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核桃棗子一塊數】(慣)比喻不管好壞一樣對待。
【第2句】:【池里的魚蝦曉不得大海大,籠里的雞鴨曉不得天空寬】釋義:比喻不出去見世面就缺少見識。例句:“池里的魚蝦曉不得大海大,籠里的雞鴨曉不得天空寬”,我們不出去參觀,曉不得自己落后。
【第3句】:【扶不起的阿斗】(慣)阿斗:三國時蜀漢后主劉禪的小名,生性懦弱、無為,雖有諸葛亮盡心輔佐,但在諸葛亮去世后仍沒有保住蜀漢的基業。比喻軟弱、無能,別人扶持不起來的人。 也作“扶不起的劉阿斗”。
【第4句】:【門里出身,自會三分】(諺)門里:專業行當。從一個專業行當里出身的,耳濡目染,經見多了,對本行的技藝,自然就懂得一些。指環境會對人產生影響。 也作“門里出生,自帶三分”。
【第5句】:【酒能成事,酒能敗事】(諺)偏指飲酒過量,能使人失去理智,以致把事情搞糟。
【第6句】:用五眼槍打兔子一光有響(想)頭,沒有準頭
【第7句】:【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謂沒有止境,另有更好的情況。金 近邁《歐陽海之歌》:“‘既然來了,手里必定有金剛鉆!“對!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嘛!”’
【第8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進什么廟,念什么經】(諺)到了哪座山,就砍哪座山上的柴;進了哪座廟,就念哪座廟里的經。指人遇到什么情況就作什么打算,不可死守成規。
【第9句】:【三世仕宦,方解著衣吃飯】(諺)接連三輩人居官為宦,這才真正懂得穿衣吃飯。指吃飯穿衣如同一門學問,不容易深入了解。也指生活條件改善后,自然會對吃飯穿衣講究起來。 也作“三世做官,方會著衣吃飯”。
【第10句】:螞蟥的身子一軟骨頭
【第11句】:臨近考試了,復習很緊張。我對媽媽說:“要是不用復習就能考試好,那就好了!”媽媽說:“想吃爛肉又不愿多燒柴,那怎么行呢?”(河南·林州)
【第12句】:卓別林演戲——滑稽
【第13句】:【諸葛有智,阿斗有權】釋義:諸葛:指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阿斗:三國時蜀漢后主劉禪的小名,為人庸碌無能,后用來比喻無能的人。諸葛亮有智謀只當了丞相,劉禪無能卻當了皇帝。比喻有才能的人無權,無能的人卻有權。例句:他冷冷地笑了幾聲:“諸葛有智,阿斗有權,我們給踩在腳底下?!?/p>
【第14句】:上山穿高跟鞋——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第15句】:【有利一家得,有害眾人攤】事情做成,一個人得利;出了問 題,大家受害。指不公平,或被人利用。馬烽《村仇》:“哼! 反正是有利一家得,有害眾人攤,我算看穿了!”
【第16句】:扒著軟梯上飛機——高攀
【第17句】:【打網也有曬網時】(諺)指撒網捕魚的人,總有曬網不能捕魚的時候。比喻手頭寬裕時要注意積攢,以備急用。
【第18句】:十步九回頭——難舍難分
【第19句】:【 拾草打兔子,帶燒的】帶燒的,與捎帶的諧音,借指順便干 的。拾草,也說:耬草。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今天是拾 草打兔子當捎帶,把消息告訴了我。”
【第20句】:【打不掉馬蜂窩反螫了自己的手】釋義:螫:蜇。比喻沒整了別人,自己反而吃了虧。例句:女人坐起來,冷冷地說:“看打不掉馬蜂窩反螫了自己的手!”
