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油干燈草盡/油盡捻子干】消耗完了。杜鵬程《保衛延 安》:“李昆崗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喊支持不了,那可是油 盡捻子干了!”
【第2句】:我放學回家,看到院子里一群老母雞正“咯嗒咯嗒”地叫,就順手抓了把新打的麥子去喂它們,不料它們都不吃。媽媽打趣說:“雞子生來命就窮,不吃新麥它吃蟲。”(河南·鹿邑)
【第3句】:【道路難行錢作馬,城池不克酒為兵】(諺)辦事遇阻,多使點錢就買通了;城池攻不下,用酒色收買腐蝕就攻下了。舊指用金錢行賄的手段,啥事都可辦成。
【第4句】:電線桿上吊暖壺——高水平(瓶);水平(瓶)高
【第5句】:包老爺的作風——鐵面無私
【第6句】:玻璃瓶子裝開水——三分鐘的熱勁
【第7句】:【一人擺渡,眾人過河】一人為大家謀福利。白?!秹ɑ?曲》:“那還不好嗎?一人擺渡,眾人過河,功德無量哩?!?/p>
【第8句】:上吐下瀉——兩頭忙
【第9句】:【大樹死了也得站著】比喻堅強。成語:寧死不屈。電視 ?。骸拔覀兪窍萑肜Ь沉?。中國有句俗話,大樹死了也得站 著?!?/p>
【第10句】:剖開墨魚肚——黑心腸
【第11句】:【棋勝不顧將】形勢好,忽視了隱患。申躍中《掛紅燈》: “你們以為昨天的事就算完啦?沒有。張老硬可不能棋勝 不顧將。”
【第12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釋義:比喻人雖年輕或沒有名氣,卻很有本領。例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我聽說那岳元帥十三歲在內黃歲武考,獨占鰲頭。
【第13句】:丟下灶王拜山神——舍近求遠
【第14句】:【饞貓沒有不偷嘴的】釋義:比喻人沒有不貪便宜的。多指男女偷情。例句:俗話說,饞貓沒有不偷嘴的。她黃花魚宮月寶在幼小年輕的時候,就是個爹娘不管也管不住的嬌小姐,也是時代的風氣吹到了她的頭上,在娘家,她就跟一些公子少爺“自由”過。
【第15句】:初夏的一天,天氣特別熱,我問太太:“沒到伏天,為啥這樣熱?”太太說:“不熱能行嗎?立夏不拿扇,熱壞英雄漢?!保ê幽稀に翠摚?/p>
【第16句】:玻璃上繡花——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17句】:【雪白襪子往泥里踏】釋義:比喻品行端正的人卻跟思想行為不好的人混在一起。例句:“人怕沒臉,樹怕沒皮”,“人不要臉鬼都怕”,和她們哭鬧不等于把“雪白襪子往泥里踏”嗎?
