某一部門稱為工作單位。如柳青《銅墻鐵壁》第十八章:“晚霞映紅的平鄢里,盡是一片各單位交上來的俘虜?!焙螢椤蹲畛醯膸啡恕罚骸拔蚁脒@大概就是老喬的工作單位。”(文賢)
【第24句】:【狗咬刺猬,無處下口】 釋義:比喻事情難辦,無處下手?!盁o處下口”又作“無從下口”、“沒處下牙”、“下不得口”等。 例句:他只笑笑,啥也沒說,這就叫“狗咬刺猬。無處下口了”。
【第25句】:【明人不做暗事】(諺)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見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絕不鬼鬼祟祟,搞陰謀詭計。 也作明人無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漢不使暗拳。
【第26句】:七顛八倒原為禪語。見《景德傳燈錄·金陵清涼文益禪師法嗣》卷二六:“問:如何是正真一路?師日:七顛八倒。”又如《五燈會元·長慶棱禪師法嗣》卷八:“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七顛八倒。”后俗語中多運用。或謂混亂不堪。如《水滸傳》第二四回:“如今不幸他歿了,已得三年,家里的事都七顛八倒。”或指暈頭轉向。如明代高明《琵琶記·再報佳期》:“叵耐一個秀才,老婆與他不要,別人見了媒婆,歡歡喜喜,他反和我尋爭尋鬧。老相公又不肯干休,只管在家噦唣,把媒婆放在中間,旋得七顛八倒?!?/p>
【第27句】:【攤底牌】(慣)底牌:撲克牌游戲中最后亮出的牌。比喻說出內情,亮明底細。
【第28句】:【有柴一灶,有米一鍋】(慣)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過日子不知計劃和節省。
【第29句】:【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 釋義: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 例句:王二狗站起身來,“團長,只要您老用得著,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我都敢去?!?-一……
【第30句】:【黃連救人無功,人參殺人無過】(諺)黃連:常用中藥,味苦。人參:滋補品。黃連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們也不認為它有功;人參滋補而貴重,即使吃死人,人們也不相信它是兇手。指人們往往不能真正認識事物真相,甚至認不準功過是非。
【第31句】:【充耳不聞】“充耳不聞”漢語詞典解釋是“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痹~典也有望文生義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滿耳道,它來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稱為冕,它的形狀就像我們今天見到的大學生畢業帽,在古裝劇中經常見到。 冕的造型非常講究,最上面的木板稱為冕板,前圓后方,代表天圓地方,象征天子必須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傾斜形狀,提醒國王應該時刻關懷百姓。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并在笄的兩側系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聽信讒言,具有象征意義,這就是“充耳不聞”這個詞的來歷。
【第32句】:【酒】酒,對中國人來說,是太重要了。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曹操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崩畎追粗S日:“借酒澆愁愁更愁?!崩畎走€說:”舉杯邀明月”。蘇軾說“把酒問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當中,也是“無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誰發明的呢? 關于酒的發明,說法很多。 一種說法是“猿猴造酒”。傳說猿猴將采摘的蘋果儲存起來,時間一長,蘋果發酵成酒,醉倒猿猴。 一說始于大禹時代的儀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朱翼中的《酒經》記載,上古用桑葉包飯的發酵方法造酒,是指儀狄用此法造酒,獻給大禹而言的。儀狄是個官員,他造酒是為了獻給大禹邀功。 