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釋義:指待在家里不出門,不與外界接觸?!斑~”又作“進”、“跨”。 例句:李德才舔著長胡子,說:“你跟她不一樣,你是大家閨秀,應該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跑出來跟黃毛丫頭們一塊放牛割草?”
【第2句】:【家家賣私酒,不犯是好手】(諺)私酒:違反法規、私下售賣的酒。 好手:手段高明的人。家家都賣私酒,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手。舊指人不怕違法,就怕做違法事卻沒有不讓人發現的高明手段。
【第3句】:【好狗不擋路】(諺)指機靈的狗不臥在道路當中,阻擋往來交通。比喻知趣曉事的人,絕不做妨礙別人行動的事。 也作好狗不擋道。 好狗不礙路,礙路沒好狗。
【第4句】:【吃不窮,穿不窮,打算不到死受窮】(諺)吃飯穿衣等生活耗費不會使人窮困,經濟上不會計劃才會造成真正的窮困。指過日子最要緊的是籌劃周到。 也作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周一輩窮。 穿不窮,吃不窮,計算不到定受窮。
【第5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諺)馮唐:漢文帝時名臣。李廣:漢武帝時名將。指文帝以年老為由不重用名臣馮唐,武帝因李廣非皇親而不予其爵位。泛指真正的人才往往不被賞識,不被重用。
【第6句】:【偷雞貓兒性不改】(諺)比喻品質惡劣的人,走到哪里都會顯露出惡劣的本性來。 也作偷食貓兒性不改。 偷嘴貓兒打不改。
【第7句】:【兩個肩膀扛著一張嘴——凈等吃】(歇)指等著吃現成的。
【第8句】:【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 釋義:比喻一代年輕人接替了一代年老人。 例句:旁的東西有新的,人哪里有新的?有。柜臺里頭坐了個小老板,二十來歲,柜臺外頭站了個跑堂的,十八九歲。俗語云:“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這也要算得一新。
【第9句】:【應人事小,誤人事大】(諺)答不答應替人辦事倒無關緊要,答應卻不辦,從而耽誤人家的事,這就麻煩了。指應諾的事必須實踐。
【第10句】:【有車就有轍,有樹就有影】(諺)有車在前邊行,后邊就會有碾出的車轍;有樹長得高大,下面自會有樹影。比喻再秘密的事也隱瞞不住別人。
【第11句】:【豬八戒掉在泔水桶里——得吃得喝】(歇)泔水:淘米、洗刷鍋碗等用過的水,可用來喂豬。指得到吃喝的機會。
【第12句】:【有一句說一句】(慣)指實話實說,沒有虛假成分。
【第13句】:【羝羊觸藩——進退兩難】(歇)羝羊:公羊。藩:籬笆。語本《易·大壯》“羝羊觸藩,贏其角”。 贏:通“累”,纏繞。本指公羊角夾在籬笆縫里,進退不得,轉以形容處境困難,不能前進也不能后退。
【第14句】:【發一回水,澄一次泥】 釋義:比喻矛盾暴露一次,問題澄清一些。 例句:同志們,今天的會議,對我對大家都是一堂很生動的課!發一回水,澄一次泥,經一回事,長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會認真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15句】:【恩將恩報,仇將仇報】(諺)人有恩惠于我,我定當用恩惠去報答他。指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這才是恩怨分明的大丈夫作風。
【第16句】:【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諺)火車憑著車頭的帶動,。才能飛速前進。比喻堅強的、有能力的領導班子是帶領群眾走向勝利的關鍵。
【第17句】:【薪水】“薪水”在古代指俸祿,在現在指工資。那么,古今的收人為什么叫薪水呢? 東漢以前,一般俸祿都發放實物(糧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貨幣形式(金銀或錢幣)將俸祿發給官員。古代官員俸祿的名稱不止一種,如“月給”、“月薪”、“月錢”、“月費”等。 而最早將俸祿稱為“薪水”的是在魏晉六朝時?!段簳けR昶傳》中記載:“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開支的費用。而明代將俸祿稱為“柴薪銀”,意思是幫助官員解決柴米油鹽這些日常開支的費用。現代人們常把工資稱為薪水,如長工資叫“提薪”。
【第18句】:【八月大,無果賣】 釋義:陰歷八月如果是大月(三十日),水果就要歉收。 例句:真是應驗了那句話:“八月大,無果賣?!边@不,現今集市上水果少,價錢貴得嚇人啊!
