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謂行善得樂報,作惡得苦報,不會沒有報應,只是報應有快有慢而已。佛教說“三是因果報應”。依善惡業力的大小,或現世受報,稱為“現報”;或來生受報,稱為:“生報”;或隔二生以上才受報,稱為“后報”。這就是所謂“來早”或“來遲”的不同。如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二折:“休將奸狡昧神祇,禍福如同燭影隨;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這句俗語的變式較多,且舉數例。如明·張景《飛丸記》第十六出:“善惡終有報,只爭早與遲。自家押解的便是。世藩丈夫相權,善作威福,縉紳切齒,臺諫舌縮。不意天意昭昭,禍來忽倏。”又如《飛龍全傳》第八回:“可憐二魏平日千般兇惡,萬種強梁,今日雙雙俱遭鄭恩之手,了命歸陰。正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善惡必報,遲速有期。”也省為“善惡到頭終有報”。如峻青《寫在百花重放的時候》:“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善惡到頭終有報”。(李明權)
【第2句】:【男子無妻財無主,婦女無夫身落空】(諺)男子不娶妻,財產就無人掌管;婦女不嫁丈夫,自身就沒依靠。指男女婚配,才能建立家庭。 也作男無婦,家無主;婦無夫,身無主。 男無婦,家無主。
【第3句】:【相思樹,連理枝】“相思樹”和“連理枝”比喻男女愛情忠貞不移。典出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 據載,宋康王偶見一美貌女子,原來,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韓憑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顧君臣關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韓憑不滿,宋康王就給他定罪,并發配邊境修筑城墻。韓憑的老婆何氏寫了一封信,偷偷送給勞改的丈夫。信中寫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意思是說,她的幽怨很多,雖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見面,對夫發誓,要死的決心下定了。 后被宋康王發現,韓憑自縊身亡。 盡管丈夫已死,何氏還是不肯屈從宋康王,她又寫了一首《烏鵲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奈何!烏鵲雙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不樂宋王。”意思是說,南山有烏鵲,你在北山布羅網,你拿我有什么辦法,烏鵲不羨鳳凰,妾身不靠宋王。 有一天,宋康王與她登高吹風,她縱身一跳,左右侍從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斕的蝴蝶,仿佛是從何氏靈魂里飛出的驚艷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創作靈感或許是從這里來的吧。 何氏當場摔死,衣袋內有一份遺書,要求宋康王賜她與韓憑合葬。宋康王看罷暴跳如雷,叫人分離新舊兩墳,讓兩墳隔路相對,還狠狠地說:“你們夠恩愛的,看你們能合在一起!” 沒過多久,兩座墳墓上都長出梓樹,十來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樹干彎曲,互相靠攏,不但地下樹根交錯纏繞,樹上枝Y也慢慢糾合難分。不知哪來的兩只鴛鴦,每天棲于樹上,依偎哀鳴,仿佛在控訴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無能。 宋國人可憐韓憑夫妻,把這兩棵樹叫做“相思樹”。“相思樹,連理枝”典出于此。
【第4句】:【遠親近鄰,不如對門】(諺)指對門人家比遠親和近鄰更便于相互照應。 也作遠親不如近鄰。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第5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 釋義: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5日、6日或7日。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5日、6日或7日。驚蟄這一天如果不冷,寒冷的天氣要持續到芒種。 例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記得驚蟄那天就不冷,天氣反常,以后還有冷的呢。
【第6句】:【鵓鴿子旺邊飛】(諺)鵓(b。)鴿子:即家鴿。指家鴿最喜在人煙興旺的地方棲息。比喻人追求興旺發達、有錢有勢,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奔進。 也作雀兒只揀旺處飛。 老鴉野鵲揀旺處飛。
【第7句】:寧可葷口念佛,不可素口罵人.
【第8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諺)比喻前人開創事業,子孫后代因之享福。 也作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前人栽樹,后人遮陰。
【第9句】:【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 釋義:老年人不講過去的事情,年輕人會失去傳統的行動準則。 例句:“不是爺爺愛翻老皇歷,俗話說:老人不講古,后生會失譜嘛!”
【第10句】:一瓶子水不響,半瓶子水亂晃.