另一種說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據《說文解字》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傳說杜康生于周朝,是個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裝進竹筒里帶著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樹下忘記帶走。半個多月后,他趕羊回來又在那棵樹下找到了他遺忘之物,打開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經發酵變成液體了。村里人喝了都夸這種液體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釀酒了,并辦起了杜康酒店。
【第33句】:頭上淋過大雨,腳下就不怕露水
【第34句】:無明火“無明”即癡昧,無慧,昧于事理,系從梵語Avldya意譯而來的?;圻h《大乘義章》卷四:“言無明者,癡暗之心體無慧明故。日無明?!薄疅o明”居“十二因緣”之首,謂由“無明”不覺,造種種業,結識入胎,是生死輪回的根本?!独阗そ洝肪硭恼f:“貪愛名為母,無明則是父?!痹谑壠鹬校盁o明”為過去世二因之一,“愛”為現在世三因之一。二者相合,就產生出生命。南朝齊蕭子良《凈住子凈行法門》說:。將恐煩惱熾火,無由而滅;無明重暗,開了未期?!苯浿袑Α盁o明”有各種詳盡的分析。修行佛法的歸宿——成佛,也就是要徹底破除無明。無明包括貪欲和嗔怒等。在俗文學中,亦作無明火,無明業火,一般指怒火。如《劉知遠諸官調》第十一:“平白以無明火,不改從前窮性氣?!痹靹P《昊天塔孟良盜骨》第四折:“這廝待放愫掙,早撥起咱無明火不鄧鄧。”《水滸傳》第二回:“心頭那一把無明業火,焰騰騰的按納不住?!币仓肛澯?。如元代楊景賢《馬丹陽度脫劉行首》第三折:“怎管的閑花風月?自冤業無明火未斷絕,又生出閑枝節?!?/p>
【第35句】:【只有千年的朋友,沒有千年的伙計】(諺)伙計:合作經商的人。朋友間友誼長久,而合作經商有利則干,無利則散。指人際關系,建立在情義上的長久,建立在金錢上的短暫。
【第36句】:莊嚴塑造佛像,為之貼金,使其形象端莊肅穆,稱為莊嚴。如明代陶宗儀《輟耕錄·旃檀佛》:“京師旃檀佛以靈異著聞,海宇王侯、公相、士庶、婦女捐金莊嚴?!币嘀阜鹌兴_像的光彩,如說“法相莊嚴”。用善、美之物(如七寶等)裝飾國土,也稱莊嚴。如《阿彌陀經》:“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贝送猓酶;鄣壬菩袃艋硇模嘀^之莊嚴。如《大集經》卷一說四種莊嚴,即戒莊嚴、三昧莊嚴、智慧莊嚴和陀羅尼莊嚴。后用莊嚴形容自然界宏偉精妙。
【第37句】:雪上加霜語本《景德傳燈錄·懷讓禪師第二世法嗣》:“師云:汝只解瞻前,不解顧后。伊云:雪上更加霜?!痹嵌U語。后用“雪上加霜”比喻災禍接連不斷,一再受到損害,煩惱中又添出新的煩惱。如元代高文秀《誶范叔》第二折:“淚雹子腮邊落,血冬凌滿脊梁,凍剝剝雪上加霜?!庇秩纭抖膛陌阁@奇》卷t六:“見說徒弟逃走,家私已空,心里已此苦楚,更是一番毒打,真個雪上加霜,怎經得起?”
【第38句】:【喝了忘魂湯】 釋義:形容入迷迷糊糊,忘事。 例句:唉!人急馬不快,你急他不來。你扯急筋,他扯慢筋,只怕他們是喝了忘魂湯啵!搞什子鬼去了,還不來呢?
【第39句】:【笑破不笑補】(諺)指人們嘲笑的是衣服破了不補的懶人,而不是穿補丁衣服的窮人。
【第40句】:一根筷子容易斷,十根筷子斷就難
【第41句】:【哪個廟里沒有屈死鬼】(諺)屈死鬼:含冤負屈而死的鬼魂。任何一座廟里都有屈死的游魂。指到處都有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也作哪座廟里沒有屈死鬼。 哪個廟都有替死鬼。
【第42句】:胡思亂想易得病,貪得無厭會丟命
【第43句】:【走了大褶兒】(慣)褶兒:褶子,衣服、窗簾等上面經折疊而縫成的紋。比喻沒了規矩或出了大錯。
【第44句】:【快牛門前臥,蔫牛不下套】見“蔫牛不下磨,快牛門前臥”。
【第45句】:【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慣)指什么活也干不了或不會干。 也作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
【第46句】:【燒高香】(慣)1指求神佛保佑。 2指心存感激之情。3指送禮。
【第47句】:見舍利弗,即受八戒,經一日一夜。以是因緣,命終得為北方天王毗沙門之子?!薄鞍私洹敝械牡谝唤錇椤安粴⑸?。佛教認為殺生屬于應受地獄報應的最大惡業之一。放下屠刀就是不殺生,亦泛指不造一切惡業。不造一切惡業,就能得到種種福報,進而擺脫輪回,直至成佛。禪宗好談立地成佛,同慧能所傳頓悟之法有關?!傲⒌亍笔翘扑螘r的口語,猶言立刻、當下。現代也有運用于文章的,如魯迅《準風月談》:“古時候雖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但因為也有‘放下官印,立地念佛’而終于又‘放下念珠,立地做官’的人,這一種玩意兒,實在已不足以昭大信于天下?!?/p>