【第19句】:【滴水成河,積少成多】(諺)比喻注重積累,就可變少為多。
【第20句】:【名取西川,暗奪荊州】 釋義:名義上說是去奪取西川,實際上暗中去奪取荊州。比喻聲東擊西。 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奪荊州”。
【第21句】:【跑單幫】(慣)l指一人來往于各地經商。2指一個人單獨行動。
【第22句】:【空手撈白魚】(慣)比喻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得到好處。
【第23句】:【好花需綠葉扶持】見“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
【第24句】:【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 釋義:比喻強行通過,阻擋不住。 例句:他王春山要是歸順了,咱也就不管他了;他若是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咱可就不客氣了: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反正這回咱非進城里去干它一場不可了!
【第25句】:【娘好囡好,秧好稻好】(諺)囡:小孩。母親的素質好,生養的孩子就好,就像秧苗好,長成的稻子就好一樣。 也作“秧好稻好,娘好囡好”。
【第26句】:【扯長線,釣大魚】 釋義:比喻做長遠打算和安排,以便達到更大的目的。 例句:鄧秀梅低聲地、機密地說道:“我們不妨看看他們如何活動,扯長線,釣大魚,說不定深水里還有大家伙?!?/p>
【第27句】:【上了山尖想上天】(慣)形容十分貪心,得寸進尺。
【第28句】:【敲鑼賣糖——各執一行】(歇)行:行當。本指各干各的行當,轉指各干各的事,互不干預。也指各人干慣了各自的一行,精通各自的一行。 也作敲鑼賣糖——各干一行。 敲鑼賣糖——各搞一行。
【第29句】:【搶風揚谷——秕者先行】(歇)搶風:迎風,頂風。秕:子粒不飽滿。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倒占了先。
【第30句】:【一世破婚三世窮】(諺)指破壞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窮的報應。
【第31句】:【話激話,沒好話】(諺)指對話不應語帶刺激,不然會越說越難聽,越說越惡毒。
【第32句】:【一只碗不晌,兩只碗叮當】(諺)一只碗不會發出聲音,兩只碗碰撞才有響聲。比喻人與人的爭吵以至斗毆,不是單方面的行為,雙方都負有責任。 也作“一只碗敲不響,兩只碗響丁當”。
【第33句】:【壺中無酒難留客】(諺)沒有酒肴招待,就難以留住客人。比喻沒有必要的物質條件,就吸引不住想要得到的人才。
【第34句】:【七十二個心眼兒,九十六個轉軸兒】(慣)形容人心眼多,頭腦靈活。
【第35句】:【老鷹不吃窩下食】 釋義:比喻壞人不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作案。 例句:但趙太爺以為不然,說這也怕要結怨,況且做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鷹不吃窩下食”,本村倒不必擔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點就是了。
【第36句】:【立得正,不怕影兒歪】(諺)只要身子站得端直,就不怕影子歪斜。 比喻人只要行為正,作風好,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惡意誹謗。 也作立得正就不怕影兒斜。 立得正不怕影子歪。
【第37句】:【不怕年災,就怕連災】(諺)年災:當年農作物遭受災害。連災:接連數年遭災害。指一年遭災,災情雖重容易渡過;接連數年遭災就難以活命。
【第38句】:【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父】(諺)狀元:舊時科舉殿試第一名,也泛指各行業中的拔尖人物。指徒弟的技藝往往超出師傅。
【第39句】:【烈火煉真金】(諺)指真的金子不怕烈火煉,只有在烈火之中才能識別出真金來。比喻經受嚴峻的斗爭考驗,才能見出意志堅強的人。 也作“烈火識真金,百煉才成鋼”。
【第40句】:【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諺)比喻人群中要是沒有孚眾望的大人物,不知名的小人物也可以湊數。 也作山中無老虎,猴子也稱王。 山中無猛虎,猴子稱霸王。
【第41句】:【讓了甜桃,去尋酸棗】(慣)比喻把好的讓出去,卻去尋找差的。
【第42句】:【吃了河豚,百樣無昧】(諺)河豚(tun):鮑的一種,肉味鮮美。指河豚肉最鮮美。比喻得到過最好的,其他的就往往不能使之滿意稱心了。