【第11句】:【陛下.殿下、閣下】這三個詞都是敬辭,“陛下”指皇帝,“殿下”指太子,“閣下”一般指宰相。這三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高帝紀下》,其中有“大王陛下”的說法。顏師古注引漢應劭的話:“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事,皆此類也。” 古人的尊稱有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這四種稱呼共同的一個意思就是: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不敢正視對方,因為對方地位太高。 陛下。見到皇帝,不能正視,只能站到臺階之下,更不能直接與皇帝說話,寶座上面有臺階,那個臺階叫做陛,因此“陛下”代指皇帝,表示對皇帝的尊稱。 殿下。見到太子或王子,也不能正視他們,只看他們的宮殿之下,因此,用“殿下”代指太子、王子,表示對他們的尊重。 閣下。見到宰相,也不敢正視,只能看到他的樓閣之下,于是稱之為“閣下”。“閣下”可解釋為在你的閣樓之下。到了明代,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政府機構——內閣。到了明朝中后期,內閣才成為權力的中樞,內閣成員稱為閣老。在這時,閣下又增加了一層意思,就是對內閣大臣的尊稱。現在“閣下”多用于外交場合,如:首相閣下、大使閣下。 陛下、殿下、閣下是對他人的敬稱,以自稱的“在下”地位來襯托出他們的高貴地位。
【第12句】:【八哥嘴巴毒蛇心】 釋義:比喻嘴上說得好聽,心地狠毒。 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裝來調解講和,但正是讓敵人跟來殺我們。
【第13句】:【進了仙觀,忘了舊廟】(慣)比喻人生活環境好了,就忘了過去。
【第14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慣)形容雖然相距很近,互相卻并不往來。 也作雞鳴犬吠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第15句】:定性佛教謂在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中,只具唯一種子的眾生叫“定性”;具兩種或三種種子的眾生叫“不定性”。不具三乘之無漏種子,但有有漏種子者,稱“無種性”。定性之中有三性,加以不定性、無種性,則為“五性”,此為法相宗所立的教義。后謂安定心神。如《初刻拍案驚奇》卷六:“隨手關了門,悶悶坐著,定性了一回。”又如《三俠五義》第四回:“等我家相公定性養神,二鼓上壇便了。”也指事物固有的特性。如清代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參兩》:“陰陽有定性而無質也,故獨言陰而不言陽。”亦指確定事物的成分或性質。如郭沫若《(奴隸制時代)改版書后》:“我國自來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故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劃分除依據生產奴隸的定性研究之作,土地所有制的形態也應該是一個值得依據的很好標準。”化學上也分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
【第16句】:【臘月生的,凍手凍腳】 釋義:臘月天冷,凍手、腳。“凍”與“動”諧音。比喻人手腳不老實,好動。 例句:我對耿大田說:“你這個人,臘月生的,怎么老是凍(動)手凍(動)腳呢?”
【第17句】:【合家歡,老人安】(諺)全家人和睦歡快,老人自然就會安康。指一家安樂過活,是老年人無憂無慮的重要因素。
【第18句】:指東話西亦作“指東畫西”。禪宗謂說話東拉西扯,不能一言道破。《五燈會元·黃龍南禪師法嗣·隆慶慶閑禪師》:“不用指東畫西,實地道將一句來。”《聯燈會要·道閑禪師》:“莫只這邊那邊遵得些語句,到處插語,指東畫西,舉古舉今。”后世常用來形容說話不著邊際,不落實處。明代徐渭《漁陽三弄》:“狂生,我教你打鼓,你怎么指東話西,將人比畜。”《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張梢指東話西,只望單氏倦而思返,豈知他定要丈夫的骨肉,方才指實。”
【第19句】:【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諺)饑餓時就顧不上飯食的精粗,寒冷時就顧不上衣服的貴賤,慌忙時就顧不上路途的安危,貧窮時就顧不上妻子的美惡。 指在人需求最急迫的時候,便談不到從容選擇。 也作饑不擇食,寒不擇衣。 饑不擇食,慌不擇路。
【第20句】:【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釋義:不經歷某種事情,就不能增長某方面的知識。說明實踐能使人增長知識。 例句:“小蹄子,你走罷!俗語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該來質問著我了!”
【第21句】:【和尚打傘——無發無天】(歇)發:頭發,諧“法”。天:天空,轉指天理、常理。和尚不留發,打起傘來又遮住了天。指目無法紀,肆無忌憚地做壞事。常含責罵意。 也作“和尚撐傘——無發無天”。
【第22句】:【六月戴氈帽——不看氣候】(歇)氈帽:嚴寒時所戴的用羊毛氈做的帽子。比喻不識時務或不看時機。 也作“六月間戴氈帽——不合時宜”。
【第23句】:【人要實心,火要空心】見“火心要虛,人心要實”。
【第24句】:【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 釋義:借指在外地做事的人,最終還會回到故鄉。 例句:俗話說,“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做官有做一輩子的,有做十輩子、二十輩子的嗎?
