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參禪參的什么,參的是自己如何從無限的膨脹到化做虛無。學佛學的什么,學的是自己如何從妄想成神到本分做人。悟道悟的什么,悟的是自己從自以為是到如何還能像別人一樣坦白的微笑,輕松的活著。
【第2句】:【禪心佛語】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回來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燈也來不及點著就去開門,慌忙中鞋子都穿反了。年輕人看到母親狼狽的樣子,不禁熱淚盈眶,立刻覺悟了。
【第3句】:再艱難的事情都有一個開始,再美妙的感覺都有一個結束。勇于開始,我們贏得了許多生機;不懼結束,我們迎來了新的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了就不要延誤,只要你有目標和遠見,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結束了就不要悔恨,只要是自己選擇的路,就把它編成人生的花環,用一生來體味和享用。
【第4句】:【佛心禪語】作為兩年前才引入的“舶來品”,微博在中國的擴張速度令世界驚訝。《紐約時報》說:“這是一個觀察中國正在發生什么的實時檢測系統。”
【第5句】:【靜心禪語】過去是一杯酒,讓我們在沉醉后哭泣;過去是一味藥,我們習慣用回憶療傷。過去是一種羈絆,亦是一種力量。再美好的,再傷痛的,都沉淀在過去中了,只剩下一些隱約的殘片,掛在那孤獨的心空。不要沉迷過去,不要害怕未來,奮斗的路上,不要拒絕改變,我們失去的只是短暫,我們追尋的卻是永遠。
【第6句】:【佛心禪語】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會變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了,再來談學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于相”四個字;一住相,什么都學不成了。——南懷瑾《南懷瑾先生答問集》
【第7句】:心靈禪語: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面對困惑和悲傷,內心如何感受,內心如何覺醒,去平和那些內在的浮躁,剔除那些自我的固執,不必要徘徊在那些悲情的負面情緒里,用自己的內心光明,活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句話這么說,自己的時光自己雕刻。
【第8句】:我們每天碰到的困難當然都很真實,但我們若換一個較適當的觀點來衡量事物,這些困難根本說不上是“大災難”。有太多人在人生旅途上攜帶了太多的行李——許多行李其實是不必要的。盡可能丟棄那些所謂的問題及煩惱吧!放慢腳步,輕松一下,好好想一想。做菜得一道一道來,你最好一次解決一個障礙。
【第9句】:【禪心佛語】根據佛的話,人類的解脫全賴個人對真理的自覺,而不是因為他順從神的意旨,行為端正,因此靠神或其他外力的恩典,而得到解脫以為酬傭。
【第10句】:譬如甜酥,八味具足,大般涅槃亦復如是,八味具足。云何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涼,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無垢,八者快樂。是為八味。《大般涅槃經》卷三,名字功德品
【第11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禪語】做人,不要丟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亂,內心,不可以骯臟;有些話,能不說就沉默,藏在心里更適合;有些傷,能不揭就不放下,無聲忘記更明智;有些事,可以看透,但不要看破;有些人,可以看穿,但不要戳穿;給事留一個機會;給人留一個空間,給己留一份尊嚴。
【第12句】:【禪心佛語】當我們坐在移動的船上看船,并感覺不出船的移動,但假如我們看船外之物,例如眺望遠岸,便立刻能感覺出來,人生也有與此相同的情形。
【第13句】:【禪心佛語】生活的本身就是在于不斷地吸取、積累和淘汰。生命是一種過程,一種吐故納新的過程。就是吸取有道理的,積累應該堆積的,淘汰那些糟粕。正是因此,人生難免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學會忘記,也就不會記住。