【第43句】:【露丑不如藏拙】(諺)與其在人前出乖露丑,惹人恥笑,還不如把自己的短項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 指藏拙固然不佳,卻比露丑略勝一籌。
【第44句】:【幫藝不幫錢】(諺)在錢財上幫助人,不如幫入學會一門技藝為好。 指幫錢只是救濟一時,幫藝卻能使人終生受用。
【第45句】:【刀快不怕脖子粗】(諺)只要砍刀鋒利,哪怕脖子再粗也能砍斷。比喻只要具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就不怕敵手強硬,不怕困難重重。
【第46句】:【砂子地里放屁——不害你那口磣】(歇)砂:同“沙”??诖~:即牙磣,因食物中有沙子,嚼時硌牙。 指說話不知羞恥。含責罵意。
【第47句】:【人吃五谷生百病】見“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
【第48句】:【靠著大河有水吃】 釋義:比喻依靠有錢有勢的人有利可圖。 例句:砂鍋子說:“靠著大樹好乘涼,靠著大河有水吃,有你這個老人在,也算輪不著我挨餓了,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
【第49句】:【入山不怕傷人虎,就怕人情兩面刀】 釋義:不怕公開較量,就怕兩面三刀地暗算。 例句:“身處不公平的天地,識人可要識個透哇!俗話說得對,入山不怕傷人虎,就怕人情兩面刀?!?/p>
【第50句】:【蒸了鍋里的氣,跑了甑里的氣】(慣)蒸氣:“爭氣”的諧音,指發憤圖強,爭取光榮。甑:蒸食物的炊具。比喻在某方面爭得了榮譽,卻在另一方面丟了面子。
【第51句】:【黃鱔泥鰍不一樣長】 釋義:比喻兩種人不一樣,有區別。 例句:“那不同啦,有區別的。”季交恕放下酒杯,聲音稍為大一點。“帝國主義是洋人那邊橫行霸道的大財主?!S鱔泥鰍不一樣長’罷,你知不知道?”
【第52句】:【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諺)惺惺:聰明智慧的人。聰明的人總是喜歡聰明的人,英雄好漢總是愛交英雄好漢。指杰出的人物總是相互仰慕的。 也作惺惺惜惺惺,好漢愛好漢。 惺惺相惜,英雄相愛。
【第53句】:【和尚吃八方】(諺)指和尚靠各處化緣生活。
【第54句】:【刀靶付與外人】(慣)刀靶:即刀把,比喻把柄。指給別人提供把柄或口實。
【第55句】:【黃牛黨】“黃牛黨”現在指票販子。如春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火車票,奧運期間他們高價倒賣奧運門票等,屬違法行為。“黃牛黨”與“票販子”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名稱,怎么把它們扯到一起呢? 先說“黃牛”。當代詩人藏克家有首詠牛詩《老黃?!罚骸皦K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鄙钋橹幐枇死宵S牛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高尚品質。老黃牛在中國人心中,是代表忠誠、勤奮的文化符號,并被稱為“老黃牛精神”??扇缃竦摹包S牛黨”卻與牛的忠誠形象背道而馳,是人人喊打的票販子,這是怎么回事呢? 據說,“黃牛黨”的叫法源自近代上海。通常指那些賺取毛利的人,常如“黃牛群之騷動”,搶購物資或票券。從這個意義說,還是和“黃?!庇嘘P。 “黃?!辈焕缣锸遣粍照龢I,散牛成群確實騷動擾人。
【第56句】:【鳥為食死,人為財亡】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第57句】:【瞎指揮】(慣)指不顧實際情況地發號施令。
【第58句】:【爬得高,跌得重】 釋義:官職攀得越高,招來的災禍越大。 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窮。人心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第59句】:【吃大鍋飯】 釋義:許多人合伙在一個大灶里吃飯。比喻平均主義的分配辦法,不論干好干壞、干多干少都拿一樣報酬。 例句:社會主義實行的是“不勞動者不得食”和按勞分配的原則,并不是什么“吃大鍋飯”。
【第60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釋義:癩蛤蟆,極丑陋;天鵝,極美好。比喻美丑懸殊,不相配。再說癩蛤蟆跳不高,根本吃不上天鵝肉。也比喻空想,癡心妄想。 例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賬東西,起這樣念頭,叫他不得好死!”