【第25句】:又用來比喻極其悲慘的境遇,如《紅樓夢》第一回:“到那時只不要忘了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鄒韜奮《我們的燈塔》:“勞苦大眾無論由農村跑到城市,或由城市跑回農村,滿地荊棘,都是火坑,真所謂‘走投無路’。”青樓賣笑堪稱人間最慘酷者,故而又以“火坑”比喻妓女生涯。
【第26句】:【九重天】古人常說九重天,來代表天之高遠,不可莫測。天到底有多遠呢?《淮南子·天文訓》中說天“去地五億萬里”。古代人說的九重天,雖然含有玄遠之意,可這并不是指天有九層,而是依據方位將天劃分為九個部分。 秦《呂氏春秋》中記載:“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澤有九藪,風有八等,水有六川。”將天分成九部分,這九部分最中央是鈞天,東方是蒼天,東北是變天,北方是玄天,西北是幽天,西方日顥天,西南日朱天,南方日炎天,東南日陽天,每一層天,都有其代表的星象。 古人認為皇帝是天帝之子,秉承上天旨意來治理天下,所以,常把皇帝稱為天子。皇帝本人也被稱為“九重天”或“九重天子”。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名詩《左遷到藍關示侄孫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當時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入京,韓愈反對此舉,故而向皇帝上《諫佛骨表》一篇,可是卻被貶到八千里之遙的潮州,這里的九重天即指皇帝。
【第27句】:【千里姻緣一線牽】 釋義:舊謂月下老人能將遠隔千里的有緣男女用紅線連起來,結為夫妻。 例句:“我的兒,你們女孩兒家哪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緣一線牽。’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預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紅絲,把兩個人的腳絆住,憑你兩家哪怕隔著海呢,若有姻緣的,終究有機會作成夫婦。”
【第28句】:【冊、卷、頁】只要讀書,就離不開冊、卷、頁,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又是怎么來的呢? 冊:在中國古代文字產生以后,當時沒有紙張,人們只好把文字刻到甲骨上,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竹片或木片統稱“簡”。一片簡只能寫幾十個字,記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多塊簡。為了查找方便,就用熟牛皮條把這些簡按次序串編起來,稱之為“冊”。 卷:在發明紙以前,有的人因為竹簡、木簡太重,也有把文字記載在絲織品上的,稱為帛書。帛書比竹筒、木簡攜帶方便,也容易收藏,它可以卷起來,按次序編號,于是出現了一卷一卷的書。 頁:造紙發明以后,人們把印好的一張張紙用線裝訂成冊,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線裝本。線裝本大多采用毛邊紙,只能一面印字,對折裝訂,每張稱之為一頁,頁碼數印在對折線上。后來,印書采用機制紙,兩面都可以印字了,每一面都印上頁碼數。現在稱頁,就是由此而來。
【第29句】:【開山】佛家多選擇名山創建寺院,謂之“開山”。因此稱寺院的第一代住持為“開山祖”。《佛祖統紀》卷八《擇卿傳》:“建壽圣院,請師開山。”《續傳燈錄·龍翔士圭禪師》:“屢遷名剎,紹興間奉詔,開山雁蕩能仁(寺)。”宋·劉克莊《送日老住九座山》詩:“守土親為大檀越,開山留下廢砧基。”后常泛指一宗一派的創始人為“開山祖師”。宋·劉克莊《詩話》:“歐公(歐陽修)詩如昌黎(韓愈),不當以詩論,本朝詩惟宛陵(梅堯臣)為開山祖師。”(常正)
【第30句】:【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 釋義:遲早逃脫不了,總會找到。 例句:“……躲過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將來總有抓住他的機會哩!”