【第21句】:【人隨王法草隨風】(諺)王法:國家的法律。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必須知法畏法,遵守法度,就像草順著風勢一樣,違抗不得。
【第22句】:【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里】(諺)指朝霞預示當日將有陰雨,不可出門;暮霞預示天晴,可以遠出。
【第23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謂造福于后代。類似的:前人挖井, 后人吃水。楊朔《三千里江山》:“古語說:前人種樹,后人歇 涼,咱們是專管開荒下種的。”
【第24句】:【不認這壺酒錢】不肯承認,不承擔責任。反義說:認這壺 酒錢。鄧友梅《喜多村秀美》:“你隱瞞了海外關系,現在暴 露了,想不認這壺酒錢嗎?”
【第25句】:【這個耳朵進來,那個耳朵出去】(慣)比喻不把別人的話放在心上。 也作這個耳朵聽進去,那個耳朵跑。 左耳進,右耳出。
【第26句】:【習慣成自然】(諺)指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樣,自自然然,沒有任何勉強的成分。
【第27句】:晚飯后,媽媽對爸爸說:“你單位工資低,不會再干點別的事情?”爸爸說:“夜里尋思千條路,天明還得賣豆腐。”(河南·魯山)
【第28句】:我放學后貪玩,天黑了才回家,挨了媽媽的一頓訓。奶奶見我難過的樣子,悄悄地哄我:“你媽呀,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她心疼著你呢!”(江西·興國)
【第29句】:【因風吹火,用力不多】指順便,或利用有利條件。因,也 說:順。成語:順水推舟。明代《警世通言》:“因風吹火,用 力不多,一發搭了她去?!?/p>
【第30句】:老師叫一同學在黑板上算一道應用題。他的步驟對但得數卻計算錯了。老師打趣道:“你大風大浪都闖過去了,卻在小河溝里翻了船?!保兾鳌こ申枺?/p>
【第31句】:木偶談戀愛——呆頭呆腦
【第32句】:【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們的益智玩具,在現代社會長大的孩子,絕大多數都玩過七巧板?!捌咔砂濉边€被制成各種花色圖案,還走出了國門,在國外被稱為“唐圖”,“唐”代表中國,類似于“唐裝”、“唐人街”一類的稱呼。“唐圖”被李約瑟稱為“東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呢?傳統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幾圖”。所謂“燕幾”,同“宴幾”,就是請客人吃飯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黃伯恩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而且熱情好客,他首先發明了一種用六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后來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幾,把它改進為七張桌子組成的宴幾。七張宴幾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設計原理,視賓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狀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這就是傳統七巧板的雛形,為后世的拼圖玩具開創了先河。后來,明朝戈汕依照“燕幾圖”的原理,又設計了“蝶翅幾”,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幾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狀,分開則可拼出一百多種圖形?,F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幾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可以說七巧板最初的確是用桌子擺出來的。
【第33句】:老鼠吃高梁——順稈兒往上爬
【第34句】:【船頭怕鬼,船尾怕賊】(慣)形容膽小怕事,顧慮重重。
【第35句】:火箭上天——不翼而飛
【第36句】:【 北風也有轉南時】情況會有變化,會好轉。類似的:既吹 一日南風,必還一日北風。京劇《鎖麟囊》:“富貴不能永保, 北風也有轉南時?!?/p>
【第37句】:沙土崗子發洪水——泥沙俱下