【第48句】:密教以有為的事相各攝持其體而不亂不雜謂之“理”,其法之本不生謂之“真”,也就是胎藏界的十界曼荼羅。唐代方干《游竹林寺》詩云:“聞僧說真理,煩惱自然輕?!焙髞?,真理一詞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國藏族地區有“陽光之下陰影藏不住身;真理面前謬誤站不住腳”的諺語。蒙古族有“鹽是咸的,但對菜肴不可少;真理是苦的,但對未來有益處”的俗諺。
【第49句】:【要捉棲鳥必留窩】(諺)棲鳥:夜晚棲歇在窩里的鳥。要想捉住棲歇在窩里的鳥,就必須留下它原來的窩。比喻要逮住有家室的人,就不要驚動他的家。
【第50句】:非針不行線,無水不渡船
【第51句】:【爛泥糊不上墻】(諺)指毫無黏性的爛泥,無法將它抹上墻壁。比喻平庸無能的人無論怎樣扶持,也難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爛泥扶不上壁。 爛泥巴扶不上墻。
【第52句】:【啞巴見面——沒說的】(歇)指無話可說或不說話。也用來稱贊人或事物完美,沒什么可指責、挑剔的。
【第53句】:【頭齊腳不齊】(慣)謙稱自己準備得還不夠齊全。也形容人多,步調不一致。
【第54句】:【好人沒長壽,禍害一千年】好人易死,壞人卻老也死不了。 這話反映人們的一種心理狀態,惋惜好人死去,痛恨壞人不 死。沈從文《長河》:“好人不長壽,惡漢活千年,天下事難 說!哪一天當真由你作主,那就好了?!?/p>
【第55句】:水落現石頭,日久見人心。
【第56句】:【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見“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
【第57句】:【賊人膽底虛】(諺)指盜賊往往心虛膽怯。 也作“賊人心膽虛”。
【第58句】:【人不親行親】(諺)行(hang):行業。指同一行業的人,在情感上總是相親的。
【第59句】: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臍,冬不蒙頭。白天多動,夜里少夢。
【第60句】:【下臭霧】(慣)比喻造謠生事,滿口胡言。
【第61句】:【越渴越吃鹽】(諺)吃鹽多了口渴,越口渴越吃鹽,越吃鹽就越口渴。比喻人越是沒錢,卻越需要花錢,或越是無力應付困難,困難偏偏越多。
【第62句】:【劁豬割耳朵——兩頭受罪】(歇)劁(qia。)豬:閹豬,割去豬的睪丸或卵巢,使不能生育。兩頭:本指首尾兩端,轉指兩個方面。指兩方面都沒落好。 也作劁豬割耳朵——兩下受苦。 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
【第63句】:【兔子尾巴,長不了】 釋義:兔子生來尾巴短,指不會長久存在。 例句:能把地種好不是更好嗎?怕就怕兔子尾巴,長不了,機耕隊那些小伙子開洋犁子還行,種莊稼可不一定行。
【第64句】:鼓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
【第65句】:演說其本義是指佛、菩薩為弘傳、闡發教義而向眾生宣示開講?!洞髮毞e經·被甲莊嚴會》說,佛“能為世導師,映蔽人天眾,演說無所畏”。據經上說,佛以其“廣長舌”,對天上人間一切眾生說法,被稱為“天人師”、“大導師”。佛說法無所畏懼,摧破一切“外道邪說”,被稱為“師子吼”。佛本著“一實理”.同時適應眾生不同的根機,方便善巧地演說不同的法門。據說,佛說一句法義,眾生都能依自己的體會而分別受益。高僧說法,也稱“演說”。如《晉書·姚興載記上》記載:后秦圍主姚興曾率眾沙門至逍遙同澄玄堂去恭聽當時的譯經大師鳩摩羅什“演說佛經”。僧人講經蔚然成風,逐漸面向社會大眾,義形成了一種通俗的講經方式——“俗講”。后演化成就某一個號門問題向大大聽眾發表見解,闡明事理,稱為“演說”。如魏巍《東方》第四部第六章:“他的嗓門高極了,還不斷揮著手,像發表演說似的?!泵耖g藝人表演說唱,亦稱“演說”。如《老殘游記》第二回:“這說鼓書本是山東鄉下的土調,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
【第66句】:【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順風耳】 釋義:比喻各有各的本領。 例句:但事后一想,又笑了起來:“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順風耳;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這次算個平局。”
【第67句】:【兒行千里母擔憂】 釋義:兒女出門在外,母親總是惦念他們。 例句:“嗯!常言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啊!你娘雖說死了,還有我,還有你姐姐哩!心上牽你,孩子!”