【第31句】:【飯{咼吊起來當鐘打】 釋義:形容鍋空著,沒有飯吃。 例句:從前咱打會走路那天起,就下田翻泥巴:起半夜,爬五更,一年累到頭,未了還是飯鍋吊起來當鐘打,家無一顆糧。
【第32句】:【慈航】佛教認為,佛菩薩以普渡一切眾生為“大愿”,運用大智慧,把眾生從生死苦海中運到解脫的“彼岸”,稱為“慈航”。如南朝梁·蕭統《開善寺法會》詩:“法輪明暗室,慧海度慈航。”又如《花月痕》第五二回:“萬頃碧波,都成覺海;前重苦海,盡泛慈航。”寺院中觀音菩薩像上,往往懸有“慈航普渡”的匾,即此意。“慈”為“與樂”,“悲”為“拔苦”。“慈航”之“慈”是兼慈和悲二義而言的。“慈航”又稱為“大愿船”。如《凈土論》:“菩薩乘大愿船,往生死海,就此世界呼引眾生上大愿船,如是送至西方。”指菩薩以“愿力”普渡眾生。又稱為“般若船”。如《大悲經》偈云:“南無大悲觀世音,愿我速乘般若船。”般若,意為大智慧,謂菩薩以智慧普渡眾生。(李明權)
【第33句】:【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諺)千人:眾人。指:指斥。受到眾人指斥的人,即使沒病也會死去。指眾人指斥,是最嚴厲的懲罰。 也作千人所指,無病自死。 干夫所指,無疾而死。
【第34句】:【勞燕分飛】“勞燕分飛”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侶分手。 “勞燕分飛”出自《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勞燕”指的是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曾有人誤將“勞燕”當成辛勞的燕子,太望文生義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勞是什么樣的鳥呢? 伯勞俗稱“胡不拉”,是一種食蟲性的鳥。伯勞大多棲息在丘陵或開闊林地,在我國較為常見。傳說伯勞和燕子這兩種同屬雀科的候鳥,在春意盎然的時節會相戀,經過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卻,各奔東西,遷徙異地。這便是“勞燕分飛”典故的由來。 正因為此,伯勞與飛燕也經常被古人寫進詩中。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文案:“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伯勞從從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與西飛的燕子共同構筑了傷感離別的凄涼景象,成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勞燕分飛”來喻指曾經相愛的戀人或夫妻分離,再合適不過了,只是有些傷感。
【第35句】:【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諺)天空要是沒云,雨就下不成;人群中要是沒有做媒的,男女就配不成婚。指男女婚配總得要有人從中介紹。 也作“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
【第36句】:【秋茄晚結.菊花晚發】 釋義:秋茄結果晚,菊花開花遲。比喻年齡雖大,但仍能有作為。 例句:“卻不道秋茄晚結,菊花晚發,我雖然老便老,似京棗,外面皺,里面好。”
【第37句】:妄心謂虛妄計度的分別心,能產生一切妄境界。與“真心”相對。《大乘起信論》說,“一切眾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遂輪回生死。又《菩薩心論》指出:“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空寂之心,便是真心。唐代元稹《酬知退》詩:“莫著妄心銷彼我,我心無我亦無君。”彼與我的分別對立,也屬于“妄心”。
【第38句】:【落在圈套里】(慣)指掉進了別人設計好的陷阱里。 也作入圈套。 上圈套。 中圈套。
【第39句】:【放響炮】(慣)比喻明確地作出某種承諾。
【第40句】:【去年的皇歷看不得】見“隔年的黃歷不管用”。
【第41句】:【沒有打著蛇,倒讓蛇咬了一口】(慣)比喻沒能懲罰對方,自己反倒受了傷害。
【第42句】:【老鼠跺腳震不塌地】 釋義:比喻小人物干不成多大壞事,沒什么了不起。 例句:同志們!咱還是那句老話:老鼠跺腳震不塌地,問題慢慢解決。
【第43句】:生戲熟唱,熟戲生唱。
【第44句】:愛情的火焰,需要不斷添加忠誠的干柴
【第45句】:【過頭飯吃得,過頭話說不得】 釋義:話不能說過頭,要留有余地。 例句:人,過頭飯吃得,過頭話說不得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還有強中手。
【第46句】:【實棒槌灌米湯——寸水不進】(歇)本指一點兒水也灌不進去,轉喻一句話也聽不進去。