【第38句】:【年號】“年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一個詞,如我們十分熟悉的康熙、乾隆、道光、光緒等,都是皇帝的年號,不是他們的名字。那么,年號創始于何時,出自誰手呢? “年號”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也是時代的標志,由漢武帝劉徹首創。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稱為建元元年,第二年稱建元二年,依此類推。以后新君即位或遇軍國大事、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變年號,稱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自朱元璋開始,明清兩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論在位時間長短,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我國歷代各朝所定的年號,為了稱謂之便,大多以兩個字命名,如漢初建元、晉永和、唐貞觀、宋元嘉、明萬歷,清乾隆等。但也有少數是三個字、四個字以至六個字的。如王莽的“始建國”、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西夏景宗的“天授禮法延祚”。封建帝王年號在用詞上是十分考究的,總要經過反復篩選,采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應、元、天、中、永”等字開頭。如漢武帝劉徹一共使用過十一個年號,其中“元”字開頭的就占五個,“太”字開頭的占二個,“天”字開頭的一個。
【第39句】:【 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謂不打則已,打起來就很重。 明代《西游記》:“常言道: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你外公 手兒重重的,只怕你捱不起這一棒?!?/p>
【第40句】:【當歸】“當歸”是一味婦科良藥。早在《神家本草經》中就將它列為可補可攻的中品藥,既可扶正補養,又可攻邪治病。那么,“當歸”之名是怎么來的呢?相傳,從前有個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藥,同妻子約定三年之內回來,媳婦信以為真。誰知這一走三年杳無音訊。他的媳婦憂郁悲傷,得了一種婦科病,月經紊亂,頭暈心慌,生活十分凄涼,被逼改嫁他人。沒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鄉。他質問媳婦為何不等自己。媳婦哭訴說:“三年當歸你不歸,片紙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錯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男青年聽后也懊悔不已,把采集到的草藥送給媳婦,居然治好了她的婦科病。這事在鄉里傳開后,一些得了婦科病的人也找來這種草藥服用,居然都痊愈了。從此,人們知道這是一種婦科良藥,給它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叫當歸,告誡后人要汲取“當歸不歸,嬌妻改嫁”的慘痛教訓。后人出一謎語:丈夫外出三年整。謎底:當歸。
【第41句】:【 老虎頭上搔癢】指做事冒失,冒犯威嚴。搔癢,也說:捉 虱子、拍蒼蠅。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你以為那些鄉下 人就敢在老虎頭上拍蒼蠅么?”
【第42句】:畫眉烏唱歌——談情說愛
【第43句】:媽媽要吃蘿卜,我也嚷著要吃。爸爸笑著說:“你真是人家拉屎,你屁股眼兒痛?!保ê颖薄ぬ粕剑?/p>
【第44句】:吃點心抹醬油——不對味;不是味兒
【第45句】:【開夜車】(慣)指晚上不休息,加班工作或學習。
【第46句】:弟弟一本正經地要去給鄰居勸架,奶奶笑著說:“你倒真是吹糖人兒的出身,口氣怪大。小小年紀的,螞蟻戴眼鏡——自覺臉面不小??!”(江蘇·鹽城)
【第47句】:綿羊進狼窩——自投羅網
【第48句】:黃鼠狼問雞卦一兇多雞(吉)少
【第49句】:九牛拉不轉——堅決
【第50句】:【狗肉不上席】這是統行于民間的俗語,現在常用來形容某人素質差難以扶持,不堪任用。也有的把拿不出手的東西用此話作比。其實,狗肉是美食,在先秦不僅可以上席,還曾把狗肉列為祭祀大禮的專用品,在周朝,那時狗肉是周天子專用食品,貴重如金,官員都沒有資格享用這種美味。佛教傳人后,佛學典籍認為狗是不潔動物,禁止徒眾食用,由此影響到信奉佛教的皇帝。南朝宋、梁的皇帝幾乎都是佛教的鐵桿信徒,他們曾多次頒布禁食狗肉的詔令。唐高祖李淵、女皇武則天都先后頒布《禁屠詔令》,嚴厲禁止宰殺狗羊。南宋王栐《燕翼貽謀錄》載:屠殺狗,吃狗肉都要處以斬刑。到滿族貴族入主中原以后,這類規定也沒有放松,不僅不能吃狗肉,連狗皮帽子都不能戴。在歷史上禁吃狗肉的規定延續如此之久,對于狗肉不能上桌,發揮了持久有力的巨大作用。實際上,不是狗肉不能上席,而是不敢上席。