【第61句】:【老板】“老板”在新中國成立前是私營企業主的代稱,“大老板”就是資本家了。新中國成立后,通過“三大改告”,實現了公有制,自然也就失去了老板存在的土壤。改革開放以后,私營經濟又有了大發展,出現了“老板”遍地都是的現象,具有億萬資產大買賣的富豪稱“老板”,小吃店的店主、擺地攤的攤主也稱老板,反正見怪不怪,人們也都習慣了。那么,“老板”是怎么來的呢? “老板”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這里只選擇一種,“老板”源于“拍板”?!袄习濉弊钤缡怯糜诜Q戲班班主的。如梅蘭芳在舊時稱梅老板。清代張濤《津門雜記》云:“優伶美其名‘相公’,即‘像姑’之訛音,言其男而像女也。向居候家后,其寓所日‘下處’,主人日‘老板’;多半亦梨園子弟出身,積有資金,遂畜雛伶,自立堂門?!边@里再明白不過地說明,戲班班主稱為“老板”,他們多是梨園子弟出身。 戲班班主被稱為“老板”,是從唱曲中的“拍板”來的。要節奏鮮明,就得有指揮棒,指揮戲曲演唱的指揮棒,就是“拍板”,即打拍子的長條板子。明代曲論家王驥德在《曲律》中所說的“蓋凡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板以為節制。”明代魏良輔的《曲律》中曾說:“惟腔與板兩工者,乃為上乘?!边@就是說,演唱者要唱得腔純板正,才算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老板”之“板”是源于“拍板”之“板”的端倪來。正因為曲壇領袖或戲班班主多是“腔純板正”的梨園杰出人物,正因為他們老于板眼純正而歌,所以把他們稱為“老板”是再形象不過了。
【第62句】:【老婆當軍——充數兒】(歇)當軍:當兵。指用不符合要求的人或物勉強湊數。 也作“老婆當軍——沒的充數”。
【第63句】:【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酷熱難熬的日子。那么,三伏天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 三伏天得名較早,早在漢代以前就已創立。顏師古注解《漢書·郊祀志》時曾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這段話告訴我們“伏日”得名是因為當時陰冷之氣潛伏,還沒有進入冷天,所以叫“伏日”。伏日有三個,所以叫“三伏天”。這每一伏各占十天。即:初伏(頭伏),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中伏(二伏),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末伏(三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有的年份中伏二十天?!叭臁笔前凑瘴覈糯案芍Ъo日法”確定的。
【第64句】:【買金須問識金家】(諺)要買金子,就要讓辨識金子的專家來鑒定,這才不至于買來假貨。指不識真金的人,會把真金當假金。比喻寶物在外行眼里,顯不出它的真價值。
【第65句】:【尖底甕兒——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甕不穩,撞一下就倒;轉以形容立足不穩或虛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第66句】:【免死牌】在傳統的戲劇、小說當中常常能看到“免死牌”的情節,據說,犯了死罪皆可赦免,多者免九死,少者免三死。那么,歷史上真有“免死牌”嗎?答案是肯定的,有。它是怎么來的呢? “免死牌”是俗稱,史料中稱為丹書鐵券,又名“誓書鐵券”、“丹書鐵契”等,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保持,使其享受免死的特別證件。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免死牌,《周禮·秋官·司約》載有“書于丹圖”之事。這就是今天俗語所說的“鐵券丹書”。可見,這種特權證件在漢代以前就有了。 也有人認為丹書鐵券源于漢初。據《漢書-高帝紀下》載:“(劉邦)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券,金匱石寶,藏之宗廟。”這種鐵券從中剖開,分為左右兩塊,左頒功臣,右藏內府,如果功臣本人及其后代犯了死罪,取兩半券合二為一,可獲赦免。頒發鐵券要舉行典禮,領取者要鄭重宣誓,誓詞為“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礪),國以永存,愛及苗裔?!蹦铣焊臑椤暗y券”,隋改為“金書鐵券”,唐代又把“丹書”發展成嵌金,遼代繼續升級為“丹書金券”,變得越來越珍貴,越來越不容易造假。明代朱元璋一登寶座就制作出一批“免死牌”,賜予二十八位功臣。 丹書鐵券究竟是什么樣子?各代不盡一致,但大同小異。清雍正年間編寫的《浙江通志》記載一塊鐵券很詳細“長一尺八寸三分,闊一尺一寸,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兩;其文嵌金,共三百三十三字。”清代《臺州府志》中,還刊有鐵券嵌金文詞和誓詞。文詞部分主要是所封的官職爵位、封地和功績簡要介紹。誓詞為:“長河有似帶之朝,泰華有如拳之日,唯我念功之旨,永將延祚子孫,使卿長襲寵榮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可加責?!?“免死牌”真的管用嗎?得看皇帝的臉色,比如朱元璋殺害的那些開國功臣——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等,他們都有免死牌??梢?,這種丹書鐵券也非萬能的護身符,如果超過朝廷允許的限度,這種東西形同虛設,皇帝可發免死牌,也可以收回免死牌,因為皇帝是“金口玉牙”,伴君如伴虎。