【第47句】:【敗子回頭金不換】(諺)敗子:敗家子。指敗家子浪蕩成性,要改邪歸正,實屬難能可貴,那是用金錢買不來的。 也作“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48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釋義:廖化:三國時蜀國將軍,武藝不太出眾。三國后期,蜀國名將相繼死亡,廖化就成了突出的人物。比喻當地沒有出色人物或主事者,個別一般人物就擔當了重任或出了名。 例句:“好比何來?”亭面糊學著鄉里說書的人的口氣。“好比無牛捉了馬耕田:好比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第49句】:【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見“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樣樣全”。
【第50句】:【生伢的不急,急死催生婆】(慣)催生婆:助產婆,幫助接生的婦女。 生孩子的人不急,接生的卻非常著急。指當事人不急,旁人卻替他著急。
【第51句】:境界本指疆域。佛教講境界有兩種意義:一指“十八界”中的“六境”(亦名六塵),包括色、聲、香、味、觸、法,是眼、耳、鼻、舌等六根展開活動的對象。
【第52句】:鮮花終久會凋謝,惟有愛情永長存
【第53句】:【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慣)五更:從黃昏到拂曉的一夜間共分為五更,這里指第五更,正是拂曉時分。趕集:到集市上買賣東西。 起了個大早,到集市卻很晚。比喻起步很早,卻耽擱了時間,誤了辦事。 也作“起五更,趕晚集”。
【第54句】:【看不見,摸不著】(慣)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第55句】:【普遍】廣泛而全面,謂之“普遍”。如明·陳大聲《集賢賓·中秋》套曲:“月有意清光普遍,人幸得此身康健。”又如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一章:“村里普遍地點著了燈,上下渠有幾道手電光一閃一晃。”“普遍”源出佛經。唐代不空譯有《普遍光明焰鬘清凈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二卷。這是一部密教的經典,說的是佛在金剛須彌峰,放頂毫之光普照十方一切佛土(“普遍光明”),為大眾說的是大神咒。此外,《大阿彌陀經》中講到“普遍三摩地”(三摩地,三昧,猶言定),謂入此三昧定力中,遍見一切諸佛。(李明權)
【第56句】:開山祖師佛家多選擇名山創建寺院,謂之“開山”。《佛祖統紀》卷十四《慈辯諫法師法嗣》:“建壽圣院,請師開山。”《續傳燈錄·龍門佛眼遠禪師法嗣》:“屢遷名剎,紹興間奉詔開山雁蕩能仁(寺)。”宋代劉克莊《送日老住九座山》詩:“守土親為大檀越,開山留下廢砧基。”亦稱“開山始祖”、“開山鼻祖”。郭沫若《生活的藝術化》:“批判哲學的開山始祖康德也說:‘藝術即天才之作品。”’孫犁《關于中篇小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后又以“開山祖師”指開創寺院的第一代住持僧,也指創宗立派的僧人。宋代本覺編《釋氏通鑒》卷第十二:“龍湖普門禪師一日集徒日:‘吾將他適,院事付聰教二門人。’……高馭而去,至開元寺,而龍湖寺僧至彼追之。乃祝之日:‘吾不復歸山中,已有聰禪師矣。’故龍湖無開山祖師之塔,惟有跨虎庵基,為古今之證。”又常比喻某一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或首創某一事業的人。后常泛指一宗一派的創始人為“開山祖師”。宋代劉克莊《詩話》:“歐公(歐陽修)詩如昌黎(韓愈),不當以詩論,本朝詩惟宛陵(梅堯臣)為開山祖師。”
【第57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第58句】:【神不知,鬼不覺】見“人不知,鬼不覺”。
【第59句】:【打破砂鍋問到底】流傳在民間的這句俗語,用來形容十分認真的態度,一心要把事情弄個明白。 “打破砂鍋問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鍋即用含沙的泥燒制成的鍋,多為人們用作熬制中藥或冬季煨燙火鍋的器具。這種鍋稍不小心極易破碎,據說,藥熬好后;從火上取下來不能馬七往木頭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會裂到底。實際上是打破砂鍋“紋”到底,變成了漏鍋。因為裂紋的“紋”同“問”諧音,后來就變成了“問到底”了。
【第60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諺)比喻遭受失敗要振作起來自我奮斗。也指在哪兒受了挫折,就在哪兒總結教訓重新干起。
【第61句】:【狗咬包子——露了餡兒】(歇)指泄露了機密,或暴露了真相。