【第51句】:做夢帶上救生圈——想得周到
【第52句】:【膏胸膛不挺背會駝】謂精神要振作起來?!断愀坌≌f選》: “山歌不唱忘得多,大路不行草成窩,菜刀不磨成死鐵,胸膛 不挺背會駝?!?/p>
【第53句】:我和媽媽上街趕集,來到雜貨攤前,只聽賣鼠藥的高聲叫道:“少吸煙,少喝酒,滅鼠藥這里有。老鼠爺,老鼠孫兒,還有老鼠外甥女兒,吃了我的藥,扭頭就伸腿兒。”媽媽笑著說:“你看這賣藥的,貨不甜,嘴甜!”(河南·內鄉)
【第54句】:【香餑餑】“香餑餑”一詞現在使用頻率很高,指受重視、受人待見、受歡迎的人或事物。那么,“香餑餑”是什么樣的東西呢? “香餑餑”源自滿族對面食的稱呼。滿族早期以漁獵經濟為主,但農業經濟所占比重是逐漸上升的,滿族早期種植的糧食以雜糧為主,包括小米(谷子)、黃豆、高粱、玉米、稷等,滿族的發祥地東北現仍種植這些莊稼。這些糧食磨成面做成各種面食,滿族人把用面粉做成的饅頭、包子、餃子等面食統稱為“餑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餑餑有:豆面餑餑、蘇子葉餑餑、搓條餑餑、黏米餑餑、薩其瑪(又稱油炸條餑餑)、哎吉格餑餑、菠蘿葉餑餑、酸餑餑、牛舌餑餑等等??梢钥闯鰸M族人做的餑餑種類繁多,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同時也體現了滿族飲食文化的特色。餑餑之所以香,從滿族的習俗可知其意。滿族祭祀時要用各種餑餑,在《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中,對祭祀時所用祭品有明確規定:每歲春秋二季祭,以搓條餑餑供獻,五月以椴葉餑餑供獻,六月以蘇子葉餑餑供獻……從這段文字記載來看,滿族祭祀所用的祭品以餑餑為主。另外,結婚時要吃“子孫餑餑”(即餃子),以示早生貴子。辦理喪事也吃多種餑餑。從這些風俗當中可以看到餑餑在滿族民間習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自然很吃香了。在今天,以瘦為美,減肥成為時尚,雜糧面食當然更是“香餑餑”了。
【第55句】:打不著狐貍——反惹一身臊
【第56句】:【丟了棒兒被狗欺】原指乞丐行乞,借指失去自衛能力,要 受欺侮。明代《金瓶梅》:“誰叫他不拿個棍兒來!我如今叫 化子不見了拐棒兒,受狗的氣了。”
【第57句】:【拔眼中釘】(慣)比喻除掉心中所憎恨的人。
【第58句】:12月22日是冬至,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媽媽對我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保ê幽稀とT峽)
【第59句】:【一女不吃兩家茶】(諺)吃茶:舊時訂婚,男方須給女方送茶葉,故以“吃茶”比喻訂婚。指一個女子不能同時許配兩家。
【第60句】:【 山高遮不住太陽】指真實情況掩蓋不住,或超越不過。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不怕,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 太陽?!?/p>
【第61句】:【見臺階就下】(慣)比喻及時尋找機會擺脫困境。
【第62句】:【天不收,地不留】(慣)指無人收留,無處容身。
【第63句】:鐵板上的鉚釘——沒跑
【第64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諺)不論大人或小孩,在吃糧上,一人一月總得一大斗。指口糧的耗費是硬指標,不容含糊。
【第65句】:【夾著尾巴逃走】原指狗,形容狼狽而逃。周立波《暴風驟 雨》:“保媒的叫她這一罵,夾著尾巴就跑了?!?久賭無勝家長期賭錢,總會輸。也指冒險的事情,難免 失誤。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他說內線工作猶如賭 博,廝混久了,正如俗話說的久賭無勝家,沒有不出漏子 的?!?/p>
【第66句】:【掉書袋】(慣)指愛引經據典,賣弄才學。 也作“調書擔”。
【第67句】:樹蔭底下使羅盤——陰不陰來陽不陽
【第68句】:【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見“小大姐兒裁褯子——閑時置下忙時用”。