【第67句】:【充耳不聞】“充耳不聞”漢語詞典解釋是“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痹~典也有望文生義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滿耳道,它來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稱為冕,它的形狀就像我們今天見到的大學生畢業帽,在古裝劇中經常見到。 冕的造型非常講究,最上面的木板稱為冕板,前圓后方,代表天圓地方,象征天子必須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傾斜形狀,提醒國王應該時刻關懷百姓。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并在笄的兩側系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聽信讒言,具有象征意義,這就是“充耳不聞”這個詞的來歷。
【第68句】:【看哈哈笑】(慣)比喻見別人出了事而幸災樂禍。 也作看哈哈。 看笑話。
【第69句】:【烏鴉別笑豬兒黑】見“老鴰別嫌豬黑”。
【第70句】:【奉天承運】我們在宮廷戲里經常看到太監宣讀圣旨時,開頭總是“奉天承運,皇帝昭日”這句話的情景。那么,“奉天承運”是什么意思呢?弄清了它的來歷,也就弄明了它的意思。 “奉天承運”這種叫法最早的發明人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于1368年在南京稱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命名為“奉天殿”。這是皇帝與大臣議事的大殿,朱元璋手執的玉圭上則刻有“奉天法祖”四個字,這一切都在向人們昭示著他登上大寶是奉天的旨意。為了進一步闡述做皇帝的合法性,朱元璋親自撰寫《御制紀夢》,將其夢游天官,見到“道家三清”,又將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飾和法劍寫入其中,大加宣揚,為“奉天承運”制造呈堂證供。因此,明太祖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其實就是“朱元璋皇帝”。奉天承運皇帝這個稱號再加上“詔日”這兩字,重新斷句,漸漸演變成了“奉天承運,皇帝詔日”的說法。 清朝入關后,一字不差地把這個行頭學會了,意在表明清朝發祥地盛京設奉天府,也是強調天命所系。到了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奉天承運皇帝詔日”才壽終正寢,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71句】:【拉硬套】(慣)指干重活或承擔重要的工作。
【第72句】:【鳥瘦毛長,人貧志短】 釋義:人在窮困時常常沒有辦法掙脫困境。也說“馬瘦毛長,人窮志短”,意為人在窮困時,常常喪失志氣。 例句:春兒又好笑又好惱,忍不住罵道:“你常常—軀男子漢,不}旨望你養老婆,難道一身一口,再沒個道路尋飯吃?”可成道:“賢妻說得是?!B瘦毛長,人貧志短。’你教我那—條道路尋得飯吃的,我去做?!?/p>
【第73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釋義: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句。意謂每到節日,格外思念親人。 例句:可能是由于“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緣故吧,我透過房內僅有的一小扇窗玻璃,望著當空一輪皓月,不禁想起了年邁的媽媽,年幼的兒子以及和我一起受難的妻子。
【第74句】:【道三不著兩】(慣)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對。形容人說話不著邊際,語無倫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顛三倒四。 也作“著三不著兩”。
【第75句】:【久聞大名,如雷灌耳】(慣)舊時見面的寒暄語。指對方名氣很大,讓人仰慕。 也作久聞高名,如雷灌耳。 久聞大名,如雷轟耳。
【第76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諺)礪:磨(刀)。指寶劍的鋒刃是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梅花的清香是從嚴寒的凜冽氣候中逼出來的。比喻人才的成就來自勤奮與刻苦。
【第77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看見駱駝以為是馬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論。
【第78句】:【黃連樹下長大的】 釋義:比喻在困苦環境中長大的。 例句:咱是從黃連樹下長大,在苦頭里活出來,還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鬧革命,給咱窮人長點志氣,你們說呢?