【第14句】:【禪心佛語】戒律真正在保護你,只要你守得好,它會幫你提升做人及修行的素質。我從來沒有看到這種現象:戒守得越來越好,人卻變得越來越可憐。因此,用適度的戒守護行為很重要,尤其是在今天。
【第15句】:凡事隨緣,緣至,報以珍惜;緣盡,回以微笑。有時你放下了,未必會失去;有時你堅守了,也必如你期待。放棄不該放棄的,是謂遺憾;堅持不必堅持的,是謂執著。成熟是個很痛的過程,需要適時放棄,更需要應有的堅持。
【第16句】:是法即生即住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如是法生、法住、法滅。何以故?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仁王般若經》卷中
【第17句】:別人擁有的,你不必羨慕,只要努力,你也會擁有;自己擁有的,你不必炫耀,因為別人也在奮斗,也會擁有。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不論富或窮,地位高或低,知識淺或深。每天開心笑,累了就睡覺,醒了就微笑,生活就是這么簡單。
【第18句】:【禪心佛語】每天都在相同地忙,也許有一天,我們就會因發現某人取得巨大成績而詫異不已。就像我們和所有人都采取同一種方式走路,抬起左腳、放下,再抬右腳、再放下,一直持續這個動作。表面看,我們每天都是工作、下班,動作并無差異,實質卻極不同。有人是原地踏步;有人是前行;而杰出者卻在向上攀登。
【第19句】:【禪心佛語】俗話說:“心寬體胖。”一個時常都是心寬的人,他(她)每天一定會是滿面春風、笑容可鞠的人。苗沒有樹大,樹沒有山大,山沒有海大,海卻沒有心大。
【第20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慈悲,不是簡單的給予,而是理解與尊重,更是陪伴與鼓勵。沒有誰天生就是一個強者,每個人總有這么一些階段,需要旁人用一份包容來傳遞向前的信心,相信生活的寬闊,相信明天會更好,莫嫌少年未更事,自古困苦玉汝成。
【第21句】:人群中,哪怕再擁擠,你都要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任何人無法取代;經濟上,哪怕再受限,你都不要囿于外界,如果金錢成了風箏的線,你就難以掌控它的方向;情感上,哪怕再依附,也不能把終生拴在一顆樹上,也許再好的選擇只能適應一種土壤、一樣時空。只有思想獨立了,你才能擁有你想要的行走空間。
【第22句】:生:“要悟,能不能結婚?”心:“若是良緣,男大可婚,女大可嫁,隨緣了緣,安家立業,不舍不執,與悟自性并不矛盾。對男女情愛,你應不著其相,既不壓抑躲避,更不貪求放縱,無私地愛護、幫助對方,又不沉溺于戀情,這也是修行。”——心光
【第23句】:【禪語人生】在佛堂你或許非常平靜,想著對所有眾生的關愛與慈悲;但日常生活中卻緊張兮兮、批評抱怨著他人。在佛堂你或許用溫柔溢美的言辭來向諸佛菩薩祈求;但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言辭苛刻或論人是非,那么你即是喪失了佛子行儀。“行”就是將你在佛堂中營建出來的成果,運用到你的日常生活當中。
【第24句】:【禪心佛語】大千世界,紛繁復雜,人海茫茫,矛盾重重。人生一場,不是來和誰做對的,也不是與誰為敵的,既要學會善待,也要學會友好,友好相處有什么不好,友好相處才不至于招惹不必要的麻煩,多結善緣,生活才能收獲滿滿。
【第25句】:【佛心禪語】世尊告訴他們:「在賢劫五百位佛出世后,它才能解脫。五百佛出世以后,有一位作明如來出世,它才能轉為人身,出家修行。之后,又因業力現前,造了一個無間罪,墮入地獄受苦幾十萬年,受盡后,才能再轉為人身,在作明如來的教法下出家,摧毀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
【第26句】:謙遜退讓是保身第一法。安定祥和是處世第一法,寬宏大量是待人第一法,灑脫自如是養心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第27句】:人人都該有所體認:一切都是因緣相合、從因得果;而且,人心多變化,說不定在結“果”的同時,也在造“因”。眾生的“因”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造作的,每個人時時刻刻皆處在因與果中,循環不已。
【第28句】:【佛家禪語形容人生】有些人常做善事,但仍會遭受一些痛苦,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行善雖會有樂果,但若以前造過惡業,這也會成熟苦果。除非用懺悔來消除惡業,否則,善惡因果不能抵消。這就像種瓜會得瓜、種豆會得豆,不可能因為瓜種多了,就不會結豆。所以,因果昭昭,不可不慎!