【第69句】:【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種生育觀念。據說,祈禱麒麟的出現就能夠得到兒子,保證香火的順利傳遞。這種風俗源自孔子的誕生。麒麟,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象征著祥瑞,最早出現在《禮記》中,與鳳、龜和龍并稱為“吉祥四寶”。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介紹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溫和,從不傷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踐踏花草,因而被人們稱為仁獸。它的形狀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長獨角,雌的沒有角,口中可以吐火,聲音如雷聲。它的出現能給天下帶來太平,給人們帶來好運,使家族人丁興旺。因而在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據傳,孔父和孔母只有一個兒子,腿腳有疾病,活動起來不方便,不能繼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遺憾,想再生個兒子,于是到尼山祈禱,希望能再為孔家增加人口,保證孔家香火能永不熄滅。有天夜里,一頭麒麟踱進闕里,舉止優雅,不慌不忙從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寫著文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第二天麒麟不見了,孔家有個孩子呱呱墜地,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間也就傳開了。哪家有不育的婦女,就扶著載有小孩的紙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轉一圈,就能喜得貴子了。這一傳說,代代相傳,至今還能看到“麒麟送子圖”。
【第70句】:兩個鼻子眼出氣——息息相關
【第71句】:【三禮拜六點鐘】(慣)三禮拜:指二十一日,是“昔”字。六點鐘:指酉時。昔、酉合為“醋”。吃醋的隱語。
【第72句】:【娃子不哭奶不脹】(諺)小孩子不哭著要吃奶,媽媽的奶就不發脹,想不起來喂奶。比喻沒有外界的刺激與干擾,自身樂得清靜。
【第73句】:【鳥兒飛過都有影】(諺)比喻人的所作所為總會留下痕跡。 也作“鳥飛有影,風過有聲”。
【第74句】:【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釋義:茶壺肚大嘴小,餃子在里面倒不出來。比喻人嘴笨不善表達;或有難言苦衷,不好開口。例句:周丑孩給眾人講,兩手比畫著,脖子都急紅了,嘴里卻結結巴巴地說不出來。張有義笑著說:“哎呀周教官,你可是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嘴里倒不出來。還是叫馬教官吧!”
【第75句】:【看得破,忍不過】(慣)指雖然看透了,卻控制不住情緒。
【第76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諺)色:女子的美色。以年輕美貌求取寵幸的女子,好日子是不會長久的。指憑著美色取寵,等到年逝色衰,就會被拋棄,落得個可悲的下場。
【第77句】:吃飯的時候,我掉了好多飯在地上,老祖母看見了說:“你看,飯把你的腳面都砸腫了?!保ㄋ拇āの鞑?/p>
【第78句】:【鉆到錢眼里】封建時代用銅錢,中間有孔。指對金錢斤 斤計較。汪幸?!独僳E臺灣島》:“他后來找的老婆與他一 樣,鉆到錢眼里去了。”
【第79句】:枯坐損身,運動長勁。
【第80句】:鄰居老二從小嬌生慣養不學好,這不,又被派出所抓走了。爺爺嘆氣說:“唉!慣子難教,青草難燒??!”(河南·上蔡)
【第81句】:小紅姐出嫁了,鄰居們議論紛紛,說她是“高門不去,低門不進,結果挑來揀去找了個窮家兒”。快嘴二嬸卻在一旁反駁道:“高樓塌了一堆土,人要發了一只虎。我看那小伙兒挺能干?!保ㄉ轿鳌で逍欤?/p>
【第82句】:【年糕】“年糕”是春節必備食品,進入臘月二十幾,家家戶戶蒸年糕。 “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說起年糕,這里面還有一個既美麗又凄楚的傳說。春秋時期,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幫助吳王強兵富國,稱霸一方。國家強盛起來以后的吳王產生了驕奢輕敵思想,開始大興土木。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闔閭大城”,建成后,大宴眾將群臣。唯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貭I后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后,如果國家遭難,民饑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國橫掃而滅。這時都城糧斷,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為了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