【第79句】:【打魚如偷魚】 釋義:夜間打魚不要出聲響,一有聲響就會把魚嚇跑。形容打魚像小偷—樣。 例句:楊占鰲擺船,槳在水里一點兒聲響都沒有。這也是一種多年磨煉出來的功夫。夜深人靜,船槳攪水一響,魚還能等著你去打它嗎?所以漁民常說:“打魚如偷魚。”
【第80句】:【鑼鼓聽聲,說話聽音】(諺)指聽話要善于聆聽話的弦外之音。 也作鑼鼓聽聲,聽話辨音。 鑼鼓聽音,說話聽聲。
【第81句】:【一人作罪一人當】(諺)自己犯下的罪行,由他自己承擔。指刑罰只處分直接犯罪的人,不得株連他人。 也作一人有罪一人當。 一人犯法一人當。
【第82句】:【冤死別告狀,窮死別當當】(諺)告狀:向衙門遞上訴狀書。當當:用實物抵押現金。指舊時衙門和當鋪,是最黑暗和剝削最殘酷的地方。
【第83句】:【背后是石巖——靠得住】(歇)指可以依靠或可以相信。
【第84句】:【留得葫蘆子,不怕無水瓢】 釋義:比喻只要人在,雖少,也會像種子一樣,發展壯大起來“子”又作“籽”。 例句:“留得葫蘆子,不怕無水瓢”,別看我們游擊隊只剩下二十多個人,都是雷山的革命火種?;鸱N本身不大,但它燃燒起來,就會引起漫山大火!
【第85句】:【甩袖子】(慣)形容什么也不管不顧。
【第86句】:【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一俗語的意思是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典出《太平御覽·人事,口》:“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沉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宋代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炅)命李昉等十四人編《太平御覽》一書。這本書引用的材料非常豐富,保存了許多原始資料。其中有一處寫道:“福氣的到來是有征兆的,禍害的到來也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放縱情感多做不適當之事,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嘴巴而多說話。蟻穴的孔隙能使河堤崩潰,小股的水流能夠沖倒高山。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 “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個俗語現在還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第87句】:【蛟龍本非池中物】 釋義:蛟龍:古代傳說能興風作浪、發洪水的一種神龍。比喻英雄人物總有施展才能的時候。 例句:袁金鎧笑呵呵地說:“雨亭,蛟龍本非池中物!你真有遠見?!?/p>
【第88句】:【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諺)文武舉:科舉時代的文舉人和武舉人。田秀才:種莊稼的行家。三年考個舉人容易,十年成個種田行家很難。指學成種田行家實在不易。
【第89句】:【六月里下雪】 釋義:比喻事情稀奇,少有,意外。 例句:孫生旺有點驚異地問道:“六月里下雪哩,真是稀罕事呀!從來也沒見你喝酒,今天這是怎么啦?”
【第90句】:【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 釋義:借指在外地做事的人,最終還會回到故鄉。 例句:俗話說,“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做官有做一輩子的,有做十輩子、二十輩子的嗎?
【第91句】:【大水沖倒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釋義:龍王:傳說中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云降雨。發大水是龍王管的事情,大水把龍王廟沖了,是自家人不認識自家人造成的。比喻自己人之間由、于不認識而發生矛盾沖突,造成誤會。 例句:賣瓢人差不多一下子跳起來,就像多年未見面的八輩子老姑舅親似的,一把攥住姑娘的手,“哎呀!真是大水沖倒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瓉砟闶枪鐙D聯魏主任哪?”
【第92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吃月亮。
【第93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諺)少壯:年少力強。徒:徒然,白白地。指人在年少力強時不知努力進取,到得年老無為時就悔恨不及了。勸少年要及時努力語。 也作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第94句】:【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歇)曹操:東漢末期魏王,善于權謀。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足智多謀。指曹操和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聰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第95句】:【心病還從心上醫】(諺)指心理上、精神上的痛苦,還得從心理上、精神上找出原因加以調理。 也作心病還須心上醫。 心病終須心藥治。 心病要用心藥醫。
【第96句】:【留一手】(慣)指不是全部拿出來,而是有所保留。
【第97句】:【男到三十一枝花,女到三十老人家】(諺)男子到三十歲時,風華正茂,像花一樣開得正盛;女子到三十歲時,已經過了青春期,像老人一樣色衰。指女性的青春期是短暫的。 也作男過三十一枝花,女過三十爛冬瓜。 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一個疤。
【第98句】:【貪產貧,惜產窮】(諺)貪產:貪占產業。惜產:死守產業。指對財產貪占或死守不舍的,都會受窮受困,不得自在。誡人不可貪占,也不可吝嗇。
【第99句】:【看見墳堆兒就磕頭】(慣)比喻不了解情況,對人盲目恭敬。
上一篇:人生感悟 歇后語心語【509】
下一篇:返回列表