【第18句】:【煮夾生飯】(慣)夾生飯:半生不熟的米飯。比喻做開頭沒做好、以后也很難做好的事情。也比喻繼續做先前沒有做好的事情。
【第19句】:【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慣)形容本領過硬,勇猛非凡。
【第20句】:【在城隨城,在鄉隨鄉】(諺)到了城里,就遵循城里的習俗;到了鄉里,就過鄉里的生活。指到什么地方就要遵循當地的風俗習慣。
【第21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22句】:【破家值萬貫,一搬三年窮】(諺)家用什物賣掉不值錢,要買卻很貴,搬一次家,就得丟失損壞,長時期添置不全。指居家不宜搬動,以免經濟損失。
【第23句】:【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俗語是指善于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才能成功。尤其是在科學實驗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難而上,知難而進,據說農藥“六六六”就是因為失敗666次后而研制成功的。據考證,它源于鯀禹治水的神話故事?!渡胶=洝ず冉洝分姓f鯀偷了天地的息壤(可以生長的土)來堵擋洪水,沒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殺死了鯀,但他雖死猶生。《歸藏·啟筮》云:“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以出禹?!边@幾句話是說“禹是從鯀肚子里出來的。他的父親死后三年尸體不腐,最終剖腹產生出兒子禹。”這正說明了這個失敗的英雄壯志未酬,精神不滅,他把不屈的奮斗精神傳給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總結上一代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經過艱苦不屈的奮斗,“三過家門而不入”,用疏導的方法制服了洪水,獲得了成功。鯀失敗了,而鯀生出了禹,禹成功了。后人正是根據鯀禹治水神話中“失敗生出了成功”這一傳說,總結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一俗語。
【第24句】:【柴經不起百斧,人經不起百語】(諺)木柴再硬,也經不住斧百次砍斫,定會劈開;人再固執,也經不住上百次的勸說,定會回心轉意。指思想工作只要耐心,自會生效。
【第25句】:我們在玩捉迷藏,我不時探頭看看動靜。嫂嫂路過這里,說:“你干嗎在這兒賊頭賊腦,像老鼠出洞似的?”(河北·邯鄲)
【第26句】:補鍋匠戴眼鏡——凈找碴(岔)兒
【第27句】:【不蒸包子蒸(爭)口氣】(慣)蒸口氣:諧“爭口氣”。爭氣:要強,
【第28句】:【空花不結實,空話不成事】(諺)空花結不出果實,空話辦不成實事。指說話必須實在,才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第29句】:【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偶然的疏忽是難免的。古華《相思 樹女子客家》:“可是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她為了跟一個卡 車司機談戀愛,在公社單身宿舍里,被喬三臘手下的人‘拿’ 了‘雙’?!?/p>
【第30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慣)比喻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主次不分。 也作“揀了芝麻,丟掉西瓜”。
【第31句】:自習課上,教室里亂哄哄的,老師走進來說:“怎么啦?像蛤蟆見了天似的?!保ê颖薄ご趴h)
【第32句】:【 能舍錢一千,不教一招鮮】一招鮮,能夠盈利的獨有的技 術。謂一招鮮不能傳授給別人。李準《黃河東流去》:“原來 陳柱子有個規矩,就是能舍錢一千,不教一招鮮?!?/p>
【第33句】:【解剖麻雀兒】喻對有代表性的事物作調查研究。王蒙 《風息浪止》:“這是個典型事件,我要解剖這個活麻雀。”
【第34句】:老鼠跟貓——背地里恨得要死,見面又怕得要死
【第35句】:【不圖今年筍,但圖來年竹】(諺)筍: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應只圖眼前的近利,要從長遠利益著眼。
【第36句】:斜棱眼看手表——觀點不正
【第37句】:公公見我每天放學回家都玩棋子,就對我說:“不要一到家就玩棋子,勤有功,戲無益,你應該去學習?!保◤V東·韶關)
【第38句】:【發空頭支票】見“開空頭支票”。