【第68句】:【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諺)指天降的災害,還可以逃避;自惹的罪孽,無法逃脫。
【第69句】:【燒香望和尚——一事兩勾當】(歇)舊時作風不好的女子去寺廟,既燒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 轉指一舉兩得。
【第70句】:【劉備關公,各有秉性】 釋義:劉備、關公:《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劉備是蜀漢政權的建立者,性情溫和大度;關公即關羽,劉備的結義兄弟,蜀漢大將,性格剛強,有膽力。比喻人的性情各不相同。 例句:唁,劉備關公,各有秉性,對待不同脾氣的人,說話的方式就得靈活點兒哪。
【第71句】:【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 釋義:豹子經常在山頂活動,野豬經常在山腰活動。這是獵人總結出的經驗。 例句:我的好獵手,你的神槍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什么豹子跑山巔,野豬山腰轉,這些打獵經驗使我心服。
【第72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據說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叛國駕機出逃的消息報告毛澤東后,毛澤東沉思片刻,隨口說了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這是從何說起呢? 傳說古代有個名叫朱耀宗的讀書人,此人天生聰慧,滿腹經綸,進京趕考高中狀元?;噬系钤囈娝粌H才華橫溢,而且長得儀表堂堂,便將他招為駙馬。按古代的慣例,朱耀宗一身錦繡,是新貴還鄉光宗耀祖的時候了。臨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親養大自己不容易,請求皇上為守寡多年的母親樹立一座貞節牌坊。皇上聽了之后非常高興,準奏。 當朱耀宗把樹立貞節牌坊一事向母親述說之后,原本歡天喜地的母親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說出了想要嫁給朱耀宗的恩師張文舉的想法。毫無思想準備的朱耀宗頓時被擊倒了,“撲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這千萬使不得,你改嫁叫兒的臉往哪兒擱?再說,欺君之罪難免殺身之禍啊!”其母聽后不由長嘆一聲:“這件事就聽天由命吧?!彼S手脫下一件羅裙,告訴朱耀宗說:“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凈,一天一夜曬干,如果裙曬干,我答應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攔了?!边@一天,天空晴朗萬里無云,誰料當夜陰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終干不起來。朱耀宗心中叫苦連連,知是天意。朱母則嚴肅地對兒子說:“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事已至此多談無益,朱耀宗只得將母親和恩師的婚事報告皇上,請皇上降旨治罪?;噬线B連稱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我們要遵循一些事物和自然的發展規律,強扭的瓜不甜,有時候順其自然反而能得到很好的結果。林彪則不然,天意難違,折戟(機)沉沙,死無葬身之地。
【第73句】:【樹挪死,人挪活】 釋義:樹多移動死得快,人多走動活路多。指人不要困守在一個地方。 例句:“樹挪死,人挪活?!崩虾楦@项^子父子兩個,雖然到了福山、煙臺,依然在敵偽鐵蹄下輾轉??墒?,這一年總算是熬過來了。
【第74句】:【成大事不記小仇】 釋義:要成就大事業,就不能在小事上計較。 例句:“他的左右人都巴不得一下子攻破城市,替他報仇。……他說,成大事不記小仇?!?/p>
【第75句】:【公門好修行】(諺)公門:舊時的衙門。修行:本指學佛學道的修煉,此處指行菩事。指在衙門里供職,固然做傷天害理的歹事容易,但要為百姓做好事也很方便。 也作公門里好修行。 公門好修德。