【第62句】:【睡魔】睡眠,為佛家所說的“五欲”之一。嗜睡之人怠惰昏昧,不能精進修持,無從出離生死,故稱嗜睡怠業為“睡魔”。唐·呂巖《大云寺茶詩》云:“斷送睡魔離幾席,增添清氣入肌膚。”禪僧喜歡喝茶,便是為了驅除昏沉的睡魔,以利坐禪入定。后亦用以指強烈的不可抗拒的睡意。如宋·陸游《幽居》詩:“衰極睡魔殊有力,愁多酒圣彌無功。”又如冰心《離家的一年》:“他重行臥下,睡魔又走了,翻來覆去,以后不知什么時候睡著。”(李明權)
【第63句】:【殺人倒落兩把血】(慣)殺了人留下兩手的血。比喻出了力,沒得到好處,卻惹來了是非和麻煩。 也作殺人賺了兩手血。 殺人白落兩手血。 殺人不成鬧兩把血。
【第64句】:【能站著,也能蹲下】(慣)比喻人能屈能伸。
【第65句】:【不怕明處槍和棍,只怕陰陽兩面刀】(諺)指面對面的較量并不可怕,只要在明處就好招架;最怕的是陰一套陽一套,搞陰謀詭計,使人難以防范。
【第66句】:沙里淘金語出宋代智愚《虛堂和尚文案》卷之二:“僧云:望見寶林雙楊塔尖,便悟去。師云:沙里淘金。僧云:和尚也是年老心孤。師云:宣人之過未為好手。”原指從沙子里淘出金子,多比喻費力大而成效少,亦比喻從大量材料中選擇精華。元代楊景賢《劉行首》第三折:“我度你呵,恰便似沙里淘金,石巾取火,水中撈月1'’華山《遠航集·大戈壁之夜》:“我們不由得也爭著幫忙起來,雙手捧起一捧捧的碎屑,讓它從手縫里漏出來,迎風揚去沙土,又拿回去用水淘過來,淘過去,沙里淘金似的。”茅盾《(詩論)管窺》:“人人都承認應該這樣做,但是未必人人都認真下工夫去‘沙里淘金’。”
【第67句】:【天不怕,地不怕】(慣)指什么都不怕,無所畏懼。
【第68句】:小人記仇,君子長志.
【第69句】:【人前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見“逢人且說三分話”。
【第70句】:【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諺)王子:帝王的兒子。王子犯了法,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樣治罪。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位再高,也不允許逃脫法律的制裁。 也作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庶民:普通百姓。 王子犯法,一律同罪。 王子犯法,庶民同例。
【第71句】:【站在鍋中間,看見鍋沿沿;站在坡尖尖,看見天邊邊】(諺)人站在鍋當中,只能看到鍋沿;站在坡頂,就能看到天邊。指人看問題,立足點高了就眼界開闊,看得很遠。
【第72句】:【豬八戒上陣——倒打一耙】(歇)豬八戒以九齒釘耙為武器,常用倒打一耙的戰術來戰勝對方。 指對方想算計自己,自己反過來算計對方。也指反咬一口,把責任或過錯推到他人身上。 也作豬八戒開戰——倒打一耙。 豬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耍把式:練武術。
【第73句】:朋友當面說你的短處,敵人當面說你的長處
【第74句】:【外君子而內小人】(慣)比喻外表上像個品行端正的人,實際上是個人格卑鄙的人。
【第75句】:谷要自長,人要自強.
【第76句】:【印可】“印”的意思是決定無疑。“印可”即認可、許可的意思。佛教一般用“三法印”即三種決定之義判別佛法還是“外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和涅槃寂靜。教外別傳的禪宗則以“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的“心印”來印可學人(可見參見“心心相印”條)。在佛經上常能見到,弟子的言行是否正確,需要由佛來印可。如《維摩詰經·弟子品》:“若能如是宴坐者,佛所印可。”在禪門,學人是否開悟,亦由禪師印可。如《五燈會元》卷十:“初不喻旨,后因閱《華嚴》感悟,承眼(法眼文益禪師)印可。”佛或祖師在印可弟子、學人時,常稱“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故宋·蘇軾有詩云:“印可聊須答如是”(《次韻王定國南遷見寄》詩)。(李明權)
【第77句】:【蒼蠅碰巴掌】(慣)比喻自找倒霉。
【第78句】:【種大煙的多,抽大煙的多,種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 釋義:大煙:鴉片。比喻提倡什么,什么就多。 例句:俗語說:“種大煙的多,抽大煙的多,種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共產黨提倡人人當好人,所以好人就多。
【第79句】:【蜞螞兒跳水——噗嗵】見“蛤蟆跳井——撲通”。
【第80句】:【媳婦多了吃冷飯,頭頭多了事難辦】(諺)指媳婦一多,你推我靠,不肯上廚房做飯,沒得熱飯吃;頭頭一多,互相扯皮,不肯擔當責任,辦事效率差。
【第81句】:【大白天說夢話】 釋義:說荒唐話、不實際的話。 例句:“連升嫂子,你不要大白天說夢話吧,這是不可能的事兒!”