【第39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歇)指分不清好人、壞人,好意、歹意,錯把好人當成壞人,或錯把別人的好心當作歹意。常含責罵意。 也作狗咬呂洞賓——不知好丑人。 狗咬呂洞賓——有眼不識好人。
【第40句】:肚餓不論芥和麥——饑不擇食
【第41句】:【聽傳言,失江山】(諺)傳言:毫無根據的流言蜚語。江山:國家大業。指輕信流言蜚語,會失掉江山。多泛指輕易相信傳言,必定會誤大事。 也作聽傳言,失落江山。 聽信閑言,失落江山。
【第42句】:【六耳不通謀】(諺)六耳:三個人六只耳。指商量機密要事,不容有第三者參加,以免泄密。 也作六耳不通謀,三人口一尺。 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
【第43句】:【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慣)形容人剛強有力,光明磊落。 也作拳頭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馬。 拳頭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馬。 拳頭上站得住人,胳臂上跑得了馬。
【第44句】:【千刀萬剮】“千刀萬剮”是民間俗語,它的正式名稱叫“凌遲”。在民間,知道“千刀萬剮”的多,知道“凌遲”的少?!扒У度f剮”還能和“恨透了”相搭配,如說“就是把他千刀萬剮也不解恨”。如果用“凌遲”就顯得遜色多了。不過,要尋找“千刀萬剮”的來源,還得從“凌遲”人手。 “凌遲”也稱“陵遲”,是我國封建社會死刑中最殘酷的刑罰。 “凌遲”一詞最早見于《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本義是指逐漸緩慢升高的山坡。把“陵遲”一詞借用來做一種刑罰的名稱,始于五代時期。唐代以前最重的刑罰是“斬首”,五代才開始在刑法之外增設了“凌遲”的條款,元朝開始把“凌遲”作為正式條款列入刑法,直到清末。 “凌遲”“是殺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故亦取漸次之義?!绷柽t用于死刑,則是指處死人時將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受罪死去。 “凌遲”主要針對犯了謀反、犯上作亂、口語狂悖等大逆、逆倫罪的人設置的。也就是說,“凌遲”主要是用來處死危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政治犯的。到了清朝時期,如果打罵父母或公婆、兒子殺父親、妻子殺丈夫,也是觸犯倫理道德的重罪,要處凌遲刑。但后來為了鎮壓農民反抗,對于不按時交納賦稅的也要處以凌遲刑,這在明太祖時期尤為突出。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權人性得到進一步體現,在死刑執行上進一步人性化,注射死漸成執行方式的主流。
【第45句】:【放魚入海,縱虎歸山】釋義: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根。“魚”又作“龍”。例句:曹操下令軍中日:“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眾將可努力向前?!?/p>
【第46句】:【 天上有,地下無】仙境中所有,人間所無,極言美妙。清 代《玉嬌梨》:“只說他這位小姐,名喚玉嬌,今年才十七歲, 真生得天上有地下無,就畫也畫不出的標致?!?/p>
【第47句】:芳芳跑到媽媽面前說:“媽,三嬸家的豬還是沒圈,把園里的菜又拱了?!彼龐屢宦?,想想上午拱倒的幾棵小樹剛扶好,不由來了氣:“你三嬸就怕豬長慢了,巴不得扒著腚眼子吹!也不問糟蹋人不糟蹋人?!保ńK·新沂)
【第48句】:【地球照樣轉】一切事情照樣進行,沒有什么妨礙。海外 陳若曦《二胡》:“走了他們,沒有人在意,地球照樣轉。”
【第49句】:【鳥有鳥路,人有人路】釋義:各人有各人的路,不必相互干涉。例句:“滿牛哥!我們相好了幾年……若是從小算起,我們就是相好了十幾年……可是你放心,我不是來責怪你的,也不是來哀求你的!鳥有鳥路,人有人路?!?/p>
【第50句】:【上坡騾子下坡馬】(諺)指騾子有蠻力,拉車上坡,彪悍得勁;馬腿蹄靈便,騎馬下坡,平穩飛快。常比喻人做事風風火火,強猛而有魄勢。
【第51句】:【東風吹來往西倒,西風吹來往東倒】(慣)形容人立場不堅定,哪邊勢力大就倒向哪邊。
【第52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釋義:各有應該去的地方。例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第53句】:【 路上行人口似碑】指行人到處傳說。成語:有口皆碑。 明代《石點頭》:“常言‘鐘在寺里,聲在外邊’,又道‘路上行 人口似碑’,好歹少不得有人傳說,如何禁得人口嘴呢!”