【第76句】:吃飯不說話,酒醉不騎馬。
【第77句】:【有板有眼】“有板有眼”指做事穩妥、不毛糙、按部就班地進行。它源于戲曲中的音樂節拍。 明王驥德《曲辭》中說:“凡蓋曲,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以板眼為節制,故謂之板眼?!?“板”就是板式。戲曲唱腔音樂中的板式結構,可分為板式變化體和曲牌連套體兩大類。在板式變化體的結構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類。在各類板式中,強拍為“板”,弱拍為“眼”,板式的強弱關系就是“板眼”。其中,節拍為2/4的叫“一板一眼”,節拍為3/4的叫“一板兩眼”,節拍為4/4的叫“一板三眼”。如果演唱者節奏感差,強弱不分明,不是搶板,就是滑板,即掉板。 所以將“有板有眼”一詞指的唱腔合乎節拍,引申為言語行事有節奏、有條理,合規矩。
【第78句】:【東家點燈,西家暗坐】(慣)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第79句】:【糟糠之妻】“糟糠之妻”比喻共患難的妻子。并非一傳統相聲中將“糟糠之妻”說成是如同糟糠一樣的妻子。 “糟糠之妻”出自《后漢書·宋弘傳》,據載:“(光武帝)謂弘日:‘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日:‘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闭f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與他的大臣宋弘之間的一段對話。當時,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丈夫去世,劉秀希望她在滿朝文武大臣之中再物色一位合適的丈夫,結束寡居生活。湖陽公主心儀宋弘,認為“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就請劉秀代為牽線。 宋弘是光武朝的名臣,為人正直,做官清廉,對皇上直言敢諫。先后為漢室推薦和選拔賢能之士三十多人,其中有官居相位的。雖然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但他并未因此而驕逸。難怪湖陽公主看中這樣一位品行公正的大臣。可劉秀也不好挑明了直說,就委婉地向宋弘試探“貴易交,富易妻”的反應。宋弘聽出了弦外之音,婉拒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保全了大家的面子?!霸憧贰笔侵腹绕さ却至拥氖澄?,貧者常以此充饑。“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說貧賤時一起吃糠菜、共患難的妻子不可遺棄。從此,后世就將共患難的妻子直接稱為“糟糠”了。
【第80句】:【寧看賊挨打,不看賊吃耍】(諺)指看賊挨打受罰可以儆戒自己,而看賊用偷來的錢吃喝玩樂,則容易受邪惡的引誘。
【第81句】: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第82句】:【貨到街頭死】(諺)遠途販運來的貨物,只要上市,便沒退路,不論價高價低,都得脫手賣掉。指做生意要獲得可靠信息,盲目販運沒出路。
【第83句】:如明代高濂《玉簪記·鬧會》:“這壁廂是什么菩薩?這是五十三參形容改。”
【第84句】:【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 釋義:讀書窗下不要談論命運好壞,考試場中不要談論文章如何。 例句:秦宗師笑道:“俗語說得好:‘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我本偏不信此說,場上乃論文之地,若不論文,卻將何為據?”
【第85句】:【地頭文書鐵箍桶】(諺)地頭:地方上,專指當地的衙門。鐵箍桶:用鐵條緊箍的木桶。指當地衙門的文書,就像鐵箍的桶一樣牢實,是當地人人都必須遵從的。 也作“地頭的文書,鐵箍的桶”。
【第86句】:“廣長舌”是佛菩薩善于說法的象征?!度A嚴經·十行品》謂:“隨所應化,隨所解音,隨眾生根,以廣長舌清凈音聲,隨時說法,不違大悲,隨其所應,于一一言,出無量音,皆令歡喜?!焙笫烙忠浴皬V長舌”比喻能言善辯。宋代朱熹《后洞山口晚賦》詩:“景要吾人共,詩留永夜吟。從教廣長舌,莫盡此時心?!?/p>