【第83句】:【簸箕大的手,掩不住眾人的口】(諺)簸箕:用竹篾或竹條編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難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讓說話。指再大的權勢也無法不讓人品評議論。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讓人們傳播。
【第84句】:【拄棍要拄長,結伴要結強】(諺)指拄拐棍要拄長的,長的穩當;結伴當要結強的,強的可靠。
【第85句】:順坡推轱轆——滾得快
【第86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釋義:諸葛亮:三國時蜀國丞相,很有智謀,后人把他作為智慧的化身。比喻人多智慧多,遇事會想出好辦法。“頂”又作“當”、“抵上”、“趕”、“合成”等。例句:于連征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咱們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p>
【第87句】:還沒過門兒呢,芳芳就今兒向婆家要衣服,明兒向婆家要首飾。婆婆不耐煩地說:“我看她不是盞省油的燈。”(河南·虞城)
【第88句】:跳上舞臺湊熱鬧——逢場作戲
【第89句】:隔山看見蚊蟲飛——真是好眼力
【第90句】:【臘月】我國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來歷有二。一是接也,含有送舊迎新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開皇四月十二日,詔日:“古稱臘者,接也,取新故交接之意,可以十二月為臘?!笨梢姡谒宄郧熬头Q十二月為臘月。二是同獵同祭有關,用獵物祭祀。“臘”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從周代起,各諸侯均于年終時以獵物舉行祭祀祖先和百神的活動。漢代以后,臘月祭祀更隆重。由于臘祭都是在農歷十二月舉行,所以十二月被稱為“臘月”。以后,與臘月相關的往往都加上一個“臘”字,如臘月開的梅花叫“臘梅”,臘月腌制的肉也稱“臘肉”,民俗臘月初八喝粥稱“臘八粥”。
【第91句】:幾天前,一場大火把我家燒個精光,鄉親們對我們一家不僅噓寒問暖,還送錢贈物。年邁的奶奶滿含淚水感激地說:“真是大火無情人有情,人間處處有溫暖??!”(浙江·紹興)
【第92句】:【死要面子活受罪】為了滿足虛榮心,硬裝門面,弄得狼狽 不堪。陸文夫《圍墻》:“唉,我這個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家都怕我辦事不穩,可我又偏偏喜歡性急?!?/p>
【第93句】:不能讓壞人進我們的寨門,不能讓敵人進我們的國土。
【第94句】:【狗不嫌家窮】(諺)狗不會因主人家里貧窮而嫌棄。指狗忠于主人。 也作狗不舍窮家。 狗不嫌主賤。
【第95句】:【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諺)梅香:通稱侍候小姐的丫環。姑娘:指小姐。打的雖然是丫環,卻使小姐丟了臉面。泛指懲治下人,失體面的卻是主子。 也作打的丫環,嚇的小姐。 打壞了丫環,哭壞了小姐。
【第96句】:【茄子大一個星宿】(慣)星宿:我國古時指星座,共有二十八宿。像茄子那樣大的一個星座。比喻大小是個人物。
【第97句】:【到了山里再砍柴,到了河邊再脫鞋】(諺)指到了該拿出行動的時候再行動也不遲,得看準時機,不可貿然行事。
【第98句】:【見怪不怪,其怪自敗】遇到怪異之事,無須自相驚擾。清 代《紅樓夢》:“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不用砍他,隨他去就是 了?!?/p>
【第99句】:南泥灣開荒——自給自足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讓人愛到不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