【第54句】:【一人拼命,萬夫難當】(諺)一個人舍命地沖殺,再多的人也難以抵擋。指人要是拼命戰斗,就會產生無窮的威力。 也作一人敢死,萬夫難敵。 一人不怕死,萬夫莫近身。
【第55句】:唐僧身上的肉——人人想吃
【第56句】:老太太吃奶豆腐——盡挑軟的
【第57句】:【反貼門神——不對臉】(歇)門神:舊俗貼在兩扇門上以為能驅鬼避邪的神像,多為唐朝秦瓊、尉遲恭的畫像,也有以鐘馗和溫(溫嶠)、岳(岳飛)二元帥等為門神的。 比喻雙方意見不相合,不來往,或不理睬。
【第58句】:大海里丟針——無處尋
【第59句】:【寡婦年】無立春節氣的年份南方叫“盲年”,北方則俗稱“寡婦年”。民間流傳“寡婦年”結婚不吉利,因此,無春之年的前一年末青年男女結婚的扎堆,而在無春之年結婚的較少。那么,“寡婦年”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古人崇信陰陽,在古人的觀念中,陽是天,是男;陰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與陰陽相配,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于是分別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萬物的化育,與男女交媾生殖類同。春天陰陽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諧,正是生育季節。無“立春”之年被稱為“寡婦年”,與古人的上述認識有關。一年之中無立春,即無陽氣來臨。無陽為孤陰,不生。于是,無陽,即無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婦。所謂“寡婦年”,來由在此。其實,某年中無“立春”并非天道。而陽歷是年年有春,無春之年只存在于陰歷,因為陰歷閏年有13個月,這就造成可能一年之中無春的年份。因此,“寡婦年”的說法純屬附會。
【第60句】:【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不經歷艱苦磨練,得不到成功 和榮 譽?;蛘f: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孫犁《風云初 記》:“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從小不也是受苦出身? 你看人家高慶山,說起來受的那苦更多哩!”
【第61句】:【猛虎不抵群狼】這一俗語比喻個人的力量再大也抵不過人多。在此,往往喻虎者褒,喻狼者貶。它出自晉書,原為“猛獸不如群狐”?!稌x書·王鎮惡傳》:“語日:‘猛獸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懼王鎮惡?”這句話說的是南北朝時,劉宋皇帝劉裕帶領一大批將領北伐,所向無敵,一直打到洛陽,大將王鎮惡的功勞最大。王鎮惡是前秦丞相王猛的兒子,智勇雙全,在北方有很多親朋好友。劉裕正順利進軍,眼看可以統一中國時,突然得知朝廷發生重大事情,必須要他親自去處理,無奈,他只好把統帥大權交給兒子,自己趕回朝廷。這時,大將沈田子勸告劉裕說:“你最好把王鎮惡帶走,你兒子控制不了他,他是一只猛虎,在北方根基深厚。如果他一叛變那就糟了!”劉裕說:“正因為他是一只猛虎,我才要把他留下來抗擊敵人。你們十幾員大將都是我的心腹,有你們在,還怕什么王鎮惡叛變?俗話說:‘猛獸不如群狐’嘛!你們注意些就行了?!闭f完,劉裕就回京去了。后來,王鎮惡真的沒有叛變,倒是沈田子等人時刻防范王鎮惡,給他“穿小鞋”,終于害死了王鎮惡,使整個北伐大軍遭到慘敗,沈田子等人也陣亡了。劉裕統一中國的愿望也泡湯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猛獸”變成了“猛虎”,“群狐”變成了“群狼”,但其義并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這個比喻非常貼切,在現實中還真有大君子不抵群小人。
【第62句】:【 好人在家里嘆氣,惡人在臺上唱戲】好人受欺負,壞人得 志。臺灣李敖《為黑吃黑舉一個例》:“相對的,所謂一般的 好人,他們反倒是沒有力量應付失敗,就泄氣了、就丟下武 器跑了。所以,局面最后總是‘好人在家里嘆氣,惡人在臺 上唱戲’?!?/p>
【第63句】:【一虎難敵群狼】見“獨虎架不住群狼”。
【第64句】:【依著王法打死人,依著佛法餓死人】法律和宗教均置人于 死地,善良人無法正常生活。明代《西游記》:“前程,前程! 若依你,教我喝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 殺。”
【第65句】:我幫媽媽往家里抬肥料,不一會兒,就累得我直喘。媽媽說:“歇一會兒再抬吧,力氣是奴才,去了還會再回來。”(湖北·丹江口)