【第87句】:【化緣和尚大手腳】(諺)化緣:和尚、道士向四方求布施。大手腳:大手大腳,即花錢毫不心疼。指不是靠辛苦勞動掙來的錢,往往容易揮霍掉。
【第88句】:【頑石點頭】喻說理透徹,使悟性全無的人也心服。頑石即指無知覺的石頭。全句應為“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生公指晉末義學高僧竺道生,他為鳩摩羅什的高足,悟解非凡。當時《涅槃經》只部分譯出,傳入南方,其中說除一闡提(斷絕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道生則堅持認為“一闡提人皆得成佛”,遂被守舊者目為邪說,擯出僧團。道生因入今蘇州虎丘山,傳說他曾聚石為徒,講《涅槃經》,說到一闡提有佛性,群石皆為點頭(見《佛祖統紀》卷二十六、三十六)。現在虎丘山尚有“生公說法臺”和“點頭石”。以后全部《涅槃經》傳到南京,其中果然說“一闡提人有佛性”,大眾這才佩服他的卓越見識。于是頑石點頭的傳說便不脛而走。后來以此形容說理透徹,使人不得不心服?!段鍩魰肪硎撸骸昂喂孰p眉本來自橫,鼻孔本來自直?直饒說得天花亂墜,頑石點頭。”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哥哥,你請拿至誠去感動他波,只怕把泰山頑石說到點頭還容易些哩!”(常正)
【第89句】:【愛他的,著他的】(諺)對誰偏愛、溺愛,就不免要受誰的制約,甚至受騙上當。指偏愛與溺愛,必定落得個被動的結局。
【第90句】:【煽陰風,點鬼火】(慣)比喻暗中挑動,散布謠言。
【第91句】:吉祥如意“吉祥”與“如意”的復合同,謂諸事吉利順遂。吉祥,梵語Sri,音譯作室利、師利,又稱為吉羊。據說釋尊成道時即坐于吉祥草上,系由吉祥童子刈割并敷陳于釋尊的座位上(見《中阿含經》卷五十、唐代澄觀《華嚴經疏》卷十二等)。如意,為說法及法會之際,講師手持之器具。此物原為印度古時之爪杖,巴利語為anuruddha(阿那律),系由骨、角、竹、木等所制,柄長三尺,形狀如云,或如手形,乃搔背止癢所用,以其能補手不能到之處,而搔抓如意,故稱為如意(見《優婆塞戒經》卷五)。后一般多用作祝福之辭。北齊張成《造像題字》:“為亡父敬造觀音像一區,合家大小八口人等共養,吉祥如意?!痹鸁o名氏《賺蒯通》第二折:“再休想吉祥如意,多管是你惡限臨逼?!?/p>
【第92句】:【金錢墊香爐——各抱一條腿兒】(歇)香爐:供神佛時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條腿。比喻各自選定投靠的人。
【第93句】:【犯口舌】(慣)指雙方爭吵或辯論。
【第94句】:【官憑印,虎憑山,女人憑的是男子漢】(諺)指官員憑借印信,行使職權;老虎憑借山林,施展雄威;婦女依靠丈夫,才能過好日子。
【第95句】:【打順風旗】見“扯順風旗”。
【第96句】:豐干饒舌佛教典故。據《宋高僧傳》卷十九載:唐豐干禪師原在浙江天臺山國清寺舂米供僧。先天(712-713)中,他去京兆化緣,閭丘胤將去臺州作太守,問豐干說:“臺州有何賢達?”豐干說:“到任記謁文殊?!遍偳鹭飞先魏蟮絿逅拢谏畯N中見到了寒山、拾得兩位僧人(傳說為文殊、普賢菩薩的化身),于是禮拜。兩個僧人笑著說“豐干饒舌”,便揚長而去。后用以比喻多嘴、嘮叨。
【第97句】:群眾是根莖,是海洋;個人是樹葉,是滴水。
【第98句】:【神仙一把抓】(慣)比喻本領高強,能解決所有的難題。
【第99句】:【看風使帆】原為禪語,意為隨緣,對機。語本《五燈會元》卷十六:“看風使帆,正是隨波逐浪。截斷眾流,未免依前滲漏?!边@是法云法秀禪師上堂開示的法語。法秀屬禪宗云門宗門下。該宗祖師文偃有“云門三句”,名噪叢林,即“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翱达L使帆”是解釋“隨波逐浪”句的。后變為“隨風倒舵”、“看風轉舵”、“見風轉舵”等,比喻順著勢頭行事,多含貶義。如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折:“則你這媒人一個個,啜人口似蜜缽,都只是隨風倒舵?!庇秩纭睹駠ㄋ籽萘x》第四二回尾批:“為老袁計,不即當看風轉舵,臨崖勒馬耶?”又如劉流《烈火金剛》第二七回:“他馬上見風轉舵,說道:‘你是金區長吧!早就耳聞。請到屋里坐!’”(李明權)
上一篇:虎撲社區點贊最多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