【第82句】:【天有陰睛,月有圓缺】 釋義:比喻人生之路,有時平坦幸運,有時坎坷倒霉。 例句:我安慰他說:“‘天有陰晴,月有圓缺’。碰上這種東西。算咱們倒霉。”
【第83句】:【春蟹夏鱟秋翅冬參】(諺)鱟:節肢動物,有甲殼,生活在海洋中。指春季吃螃蟹,夏季吃鱟肉,秋季吃魚翅,冬季吃海參。一年四季,營養價值極高的美食各有側重。
【第84句】:【寧可人前全不會,不可人前會不全】(諺)寧愿在人前表現出自己全不會,也不在人前表現出自己半懂不懂的。指不懂裝懂最丟人現眼。
【第85句】:天無一月雨,人無一世窮.
【第86句】:【心上有七十二個窟窿眼兒】(慣)形容人心眼兒多。
【第87句】:【說千道萬,不如一干】(諺)指嘴上說得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實干有用。
【第88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飽】(諺)待人不可過好,喂狗不可太飽。指處人處事,貴在適度。
【第89句】:【八卦與小道消息】“八卦”與“小道消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而且“八卦”有神秘嚴肅之象,而小道消息是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的極不嚴肅的言論。是誰把它們硬拉到一塊,使八卦變成了小道消息,且帶有桃色意味,而且被人們普遍認可?這不是對“八卦”的褻讀嗎? 那么,頗具傳統色彩的八卦怎么和小道消息聯系上了呢?據說,八卦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聞,最早源于娛樂圈。早年香港的某些雜志為了提高銷量,常在封面上放置一些較為暴露的圖片,并在某些重點部位加貼八卦圖以起到遮蔽作用,類似于現在的馬賽克效果。這些雜志為了吸引讀者,還到處挖掘明星們的隱私,內容也多涉及明星們的私生活,因而八卦與小道消息扯上了關系,這些雜志也被稱為八卦雜志。
【第90句】:引火燒身佛教指菩薩、羅漢人定圓寂時,往往現“十八變”,其中有“火光三昧”,在身中不同部位出火,乃至燒身滅度(參見“十八變”)。《大智度論》卷第二:“身放光明,又出水火。手摩日月,現種種神變。自心出火燒身,身中出水四道,流下。”比喻自討苦吃,自取滅亡。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借洋兵是引火燒身的事,最好請他慎重一點。”郭澄清《大刀記》第十五章:“再說,他只要捉不著梁永生,也是不敢輕易引火燒身的。”現在也用以比喻主動批評自己的錯誤,爭取他人幫助。
【第91句】:單筷難夾菜,獨翅難飛天。
【第92句】:【同甘苦,共患難】(慣)指共同分享幸福,共同承受困苦與災難。
【第93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諺)指要想給別人加上罪名,不愁找不到借口。
【第94句】:【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 釋義:家里有賢惠的妻子,丈夫可以避免意外的禍害。 例句:自古說“家有賢妻,夫不遭橫禍”,只為夫妻是最親信之人,比不得兄弟朋友,因她朝說暮說,男子心腸雖硬,被她勸阻,也要回心。所以說娶賢妻免禍。
【第95句】:【雙手難捉兩條魚】(諺)人的兩只手不能同時捉住兩條魚。指做事得有先有后,不能不分輕重緩急,同時完成兩方面的任務。
【第96句】:【人之相去,如九牛毛】(諺)去:差別。九牛毛:九牛和一毛,比喻差別之大。指人和人不能比,相差太大。
【第97句】:【不怕兇,只怕窮】(諺)兇:蠻橫。 指不怕欠債人不講理,就怕他窮得一無所有,債主也就毫無辦法。
【第98句】:不圖便宜不上當,貪圖便宜吃大虧.
【第99句】:【千朵桃花一樹生】 釋義:比喻兄弟姐妹都是一母所生。 例句:常言道:“要打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樹兒生。”到明日你老人家黃金入柜,五娘也沒個貼皮貼肉的親戚,就如死了親娘樣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