【第66句】:【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刻薄不一定討便宜,忠厚并不 吃虧。奉勸人要忠厚,不要刻薄。明代《醒世恒言》:“那些 和尚們也聞知秦賣油之名,他的油比別人又好又賤,單單作 成他。所以一連這九日,秦重只在昭慶寺走動。正是:刻薄 不賺錢,忠厚不折本?!?/p>
【第67句】:耗子出洞——先聽動靜
【第68句】:扭著脖子想問題——盡是歪道理
【第69句】:【破包子——露了餡】(歇)本指露出了包子里的餡兒,轉喻暴露出了隱秘。
【第70句】:【敢怒而不敢言】心中不滿,不敢表示出來。臺灣林語堂 《京華煙云》:“走私的人有治外法權保護,路警也不敢碰他 們,只是袖手旁觀,敢怒而不敢言?!?/p>
【第71句】:【狗咬狗,兩嘴毛】釋義:比喻爭斗的雙方都不好,是一路貨色?!皟勺烀庇肿鳌耙蛔烀?。例句:另一個人說:“狗咬狗,兩嘴毛,誰也不用說誰。穿子里邊作滿月,還不都是他媽婊子養哩。”
【第72句】:【死豬不怕開水燙】(諺)豬已經死了,任開水怎樣燙都毫無知覺。比喻人身處絕境,無計可施,索性橫下一條心,任由事態發展去。
【第73句】:【秋后問斬】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有特例,根據不同的犯人,不同的犯罪性質,進行不同處理。秋后算賬“秋后算賬”比喻事后等待時機進行報復或清算。它的本義是,到秋后,農作物收獲了,有了經濟收入,那么在這一年當中欠下的費用就可以在秋后結賬了。因為古代我國的農民沒有其他收入,只好等秋后賣了農產品,有了錢才能與人結算。至于秋后算賬的含義(比喻),是與原意的相關聯才形成喻體。秋天,還是個肅殺的季節,秋字加個心就是個“愁”字。秋后算賬蘊含著新賬舊賬一起算,最后清算總賬的意思,它來源于明清秋后斬殺犯人的慣例,民間口頭相傳,秋天這么多事,便得出了“秋后算賬”這一今義的俗語來。
【第74句】:【當面鼓,背后鑼】(慣)指當面說的是一套,背后做的是另一套。
【第75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釋義:朱:朱紅。接近好的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的可以使人變壞。例句:我們研究外國文學的,整天接觸外國的東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注意世界觀的改造,很容易接受外國的影響。
【第76句】:【新官上任三把火】三把火,用三把柴禾燒出來的熱量。 謂新官上任,有點熱情,但不會持續很久。姚雪垠《李自 成》:“但是別看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到頭來也是無能為力。”
【第77句】:【筷子】“筷子”是中國的特產,是古人的發明和智慧,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實踐證明,筷子不僅沒有被淘汰,反而在世界餐具領域獨領風騷,筷子使用的靈活性和效果,令老外們感到神奇。早在商朝的時候,我國就已有使用筷子的習慣了。筷子,原稱“箸”,它的異體字是“筋”。今天還有這種稱呼,如民諺里的“人廚需洗手,舉箸勿多言”。為什么“箸”后來又改稱“筷子”呢?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說,“筷子”這一稱呼起源于江蘇一帶。那里是江南水鄉,人們以船為家,在船上吃住,船家忌諱很多,如坐船不能說“翻”字。也忌諱“住”(即停止的意思),而“箸”同“住”諧音,所以“箸”也就成了行船時不吉利之語,于是就改“箸”為“筷”,用于隱喻船走得快。
【第78句】:甘蔗地里栽蔥——比別人矮一截
【第79句】:【沒有好果子吃】(慣)比喻沒有好的結果。
【第80句】:【家住山前識鳥音】(諺)住在山前的人家,聽慣了鳥鳴,也就能辨識鳥音。比喻久處某一環境,自然就熟悉某一環境的情況。 也作“久住山林辨鳥音”。
【第81句】:我一聽到別人吃東西的聲音就饞得直流口水。有一次,我正在做作業,忽然聽到媽媽吃東西“咔咔”地響,連忙跑過去。媽媽見了哭笑不得:“你呀,真是螞蟥聽不得水響。這蘋果我才咬了一口,你就趕來了!”(湖南·長沙)
【第82句】:【差到云南膠州國去了】釋義:比喻不對,差得太遠。例句:別嘴硬了,差到云南膠州國去了,巴黎公社和縣根本是不能比的。
【第83句】:【青山不老,綠水長存】(諺)指青山綠水永葆常態。常借指友誼定長存,后會必有期。 也作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青山不倒,綠水長流。
【第84句】:【和尚不親帽兒親】(諺)和尚之間彼此生疏,但由于同戴一頂和尚帽,彼此就感到很親熱。比喻同行業或同遭遇的人到一起,容易產生同情心和親切感。 也作“和尚不親廟親”。