【第29句】:【關于心靜的禪語】人生一世,即便能夠轟轟烈烈,也不會持久,平淡是最后的絕唱。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的意義,也深深蘊含于平凡生活中。平平淡淡才是真,明天太陽照樣會照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同樣會開始我們看似平淡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第30句】:【禪心佛語】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寬容別人不僅是自己的一種美德,更是讓自己健康長壽的秘訣。
【第31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三句話不可說,一是非親見親聞不可說;二是非善意之言不可說;三是無意義之言不可說。人不能為說話而說話,不能為活著而活著。
【第32句】:【佛心禪語】不與別人盲目攀比,自己就會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標定得太高,自己就會歡樂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會遠離痛苦;不是時時苛求自己,自己就會活在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會輕輕松松。
【第3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中的糾結和摩擦,塵世間的繁瑣與爭端,需要自己的一份謹慎和理解,更需要自己心地的平靜和平坦。莫嫌人生憂慮多,只因心地無閑田。
【第34句】:因為不知自愛,不會愛惜身體,毀傷了身體,結果使父母擔憂操心。看看醫院掛急診的人,有和人打架的、有騎飛車去撞人或被撞的,做父母的為這些子女肝腸寸斷;除憂煩自己的子女外,又擔心子女打傷人、撞到人等種種心理負擔。
【第35句】:【禪心佛語】禪宗在開悟的時候叫「見性」,見性以后要保持它、要增長它,所以還要悟后起修而來培養它。雖然禪宗強調開悟以后他的見地就跟佛完全一樣,不過他不是佛;就好象西藏人修行,把自己本身觀想作自己就是本尊,可是即使修成了,本尊還是本尊,他還是他。不過比起修行之前,多了些慈悲心。
【第36句】:禪悟人生:一僧得意的對獨園和尚說:心、佛、眾生皆空,無悟、無施、無受。獨園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獨園:一切皆空,哪來如此大火?
【第37句】:【佛門禪語】恒唯法師:生活里誰傷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能夠盡快化解自己的憤怒。或者原諒,或者忘記,或者沉默。心本自靜,何需外求。修行在心,不貪不嗔。
【第38句】:【一禪文案】優雅的人生,淡而有味,猶如一柱燃燒的檀香,香散十方,普熏一切。平淡的生命,不論快樂或痛苦,都能看破放下,如飄然落下的香灰,散落人間,化為微塵。人生何等無常!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了!放下了,成敗得失也就沒關系了!世間三千事,淡然一笑間。面對人生境遇,一笑而過,人生優雅!
【第39句】:不以眾生其性弊惡,邪見瞋濁,難可調伏,便即舍棄,不修回向。怛以菩薩大愿甲胄而自莊嚴,救護眾生恒無退轉。不以眾生不知報恩,退菩薩行,舍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處,舍離一切如實善根。不以眾生數起過惡,難可忍受,而于彼所起疲厭心。《華嚴經》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第40句】:【禪語人生哲理經典文案】我們都到了一個略顯尷尬的年紀,都不再那么年輕了卻也沒有足夠的成長;都想依靠自己卻發現還差一點;都想要往前走卻發現前路漫漫,前有迷霧后有壓力。但我依舊相信一些,我想你也同樣。有野心就去努力,在你跌倒還能站起來的時候。越是尷尬越是要面對,才能擺脫它。
【第41句】: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干凈;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第42句】:【禪心佛語】世上最捆人的莫過于感情,佛門里講:“三界輪回情為本”,其實情不僅為輪回之本,而且也是成佛之本。敢于打開“情”的閘門,才有可能做到把情升華為無分別的愛。天道是在人道的基礎上修煉成功的,欲修天道,先行人道;天道修成后,又是在人道中發揮天道的力量。
【第43句】:【禪語人生】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自己去嘗一嘗。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不跨出勇敢的第一步,一切美好的夢想都只不過是虛無縹緲的幻想。有的事情只有自己去做了,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靠想象是沒有用的。經歷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唯有經歷才會讓你成長,也唯有經歷才會讓你成熟。
【第44句】:婦不貞則浪人至,夫不勇則惡人欺。婦女能頂半邊天,離了婦女沒吃穿。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雄豪。富貴如風中秉燭,利名似水上浮瓢。富人家日子好過,窮人家孩子好養。
【第45句】:【人生禪語】生命本是一個傳奇,相逢與錯過,追求與生活,堅守與等待,都是一種幸福,那一路珍藏的美好,都化成滿天的璀璨,如繁花清幽,滿目綻放。靈魂深處,靜默著,且炫舞著,獨舞一曲又一曲。
【第46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有一種折磨叫生命,有一種難過叫活著,生不容易,活不容易,不管生活有多少缺陷,我們必須承載這種重量,這不是人生的一種悲哀,這是人格的一種境界。因為需要智慧,所以更需要善待。
【第47句】:【禪語人生】我們之所以有這個身體,有現在的一切,那是母親十月懷胎,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的辛勞所致。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太多太多,我們的回報太少太少。盡孝必須從內心開始,要有感恩報恩的心。切莫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第48句】:只有幸福的日子是不夠的,因為此生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在無數流轉的生命里,不過是個片段罷了。死亡是另一段新生命的開端,并非是一了百了。既然死亡是新生命的開端,我們為何不去做對死亡和來世有益的事呢?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死亡一無所知。你可以追逐此生利益,但不能沒有對死亡的準備。
【第49句】:【佛家關于善良的禪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文案超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