【第85句】:【牛去一毛,倉去一粟】(慣)比喻損失很小,微乎其微。
【第86句】:【把頭往老虎嘴巴里填】釋義:比喻冒險,送死。例句:劉二虎會意,跨步上前,攔住李鼎三,嚷道:“參謀長,您這不是把頭硬往老虎嘴巴里填嗎?八路軍不會放過您的?!?/p>
【第87句】:【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謂出現妖孽是反常的現象,是國家 垂危的征兆。清代《水滸后傳》:“種種怪異,不可殫述。總 之,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眼見得天下大亂了。”
【第88句】:【猛犬不吠,吠犬不猛】釋義:比喻有心計的人,不顯露自己。例句:小峰,要替你爸爸報仇不要掛在嘴上,要記在心里?!懊腿环?,吠犬不猛”,你知道嗎?
【第89句】:【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諺)駐軍的軍營像鐵鑄一般,經久不動;軍營里的士兵卻一撥去了又來一撥,流動不停。指軍營是固定的,士兵是流動的。 也作“鐵打軍營流水的兵”。
【第90句】:《三字經》橫著念——人性茍(狗)
【第91句】:【不會念經,休做和尚;不會绱鞋,休做皮匠】(諺)绱鞋:把鞋幫、鞋底縫到一起。指會念經文的,才有資格當和尚;會绱鞋的,才有資格當皮匠。泛指干哪一行的,必須熟悉哪一行的業務。
【第92句】:鏡子里的餡餅——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第93句】:【一只病雞帶壞一籠】個別連累整體。類似的:一條牛拉屎 連累一欄/一頭壞驢帶壞一圈馬。成語:害群之馬。清代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這個合了我們廣東人一句話:一 個小雞不好,帶壞一籠了?!?/p>
【第94句】:電燈照雪——明明白白;明白
【第95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則俗語的意思是形容身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猶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源自宋歐陽修《新唐書·元澹傳》:“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這段話是唐朝的大臣魏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玄宗當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張說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在的《禮記》,是西漢戴圣編纂的本子,使到現在近千年;再說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經成為經書,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覺得說的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元澹認為,本子應該改換一下。為此,他寫了一篇題為《釋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夺屢伞肥遣捎弥骺蛯υ挼男问綄懗傻?。先是客人問:“《禮記》這部經典著作,戴圣編纂、鄭玄加注的本子與魏征修訂的本子相比,究竟哪個好呢?” 主人回答說:“戴圣編纂的本子從西漢起到現在經過了許多人的修訂、注解,互相矛盾之處很多,魏征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而重新修訂,誰會想到那些墨守成規的人會反對!” 客人聽后點點頭說:“是啊,就像下棋樣,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原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指下棋,圍觀者清,確實如此。
【第96句】:【按定坐盤星】(慣)坐盤星:秤桿上的第一顆星,是秤砣和秤盤呈平衡狀態時秤砣的懸點。比喻拿定主意。
【第97句】:【守多大碗兒吃多大的飯】(諺)比喻有多大的產業,就作多大的開支用度。
【第98句】:【老虎頭上抓虱子——好大的膽】(歇)指膽量太大,不知危險。常含責罵意。
【第99句】:【不分青紅皂白】釋義:皂:黑色。不分是非,不論曲直。例句:“那‘小畜生’不分青紅皂白,就夾臉一嘴巴……”
上一篇:抖音點贊最多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